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_第1頁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_第2頁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_第3頁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_第4頁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講座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一、教材分析(一)本節的課標要求及課標解讀課標要求:1、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綜合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標準,本部分設計的重點不僅在基礎知識方面,更是偏重于能力培養和科學教育??紤]到學生在1—6年級的《科學》和《歷史與社會》課程中,都學習了一些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7—9年級的地理課程中沒有必要作簡單重復。此外,地球作為宇宙中的一個天體,也是目前惟一適合于人類生存的星球,所以學生認識地球是必要的。而地球儀正是用來幫助人們認識地球的模型。所以課程標準為實現本學習目標而選取的內容是“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和“經緯網”。2、了解地球儀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地理是研究空間的學科。地球及其運動的學習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7年級學生在學習地理的一開始就學習地球及其運動,在建立空間概念方面是比較困難的,利用地球儀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引發學習興趣??梢灾庇^地了解地球的形狀、地表海陸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等,還可以形象的演示地球的運動,幫助學生2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具體標準: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2.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3、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二)《地球和地球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球和地球儀》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①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诘厍虻哪P汀厍騼x③緯線和經線④利用經緯網定位四部分內容。認識地理環境,就必須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在學校地理課程中,從小學、初中、高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從地球開始?!兜厍蚝偷厍騼x》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地球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初步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基礎。因為這部分內容不僅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而且還在軍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廣泛應用。《地球和地球儀》這部分教材著力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能否較好地完成這一節的教與學,關系到這一章的教學效果甚至整個地理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今后學習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礎。(三)本節教材分析認識地球形狀和大?。旱厍虻男螤顚W生早已熟悉,所以重點不在于讓學生知道地球是球3形的。教材選取了4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達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同時,設計了兩個“活動”:“海邊看船”和實驗、觀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狀;并引導學生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關于地球的大小,教材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三個數字來描述。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與地圖不同,地球儀上沒有長度、面積和形狀的變形,其經緯線和地理事物的形狀、方向、相對位置與實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們直觀、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儀的活動,主要目的是通過制作地球儀,使學生了解地球儀的基本結構,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緯線和經線:經緯線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初中學生的頭腦中很難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所以教材一開始首先給了一幅“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的圖。讓學生明確地球儀的組成和用來確定位置的經線、緯線和經緯網。并給了一組閱讀材料:本初子午線的地面標志和赤道紀念碑。關于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分布規律,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以及一些重要的經緯線,教材是通過一組活動來完成。學生活動時要圍繞觀察地球儀展開,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利用經緯網定位:教材通過2001年3月23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和臺風“桑美”兩個報道,引出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教師應該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虛擬的實際應用問題等,指導學生利用地球儀,確定地球表面任意地點的位置。同時安排課本第8頁的活動內容。4(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學會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②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緯線、經線,認識赤道、本初子午線。③理解掌握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④運用經緯網來確定某一地區的地理位置。⑤通過閱讀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數據處理能力。⑥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觀察地球儀和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緯線與經線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地理事物的能力。②通過列表,理解經線、緯線,經度、緯度的特點。5③通過生活經驗和資料閱讀找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使學生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初步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和處理信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生活經驗和資料閱讀找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實踐②通過地球是個球體的學習,使學生意識到事物的認識過程是從膚淺、主觀、感性的認識逐步發展到深入、客觀、理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科學觀教育。③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養成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五)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觀察地球儀。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②通過比較,理解掌握經線、緯線,經度、緯度的知識,初步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③能在地球儀上找出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④能利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⑤通過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6①緯度與經度的劃分和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②東西半球的劃分。③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意地點的位置。二、教法闡述(一)教法的選擇依據1、遵循初一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初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動手能力,他們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探究,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缺乏的是對探究結果的概括和表達。所以要想使學生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建立地球球體的空間概念。只有通過觀察地球儀,通過啟發式教學活動和體驗式教學來完成。2、體現新課程改革中“以活動為主線”“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盡可能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啟發學生去觀察、思考、分析,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1、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體驗式學習2、教學手段:地球儀、多媒體7三、學法指導(一)學法的理論思考1、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體系與策略體系。它在改善課堂內學習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一個非常寬松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討論,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變教師的單向傳遞為學生間、師生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能夠集思廣益,相互啟發,既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合作能力,也使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知識傳授的目標。2、初中學生注意的特點比小學生更具有穩定性、目的性和選擇性。他們已能較長時間地集中干他們要完成的工作和感興趣的事物。同時,初中學生的獨立性不斷增強,他們不喜歡依附于教師、家長的周圍,而是喜歡和同齡人在一起活動。他們有較強的逆反心理,且好勝心強。因此,初中生的課堂教學,應是針對初中生的身體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來進行設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不迷信權威、教師、書本,調獲取的心理。以小組為單位計算成績,也滿足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學習方法及能力培養1、觀察。通過觀察地球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能力。2、實踐。通過制作地球儀,量算經緯度,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83、合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擁有小組目標(完成老師布置的觀察內容)和個人責任(完成組長分配給個人的任務)的合作學習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學生通過小組間同學的合作,建立空間概念,完成平面到球體之間的轉化,歸納概括出知識網絡。展示小組的作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能力、語言或文字或圖像的表達能力。(一)教學主線:出示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建立一個坐標系——經緯網→綜合練習。(二)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本節課時安排如下:第一課時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第三課時經線和經度第四課時利用經緯網定位第五課時習題課第一課時9【課前準備】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跨學科知識、上網查找資料等途徑找出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緦搿浚〞r間2分鐘):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教學過程】(時間35分鐘):展示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形狀的呢?學生自學生回答: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過了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星照片四個過程。教師追問:你知道麥哲倫嗎?你了解麥哲倫航行嗎教師補充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天壇公園;古希臘幾何學家畢達哥拉斯等)在這里較好的學生可以自己分析,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引導分析。提問:你還能說出一些地球是球形的證據嗎?學生思考回答:(可能回答的證據)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1.3請到過海邊的學生交流一下親身體驗)教師補充講解:以上證據能夠證明大地不是平的。但是能夠準確反映地球的形狀,還是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提問: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多鼓勵。)總結: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地球形狀的認識中,我們也悟出一個道理。任何一個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出示圖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承轉提問:你知道地球的具體形狀嗎?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所以說,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教師補充:不過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通常我們就用平均半徑來表提問:你能用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嗎?承轉:既然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這個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學生觀察地球儀思考:你在地球儀上看到了什么?地球儀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后回答?!さ厍騼x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軸組成的?!た梢赞D動,繞軸轉動。引出地軸和兩極的概念?!び蟹枴⑽淖趾皖伾?。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び泻芏嗟臋M縱線構成的網。教師說明這就是下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經緯網。【小結、板書及思考練習】(時間8分鐘)板書: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人們認識地球的形狀的過程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板圖思考題:1、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2、用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坎贾孟鹿澱n的材料準備:乒乓球、牙簽、塑料泡沫和彩色筆第二課時【課前準備】:把乒乓球的接縫處當做赤道,在大體南北極的地方扎兩個小孔(讓牙簽能夠插進去在乒乓球面上任意一點點紅點,作為觀察時的標志。【導入】(時間2分鐘)觀察地球儀:你在地球儀上看到了什么?觀察地球儀時發現有很多的橫縱線構成的網,這就是經緯網。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經緯網?!窘虒W過程】(時間35分鐘):實驗一。實驗內容:1、將乒乓球在桌上隨意轉動,觀察乒乓球上的紅點運動軌跡有沒有規律。(如果學生說有規律,應讓他說明是怎樣轉的)。2、把牙簽插在乒乓球小孔里,捏住牙簽象轉陀螺似的轉動,觀察這時乒乓球上的紅點運動軌跡有沒有規律。3、用彩筆描出紅點的運動軌跡,觀察紅點繞牙簽的運動軌跡是什么形狀?4、乒乓球上任意一點繞牙簽的運動軌跡都是圓形嗎?5、乒乓球上那個點繞牙簽的運動軌跡是最大的圓形?6、將插著牙簽的乒乓球傾斜著插在塑料泡沫上,傾斜角度為牙簽與塑料泡沫面為承轉:剛才我們用乒乓球做了一個實驗。沒有插牙簽的乒乓球和插了牙簽的乒乓球紅點運動軌跡有什么區別沒有規律和有規律)教師講解:實際上插上牙簽的乒乓球就相當于我們的地球儀。地球儀上的地軸好似乒乓球上插的牙簽地球儀上的北極和南極相當于牙簽插在乒乓球上的兩個小孔,上面的是北教師演示:現在在地球儀上貼個紅點,轉動地球儀。學生觀察:地球儀上紅點運動軌跡是什么形狀?紅點貼在什么地方它的運動軌跡最大?(地球儀上的紅線位置即赤道)教師講解:在地球儀上我們把這最大的圓圈稱作赤道,把和赤道平行的線叫做緯線,緯線對應的度數叫緯度。我們知道緯線的形狀是圓形。緯線的長度怎樣變化,我們接著來做實驗二。觀察地球儀。在地球儀的旁邊有一個弧形的標志,上面標著75°、60°等數字,每個數字在地球儀上對應的都有一條緯線,我們請1組找赤道以北75°緯線,2組找赤道以北60°緯線,3組找赤道以北45°緯線,8組找赤道以南60°緯線實驗步驟:1、在地球儀上找到你們組要量的緯線。2、在要量的緯線上確定一點,將線沿要量的緯線繞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線的長度,即為緯線圈的長度,長度為厘米。(組內每位同學量一次算出平均值)3、假如紙條相當于緯線,按照你組量的長度截取紙條,然后將紙條用膠帶首尾粘上,做成一個緯線圈。4、師生共同歸納緯線的特點。分組緯線的位置緯線圈的周長(厘米)提問:1、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3、從赤道向兩極緯線的長度怎樣變化?4、相同度數的緯線長度是否相等?5、緯線指示的方向是?將赤道以北的小組做好的緯線圈擺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學生觀察:·緯線圈的形狀是圓)·以北極為中心的緯線圈的形狀以北極為中心的同心圓)·北極點的緯線圈是什么形狀點)進一步觀察地球儀。1、在地球儀上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和南極,說出它們的緯度。2、地球儀上從赤道向南北兩極緯度的變化規律是從赤道到兩極緯度度數逐漸增教師講解: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緯,用英文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英文字母S表示。學生讀圖1.12南北半球的劃分。結論: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小結、板書及思考練習】(時間8分鐘)小結:緯線和緯度的視頻板書地軸和兩極(北極、南極)三、緯線和緯度緯線形狀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指示方向0°緯線的位置怎樣劃分度數認識重要的緯線: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第三課時【導入】(時間5分鐘)復習導入。讀緯線和緯度圖回答:):我們研究了緯線和緯度,但是光有緯線我們還不能確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點的位置。由教室的座位橫縱,我們可以想到在地球表面橫的坐標已經有了,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緯線。在地球表面怎樣把縱的坐標表現出來,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請同學們把乒乓球準備好,看活動一:·把乒乓球的接縫處用彩筆描一下當做赤道?!ぴ谏瞎澱n觀察過的紅點位置用鉛筆畫出和赤道平行的緯線作為紅點在球面的橫坐·思考:請你用筆畫畫看怎樣在乒乓球面上表示紅點的縱坐標?!ぴ谄古仪蛎嫔狭硗庹乙稽c,同樣畫出它的橫坐標和縱坐標?!つ惝嫷目v坐標是什么形狀?(注:兩種情況。一種是得出結論;另一種是結論出不來,用地球儀導出)教師講解:這個半圓的縱向線實際上就相當于地球儀上的經線。學生觀察地球儀,完成活動二:1、經線是否交匯于南北兩極?2、每個小組在地球儀上任意找一條經線用繩和尺子量經線的長度,填表:小經線的長度(單位:厘20223323423523623723823歸納總結:所有經線交匯于南北兩極,形狀為半圓,經線長度都相等。承轉:前面我們講緯線時,提到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緯度為0°?,F在我們講的經線形狀為半圓,長度又都相等,所以我們無法找到一條特殊的經線,只有人為規定。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頁閱讀材料說明0°經線的位置。學生觀察地球儀,完成活動三:21·找到0°經線,觀察0°經線穿過那些大洲?·0°經線向東和向西經度數值是怎樣變化的?·最大的經度值是多少?·東經180°和西經180°是一條經線嗎?師生歸納總結。教師講解: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它向東和向西各分為180°。0°經線以西的180°稱西經,用字母W表示;0°經線以東的180°稱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和180°經線構成一個經線圈將地球分成兩個半球。學生讀圖:課本第7頁圖1.13東西半球的劃分。思考:東西半球以哪為界?學生回答:20°W和160°E教師解釋為什么以20°W和160°E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拘〗Y、板書及思考練習】(時間5分鐘)小結:經線和經度的視頻板書:四經線和經度經線形狀22長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0。經線的位置相等南北本初子午線度數表示W表示西經,E表示東經方法第四課時【導入】(時間5分鐘)我們已經學習了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請同學們看圖1和圖2231、圖1和圖2表示的是經線還是緯線?2、讀出各點的緯度,并把北半球用陰影表示出來。3、讀出各點的經度,并把東半球用陰影表示出來。提問:以上兩張圖分別確定了各點的經度或緯度,這樣表示能準確地描述一個點的位置嗎?為什么?(否;準確地描述一個點的位置,就要建立一個坐標系——經緯網。)【教學過程及板書、練習】(時間40分鐘):觀察地球儀,你能在紙上畫出經緯網嗎?畫一畫:A、平視地球儀,把觀察到的經緯網的形狀畫下來。B、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儀,把看到的經緯網的形狀畫下來。歸納不同角度的經緯網形狀。特別是極地地區的經緯網形狀。緯線為同心圓,經線為放射狀的直線。提供案例:閱讀課本第8頁兩個報道及課本內容。了解經緯網的實際應用。24(是用來定位的,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經緯網定位三步曲:1、在有經緯網的地球儀或地圖上找到需要定位的地點。2、分清經線和緯線,識別是東經還是西經,是北緯還是南緯。3、根據經度劃分東、西半球,根據緯度劃分男、北半球。例如:練習1:讀圖填寫下表25地點經緯度南北半球東西半球2、在地球儀上找出以下城市,讀出經緯度。3、在地球儀上,根據經緯度找出該經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26°E(東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