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詩五首(上課課件)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30.詩五首(上課課件)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30.詩五首(上課課件)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30.詩五首(上課課件)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30.詩五首(上課課件)市公開課獲獎課件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0、詩五首創泉江中學劉達來

作4月26日1/78飲酒

陶淵明

2/78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人。29歲時出仕,任江州祭酒,很快歸隱。后陸續做過鎮軍從軍、建威從軍等小官,過著時隱時仕生活。41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作,是田園詩派開創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3/78陶詩有兩類題材:

一類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情景,寄寓了對官場與世俗社會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志趣。

另一類題材詩,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頗多悲憤慷慨之音。

4/78

田園詩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高遠志趣守志不阿高尚節操對黑暗官場極端憎對淳樸田園生活熱愛,對勞動認識對勞感人民友好感情對理想世界追求和向往。5/78《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寫成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題目,寫對世事人生感嘆。這組詩共20首,以這一首格調最為閑雅有致。背景6/78

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靈超脫世俗,環境自然清靜。人生真諦象征遠離塵俗、潔身自好品格。詩人自指奔競于仕宦之途喧囂7/78《飲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題詠,不是一時所作。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陶淵明末二句用《莊子》語。《莊子齊物論》:“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詩意是說從大自然啟示,領會到真意,不可言說,也無待言說。此指人生真意不知怎樣用言語來表示。黃昏、近黃昏時候。人類聚居地方。【注釋】構筑居室。如此自得樣子結伴回家人生真正意義8/781、作者居住在眾人聚居地方,為何沒有車馬喧囂煩惱?為何生活如此平靜、心靈如此安寧?因為心境超脫世俗,不為名利所惑,不慕官場榮祿。因而“心遠地自偏”[平和心態必定擁有平和生活]在人境思考討論

無車馬喧(果)←心遠地自偏(因)9/78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么了解?“采菊”這一動作包含著詩人怎樣志趣?思考討論采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來都被視為陶詩意境、格調名句,宋代大詩人蘇軾贊嘆:“因采菊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而王國維稱其為“無我之境”,這時物我合一,渾然一體。在這種意境中包含豐富哲理:“只有超凡脫俗牽掛,舍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才有采菊悠然;只有采菊悠然,才會見到南山悠然;南山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脫俗悠然。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情趣。自我高潔表現。悠然自得心情包含南山靜穆超然勝景超凡脫俗天真自然意趣人與自然合一,物我合一意境10/783、“悠然見南山”中“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示效果有何不一樣?表示效果顯著不一樣。“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與物融為一體;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用“見”追求是一個不用意而境與意融匯完美境界。蘇東坡曾說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這種寫法,古詩中常見,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卻偏偏寫成是景物自己撞上來,變有意為無意,化有我為無我,思考討論比如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些人情親切形象。彎彎河流圍繞著蔥綠農田,正象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著一“護”字,“繞”字也顯得那么多情。門前青山見到庭院這么漂亮,主人這么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庭院增色添彩,顧不得敲門就推門而入,貢獻上自己一片青翠,這也是一個經典例子,隱主觀,顯客觀,極力忘我。11/784、“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么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人物描寫有何關系?景物描寫這兩句詩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何還要奔走于齷齪官場之中,不愿接收這種美好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大自然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里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恰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群”,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勸戒其它人,不妨也“還”吧,我們好像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涼胡不歸”?思考討論渲染隱居之所寧靜和詩人悠然心境。山間夕陽飛鳥歸林12/785、《飲酒》最終兩句應怎樣了解?這兩句說是這里邊有些人生真義,想區分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示。“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里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真諦。思考討論13/78探究:選出你喜歡詩句讀一讀,談談你喜歡原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親近。“心遠地自偏”,隱居重在精神上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遠。假如心靈“焦距”調好,就能夠“大隱隱于市”,處鬧市若幽谷。14/78菊花黃,南山青、夕陽紅、山氣飄、飛鳥還,大自然恬淡飄逸,各有所歸,人與鳥兒知倦而歸,詩人心如止水,如明鏡。大自然純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感受也從大自然中折射出來。抒寫歸隱田園、遠離世俗寧靜安詳、閑適自得心境;小結在人境

無車馬喧(果)←心遠地自偏(因)悠然

超脫塵俗,熱愛自然、高潔有真義→歸隱乃人生真諦飛鳥相與還→人、“呼吁”歸真還樸15/78結合詩作學習,我們評評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人?他思想在當初有什么主動意義和消極意義?思考探究a、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總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

b、棄官歸隱,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在當初來說,是對黑暗官場一個反叛,所以,有其主動意義。

C、不過,要改造社會,要去除污穢,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主動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一面。16/78比較閱讀 內容上都表現了作者不愿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情感。 本詩豪放有力,屬于“金剛怒目”式(魯迅語)詩,而《飲酒》則顯得清新自然,悠閑恬靜。讀《山海經》陶淵明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個像斧兵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憂愁)徒沒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白白)(豈)jù17/78行路難(其一)李白“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處境。18/78詩仙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理想宏大。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后病逝于當途。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象豐富,夸大奇特,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格調。有《李太白集》。

19/78(一)導入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偉業,但世事艱難,他二十四歲“仗劍去國”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歲才由人引見做了供奉翰林,其間飾演是一個以文娛君半弄臣角色,根本談不上施展自己政治理想和理想,兩年后黯然離京,這使他不經發出“行路難”感嘆。20/78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斗值十千錢寶貴菜肴兩個典故叉路渡過zūnzhùsè21/78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金壺裝著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盤盛著美味佳肴價值萬文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充滿了山嶺。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空閑時在碧綠溪水中釣魚,突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果斷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22/78思索探究思索探究

1)行路難(其一)》詩中,哪些動作反應了作者當初內心情感?能充分反應作者內心情感動作,主要在詩前四句。第一、二兩句寫是美酒佳肴。這么美酒佳肴誰見了都會產生食欲,更何況是以飲酒知名作者呢!不過作者卻是端起酒杯又推開,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劍,舉目四顧,使他感到一片茫然。這“停、投、拔、顧”四個前后連續動作,反應了李白內心極度抑郁苦悶和感情激蕩起伏。23/782)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比喻和象征。當初作者心情非常苦悶抑郁,自己受詔入京,有幸靠近了皇帝,仕途漸現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任用,被“賜金還山”,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他感到這處境如同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征意義,象征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24/783)作者為何提到呂尚、伊尹故事?

4)這首詩歌表示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借呂尚、伊尹故事來說明賢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器重發揮自己才能。表示了作者懷才不遇悲涼處境、憤懣情懷,同時在悲憤中又不失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希望思想感情。25/78小組探究:1、詩歌可分幾層?1美食難下咽,拔劍心茫然2仕途受阻,望得重用3嘆行路難,述信念追求三層:26/78品讀賞析試著分析詩人心理改變。歡樂內心苦悶抑郁昂揚、明朗陰沉、低落,再度陷入苦悶彷徨之中復又振起,表示了對美好前景熱忱希望和實現理想堅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樂觀調子。27/78你能將詩歌改寫成一段抒情散文嗎?我就要離開長安了,朋友們知道后,設下盛宴為我餞行。我號稱“酒仙”,素來嗜酒如命,但今天,面對這滿桌佳肴珍饈,我連一點食欲也沒有。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我茫然地離開宴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渡過黃河但河面卻早已結冰,想登上太行山卻早已大雪封山,這真是讓人失意和無奈啊!但仔細想想,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時,不也是無聊地在渭水邊垂釣嗎?伊尹在受成湯重用前不也閑得無聊,整天做白日夢嗎?前路艱險而又崎嶇,我人生之路終究在何方?不論怎樣,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抵達理想彼岸。28/78類文欣賞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能夠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在高樓上暢飲這一句稱頌李云文章指自己用典,指范蠡離開越國乘舟出海。虛度光陰,報國無門痛苦餞別,贊美主客雙方才華與理想幽憤之情29/78你能看出此詩與《行路難》有何異同嗎?同異1、都抒發了懷才不遇苦悶;2、都表達了李白浪漫主義詩歌格調:夸大、用典,內容跳躍。《行路難》雖抒發詩人苦悶彷徨,但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宣》更側重抒發懷才不遇、放縱不羈感情。30/7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31/78

★歌、行,古代詩歌一個。漢魏以下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頗多,二者雖名稱不一樣,其實并無嚴格區分。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普通比較自由,富于改變。32/7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被稱為“詩圣”,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應社會動蕩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33/78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中地域鬧饑荒,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現在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現在甘肅成縣)到了四川。在親友幫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生活,他感到高興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酒自娛。不過,這種表面上安逸,掩飾不住他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風雨攻擊了他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背景34/7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依杖自嘆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做聽讀:1、體會停頓2、區分升降調3、語速快慢4、語音輕重及延長音公開地háo號叫juàn35/78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

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棉被怎么,哪里通“現”,出現簡陋房屋wùsāngbìqīn36/7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茅草懸掛在高高樹梢上,飛得低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水塘里。南村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然)忍心這么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37/78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地方。象線條一樣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時間極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38/7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高大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么高聳房屋,(即使)唯獨我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39/781、請在詩中分別找出寫景記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別用四字詞語概括四段內容。2、想想每一詩節中蘊涵著詩人什么樣感情?你能用含“痛”二字詞語分別概括嗎?這感情表示又有什么聯絡和改變?3、杜甫同主題詩歌知多少?小組探究秋風破屋—群童盜茅—破屋漏雨—愿得廣廈痛惜——痛心——痛苦——痛憂情感升華,由記敘一家之苦到大抒憂國憂民之情憂民生疾苦,察人間冷暖濟世情懷40/7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垂老別》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豪吏》41/78思索探究

1)本詩中還有哪些疑難未解字詞?

2)詩中作者情感是怎樣改變?全詩段意

虛詞:俄頃:時間副詞,一會兒。向:副詞,漸漸。安:疑問代詞,怎么。嗚呼:感嘆詞,哎。實詞:向昏黑:變暗變黑(形容詞作動詞)

風雨:刮風下雨(名詞作動詞)。秋風破屋——慘

群童抱茅——悲

長夜難眠——哀

廣廈庇寒—一愿42/783)詩中哪寫詞你以為精妙?為何?

“怒號”寫風勢之大,“卷”“三重”寫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確數,是“多重”意思。下面“飛”“灑”“掛胃”“飄轉”“沉”等動詞細致地寫出了風吹茅草情狀,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心情。“倚仗自嘆息”不但能夠想像出詩人氣喘吁吁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草,屋破難修無可奈何心情。“俄頃”二句不但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雨前景象,也襯托出詩人凄惻愁慘心境。“布衾”二句,寫布被使用多年,已變得“冷似鐵”了,又被嬌兒踏破。“床頭”二句,寫大雨給詩人全家造成災難。“白經”二句,表明從安史之亂以來,詩人因憂國憂民,早已難以入眠,更何況“長夜沾濕”,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粗獷有力,壯闊深達。43/784)詩歌表示了怎樣思想感情?5)你怎么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皆歡顏”高尚理想?

不記小我,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濟事世情懷。

各抒己見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凄涼生活,表達自己要讓天下寒士得到安樂情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44/7845/78作者:岑參46/7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盛唐邊塞詩人,長于七言歌行,因為他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有深刻體驗,故其詩多描寫邊地征戰生活,邊疆奇特風光及當地生活習俗。他詩氣勢磅礴,想象豐富奇特。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著有《岑嘉州詩集》。邊塞詩:反應邊塞戰爭、邊塞生活、邊塞風光和其它問題為題材詩歌。高適、岑參是“邊塞詩”派主要代表,合稱“高岑”,其中以岑參詩歌藝術成就最高。47/78解題: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同任判官武某歸京,岑參便寫下了這首詠雪送別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一首雪中送別詩。48/78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qiúqīnhànlánqiāngchèyuánzhuó49/78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形象。“即”字表現了詩人驚奇之情。這兩句寫邊塞風狂雪早。50/78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兩句是詩人由眼前景色而展開聯想:望著披上銀妝樹木,詩人突然以為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強勁春風,一夜之間竟吹開了這千樹萬樹梨花,一個“忽”字,不但表現了邊塞氣象改變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驚喜心情。比喻辭格利用,既清新而貼切寫出了邊塞特有奇異風光,又表現了詩人開闊胸襟。以梨花喻雪,以春暖顯奇寒,在寫西北嚴酷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樂觀主義精神,可謂是“千古傳誦詠雪句”。51/78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一個“散”字,寫出了風吹雪花點點飄入帳內情景,一個“入”字,將讀者視線從廣漠無垠空中轉移到中軍將領們住所上來,“濕”字寫雪花融化,沾濕了羅幕。“狐裘”寫白天,“錦衾”寫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見出雪天奇寒。52/78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著”,生動地表現了胡天奇寒叫人難以忍受,“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普通士兵就可想而知了。這兩句與前兩句既表現了邊地軍營中將士苦寒生活,又從側面襯托出了大雪寒威。53/78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轉寫野外雪景。“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畫面;“百丈冰”是夸張說法,極言奇寒。一個“愁”字,一個“慘”字,具有濃烈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這一圖景與前面形成了鮮明對照,表現出詩人思想感情上矛盾:一方面他熱愛邊地特有風光,其次武判官“歸京”又牽動了詩鄉土之思。54/78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寫送別宴會,點明地點是在中軍營帳。“飲歸客”說明舉行這次宴會是為了送武判官歸京。此句緊緊圍繞詩題,連舉三種樂器,以借代方式,寫出了送別宴會上熱鬧情景。55/78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轅門。一個“暮”字,點明時間是在黃昏,“紛紛”極言雪之大,“凍不翻”極言天之寒。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此句利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嚴寒,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漂亮畫面。56/78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雪滿天山路”既表現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關切和擔憂。57/7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寫與朋友告別,著力表現詩人佇立遠望情形,“不見”和一個“空”字,均傳達出詩人因朋友離去而產生無限惆悵之情。58/78品味鑒賞。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何說這兩句詩是詠雪千古名句?小結:“忽如”兩句寫雪后美景,飛雪奇大,一夜之間,雪壓枝頭。“忽”字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神奇,傳出詩人賞雪時驚喜心聲。以春花喻冬雪,貼切感人。雪壓枝頭,如同雪白梨花,不但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壓枝欲低。一片銀白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為一片明麗春光,給人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稱“妙手回春”,正是詠雪千古名句。59/78

②“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情景?

小結: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看到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經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了天氣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畫面上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清白,更嚴寒。可見一切都顯示這里是冰天雪地邊塞。60/78

③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感情?明確:這首詩氣勢飛動、描寫逼真、氣魄宏大,描寫了唐代邊地特有奇異風光,抒發了詩人因朋友離去而產生無限惆悵之情。在詩人筆下,冰天雪地邊塞,奇寒難忍,愁云慘淡,令人怨悵。61/78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一樣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全詩以“雪”為線索,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情景交融。詩在詠雪景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含有極強藝術感染力。62/7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漫天大雪圖(前10句)大雪紛飛遍地銀妝雪天奇寒難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慘淡雪中送別圖(后8句)設宴餞別寄寓感嘆依依惜別無限惆悵描寫邊地奇異風光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詩意分析朋友之間深厚情誼,抒發無限惆悵之情。63/78作業:熟讀并背誦這首詩。64/78己亥雜詩龔自珍65/78龔自珍紀念館北京浙江66/78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出色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大詩人,作品內容豐富,含有鮮明突出社會現實內涵。在藝術表現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表達出嶄新獨創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