第八章世紀后期文學_第1頁
第八章世紀后期文學_第2頁
第八章世紀后期文學_第3頁
第八章世紀后期文學_第4頁
第八章世紀后期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19世紀后期文學第一節概述一、后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形成的歷史背景19世紀最后30年,可視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二階段(后期)。這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四次經濟危機(1873、1882、1890、1900),資本主義已經逐漸由自由資本主義走向壟斷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邁進。此時,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已經處于醞釀中。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上慮大事件1、西歐無產階級革命運動。(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2、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思想。(1861年農奴改革)3、民族獨立運動。(中歐和東南歐)4、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二、影響文學的哲學與社會思潮1、(德)尼采:超人哲學2、(法)柏格森:直覺主義哲學3、(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4、(法)泰納:決定論“種族、環境、時代”5、(德)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6、(英)達爾文:進化論三、19世紀最后30年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第一,這一時期的作家在繼承司湯達、巴爾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等作家描寫下層人民的悲苦生活,揭露資本的剝削和壓迫外,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具有新時期特征的丑惡現象,如壟斷資本的發展、資產階級的道德墮落、民主的虛偽、軍國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的增長,以及廣大知識階層對社會的失望與苦惱等等。第二,這一時期的作家大多受到了資本主義精神危機以及反映這種危機的各種頹廢思潮的影響,看不到社會的光明前途。因此在作品中表現出一種惶恐不安的情緒,對社會的批判往往和無可奈何的沮喪心情或悲觀主義思想結合在一起,或者逃避到主觀臆造的道德世界中去。第三,在創作手法上,不少作家不囿于細節的真實描寫和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是在現實主義中滲入自然主義成分,或借鑒于象征主義的描寫手法,使得作品的描寫更為細膩,表現力更為豐富。四、文學概況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在各國的發展(一)法國文學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主導傾向是現實主義,但也受自然主義影響。《小東西》《最后一課》《柏林之圍》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一)法國文學

阿納托爾·法朗士(1844-1924),法國世紀之交的重要作家。文筆典雅精練。《克蘭比爾》《現代史話》四部曲《企鵝島》《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第一節概述(二)英國文學1、(蘇格蘭)艾捷爾·麗蓮·伏尼契(1864—1960),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反映勞資矛盾的作家。《牛虻》《中斷的友誼》2、梅瑞狄斯(1828-1909)《利已主義者》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三)德國文學臺奧多爾·馮達諾(1819-1898)《在風暴前》《沙赫·封·烏特諾夫》《燕妮·特賴貝爾夫人》《艾菲·布利斯特》(三)德國文學蓋爾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自然主義、象征主義、新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日出之前》《沉鐘》《漢納勒的升天》《織工》(四)北歐文學(挪威)比昂斯藤·馬丁紐斯·比昂遜(1833-1910):社會問題劇《破產》《挑戰的手套》《是啊,我們熱愛這塊土地》(詩歌》(四)北歐文學(瑞典)奧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其劇作以“對話”的獨特成就而著稱。《夢的戲劇》《紅房間》《新國家》《黑漆》《一個女仆的兒子》(自傳體小說)《朱麗小姐》《通向大馬士革之路》(五)中歐和東南歐文學(波蘭)亨利克·顯克微支(1846-1916):反侵略、反壓迫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你往何處去》(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十字軍騎士》(五)中歐和東南歐文學(波蘭)鮑列斯瓦夫·普魯斯(1847-1912):反映農民反抗德國殖民者《前哨》《傀儡》《解放了的女性》(六)俄羅斯文學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七)美國文學歐·亨利(1862-1910):著名短篇小說家。《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警察和贊美詩》《白菜與皇帝》(唯一的長篇)(七)美國文學杰克·倫敦(1876-1916):資本主義社會的堅決批判者。淘金故事。晚年思想消沉,創作上保守。《熱愛生命》《野性的呼喊》《白牙》《鐵蹄》《馬丁·伊登》《毒日頭》《月谷》自然主義文學最先產生于法國。理論基礎:泰納的“決定論”:種族:天性、遺傳性。環境:氣候和地理位置。時代:思想文化傳統。巴那斯派(高蹈派):藝術至上,標榜“冷靜”、“客觀”、“無我”。它也是法國象征主義的先驅。左拉:《實驗小說論》、《自然主義小說家》。但他的小說并不完全遵守自然主義理論原則。代表作家:龔古爾兄弟。《日爾米尼·拉塞德》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文學產生根源:19世紀后半期,一些資產階級作家對資本主義社會不滿而又無力反抗,對無產階級革命不理解而又無比恐懼,于是對現實感到幻滅,對前途喪失信心,從而產生苦悶、彷徨、悲觀、頹廢的思想情緒,即所謂“世紀末”情緒。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就是這種情緒的反映。起源:法國唯美主義——巴那斯派象征主義——讓·莫瑞亞斯《象征主義宣言》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文學特點:重主觀、重幻覺、求神秘、求怪異,表現了對非理性主義、神秘主義和下意識的崇拜。本質: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資產階級思想危機的反映。美學綱領:為藝術而藝術。哲學基礎:反理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文學唯美主義代表作家:法國:泰奧菲勒·戈蒂耶《琺瑯和寶石》沙爾·波德萊爾《惡之花》英國:奧斯卡·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莎爾美》俄國:阿法納西·阿法納西耶維奇·費特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文學象征主義先驅:愛倫·坡、波德萊爾代表作家:法國:馬拉美、魏爾倫、蘭波比利時:梅特林克俄國:梅烈日柯夫斯基、巴爾蒙特。一戰后:后象征主義無產階級文學巴黎公社文學:主要內容包括宣傳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揭露反動派鎮壓革命的罪行、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號召人民繼續為公社的理想而斗爭等。主要代表:歐仁·鮑狄埃:《國際歌》

第二節左拉

愛彌爾·左拉(EmileZola,1840-1902)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倡導者,又是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之一。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一、生平與創作貧窮童年的冷漠與酸楚充滿詩意的南方原野培養的浪漫激情理科生所特有的對科學與精確的追求為溫飽而掙扎的青年時期的巴黎生活造就的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像建筑師按圖紙施工一樣的創作方式控訴者左拉——德雷福斯事件巴爾扎克情結相似的境遇:青年左拉與巴爾扎克當年相類似的處境——欲以文學征服世界;囊空如洗,飽嘗赤貧生活的辛酸,忍受世人的冷眼與嘲笑相似的社會批判意識尋找屬于自己的話語方式,超越巴爾扎克巴爾扎克式的小說構思方式——追求體系性結構《盧貢——馬卡爾家族》左拉的雙重婚姻生活2004年9月2日,左拉的曾孫女布里吉特·艾彌爾-左拉出版了《致讓娜·羅澤洛書信集》,共收入了左拉1892年至1902年10年間寫給讓娜的207封信,其中只有一封發表過,其余206封都是首次公開。法國評論家認為,這些書信情真意切,文筆優美,是左拉“最動人、最具個人色彩的作品”。從追求文學真實走向捍衛真理正義“一切是從德雷福斯事件開始的。在知識界的記憶中,知識分子的光輝業績的首創者是愛彌兒·左拉于1898年1月13日在《曙光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我控訴!》。左拉文學觀念的形成“生物的人”1、達爾文是促使左拉的文學觀念產生根本性變化的自然科學家。(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生物性是人的基本屬性。)2、遺傳學說的影響(人是大自然的縮影,研究人就是研究自然。在社會方面,遺傳牽涉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牽涉到主權,世俗方面牽涉到財產。遺傳就是法制、力量和事實。)3、實證哲學左拉的文學成就左拉一生共創作長篇小說31部,中短篇82個,劇本6部,論文集10部,此外還有大量的報刊文章及書信。文學作品《給尼儂的故事》(1864)《克洛德的懺悔》(1865)《盧貢馬卡爾家族》(1870-1893)《三名城》(《盧爾德)、〈羅馬〉、〈巴黎〉,(1894-1898)〈四福音書〉(〈繁殖〉、〈勞動〉、〈真理〉、〈正義〉1899-1903)《盧貢-馬卡爾家族》

總題名

“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自然史:生理角度研究血緣和環境問題。社會史:研究第二帝國時期的各種社會問題。涉及了政治、軍事、宗教、商業、不動產投機、金融、科學、藝術、工人、農民、交際界、日常生活等。反映了第二帝國的本質特征:“這一瘋狂與恥辱的奇特時代”。既反映出了19世紀后期法國社會發展的新特征,也反映了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盧貢-馬卡爾家族》系列重要作品《小酒店》(工人生活)《萌芽》(工人罷工)《婦女樂園》(婦女生活、商業)《金錢》(金融界和資本家的生活)《崩潰》(普法戰爭中法國的潰敗)《娜娜》(交際界)資產階級的向上發展第二帝國的腐化墮落無產者的起義拿破侖第三在軍事上的慘敗第一代:精神病患者和酒鬼;第二代酒精中毒和肺結核;第三代宗教狂和縱火狂;第四代癡呆、宗教狂、歇斯底里;第五代夭折、患重病。第二帝國的存在時間是1851-1870,即從拿破侖第三發動政變起至色當戰役全軍覆沒,第二帝國崩潰止第一代:盧貢-花匠;馬卡爾-走私者第二代:皮埃爾·盧貢,資產階級第三代:小資產者、小商人、工人第四代:社會各階層第二帝國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外國文學史關于《盧貢-馬卡爾家族》

以說明其自然主義的遺傳說哈克要擺脫好心長的然而卻是遏制天性的文明教化的束縛,也要擺脫以父親為代表的野蠻迫害。第三代:小資產者、小商人、工人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就是這種情緒的反映。B、時間的循環性。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階級立場的轉變,二是皈依上帝,照上帝的意志為人類的幸福工作。反映了第二帝國的本質特征:“這一瘋狂與恥辱的奇特時代”。通過福樓拜,莫泊桑還結識了國內外一些著名作家,如左拉、都德、龔古爾兄弟、屠格涅夫等。2、苔絲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運安排的,因而總是用寬容和自我犧牲來對待種種不幸。賦予安娜驚人的美貌,高雅的氣質,內心世界豐富,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貴族婦女。談談你對《戰爭與和平》主題思想的理解。1、小說深刻展示了工人罷工的根本原因象征主義先驅:愛倫·坡、波德萊爾安·巴·契訶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1904),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最后一個杰出的小說家,劇作家,以短篇小說著稱于世。娜娜是裸體的。她憑著十分的大膽,赤裸裸地出現在舞臺上。她對于自己能夠主宰一切的肉之魔力,有十分的把握。她披著一塊細紗,然而……“人”的神話的隕落左拉小說中“生物的人”的出現,標志著從古希臘以來到19世紀中期歐洲文學中關于“人”的神話的隕落,標志著20世紀流星于西方社會的非理性主義文化觀念的萌芽。理論作品《實驗小說》(1880)《戲劇中的自然主義》(1881)《自然主義小說家》(1881)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左拉創作的藝術特點善于描寫群體擅長精細入微的描畫富有詩意的行文文學題材的敏感和即時性第二節左拉二、《萌芽》《盧貢-馬卡爾家族》第13部小說。(一)情節與結構:人物:馬赫:礦工艾蒂安:罷工領袖沙瓦爾:工人,向當局告密揭發罷工卡特琳:馬赫之女,沙瓦爾之妻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從正面描寫煤礦工人罷工的作品“我的小說描寫工資勞動者的暴動,這是對社會的沖擊,使它為之震動;一句話,是描寫資本和勞動的斗爭。這部小說的重要性就在于:我希望它預告未來,它提出的問題將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問題。”“黑色的復仇大軍正在田野里慢慢地成長,要在未來的世紀獲得豐收。這支隊伍的萌芽就要破土而出,活躍于世界之上。”(二)思想內容在文學史上第一次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勞資雙方你死我活的斗爭。1、小說深刻展示了工人罷工的根本原因小說揭示了煤礦工人罷工斗爭的原因:煤礦工人極端危險的工作條件和非人的生活條件;資本家和煤礦工人之間強烈的貧富對比;2、寫出了工人的覺悟和力量罷工斗爭是小說的中心情節,這場罷工是有階級覺悟的工人的任何行動。它不僅提出了經濟要求,還接觸到政治權利的要求。“萌芽”象征著希望。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結合作品談談《萌芽》在藝術創作上有何特色?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二節左拉(三)藝術特色:1、小說結構嚴謹。情節進展有序、氣勢雄渾,節奏沉穩,有史詩特點。

2、象征主義的環境描寫。環境描寫具有版畫一樣的嚴峻蒼涼和悲壯色彩。3、描寫真實準確。4、運用對比手法。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1877年開始研讀老子著作(法文本),1884年翻譯《老子》,1893年翻譯老子的《道德經》(德文本),1910年出版了自己選編的《中國賢人老子語錄》臺奧多爾·馮達諾(1819-1898)她對于自己能夠主宰一切的肉之魔力,有十分的把握。吉·德·莫泊桑(GuydeMaupssant,1850-1893)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婦女樂園》(婦女生活、商業)《盧貢-馬卡爾家族》第13部小說。(2)開放性的結局。2、象征主義的環境描寫。反映了第二帝國的本質特征:“這一瘋狂與恥辱的奇特時代”。結合作品談談《萌芽》在藝術創作上有何特色?安娜形象:安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貴婦形象,一個被虛偽道德所束縛和扼殺的悲劇人物。《白菜與皇帝》(唯一的長篇)1、(德)尼采:超人哲學它不僅是人物活動的背景,而且富于感情和生命。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勤勞、善良、感情真摯、心地純潔、性格剛強。英國:奧斯卡·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莎爾美》“逃跑”是《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的一個主題。第三節莫泊桑吉·德·莫泊桑(GuydeMaupssant,1850-1893)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評價:屠格涅夫: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形式的美感、鮮明的愛憎。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生平1850年生于諾曼底一個破落貴族家庭。母親出身名門且富有文化修養,舅父是詩人與小說家,因此,從小就受到文學的熏陶。自1873年始,受教于福樓拜門下,福樓拜是其母及舅父的好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目睹了法軍的崩潰。1876年起,莫泊桑就犯有心絞痛和強烈的偏頭痛,隨后出現神經痛、視力混濁、幻覺和血液循環障礙。1892年初他精神失常,用裁紙刀割喉嚨自殺未遂,此后一直未恢復清醒,18個月后在精神病院去世。師從福樓拜福樓拜把一直向往做詩人的莫泊桑引上了小說創作的道路,并使他的小說技藝日益提高。通過福樓拜,莫泊桑還結識了國內外一些著名作家,如左拉、都德、龔古爾兄弟、屠格涅夫等。他們經常在左拉的梅塘別墅聚會,以自然主義為標榜,被稱為“梅塘集團”。莫泊桑的思想莫泊桑的思想滲透了濃厚的悲觀主義。1、在哲學上,他深受叔本華的影響。2、在美學上,堅持現實主義的真實論。他認為自然主義者在作品中展示所有材料的做法是錯誤的,作家必須作長期的準備工作,去粗取精。其次,作家必須保持無動于衷,要“不著痕跡,看上去十分簡單,使人看不出也指不出作品的構思,發現不了他的意圖。”第三節莫泊桑創作: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為主,譽為“短篇小說巨匠”。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一)長篇小說創作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7)《皮埃爾和若望》(1888)《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二)短篇小說創作短篇小說300篇,著名的有:1、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下層勞動人民的愛國情感。代表作有《羊脂球》、《兩個朋友》、《米龍老爹》和《菲菲小姐》等。2、描寫資產階級市民生活,揭示小市民的自私、吝嗇、勢利和愛慕虛榮的性格弱點。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珠寶》、《傘》、《勛章到手了》和《項鏈》等。3、描寫諾曼底農民生活和善良品質。如《歸來》。4、描寫自然人性。如《西蒙的爸爸》。第三節莫泊桑《羊脂球》187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梅塘集團”在聚會中商定,各寫一篇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集成《梅塘之夜》(后于1780年出版)。他們果真各寫了一篇作品,而且又都十分出色,如左拉的《磨坊之夜》、都德的《最后一課》但其中最著名的卻是年輕的莫泊桑的《羊脂球》。《羊脂球》的發表,使莫泊桑一舉成名。此后,他擺脫公職,專門從事創作。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一)情節與結構第三節莫泊桑(二)人物形象:

1、妓女羊脂球社會地位低賤,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有自卑感,但在民族矛盾中,她熱愛祖國,憎恨入侵者,毫不畏懼怯懦,不失民族氣節,自發地維護祖國尊嚴,她那因仇恨敵人被迫出走,在占領者面前毫無懼色,遭敵軍官威逼決不屈從等行動,充分表現出愛國主義的思想品質。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三節莫泊桑2、上流人物形象:

通過他們,作者諷刺了貴族鬧資產階級的怯懦自私,他們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在經濟上有實力,在社會上有地位,表面看,道貌岸然,顧愛名譽,是正人君子,實際上,發家歷史污濁丑陋,在旅館,集體出謀定計,換取敵人放行,毫無民族正義感和愛國心,完全是一群狡猾自私、寡廉鮮恥,最不名譽的“體面的壞蛋”。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三節莫泊桑3、普魯士軍官形象:

表現敵人利用占領者的權力,為自己的獸欲需要,對羊脂球反復威逼,并扣留馬車,利用旅客向她施加壓力,文中雖著墨不多,但其驕橫淫逸,為所欲為,任意踐踏法國人民的嘴臉已暴露無遺。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三節莫泊桑(三)藝術特色:

1、構思精巧:題材小而容量大。

《羊脂球》中把貴族、資產階級、教會人士、反對黨人、下層階級等10人安排在一輛馬車上,這實際上是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2、生動逼真的細節描寫和鮮明的對比手法。3、冷靜客觀的敘述風格。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結合作品談談《羊脂球》怎樣運用了對比手法。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三節莫泊桑《羊脂球》的對比手法。1、全篇從寫馬車開始,以寫馬車結束,又都是寫吃飯問題,形成首尾呼應的完整結構。這一前一后還是鮮明的對比,目的是從對比中突出兩類人物的形象。2、在形象塑造上,作家有意在高貴者的低賤和低賤者的高貴之間進行對比性的構思和描寫。外國文學第九章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四節哈代托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英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開啟了許多20世紀小說主題的先河。伍爾芙稱他是“英國小說中的最偉大的悲劇大師”。韋伯稱他是“英國小說中的莎士比亞”。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一、生平與創作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國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親是石匠,后做了工程隊的小包工頭。8歲上學,努力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希望做牧師。1856年輟學,給一名建筑師做學徒。1862年去倫敦正式學習建筑學,同時致力于文學等人文學科的研究。1867年返回故鄉,做了幾年建筑師后,潛心從事文學創作。一生基本在家鄉度過。1928年死后遺體葬在倫敦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心葬在了家鄉多塞特郡。一、生平與創作創作情況:哈代一生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44篇)、8部詩集和史詩劇《列王》3部,還有20多篇論文。哈代將自己的小說分為三類:性格和環境小說,羅曼司和幻想小說,機巧和實驗小說。最重要的小說都歸在“性格和環境的小說”中: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

外國文學第四節哈代威克塞斯小說:哈代最重要的長篇小說“性格和環境小說”都以他的故鄉多塞特郡,即小說中的威塞克斯農村地區為背景,所以統稱“威塞克斯小說”。反映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英國的資本主義侵入農村后,小農經濟破產的悲慘狀況,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和法律觀念的虛偽性。這類小說中著名的有:《綠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二、穿越現代之門——哈代創作中的現代性從表現形式、創作方法、結構技巧來說,他是現實主義作家;從作品反映的思想來看,他被稱為“現代派的先驅”。“人生究竟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而活著?”“我們最寶貴、最珍惜、最向往的為什么不能實現?”《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所表現的“現代痛苦”尤為明顯。哈代注意到了現代人的精神困境,使小說具有心理學意義上的深度。塑造了亨察爾等反英雄形象。把哲學帶進小說,提供了新的人生透視小說。把詩歌帶進小說,成為“詩化小說”,構成了小說的新意境。

1、創作主題的現代性(1)表現了工業文明與宗法制農村的沖突——創作第一主題。(2)人的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沖突。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四節哈代2、藝術特色的現代性

(1)情節的淡化。(2)開放性的結局。(3)象征主義手法的運用。

A、賦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意義。

B、時間的循環性。

C、空間的重復性。

哈代的創作標志著傳統意義上的批判現實主義向現代文學的過渡。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哈代詩歌欣賞:插曲的尾聲我們再也不會沉浸在

這段酸甜的過去的時光里;

愛情的光圈那時罩在

你,親愛的,和我中間。

再也找不到當初

讓我們緊緊相依的地方

當時看見我們相愛

相聚的地方已經空空蕩蕩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氣,

他們此時會不會想起我們的來臨?

那些夜鳥會不會尖聲鳴叫

發現我們曾經在這里流連?

雖然我們有過熾熱的誓言

雖然我們有過忘懷的歡樂

可狂歡的極限之后

苦難在今天判決

深深的創傷;沒有呻吟:

破聲而笑;但又倔強地忍耐;

這條愛情的道路,

比頑石還要堅硬。第四節哈代三、《德伯家的苔絲》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一)情節與內容

主要人物:苔絲亞雷安磯·克萊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談談你對苔絲形象及其悲劇根源的理解。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四節哈代(二)人物形象:苔絲的形象及其悲劇的內外根源

1、苔絲是一個被損害、被侮辱但始終不向命運低頭屈服的純潔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勤勞、善良、感情真摯、心地純潔、性格剛強。

2、苔絲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運安排的,因而總是用寬容和自我犧牲來對待種種不幸。被騙失身,本是一個受害者,但她認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四節哈代悲劇根源:

(1)個人的悲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絲始終不向環境和命運低頭,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運安排的。

(2)時代的悲劇:資本主義的“文明”侵入宗法制農村,農民破產,道德秩序被物質文明打破,苔絲內心的純潔與所處環境的沖突形成了悲劇因素,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毀滅了苔絲。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四節哈代(三)藝術特色:1、景物描寫具有象征意義,極為出色。這些景物描寫既是客觀自然的再現,同時也是哈代主觀中自然的反映。它不僅是人物活動的背景,而且富于感情和生命。2、心理描寫出色。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他對人物的精神世界、心靈的微妙變化揭示得十分出色。3、結構極其嚴謹。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亨利克·易卜生(HenriIbsen,1828-1906),歐洲近代現實主義戲劇的杰出的代表。被人們譽為“現代戲劇之父”和“偉大的問號”。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一、生平與創作易卜生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當了六年藥店學徒。1850年前往首都(今奧斯陸),進入文藝界,也參加了一些政治運動。1851年出任卑爾根劇院的劇作家和編導,1857年返回首都,擔任挪威劇院的藝術指導。1864年普奧聯軍再次入侵丹麥,易卜生痛斥入侵者也痛斥挪威和瑞典不敢參戰、不愿攜手保護人民,繼之憤而去國,開始了長達27年的旅居生活,主要居住在羅馬和德累斯頓。1891年返國定居。1906年逝世。第五節易卜生一、生平與創作1、早期(1850年-1868年)(出國以前和僑居意大利時期):浪漫主義歷史劇。《覬覦王位的人》《布朗德》《培爾·金特》。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2、中期(1869年-1890年):僑居德國時期,社會問題劇。《青年同盟》(1869年),《社會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和《人民公敵》(1882年)《野鴨》(1884)《羅斯莫莊》(1886)《海上夫人》(1888)《海達·高布樂》(1890)。3、晚期(1891年-1906年):回國后。心理劇。

《建筑師》(1892年)《小艾女友》(1892)《博克曼》(1896)《我們死人醒來的時候》。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二、《玩偶之家》:(一)情節與內容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娜拉該不該以出走來解決問題?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二)人物形象:娜拉:劇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個善良、天真、純潔而多情的少婦,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她不僅是父親的孝順女兒,丈夫的溫柔妻子,而且還是孩子的慈祥的母親。然而,易卜生在戲劇里不是要表現娜拉的賢妻良母形象,他著力表現的是娜拉精神覺醒,即精神反叛。海爾茂:海爾茂是男權主義者,是所謂的“正人君子”的典型。表面上,他作風正派,愛妻子,忠于職守,規矩守法;實際上,是個庸俗,卑劣,自私的偽君子,是法律、道德的“衛道士”,追求金錢地位是他的生活目標。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三)藝術特點:(1)劇情面向社會生活,擺脫了當時歐洲舞臺上流行的喬裝、謀殺、決斗等制造戲劇沖突的方法,而是從生活的本身出發,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臺。(2)創造了“討論”這一戲劇因素。(3)回溯結構(追溯法)。(4)出色、到位的心理描寫。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五節易卜生(四)社會問題劇:十九世紀后期,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所創造的一種戲劇形式,它以戲劇的形式提出了現實生活中一系列重大、迫切的社會問題,涉及倫理、道德、婚姻、婦女、家庭、法律、政治等方面,具有現實主義風格,貫穿著強烈的批判精神,對整個社會進行批判。易卜生曾說過:他只提出問題,而未提供答案。由此,可窺見他的局限性。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六節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LevTolstoy,1828-1910),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代表。他的小說藝術,達到了古典現實主義的頂峰,同時也預示了新的小說藝術的誕生。

他是贏得作家的尊敬最多的一個作家。他的人格的偉大超越了自己的藝術,他是“偉大”的代名詞。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一、生平簡介一生的大半時間都在自己的莊園雅斯納雅·波良納度過。1828年9月9日(俄歷8月28日)出生在一個伯爵家庭里,后來承襲了爵位。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由姑母監護長大。1844進喀山大學東方系學習,對學校教育不滿,三年后退學,回到故鄉經營田莊。1851年,他到高加索加入軍隊服役。1856年退役回家。托爾斯泰于1859年創辦學校,招收農民子弟入學;1860—1861年他再次出國作教育考察,回國后創辦《雅斯納雅·波良納》教育雜志。農奴制改革后他還擔任了農村和平調解人。1862年,憲兵搜查了他的家庭。1862年,托爾斯泰同一位醫生的女兒索菲亞·安德列耶夫娜·別爾斯結婚。1869年的“阿爾札瑪斯的恐怖”。

1883年12月,“利亞平之夜”1910年11月20日(俄歷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小酒店》(工人生活)它也是法國象征主義的先驅。此時,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已經處于醞釀中。娜拉該不該以出走來解決問題?托爾斯泰贊美他為“完美的人”。《像死一般堅強》(1889)這支隊伍的萌芽就要破土而出,活躍于世界之上。歐仁·鮑狄埃:《國際歌》第二帝國的存在時間是1851-1870,即從拿破侖第三發動政變起至色當戰役全軍覆沒,第二帝國崩潰止3、抒情與敘事的結合。2、象征主義的環境描寫。1、通過對戰爭的描寫,歌頌了俄國人民在反對拿破侖的侵略戰爭中的英雄行為和愛國主義精神,客觀上說明人民決定歷史命運的真理。1、以單線的情節線索而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C、空間的重復性。既反映出了19世紀后期法國社會發展的新特征,也反映了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2)創造了“討論”這一戲劇因素。積極探索的托爾斯泰

50年代,他站在自由貴族的立場上探索解決貴族與農民矛盾的途徑60——70年代,他表現出同本階級決裂的意向,提出“貴族平民化”的想法,與此同時,道德自我完善、勿抗惡的價值觀念也逐步形成。80年代,他由貴族立場轉向宗法制農民立場,與貴族傳統觀念決裂,但是,勿抗惡的價值觀念卻更加突出。1877年開始研讀老子著作(法文本),1884年翻譯《老子》,1893年翻譯老子的《道德經》(德文本),1910年出版了自己選編的《中國賢人老子語錄》托爾斯泰主義托爾斯泰主義是托爾斯泰思想的總結,是他所尋找的改革社會的啟蒙方法,面對社會的丑與惡,作者認為勿以暴力抗惡,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抵抗暴力,用博愛來對待丑與惡,從宗教和倫理來尋找社會出路,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進化了的宗教。

概括而言,它包含三方面的主要內容:“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類普遍的愛”。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二、創作1、早期(1851-1862):《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盧塞恩》《哥薩克》《戰爭與和平》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戰爭與和平》(一)情節與內容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805—1820年壯闊的歷史畫卷,表現人民推動歷史的巨大力量,歌頌1812年俄國人民反擊拿破侖入侵衛國戰爭的正義性和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戰爭與和平》問世,標志著世界文學巨人的誕生,奠定了托爾斯泰在歐洲文壇的地位。人物:娜達莎、安德烈、彼爾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談談你對《戰爭與和平》主題思想的理解。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二)《戰爭與和平》主題思想:1、通過對戰爭的描寫,歌頌了俄國人民在反對拿破侖的侵略戰爭中的英雄行為和愛國主義精神,客觀上說明人民決定歷史命運的真理。2、通過對四大家族的描寫,一方面揭露和譴責了以庫拉金一家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另一方面贊揚了包爾康斯基等三家開明貴族的愛國熱情,反映了60年代作者對貴族社會有所暴露但仍寄予希望的思想特點。3、通過安德烈、彼爾、娜塔莎三個進步貴族青年的塑造,積極探索了俄國的出路問題和人生的意義,表達了貴族必須接近人民、走“平民化”的道路的觀點。

外國文學第六節托爾斯泰(三)藝術特色:1、結構宏偉、布局嚴整。2、把強烈的歷史意識同粗細有致的情節描寫有機地融為一體。3、抒情與敘事的結合。4、形象塑造鮮明、生動。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二、創作2、中期(1863-1880):《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1877)

(一)情節與內容安娜、卡列寧、渥倫斯基列文、吉提、杜麗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安娜形象與造成安娜悲劇的根源。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六節托爾斯泰(二)人物形象:安娜形象:安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貴婦形象,一個被虛偽道德所束縛和扼殺的悲劇人物。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境發生沖突的必然結果。悲劇根源:造成安娜悲劇的內在因素是她獨特的個性:感情強烈真摯,內心世界深刻豐富。外在因素是虛偽的上流社會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安娜的原型安娜的原型是作者鄰近莊園的女管家安娜·斯捷潘諾娃。她是主人的情婦,后被主人拋棄,臥軌自殺。托爾斯泰以此為原型,準備寫一個“不貞的妻子”的私生活小說。后來他改變初衷,淡化私生活,增加了列文的情節線,又選取了普希金的女兒普希金娜為安娜的原型。賦予安娜驚人的美貌,高雅的氣質,內心世界豐富,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貴族婦女。反思生命的意義反思生命的意義是《安娜》的一大特點。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在哪里?安娜沒有找到答案,臨死前帶著她對人生的三個疑問:“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為什么呀?”離開了人世。意識流描寫安娜自殺前的心理描寫是內心獨白典范,間斷、跳躍、混亂、無邏輯,符合安娜的心理運動過程。卡列寧使她厭惡得戰栗,渥倫斯基使她怨恨,兒子于她無足輕重,她充滿幻滅感:“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意識活動接近現代意識流描寫。安娜去火車站安娜去找杜麗:三個少女-全然不知道愛情的艱難-菲利波夫面包店-家鄉的水好—少女時代美好—卡列寧—不去想—迎面跑來的孩子—想起謝遼莎—在丈夫、孩子、家庭面前選擇了愛情—愛情即將離去—杜麗將責備自己拋棄第二個丈夫了。(失去愛情、失去一切)找尋:一些人帶著狗到郊外——尋找快樂;醉酒的人——尋找快樂——渥倫斯基在自己身上尋找什么——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虛榮。第一次認清他們之間的關系,頓悟之后是絕望,毀滅自己就成為必然。第六節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態度: 對安娜主要是同情,但又從宗教觀念出發對她進行了譴責。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六節托爾斯泰列文:是一個力圖保持守法制經濟關系的莊園地主,是托爾斯泰這一時期思想和心境的真實流露。他痛心地看到了地主經濟的沒落,尋求避免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希望借地主和農民合作來緩和矛盾,并把這種“不流血的革命”推廣至全世界,這種空想破滅后,他悲觀、失望、懷疑人生,甚至要從自殺中求解脫,最后在家庭幸福和宗法制農民的信仰中得到精神的歸宿--皈依上帝,愛人如己。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兩條線索并行發展-復式開發性結構(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在做什么啊)奧勃浪斯基--------杜麗││安娜----------列文│卡列寧││渥倫斯基--------吉提

城市鄉村精神探索經濟探索

第六節托爾斯泰(三)藝術特色:1、卓越的心理描寫,具有細膩真實的素質,天才地觸摸到了意識流。2、從多個視角表現人物,如圓型劇院,可以從每個人的視角去看人物。3、較少打斷故事情節,把抒情性和思辯性完美結合。4、情節上采用拱形結構。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3、晚期(1881-1910):《復活》

《復活》(Resurrection,1889-1899)

標題來自《圣經·新約》:“愛使人復活”。(一)情節與內容

瑪絲洛娃

聶赫留朵夫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思考與討論結合作品談談你對“復活”的理解。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六節托爾斯泰“復活”的意義: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階級立場的轉變,二是皈依上帝,照上帝的意志為人類的幸福工作。瑪絲洛娃的“復活”是一種階級的回歸,她原本是平民中的一分子,又回到了人民中間。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二)人物形象聶赫留朵夫:“懺悔的貴族”形象。他原本是個正直善良的青年,貴族社會及軍旅生活誘他墮落。他經歷了認罪、懺悔、贖罪;在為民伸冤中又認清了本階級罪惡,決心與貴族決裂,向人民靠攏等階段,他的“復活”過程,體現了托爾斯泰精神探索的軌跡。聶赫留道夫對貴族階級的叛離,具有典型意義。瑪絲洛娃: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形象。她的凄苦身世與被迫淪落是對罪惡社會的有力控訴。在獄中同政治犯的接觸,主要還是聶赫留朵夫的“愛”,促使她精神覺醒走向新的生活。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三)思想內容:

這是一部具有廣闊而深刻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的作品,是一面反映俄國農民在革命中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①小說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虛偽和反人民的本質。②小說還從經濟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③托爾斯泰是用宗法制農民的觀點進行批判的,小說充滿了矛盾,一方面反映了農民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們的“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養的缺乏和革命的軟弱性”。外國文學思考與討論結合作品分析《復活》的藝術特色。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六節托爾斯泰(四)藝術特點:1、以單線的情節線索而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2、細微的心理描寫。(心靈的辯證法)3、運用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對比手法;4、辛辣的諷刺,充滿了批判的激情。5、塑造了豐滿而又復雜的人物形象。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七節契訶夫

安·巴·契訶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1904),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最后一個杰出的小說家,劇作家,以短篇小說著稱于世。托爾斯泰贊美他為“完美的人”。他的藝術也少見地完美。潔凈、純粹、真誠。

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七節契訶夫一、生平與創作早期(1880-1888)大多是幽默諷刺的短篇小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嘲笑揭露專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如《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一類是反映勞動人民不幸命運與痛苦生活的,如:《哀傷》、《苦惱》(必讀)、《萬卡》。外國文學第八章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下)主講教師:陶淑琴第七節契訶夫中期(1888-1896),關注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容量擴大,幽默減少,悲喜劇成分加多。藝術上愈深沉愈完美了。《第六病室》(18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