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餾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精餾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精餾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精餾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精餾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餾練習題及答案選擇題1.蒸餾是利用各組分()不同的特性實現分離的目的。A溶解度;B等規度;C揮發度;D調和度。2.在二元混合液中,沸點低的組分稱為( )組分。A可揮發;B不揮發;C易揮發;D難揮發。3.()是保證精餾過程連續穩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A液相回流;B進料;C側線抽出;D產品提純。4.在()中溶液部分氣化而產生上升蒸氣,是精餾得以連續穩定操作的一個必不可少條件。A冷凝器;B蒸發器;C再沸器;D換熱器。5.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流。A上升物料;B上升組分;C上升產品;D上升蒸氣。6.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產品及保證有適宜的液相回流。A塔頂氣相;B塔頂液相;C塔底氣相;D塔底液相。7.在精餾塔中,原料液進入的那層板稱為( )。A浮閥板;B噴射板;C加料板;D分離板。8.在精餾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稱為( )。A精餾段;B提餾段;C進料段;D混合段。9.某二元混合物,進料量為100kmol/h,xF=0.6,要求塔頂xD不小于0.9,則塔頂最大產量為()。A60kmol/h;B66.7kmol/h;C90kmol/h;D100kmol/h。10?精餾分離某二元混合物,規定分離要求為XD、Xw。如進料熱狀況一樣,進料分別為xF1、xF2時,其相應的最小回流比分別為Rmin1、Rmin2。當xF1xF2時,則()。A. Rminl Rmin2; B. Rminl Rmin2; C. Rminl Rmin2 ; D. Rnin的大小無法確定11.精餾的操作線為直線,主要是因為( )。A.理論板假定;C.理想物系;B.塔頂泡點回流;D.恒摩爾流假定12.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為易揮發組分。液相組成XA0.5時相應的泡點為1t,氣相組成yA0.3時相應的露點為t2,則()(或D非理想溶液)A.tlt2;B.tlt2;C.tlt2;D.無法判斷1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為易揮發組分。液相組成XA0.5時泡點為t1,與之相平衡的氣相組成YA0.75時,相應的露點為t2,則( )。A. tl t2 ;B.tl t2 ;C. tl t2 ;D.不能判斷操作中連續精餾塔,如采用的回流比小于原回流比,貝U( )。A. Xd、xw均增加;B. Xd減小,xw增加;C.Xd、xw均不變;D.不能正常操作二元溶液連續精餾計算中,進料熱狀況的變化將引起以下線的變化( )。A.提餾段操作線與q線B. 平衡線;C?平衡線與精餾段操作線;D.平衡線與q線;16某精餾塔精餾段和提餾段的理論板數分別為Ni和N2,若只增加提餾段理論板數,而精餾段理論板數不變,當F、Xf、q、R、V等條件不變時,則有()。A.xw減小,xD增加;B.xw減小,xD不變;C.xW減小,xD減小;D.xW減小,Xd無法判斷精餾操作時,增大回流比,其他操作條件不改變,則精餾段液氣比 L/V(),餾出液組成(),釜殘液組成 ( )。A.增加B.不變C.不確定D.減少精餾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與上升的汽相發生傳質使上升的汽相易揮發組分濃度提高,最恰當的說法是( )A液相中易揮發組分進入汽相;B汽相中難揮發組分進入液相;C液相中易揮發組分和難揮發組分同時進入汽相,但其中易揮發組分較多;D液相中易揮發組分進入汽相和汽相中難揮發組分進入液相必定同時發生。蒸餾操作屬于()A傳熱B傳熱加傳質C傳質蒸餾操作是利用( )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性的不同,使各組分得到分離的。A、非均相液體; B、氣體; C 、均相液體;已知精餾段操作線方程為: y=0.75x+0.24,則該塔的操作回流比為( ),塔頂產品濃度Xd為()A、0.9B、3C、0.96D、4E、0.98;精餾塔的設計中,若進料熱狀態由原來的飽和蒸汽進料改為液體進料,其他條件不變,則所需理論板數N),L(),V(),L(),V()A.減少B.不變C.增加D.不確定對于飽和蒸汽進料,則L'()L,V'()VA.等于B. 小于C.大于D.不確定TOC\o"1-5"\h\z二元溶液連續精餾計算中,進料熱狀況的變化將引起以下線的變化( )。A.提餾段操作線與q線;B.平衡線;C.平衡線與精餾段操作線; D.平衡線與q線;某精餾塔精餾段和提餾段的理論板數分別為 Ni和N2,若只增加提餾段理論板數,而精餾段理論板數不變,當F、Xf、q、R、V等條件不變時,則有( )。A.xW減小,xD增加;B.xw減小,xD不變;C.xw減小,xD減小; D.xw減小,xD無法判斷某連續精餾塔中,進料組成為 0.35,要求餾出液組成達到0.93(以上為摩爾分率),泡點進料,系統的平均相對揮發度a= 2.44,此時的最小回流比為( )。A1.75B1.66 C1.52當回流從全回流逐漸減小時,精餾段操作線向平衡線靠近,為達到給定的分離要求,所需的理論板數( )。A.逐漸增多; B 、逐漸減少; C、不變精餾操作時,若F、Dxf、q、R、加料板位置都不變,而將塔頂泡點回流改為冷回流,則塔頂產品組成Xd變化為A變小B 變大C不變D不確定在一二元連續精餾塔的操作中,進料量及組成不變,再沸器熱負荷恒定,若回流比減少,則塔頂溫度(),塔頂低沸點組分濃度(),塔底溫度(),塔底低沸點組分濃度()A升高B 下降C不變D不確定若該溶液的相對揮發度a=1時,則表示此溶液( )用一般的蒸餾方法分離。A、很容易; B、不容易; C、不能TOC\o"1-5"\h\z某精餾塔的理論塔板數為17塊(包塔釜)其全塔效率為0.5,則實際板數為( )塊。A34; B 、32; C :932精餾塔中由塔頂向下的第n-1,n,n+1層塔板,其氣相組成關系為( )Ayn+1>yn>yn-1 Byn+1=yn=yn-1 Cyn+1<ynVyn-1 D不確定33若進料量、進料組成、進料熱狀況都不變,要提高 Xd,可采用( )A、減小回流比B、增加提餾段理論板數 C、增加精餾段理論板數D、塔釜保溫良好34在精餾操作中,若進料位置過高,會造成( )A、釜殘液中易揮發組分含量增高 B、實際板數減少C餾出液中難揮發組分含量增高 D、各組分含量沒有變化35精餾塔采用全回流時,其兩操作線( )A、與對角線重合B、距平衡線最近C、斜率為零 D、在y軸上的截距為136當Xf、Xd、Xw和q—定時,若減小回流比R,其他條件不變,則( )A精餾段操作線的斜率變小,兩操作線遠離平衡線B精餾段操作線的斜率變小,兩操作線靠近平衡線C、精餾段操作線的斜率變大,兩操作線遠離平衡線D、精餾段操作線的斜率變大,兩操作線靠近平衡線37實現精餾操作的根本手段是()A、多次汽化;B、多次冷凝;C、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38精餾塔( )進料時,Ovqv1。A、冷液體B、飽和液體C、氣、液混合物D、飽和蒸汽TOC\o"1-5"\h\z39在yx圖中,平衡曲線離對角線越遠,該溶液越是( )A、難分離;B、易分離;C無法確定分離難易; D、與分離難易無關。40相對揮發度為(B)的溶液,都可以用普通蒸餾方法分離。A、等于1 ;B、小于1和大于1 ;C、只有小于1。精餾操作中,回流比越大,分離效果( )A、越好;B、越差;C、沒變化;D、難確定降低精餾塔的操作壓力,可以( )A、降低操作溫度,改善傳熱效果B、降低操作溫度,改善分離效果C提高生產能力,降低分離效果D、降低生產能力,降低傳熱效果用精餾塔完成分離任務所需理論板數為8(包括塔釜),若全塔效率為 50%,則塔內實際板數為()A16層;B、12層;C、14層;D、無法確定精餾塔的設計中,若進料熱狀態由原來的飽和蒸汽進料改為飽和液體進料,其他條件維持不變,則所需理論板數()A、增加;B、減少;C、不變;D、不確定對理論板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板上氣液兩相呈平衡狀態; B、實際上不可能存在;C是衡量實際塔板分離效率的一個標準; D、比實際塔板數多。關于q線敘述錯誤的是( )A、是兩操作線交點的軌跡; B、其斜率僅與進料狀況有關;C與對角線的交點僅由進料組成決定; D、能影響兩操作線的斜率。最小回流比是指()A、回流量接近于零; B、在生產中有一定應用價值;C不能用公式計算; D、是一種極限狀態,可用來計算實際回流比精餾塔的下列操作中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先通加熱蒸汽再通冷凝水; B、先全回流再調節回流比;C先停再沸器再停進料; D、先停冷卻水再停產品產出所謂理想溶液,是指溶液中不同組分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相同組分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的溶液A.>B.=C.v精餾操作中適宜回流比應取()A最大回流比和最小回流比的平均值B通過經濟衡算來決定C按最小回流比決定某塔的精餾段操作線方程為y=0.667X+0.32,則餾出液組成為()。A0.90B0.95C0.96某精餾段操作線方程y=0.75X+0.216,則操作回流比為?( )。A0.75B0.216C3)。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相異分子間的吸引力較相同分子間的吸引力()。A大;B、小;C、一樣非理想溶液不一定都有恒沸點,只有對拉烏爾定律有明顯的( )的非理想溶液才具有恒沸點。A、偏差小; B、偏差大C、偏差中等塔設備1.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為( ) 。A上升氣速過大會引起漏液B上升氣速過大會引起液泛C上升氣速過大會使塔板效率下降D上升氣速過大會造成過量的液沫夾帶(雙)2.下列塔板屬于錯流塔板的有( )。A.浮閥塔板B.穿流塔板C.泡罩塔板 D. 淋降篩板3精餾塔設計中,增加塔板開孔率,可使漏液線( )。A.上移B.不動C.下移D.無法確定某篩板精餾塔在操作一段時間后,分離效率降低,且全塔壓降增加,其原因及應采取的措施是()。A塔板受腐蝕,孔徑增大,產生漏液,應增加塔釜熱負荷B篩孔被堵塞,孔徑減小,孔速增加,霧沫夾帶嚴重,應降低負荷操作C塔板脫落,理論板數減少,應停工檢修D降液管折斷,氣體短路,需更換降液管板式塔中操作彈性最大的是( )。A篩板塔B浮閥塔C泡罩塔下列情況()不是誘發降液管液泛的原因。A液、氣負荷過大B過量霧沫夾帶C塔板間距過小D過量漏液7、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板式塔內氣液逐級接觸,填料塔內氣液連續接觸B.精餾用板式塔,吸收用填料塔精餾既可以用板式塔,又可以用填料塔填料塔可以避免液泛8、浮閥塔、泡罩塔及篩板塔三種板式塔的板效率比較( )A.浮閥塔〉泡罩塔>篩板塔; B浮閥塔<泡罩塔<篩板塔.;C.浮閥塔〉泡罩塔=篩板塔;D浮閥塔〉篩板塔>泡罩塔.9、填料吸收塔空塔的速度應( )于液泛速度。A.大;B.小;C.等__干燥練習題及答案若濕空氣中水蒸汽分壓等于該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汽壓 PS,此時的濕度為在該溫度下空氣的最大濕度,稱為()A濕度B相對濕度C飽和濕度D絕對濕度空氣中濕氣的含量稱為()A濕度B相對濕度C飽和濕度D絕對濕度實際空氣的濕度與在同一溫度下達到飽和狀況時的濕度之比值稱為()。A濕度B相對濕度C飽和濕度D絕對濕度空氣中的水蒸氣質量與濕空氣的總體積之比稱為()A濕度B相對濕度C飽和濕度D絕對濕度一定狀態的空氣溫度不變,增大總壓,則濕度(),容納水分的能力(),所以干燥過程多半在常壓或真空條件下進行。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一定狀態的空氣,總壓不變,升高溫度,則濕度(),容納水的能力(),所以干燥過程中須將氣體預熱至一定溫度。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若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均提高,但相對濕度不變,則同一物料的平衡水含量(),結合水含量()。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干燥計算中,濕空氣的熱焓是以()為基礎的。A1kg濕空氣;B1kg干空氣C1kg飽和濕空氣;D4mol干空氣一定狀態的空氣,若壓強不變,溫度升高,則下列狀態參數如何變化?濕度H()相對濕度?()濕球溫度tw()露點td()焓IH()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一定狀態的空氣,若溫度不變,壓強減小,則下列狀態參數如何變化?濕度H()相對濕度?()焓舊()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氣體濕比容定義為()所占有的體積。A1kg濕空氣;B1kg干氣及其帶有的Hkg濕汽共同C1kg濕氣體中絕干空氣;D1kg濕氣體中濕分已知某濕空氣的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則利用焓—濕圖不能直接獲得的是:()A濕度B焓C露點D比體積濕空氣中水汽的質量與絕干空氣的質量之比表示的是( )A濕度B相對濕度C比熱容D比容常壓下,含1kg絕干氣的濕空氣之溫度升高(或降低) 1C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表示的是()。A濕度B相對濕度C比熱容D比容含1kg絕干氣的濕空氣之體積表示的是( )。A濕度B相對濕度C比熱容D比容()用普通溫度計直接測得的濕空氣的溫度,是濕空氣的真實溫度。A干球溫度B露點溫度C濕球溫度D絕熱飽和溫度濕紗布包裹溫度計的感溫部分(水銀球),紗布下端浸在水中,以保證紗布一直處于充分潤濕狀態表示的是() 。A干球溫度B露點溫度C濕球溫度D絕熱飽和溫度濕空氣經過絕熱飽和冷卻(或絕熱增濕)過程后所達到的溫度表示的是()A干球溫度B露點溫度C濕球溫度D絕熱飽和溫度不飽和空氣等濕冷卻到飽和狀態時的溫度表示的是()A干球溫度B露點溫度C濕球溫度D絕熱飽和溫度干燥過程中預熱的熱量消耗隨空氣進入預熱器的溫度的降低而( )。所以干燥在任務相同的條件下()的熱量消耗量大于其它季節,故預熱器的傳熱面積應以()為計算基準。冬季;B.夏季;C.增加;D.不變;E.減少21.不能提高干燥器熱效率的方法是:( )A提高空氣的預熱溫度B降低廢氣出口溫度C減小熱損失D加大熱量補充量在恒定條件下將含水量為0.2(干基,下同)的濕物料進行干燥。當干燥至含水量為0.05時干燥速率下降,再繼續干燥至恒重,測得此時含水量為 0.004,則物料的臨界含水量為(),平衡水分為()。0.05B.0.20C.0.004D.0.196在干燥過程中,當物料中表面水分汽化速率()內部水分擴散速率時,干燥即進入恒速干燥階段。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確定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自由含水量是指濕物料中的非結合水;B平衡含水量是指濕物料中的結合水;C濕物料中平衡含水量的多少與用來干燥該濕物料的空氣狀態有關;D結合水所表現的平衡蒸汽壓為同溫度下純水的飽和蒸汽壓。TOC\o"1-5"\h\z以下不影響降速干燥階段的干燥速率的因素是:( )A實際汽化面減小B汽化面的內移C固體內部水分的擴散D濕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固體物料在恒速干燥終了時的含水量稱為:( )A平衡含水量B自由含水量C臨界含水量D飽和含水量下列關于濕物料中水分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平衡水分是不能除去的結合水分B自由水分全部為非結合水分C非結合水分不一定是自由水分D臨界含水量是濕物料中非結合水分和結合水分劃分的界限在干燥的第二階段,對干燥速率有決定性影響的是( )A物料的性質和形狀B物料的含水量C干燥介質的流速D干燥介質的流向用某濕空氣干燥物料至含水量低于臨界含水量,則干燥終了時物料表面溫度B與空氣濕球溫度tw的關系如何?B twA>B<C=D不確定空氣的濕含量一定時,其溫度愈高,則它的相對溫度( )。愈低、B.愈高;C.不變當空氣的t=tw=td時,說明空氣的相對濕度?( )。=100%;B.>100%;C.V100%實驗結果表明:對于空氣一水蒸汽系統,當空氣流速較大時,其絕熱飽和溫度()濕球溫度。大于;B.等于;C.小于;D.近似等于影響恒速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的性質;B.物料的含水量;C.空氣的狀態影響降速干燥階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空氣的狀態;B.空氣的流速和流向;C.物料性質與形狀。濕空氣經預熱后,空氣的焓增大,而()。A.H,?都升高;B.H不變?降低;C.H,?都降低以下不影響降速干燥階段的干燥速率的因素是:( )A實際汽化面減小B汽化面的內移C固體內部水分的擴散D濕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對濕度一定的空氣,以下參數中()與空氣的溫度無關A相對濕度B濕球溫度C露點溫度D絕熱飽和溫度在一定空氣狀態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為();首先除去的水分為( );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為( ) 。A自由水分;B非結合水分;C平衡水分已知某物料含水量X1=0.4kg水.kg-1絕干物料,從該物料干燥速率曲線可知:臨界含水量X2=0.25kg水.kg-1絕干物料,平衡含水量X*=0.05kg水.kg-1絕干物料,則物料的非結合水分為(),結合水分為(),自由水分為(),可除去的結合水分為()。A0.15kg水.kg-i絕干物料B0.20kg水.kg-1絕干物料C0.25kg水.kg-1絕干物料D0.35kg水.kg-1絕干物料等速干燥階段中,在給定的空氣條件下,對干燥速率正確的判斷是:( )A干燥速率隨物料種類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B不一定。C各種不同物料的干燥速率實質上是相同的;__吸收一章習題及答案對于低濃度溶質的氣液傳質系統A、B,在同樣條件下,A系統中的溶質的溶解度較B系統的溶質的溶解度高,則它們的相平衡常數m之間的關系為:()A.mA>mBB.mA:mBC.mA=mBD.不確定對于低濃度溶質的氣液傳質系統A、B,,在同樣條件下,A系統中的溶質的溶解度較B系統的溶質的溶解度高,則它們的溶解度系數H之間的關系為: A.HA>HBB.HA<HBC.HA=HBD.不確定在吸收傳質過程中,它的方向和限度取決于吸收質在氣液兩相的平衡關系,若要進行吸收操作,則應控制()A:PA>PA*B:PA=PA*C:PA<PA*D:PACPA*4.S1、S2、S3是3種氣體在吸收過程中的脫吸因數,已知S1>S2>S3且吸收過程的操作條件相同,則3種氣體的溶解度系數H的大小排序為___ 。A:H1大于H2大于H3B:H1小于H2小于H3C:H2大于H1大于H3D:H2小于H1小于H3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解度系數H值很大,為易溶氣體相平衡常數m值很大,為難溶氣體亨利系數E值很大,為易溶氣體亨利系數E值很大,為難溶氣體(三選)6.相平衡在吸收過程中有何應用,正確的是()A判斷過程方向B指明過程的極限C計算過程推動力對于脫吸操作,其溶質在液體中的實際濃度____與氣相平衡的濃度。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確定;在常壓下,通過測定得知稀水溶液中溶質A的摩爾濃度為0.56kmol/m3,此時氣相中A的平衡摩爾分率為0.02,則此物系的相平衡常數m二 。A0.01;B2;C0.2;D0.28吸收中,溫度不變,壓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數(),傳質推動力()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對接近常壓的低濃度溶質的氣液平衡系統,當總壓增加時,亨利系數() ,相平衡常數m(),溶解度系數H()。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在常壓下,測定水中溶質A的摩爾濃度為0.56kmol/ma,此時氣相中A的平衡摩爾分率為0.02,則此物系的相平衡常數m=()。當其他條件不變,而總壓增加一倍時,相平衡常數m=()A1.0B2.0C3.0D4.0升溫會使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___ ,對吸收操作 。A.有利;B.變大;C.變小;D.不利;壓強增大時,氣體的溶解度(B)。A.降低B.增大C.不變D.先增大,后不變由于吸收過程氣相中的溶質分壓總 液相中溶質的平衡分壓,所以吸收操作線總是在平衡線的 。A大于B小于C上方D下方增加吸收劑用量,操作線的斜率 ,則操作線向______平衡線的方向偏移,吸收過程推動力(y-ye) 。A增大B減少C遠離D靠近在氣體流量,氣相進出口組成和液相進口組成不變時,若減少吸收劑用量,則傳質推動力將______,操作線將 平衡線。A增大B減少C遠離D靠近如圖所示為同一溫度下A.B.C三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由圖可知,它們溶解度大小的次序是 ;AC>B>A;BA>B>CCB>A>CDB>C>A亨利定律是一個稀溶液定律,其亨利系數E值愈小,表明該氣體的溶解度();溫度升高,E值()。A.愈大;B.不變;C.愈小D.不變;亨利定律適用的條件是___ 氣相總壓一定,稀溶液常壓下,稀溶液氣相總壓不超過506.5kpa,溶解后的溶液是稀溶液氣相總壓不小于506.5kpa,溶解后的溶液是稀溶液吸收操作過程氣、液相平衡關系符合()A:拉烏爾定律B:費克定律C:亨利定律D:傅立葉定律在一符合亨利定律的氣液平衡系統中,溶質在氣相中的摩爾濃度與其在液相中的摩爾濃度的差值為: A.正值B.負值C.零D.不確定亨利定律的表達式p*Ex,若某氣體在水中的亨利系數E值很大,說明該氣體為()氣體。A易溶B難溶C不溶D不確定(四選)23.亨利定律的其實表達形式有()A.PE.x B.PC/HC.y mxD.YmX。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溶解度系數H值很大,為易溶氣體相平衡常數m值很大,為難溶氣體亨利系數E值很大,為易溶氣體亨利系數E值很大,為難溶氣體已知S02水溶液在三種溫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數分別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則()。At1<t2Bt3>t2Ct1>t2Dt3<t1常壓25C下,氣相溶質A的分壓為0.054atm的混合汽體與溶質A濃度為0.0018mol/L的水溶液接觸,如果在該工作條件下,體系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數E=1500atmp 1000kg/m-3,問溶質A的傳質方向是 。A:吸收B:平衡C:解吸D:無法判斷當溫度增高時,溶質在氣相中的分子擴散系數將(),在液相中的分子擴散系數將()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某吸收過程,氣相傳質分系數ky0.0004kmol/(m2*s),液相傳質分系數kx0.0006kmol/(m2*s),由此可知該過程為( ) 。A.液膜控制;B.氣膜控制;C.氣液雙膜控制;D.判斷依據不足常壓下用水逆流吸空氣中的CO,若將用水量增加則出口氣體中的CO量將()氣相總傳質系數Ky§( ),出塔液體中CO濃度將()。A.增加;B.減少;C.不變。吸收過程相際傳質的極限是()A:相互接觸的兩相之間濃度相等。B:相互接觸的兩相之間壓強相等。C:相互接觸的兩相之間溫度相等。D:相互接觸的兩相之間達到相平衡的狀態。根據雙膜理論,吸收質從氣相主體轉移到液相主體整個過程的阻力可歸結為()。兩相界面存在的阻力;氣液兩相主體中的擴散的阻力;氣液兩相滯流層中分子擴散的阻力;下列不為雙膜理論基本要點的是:()氣、液兩相有一穩定的相界面,兩側分別存在穩定的氣膜和液膜吸收質是以分子擴散的方式通過兩膜層的,阻力集中在兩膜層內氣、液兩相主體內流體處于湍動狀態在氣、液兩相主體中,吸收質的組成處于平衡狀態根據雙膜理論,當溶質在液體中溶解度很小時,以液相表示的總傳質系數將:()A.大于液相傳質分系數B.近似等于液相傳質分系數C.小于氣相傳質分系數D.近似等于氣相傳質分系數根據雙膜理論,在氣液接觸界面處( )A氣相組成大于液相組成B氣相組成小于液相組成C氣相組成等于液相組成D氣相組成與液相組成平衡雙膜理論認為吸收過程的阻力集中在() 。A.兩膜層中;B.界面上;C.液膜之中;D.氣膜之中;根據雙膜理論,吸收質從氣相主體轉移到液相主體整個過程的阻力可歸結為()。兩相界面存在的阻力;氣液兩相主體中的擴散的阻力;氣液兩相滯流層中分子擴散的阻力在吸收塔某處,氣相主體濃度y=0.025,液相主體濃度x=0.01,氣相傳22質分系數ky=2kmol/(m2.h)氣相總傳質系數Ky=1.5kmol/(m2.h),則該處氣液界面上氣相濃度yi應為(),平衡關系y=0.5x。A.0.02B.0.01C.0.015D.0.005用水吸收混合氣中的氨,其他條件不變,當氣體流率增加一倍,則總傳質系數是原來的()倍。A.1倍;B.2倍;C.20.5倍;D.不確定氣相吸收總速率方程式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吸收總系數只與氣膜有關,與液膜無關氣相吸收總系數的倒數為氣膜阻力推動力與界面濃度無關推動力與液相濃度無關吸收速率方程中,吸收系數為KY時,其對應的傳質推動力為()A:Y-Y*B:y-y*C:p-p*D:C-C*在吸收過程的傳質速率方程的推導中應用的傳質理論為__ 。A:雙膜理論B:溶質滲透理論C:表面更新理論D:其他理論在傳質速率方程中,推動力(c*-c)與吸收系數_____相對應。A:kLB:kyC:KGD:KL操作中的吸收塔,當其他操作條件不變,僅降低吸收劑入塔濃度,則吸收率將: A.增大B.降低C.不變D.不確定低濃氣體吸收中,已知平衡關系y=2x,kxa=0.2kmol/(m-3.s),kya=2x10-4kmol/(m-3.s),則此體系的總傳質系數近似為Kya=()kmol/(m-3.s)。A:2 B:0.1C:0.2 D:2x10-4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氣比___ A.在生產中可以達到B.是操作線的斜率C.均可用公式進行計算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