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三蔬菜生產【項目描述】
豆類蔬菜種類繁多,分布面積廣,營養價值高,在我國南北方均有種植,其中北方主要栽培菜豆,其次是豇豆、豌豆;南方栽培菜豆、豌豆、豇豆、毛豆、蠶豆面積均較大。本項目選取常種的幾種豆類蔬菜進行生產,重點掌握生產方案的制訂實施、并能合理安排種植茬口,保證豆類蔬菜周年供應,并掌握豆類蔬菜的整地、播種、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及采收等工作。【學習目標】了解豆類蔬菜種類、特點及栽培通性,掌握菜豆、豇豆種植技術。【能力目標】會制訂豆類蔬菜生產方案,并按生產方案進行豆類蔬菜生產。【素質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服務基層意識。【項目任務】項目13豆類蔬菜生產1【項目任務】專業領域:園藝技術學習領域:蔬菜生產
項目名稱項目13豆類蔬菜生產工作任務任務13.1豆類蔬菜生產任務案例13.1秋菜豆生產案例13.2春豇豆生產案例13.3秋豌豆生產項目任務要求學會豆類蔬菜種子識別、栽培共性。掌握豆類蔬菜種植的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2任務3.1豆類蔬菜生產
某市郊區一戶菜農,有土地面積667m2,2012年欲生產豆類蔬菜,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上市,請制訂一份豆類蔬菜的生產種植方案,并能按照生產方案生產高產優質的豆類蔬菜。【活動情景】3【工作過程設計】工作任務任務13.1
豆類蔬菜生產任務要求
會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特性制定豆類蔬菜生產方案;能夠種植優質高產的豆類蔬菜。工作內容
制訂豆類蔬菜生產方案;生產豆類蔬菜。學習方法
以任務為驅動法,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自學豆類蔬菜生產的理論知識,教師答疑、講授、交流、分享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領悟、去反思、去拓展,掌握豆類蔬菜的生產技術要點。學習條件
多媒體教室;蔬菜園、豆類蔬菜種子、育苗床(盤)、灑水壺、生產基地、鋤頭、鐵耙等農具,各種肥料、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4工作步驟資訊由豆類蔬菜的種類總結栽培通性,根據蔬菜栽培通性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拓展學習,并開展豆類蔬菜生產任務,在任務中聯系理論,掌握生產技術和栽培要點。計劃學生在熟悉豆類蔬菜種類和栽培特性的基礎上,通過書籍和電子閱覽室等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最新栽培技術,在任務中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開展交流探討,教師做好答疑工作。決策在教師講解和學生自學涉獵豆類蔬菜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分組制訂豆類菜類蔬菜生產方案,并做好豆類蔬菜生產所需的種子、土地、農藥、肥料和農具等準備工作,避免盲目性。實施學生在教師輔導下,按照生產方案逐步實施。檢查為保證豆類蔬菜生產任務的完成,在生產過程中學生要自查、互查、教師定期檢查。評估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考核評價1.根據當地制訂符合當地豆類蔬菜生產方案,易于操作執行。2.生產出高產優質的豆類蔬菜。【工作過程設計】5工作成果1.豆類蔬菜生產方案。2.高產優質的豆類蔬菜考核要點了解豆類蔬菜通性;熟知豆類蔬菜生產方案的內容;熟練掌握生產豆菜類蔬菜的栽培技術要點;能生產出市場需要的蔬菜。根據實作態度、現場操作考核。工作評價自我評價本人簽名:年月日小組評價組長簽名:年月日教師評價教師簽名:年月日【工作任務單】6豆類蔬菜為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包括菜豆、豇豆、豌豆、蠶豆、扁豆、刀豆、四棱豆等。豆類蔬菜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嫩豆莢和嫩豆粒味道鮮美,除供鮮食外,還可制罐和干制等。
豆類蔬菜均為直根系,入土深,具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合成氮素物質,供植物體營養并增加土壤肥力。但根系再生能力弱,宜直播或護根育苗。要求土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pH5.5~6.7為宜,不耐鹽堿。忌連作,宜與非豆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除豌豆、蠶豆屬長日照植物,喜冷涼氣候外,其它均屬短日照植物,喜溫暖,不耐寒。很多豆類品種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很嚴格,但苗期遇短日照能促進花芽分化。豆類蔬菜均為蝶形花,多為自花授粉,留種容易。【任務相關知識】73.1.1菜豆菜豆(kidneybean;commonbean):學名PhaseolusvulgarisL.,別名四季豆、蕓豆、玉豆、時季豆、四月豆、梅豆、聯豆、架豆等。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屬中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嫩莢中6%蛋白質及豐富的賴氨酸、精氨酸,還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糖等,適于干制和速凍。菜豆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具有滋補、解熱、利尿和消腫作用。但由于豆莢中含有血細胞凝集素,可抑制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的移動,生食菜豆有毒。【任務相關知識】菜豆81)品種類型依主莖的分枝習性一般分為蔓生型和矮生型。
(1)蔓生型
又稱“架豆”,主蔓長達2~3m,節間長,攀緣生長。頂芽為葉芽,屬無限生長類型。每個莖節的腋芽均可抽生側枝或花序,陸續開花結莢,成熟較遲,產量高,品質好。主要品種:蕓豐、泰國架豆王、雙季豆、老來少、綠龍、日本花皮豆、特嫩1號、超長四季豆等。(2)矮生型
又稱“地豆”或“蹲豆”。植株矮生而直立,株高40~60cm。通常主莖長至4~8節時頂芽形成花芽,不再繼續生長,從各葉腋發生若干側枝,側枝生長1~5節后,頂芽形成花芽,開花封頂,全株呈從狀型。生育期短,早熟,產量低。主要品種有優勝者、供給者、推廣者、新西蘭3號、嫩莢菜豆、農友早生、贊蔓蘭諾79-88等。此外,根據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無限生長和有限生長兩大類型。【任務相關知識】92)生物學特性(1)形態特征
①根根系較發達,由主根、側根、次生根、根毛和根瘤幾個部分組成。②莖葉莖細弱,左旋性纏繞生長,蔓生、半蔓生或矮生,分枝力強。初生葉為單葉,多數品種的葉色為綠色,少數品種為紫紅色,或綠底色上有其他顏色的條紋,心臟形,對生;以后真葉為三出復葉,互生,小葉心臟形或闊卵形,個別品種為寬披針形。在葉柄的基部有2片舌狀的小托葉。【任務相關知識】10莖葉初生真葉三出復葉纏繞莖11③花總狀花序,花梗發生于葉腋或莖的頂端,花梗上有花4~10朵。蝶形花,多為自花授粉,花色主要有白、黃白、淡紅和不同程度的紫色。蕓豆品種不同,花色也有差異,花梗自葉腋抽生,每花梗著生2-4對花,排列成總狀花序。
④果實莢果,長10~20cm,形狀直或稍彎曲,橫斷面圓形或扁圓形,表皮密被絨毛;嫩莢呈深淺不一的綠、黃、紫紅(或有斑紋)等顏色,成熟時黃白至黃褐色。隨著豆莢的發育,其背、腹縫線處的維管束逐漸發達,中、內果皮的厚壁組織層數逐漸增多,鮮食品質因而降低。在高溫、干旱或營養不良條件下栽培時,豆莢纖維增多,品質惡化。⑤種子種子多為腎臟形,種皮顏色有黑、白、紅、黃、褐和花斑等,千粒重300~700g。染色體數2n=22。種子壽命2~3年,生產中多用第一年的新種子。種皮薄,浸種時易破裂而受損傷,故不提倡播前浸種。【任務相關知識】12花蝶形花總狀花序旗瓣翼瓣二體雄蕊龍骨瓣13種子14(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①溫度喜溫怕寒,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8~10℃,發芽適溫為20~25℃。幼苗生育適溫為18~20℃,10℃以下生長受阻,低于5℃時受凍,遇霜凍地上部分死亡。開花結莢適溫為18~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易產生不稔花粉,引起落花、落莢現象。生長發育要求無霜期120天以上。
②光照喜光,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次于茄果類,屬自花授粉、并喜歡陽光充足,光飽和點為35klx,光補償點為1.5klx。短日照作物,日照時間越短,陽光足,蕓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長,陽光不足,蕓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后延,枝葉徒長,甚致不能開花結莢。弱光下生育不良,開花結莢數減少。【任務相關知識】15③水分菜豆耐旱力較強,在生長期間,土壤適宜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50%~75%較好。發芽期需吸足水分,但浸種以2h左右為宜,長則易造成電解質外滲。幼苗期及抽蔓期對土壤水分適應性強,但土壤過干易影響植株生長,土壤水分過多,則易使根系腐爛、莖基部葉片黃化、脫落。開花結莢前適當控水,結莢后充分供水(80%左右),水多、水少均易引起落花落果,也易發生炭疽病、疫病、根腐病等病害。④土壤和營養菜豆根系比較發達,適宜在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疏松透氣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栽培,如土壤濕度大,通氣性差,不利于根廇繁殖和寄生。適宜pH6.2~7.0,若土壤呈酸性會使根瘤菌活動受到抑制。菜豆生育過程中吸收鉀肥和氮肥較多,其次為磷肥和鈣肥。微量元素硼和鉬對菜豆生育和根瘤菌活動有良好的作用。菜豆對氯離子反應敏感,所以生產上不宜施含氯肥料。【任務相關知識】16(3)生長發育周期①發芽期從種子萌動到第一對真葉出現,需10-14d。②幼苗期從第一對真葉出現到有4-5片真葉展開,需20-25d。③抽蔓期從4-5片真葉展開到開花(或掛片),需10-15d。④開花結莢期從開花到采收結束。矮生種一般播種后30-40d便進入開花結莢期,歷時20-30d;蔓生種一般播種后50-70d進入開花結莢期,歷時45-70d。【任務相關知識】173.1.2豇豆豇豆(Cowpea):學名Vignaunguiculata(Linn.)Walp.,別名豆角、飯豆、長豆、腰豆、漿豆。豆科豇豆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約150種,起源于非洲,多樣性中心在尼日利亞。豇豆傳到印度后,形成了短莢豇豆種;在東南亞或中國形成了長江豇豆亞種,目前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南方普遍種植。可鮮食亦可加工。以嫩莢為產品,營養豐富,莖葉是優質飼料,也可作綠肥。其豆、葉、根和果皮均可入藥。【任務相關知識】181)品種類型豇豆依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蔓生型和矮生型。
(1)蔓生型
主蔓側蔓均為無限生長,主蔓高達3~5m,具左旋性,栽培時需設支架。葉腋間可抽生側枝和花序,陸續開花結莢,生長期長,產量高。豆莢長30~90cm以上,莢壁纖維少,種子部位較膨脹而質柔嫩,專作蔬菜栽培,宜于煮食或加工用,優良品種很多。(2)矮生型
主莖4~8節后以花芽封頂,莖直立,植株矮小,株高40~50cm,分枝較多,莢長30-50cm,鮮莢嫩,種子部位膨脹不明顯,鮮莢做菜或種粒代糧。成熟堅硬,扁圓形。生長期較短,成熟早,收獲期短而集中,產量較低。【任務相關知識】19按其莢果的長短分為三類,即長豇豆、普通豇豆和飯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莢(軟莢)和食豆粒(硬莢)二類;作為蔬菜栽培的分為長豇豆和矮豇豆。【任務相關知識】202)生物學特性(1)形態特征
①根根系發達,成株主根長達80~100cm,側根可達80cm,主要分布在15~25cm土層中。根的再生力弱,宜直播或育小苗移栽。根上生有粉紅色根瘤,稀少,不及其它豆類蔬菜發達。②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莖蔓均呈左旋性纏繞。南方栽培種以蔓生型為主,矮生型次之。③葉子葉出土,基生葉對生,單葉,第3片真葉以上為三小葉組成的復葉,互生,小葉盾形,菱卵形或長圓形,葉肉較厚,葉面光滑,深綠色,基部有小托葉。
【任務相關知識】21④花蝶形花,總狀花序,自葉腋抽生20-25cm長的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密集頂部,開花結果形似對生。有紫紅、淡紫、乳黃色,自花授粉。通常于夜間始開放,上午日出前后盛開,午前閉合。⑤果實、種子莢果線形,每個花序結莢2-4個,因品種而異,長莢種果長30-90cm,短莢種果長10-30cm。種子腎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每莢含種子16-22粒,千粒重300-400g。
【任務相關知識】22(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①溫度喜溫暖,耐高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適溫為25-35℃,植株生長適溫為20-25℃,開花結莢適溫為25-28℃,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結莢,15℃左右生長緩慢,5℃以下受寒害,接近0℃時,植株會受凍害。
②光照豇豆對日照長短的反應不敏感,只有少數品種對日照長短要求嚴格,適于在短日照季節生長。一般來說,短日照可以加速生長發育,提早成熟。豇豆喜陽光,在開花結莢期間,如果光線不足,會引起落花落莢。【任務相關知識】23③水分耐旱力較強,不耐澇。播種后土壤過濕易爛籽。開花結莢期要求適當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過濕過干都易引起落花落莢,對產量及品質影響很大。
④土壤營養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以富含有機質、疏松透氣的壤土為宜。最適宜的土壤酸堿度為Ph6.2~7。豇豆要求氮、磷和鉀肥合理配施,由于豇豆的根瘤菌遠不如其它豆科植物,應適當增施氮肥。同時增施適量磷肥,可以促進根瘤菌活動,增加產量。【任務相關知識】24(3)生長發育周期豇豆的個體發育以蔓性種來說自播種至豆莢成熟或種子成熟可分為四個時期、種子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莢期。①種子發芽期自種子萌動至第一對真葉開展的過程為種子發芽期。②幼苗期自第一對真葉開展至具有7-8片復葉為幼苗期。③抽蔓期有7-8片復葉至植株現蕾為抽蔓期。④開花結莢期植株現蕾后至豆莢采收結束或種子成熟,一般為50-60天,從單花來說,開始分化至花器形成約需25天,現蕾至開花約5-7天,開花至豆莢商品成熟約9-13天左右,至豆莢生理成熟還需4-10天,因品種和栽培季節而不同。【任務相關知識】253.1.3豌豆豌豆(GardenPea):拉丁學名PisumsativumLinn,又名麥豆、寒豆、回回豆等,豆科豌豆屬一、二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豌豆是世界性第二大食用豆類,嫩莢、嫩豆粒和嫩梢均作菜用,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健腦蔬菜之一。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任務相關知識】261)品種類型根據食用部分可分為莢用、粒用和嫩梢用三種類型。
(1)莢用類型
莢果肉質,以食用嫩莢為主,也可食用豆粒和嫩梢,俗稱荷蘭豆。種子成熟后果皮緊包種子而不開裂,以蔓生種為主。
(2)粒用類型
莢果的內果皮在肥大前就已革質硬化,不能食用,以食用嫩豆粒為主,成熟時莢果開裂,多為矮生和半蔓生的硬莢品種。。
(3)嫩梢類型
豆苗用品種大多莖稈粗壯,葉大而肥厚,生長旺盛,分枝較多,目前已有專用品種如上海豌豆苗、無須豆尖1號、美國豆苗等。【任務相關知識】272)生物學特性(1)形態特征①根根系發達,主根著生根瘤多,側根著生根瘤少。②莖莖近方形而中空。矮生種節間短,直立,分枝2-3個。蔓生種節間長,半直立或纏繞,分枝性強。③葉子葉不出土,真葉為偶數羽狀復葉,具1-3對小葉,卵形。復葉頂端小葉退化成卷須,基部有1對耳狀托葉。④花總狀花序腋生,著花1-2朵,偶有3朵;花白色或紫色,自花授粉。在干燥和炎熱條件下能雜交,雜交率10%左右。⑤果實、種子莢果深綠色或黃綠色,分軟莢和硬莢。每莢含種子2-4粒,多達7-8粒。種子圓而表面光滑的為圓粒種,近圓而表面皺縮的為皺粒種,綠或黃白色,百粒重從幾克至40g。種子壽命2-3年。【任務相關知識】28(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①溫度豌豆為半耐寒性蔬菜,喜溫和涼爽濕潤氣候,不耐炎熱干燥,耐寒能力較強,圓粒種比皺粒種更耐寒。種子發芽出土最低溫度為1~5℃,最適溫度為16~18℃,高于25℃以上發芽出苗率降低。
②光照豌豆屬長日照作物,南方栽培的品種多數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十分嚴格,但在長日低溫下,促進花芽分化。③水分豌豆根系較深,稍能耐旱,而不耐濕,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左右。④土壤營養豌豆對土質的要求雖不嚴格,但以疏松含有機質較高的中性土壤較適宜,土質疏松有利于出苗和根瘤菌的生長發育。一般以pH6~7.2為適宜。【任務相關知識】29(3)生長發育周期①出苗期:種子胚芽突破種皮,露出土表以上2厘米左右稱為出苗。一般需7-21天。豌豆子葉不出土。
②分枝期:一般在3-5片真葉期,分枝開始從基部節上發生,長到2厘米長,有2-3片展開葉時算做一個分枝。
③孕蕾期:主莖頂端已經分化出花蕾。孕蕾期是豌豆一生中生長最快,干物質形成和積累較多的時期。
④開花結莢期:邊開花邊結莢,一般持續30-45天。
⑤灌漿成熟期:豌豆花朵凋謝以后,幼莢伸長速度加快,花朵凋謝后約14天,莢果達到最大長度。在莢果伸長的同時,灌漿使得籽粒逐漸鼓起。【任務相關知識】303.1.4其他豆類蔬菜1)菜用大豆(毛豆)菜用大豆(Vegetable-typesoybea):學名Glycinemax(L.)Merr.,俗稱毛豆,青毛豆、白毛豆,為蝶形花科植物大豆的種子,一年生草本農作物。菜用大豆根系發達,主根粗壯。側根發達,根瘤菌發達;莖直立強韌、粗壯、方菱形,上有茸毛;子葉出土,初生單葉1對、互生,以后為三出復葉、互生,葉面披茸毛或無毛。總狀花序,自花授粉;莢果矩形、扁平形、長5-6cm、下垂、莢上密生黃色細長硬毛;種子2-4粒、鮮時扁橢圓狀卵圓形、長0.8-1.5cm、淡綠色、干時黃色、黃綠色或者紫黑色。種子千粒重100-500g。【任務相關知識】31菜用大豆喜溫暖不耐霜凍,適宜于夏季高溫的溫帶地區。種子在10-11℃開始發芽,適溫為20℃-22℃,生長期間適溫為20-25℃。小于14℃不能開花,1-3℃植株受害,-3℃植株凍死。菜用大豆為短日照作物,對日照長短的反應因品種而異。一般來說,南方有限生長類型及早熟品種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在春秋兩季均可栽培。苗期、分枝期、開花結莢期和莢果膨大期需土壤持水量分別為60-65%、65-70%、70-80%、70-75%。對土質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鈣質及有機質的沙壤土更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長發育,適宜生長的pH值為6.5-7.0。需大量P、K肥,P肥有保花保莢,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瘤菌活動的作用。【任務相關知識】322)蠶豆蠶豆(Horsebean,Broadbean,FavaBean):拉丁學名ViciafabaLinn,別名胡豆、夏豆、羅漢豆、南豆、馬齒豆、佛豆、川豆、倭豆,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豆類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食物。蠶豆的根系較發達,可入土層60-100cm,根瘤形成較早。莖方形、中空、直立、分枝力強,基部生長4-5個或8-10個以上的分枝。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橢圓形,基部互生,先端者為對生。花腋生,總狀花序。花冠紫白色或純白色。每花序有2-6朵花,第一至二朵花一般能結莢,其后的花結莢率低。莢為扁圓筒形,內有種子堅硬,呈綠褐色或淡綠色,種子扁圓形,千粒重900-2500g。【任務相關知識】33蠶豆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暑熱,耐寒力比豌豆差一些。蠶豆發芽的最適溫度為攝氏16℃,最高溫度為25~35℃,最低溫度為3.8℃。屬喜光的長日照作物。蠶豆光合生產率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在開花結莢期,一是在鼓粒灌漿期。生長期間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蠶豆種皮較厚,種子發芽須吸收相當于種子自身重量1-2倍的水分,故播種到出苗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發芽出苗。出苗后,保持土壤濕潤,有利根系發育,生長健壯。開花結莢期,需要水分較多,應保持土壤濕潤。在南方水田種植蠶豆必須及時開溝作畦,并作好培土工作。蠶豆生長要求的土壤條件,以微堿性而肥沃,土層深厚的粘壤土,土壤pH值6.2~8為宜。【任務相關知識】343)扁豆扁豆(Hhyacinthbean,Ddolichoslablab):學名Lablabpurpureus(Linn.)Sweet,別名峨媚豆、眉豆、沿籬豆、鵲豆,以食用嫩莢為主。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屬于短日照作物,在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扁豆主要以嫩莢和嫩豆供食用。扁豆為一年生纏繞草本。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廣卵形,側生小葉斜菱狀廣卵形,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2-4朵叢生于花序軸的節上,上部2齒幾完全合生,其余3齒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附屬體;子房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頂端有白色髯毛。莢果扁,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cm;種子3-5顆,扁,長圓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任務相關知識】35扁豆36扁豆喜溫和氣候環境,耐熱和耐陰能力均比豇豆強,可在炎夏生長。發芽適溫為22-25℃。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13℃以下停止生長發育。扁豆耐高溫、干燥能力強,故適于夏季生長。扁豆為短日性植物,故南方品種在北方種植則晚熟。扁豆對土壤適應性廣,較耐旱,也較耐濕,但以保水力強的腐殖質壤土最適宜。一般早熟栽培宜選輕沙壤土,2-3年輪作制。【任務相關知識】374)四棱豆四棱豆(Wingedbean)學名Psophocarpustetragonolobus(L.)DC.,又稱翼豆、龍豆、四角豆、熱帶大豆、楊桃豆等,為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原產于熱帶,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西非,在我國南方已有100多年栽培歷史,廣東、臺灣、廣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均有種植。葉、花、果均具觀賞價值,尤其是果實;嫩豆、塊根、種子、嫩梢等均可食用。被譽為“豆科之王”、“綠色的金子”。四棱豆根系不發達,易形成塊根。根群主要分布在10~20cm的耕層內。根上有較多根瘤,固氮能力強。葉為三出復葉,互生,葉呈闊卵圓形,頂端尖、全緣花為腋生總狀花序,花朵數不定,少則兩朵,多則十余朵。花為蝶形花,旗瓣外面白色,里面紫藍色。豆莢長20cm左右,有4個棱角,棱角上有鋸齒狀翼,故名“翼豆”。種子圓形,種皮棕色或黑色,千粒重約250~350g。【任務相關知識】38四棱豆喜溫不耐霜,生育適溫為20-25℃。種子發育適溫25℃左右。15℃以下和35℃以上發芽不良。短日照植物,對日照長短反應敏感,在長日照條件下,易引起莖葉徒長而不能開花結莢。喜濕潤氣候,怕旱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貧瘠,但以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能獲得嫩莢的優質高產。【任務相關知識】395)刀豆刀豆(Swordbean,SemenCanavaliae):學名Canavaliagladiata(Jacp)DC.,別名洋刀豆、挾劍豆、刀豆子、大弋豆、刀巴豆、大刀豆等豆科植物,原產西印度、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在我國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以華南、西南、江浙為多。有蔓生刀豆和矮刀豆兩種類型。刀豆根系發達,長勢強,有根瘤,可固氮。莖粗壯,直立或蔓生。三出復葉,互生,葉柄長,小葉闊卵形,長8~20cm,寬5~16cm,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側生小葉基部圓形、偏斜。蝶形花,淡紅或淡紫色,成總狀花序,腋生。莢果窄長方形,長10~35cm,先端彎曲或鉤狀,邊緣有隆脊,內含種子10~14粒,呈扁卵形或扁腎形。種子腎形,紅色或褐色。刀豆喜溫耐熱,種子發芽適溫25~30℃,植株生長適溫20~25℃,開花結果適溫23~28℃。喜強光、光照不足影響開花結莢。對土壤適應性強,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為宜。【任務相關知識】40案例3.2秋菜豆生產某市郊區一戶菜農,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產秋菜豆,于9月下至10月上旬采收。【生產情境】41【生產方案】
3.2.1生產季節安排我國除無霜期很短的高寒地區為夏播秋收外,其余南北各地均春秋兩季播種。菜豆不耐高溫,所以秋菜豆的播種期不宜過早,長江流域地區一般7月上中旬,低海拔地區于7月中下旬8月上旬直播,使菜豆的花芽分化期在8月下旬開始,開花結莢期在9月上中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過早播種,氣溫高,花芽分化影響大,開花不易結莢,病害重,產量低;過遲播種,則開花結莢期推遲,氣溫漸低,開花結莢不好,造成落花落果,產量不高。隨海拔增加播期可以略加提早。423.2.2生產準備1)種子準備秋菜豆宜選耐熱,抗病的品種,如雙青玉豆,白花四季豆、意選1號、秋抗6號等。2)糞肥準備腐熟的有機肥3000kg、復合肥50kg,1.5%~2.0%鉬酸銨或硫酸鋅5kg。3)農藥準備根據菜豆常見病蟲害發生情況,準備以下農藥:(1)殺菌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g、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g、二氯異氰尿酸鈉20%(可溶性粉劑)240g。(2)殺蟲劑48%樂斯本乳油300ml、10%吡蟲啉30g。【生產方案】
433.2.3播種前準備1)土壤準備應選樣地勢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通風、向陽、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種植最為適宜。前茬以早熟玉米、大棚西瓜、辣椒、番茄、黃瓜等作物為佳。不宜重茬,不宜與豆類作物接茬。結合整地,進行三犁三耙,根據地塊肥力情況確定,在整地時畝施入優質腐熟的有機農家肥2500~3000kg、優質復合肥25kg,耕翻整地后做1米寬(含墑溝)的高壟,每壟開2條3厘米深的播種溝。【生產方案】
442)種子處理播前首先要人工挑選種子,適時曬種,應進行粒選,選用粒大飽滿,整齊度、光澤度一致、無病蟲害和破損的種子;其次要在太陽下曬種1-2天,促進發芽整齊。育苗移栽的菜豆應進行溫湯浸種。晾曬后的種子用55℃水浸泡15分鐘,不斷攪拌,使水溫降至30℃繼續浸種4-5小時,或用消菌靈1500倍將種子浸泡15-20分鐘,用清水洗凈晾干后待播。【生產方案】453.2.4播種豌豆采用直播法,以撒播為主。凈種每畝種子用量約5-7kg,播種后用農家肥覆蓋種子,播種行距50cm,株距20-25cm。若苗腐病為害嚴重地塊,則改用沙土覆蓋為佳。播種時若土壤過于干旱,應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濕潤后即排干水,視土壤墑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在播后芽前每畝用50%乙草胺60ml或20%敵草胺200ml,對水40-50kg,攪拌均勻后噴灑土壤表面。噴藥時要求土壤濕潤,以提高藥效。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時除草的田塊,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可用穩殺得、蓋草能,以闊葉草為主或多種雜草混生的田塊可用禾耐斯補治。【生產方案】463.2.5播后管理1)肥水管理開花結莢前應控制澆水以防徒長,非地膜栽培需中耕松土兼除草。開花結莢后如無雨水,需5~7天左右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如雨水多,應注意防澇、防病蟲。根據生長情況,追施1~2次復合肥,每畝每次可追15kg。葉面噴施微肥1.5%~2.0%鉬酸銨或硫酸鋅溶液,促進開花結莢。結莢盛期,適當加大施肥量,防止中后期出現早衰。保護地栽培要特別注意增施氮肥。【生產方案】472)病蟲雜草防治菜豆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豆類病害較易防治,與非豆類作物輪作;加強管理,合理密植,開溝排水,高畦栽培,保持田間清潔;也可用種子重量0.25%的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用種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防治,如已有病害發生,可用20g二氯異氰尿酸鈉20%可溶性粉劑兌15~20kg水噴施,連噴2~3次,間隔5~7天噴一次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跳甲、卷葉螟、豆莢螟,可用48%樂斯本乳油或用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地表噴霧進行防治或在犁地及播種等農事操作時人工捕殺害蟲。草害主要是在幼苗期進行中耕除草,中期再進行一次人工除草進行防治。
【生產方案】483)適時搭架整枝、封頂、打杈苗高20cm時搭架。在基部第4-6節不留側枝,以上側蔓留2-3葉摘尖,主蔓長2米以上時摘尖。按植株下部1-2部節抽生的側蔓留壯去弱,打杈要勤,且早于封頂。一般在晴天進行。【生產方案】493.2.6采收蕓豆生長特性決定了豆莢成熟的早晚,蕓豆全生育周期約170-180天,從播種到植株下部豆莢黃熟期約140天,整株豆莢成熟約需30-40天。所以應適時分批采收,先成熟的下部莢應及時采收,在采收初期和后期可3-4天采收1次,結莢盛期可2-3天采收1次。最好在下午進行采摘,要注意保護莖蔓和葉片。待整株豆莢、莖蔓、葉片變黃成熟后可一次采收,收獲后在干凈衛生、通風透氣的條件下晾干、脫粒。【生產方案】50案例3.3春豇豆生產
某市郊區一戶菜農,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產春豇豆,于5月開始采收。【生產情境】51【生產方案】3.3.1生產季節安排豇豆是適合盛夏栽培的主要蔬菜。春、夏、秋均可栽培,對蔬菜的周年供應,尤其是7-9月的淡季供應有著重要作用。長江流域無霜期長,從3月份至8月上旬均可播種,利用保護地設施還可加長生長季節。豇豆除了采用直播方式之外,還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豇豆,并且育苗栽培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豇豆栽培方式,應予大力推廣。523.3.2生產準備1)種子準備豇豆品種類型很多,要根據氣候條件、栽培習慣、種植季節、市場要求選用適當的品種。春季栽培的主要品種有特早30、之豇90、之豇特長80、早豐60等。2)糞肥準備有機肥15000kg、磷酸二銨50kg、鉀肥35kg、尿素20kg。3)農藥準備根據豇豆常見病蟲害發生情況,準備以下農藥:(1)殺菌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g、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g、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50g、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200g、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40g、50%萎銹靈乳油500ml、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00g、25%粉銹寧200g。(2)殺蟲劑蚍蟲啉50g。4)地膜準備0.014mm地膜12.5kg。【生產方案】533.3.3育苗1)種子處理種子精選,剔除飽滿度差、蟲蛀、破損和霉變種子,將篩選好的種子晾曬1-2天,嚴禁曝曬。放在盆中用80℃-90℃的熱水將種子迅速燙一下,隨即加入冷水降溫,保持水溫25℃-30℃左右4-6小時,撈出稍晾播種,或用種子質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一般不再播前催芽。【生產方案】542)育苗場地準備豇豆喜土層深厚的土壤,播前應深翻25厘米,結合翻地施畝施有機肥5000~10000kg,磷酸二銨50kg,鉀肥20kg。整地后作畦,畦寬1.2~1.3米,10m2。3)播種將浸泡后的種子點播于育苗床中,每穴2~3粒,每畝用種1.5~2kg。4)苗期管理當有30%種子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視育苗季節和墑情適當澆水。育苗移栽的應于定植前進行煉苗。結合間苗拔除雜草。【生產方案】553.3.4定植前準備定植前根據土壤肥力和目標產量確定施肥總量,一般667m2用腐熟的有機3000-5000kg,尿素20kg和硫酸鉀10-20kg,深翻2遍,把肥料與土充分混勻,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壟或做畦,準備定植。【生產方案】563.3.5定植豇豆苗齡20-25天定植,深度以幼苗在育苗畦的入土深度為宜,定植株行距65×15cm。3.3.6定植后管理1)肥水管理定植后及時澆水,3-5天后澆緩苗水,第一花穗開花坐莢時澆第一水。此后仍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促進花穗形成。當主蔓上約三分之二花穗開花,再澆第二水,以后地面稍干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開花結莢期要及時重施追肥,防止早衰,抽蔓后期可視苗酌施,每畝不超過10kg的復合肥;盛收后追施35kg復合肥促進生長,增加再結莢。花莢期土壤應保持濕潤狀態,以利結莢順暢,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必要時進行根外追肥,減少落花落莢。【生產方案】572)病蟲防治豇豆生長期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煤霉病、銹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病毒病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等預防,一般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煤霉病防治上避免播種過密,以利田間通風透光,防止濕度過大;及時清除田間染病落葉,減少再傳染菌源,發病初期采用藥劑噴霧,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銹病防治可選擇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5%粉銹寧20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等,10-15天1次,連噴2~3次;白粉病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3~4次。害蟲主要有蚜蟲和豆莢螟。蚜蟲用蚍蟲啉3000倍噴霧防治,豆莢螟用殺蟲雙、三唑磷、青蟲滅、等藥劑在現蕾時噴殺。【生產方案】583)插架引蔓苗高25cm時,應及時插竹、引蔓。之后要精心管理,適當選留側蔓,摘除生長弱和第一花序遲開的側蔓,有些品種當主蔓長至架頂時可以采用打頂以促進側蔓萌發,促使莖蔓均勻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產量。【生產方案】593.3.7采收一般開花后約10天豆莢可達到商品成熟期,此時豆莢飽滿柔軟,要及時采收。【生產方案】60案例3.4秋豌豆生產
某市郊區一戶菜農,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產秋豌豆,于11月上旬采收。【生產情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住宅樓外墻維修合同樣本
- 養豬企業合同樣本
- 儲罐借用合同樣本
- 俄語合同標準文本
- 專利獨家使用合同樣本
- 公裝吊頂合同樣本
- 養豬舍施工合同樣本
- 三人合伙開鞋廠合同標準文本
- 書畫培訓學校合同樣本
- 互聯網派遣合同樣本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含審核記錄)-
- 10KV供配電系統設計答辯
-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解讀課件
- 陜西省二級以上醫院信息
- 實驗室安全檢查記錄表
- 2023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環境信息系統的GIS基礎 01講 GIS導論
- DCS集散型控制系統安裝調試施工方案
- 教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全國一等獎
- GB/T 38762.3-2020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尺寸公差第3部分:角度尺寸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