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鹽、皮革和牲畜,到南方薩瓦納(西非稀樹干草原區)等農業A.它有力維護了歐洲封建專制制度B.劃分勢力范圍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5.如圖為文藝復興時期誕生的著名畫作。這反映出()但我卻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將全部變成一種東西,或者全部B.維護聯邦統一紀,西方學者、翻譯工作者把大量阿拉伯典籍和希臘典籍阿拉伯文譯本譯成拉丁文、西班牙文等西方文字,為基督教籠罩下的歐洲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摘編自李榮建《中古時期阿拉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東西方的融合”在亞歷山大治國政策中的體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阿拉伯帝國的翻譯運動。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紀,在意大利特別是在佛羅倫薩,我們不僅看到中世紀種種事物已經衰敗,而且也看到一種嶄新而又有建設性的世界觀念出現了。“文藝復興”是一個法語詞,意為“再生”,首先采用這個名稱的是那些把中世紀視為黑暗時代的人,他們主張擺脫這種時代,喚醒人類的精神。所謂“再生”,就是相信在經過一個漫長的中斷時期以后,人們眼下該是繼續和恢復那種類似希臘、羅馬文明的時候了。材料二人們通常把18世紀或至少把1789年法國革命前的那些年月,稱為歐洲史上的啟蒙時代。啟蒙時代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維系著一種生機蓬勃的傳統。自18世紀以來,思想爭論總是或明或暗地反復出現,對啟蒙時代的真理觀念、知識觀念、進步觀念的正確性和傳世影響提出種種疑問。然而,它的現代評論家滿懷激情地確認啟蒙時代思想在現代社會文化和政治領域上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是永恒持久的。18世紀,評論家在批評當時的政體和文化傳統時,從啟蒙時代思想中汲取越來越多的養分。但是,啟蒙運動也遭遇過許多文化的譴責。不過,無論是其化”發展過程中總是代表一次有決定性作用的歷史運動,或是一材料一1932年10月2日,國聯在日內瓦、東京、南京三地“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此為中國及列國公認的事實”,日軍在——摘編自崔義中喬鵬《從三國干涉還遼和李頓調查團的比較看合國人民”的名義定章立規,取代軍事結盟、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奠定了廣大亞非拉國家逐步走向國際舞臺、平等參與國際聯合國這項工作涉及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產生了500多項公約,促進了國際法的整體進步,從而使國際法發展成為一個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體系。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與其他機構或會議(如大會第六委員會、外空委員會、人權委員會,以及各有關專門機構、特設委員會、專門外交會議等)為國際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摘編自余敏友《聯合國對戰后國際秩序的發展與中國的貢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述國聯調查團的報告內容并分析報告內容產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國聯與聯合國的異同點。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9年,新加坡頒布《新興工業法令》,1961年成立經濟發展局,后相繼頒布《經濟擴展鼓勵法令》《雇傭法》和《工業關系法令》等,確立以面向出口的工業發展方針。新加坡經濟發展概況1975年國民經濟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1%1978年國內工業產品的直接出口值由164.3百萬元增至9575.9百萬元1976年國內產品出口美國1623.3百萬元,占17.3%,居第一位;其次日本1384.4百萬元,占14.9%;第三西——摘編自何啟拔《新加坡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速度問題》材料二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巴西致力于經濟發展,利用國際資本紛紛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機會,積極引進外資,改變以往單純依賴美、英資本的局面。1968年,外國在巴西的直接投資為18.5億美元,1973年達到45.7億美元。把擴大出口視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杠桿,1968-1973年,巴西向非洲、西亞和中東地區、拉美一體化協會成員國出口劇增。1967年,巴西在北部設立自由貿易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手表工業、光學儀器工業等,帶動北部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政府把“擁有高質量的人力”作為促進經1968-1973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1%以上,創造(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經濟發展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巴西奇跡”出現的原因。(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巴西經濟發展的啟示。試卷第10頁,共22頁糧及時分發到災荒最為嚴重的地區,說明古埃及的社會組織動員農業的生產條件,排除B項;能將存糧及時分發到災荒最為嚴重述了全國上下分設糧倉,沒有說明賑災方式多樣化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1世紀后期到12世紀(歐洲)。根據材料“11世紀后期到12世紀,羅馬教廷廣霸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戰后民主化的內容,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法西斯主義無關,排除C項。故選D開發太空,這與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主要是受到了信息技術革代的到來,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是美國引領不是政府干預職能的加強,排除D項。故選A項。【點睛】【詳解】根據“巴統”成立的時間和宗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導致其1990年政策調整和禁運項目減少的主要因素是東歐和蘇立的,B項錯誤;直到1991年底,蘇聯解體才標志著冷戰格局的【詳解】結合所學知識中可知,21世紀,全球經濟治理中,七國材料并未體現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正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國際關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認同,排除B項;材料體試卷第16頁,共22頁現的是經濟全球化導致的合作加強而非國際競爭的加劇,排除D項。故選C項。“烏克蘭危機”僅限于烏克蘭地區,因此是小范圍的國家力量對歐洲為爭奪中心,比如“烏克蘭危機”是以鳥克蘭為中心的,故17.(1)體現: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實行行省制、設立總督管理;軍隊中大量吸收啟用東方人;鼓勵馬其頓人與東方人聯姻;尊重保存了大量古代東西方文化典籍;推動了阿拉伯文化的大發展;【詳解】(1)體現: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亞根據材料“從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國征服和組建了軍隊中大量吸收啟用東方人;根據材料“亞歷山大積極倡導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凡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享受免稅權利”可知,鼓勵馬其頓人與東方人聯姻;根據材料“亞歷山大每到一個地方,都在當地的廟宇里舉行祭祀,搞一些活動和舉辦重東方宗教崇拜和信仰。根據材料“阿拉伯人為借鑒被征服地區的文化成果,把大批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自然科學著作以及一些波斯、印度的文史、醫學著作譯成阿拉伯文,開展了一場歷時約200年的翻譯運動”可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順應了阿拉伯帝國統治需要;推動了阿拉伯文化的大發展;根據材料“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西方學者、翻譯工作者把大量阿拉伯典籍和希臘典籍阿拉伯文譯本譯成拉丁文、西班牙文等西方文字,為基督教籠罩下的歐洲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可知,保存了大量古代東西方文化典籍;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18.(1)表現: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訴求。(2)主要特征:理性,科學,進步。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秩序;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試卷第18頁,共22頁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與輿論宣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本質類材料分析題。主要表現: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重視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由材料“我們不僅看到中世紀種種事物已經衰敗”和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由材料“他們主張擺脫這種時代,喚醒人類的精神”,可得出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結合所學,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訴求。(2)本題是特點類、本質類材料分析題。主要特征:由材料“啟蒙時代的真理觀念、知識觀念、進步觀念的正確性和傳世影響",可得出理性,科學,進步。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神權,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就人文主義與理性主義關系而言,可得出推動了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對自然科學而言,進一步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封建制度而言,啟蒙運動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秩序;對西方社會變革而言,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與輿論宣傳;對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言,啟蒙運動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受西方列強的侵略。異: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55年4月18日(印尼萬隆)。根據材料“但由于亞非國家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會議就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問題爭論不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2)相同之處: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平、反對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思想”“新時期,鄧小平從維護世界和平的角度出發.探索解決國際爭端的新思路,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力爭維護世界和平;尊重歷史傳統等方面分析。18.(1)原因:羅馬帝國文化的影響;阿克蘇姆統治者的推崇;對抗穆斯林的政治需要;相對強大政權的支持。(答出三點即可)(2)特點:實行封建制(或中央集權程度有限);賦稅方式相對落后;農民賦稅沉重;特權階層地位突出;教會與政府關系密切。(答出三點即可)評價:維護了統治階層利益;使政權相對穩固;具有分裂趨向,易加劇內部矛盾。【詳解】(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非洲。據材料一“當地居民與羅馬帝國保持著相對緊密的貿易往來”可得出羅馬帝國文化的影響;據材料一“皇帝厄扎納在其統治末期皈依基督教"可得出阿克蘇姆統治者的推崇;據材料一“受到來自北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與輿論宣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本質類材料分析題。主要表現: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重視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由材料“我們不僅看到中世紀種種事物已經衰敗”和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由材料“他們主張擺脫這種時代,喚醒人類的精神”,可得出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實質:結合所學,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訴求。(2)本題是特點類、本質類材料分析題。主要特征:由材料“啟蒙時代的真理觀念、知識觀念、進步觀念的正確性和傳世影響",可得出理性,科學,進步。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神權,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就人文主義與理性主義關系而言,可得出推動了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對自然科學而言,進一步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封建制度而言,啟蒙運動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秩序;對西方社會變革而言,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與輿論宣傳;對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言,啟蒙運動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20.示例并了近百家石油企業,到1879年控制全美90%的煉油業,只用了10年時間。這表明當時()A.自由放任經濟的盛行B.社會良性競爭氛圍的存在C.自由平等思想的實踐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2.下表是20世紀初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狀況。據此可知當時的時間年年一戰前汽車工業工人人數人人多人年產量輛輛輛A.正在進行全面發動戰爭的準備B.汽車工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C.政府全面干預汽車工業的發展D.輕重工業的生產比例嚴重失調13.下列表格中的言論客觀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其共同訴求是()李鴻章“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鄭觀應“西人以商為戰,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鄉村從屬于城市”,“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國家”等等。不可能為上述結論提供事實依據的選項是()A.資本原始積累B.資產階級革命C.巴黎公社D.工業革命17.19世紀末,歐洲主要列強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計劃: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法國要從西非的佛得角向東非的索馬里擴張;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這些計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列強爭奪非洲的矛盾加劇B.三國達成了瓜分非洲的協議C.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D.形成了針對非洲的殖民體系18.1651年,克倫威爾領導的英國議會通過了第一個保護英國本土航海貿易的法案,規定凡從歐洲運往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只或商品生產國的船只運送。由此引發的殖民戰爭是()A.英葡戰爭B.英西戰爭C.英法戰爭D.英荷戰爭19.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后,形成一個不成文的先例:會上只討論政治、經濟問題,不討論容易引起摩擦的社會、宗教問題;只討論全國性問題,不討論地方性事務。這為國大黨定下了世俗主義和強調印度民族團結的基調,以爭取自治。19世紀末,國大黨這樣做的目的是()試卷第72頁,共20頁20.17世紀,荷蘭、英格蘭、威爾士人口繼續增長,意大利和法的人口下降。對此較為合理的解釋是()A.荷蘭、英格蘭等國人口繼續增長是因為奴隸貿易B.意大利、法國人口停滯是因為喪失海上貿易航線C.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人口下降是因為黑死病肆虐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響國家人口增長的形勢材料一薩珊王朝(波斯第一帝國)時期,阿拉伯人的軍事征(阿拉伯帝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時期,波斯統治者大力實行語伊斯蘭教,逐漸適應并融入阿拉伯社會。阿拉伯人開始重視對波斯等民族古代作品的翻譯工作,阿巴斯王朝(阿拉伯帝國第二個材料二在美國,關于美洲文化產生和發展存在著兩個學派的播學派把這種類似的崇拜對象視為兩種文明聯系的證據。而獨立發明學派卻把這種相類似的崇拜物視為巧合。但在關于美洲高度——摘編自[美]劉敦勵《中國古代文化對哥倫布之前的美洲文化(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阿拉伯文明與波斯文明交流的方式。(2)指出材料二中作者的觀點,并說出作者持該觀點的依據。(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不同文明交流的積極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他們在數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優越中,在精神層面上向來蔑視一切外來文化。但出門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資源貧乏的現實,又使他們充滿生存危機感,所以在技能層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進的C.以多種方式爭取民族獨立D.主張維持英國殖民統治23.傳統觀點認為,美國是挑起冷戰的罪魁禍首。冷戰結束后,有學者認為冷戰是戰后美蘇雙方采取強硬政策的結果;還有學者認為,英國對冷戰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此可知,關于冷戰起源的認識()A.忽視了對意識形態斗爭的研究B.時代越近越能接近歷史的真相C.隨著研究視野拓寬而趨于全面D.只能有一種科學而合理的解釋24.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上臺后,規定國家不再補貼,并放棄了戰后歷屆政府的充分就業政策,甚至提出福利只限于給老人與病人,特別不能給罷工工人。導致這些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是()A.貧富兩極分化加重B.經濟發展嚴重倒退C.國家財政不堪重負D.宏觀調控嚴重失控25.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核武器的保有量占比從美國的80%變成了美國的1.82倍。同期蘇聯的經濟指標逐年下滑,1975年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為美國的40%,勃氏執政末期不足美國的30%。材料說明勃列日涅夫時期()A.軍備競賽導致經濟負擔的加重B.蘇聯軍事實力全面超越美國C.經濟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試卷第112頁,共19頁D.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得以解決26.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材料一1789年,賽繆爾·斯萊特仿制英國的水力紡紗機成功,并建立了美國的第一家水力紡紗廠,這通常被視為美國工業革命的開端。美國較早實行專利制度,鼓勵發明創造,1790年美國第遠離動亂的歐洲,而且資源豐富。由于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大量投資。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并帶來了新的技術。美國是一沒有什么舊式行會的障礙,也有利于技術的推廣。——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美國工人的工資往往高于西歐工人,已經得到了選舉權,所進行的罷工運動、十小時工作日運動和競選活動都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在德國移民中傳播,能夠影響美國工人運動的是空想社會主義、冒牌社會主義和改頭換面的改良主義。盡管也發生過罷工,出現過早期的工會組織,建立過工人黨,但都是短暫的,缺乏明確的斗爭目標和政治要求,沒有對資產者構成重大的壓力。——摘編自張友倫《試論美國早期工人運動的特點——關于美國和西歐工人運動的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美國開展工亞革命的條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回答影響美國工人運動發展的因素。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面對“滯脹”的困境,紛紛放松了對經濟的干預程度,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應運而生,其中出售部分國有企業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表現,A正確;BCD均屬于國家干預的表現或指導思想,排除。故選【詳解】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但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尚未垮臺,故選A;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排除B;就失敗原因來看,主觀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缺乏經驗,不夠成熟,排除C;就教訓來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應走符合本國實際的道路,排除D。【詳解】圖中是在當今世界許多城市中隨處可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這些連鎖快餐文化是全球化的產物,其說明經濟全球化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故D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A項;“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城市中隨處可見"和中國的改革開放無關,排除B項;世界貿易走向制度化是《關貿總協定》,排除C項。【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一帶一路”建設是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積極回應,除B項;12世紀日本建立幕府,排除C項。故都應廢除,其余時間都作為工作的時間”主張簡化宗教儀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故選B項;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的權威,故A項不符合材料信息;簡化宗教儀式的要求是對材料的概括,不是實質,故C項排除;材料體現出人文主義思想,但不是實質,故D項排除。【詳解】依據“這一制度被稱作‘第四權’而遭到詬病,最終在1999年被國會停用”可知這一制度之所以被停用,是因為它被認為是美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政治權力,沖擊了傳統的分權制衡、三權分立體制,D項正確;題干沒有反映美國成功懲治腐敗情況,而是反映出傳統分權制衡體制仍然發揮作用,排除A項;獨立檢察官糾察官員腐敗與國會權力并沒有直接關系,國會掌握的是立法權,排除B項;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權,獨立檢察官并非法官,與司法獨立并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詳解】18世紀末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蒸汽動力的應用,排除A項;CD項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可排除。【詳解】根據材料“應當從傳統經濟學的束縛中走出,讓國家對經濟本政府受凱恩斯主義的影響,擺脫傳統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影響,在通產省的引領下大規模干預經濟,著力發展重化工業和制定經濟發展的長期計劃,C項正確;重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排除B項;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泥潭,各國紛紛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和縮小政府規模,排除A項;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在美國克林頓政府時期興起,排除D項。故選C項。【詳解】由材料“20世紀60年代,美國加大了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總額是775億美元,占援助總額的58%”可知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大力援助發展中國家,加大對中間地帶的爭奪,C項正確;美國援助的是發展中國家而非資本主義國家,不能得出資本主義陣營的發展變化,排除A項;美國的援助并未直接針對蘇聯,北約和華約加劇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排除B項;經濟多極化趨勢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D項。故選C項。【詳解】依據表格信息可知,1960年-1980年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年人均收入以及工業占比均在增長。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促進了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料反映的是戰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情況,不能說明“經濟全球化削弱了發達國家”,排除A項;材料只是反映了二戰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情況,而且工業的比重不高,不能說明發展中國家主導國際新秩序,排除C項;依據材料中的工業和農業比重可以看出經濟結構并不合理,排除D項。故選B項。【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材料的描述中可知,20世紀六十年代法國推出了北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法國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法國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使開始采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退出北約就是其外交政策的表現。所以答案選A。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17.(1)變化:新航路開辟前,歐洲的奢侈品需要通過長途販運,貿易量較小,主要是滿足上層社會的需求;新航路開辟以后,大量的以生產和生活用品為主的消費品出現,促進了歐洲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2)影響:促進了全球動植物物種的多樣化;豐富了人類經濟生活;密切了世界經濟的聯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但也導致了各種疾病傳播,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3)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或生產力發展);大多數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生產和投資國際化。【詳解】(1)變化:根據材料一中“地理大發現之前,歐洲的對外貿易主要是由冒險商人采用人背馬馱的形式,長途販運東方的奢侈品,以滿足少數貴族富人的消費”可知,新航路開辟前,歐洲的奢侈品需(2)影響:根據材料二中“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結合所學知識,運(3)因素:根據材料三中“世界各國越來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子產品生產合同范本
- 2025年企業辦公租賃合同簡化范本
- 2025電力系統經營管理責任制的合同范文
- 2025授權財務合同
- 2025合同管理要點全面解析
- 2025私人股權投資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文檔)工程建設項目勞務分包合同范本
- 2025關于廣告設計服務的合同范本
- 2025辦公室租賃合同樣本范本
- 2025企業清潔工勞動合同模板
-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心理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現代漢語專題》章節自測參考答案
- 《工程制圖》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防溺水家長會ppt(共34張PPT)
- 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市公開課一等獎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
- 框架結構-畢業設計外文文獻翻譯-外文原文中文翻譯-
- A04044《納稅人稅種認定表》
- 脫鹽水反滲透膜技術協議
- 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課件
- 固定資產情況表
-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