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經風靜女》詩旨新解
《詩經風靜》是一首短而生動的愛情詩,全文僅為50個字。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悅)懌女(汝)美。自牧歸(饋)荑,洵美且異。匪(非)女(汝)之為美,美人之貽。詩中所說的“彤管”是什么?“彤管”與下文的“荑”是一物還是二物?千百年來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說:“‘彤管’有人說是紅色的筆,有人說是樂器。古今學者,對此聚訟紛紜,迄無定論。只有朱熹說‘未詳何物’,態度最為謹慎。”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說:“彤管,到底是什么,向來說法不一,一說是紅色管狀的初生的草,就是下文的‘荑’。此說較妥。”陳子展先生著的《國風選譯》說:“彤管是筆赤管,還是針管,或者樂器亦有管,抑或未詳何物。還有‘自牧歸荑’的荑是什么,有什么用,是否供祭祀,彤管與荑是一是二。對于名物訓詁上這一類的小問題,也還不曾有一致的意見。”那么,詩中“彤管”究竟是什么呢?我以為,不是上面提到的諸物,可能是落葉灌木木蘭樹上所生的辛夷花。辛夷花自古就有“木筆花”的別名,色呈紅紫,因此,“彤管”(意為“紅色毛筆”)乃是“辛夷花”(木筆花)的一種形象的比喻說法。下文的“荑”,也不是一般的“茅草嫩芽”之意,而是辛夷花的簡略之稱。因為辛夷花是花草之類,所以加上草頭以明其義。正如人們愛將“綠豆”寫作“綠荳”、“韭菜”寫作“韮菜”、“芝麻”寫作“芝蔴”一樣。而且從名稱來源看,“辛夷”之“夷”,本來就是以“荑”為比譬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關于辛夷花,在古代一些藥物學著作中,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可以參考。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云:“辛夷花未發時,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猴)桃。初發如筆頭,北人呼為木筆。其花最早,南人呼為迎春。”宋·寇宗奭《本草衍義》云:“辛夷處處有之,人家園亭亦多種植。先花后葉,即木筆花也。其花未開時,苞上有毛,尖長如筆,故取象而名。花有桃紅、紫色兩種。”又,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辛夷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而尖銳儼如筆頭,重重有青黃茸毛順鋪,長半分許。及開則似蓮而小如盞,紫苞紅焰,作蓮及蘭花香。”從上述文獻資料可以看出,辛夷花色彩絢麗并有蓮、蘭芳香,因此,詩中說它“有煒”、“洵美且異”、使人“悅懌”。年輕的姑娘興高采烈地赴約時,在路邊的田野(牧)上,摘一朵或幾朵美麗芬芳的辛夷花拿在手中玩賞,并贈送給自己的情人,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把“彤管”解釋為“辛夷花”(木筆花),不僅可以與下文的“荑”統一起來,而且和整首詩的意境也是和諧一致的。曾有一位同志對我質疑說:“你說彤管就是木筆花,然而詩經時代是否已經有毛筆了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如果詩經時代(周代)沒有出現毛筆,那么,當時辛夷花也就不可能有“木筆花”的別名,說“彤管”是“木筆花”也就從根本上站不住腳了。因此,有必要對這問題略加論說。懷疑周代有毛筆,大約與周代無紙有關系。過去傳說,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現在知道,西漢早期我們祖先已會用廢絲或麻來造紙了,西安灞橋等地的漢墓中有麻紙殘片出土可以證明。東漢蔡倫只是總結了以前勞動人民的造紙經驗,提高、改進了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可以用樹皮、破布、廢舊魚網等制造出質量較好的紙來。紙在漢代發明,是不是筆也在漢代出現的呢?不是。筆比紙出現早得多。因為造紙的工藝復雜,而制筆的工藝簡單。戰國時代的屈原寫過一篇著名的《天問》。從《天問》的創作過程可以探知當時已用毛筆了。據漢·王逸在《天問·序》中說:“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橘佹,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廟堂墻壁上的內容豐富的巨大畫面,畫家在創作它時,手中沒有精巧而多樣的畫筆是無法完成的。屈原在墻壁上寫了名篇《天問》,一連提了一百多個問題,全詩三百七十多句,共一千五百多字,是屈原作品中僅次于《離騷》的第二首長詩。如果當時沒有毛筆,屈原是無法“書其壁”的。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新中國的考古收獲》(1962年出版)一書說,在河南信陽春秋晚期的楚墓中有毛筆出土。四十年代長沙出土的楚國古物里就有一塊帛書,上面有彩色的圖,又有長篇文字。五十年代初,長沙仰天湖有戰國時代的楚簡出土。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竹簡二百多枚,六千六百字,連同其他漆書、墨書,共約一萬多字,這是公元前433年(戰國早期)的文物。其實,不僅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了毛筆,而且遠在殷商時代就已經在使用毛筆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殷商文字,主要的是甲骨卜辭和銅器銘刻,甲骨上有寫的,也有刻的,還有刻好后用筆涂朱的。武丁卜辭有涂朱的,殷商的石磬朱書就是刻好后用毛筆涂上朱色。唐蘭先生在《殷契佚存考釋·序》中說:“殷世書法,已開西周,亦有波磔,略如劈捺,且甲骨銘詞,尚有書而未刻,足以考見彼時已用毫翰矣。”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的辯證的發展》一文中認為:“殷代除甲骨文之外一定還有簡書和帛書。”而簡書和帛書一般是要用毛筆書寫的。可惜時代過于久遠,這些簡書和帛書埋葬在地下三千多年,早已腐爛,大約很難再見到了。不過,《尚書·周書·多士》中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甲骨文中也有“冊”字和“典”字。這““”兩字正是束集簡書的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還有“聿”字,“聿”即古“筆”字,作秉,象右手執筆。《說文解字》說:“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又說:“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從《尚書》說殷人“有冊有典”,從甲骨文中有“冊”“典”“聿”諸字,可知殷商時代已經有毛筆了。而且,毛筆的出現,還可以追溯到比殷商更早的時代。近年在西安半坡村遺址發現的一批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用同位素C14測定,距今約六千年。半坡彩陶上的花紋圖形雖然比較簡單,但筆觸相當精巧,有人、魚、鳥、獸、草木、太陽等各種形態。郭沫若先生認為:“畫得頗為得心應手,看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美術贛美版三年級下冊第11課 有趣的眼鏡教案設計
- 2025年新入職工職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解析
- 小學美術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4.留給母校的紀念教案及反思
- 四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交流平臺 初試身手(新學習單)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小學美術浙美版二年級下冊10 紙版畫人像教案配套
- 吉林省遼源市第十七中學九年級上學期地方與安全教學設計:有效溝通
- 湯達人雙旦活動策劃與執行
- 生態海洋創意美術課件
- 銀行零售專業術語培訓
- 高端智能化烤鰻加工生產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備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蠟筆小新跳舞課件
- 銀行車貸合同范本
- 醫院員工合同電子版(2025年版)
- 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歡樂購物街第2課時《買賣我做主》教案(2025春)
- 2025年04月四川新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招聘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中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共280題)
- 掛靠車輛安全協議書
- 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暨長郡二十校聯盟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聯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記者證考試解析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與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