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_第1頁
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_第2頁
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_第3頁
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_第4頁
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匯智聯恒電信運營商應對電信運營商應對OTT匯智聯恒2014匯智聯恒2014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報告目錄報告目錄 1圖表目錄 6第一章 移動OTT業務發展現狀 1第一節 移動OTT語音業務發展現狀 1一、 移動OTT語音類型 1二、 用戶對語音業務需求 1三、 移動OTT語音規模 1第二節 移動OTT短信業務發展現狀 2一、 移動OTT短信業務類型 2二、 用戶對短信業務需求 2三、 移動OTT短信規模 2第三節 移動OTT視頻業務發展現狀 3一、 移動OTT視頻業務類型 3二、 用戶對視頻業務需求 4三、 移動OTT視頻規模 5第二章 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的沖擊及影響 7第一節 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發展沖擊 7一、 OTT對電信語音、數據、短信業務沖擊 7二、 OTT對于電信營業收入及利潤的沖擊 14三、 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管道化危機沖擊 16第二節 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發展影響 18一、 OTT對于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影響 18二、 OTT對于電信集團戰略規劃部署影響 24三、 OTT對于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影響 25第三章 國外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 27第一節 國外電信運營商應對OTT主要發展策略 27一、 電信業政策監管調整 27二、 業務資費策略多元 27三、 合作或建設自有OTT服務 28四、 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經營 29第二節 典型國家應對OTT發展策略 30一、 西班牙——自主研發OTT 30二、 法國——向OTT服務商收費 30三、 韓國——封殺OTT 31第四章 中國移動應對OTT發展策略 33第一節 實施新產品體系、新機制戰略調整從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到新基礎設 33第二節 成立移動互聯網公司,九大業務基地轉向專業化公司運營 33第三節 布局MM云、物聯網、電商、位置、飛信+五大開放平臺 35第四節 業務部署走向精細化,推出移動支付、移動通話、移動音樂、移動視頻等新品 35第五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TD-LTE產業化、商用化、國際化 36第六節 重視人機交互語音對市場影響,產品研發升級 37第七節 精細化管道應對,套餐流量升級 40第八節 布局移動終端入口,推出自有品牌終端 41第九節 產業鏈合作深化,移動運營商場模式凸顯 45第五章 中國聯通應對OTT發展策略 46第一節 集團戰略部署升級 46第二節 與騰訊等OTT廠商合作深化 50第三節 擴大3G、4G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52第四節 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努力拓展IPTV業務 55第五節 移動業務領域深耕、精細化 57第六節 做好管道經營、流量套餐多元化 61第六章 中國電信應對OTT發展策略 65第一節 OTT應對成集團戰略部署升級改造目標 65第二節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 68第三節 優化并提升電信、移動業務吸引力 71第四節 管道經營升級加強數據流量的管理與掌控 73第七章 對于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建議 76第一節 做好基于龐大用戶基數的精細化營銷 76第二節 做大做強管道業務重視數據流量的經營與管理 78第三節 業務部署走向精細化推出創新性移動業務 82第四節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3G和4G覆蓋率 91第五節 處理好與移動OTT運營商的合作和競爭關系 91

圖表目錄TOC\h\z\c"圖表"圖表1:2010-2013年話音業務和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變化情況 8圖表2:固定通話量和MOU值各年比較 9圖表3:固定話音業務戶均收入貢獻值各年比較 9圖表4:移動通話量下降和MOU值各年比較 10圖表5:移動話音戶均收入貢獻值各年比較 11圖表6:移動短信量和點對點短信量各年比較 12圖表7:移動互聯網流量發展情況比較 13圖表8: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發展情況比較 13圖表9:2010-2013年電信行業營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14圖表10:中國移動收入單位:億元 14圖表11:中國移動收入結構情況 15圖表10:中國聯通收入單位:億元 15圖表11:中國聯通收入結構情況 16圖表12: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發展情況 19圖表13: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按技術類型占比情況 19圖表14:局用及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發展情況 20圖表15:網絡國際出口帶寬及其增長率 21圖表16:光纜線路總長度發展情況 22圖表17:各種光纜線路長度對比情況 23圖表18: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24圖表19: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產業鏈 38圖表20:智能語音人機交互過程 39圖表21:中國移動M701效果圖 43圖表22:中國聯通3G與4G 52圖表23:聯通用戶已進入4G時代 54圖表24:精細化運營架構 85圖表25:移動運營商能力開放模式 88圖表26:智能管道的4個方面 90版權申明本報告是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本報告內所有數據、觀點、結論的版權均屬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擁有。未經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的明確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全文或部分形式(包含紙制、電子等)傳播。不可斷章取義或增刪、曲解本報告內容。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對其獨立研究或與其他機構共同合作的所有研究數據、研究技術方法、研究模型、研究結論及衍生服務產品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和擅自使用。本報告及衍生產品最終解釋權歸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所有。免責聲明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認為可靠,但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對這些信息本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盡管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相信本報告的研究和分析成果是準確的并體現了行業發展趨勢,但所有閱讀本報告的讀者在確定相關的經營和投資決策前應尋求更多的行業信息作為依據。讀者須明白,本報告所載資料、觀點及推測僅反映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于最初發布此報告時的判斷,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可能會在此之后發布與此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觀點和推測的報告。北京匯智聯恒咨詢有限公司不對因使用此報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損失負任何法律責任。移動OTT業務發展現狀移動OTT語音業務發展現狀OTT,就是OverTheTop,即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強調服務與物理網絡的無關性。移動OTT語音類型OTT語音業務是指互聯網商直接向用戶提供語音業務,目前Skype、Facetime、Viber、Kik、微信等均可實現OTT語音業務。用戶對語音業務需求目前,來勢兇猛的OTT語音沖擊著運營商傳統話音業務,致使運營商收入不斷下滑。綜合來看,OTT語音業務一般具有良好的基礎平臺與良好的用戶體驗,用戶使用即時通訊軟件的話音業務成本,已經低于使用運營商電話的成本。如果考慮到Wifi等用戶成本更低的環境,這使得用戶對OTT語音業務的需求相對較高。移動OTT語音規模微信、SkyPE等即時通訊和VoIP業務對用戶免費,分流了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等核心業務的收入來源。OVUM公司預計到2020年,VoIP將會減少全球運營商73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于總體語音收入的8.9%。移動OTT短信業務發展現狀移動OTT短信業務類型OTT短信業務是指互聯網運營商通過自己的軟件平臺,向用戶提供軟件業務,目前,Skype、Facetime、Viber、Kik、微信等OTT平臺均可以提供OTT短信業務。用戶對短信業務需求OTT短信業務相較傳統短信業務來看,具有成本低,便捷等特點。在成本方面,OTT短信無相應的成本,僅需要支付相應的流量費,考慮到WIFI環境下,流量成本也將忽略不計;在便捷性方面,OTT短信業務也較傳統短信業務具備一定能過的競爭力。因此,綜合來看OTT短信業務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從目前市場來看,OTT短信業務在用戶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移動OTT短信規模近年,OTT短信的流量開始激增,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數據業務的盛行繼續增長,突破了3.5萬億。英國市場研究機構PortioResearch保守預計,到2016年底,OTT短信服務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42.2%,達到20.3萬億。OTT消息服務的增長并不意味著未來它將獨占20萬億的份額,OTT將和傳統的SMS業務共同增長。未來幾年,OTT消息服務會導致運營商SMS業務營收增長率出現下滑,但短期內并不會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未來會有更多新的消息類應用出現,消費者在嘗試新服務的同時,也會繼續使用傳統的SMS業務,總的消息量會繼續上升。SMS業務有其全球性行業標準,任何手機、任何網絡、任何國家、任何操作系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一個人都能通用。它滿足用戶所有需求:容易、廉價、實用、穩定、簡單、快速等等。幾乎每一位用戶都會立刻明了如何發送和接收短消息,不需要復雜的配置、下載、注冊及安裝過程。盡管OTT消息服務迅速增長,SMS業務在未來幾年仍是用戶的選擇。很多OTT消息服務,比如說iMessage只能在少數幾款設備中使用。預計到2016年底,全球將有80億支持SMS功能的手機投入使用,再一個十年后,這些終端設備才會被淘汰。此外,SMS和OTT消息服務的關聯度將大幅提升,用戶接受新的OTT服務,同時也不會減少原有的短消息習慣,相反OTT起到了一種促進的作用,鼓勵用戶發送更多的消息。移動OTT視頻業務發展現狀移動OTT視頻業務類型OTTTV是“OverTheTopTV”的縮寫,是指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PAD、智能手機等等。通過互聯網傳輸的視頻節目,如PPS、UUSEE等平臺的內容傳輸到顯示屏幕(包括電視)上。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OTTTV就是互聯網電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集成互動電視功能的全功能的互聯網電視。OTTTV(Over-The-TopTV),即以Over-The-Top方式服務的互聯網電視。如2010年在市場上推出的AppleTV及GoogleTV即是此種模式。在國際上,OTTTV指通過公共互聯網面向電視傳輸的IP視頻和互聯網應用融合的服務。其接收終端為互聯網電視一體機或機頂盒+電視機。在我國,OTTTV是指通過公共互聯網面向電視機傳輸的由國有廣播電視機構提供視頻內容的可控可管服務。用戶對視頻業務需求OTT已經可以包括任何基于互聯網的服務。許多互聯網公司雖不擁有光纖網、有線電視網等物理網絡資源,卻憑借內容和服務變成了OTT的巨頭,比傳統運營商擁有更多的客戶忠誠度和收入潛力。同時,他們快速成長為了互聯網的新入口,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實際上,用戶作為終端消費者并不關心傳輸網絡,許多寬帶用戶并不知道自己家里使用的寬帶到底是ADSL、有線網還是光纖網。但是,用戶通過寬帶網絡正在觀看越來越多來源于互聯網的視頻,傳統運營商不可避免的正在淪為“管道”:新興互聯網公司反而成為OTT最大的服務商,甚至取代傳統運營商的產業地位;電信運營商語音業務、數據業務、短信業務正在不斷地被新興互聯網公司的OTT服務所取代。移動OTT視頻規模截止2012年6月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達3.5億,占互聯網用戶的近三分之二,這一比例還將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增加而進一步提高。同時,現有用戶觀看網絡視頻的頻率和時長也在快速增加。現階段,中國的OTT-TV行業正處于從發展期到成熟期的過渡階段,產業生態鏈上的各方參與者對用戶資源和內容資源的爭奪趨于白熱化。過去幾年來,隨著寬帶在互聯網接入中的普遍應用,全球有超過5億的家庭接入了高速寬帶。在寬帶速度不斷提高的同時,寬帶資費也在迅速降低,聯網設備也日趨多樣化和普及化。同時,電視機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不斷深入,互聯網電視越來越普遍。除了寬帶和聯網設備,云計算是進一步推動OTT-TV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技術因素。云計算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資源豐富的共享平臺,使得用戶可以不受限制地獲得各種應用和服務。對于運營商而言,云計算為內容與業務運營提供后臺支撐,有助于運營商向業務多元化和終端多元化轉型。作為家庭視頻主終端的電視屏幕,必然會隨著廣電互聯網化、電信互聯網化的進程,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支撐下,逐步融入到互聯網生態圈中去,實現TV、PC、移動智能終端的內容/業務互聯互通與融合。和工業化時代不同,中國在互聯網和新信息技術時代幾乎和發達市場同步發展。無論是網絡技術的應用,還是聯網設備的市場滲透,在中國市場都已經相當成熟。目前超過60%的中國互聯網用戶通過各種設備在線觀看視頻,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平均在80%以上,這說明中國OTT-TV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受政策、消費者習慣和互聯網電視一體機終端激活率低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國互聯網電視產業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整個產業鏈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牌照廠商向電視機以及互聯網機頂盒廠商收取的平臺植入費,而面向企業客戶的廣告收費以及平臺化下的其它業務與應用收費都沒有建立起來。

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的沖擊及影響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發展沖擊OTT對電信語音、數據、短信業務沖擊綜合來看,OTT的出現,對電信行業的語音、數據及短信業務造成極大的沖擊。1、行業轉型步伐加快2013年,行業發展對話音業務的依賴持續減弱,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首次過半,達53.2%;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對行業收入增長的貢獻從上年的51%猛增至75.7%。用戶結構進一步優化,3G移動電話用戶在移動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32.7%,比上年提高11.8個百分點;光纖接入FTTH/0用戶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重突破20%,達21.6%。融合業務發展逐漸成規模,截至12月末,IPTV用戶和物聯網終端用戶分別達2842.5和3200.4萬戶。圖表SEQ圖表\*ARABIC1:2010-2013年話音業務和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變化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2、固定電話ARPU值持續下滑2013年,固定本地電話通話時長為3023.1億分鐘,同比下降15.2%,下降幅度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固定本地電話MOU為92.2分鐘/月·戶,同比降低12.3%。固定長途電話通話時長為590.5億分鐘,同比下降15.7%,比去年同期降幅收窄2.5個百分點。固定長途電話MOU同比下降14.3%,達到18.0分鐘/月·戶。固定本地電話和長途電話語音ARPU值(戶月均收入貢獻值)加速下滑,分別降至12.1元/月·戶和5.0元/月·戶,同比下降18.2%和8.3%。圖表SEQ圖表\*ARABIC2:固定通話量和MOU值各年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3:固定話音業務戶均收入貢獻值各年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3、移動電話MOU值和ARPU值雙雙下降2013年,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28987.7億分鐘,同比增長5.0%,增長率下降7.4個百分點。其中,移動本地去話和長途通話時長分別增長4.8%和5.8%,MOU值分別達157.8、47.9分鐘/月·戶,同比降低6.4%、5.4%;ARPU值分別達22.4、6.8元/月·戶,降低10.1%、7.7%。圖表SEQ圖表\*ARABIC4:移動通話量下降和MOU值各年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5:移動話音戶均收入貢獻值各年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4、移動點對點短信業務量下降明顯2013年,由移動用戶主動發起的點對點短信量加劇下滑,規模達到4313.4億條,同比下降13.7%,降幅同比擴大了6.8個百分點。圖表SEQ圖表\*ARABIC6:移動短信量和點對點短信量各年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5、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增長71.3%2013年,移動互聯網流量達到132138.1萬GB,同比增長71.3%,比上年提高31.3個百分點。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39.4M,同比增長42%。其中手機上網是主要拉動因素,在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的比重達到71.7%。移動互聯網用戶月戶均ARPU值同比增長47.1%,達到20.4元/月·戶。圖表SEQ圖表\*ARABIC7:移動互聯網流量發展情況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8: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發展情況比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OTT對于電信營業收入及利潤的沖擊綜合來看,受到OTT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近年我國電信行業的收入保持增長,但行業的總體增速有所下滑。圖表SEQ圖表\*ARABIC9:2010-2013年電信行業營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來看,其收入的增長也有所放緩。中國移動圖表SEQ圖表\*ARABIC10:中國移動收入單位:億元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2010-12-314852.31-1590.71-2011-06-302500.87.33%812.243.40%2011-12-315279.998.81%1665.824.72%2012-06-302665.36.58%821.731.17%2012-12-315604.136.14%17132.83%2013-06-303031.0413.72%822.760.13%2013-12-316301.7712.45%1585.79-7.43%2014-06-303246.817.12%744.08-9.56%數據來源:公司財報,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11:中國移動收入結構情況2013年1-6月2013年2014年1-6月收入(百萬元)占比(%)收入(百萬元)占比(%)收入(百萬元)占比(%)通信服務收入28467193.9259081193.7529791091.75(語音業務)17507257.7635568656.4416577851.06(數據業務)9538831.4720688632.8312191337.55(其他運營收入)142114.69282394.48102193.15銷售產品收入及其他184336.08393666.25267718.25數據來源:公司財報,匯智聯恒中國聯通圖表SEQ圖表\*ARABIC12:中國聯通收入單位:億元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2010-03-31416.56-15.67-2010-06-30849.648.24%37.51-56.27%2010-09-301299.649.94%54.94-54.89%2010-12-311762.4311.29%46.72-61.65%2011-03-31505.3521.32%2.11-86.51%2011-06-301044.8322.97%34.90-6.96%2011-09-301606.3523.60%56.332.54%2011-12-312155.1922.28%56.6421.24%2012-03-31629.8424.64%13.37532.59%2012-06-301252.9319.92%45.9431.63%2012-09-301906.3918.68%72.9229.44%2012-12-312562.6518.91%95.4468.50%2013-03-31727.0115.43%25.2288.66%2013-06-301486.0618.61%70.7954.08%2013-09-302266.4618.89%111.3052.64%2013-12-313037.2718.52%136.7743.30%2014-03-31788.178.41%43.7073.31%2014-06-301534.603.27%87.9524.25%2014-09-302192.29-3.27%139.9625.75%數據來源:公司財報,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13:中國聯通收入結構情況2013年1-6月2013年2014年1-6月收入(百萬元)占比(%)收入(百萬元)占比(%)收入(百萬元)占比(%)移動業務750964162.44%1557693163.25%835588464.03%固網業務447135937.18%893797436.29%464760535.61%其他業務45084.950.37%1125950.46%46224.620.35%數據來源:公司財報,匯智聯恒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管道化危機沖擊移動互聯網時代,以谷歌、蘋果為代表的OTT內容提供商迅速成長為運營商的強有力對手,其嚴重沖擊了運營商的傳統業務,蠶食著運營商的大量流量和利潤,運營商“管道化”危機日益加重。通信業正在駛向OTT時代,運營商是選擇對抗、打壓OTT,還是尋求合作共贏,成為今后發展中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電信產業在歷史上已歷經了三次收入狂潮。第一波以語音業務為主,第二波以短信業務為主,第三波以數據業務為主。有人認為,第四波收入狂潮即為OTT及增值業務。在過去的數十年,第一和第二波狂潮為運營商創下了大量的利潤。隨著市場的日益飽和以及OTT替代產品的崛起,運營商傳統的語音與短信業務已呈現明顯下滑趨勢。除了傳統業務,OTT還沖擊電信運營商的其他業務。據了解,目前騰訊微信用戶已突破2億,Skype全球用戶為1.45億,蘋果iMessage全球用戶超過2億。其中網絡即時語音溝通工具Skype,可以免費高清晰與其他用戶語音對話,可以撥打國內國際電話,也可以直接撥打固定電話、手機等,還可以實現呼叫轉移、短信發送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與其他國際電話服務商相比,Skype更便宜。與OTT廠商的即時通訊用戶爆發式增長相對應的是,電信運營商自主研發的應用卻不堪一擊。中國移動潛心經營三年的飛信,經不住騰訊微信兩個月時間的沖擊,“戰爭”之后的飛信被“歸隱”。電信運營商自身的類似業務正在被邊緣化。另外,OTT業務嚴重“侵略”了運營商的流量。眾所周知,OTT業務流量巨大,谷歌的YouTube等服務占用了電信運營商的大量帶寬,而據了解,僅騰訊一家的流量,就占據了中國移動40%的總流量,龐大的流量負擔,曾致廣東移動、河北電信等地運營商的網絡癱瘓。電信運營商花巨資建起的網絡白白被OTT內容提供商占去,反而自己卻因網絡擁塞備受消費者詬病,運營商的收入也因為OTT的分流銳減。運營商面臨淪為“啞管道”的尷尬局面。OTT內容提供商對全球電信運營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隨著智能終端的不斷升級、移動互聯創新的日益完善,OTT內容提供商的勢力勢必將進一步增強,其與運營商的競爭也將不斷升級。對于運營商來說,為避免淪為“啞管道”,加快深刻變革、創新發展模式的步伐,以反應更快、決策更靈活、態度更開放的姿態參與市場競爭迫在眉睫。移動OTT對于電信運營商發展影響OTT對于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影響綜合來看,OTT業務的快速發展,刺激了市場對流量的需求增長,這促使運營商加快了電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1、“光進銅退”趨勢明顯2013年,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3.6億個,比上年凈增3864萬個,同比增長34.0%。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呈現“光進銅退”的態勢,xDSL端口比上年減少1111.7萬個,總數達到1.47億個,占互聯網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的49.4%下降至41%。光纖接入FTTH/0端口比上年凈增4215.2萬個,達到1.15億個,占互聯網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的22.7%提升至32%。圖表SEQ圖表\*ARABIC14: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發展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圖表SEQ圖表\*ARABIC15: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按技術類型占比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2、移動電話網擴容步伐加快2013年,移動電話網擴容速度有所加快,移動交換機容量同比增長7.5%,比上年增速提升0.3個百分點,達到19.65億戶。與固定電話用戶下降對應,局用交換機容量比上年下降明顯,增速由正轉負,全年下降6.5%,達到41052.2萬門。其中,接入網設備容量達到22523.7萬門,比上年下降3.8%。圖表SEQ圖表\*ARABIC16:局用及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發展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3、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增速顯著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絡國際出口帶寬達到3406824Mbps,同比增長79.3%,比上年提高42.6個百分點,創下近七年來增速最高點。其中中國電信穩居首位,首次突破2000G大關,達到2190878Mbps。圖表SEQ圖表\*ARABIC17:網絡國際出口帶寬及其增長率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4、傳輸網規模再創新高2013年,全國新建光纜線路265.8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745.1萬公里,同比增長17.9%,盡管比去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態勢。圖表SEQ圖表\*ARABIC18:光纜線路總長度發展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全國新建光纜中,接入網光纜、本地網中繼光纜和長途光纜線路所占比重分別為47.1%、47.8%和1.1%。接入網光纜和本地中繼光纜長度同比增長22.6%和15.2%,分別新建152.7萬公里和110.1萬公里;長途光纜保持小幅擴容,同比增長3.4%,新建長途光纜長度3.0萬公里。圖表SEQ圖表\*ARABIC19:各種光纜線路長度對比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5、投資完成額小幅增長3.9%2013年,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完成3754.7億元,達四年來投資水平高點。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小幅增加138.5億元,同比增長3.9%,比上年回落3個百分點。圖表SEQ圖表\*ARABIC20: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數據來源:工信部,匯智聯恒OTT對于電信集團戰略規劃部署影響面對傳統話音/短彩信業務開始下滑,而自有OTT應用又開發不利的局面,電信運營商的自然選擇就是迅速推動傳統業務的升級和演進,利用龐大的用戶基礎和互聯互通的天然優勢,發揮網絡效應,引導用戶回歸運營商自營的新型通信服務。隨著來自OTT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壓力不斷增長,國際主流運營商一方面積極調整資費策略,實現從以話音/短信為中心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轉移,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探索與OTT服務提供商的關系和相互定位,根據自身特點和所處市場環境,采取了或合作或競爭的應對策略。隨著LTE的規模部署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蓬勃發展,這一轉移和探索的過程仍將不斷發展演化,電信運營商與OTT服務提供商的市場博弈也將長期持續。在這一過程中,健康的、充分競爭的產業生態環境將是整個產業和諧發展的關鍵。正是美國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VerizonWireless與Skype或Sprint與GoogleVoice的合作;而另一方面,法國電信在與百度簽訂移動瀏覽器排他性合作協議的同時,成功迫使Google為其網絡流量付費,這二者似乎也不完全是巧合。當前電信運營商面臨OTT服務提供商巨大的競爭壓力,合縱連橫的競爭策略不可或缺。但同時,監管機構對市場競爭的保護和對壟斷力量的限制則是產業長久健康發展的重要根基。OTT對于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影響在固定通信領域,OTT企業和運營商競爭沖突并不明顯,固定寬帶網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均能獲利。但到了移動互聯網領域,由于技術和環境的變化,一方面OTT企業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替代性使得運營商的利潤遭到侵蝕,另一方面OTT應用免費占用了大量的移動網絡資源,這使得運營商和OTT企業的競爭加劇。然而,OTT的出現,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在信息基礎設施趨于更大容量和帶寬足夠的情況下,用戶自然會傾向更便利的應用和服務。由于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OTT應用對傳統移動通信運營商業務發展帶來的替代效應,2012年全年,短信發送量大幅減少。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到8973.1億條,同比增長僅為2.1%,增速創近4年來最低。按照2012年我國手機用戶增長11%計算,人均短信發送量下滑了9%左右。在國外,OTT業務對傳統移動通信業務的沖擊也較為明顯,MobileSquared公司的調查顯示,電信運營商的話音和短信業務正在被WhatsApp、Kik、Kakao、FringSkype等OTT業務替代,智能手機OS提供者通信平臺,如FaceTime、IMessage、GoogleTalk等的不斷擴張加大了這種趨勢,OTT應用已使25%的歐洲運營商損失了5%以上的收入。

國外電信運營商應對OTT發展策略國外電信運營商應對OTT主要發展策略電信業政策監管調整對VoIP及其他OTT業務,國際運營商大多持反對態度。韓國監管機構日前已經批準該國移動運營商可對OTT類應用的使用額外收費,或對其完全限制。此前SK電訊曾聲稱,KakaoTalk之類業務的強勢增長將對其語音、短信收入產生負面影響,造成營收下降,甚至被迫停止網絡投資。在國內,VoIP類業務曾一度處于灰色地帶。2009年已有3000萬用戶的UUCALL被監管部門強制叫停,成為限制VoIP業務發展的標志性事件。近來,新版微信增加語音/視頻通話功能引發新的爭議。未來,此類業務應如何規范,對全球電信監管政策都是新的考驗。業務資費策略多元在OTT業務的沖擊下,運營商最普遍的做法是調整自己的資費政策,采取更靈活的資費策略,如:增加套餐內語音、短信含量,降低OTT業務吸引力。荷蘭KPN公司針對不同用戶的語音、短信、數據需求情況提供綜合套餐,選擇數據套餐的用戶也可以毫無顧慮地使用語音、短信。中國電信389元及以上檔次套餐、中國聯通386元及以上檔次套餐都包含上千分鐘語音,這類用戶使用OTT類語音的動力大大降低。停止不限量套餐,對重度流量用戶施加限制。美國幾大運營商紛紛取消不限量數據套餐,AT&T于2010年6月就取消了新用戶30美元的不限量套餐,全面叫停該套餐;T-mobile美國公司對數據流量超過一定額度的用戶上網速率進行限制;Verizon已經停止向新入網用戶提供29.99美元的不限量數據套餐,以分檔包月套餐替代。調高數據流量包月資費。在荷蘭,三大運營商幾乎同時調高移動流量資費,T-Mobile荷蘭公司的用戶自2011年8月15日起必須在包月費用之外另行付費才能繼續使用不限量數據套餐;當地最大運營商KPN自2011年9月5日開始上調數據流量價格;沃達豐荷蘭公司也下調了數據業務補貼。直接對VoIP業務額外收費。瑞典運營商對使用VoIP業務的用戶收取6歐元額外費用;VodafoneUK公司只允許月套餐價格高于40英鎊的用戶免費使用VoIP,其他用戶需額外支付15歐元才能使用VoIP功能,這樣一來,無論用戶是否使用VoIP業務,運營商的收入都得到了保障。合作或建設自有OTT服務與主流運營商不同,弱勢運營商會借助熱門OTT業務擴大自身用戶量。和黃3、Verizon、KDDI都曾與Skype合作來提升服務能力,和黃3甚至專門推出Skype手機,方便用戶使用Skype業務。T-mobile美國公司重新推出不限量4G套餐,也是打算借數據業務來爭奪用戶。一些運營商則自己提供OTT類業務。Telefonica于2009年收購了Jajah公司來提供便宜的基于IP的國際長途業務,旗下的O2英國公司去年還在測試“O2Connect”服務,用戶可通過智能手機在Wi-Fi網絡下撥打免費的VoIP電話。在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推過相關產品,中國移動的飛信和飛聊、中國電信的天翼live和翼聊、中國聯通的沃友等,但更多是出于戰略占位的考慮,且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產品迭代、運營、用戶數量等層面都與QQ、微信有不小的差距。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經營從目前國內的市場形勢分析,一方面網絡利用率低,網絡壓力沒國外那么大,另一方面自身缺乏有效的數據業務來拉動流量,再者OTT類業務對穩定ARPU有正面作用,因此國內運營商制衡OTT提供商的動力不足。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運營商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經營。智能管道是流量經營的基礎,積極開展流量管控試驗,部署流量分析優化系統是國內運營商的當務之急。在流量經營方面,目前國內運營商多半以粗放的提升流量規模為目標,單純地鼓勵用戶大量使用數據流量。長遠來說,需要通過精細化手段提升單位流量價值,基于用戶等級或業務價值,動態配置流量資源,形成差異化服務。目前可以做的一點是,通過資費政策,引導用戶更多地使用運營商自有業務,如中國聯通“沃派”套餐中包含定向流量就屬于此類做法。典型國家應對OTT發展策略西班牙——自主研發OTT以西班牙電信為代表的歐洲電信運營商選擇自己提供OTT服務。2012年5月,西班牙電信推出一款集信息、語音傳送、網絡電話和照片分享于一身的應用TUMe。TelefonicaDigital整合了西班牙流行的社交網絡Tuenti、著名門戶網站Terra等新興媒體平臺,并且連續推出兩款OTT軟件TUME、TUGO,意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咸魚翻身”。TUME由TelefonicaDigital推出,這款帶著濃厚運營商色彩的免費OTT軟件,向用戶提供了短信、通話、圖片傳送等多種功能,面向全球用戶提供,推出僅2個月便獲得了超過25萬的注冊用戶。法國——向OTT服務商收費法國電信與谷歌公司達成了合作關系,谷歌因發布OTT發送的數據流量而向法國電信付費。雙方合作時間至少為一年。此前,法國運營商一直對谷歌的OTT服務心存芥蒂,法國電信Orange方面曾多次公開敲邊鼓,指責谷歌通過網絡發送巨額流量,已經占據了Orange網絡50%以上的流量。而另一家運營商Free的手段更加激烈:在其路由器中添加了廣告攔截軟件,全面封殺了Youtube上的廣告服務。甚至連法國總統也捋袖上陣,加入博弈隊列:法國總統佛朗索瓦·奧朗德公開警告谷歌,如果其不與法國本地的媒體公司達成協議,將會針對谷歌征收特別的“谷歌稅”。法國電信Orange在非洲市場的強大地位,也是促使谷歌買單的主要因素。法國電信Orange在非洲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而谷歌正是看到了智能設備所帶來的互聯網服務市場,希望能提高安卓設備的占有率,同時還普及自己的互聯網服務。而最終Orange的設備補貼促使谷歌下了最終決心,“低價的智能手機在非洲意味著更高的普及率,而且谷歌不單單想做平臺商,而是希望新興的低價智能機市場能夠都運行自己的系統,最后成為內容提供商。”事實上,就在支付流量費用之后,谷歌和Orange又達成了最新的協議,促成一項典型的OTT業務:在非洲的Orange用戶,可以通過Gmail等谷歌服務來免費發送即時消息。韓國——封殺OTT韓國OTT服務供應商Kakao推出的免費語音應用KakaoTalk對韓國運營商造成了嚴重威脅。2012年7月前后,韓國通信委員會批準韓國運營商可以向OTT語音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也可掐斷OTT語音流。韓國通信委員會批準了韓國移動運營商們的相關請求,從此以后,韓國移動運營商們將可以向OTT語音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也可以“掐斷”OTT語音流,不向OTT語音服務提供商開放網絡。韓國運營商也面臨著OTT服務商的威脅,最為典型的是一家名為‘Kakao’的公司。Kakao目前已經推出了英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等12種語言版本。在支持的機型上,不僅僅涵蓋Android、iOS,還支持黑莓、WindowsPhone以及Bada平臺。

中國移動應對OTT發展策略實施新產品體系、新機制戰略調整從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到新基礎設中國移動曾提出“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和友好業務”16字移動互聯網發展戰略。近年,中國移動提出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創業布局和創新發展的新戰略思路,其中,“新基礎設施”、“新產品體系”、“新機制”被放在突出位置。這頭通信大象正試圖“起舞”,投身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成立移動互聯網公司,九大業務基地轉向專業化公司運營“2012中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宣稱,中國移動九大基地將全部向專業化公司運營邁進,目前中移動正在籌建移動互聯網公司和物聯網公司。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擁有七億用戶的中國移動行動已漸趨遲緩,面臨著語音業務下滑和互聯網業務“大而不精、全而不實”的尷尬狀況。如今它正在試圖通過轉型奪回市場,其轉型成功與否將影響到中移動未來的命運。中國移動籌備建立專業化公司的基礎來自于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基地業務。為推進移動互聯網戰略,中國移動從2005年開始探索基地化運營模式,截止到目前,中國移動已在全國設立九大業務基地,按照成立先后順序分別為:四川的無線音樂基地、上海的手機視頻基地、遼寧的位置服務基地、湖南的電子商務基地、廣東的互聯網基地、浙江的手機閱讀基地、江蘇的游戲及12580基地、福建的手機動漫基地、重慶的物聯網基地。這種基地模式為中國移動首創,曾是中國移動最為核心的增值業務布局思路,并且一度引得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紛起效仿,并且其迅猛發展也令同行眼紅不已。以廣東互聯網基地為例,目前該基地運營18項具備互聯網屬性的業務(如飛信、MM、郵箱等),簽約開發者已超過一萬家,MM應用商城累計下載量10億次,飛信、139郵箱注冊用戶數均突破三億,飛信月活躍用戶數超過9000萬,郵箱月活躍用戶達到5600萬。但在中移動看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種業務基地的模式亟須變革。傳統電信業務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不同,傳統的服務、機構、業務體系不適合移動互聯網發展。只有成立專業的互聯網公司,才能把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和產品帶到中國移動傳統的運營商體系之內,成為服務、改造和支撐運營商的新團體。李躍說,中國移動九大基地將全部向專業化公司運營邁進。中國移動將根據不同情況來構建自己的專業化公司,中國移動目前已經成立了國際公司、財務公司、終端公司和政企公司,在成立互聯網公司以及物聯網公司之后,接下來還將組建和企業能力、企業特點緊密相關的專業運營企業團隊,推動中國移動面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型。中國移動將從目前的“集團—省公司—地市公司”集團模式到多個專業化公司共同存在。布局MM云、物聯網、電商、位置、飛信+五大開放平臺中國移動發布MM云、物聯網、電商、位置、“飛信+”五大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從基礎設施到移動應用多種層面的技術平臺支持,開放能力池、終端池和操作系統池等三大部分。在能力池方面,超過1萬名開發者使用了該能力服務,產生了2000多款精品應用,下載次數過千萬;在終端池方面,為開發者進行了75萬臺次測試,相當于為開發者節省了4000萬元的終端購置費用;操作系統池方面,截至目前,跨平臺開發工具下載安裝次數超過13萬次,成功孵化出應用近14萬個,節省了相當于26人開發100年的工作量。此外,開放合作的總體戰略也給合作伙伴帶來良好收益。比如,與迪士尼的品牌合作,給對方帶來超過7000萬的信息費;手機視頻“G客G拍業務”累計已經實現1.26億票房收入(信息費的收入分成);手機小說《斗破蒼穹》總點擊量已超過20億次,信息費用超過5000萬元。業務部署走向精細化,推出移動支付、移動通話、移動音樂、移動視頻等新品近年,受到OTT業務的沖擊,中國移動的增長有所放緩,因此中國移動加快業務部署的精細化發展,推出移動支付、移動通話、移動音樂、移動視頻等新品,加快OTT市場的部署,從而應對來自于OTT市場的挑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TD-LTE產業化、商用化、國際化面對形勢復雜多變、發展壓力持續加大的挑戰,中國移動市場經營取得積極成效,質量優勢繼續保持,服務水平持續改善,創新發展不斷深化,管理提升深入推進,業績指標達到預期,繼續保持了平穩發展。國家經濟企穩回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發展拓展了信息產業發展新空間。TD-LTE產業化、商用化、國際化步伐加快,更給中國移動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隨著TD-LTE產業化、商用化、國際化步伐加快,對于中國移動而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TD-LTE和TD-SCDMA兩張網絡將共同協同發展。TD-LTE和TD-SCDMA同屬于TDD(TimeDivisionDuplexing,時分雙工)技術組網,采用時分復用方式來減少上下行所需的帶寬,即在TDD系統中,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共用同一頻帶,發送和接收在不同時刻交替進行。因此要求各個基站間的時間嚴格同步,尤其是在不同系統同頻組網場景下,需要兩種系統在空口收發轉換點上時間嚴格對齊,否則在同一區域使用同頻段共同組網的情況下,彼此會成為對方空口數據上下行的干擾。重視人機交互語音對市場影響,產品研發升級語音是我們人類信息獲取和溝通的最自然、最便捷手段和方式,語音技術隨著人類對機器溝通設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且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語音還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國家通信安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中移動與科大訊飛合作以及開發出的靈犀語音助手事件,移動本身也希望手機能聽會說,讓智能語音成為未來手機的入口;其次,目前移動后臺的很多服務以及管理中都會用到智能語音技術,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提高服務質量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徑,所以移動希望成為科大訊飛的戰略股東來提升自己,但是不實際參與到科大訊飛的具體業務操作。靈犀也正是基于這樣訊飛這樣的一個平臺而誕生的語音助手,可以打電話、發短信、定鬧鐘,更能查天氣、查航班查話費,智能閑聊、翻譯也不是問題,是業界口碑最好的語音助手。人機交互是一門計算機科學,主要研究關于設計、評價和實現供人們使用的交互計算系統以及相關現象的科學。人機交互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手工作業階段、作業控制語言與交互命令語言階段、圖形用戶界面(GUI)階段、網絡用戶界面,目前已經發展到多通道、多媒體的智能人機交互階段。其中,語音人機交互是當前多通道、多媒體智能人機交互的主要方式。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產業形成了從核心技術研發到知識庫提供再到應用、服務的完善的產業鏈。圖表SEQ圖表\*ARABIC21: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產業鏈資料來源:匯智聯恒基于語音的智能人機交互是當前人機交互技術的主要表現形式,語音人機交互過程包括信息輸入和輸出的交互、語音處理、語義分析、智能邏輯處理以及知識和內容的整合。圖表SEQ圖表\*ARABIC22:智能語音人機交互過程資料來源:匯智聯恒結合語音人機交互過程,可以看出智能語音人機交互關鍵技術主要如下:(一)自然語言處理包括中文分詞、詞性標注、實體識別、句法分析、自動文本分類等技術。(二)語義分析和理解包括知識表示、本體理論、分領域的語義網絡、機器推理等。(三)知識構建和學習體系包括搜索技術、網絡爬蟲、數據挖掘、知識獲取、機器學習等技術。(四)語音技術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聲紋識別等。(五)整合通信技術包括跨平臺即時通訊整合技術、超大負載消息集群處理技術、移動客戶端開發技術。(六)云計算基礎技術包括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統計和分析技術。精細化管道應對,套餐流量升級對于運營商來說,滿足客戶的需求,除了靠精細化的經營和管理外,依托價格及網絡速度,精耕用戶的服務是重要的一環。在量價趨同的市場競爭后期,不管運營商愿不愿意,流量單價只會一路走低。這就要求運營商要做好精細化的流量服務,針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達到流量體驗的感知平衡。加大服務的多樣性,通過完善后臺系統運行力度,科學安排消費者合理使用流量,提升用戶流量體驗才能做到流量業務的完美運營。在流量業務發展方面,目前國內運營商關于“賣流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是數據包,將一定量的數據流量打包定價銷售,再者是包時銷售,以一定的價格包一段時間的移動網絡使用。表面上看,流量套餐改革屬于價格戰問題,本質上則是運營商以“低門檻套餐加可選擇性業務”的方式把業務選擇權還給用戶,從而引發了電信業定價模式的質變。這貼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消費特征。可以說,用戶選擇權的回歸是引發套餐設計發生質變的一個關鍵,其將帶來整個運營業套餐設計的重大變革。因此,在流量服務方面,運營商在積極發展業務的同時,還應該肩負起更多指導用戶如何合理支配包月流量的義務,只有做到了充分的告知,才能真正地減少由于流量資費問題引發的用戶投訴問題。總而言之,做好流量服務精細化就是讓更多用戶感受到流量體驗給自身帶來的便捷和滿意。運營商需要創新流量資費的體現形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真正做好消費提醒等人性化服務。布局移動終端入口,推出自有品牌終端中國移動自有品牌產品系列逐漸清晰:從最初的移動電源和上網卡(MiFi),到后來的售價為499元的低端TDS智能手機M601,再到TDS千元智能機M701,從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的路徑正在凸顯。M601是中國移動第一款自有品牌手機,定位校園用戶,這款手機僅499元。硬件配置上,M601采用4英寸電容屏,搭載Android4.2系統,Marvell1.2GHz雙核處理器,屏幕分辨率為800×480像素,3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容量為1500毫安,同時支持360度全景拍照,1080P高清視頻。雖然配置一般、售價不高中國移動推出第二款自有品牌智能手機M701,該機定位高性價比互聯網智能機,目標人群為白領、職場新人等年輕用戶。這款手機外觀漂亮時尚,配置5寸高清HD電容屏,2000毫安電池、MTK1.2GHz四核處理器,前置120萬,后置8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360度全景拍照。操作系統選擇最新的搭載Android4.2.1,支持1080P高清視頻錄播、立體聲音效。圖表SEQ圖表\*ARABIC23:中國移動M701效果圖資料來源:匯智聯恒除了智能手機以外,中國移動終端自有品牌之路在MiFi和移動電源這樣的產品上也有所體現。以TD-LTEMiFi產品為例,中國移動在巴展上發布了自有品牌CM510、CM512,均采用高通MDM9215平臺,可同時支持TD-LTE、LTEFDD、TD-SCDMA、WCDMA、GSM五種通信模式。這些配置足以支持2G/3G/4G全球漫游,工作時長可達8小時,滿足友好用戶的測試需求。智能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局限,以前手機大屏化的趨向,使移動電源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移動推出的這款移動電源,容量有4400毫安,分四款顏色,鋁合金一體化外殼,采用高質量鋰離子電芯,具備過充、過放、過溫等七項保護。智能無按鍵設計,即插即用,還支持邊充邊放。從以上產品的配置和定價可以看到,這些終端配置高、定價低,主打中低端上網用戶,如果質量過關、推廣得力,將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選擇,并進一步增強自身競爭力,成為終端領域的有力競爭者。推自有品牌終端是北美、歐洲和亞洲電信運營商的共識,如沃達豐、Orange、NTTDoCoMo和KDDI等。手機終端是產業鏈中最貼近消費者的環節,運營商推自有品牌將進一步增強自身對產業鏈的掌控力。中國移動早在兩年前成立終端公司時,就已確立要做自有品牌的戰略。2013年作為自有品牌的起步年,中國移動將從配件、MiFi、中低端智能機等簡單產品入手試水,以建立流程、鍛煉隊伍為基本目標。自主品牌終端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品牌“基因”的塑造,中國移動將依據“先簡后繁、先易后難、先低層次再高層次”的發展策略,以“高品質、高可靠性”為基點,逐步打造自身的品牌“基因”,目前發布的產品系列也真實執行著中國移動的戰略方向。產業鏈合作深化,移動運營商場模式凸顯中國移動應用商場MobileMarket(簡稱MM)業務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商用,移動應用商場是全球首個運營商推出的泛終端、跨平臺的手機應用軟件商店。目前,MM已成為面向用戶的一站式業務銷售渠道,以及面向開發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目前移動應用商場已擁有10萬家簽約開發商,已接受測試請求的應用有5萬個,自正式發布以來,已聚集約3萬個手機軟件、游戲、主題等應用,覆蓋手機終端500多款。MM通過與知名品牌世嘉、索樂等戰略合作、專業玩家測評、熱點專題專區等方式,為用戶推薦精品應用。同時,MM還承載了全面、豐富的數字內容產品,包括音樂、視頻、閱讀等,并聚合了中國移動各項業務的客戶端軟件,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移動應用商場提供了面向開發者的創業平臺,是一次全面整合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移動依托5.4億客戶規模和品牌優勢,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手段與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MM百萬青年創業計劃”,該計劃以MM為平臺,為廣大青年重點是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系列免費的創業教育、培訓和激勵,并提供一定數量的創業和就業崗位,幫助大學進行加就業創業鍛煉機會并最終實現創業夢想。該計劃涵蓋全國3000所高校、5000萬在校學生。

中國聯通應對OTT發展策略集團戰略部署升級中國聯通已在26個省份推行智慧城市戰略,狠抓流量經營。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聯通已經在全國超過330個城市建成了下行速率達21Mbps的WCDMAHSPA+的網絡,并在廣東、浙江等地區將3G網絡最高下行速率提升至42Mbps,能夠比肩4G網速是聯通3G的夙愿。管道搭建后可以通過流量帶來回報,而行業應用是中國聯通智慧管道創收的重要手段。中國聯通與吉林政府簽署了《“智慧吉林”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聯通將在吉林投資130億元,重點建設智慧吉林、智慧強政、智慧惠民等項目,涵蓋工業、農業、政務、金融、交通、醫療、食品等領域。而智慧吉林只是中國聯通在挖潛智慧管道的冰山一角。截至2013年4月,中國聯通已經與26個省份超過150個城市(城區)的地方政府完成戰略簽約,其中第一批56個開放HSPA+網絡的重點城市中有39個已完成簽約。作為我國三大通信運營企業之一,中國聯通率先提出“智慧城市”戰略,在多個行業已卓有成效。例如,在智能交通領域,日前,中國聯通的視頻監控應用已經覆蓋上千萬輛車,而寶馬“互聯駕駛”項目更是在車載信息服務業獲得高度關注。在乘用車這一龐大的消費領域,中國聯通已經在國內車聯網領域和產業鏈各方展開了深入合作。目前,中國聯通已經與一汽、上汽、長安、奇瑞、比亞迪、蘇州金龍、東風裕隆、三一重工等整車生產集團,以及華為、德國大陸集團等核心技術、設備提供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截至4月30日,中國聯通已經在9個省推廣了數萬臺乘用車車載終端。中國聯通通過在OTT、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提供服務謀求轉型。隨著信息消費的深入,各種消費形態層出不窮,增值業務或OTT業務是當前談論的熱門話題。顯然運營商不可能完全做互聯網企業做的事。企業基因不同,運作模式也不同。基本上來說,互聯網應用和OTT業務是適合互聯網企業的,其可以快速決策、快速創新,也可以允許失敗,可以是10家企業甚至100家企業失敗但最后有一家企業成功。但電信運營商不可能這樣運營,它的基礎性和公共性決定其不能做很高風險的創新。但這也不意味著運營商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運營商還是有其獨特的優勢。由此可見,對于運營商而言,在考慮怎么把管道和流量做好的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增值業務空間至關重要。中國聯通似乎找到了門道。聯通的3G網絡及嵌入手機的OTT服務是吸引消費者的地方,“沃閱讀”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年底沃閱讀用戶訪問量累計近67.4億次,與國內200多家內容合作商簽署了合作協議,引入了超過20萬冊的圖書資源。當然,移動電子商務也為聯通增色不少。中國聯通電子商務平臺營業額首次突破50億元,同比提升63%,其中手機營業廳營業額實現1.1億元,創歷史新高。另外,中國聯通還將在上海建立移動互聯網產業基地——“中國聯通移動互聯網國際創業中心”,旨在培育和扶持移動互聯網產業中的優秀企業與開發者,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除了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外,云計算也是中國聯通不愿意放過的機會。傳統模式下的運營商只是在網絡服務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云生態環境下難以再居于核心和主導地位。因此,運營商必須積極重構云生態環境,將來要提供ICT融合業務,并且通過開放的平臺與軟硬件平臺和APP開發者積極合作,積極開發共贏的產業鏈合作的平臺。中國聯通將面向公眾通信信息需求,建立開放式的云服務平臺,打造智慧應用平臺,同時,以云計算推動企業信息化的改造,提供信息能力和IT架構,由被動支撐向主動服務信息轉型;要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性能強、擴展性高、架構靈活的數據整合平臺,支撐大數據的集中處理。目前中國聯通正在規劃建設廊坊、哈爾濱、無錫等9個云數據中心。輻射全國的云數據中心,再加上在ITU-T官方主頁上正式發布的由中國聯通主導的標準Y.3501(云計算框架及高層需求),中國聯通正在逐漸提升其在云計算領域的話語權。而無論是OTT、移動互聯網,還是云計算,都是中國聯通通過服務謀求轉型的佐證。業務亮點1、微信沃卡微信沃卡是中國聯通與騰訊公司合作推出的產品,先期在廣東進行試點。微信沃是“一張電話卡”,同時“微信沃”用戶可獲得“更多微信功能、更多流量優惠、無限靚號”等。電信運營商與微信這樣的OTT服務商合作推出定制服務,在國外已經不乏先例。這次中國聯通在廣東區域與微信的定制合作則是國內首例,這也是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在微信業務雙贏道路上的一次探索。2、WO+能力共享開放平臺通過平臺開放短信、彩信、定位、付費、智能管道等供開發者調用于各種應用中。調用主要以api和SDK包的形式供開發者應用于移動產品和web、wap產品。3、手機錢包沃支付手機錢包(簡稱手機錢包)是中國聯通聯合多家銀行、公交一卡通公司等合作伙伴推出的基于NFC手機、以SIM卡為安全載體、以客戶端為展現形式,整合多種支付應用,突出近場支付特色,遠近場相結合,滿足用戶各類消費需求的一項綜合支付業務。用戶持具有手機錢包的手機可以在商戶的POS終端上刷手機消費,或者刷手機乘坐公交地鐵等。4、云立方、中國聯通VDC企業云服務平臺(也稱云立方),是指針對集團客戶群,基于IDC,整合虛擬化、自動部署等云計算技術,而開發建設的具有可伸縮性、可動態擴展的計算、存儲資源平臺。云立方,采用集中管理、分布服務的模式,向用戶提供云主機、云存儲、專享云、云孵化等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層的云產品服務。與騰訊等OTT廠商合作深化面對OTT業務的沖擊,中國聯通是合作態度最積極的一家。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傾向于打造類微信產品,但聯通卻不一樣。聯通的想法更在于運營商和OTT發揮各自的原生態優勢,通過數據業務這一新興領域來獲取利益。短期內,與用戶龐大的微信合作,從移動手里搶奪新入網用戶,更是聯通的主要目標。廣東聯通與微信同一時刻發布的兩張相同的圖片最終印證了這件事情。牽手后的兩家公司合力推出的“微信沃”電話卡將于八月初于廣東發售。從“微信沃”的特權功能看來,這款產品將為微信5.0的發布做好充足的鋪墊,也必將是聯通獲取更多用戶特別是校園新用戶的增長點。廣東聯通宣布和騰訊微信聯合推出“微信沃”專屬SIM卡,被認為是運營商OTT合作開閘。在大陸本土,廣東聯通與微信的這次合作也算是一次破冰之舉。很快也被運營商陣營評價為“引狼入室”。聯通敢于邁出第一步獲得了廣大用戶和媒體的強烈反響,或許昭示著它全新戰略的旗開得勝。運營商自身必須完成從傳統語音向數據業務的轉型。而要促進數據業務的增長,怎么利用好微信、微博、視頻等“流量大戶”也是關鍵。但從目前情況看,微信沃卡對聯通來說目的更多在于跟移動搶客戶,距離真正的流量經營還比較遠。為了避免對自己的誤傷,聯通此次與微信的合作還是比較謹慎的。首先是由廣東聯通進行嘗試。針對校園群體,用戶還必須更換185號段的新手機號碼。用戶得到的除了微信的一些新功能,還有就是流量優惠,但不是盛傳的包月36元微信流量全免。擴大3G、4G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圖表SEQ圖表\*ARABIC24:中國聯通3G與4G資料來源:匯智聯恒據聯通集團公布的網絡升級計劃,中國聯通全網將先升級至4G第一階段,網速高達42M。未來,聯通拿到FDD牌照后,峰值網速可以達到150Mbps,而中國聯通在浙江已經于2013年12月1日全面完成了4G第一階段網絡的升級,網速達到42M。近幾年,中國聯通圍繞網絡升級、業務轉型取得積極成效,迅速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WCDMA3G網絡,成功運營3G業務。可以說,聯通在3G時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浙江聯通更是在高速網絡和廣泛覆蓋、智慧城市和行業應用、豐富終端和好玩應用、優質服務和良好體驗等方面,做到了行業領先。如果2G是鄉村公路,3G就是兩車道的高速公路,而4G就是四車道的高速公路。實際上,4G網絡并非對3G時代的顛覆,更像是iPhone5與iPhone5s的演進關系,其最大的特色僅是網速升級。對于用戶來說,移動互聯生活的內容并沒有改變,新聞、音樂、游戲、視頻等內容所需網速還尚不需要質的提升。雖然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獲得4G網絡牌照,但因4G還處于初期的建設階段,其信號覆蓋、設備還尚待完善,相應的終端產品也較為匱乏。同時,由于4G時代語音通話與3G時代不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4G很難做到全區域覆蓋,聯通優質的3G網絡將提供有效補充,從而形成獨有的差異化市場優勢。“3G+4G”強強聯合模式將成為4G時代中國聯通獨享的“殺手锏”。圖表SEQ圖表\*ARABIC25:聯通用戶已進入4G時代資料來源:匯智聯恒2009年中國聯通3G正式商用之初,WCDMA的網絡速度是7.2Mbps,2010年升級到14.4Mbps,浙江全省11地市網絡全面升級至42Mbps。從那一刻起,浙江聯通全網速度已經實現4G標準、全網質量已經達到4G品質。聯通在獲得FDD牌照后,將現有HSPA+網絡升級至FDD的技術困難小、成本低,大多數基站只需增加一塊主板、更新一下射頻天線和軟件,甚至“一個基站升級,2個技術人員一晚上就能搞定”。可以預見,4G時代,中國聯通將憑借著中國覆蓋最好、用戶體驗最好的“3G+4G”移動互聯網絡,以及豐富的終端產品,再續3G時代的輝煌。與此同時,中國聯通也將延續3G時代終端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LTE終端產業鏈發展,加快多模LTE手機上市進度,快速提升產品性價比。聯通表示,2014年全年將推出150款以上4G手機,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努力拓展IPTV業務1、內蒙古聯通IPTV成功商用驚人速度推動三網融合隨著IPTV業務在呼和浩特市的試商用,作為中國聯通“三網融合”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聯通經過精心建設和準備,采用全新的3.0技術規范的IPTV業務近日正式面市。現在,消費者可以在呼市聯通營業廳和部分家電賣場體驗IPTV業務,并可現場辦理該項業務。聯通表示,將會在酒店等代表行業,建設行業樣板試點。內蒙古IPTV業務從平臺搭建到試商用,僅花費了半年時間。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協作、創新、服務的有效性。在協作方面,內蒙古聯通IPTV業務早在籌備階段便得到了自治區政府、電視臺以及中國網絡電視臺的大力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得以高效開展。在創新方面,內蒙古聯通的IPTV業務采用了當今領先的“高效視頻壓縮編碼”技術和高效的智能分發傳輸技術,實現用戶在低帶寬下的高清視頻體驗,單用戶服務能耗低、建設成本低、運維工作量小,為IPTV業務的商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服務方面,內蒙古聯通解決了以往IPTV業務上門安裝開通存在著的預約難、耗時長等難題,創新性地提出了“遠程放裝開通”的方案,實現了遠程放裝流程。這樣一來,用戶實現了即買即裝即通,從而大大節省了業務開通所花費的時間,為用戶提供了“一步到位”的便利。2、中國聯通攜手湖南有線拓展三網融合業務為了促進三網融合業務發展,電廣傳媒控股子公司湖南省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湖南有線)與中國聯通湖南分公司(簡稱湖南聯通)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寬帶數據業務、融合套餐業務、無線熱點覆蓋、有線數字電視業務專屬服務、多屏融合業務、資源互享等7個業務領域展開合作。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可以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共同拓展三網融合業務市場,促進公司有線網絡業務的快速發展,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贏利能力。目前湖南有線擁有用戶規模近500萬戶。2012年,湖南聯通用戶總量突破1300萬戶,預計營業收入超過60億元,3G網絡已覆蓋全省城鄉。湖南有線與湖南聯通的合作,將借助具有WiFi功能的有線電視機頂盒替代原來的家庭無線路由器,實現家庭無線寬帶覆蓋,建立“全國最大的家庭無線寬帶網”。湖南有線與湖南聯通將合作開發與推廣電視、電腦、手機三屏互動新業務。雙方聯合推出了從999元到1599元的全業務套餐供用戶選擇,將湖南聯通的3G手機、手機話費、4M寬帶與湖南有線的有線電視高清機頂盒、有線電視高清頻道套餐等業務進行整合。與各單項服務相比,套餐的優惠幅度將達到18%到48%。移動業務領域深耕、精細化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集團客戶事業部正在進行機構改革,將系統集成公司并入集團客戶事業部,并降低門檻,在行業總監、客戶經理等職位進行大范圍競聘,加強營銷力量。從全國范圍看,中國聯通大部分省級分公司都已將系統集成部門并入集團客戶事業部,并在行業應用的部分領域不斷強化網格化營銷。中國電信重慶公司也啟動了政企業務縱向一體化運營,形成營銷、服務及支撐的“鐵三角”集客體系。綜合來看,中國聯通近年加快移動業務領域的精細化發展。1、從賣標準產品到賣解決方案過去,在集團客戶市場,通信運營商更多的是把電路、數據專線、電話等標準化的產品賣給政企客戶。集團客戶部門的職能相對單一,只需與政企客戶的網絡或信息化相關部門溝通洽談,達成訂單,后續的業務實施及維護工作則由網運、網管等后臺部門完成。在該階段,政企客戶對電信企業的需求多為“電話、專線”。而隨著行業信息化的深入和3G、高速寬帶、物聯網、云計算等通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再滿足于專線、電話的需求,希望整合各種通信技術優化企業的生產流程,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信息化競爭力。這些系統性的信息服務是非常復雜的,且每個企業、行業的需求特征都不一樣,相對于以往的產品更具個性化。因此,需要集客部門對客戶需求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為客戶設計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協調整合好企業外部的合作伙伴資源和企業內部的3G、寬帶、云計算等資源,這樣才能滿足政企客戶的深層次信息化需求。中國聯通表示,當初成立集團客戶事業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加強面向政企客戶市場的資源整合與市場開發,為這些客戶提供更加深層次、精細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將系統集成公司并入集團客戶事業部,一方面是由于隨著合作伙伴支撐力度的加強,系統集成公司扮演的支撐角色在弱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集團客戶部門面向客戶端的營銷、協調、資源整合力量不足,需要加強力量深入研究客戶需求,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化方案,從而增強企業在政企客戶市場的競爭力。為更好地服務客戶,中國電信一些省級公司也提出了基于“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客戶最終到經營市場”的整體思路,建立政企客戶視圖,集約化管控數據,深度挖掘客戶的深層次信息化需求。2、在細分市場中拓展新增點近幾年,通信運營企業的集團客戶業務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長,開辟了一片新藍海。總體來說,目前運營企業服務行業信息化的方式還比較粗放,市場細分做得不夠。某地方通信企業集團客戶部負責人表示,行業信息化藍海空間巨大,要保持目前的高速成長態勢,必須在市場細分和精細服務方面下工夫,網格化營銷就是要強化我們的精細化服務水平。行業客戶信息化市場也有突出的“長尾”特征,小行業、小企業的信息化市場同樣有著良好的增長空間,要求通信運營企業推動行業信息化應用向精細化發展,關注并解決那些具有強烈需求而又不太引人注目的行業或者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問題,從而將公司的行業信息化戰略向縱深推進,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的行業應用體系。中國聯通提出,完善精細化經營管理手段,依托集團客戶管理系統深入做好集團客戶收入歸集,以精細化服務推動收入增長。中國聯通提出要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對有著共性需求的行業企業進行聚類,以“容器”的方式打造標準化解決方案滿足細分市場需求。目前,已初步制定鎖定餐飲、物流、連鎖服務、制造業等行業,梳理行業流程,制定行業標準化解決方案。中國電信各省公司也正按照“市場細分、應用注入、渠道覆蓋”的要求,將中小聚類市場細分為集聚、連鎖、規模三類,提升精細化運營水平。精細化服務不僅要求客戶選擇精細化,還要求產品組合精細化。由于規模化運營的要求,通信運營企業往往開發的是標準化、模塊化的產品,要滿足更多客戶的精細化需求,就需要通信企業通過不同的產品組合與商業模式創新,設計出適合這些行業或企業的最佳解決方案,產品組合越是精細,就越能契合細分客戶群的需求。3、強化一體化運營提升響應速度隨著行業信息化的深入,客戶不僅在產品的內涵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越來越關注服務的響應速度。看到各大通信企業都在不斷強化一體化、集約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