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高一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中華文明復興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而傳承、創新和引領是中華文明復興的要義。②復興的前提是傳承,但傳承不等于復古。東西方文明興衰的規律表明,文明復興的過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過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復興。文明的再造是對傳統文明揚棄更新的過程,既是對傳統文明優秀成分的繼承和升華,又須擺脫傳統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錮和束縛。人類歷史上,成功的文明復興都是優化或革新傳統文明而結出的甜美果實。中華文明的復興也不例外。所謂“夢回唐朝”,為再現昔日榮光而回歸強大的封建帝國,既不可能也不必要。③沒有優秀文明傳統的復現也不是復興。一種文明的復興不能變成對當下強勢文明的簡單模仿。舍棄自身文明的優秀傳統,復制外來文明,只能讓自己成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喪失復興的可能。雖然理論上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但實踐中卻極易陷入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來,面對西方的挑戰,改良者不僅以西方文明為圭泉,而且卷入西方主導的思維模式中,不知不覺中消解了中國文明的主體性。一味以當下的優勢文明作為模板追趕,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無法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因此,中華文明復興也意味著掙脫西方文明的羈絆,重建中華文明自信。在新時代條件下,對西方文明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是中華文明復興的應有之義④文明的復興是復現與新興的統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構成復興。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復興更為本質的方面。沒有文明的自我創新,中華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華文明的復興,是以文明的創新作為基本內涵的。無論是對傳統文明的再造,還是對西方文明的揚棄,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創新,都是在傳統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礎上建構新的文明。⑤中華文明復興,不只是經濟總量這種硬實力的復興,也不只是硬實力加軟實力的復興,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躍居榜首,而更在于創造出較之現今主導文明更益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更為優越和高級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實踐履這一核心理念,中華文明在當代的復興才是高標準的。反過來說,缺失這種核心取向的文明復興只能是虛假的復興。中華民族有能力也有條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構建更新的文明形態,展現出當代與未來中華文明博大的格局。⑥逐步創生新的文明后,積極為世界文明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新元素,對人類文明給予具有歷史高度的引領,同樣是中華文明復興的應有之義。100年前,羅素曾說過:“如果中國在國力足以自衛時,放棄征服異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學與藝術,開創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國對世界盡了最恰當的義務,給了人類全新的希望。”這些話仍然給人啟迪。走向復興的中華文明不應局限于一時一處的得失計較,而應將自己的復興同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使自我發展和人類進步相互促進。(摘編自郭湛、劉志洪《中華文明復興的核心取向》)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承、引領和創新是中華文明復興的主要內容。B.“夢回唐朝”是一種復古,不是文明的復興。C.只是復制外來文明,一味以當下的優勢文明作為模板追趕,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無法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D.100多年前,羅素已經對中國提出了希望,他認為今天的中國有能力也有條件構建更,新更好的文明形態。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針對性強,既有對現實中的復古和全盤西化的批判,也有對文明復興的展望。B.文章圍繞觀點展開論證,論證嚴密、充分;文章使用最多也是最主要的論證方法是例證法。C.文章②至③段,先闡明傳承與復古的差異,然后點明復現與復興的差異,對主要觀點進行論證。D.文章采用“總-分”結構,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觀點,后文對傳承、創新和引領展開論述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文明再造的過程就是文明復興的過程;文明的再造是對傳統文明揚棄更新的過程,吸收精華,去除糟粕。B.如果只是復制外來文明,照搬照抄,容易使中國文明的主體性喪失,讓自己成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失去復興的可能。C.中華文明當代復興的高標準就是中華文明名次躍居世界文明的榜首。D.復興了的中華文明會成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會按照這種模式建構和發展。二、非連續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過去100年來,中國學者關于中國社會的組織方式與“民情”的探討,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較的語境下進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結論:西方人重公德,中國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義原則,中國奉行特殊主義原則,等等。梁漱溟對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對于社會的道德,就是公德,……這人對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費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對比的基礎上指出,“差序格局”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組織方式,表現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點:⑴各種社會群體以成員間的情感、血緣或者地緣等所謂的“情感取向”,而非價值中立取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構筑起來,難以形成“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⑵雖然這些情感、血緣和地緣關系的客觀存在使得所有社會群體具有某種客觀實在性,但同時又是高度主觀的。他可以主觀地為情感、血緣或者地緣設置邊界,不同人在這個群體中的親疏遠近關系端由他來確定。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區分為基礎,人對人的依附是這種群體的基本構成邏輯。進入該群體的每一個人都附屬于這個群體特別是處于圈子中心的人,沒有作為獨立個體所應有的人格、尊嚴和自主性,其人生價值就是為這個群體甚至群體領袖奉獻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現為以“己”為中心的“自我主義”的盛行。“為自己可以犧牲家,為家可以犧牲族……當他犧牲國家為他小團體謀利益、爭權利時,他也是為公,為了小團體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對而言的。這樣,費孝通先生就以“差序格局”構建了以個人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組織方式和變動模式。(摘選自肖瑛《差序格局與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材料二以差序格局作為對鄉土中國社會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難成立。因為差序化,是每個自然人,無論中外,應對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傳統社會,由于血緣和地緣關系,人們自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種“愛有差等”的方式來理解并組織其主觀世界,并據此同他人交往。從生物學上看,一個人無論是富有愛心或是缺乏足夠愛心,都天然更疼愛自家的孩子,更多關心自己的親人。因為所謂愛,這種自然情感的意味,就一定是對人要有所區別。我們也可以將“一視同仁”定義為一種愛,一種更博大的愛,但那只是文字游戲。因為,老子早就尖銳地指出,就因為其一視同仁,因此天地對于萬物,以及圣人對于百姓,就都是不仁的,就無所謂仁或不仁。對常人來說,愛如果不是愛一些人勝過愛其他人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除了人們的生物本能外,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條件下,“愛有差等”也有突出的地緣根據。在中國這就是“遠親不如近鄰”。但在古代社會,任何可能相遇的人都一定是地緣的。由于交往、交流和互惠是關鍵,這也就隱含著,所謂地緣關系并不真的是地緣,其隱含的是人們的交往和交流帶來的各種物質或精神上的互惠。地緣對這一點曾有決定性影響。但這種影響如今會有種種改變,突出表現在交通通訊日益便利的當今,愛有差等的人的天性沒變,但當年的地理空間距離如今變成了心理情感距離了。也從來都有努力克服這種可以波紋做比的個人主觀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在中國,春秋時期,與認定并堅持“愛有差等”的孔子同時,墨子就倡導“兼愛”“愛無差等”,前面也提及老子主張“一視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即便孔子,固然看到了人性無法改變,卻也主張“泛愛眾而親仁”,以及弟子子夏主張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因此,即便那些“團體格局”的社會或國家,也會甚至必須建立并實踐某些必要的差序格局,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團體格局”的社會或國家即便規定對公民同等保護,但在特定條件下,如資源稀缺之際,只要必要且為當時社會和統治者接受為“合理”,不僅有對老人、婦女、兒童、殘疾者的優待,也會堅持基于國籍、年齡、性別的某些區別對待(歧視)。對外,每個國家也都會,也有理由甚至必須,基于本國的意識形態或經貿或戰略利益,選擇同一些國家關系更近甚至結盟,疏離或敵視另一些國家,這同樣是差序的格局。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就可以斷定,差序一定不是僅出現在鄉土中國人生活中的現象,即便其中某些做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不合理,是壓迫性的,應予且必須廢除。但這仍表明無法以差序來概括中國社會甚或鄉土中國,至少不準確。(摘編自朱蘇力《較真“差序格局”:費孝通為何放棄了這一概念?》)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差序格局以“情感取向”作為解釋中國傳統社會基本組織方式的依據,就很難構筑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系。B.差序格局中的成員個體可以主觀地為情感、血緣或者地緣設置邊界,來確定這個群體中的親疏遠近關系。C.所謂地緣關系并不是真的地緣,因為人們的交往和交流帶來的各種物質或精神上的互惠才是關鍵。D.中國古代一直都努力克服這種可以波紋做比的個人主觀心理上的差序格局,但實際上不可能做到。5.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孝通先生看重情感、血緣或者地緣等所謂的情感價值,但他也認識到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結構關系是可變的。B.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既有源自于先天注定的血緣關系,還有因交通不便不得已而形成的地緣關系。C.由于地緣對人們的交往和交流帶來的各種物質和精神上的互惠一直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地緣關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D.“差序格局”一定不是僅出現在鄉土中國人生活中的現象,即便那些“團體格局”的社會或國家也會建立和實踐。6.下列做法或說法中,可以用差序格局來解釋的一項是(
)A.美國政府簽署限制沒有醫療保險的移民入境的法令。B.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C.中國在世界上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D.當今社會商品交易中屢見不鮮的“殺熟”現象。7.材料二是如何展開論證的?請簡要分析。三、雙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受戒(節選)汪曾祺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庵里人口簡單,一共六個人。連明海在內,五個和尚。一個老和尚,六十幾了,是舅舅的師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稱之為老和尚或老師父,明海叫他師爺爺。這是個很枯寂的人,一天關在房里。也看不見他念佛,只是那么一聲不響地坐著。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下面就是師兄弟三個,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稱他們為大師父、二師父;有的稱之為山師父、海師父。只有仁渡,沒有叫他“渡師父”的,因為聽起來不像話,大都直呼之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仁山,即明子①的舅舅,是當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干的是當家的職務。他屋里擺的是一張帳桌,桌子上放的是帳簿和算盤。帳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帳,一本是租帳,一本是債帳。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和尚干什么?仁山所說當一個好和尚的三個條件,他自己其實一條也不具備。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經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里走走,發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二師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因為庵里涼快。庵里有六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師娘。這兩口子都很愛干凈,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時候,坐在天井里乘涼。白天,悶在屋里不出來。三師父是個很聰明精干的人。有時一筆帳大師兄扒了半天算盤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轉兩轉,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贏的時候多,二三十張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誰家約他打牌,就說“想送兩個錢給你”。他不但經懺俱通(小廟的和尚能夠拜懺的不多),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七月間有些地方做盂蘭會,在曠地上放大焰口,幾十個和尚,穿繡花袈裟,飛鐃。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然后,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犀牛望月”“蘇秦背劍”……這哪是念經,這是耍雜技。也許是地藏王菩薩愛看這個,但真正因此快樂起來的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頭的機會。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他們經常打牌。這是個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飯的方桌往門口一搭,斜放著,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從他的方丈里把籌碼拿出來,嘩啦一聲倒在桌上。斗紙牌的時候多,搓麻將的時候少。牌客除了師兄弟三人,常來的是一個收鴨毛的,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都是正經人。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看準了一只老母雞,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繃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明子曾經跟這位正經人要過銅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門前試了一試,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罵明子:“要死了!兒子!你怎么到我家來玩銅蜻蜓了!”小英子跑過來:“給我!給我!”她也試了試,真靈,一個黑母雞一下子就把嘴撐住,傻了眼了!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媽,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明子和小英子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讓他回家吃飯。——趙家自己沒有場,每年都在荸薺庵外面的場上打谷子。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格當嘚——”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起耳朵:“這孩子這條嗓子!”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真好聽!”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一十三省數第一!”挖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干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文本二:汪曾祺曾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抒情詩。”而風俗主要保存在民間社會。汪曾祺的小說中的寫景,主要就是對風俗的描寫。《受戒》中描寫荸薺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及這些環境中的種種人物行狀生活的描寫等等,這并非是與小說主線無關的閑筆,而是相當有關的,關乎情節,關乎環境,也關乎人物。
【注】①明子:明海在家叫小明子。
8.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開篇,語言自然平白,語氣平靜質樸,為整篇小說定下一個基調,故事雖與夢想有關,與愛情有關,但文字卻不華麗,不失自然樸素之美。B.“挖荸薺”“用手一捋”“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小說用了一連串不重復的動詞,意在表現小英子的活潑可愛與對勞動的熱愛。C.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靈活多樣,寫明子喊打場號子,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寫出了明子嗓音的悠揚、婉轉、動聽。D.小說描寫了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宗教生活彌漫著人間的煙火,小英子家的世俗生活洋溢著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情調,自然和諧。9.小說以大量的筆墨描寫荸薺庵的生活有何作用?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闡釋。
10.汪曾祺強調,寫《受戒》是一種“感情需要”,請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有怎樣的感情需要。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蜀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愈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為作《進學解》以自諭。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乃貶潮州刺史。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旌節;劉悟、李祐皆大鎮。此爾軍所共聞也。”眾曰:“弘正刻,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眾歡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廷湊不追。愈歸奏其語,帝大悅。(節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文本二: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節選自韓愈《師說》)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卒,嫂鄭鞠之
鞠:養育B.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
麾:命令C.或師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D.不恥相師
恥:以……為恥12.下列對文本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B.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C.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D.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13.下列對文本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還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祿,士曰卒,庶人曰死。”C.博士,文中指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D.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年號。14.下列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幼年喪父,勤奮好學。他從開始讀書,每天都能記誦幾千幾百字,等到長大,能夠完全貫通《六經》、諸子百家的學問。B.韓愈正直敢諫,多次被貶。韓愈很反感唐憲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對,因言辭激烈觸怒皇帝,差點被皇帝處死,在眾人的求情下,被貶為潮州刺史。C.韓愈不顧生死,宣撫叛亂。皇上下詔讓韓愈前往招撫,韓愈出發后,大家都認為有危險。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詔不讓韓愈進入敵營招撫。D.韓愈重視師道,洞察世風。韓愈列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對比,深刻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15.把文本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
(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3)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更漏子·本意王夫之(明末清初)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①。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注】①扃:喻閉門,引申為閉眼成眠。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不道秋宵真永”一句是作者內心深層孤獨的宣泄:沒料到秋夜竟是這樣的漫長難耐!B.夜闌人靜之際,漏滴之聲,清越緩慢,聲聲叩擊著未眠人的愁緒而愈發顯得夜之漫長無極。C.上片六句分別從視覺、聽覺和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渲染了一個情景交融的抒情氛圍。D.本詞對仗工整,語言秀麗而清新,感情細膩纏綿、含蓄婉約,深得“花間”詞派之神韻。(2)“斜月橫,疏星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何作用?
六、名篇名句默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宮賦》中用比喻和反問的手法描寫樓閣之間通道壯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六國論》中蘇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出諸侯割地越多,秦國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簡答題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2022年農歷壬寅年是虎年,虎在十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師考試應試技巧和試題及答案
- 2024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復習計劃及試題答案
- 如何開展中介機構的風險管理的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經紀資格考試要點與試題關聯分析
- 2024年營養師考試過關技巧與答案
- 2024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題
- 社交媒體與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要點總結
- 疾速提升:2025年房地產經紀試題及答案技巧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核心知識點與試題及答案
- 宮頸癌篩查與預防:2025年健康教育
- 綿陽市高中2022級(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二診)語文試卷(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數據庫租賃協議合同
- 2025年社區老年協會工作計劃
- 2024年民法知識考試全套復習提綱
- 中華護理學會老年人誤吸的預防團體標準解讀
- 公司綠色可持續發展規劃報告
- 用章審批流程
- 高速鐵路橋隧養護維修 課件 2 橋隧養護維修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內容
- DB37T 3651-2019 汽車加油站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