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_第1頁
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_第2頁
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_第3頁
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_第4頁
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紅橋高級中學錢建環境污染及其防治紅橋高級中學錢建1考試說明考試要點具體考試內容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的防治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考試說明考試要點具體考試內容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2學習目標根據圖文材料,分析某種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形成的危害、防止措施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學習目標根據圖文材料,分析某種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形成的3例.(2017·蘇常錫鎮四市二調)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烏蘭巴托是世界上冬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冬季寒冷漫長,供暖期長達8個月,據統計,烏蘭巴托市半數以上居民冬天主要靠燒煤取暖,城郊棚戶區為了取暖,大量焚燒垃圾。烏蘭巴托市有超過10萬輛機動車,且大部分都是從韓國和日本進口的二手車,所排廢氣加重了該市的空氣污染。烏蘭巴托市四面環山,基本無風。據報道,烏蘭巴托市區被污染的空氣中含有鉛和放射性物質。例.(2017·蘇常錫鎮四市二調)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4材料二如圖為烏蘭巴托冬季某一天的大氣污染情況。材料二如圖為烏蘭巴托冬季某一天的大氣污染情況。5答案:(1)該市北部污染明顯大于南部燃燒煤炭、汽車尾氣、焚燒垃圾(2)地處谷地(盆地),空氣流通不暢;冬季降水較少;人口集中,經濟貧困,居民冬季取暖只能用煤炭或木柴;且二手車不能達標排放等(3)集中供暖,減少居民散亂燃煤和木柴;控制二手車進口,加強車輛達標排放;植樹種草,改善生態;加強環保宣傳,提高環保意識;加強行政立法和管理執法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答案:(1)該市北部污染明顯大于南部燃燒煤炭、汽車尾氣、焚6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7總結:1.原因:(1)自然原因(氣候、地形、水文、植被)(2)人為原因(污染物的來源)2.危害:經濟、社會、生態3.措施:(1)控制或消除污染源(2)提高自凈能力(3)宣傳、教育、意識(4)法制總結:8(2017·南京鹽城二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如圖為2015年我國十大流域地表水水質統計圖。(2017·南京鹽城二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9材料二我國水質標準規定:Ⅰ、Ⅱ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等;Ⅲ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水產養殖區;Ⅳ類水質可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Ⅴ類水質可用于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用水;劣Ⅴ類水質除調節局部氣候外,幾乎無使用功能。(1)據圖分析,我國十大流域地表水水質空間分布的特點是

。(2)導致我國水污染的原因有___________。針對我國的國情,國家可實施的環境管理手段有_____、

。(3)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出發,緩解珠江流域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有

。材料二我國水質標準規定:Ⅰ、Ⅱ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10答案:(1)長江以南水質較好,以北水質較差;東部河流水質較差,西部和南部水質較好;海河流域水質最差(2)工業農業排放廢棄物多;北方地區降水較少,水體自凈能力弱,水體更新周期長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宣傳教育手段(任答兩點)(3)治理水污染;提高工業水循環利用率;農業改進灌溉制度;修建水庫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加強宣傳教育,節約用水答案:(1)長江以南水質較好,以北水質較差;東部河流水質較差11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12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13第一節環境污染課件142018年1月6日20時許,巴拿馬籍油船“桑吉”輪與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