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大國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新課件教育_第1頁
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大國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新課件教育_第2頁
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大國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新課件教育_第3頁
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大國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新課件教育_第4頁
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大國爭霸)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新課件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國爭霸

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東周是哪一年由誰建立的?溫故知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前770周平王洛邑一、春秋五霸1.東周分期:東周時期大體分為

兩個階段。2.春秋五霸出現的背景:春秋時期,

衰落,周天子逐漸喪失了號令天下的

權威。3.目的:為了

,取得號令諸侯的

。諸侯國之間多次發生激戰。4.春秋五霸:

。(另一種說法:

)二、戰國七雄1.戰國七雄:

。2.

周滅亡:公元

年,

國滅周,東周時期結束。

自主學習春秋戰國王權政治爭奪地盤霸權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吳王闔閭秦齊楚趙魏韓燕前249年秦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春秋開卷有益名稱土地兵力財力、物力、人口天子與諸侯的關系西周直轄鎬京到洛邑,方圓千里直轄軍隊14萬人以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東周東周初年直轄方圓600里,最后只剩方圓百里平王東遷后還有3萬,后來只剩幾千人直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天子成了傀儡,依靠強大的諸侯東周和西周王室實力對比表爭霸的原因東周實力與西周相比有什么變化?

閱讀下列資料:“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這一時期,出現了周王征討鄭國,在交戰中鄭軍“矢中王肩”的事件,還發生了晉文公召襄王,即諸侯召見周王的行為。

——《史記·周本紀》春秋爭霸局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春秋爭霸的目的是什么?為爭奪地盤、取得號令諸侯的霸權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政由方伯王權衰落,周天子逐漸喪失號令天下的政治權威。

春秋時期形勢圖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齊桓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齊桓公那么第一位霸主是誰呢?從管仲和齊桓公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憲問》說一說根本原因高明手段自然條件管仲改革,富國強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資源豐富,經濟富庶葵丘會盟稱霸標志齊桓公為什么能首先稱霸?城濮之戰1.重耳流亡2.楚成王的禮遇3.晉軍“退避三舍”4.晉文公終成霸主晉楚爭霸臥薪嘗膽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天天臥薪嘗膽,立志報仇。國名都城秦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齊臨淄[Zī](今山東淄博)楚郢[Yǐnɡ](今湖北荊州市江陵區西北)韓鄭(今河南新鄭)趙邯鄲[Hándān](今河北邯鄲)魏大梁(今河南開封)燕薊[Jì](今北京西南)戰國七雄簡表

在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還有140多個,經過300年的兼并戰爭,特別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國完全無視周王室的存在,紛紛稱王,力圖一統天下,逐漸只剩下秦、齊、楚、韓、趙、魏、燕七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二、“戰國七雄”秦魏趙燕齊楚韓東南西北后中間齊楚秦燕趙魏韓三家分晉戰國七雄的名稱、方位齊吳越楚秦晉燕春秋時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圖戰國時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圖魏趙韓宋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現,戰國七雄同時并存。想一想戰國七雄與春秋五霸在出現時間上有什么不同?秦魏趙燕齊楚韓齊齊魏魏馬陵減灶計(孫臏)圍魏救趙(韓)(孫龐斗)紙上談兵(趙國敗)長平秦趙講一講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桂陵你還知道戰國時期的什么著名戰役?名稱交戰雙方相關成語或典故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魏與齊、趙圍魏救趙(孫臏)魏與齊減灶計(孫臏)秦與趙紙上談兵(趙括)據《春秋》一書記載,從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間,列國進行的戰爭就多達483次。楚國攻打宋國時,都城內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荒野一片,人民流離失所。晉楚邲之戰時,晉軍敗退河西,自相砍殺,船中得斷指成棒,河水為之變色。春秋初期的100多個小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10多個諸侯國。在爭霸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使秦國加快了統一步伐,華夏族和其他各族交往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材料一材料二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應該怎樣評價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呢?戰爭頻繁爭霸戰爭②客觀上有利于國家統一。(積極)民族流動遷徙民族融合諸侯國減少局部統一①給人民帶來災難(消極)爭霸的影響

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為什么會導致大國爭霸?試分析爭霸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溫故知新】(2)爭霸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客觀上也對局部地區的統一、各民族交融、社會變革產生了一定積極意義。(1)分封制瓦解實質上意味著舊的統治秩序的瓦解。周王室地位衰微,周天子只擁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諸侯勢力增強,紛紛起來爭奪霸主地位。春秋爭霸戰國兼并春秋戰國的紛爭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齊楚秦燕趙魏韓從分裂逐步走向統一公元前3世紀,秦國實力最強;公元前249年,秦國滅周,東周時期結束課堂檢測:1、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A齊桓公B晉文公C楚莊王D秦穆公2、問鼎中原的諸侯王是()A齊桓公B宋襄公C秦穆公D楚莊王3、與成語“退避三舍”有關的戰役發生在()A秦趙之間B秦晉之間C吳越之間D晉楚之間4、春秋時期,“臥薪嘗膽”,終成霸業的是()A齊桓公B晉文公C楚莊王D越王勾踐ADDD5、下列哪些國家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A齊國、秦國B齊國、楚國C宋國、晉國、D韓國、魏國

6、戰國七雄中位于最南邊的國家是:()A楚國B燕國C秦國D齊國7、戰國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有()A涿鹿之戰和牧野之戰B牧野之戰和城濮之戰C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D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BAD8、觀察地圖寫出字母所代表的戰國七雄的國家的名稱。

A

B

C

D

E

F

G

。秦楚齊燕趙魏韓戰役名稱時段交戰雙方所用計謀結果城濮之戰春秋桂陵之戰戰國馬陵之戰長平之戰自己動手春秋和戰國各自的時代特征是什么?社會主題:動蕩、變革、爭霸.春秋――爭霸,大國靠武力脅迫弱小國家承認其領導地位;戰國――兼并,即富國強兵,吃掉對方,進而統一中國的政治。“春秋五霸”是指初秋時期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國君;“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并列爭雄的七大諸侯國。思考討論

一、“光武中興”2.東漢的建立1.王莽改制與農民起義爆發

3.“光武中興”王莽廢除流通已達120余年的五銖錢,盲目推行幣制改革,“八年四變”,幣種除金、銀、龜貝外,還有銅鑄的“六泉十布”共16種,換算復雜且變更頻繁,嚴重阻礙貨幣流通和削弱貨幣信用,不但造成物價不穩定,還在實際上剝奪了人民的財富。王莽推出的部分幣種:一刀幣、幺布幣、幼布幣、小泉幣、中泉幣(自左至右)王莽時期的佩劍吏畫像王莽時期的執矛吏畫像

在民族關系和邊疆政策上,王莽好大喜功。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面對邊患,他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數十萬軍隊長期陷于邊疆,無法脫身。劉秀是漢景帝第六子,他豁達大度,向地方豪強承諾恢復漢制、保護其利益,還與士卒同甘共苦,部隊裝備差的時候不惜騎牛上陣、英勇作戰。騎牛作戰的皇帝建立東漢后,劉秀在治理國家、鞏固統治方面會遇到哪些現實問題?他會吸取哪些經驗教訓,采用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呢?效果如何?

光武帝多次下詔釋放奴婢、刑徒,并廢除了奴婢射傷人將被處以死刑的規定。大量奴婢被免為庶人(平民)。流民紛紛返回鄉里,推動了經濟發展。執帚奴婢(東漢畫像磚)東漢畫像磚上的牛耕圖

光武帝廢除王莽時期的苛捐雜稅,把田租恢復到西漢景帝時的三十稅一,還實行士兵屯田制度,大力促進農業生產。

劉秀建立東漢,宣稱是延續西漢以來劉氏對天下的統治,他統治期間再現了西漢前期國強民富、文化昌盛的景象,史稱“光武中興”。東漢“中國大寧”銅鏡

在某一王朝走向亂世或經歷衰落后,王朝統治在一段時期內免于滅亡,并重新出現繁榮興盛的景象,這種局面被稱為“中興”。東漢帝陵的石辟邪東漢中后期的政局混亂外戚宦官爭權奪利外戚專權宦官亂政刺史坐大一方二、東漢后期政局的混亂皇帝即位年齡在位時間和帝10歲公元88—105年殤帝100天公元106年

安帝13歲公元106—125年

順帝11歲公元125—144年沖帝2歲公元144—145年質帝8歲公元145—146年桓帝15歲公元146—167年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齡和在位時間表即位年齡小壽命也不長皇帝太后外戚爭權宦官和帝竇太后竇憲鄭眾等殤帝鄧太后鄧騭李閏、江京等安帝閻太后閻顯孫程等19人順帝梁皇后梁商、梁冀\沖帝梁太后梁冀\質帝梁太后梁冀\桓帝梁太后梁冀單超等5人靈帝竇太后竇武曹節、張讓等東漢中后期宦官外戚爭權簡表爭權奪利三、黃巾起義1.社會矛盾的激化2.黃巾起義早在東漢建立之初,貴族、官員、地主為代表的豪強大族就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連光武帝也無法撼動。東漢墓葬壁畫中的豪強莊園圖,其中還有駐守家兵的高大望樓

東漢綠釉陶水亭位于圓形水地之中,水岸周邊環繞人物、家禽等。亭高兩層,上層欄桿四個方向分布有持弓武士,亭子中間有男子起舞,另有一人撫琴、三人拍歌,反映了豪強地主蓄養家兵、歌舞娛樂的生活。東漢收租圖(畫像磚)和執鍤農夫陶俑(右)

東漢后期,出現土地盡歸貴族豪強的情況,農民喪失土地后,大量流亡。當時的政論家仲長統這樣描繪當時的情況:“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

黃巾軍攻城奪邑,焚燒官府,聲勢浩大。但黃巾軍缺乏戰斗經驗,各自分散作戰,最后被東漢王朝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四川南充“三國主題雕塑長廊”中的曹操入兗州塑像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東郡太守的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以少勝多,擊敗黃巾軍主力。通過此戰,曹操不但收編黃巾軍降兵精銳數十萬,號稱“青州兵”,而且控制兗州等地,為此后的勢力膨脹奠定基礎。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豪強和地方官員擁兵自重,紛紛割據自立,東漢統治名存實亡。東漢末年,勢力較大的割據軍閥主要有北方的袁紹和曹操、南方的孫策和劉備等十一支力量。王莽劉秀張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