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第225期)主題:輕裝上路路自寬【作文指導】【文題在線】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賞析】輕裝上路路自寬人生路上,無論你規劃得多么精妙,行囊中總有一些你用不到的東西,如果不能及時舍棄,便會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羈絆,使你疲憊不堪。因此,學會舍棄,輕裝上路,方能讓我們的路越走越寬。我相信有經驗的背包客絕不會在行囊中裝上華貴的首飾,或是穿著頂級的名牌去登山。因為他們知道,若只為炫耀而平添負累是不值的。他們懷著一顆無比澄明的心,在行囊里裝上真正“有用”之物而輕裝簡行——只因這樣才得以使泥濘、荊棘在他們心中化為歡愉的坦途。輕裝簡行有如林徽因者——她是“萬古人間的四月天”,一位常愿著一身素衣的“民國才女”。縱有“一身詩意千尋瀑”之才氣,仍不愿將生命獻給更易招來名利的詩作家身份。她挾一顆澄明之心,她將一生貢獻給了祖國的建筑事業。在她事業的路上,她放下了名利場上的爭逐,清點行囊中不必要的東西,同其夫梁思成二人在全中國都在高呼著“多快好省,利爭上游”之際,逆流而上保護著中國古建筑。倘若她被世俗沉重的行囊壓垮壓倒,中國就將缺少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正是因為她適應了自己行囊的重量,把握好自己行囊的平衡,才會取得輝煌。林徽因輕裝簡行,生命之路亦寬了。輕裝簡行有如楊絳者——剛剛去世的一代大家楊絳先生活了105歲,可謂人生路途中的踏遠者。我們不禁要問,在她的人生行囊中究竟裝了什么樣特有“用具”,才支撐她豐實走過一個世紀的滄桑?“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英國詩人蘭德這首著名的詩,就是楊絳先生在遭受女兒病逝、丈夫先她而去的人生最黑暗煎熬時的精神支柱,她的一生,只和親人相依,同藝術作伴,與自然相親……如此,楊絳先生在她百年的人生路上,不斷清點那些多余的贅物,輕裝簡行,她才走出了一條芬芳載途的五彩花徑。可反觀當下,社會中“奢華人”漸多而“簡明人”漸少了。那些“奢華人”,他們天真地以為在人生旅途的行囊中裝上沉重而華貴的奢侈品,而贏得人們一時的艷羨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滿足。于是,他們一天天變得愈加貪婪、大膽,最終,他們被太重的負累壓倒,呼吸困難,最后人仰馬翻。而為數不多的“簡明人”,他們是幸福的——在漫漫長路上,他們少了些負累、羈絆,輕裝上陣,于是,他們“閱盡人間春色”,最終,他們才獲得了平靜而豐盈的人生。“我們難道不能在名韁利鎖中做一個脫巾獨步的逸士?在倉皇歲月中揚鞭,做一個誓死無悔的輕騎!”簡媜如是說。是的,人生之旅中,我們應舍棄那些多余的負累羈絆,如此,我們的旅途,無論是楊柳依依還是雨雪霏霏,你都會走得輕松坦然……【閱讀拓展】(一)紅獅街的深夜食堂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系館往北步行五分鐘,轉入窄窄的紅獅街,路左側有一家不大起眼的中餐外賣店。說是外賣,其實店里有兩張方桌和一個靠墻的吧臺,供客人堂食。十幾平方米的店面,門楣上掛著“山姆士快捷中餐”的招牌,進門是桌子,往里走兩步就是收銀臺和飲料柜,再往后就是灶臺和洗手臺了。做體力活的工人,囊中羞澀的學生,騎馬巡邏的皇家警察,拄著拐杖、戴著高帽的英國窮紳士,中午或傍晚飯點的時候,便會一股腦兒地擁進小店,輪流盯著收銀臺塑封菜單上永不改變的排列組合(雞/牛/鴨/蝦/素+咖喱/蘑菇/蔥姜/豆豉),摸出幾個硬幣或者幾張皺巴巴的紙幣,然后站在一旁看火苗舔舐著鐵鍋和鍋里翻滾的蔥花,聞著升騰的煙火氣,待珍饈出鍋入盒,打包走人,全程不過十分鐘。倘若你不趕時間或者店內有空位,老板會把熱騰騰的飯菜放在潔白的陶瓷盤里,親手端來,麻利地布好餐巾、刀叉和飲料,然后就不再來叨擾。但這般待遇多數客人是無福消受的:一來店內桌椅有限,二來大家行色匆匆,都趕時間。像我這種讀書郎,一般是晚上過來,填飽肚子之后繼續熬夜泡自習室,所以總能找到位子堂食。一來二去,老板記住了我這個點餐后就蜷縮在角落里看書的窮書生。一記得十月第一次來時,聽到老板和電話里訂餐的客人講廣東話,我還稍稍緊張了一下:如果他跟我講廣東話怎么辦?若是他聽不懂普通話呢?不過也許是我的普通話氣息太強,老板看見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來吃(cī)點什么?”“您好,我想要一份蔥姜蝦,菜單上第一十九號。”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會緊張到講“一十九號”而非“十九號”,不過老板也沒太在意。我從干癟的錢包里摸出六個一英鎊的硬幣鋪在柜臺上,老板輕輕用手一捋,銅板們便乖乖地蹦入收銀機的抽屜中。我謝過老板,跟他說我不會講廣東話,以后要他多擔待。老板笑笑:“不會講沒關系,普通話、粵語我都能聽懂。”當時店里只有我一個客人,老板在前面收銀,他兒子在后灶炒菜。我轉身坐下,面對著柜臺,跟老板攀談起來。原來他是祖籍廣東的越南華裔,一家人四十年前輾轉來到英國,在倫敦落腳,白手起家,后來開了這家小小的中餐館養家糊口,到如今已有十余載光景。我恭維他們生意真不錯,老板笑笑:“當地政府部門的人雖然麻煩,但還算講理;最怕有些脾氣很沖的客人,進來時滿身煙味,點餐時糾纏不清。所以我最希望能多幾個學生來這里吃,尤其是從國內來的。不過從國內來的留學生都有錢,不太會來我這種小店。”別人不好說,但我自己肯定會來。不只是因為自己的錢包比臉蛋還“干凈”,更是因為我喜歡這種煙火氣。遠遠看著老板做飯:掐頭去尾剝殼的元寶蝦順著鍋壁滑入滾燙的熱油中,氤氳的蒸氣彌漫開來;澆上豆豉汁的洋蔥片和圓蘑菇緊隨其后,把鍋底蓋得滿滿當當;握著鍋柄輕輕地顛了幾下,食材也聽話地上下翻滾。雖然是廉價快餐,但老板做事一絲不茍,高檔餐廳才有的餐具配備,在這里一應俱全:刀叉、桌布、餐巾、白瓷盤……每次上菜前,他都會過來把我的餐桌布好,讓我對即將出鍋的美食更增添了一分期待。屋內飄蕩的油煙味——平日里我避之不及,但在這擁擠的小店里,在美食稀缺的英國,在一個海外求學數年的游子心中,卻代表著喜悅的味道、故鄉的溫度,以及和祖國觸手可及的感覺。于是,這家“山姆士快捷中餐”,就成了窮書生的私家小廚和深夜食堂。二十二月初再去的時候,老板正忙著把黑板上的價格改掉,從六英鎊漲成六點五英鎊了。“漲價了喲!”看著老板把黑板掛回到墻上,我跟老板打趣道。“不漲不行了!”老板搖搖頭,走回收銀臺,又是熟悉的那句:“今天吃(cī)點什么?”五十便士的價格差并不影響我來小店覓食的渴望。而且來的次數多了,我和老板父子也越來越有默契。老板甚至摸透了我的點餐模式:雞肉、鴨肉、牛肉、蝦肉,他能準確推算出下次我要吃什么,這常常讓我又驚又喜。每當我舉棋不定的時候,就讓老板隨便搭配兩樣,老板從來沒搭配過很雷的組合,每次的菜都深得我心。有時我太餓了,便從錢包里摸出八九個硬幣排在桌上,老板便心領神會,端上來的分量也會相應增加。一般堂食的客人都是飯后抹抹嘴,抬屁股走人,將杯盤留給老板父子處理。而我看他們倆辛苦,每次都把自己用過的餐具送還到廚房,并用濕巾把餐桌清理好。有一天,我是店里最后一個客人,送還餐具后,我幫老板把桌子擦干凈。老板對我說:“我看你跟別人都不一樣,別人點餐后都看手機,而你每次都坐回去認真看書,很辛苦噢,你跟他們都不一樣!”往常我都坐公交車回家,那天晚上,我步行一個小時,吹著晚風,沿著泰晤士河,邊走邊想小店老板的話。當時的我在校成績并不理想,投了簡歷常常杳無音信,面試也大多“一輪游”。如果教授和公司的人事主管也能像小店老板那樣夸夸我就好了。三元旦時我忙著考試,一月、二月忙著投簡歷和參加面試,一晃就到了三月初。六號早上,心儀的公司給我發了郵件,通知我兩周后參加最后一輪面試。被一連串失利打擊到失去自信的我,終于等來了命運之神的眷顧。我很想犒勞一下自己。好久沒去我的深夜食堂了,當晚,我又拐進那條小巷。前臺是老板帥帥的兒子:“好久沒來了噢!你理發了,很精神!”我笑著跟少東家問好,老板聽到我們的對話,也從廚房探出頭來跟我打招呼。等餐的時候,我從書包里摸出清早出門時只咬了一口的冷面包,才意識到,這一天忙得不可開交,竟然沒正經吃東西。我正準備就著晚飯把面包吃掉,被老板看到,他不由分說地把面包拿走,放進微波爐熱了一下。“很餓噢,等我給你熱一下,不要吃太涼的食物。”“謝謝老板!是有一點餓,中午都沒吃東西。”我用拳頭頂著餓得發痛的胃,露出尷尬的笑容。老板從電飯鍋里多舀了一小碗飯,連同加熱后的面包給我端過來,告訴我慢慢吃,不夠還可以加。看著桌上的大盤小碗,面包、米飯,我不由得嘴角上揚。不只是因為天無絕人之路——命運給了我延續夢想的面試機會,更是因為老板的善意——平凡人更能理解平凡人的難處,陌生人的一點善意,可以支撐我走得更遠。灶臺前,老板又開始“創作”下一份玉盤珍饈,爆炒牛肉的香氣彌漫了整個餐館,躍動的火苗溫暖著叮當作響的鐵鍋和鐵勺。我用叉子撥動著面前的蔥爆蝦和面包,蒸氣升騰開來,模糊了我的雙眼。我跟自己說:等以后找到女朋友了,如果我們都在倫敦,我一定要帶她來這里吃飯,感受一下人間煙火和溫馨自在。四四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五,我忙著準備畢業論文和即將到來的結業考試。深夜食堂還有十分鐘打烊,我踏著夜色,緊趕慢趕地向紅獅街跑去。到了那兒才發現,老板正準備拉下卷簾門。老板看見門外躊躇的我,露出抱歉的表情:“來晚了哦,我們關門了。”我點點頭,表示理解,不過也犯了難:街角的便利店連三明治都賣完了,身后的韓餐又貴人又多,回家煮的話趕路一小時(周五晚上),再加上廚房排隊半小時(室友六人共享一間廚房),這晚飯可以直接當夜宵了。見我很為難,老板沖我招招手,示意我進店等一下。他從冰箱里取出一個淡黃色的紙飯盒,放進微波爐轉了兩分鐘,他告訴我那是中午客人訂餐后沒取的,明天不打算賣了,不如讓我拿走。“不是蔥爆蝦噢,不過我們的辣子雞也很好吃。”我轉身去摸錢包,老板樂了:“跟你還要什么錢啊?這份是送你的。”見他態度堅決,我也笑了笑:“謝謝老板招待,下次我請老板吃!”拿著溫熱的紙飯盒走回學校,才發現經濟系館外的鐵門已經上了鎖。我徘徊片刻,在系館旁邊的公園找了條長椅坐了下來。不知是辣椒氣味太沖,還是因為早上教授說“你不要想讀博的事了,除非美國的社區學院也有博士班讓你讀”,抑或是四天前那個最終面試的公司發來了“祝你未來申請好運”的信息……總之,那頓飯我吃得很辛苦——嘴里辛辣,鼻子泛酸,眼睛潮濕。跟那晚一樣,我沿著泰晤士河走回家,耳機里循環播放的是逃跑計劃樂隊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五結業考之后的五周時間內,我可能寫了人生中最多份數的求職申請。有些申請激起了一絲波瀾,但也只是波瀾;有的換來了電話面試或視頻面試的機會,但最終也止于面試。其實我心里跟明鏡似的:六月并非招聘季,很多申請寫了也是徒勞。但是我實在不想“兩手空空”地離開倫敦。趁最后幾周,我想竭盡全力再拼一把,也許就差最后一次嘗試,也許上天會聽到我的渴求,然后透過層層烏云,射出一道充滿希望的曙光。七月十號,申請的最后一個職位回復“祝我未來好運”,看來我明年一定會心想事成。不過,當這最后一線希望也化為泡影時,我才徹底清醒:該離開這里了,明年重新來過。六碩士畢業典禮定在七月十三號,我買了七月十四號中午回國的機票。七月十二號晚上,我最后一次造訪我的深夜食堂。我把這次吃飯當成一個很神圣的儀式:我提前準備好一張嶄新的五元紙幣和兩個閃閃發亮的硬幣,穿上為第二天畢業典禮準備的襯衫和皮鞋,就連想吃的菜也要和第一次一樣:蔥爆元寶蝦。老板問我碩士畢業后的打算,我說在申請博士和找工作,爭取留在倫敦。他又問大概什么時候有消息,我笑笑說,應該很快就會有信兒了。“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來這里吃飯。你還欠我一頓飯呢,哈哈!”說完,老板把一包黑加侖果汁放到飯桌上。我謝過老板,心里百感交集,卻什么也沒說出口。反正要走了,沒必要把告別的過程弄得太傷感。我很快吃完盤中餐,揮揮手跟老板父子作別。少東家沖我大聲喊了一句:“申請好運!”我走出門,看見老板開始刷鍋,他兒子在拖地板。我最后望了一眼店里柜臺上那只招財貓,轉身沒入茫茫夜色中……七現在我還時常想起欠老板的那頓飯,更多時候,很懷念那家煙火升騰的小店,硬幣跌落抽屜的叮當聲,老板父子與我的對話,以及洋蔥、蘑菇和元寶蝦在鐵鍋里翻騰的樣子。2020年上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倫敦也經歷了封城,小店在谷歌地圖上的狀態變成暫時歇業,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兒,好像丟了什么寶貴的東西似的,難受極了。紅獅街的深夜食堂,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寄托著我太多的情感。可喜的是,兩個月前,小店重新開張了,看網友留言,大家都很喜歡那里,我發自內心地為老板父子開心。希望我的深夜食堂能夠一直開下去,也許未來,會有另一個讀書郎,在那家小店里尋求慰藉,書寫故事。無論是那對努力打拼的老板父子,還是像我一樣奮力拼搏的窮書生,這些平凡的小人物,雖沒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身上卻有獨特的、令人流連又回味無窮的故事。而這些故事,讓每日的生活都充滿意義,讓每個靈魂都獨一無二,讓每段人生都不可替代。(二)與草木交往春天的一個早晨,82歲的父親早早起來,給我打來電話:“你陪我回老家去看看,那棵樹是不是發了新芽?”父親念叨的那棵樹,是一棵槐樹,是我爺爺在34歲那年栽下的。這棵長了70多年的樹,成了父親在城里的牽掛,那樹下就是我爺爺的土墳。爺爺去世以后,每年清明,父親都要去樹下祭奠。這棵樹的身世,被父親記在他發黃的本子上,那是父親自己編寫的家譜。其實這些年,我與老家的關系,已經如飛到高空越來越渺小的風箏。但父親不同,老家一棵樹的身世、一眼井的來歷、一個地名的典故,于他而言如底片在黯淡時光里的顯影,越發清晰了。父親還買了一本植物志,細心研讀植物的變遷、習性。還有誰,像我父親這樣,去關注草木的身世,關注它們的種族、繁衍、變異、命運……“在某種意義上,沒有人真正去看過一朵花。”這話是美國女畫家喬治亞·奧基夫說的。女畫家與花木相擁,花木似乎也微微顫動了。白天,奧基夫一個人去山間尋找可入畫的花木,后來在園子里親自種植,夜晚她就一個人坐在屋頂看星空。她面對花木作畫時,常常與花木交談,與花木有了深厚的感情。一旦遇到狂風暴雨的天氣,她就會產生心靈感應,樹木花草在暴風雨中的搖擺呼號,通過一種無形的波傳到她體內——草木是不是在受難,能不能抵抗這一場狂風,都會讓畫家揪心。有一次奧基夫突覺耳根發燙,她趕到森林里才發現,一場沖天山火爆發了。望著燃燒的草木,她淚如泉涌。在我的血液里,流淌著父親遺傳下來的基因。我對花草樹木的感情,已經是屬于哪怕面對面,也要在寂靜中相思了。尤其是在閱讀了某先生的一篇文章后,這感觸更強烈了。那先生說,草木是最安靜、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體最偉大的保姆,所以多聞聞草木之香,多認識一些植物,比認識更多的人要好得多。作者還說,即使他被發配到荒野,只要帶一本《本草綱目》,也能夠活下去,芥命無憂了。偶爾環顧左右,發覺與我一樣和草木交談的人,已像珍稀植物一樣稀缺。一個遠房堂叔去世好多年了。那些年,年過古稀的堂叔,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栽樹,滿山滿坡的樹木,我總覺得有堂叔的氣息在流淌。每次回到鄉下,我總能在山風中找到堂叔,他就坐在樹下說話呢,但四周無人,只有風中樹木山草的搖擺。有一次,我問堂叔,和誰說話呢?說啥呢?堂叔呵呵地笑,用手指了指那些參天大樹,還有剛栽下的小樹苗。堂叔說:“我在對它們說,‘好好長啊,快快長,我都70多歲了喲,就慢慢等你們長大’。”堂叔一個人在山坡上揮動著鐵锨,挖坑、扶樹、澆水、培土……他把自己的氣流傳遞到剛栽下的樹上。小樹在天光下生長,堂叔撫摸著樹身,像慈祥的老父撫摸著子孫,盼望著它們長大。堂叔臨終時留給我的遺言是:“侄兒,我走了,你幫我照看一下那些樹。”我回去了,望著那些樹木,總幻想出堂叔的音容笑貌,他還在山林間走動,摩挲著樹,躺在草上說話,咳嗽一聲,樹枝就會搖動一下。一個人走了,但那人栽的樹還在大地上生長,迎接著歲月里的風雨雷電,這是不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呢?蒼天之下,草木有情,草木有靈。或許,關注草木的身世,就是關注我們悲喜交集的命運。【閱讀訓練】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3題。文本一梁生寶買稻種柳青春雨唰唰地下著。透過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鄉村,百里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當潼關到寶雞的列車進站的時候,小街兩邊的店鋪已經點起了燈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暫時取消了最后一次擺渡,旅客們都陸陸續續進了這個旅館或那個旅館,只剩年輕的莊稼人梁生寶,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膊抱著用一條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破席棚底下。來這里買稻種的生寶,碰到一個難題。小伙子問過幾家旅館,連睡大炕也要兩角錢。他從家鄉起身時,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心想:隨便什么地方不能滾一夜呢?沒想到眼前唰唰的春雨卻把他擱在了這個小站。“把他的!到哪里過一夜呢?”站在這異鄉的陌生小街上,生寶的心卻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錢對于那里的貧雇農,是多么困難啊!起身時收集稻種錢,難著哩!其他互助組的莊稼人,要勞駕他捎買些稻種,臨了卻沒弄到錢。本互助組有兩戶,也是作為組長的他先墊著。生寶心里明白:他帶來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還有運費和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從前,湯河上的莊稼人不知道這郭縣地面有種叫“百日黃”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來得及種麥,夏天割倒麥能趕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麥兩熟。任老四曾經濺著唾沫星子感激地對他說:“寶娃子!你這回領著大伙試辦成功了,娃們就有饃吃了嘛!”“就說稻地麥一畝只收二百斤吧!全黃堡區五千畝稻地,要增產一百萬斤小麥哩!生寶同志!”這是區委王書記開會時拿眼睛盯著生寶說的。生寶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賴的眼光……“我哪怕就在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這兩角錢!”生寶對自己說。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十三歲就給財東家熬半拉子長工,青年時代又在秦嶺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還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難”!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就是享樂。可他知道繼父梁三不這么想……一九二九年,生寶跟著他媽夾在衣衫襤褸的人群中,逃難到下堡村,是繼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們。梁三命運不濟,接連死了兩回牛,后來連媳婦也死了,再后來租不到地,連父親留下的三間房也拆得賣了木料和磚瓦。可自從草棚屋里有了生寶母子,曾經被命運打倒的梁三,又開始創立起家業來,他操勞著,忍耐著,把希望寄托在將來。可拆掉三間房的地上長起來的榆樹已經比碗口粗了,家業依舊沒創起來。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來畝稻地,老漢早已干癟的身體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見天天不亮就開始忙亂起來,但對于生寶也漸漸生出許多不滿。看見郭振山家蓋瓦房,他心里氣:“你把俺生寶拉進黨里頭做啥嘛?你弟兄三個外頭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種地,你們積極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聽說生寶擔任互助組組長,他沖到老婆跟前抱怨:“他為人民服務!誰為我服務?成天不著家,啥時才能創立咱自個兒的家業?”這次買稻種,老漢照舊不高興:“誰見過湯河上割畢稻子種麥來?等碰破了腦殼后,你才知道鐵是鐵,石頭是石頭。”想到這,生寶覺得有必要回去后認真地跟繼父做點解釋工作,主要說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發的道路有啥不同。爺倆使足了勁種地,的確年年糧食有余,然后有力量買地。可像任老四家那樣的,勞力軟,娃多,離開互助組就搞不好生產,就得年年賣地。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沒土改一樣,地全到他爺倆名下了!想到能改變繼父的想法,生寶滿臉堆起笑容,他走進一家小飯鋪,要了碗湯面,然后取開棉襖口袋上的鎖針用嘴唇夾住,掏出一個紅布小包來,在飯桌上很仔細地打開,在那些七湊八湊來的人民幣中揀出最破的一張五分票,付了湯面錢。踏著土街上的泥濘,生寶從飯鋪跑到車站票房。劃著一根洋火,觀察了全部情況;劃第二根洋火,選定睡覺的地方;劃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鋪開來。頭枕著過行李的磅秤底盤,生寶和衣睡下了。他想:在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過渭河,到太白山下的產稻區買稻種呀!票房外頭,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天氣是涼的,可生寶心中是熱的……(節選自《創業史》,有刪改)【注】互助組:20世紀50年代,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農民為解決各自勞動力、生產工具不足的困難,而建立的勞動互幫互助組織。文本二《延河》是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主管、陜西省作家協會主辦,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協辦的國家一級綜合性純文學期刊。雜志1950年以《西北文藝》之名初創,1956年經報請中辦批準,以毛體字“延河”作刊名,正式更名為《延河》,是新中國創刊最早的純文學期刊之一。在將近70年的辦刊歷史中,《延河》屢開新中國文學風氣之先,一直保持著非凡的文學表現,相繼推出了一大批扛鼎中國當代文學星空的文學大家和優秀作品,聚焦著中國當代精神深刻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期待。近期我社將增開“農村青年”欄目,旨在用文學積極回應時代,用作品傳遞“鄉村變遷的腳步聲”,鮮活而生動地記錄中國農村改革、發展、變化的歷史。通過具有時代精神的新一代農村青年形象,表現其創業、致富、成長的經歷。積極倡導我國農村真情友愛、美好和睦的道德風尚。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均在應征之列,風格不限,文學性強、藝術價值高者優先。期待您的作品!(改編自《延河》雜志社征稿啟事)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的人物語言準確生動。比如“生寶同志”符合區委書記的身份,“娃們就有饃吃了嘛”方言土語的運用突出了小說的鄉土特色。B.生寶決定在車站票房蹲一夜也不去旅館,一方面是考慮到鄉親們為買稻種籌錢不易,同時也是出于對以區委書記為代表的黨的尊敬。C.本文選自長篇小說《創業史》,表現了我國農民艱苦奮斗、發家致富的美好愿望。但生寶和繼父梁三所追求“創業”的內涵有所不同。D.故事以描寫“春雨”開端,使后文生寶滯留車站情節展開自然合理。故事又在“春雨”中結束,使首尾形成呼應,結構更加嚴謹。2.小說是如何塑造梁生寶的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學校元旦活動方案模板
- 2025年度社區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書
- 一年級語文下冊亮點大試卷電子版
- 2025年電動胡須刀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瓷盆清潔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珍迪消食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級黑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牙齦保護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沈陽工學院《數學選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城市學院《戒毒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罩棚檐口標識更換施工方案
- 英語演講比賽評分標準-評分表
- 爐壁溫度計算詳解
- 胃腸道生活質量指數(GIQLI)
- 綠色建筑驗收自評報告全
- GB/T 42288-2022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
- 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 第十二講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工商管理實習周記十篇
- 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評價表
- 2023年通管局安全員考試-培訓及考試題庫(導出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