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_第1頁
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_第2頁
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_第3頁
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_第4頁
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2023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模板九篇)作為一位出色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擬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一教者:沈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小學馬巍,指導者:沈陽市和平區老師進修學校王冉紅〔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六冊〕(一)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2、知道1噸是1000千克,能進展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才能,對學生進展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才能。〔二〕課前準備1、老師制作cai課件2、學生課前體驗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3、學生理解自己的體重〔三〕教學實錄1、創設情境,揭題導入(1)感受1千克師: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誰能來拎一拎說說你對1千克的感受。生:1千克的大米很輕,不用費力我就能拎起來。(2)感受10千克師: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誰能拿一拿,說說你對10千克的感受。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生2:我使勁還是能拿動的。(3)引入“噸”電腦出示:一汽車大米,讓學生估計有多少千克?導語:那就會是很多很多千克,假如還用“千克”作單位就會很費事,所以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出示課題〕2、實際感受,探究新知(1)噸和千克的關系師:那么1噸是多少千克呢?生:1000袋1千克的大米就是1噸。1噸=1000千克〔板書〕師:對,湊夠了1000千克我們就可以叫做1噸,假如把1000千克的大米裝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讓你去搬,你覺得怎樣?(2)感受1噸,建立噸的概念電腦播放錄像,學生看錄相回憶課前自己在“挑戰極限”活動中的感受。師: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拿不同質量物體的感受吧!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生1:我覺得20千克的一桶水很重,搬不起來。生2:我勉強能搬起來。師:一桶水重20千克,5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生3:重100千克。師:50桶呢?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生5:肯定搬不動。生7:因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時,我使盡全身力氣大米都紋絲不動。生8:我們班同學誰都不能自己拿動50千克一袋的大米,要六、七個男同學才抬得動。師: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噸呢?生9:得需要20袋。那一定沉得不得了。生10:一噸的大米就要工人裝成小袋抬上汽車來運了。師:誰來說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生:26千克。生:24千克。師: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請你算一算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生3:大約40個。師:全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生齊:34人。師: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生齊:不夠。師:你覺得1噸怎樣?生齊:對我們來說太重了。(3)說一說你還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大約重一噸?生1:3頭水牛大約是噸.生2:10桶汽油是1噸。生3:200桶色拉油是1噸生4:600塊紅磚大約是1噸3、觀察生活,發現新知師:我們經常在路旁橋邊看見這樣的標志牌,50t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生1:是指這座橋只能通過50噸重的汽車。生:不對,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的重量是50噸。師:橋的載重量是50噸,就是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50噸的重量。師:用字母怎樣表示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呢?生:1t=1000kg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1〕說說下面那些動物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生:大象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生:鯨魚的體重也合適用“噸”作單位。師:再看看那些工具的載重量合適用“噸”作單位。生:火車、輪船的載重量合適用“噸”作單位。生:伙計的載重量也合適用“噸”作單位。生:還有卡車。。。生:電梯的載重量合適用“噸”作單位。生:用千克也行,只不過是用“噸”作單位簡單些,不用寫太大的數。〔2〕在括號里填上適宜的質量單位。一個雞蛋重50〔〕;一個喜瓜重5〔〕一只大象重3〔〕;一輛卡車的載重10〔〕舉重運發動石智勇在奧運會上舉起162〔〕榮獲金牌。小麗體重30〔〕〔3〕質量單位的換算。4千克=〔〕克;3噸=〔〕千克8000克=()千克;〔〕t=2000kg18t=()kg;()kg=6t〔4〕〔5〕動物王國新建成了一座載重量1噸的木橋,小動物們都快樂地來觀看,它們都想上橋走一走于是就一齊涌向橋上,這是小馬大喊一聲,同學們猜一猜小馬會說聲么?〔1〕為什么這樣說?說出數學根據。生:小動物們的體重和是1240千克,超過了一噸所以橋會塌的。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再加上獅子也一起過橋,橋一定會塌的。〔2〕最多可以有哪幾只小動物通過這座木橋呢?說出數學理由。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可以一起過橋。生:獅子、水牛、小馬和小熊也可以一起過橋。生:最多四只可以一起過,但是要注意體重和不能超過1噸。小結:說得太好了,同學們也一定要注意外出時不要擠電梯、不要乘坐超載的交通工具,以免發生危險。5、數學故事,拓展新知課件出示“曹沖稱象”的故事數學情景圖。〔1〕讓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2〕討論曹沖稱象的方法。〔3〕請同學算算這頭大象的體重。師:同學們如今有沒有稱大象體重的秤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看到這么多的秤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生:真讓我大開眼界。生:我看到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很興旺了。生:我也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研究出更科學的秤。生:。。。評析各種感官參與,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平臺。教學中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為載體,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拿一拿等方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幫助學生感悟1噸、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打破本課的重、難點。特別在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小組中驅除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噸的例子,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絡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首先課前讓學生搬一搬桶裝水,親自感受1桶20千克的水的重量,此時讓學生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有的學生還不可以完全感受到,因為一些班級的“大力士”經常一個人為班級換水他會覺得20千克一桶水很輕。讓學生展開想象也會有一定困難。此時再通過感受50千克一袋大米的重量,班級里沒有人能自己抬起,要六、七個男生一起抬還很費力呢。假如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進而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接著讓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理論活動,讓生根據平均體重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化的認識,進步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才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中老師創設了動物過橋的情境和曹沖稱象的故事的教學情景,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引入,抓住學生“童心”激發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中主動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的過程中,并且對學生進展自我保護意識和平安意識教育。同時對學生進了一次明確學習目的教育。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二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練一練”教學目的:知識目的:1、結合詳細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理解1噸的實際質量。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展簡單的換算。過程目的:結合詳細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步對物體質量的估計才能。情感目的:浸透數學知識來于生活理論的思想,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教學重點:認識“噸”,掌握“1噸=1000千克”。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教學具準備:電腦課件、桶裝礦泉水教學時間:2023年9月23日上午第一節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課件出示大象的圖片。猜一猜這頭大象有多重?根據學生的答復,引導:有的同學都會用“噸”來表示大象體重了,真了不起,這節課我們一道來學習“1噸有多重”板書課題。對于這個問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1、提一提:感知1噸有多重。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提一大桶礦泉水。提完后,問:“你們覺得這桶水怎么樣?”“再給你加一桶,怎么樣?”“假如再加10桶呢?”“50桶呢?”學生猜這桶水的重量〔猜后,老師出示準確的重量:20千克〕。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獨立計算后指名答復并板書:1000千克〕師: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形成關系式1噸=1000千克讀關系式;2、算一算:小組合作,看圖互相說一說多少物體的質量合起來是1噸。分小組計算各圖的物體數量小組匯報:3頭水牛約重1050千克,約1噸;10桶油約重1000千克,是1噸;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噸;40人約重1000千克,約1噸。3、舉一舉: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老師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4、理一理:師:剛剛我們認識了噸,到如今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反應之后,老師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小結:通過剛剛的整理,你知道這三個質量單位哪個最重?哪個最輕?三、綜合應用,穩固拓展:1、填上適宜的質量單位卡車載重4〔〕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小明體重35〔〕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2、單位換算8噸=〔〕千克3噸500千克=〔〕千克6000千克=〔〕噸1噸-100千克=〔〕千克3、改錯題。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噸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卡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駛而過,把我嚇了一跳!師:聽了這那么日記,你們為什么笑了?4、拓展應用有5臺機器的重量分別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假如要用一輛載重量是2噸的卡車來運,可以怎么裝貨?〔1〕小組內討論。〔2〕全班交流,選出最正確方案,并說明理由。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教學反思:一、聯絡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心理學研究說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老師要英勇地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理論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這個單位時,由于“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詳細的、可感知的形象呈如今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間隔。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分小組提桶裝礦泉水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老師要擅長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二、自主探究、動手理論、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根據課改精神,如今比擬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究、動手理論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舉一舉、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同時,在各環節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進展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三、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在《數學課程標準》的總目的和分目的中,都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這一目的,同時國外〔諸如:美國、____等國家〕都將解決問題列為重要目的。由此可見,解決問題的才能尤為重要,為了不斷開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我在練習階段,特別設計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絡生活,同時也穩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表達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可以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根底性、應用性、興趣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穩固了簡單的根本方法,進步了學生參與生活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局部,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總之,老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嚴密聯絡,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詳細,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興趣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三《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擬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擬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頭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說明。假如我們按照這樣的形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理解1噸有多重,但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設計了背一背這一體驗環節。在學生中找幾個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互相背一背,估計多少個重量是一噸。教學完后,我注意到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擬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節,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從而打破了教學難點。《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比擬大的重量單位。教學這一課時,我從學生身邊事物入手初步感知1噸有多重,比方實際提一桶重20千克的水,再想象一下50桶這樣的水會有多重,會是怎樣的感覺?在此根底上得出1噸=1千克。進而解決小動物們過橋的問題,表達了數學于生活,寓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存在問題:設計的教學內容太多以致于每個環節都很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化,還未能到達預期的目的。改良措施:1、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尤其要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2、實行彈性教學,在本節課未能充分進展的環節移到練習課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體重表找出體重大約1噸的同學們的環節,應多找幾組同學,使學生充分感知。<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關于質量單位噸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擬生疏。通過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經歷聯絡起來,并且產生了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去探究身邊以往不太關注的事物,把“噸”與生活聯絡起來;通過詳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考慮、探究、交流,構建自己關于噸的新知。在教學中,噸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空間想像不是很詳細,假如在教學中能通過多種手段來盡可能地感知質量單位噸會更好一些。課后對自己本課進展了反思:1.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探究。首先創設情境,利用故事導入,猜測大象的體重;然后計算周圍熟悉物體的質量;最后來稱大象體重。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學得有興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2.重視學生獨立考慮與合作交流才能的培養。獨立考慮、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在關注獨立考慮的根底上,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時機去觀察、考慮、分析^p、討論,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才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無不與生活實際相聯絡,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每個人都離不開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并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1噸有多重1噸到底有多重呢?如何讓學生感受到1噸的重量呢?在課前,我先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糧油店觀察米店的擺放,記錄那里一袋米、一筒面、一袋面粉等的重量,然后一個一個的測量學生的體重。學生將自己的體重也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本上。最后我跟老板商量讓孩子們提提20千克1袋的米。孩子們回到教室嘰嘰喳喳的議論著誰誰重些、輕些;誰有力氣等等。很顯然,大家對這樣的理論活動很感興趣。乘著學生快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全班30人,一共有多重呢?學生立即說:這么多怎么算啊?我說:我們不是學過估算嗎?大家可以估計一下啊。“哦。這就快了。”班上幾個小機靈連忙問旁邊的同學體重是多少,有的說“26千克”,有的說“25千克”,有的說“30千克”,有的說“22千克”,有的說“32千克”等等。于是,大家又議論了一番,覺得大家的體重在25千克上下,就用25乘以30,大約是750千克。我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覺得很奇怪,這樣一個得數有什么用呢?我又在750千克旁邊寫了1000千克。我讓學生比擬者兩個數的大小,學生很快得出了結論。可是,這些似乎和噸沒關系啊。我呢還是漸漸的賣關子。我問:假如1個學生是25千克,這樣體重的學生要多少個才是1000千克呢?幾個超前學習乘除計算的孩子搶著說“40個”。其余學生說“這么多呀。”“好重啊!”“真的很重嗎?同桌互相背背看。”學生通過背體驗到幾十千克都比擬重。這時,我讓學生說說剛剛記錄的糧油的重量,同時想想1000千克米〔一袋裝20千克〕有多少袋?1筒面500克,1000千克面有多少筒呢?假如要一次運走2000筒的面,選擇什么運輸工具呢?問題一個比一個難,但是學生們絲毫不害怕,他們興致勃勃的討論著。最后大家一致認為1000千克的面要用面拖才能一次運完。這時,我告訴學生:1000千克就是1噸。噸是生活中重的物品的質量單位。比方沙、水泥等的重量都用到噸。在動物中,大象、鯨的體重也是用噸來計量的。至此,學生對于“噸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快樂的進展著。因此,選擇適宜的情境,選擇適宜的教學角度,就算是很抽象的事物也能讓學生豁然開朗的。這也就是教學的藝術吧。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四一、說教材《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噸的認識這局部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擬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教材先通過猜測大象大約三噸重的場景,導入課題并突出本課重難點,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3頭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體的重量,幫助學生學習并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接著,結合實際中的例子進一步學習噸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基于以上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材設計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的及其重難點:〔一〕教學目的1、借助生活中的詳細事物,感知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展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3、進步對物體質量的估計才能,培養學生比擬、歸納才能,穩固千克、克、噸質量概念之間的關系4、在理論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二〕教學重點難點在詳細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進展換算初步形成噸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二、說教法和學法〔一〕說教法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理解1噸的實際質量,理解數學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點,打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表達以下幾點:1、數學來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噸又是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2、啟發式教學由老師創設生動情景故事,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活動中去感知、發現,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聯絡實際才能。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仍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化的認識,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3、情景教學法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開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識經歷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場,通過現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究中。課堂接近尾聲,考慮到比擬難調動學生情緒,因此又設計了《小“糊涂”日記》一情景,學習和運用“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并且能很好的對本堂課進展總結,又突出重難點。學生情緒激昂。〔二〕說學法學生已經可以準確地進展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較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構造,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與環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究的強大內動力。老師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考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同時,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使情節更生動,并突出重點,進步效率。三、說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展〔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新課開場,我特意創設了現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并為后面單位換算留下伏筆。為了讓故事生動,離現實生活比擬貼近,我將曹操設計成一小學老師,由老師帶著同學們去湖邊進展綜合理論體驗。曹操問學生:“有誰能稱出大象的體重?”正當學生圍坐湖邊發愁時,老師五歲的兒子曹沖來到學生當中,他利用船、石頭和磅秤將大象體重稱出。根據教材提供八次稱石頭的質量數據,讓學生算出:大象的體重為2800千克。由此引出問題:像這樣的大宗物品還有其它更大的質量單位來表示嗎?學生會由課題猜測出質量單位“噸”,老師追問:為什么用噸,1噸到底有多重呢?2800千克可以用噸表示成什么呢?〔板書2800千克=〔〕噸〕這時老師及時引出課題并介紹噸的字母表示為“t”〔板書:1噸有多重〕“噸”用字母表示為“t”這個環節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舊故事新說法,使學生耳目一新,引發興趣。〔二〕溫故知新、導出新知首先提問:有哪位同學還記得前幾節課,我們學過千克、克的質量換算?學生在做出1千克=1000克的答復時,我抓住時機繼續發問:同樣是質量單位,你能推想出,當千克滿了多少可以用1噸表示呢?學生根據千克、克的質量關系,能猜測出千克、噸之間的關系也是“1000”,從而得出:1噸=(1000)千克這一環節非常簡短,通過老師引導性的發問和學生的猜測,從而引出新的質量關系,這樣的設計有利于知識之間的聯絡。學生對于自己成功的推斷會記憶猶新,并帶動全班的情緒,進步整堂課的效率。〔三〕活動體驗、學習新知考慮到如今班級都有飲水機,所以,我特別設計了《抬水》這一環節,讓學生體驗1桶水〔20千克〕的重量,從而推想一噸有多重。在學生已感受1桶水很重的狀況下,我讓生計算出:10桶、20桶、50桶的質量分別是多少后,從而引出50桶水約1噸重〔電腦出示〕。再讓同學們想想:我們平常每天喝多少桶水呢?照這樣的速度,喝完一噸水差不多要多少天的時間呢?學生按每天喝一桶水的速度,算出喝完1噸水需要50天的時間通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已感受到“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一般在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才會用噸作單位,并在計算10桶、20桶、50桶過程中驗證并穩固了1噸=1000千克的換算關系。數學來于生活,只有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歷聯絡起來,更多的接觸和經歷有關情景和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體驗,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四〕看看算算,感知1噸電腦展示《生活中的一噸》,前面的抬水試驗,同學們已經理解到:1桶水20kg——50桶約1噸重繼續展示:1頭牛350kg——3頭牛約1噸重1桶油100kg——10桶油約重1噸1袋面粉50kg——20袋面粉約重1噸1學生25kg——40個學生約重1噸1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1大桶礦泉水的重量是20千克,1位老師體重50千克,請問你可以組成哪些1噸呢?〔以小組合作可自由組合〕這局部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更好的數感,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質量關系建立起聯絡。使已經具備的數感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進一步加深了1噸=1000千克換算的理解。最后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發散學生思維才能,多方位進展考慮得出1噸可以怎樣組成,加深穩固學生對1噸的理解與應用。此時,解決前面《曹沖稱象》留下的問題,即:2180千克還可以用什么質量單位來表示呢?通過計算2800千克=2噸800千克,學生知道:一頭大象大約有3噸重將前面遺留的問題有始有終解決完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一環節,學生在建立1噸概念后,讓生初步建立幾噸的概念,并為第四課時內容奠定根底;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養成:面對不同情況,仍能發揮主動考慮的學習習慣。接著,讓學生自由發揮,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噸?例:這車煤有4噸;這輛貨車限重3噸等等,從中發現噸在生活中廣泛存在。〔五〕課堂總結,靈敏運用一節課結尾時,學生對于“噸”已有了初步地認識,但要正確區分并運用“千克、克、噸”這三個質量單位,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使學生能用比擬的方法歸納所學內容,所以設計了《小“糊涂”日記》〔電腦出示〕一情景,日記上這樣寫到:今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55千克的雞蛋,吃得飽極了。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奔馳而過,把我嚇了一大跳!當我以夸大的語氣和肢體語言讀完時,學生已是捧著肚子大笑不已:此時,我更加成心問到:“你們為什么笑呢?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學生會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按常規,課尾時會很難調動學生情緒,但此時的學生卻各個情緒激昂。我抓住時機馬上問到:“你想對小糊涂說些什么?”你們有什么好的方法不亂用這三個質量單位嗎?學生在老師的提問下,能主動進展歸納小結出對三個質量單位的感受,從而替代了以往老師總結成詞的教學形式。學生通過比擬,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將學習內容歸納得系統、完好。本環節先是通過一組題幫學生整理所學過的質量單位,使學生可以準確分辨克、千克、噸,幫助學生組建知識構造。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五教學內容:教材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練一練”教學目的:知識目的:1、結合詳細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理解1噸的實際質量。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展簡單的換算。過程目的:結合詳細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步對物體質量的估計才能。情感目的:浸透數學知識來于生活理論的思想,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教學重點:認識“噸”,掌握“1噸=1000千克”。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教學具準備:電腦課件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材內容老師活動學生活動出示課件:森林里來了什么?我們一道來看看它們在說什么?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想說什么?我們先來理解一下“1噸有多重”板書課題“1噸有多重”觀察并發表個人見解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材內容老師活動學生活動逐一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1、感知1噸有多重。⑴電腦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⑵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⑶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質量是1噸。一箱蘋果的質量是10千克。一付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的質量是10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請各小組合作完成。記錄員做好記錄。⑷如今你知道了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了嗎?請閉眼想一想。2、探究噸、千克、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展簡單的換算。⑴你們知道哪些質量單位?⑵你能把這些質量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嗎?⑶你知道每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嗎?⑷你知道“噸”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⑸下面各題你會填嗎?4噸=〔〕千克6000kg=()t8kg=()g15t=()kg3、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⑴同學們,生活中你是否觀察到用噸作計量單位的例子。⑵我們一道來看看生活中的這些例子。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學生通過看圖觀察、估算、互相說等活動感知1噸有多重。學生自由選擇先獨立考慮,后小組合作完成。學生閉眼感覺。學生互相說后,個別答復。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個別發言。學生觀察圖片說圖意。三、穩固練習,進步才能教材內容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課本第22頁練一練1、2、3及數學故事1、小淘氣想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嗎?⑴出示第2題⑵出示第3題2、“曹沖稱象”⑴結合圖片請學生說故事。⑵根據記錄表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嗎?小組合作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快樂嗎!還有什么想弄明白的問題嗎?下一節可我們再繼續研究。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再個別說考慮方法再。學生獨立填寫后先同桌說想法,再全班交流。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交流看法。學生根據記錄表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學生互相談想法。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六〖教學目的〗1.結合詳細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展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2.培養觀察才能、估計才能、推理才能,初步開展空間想像才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3.結合詳細情境,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材分析^p〗本單元教材先安排了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容。“1噸有多重”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是結合詳細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展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這局部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因為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的時機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過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質量單位“噸”;接著通過看一看、算一算、說一說來感受1噸有多重;再通過練一練,聯絡生活實際,穩固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最后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材中還設計了多幅情境圖,有利于學生在詳細的情境中感知1噸有多重。本節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歷出發,創設“生活化”的課堂,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課堂學習中,這樣就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歷交融起來,親密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p〗薩爾圖區地處大慶市中心,學校的辦學條件比擬好,教學掛圖、多媒體、實物投影等教學用具根本上能滿足教學的要求。老師的總體素質也比擬好。經過兩年的課改實驗,三年級學生的觀察才能、估計才能、推理才能、空間想像才能已經得到了初步開展。雖然,平時學生對“噸”接觸得很少,但本節課是在上節課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根底上來進一步學習較大質量單位“噸”的;并且老師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聯絡生活實際,運用視頻、圖像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是可以達成教學目的的。〖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究1.故事引入。師: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答復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出示畫面,并請一位同學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生可能答復: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師引導學生考慮: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適宜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并板書)(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體(或掛圖)出示書上畫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貼近學生生活的畫面)。(1)小組內看圖互相說一說,1噸有多重。(師深化小組,對讀圖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2)算一算。通過小組計算(記錄員記錄數據),讓學生交流多少千克是1噸。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20袋面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3)小組匯報。師根據學生答復板書:1噸=1000千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2.聯絡生活,理解新知。(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老師進展補充。(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展分析^p。(三)綜合應用,穩固拓展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展指導。(1)填上適宜的單位(克、千克、噸):(2)填一填。4千克=()克3噸=()千克5000克=()千克()t=2000kg18t=()kg()kg=6t2.學生做完后,老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后與同桌說一說考慮方法。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3t○3600kg學生獨立考慮再反應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考慮方法。4.數學故事。(1)估算。剛剛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第幾次12345678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考慮的時間,然后找生匯報。(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方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各組匯報計算結果。(有關討論和計算這兩個小環節,老師可根據時間自行把握,假如時間不夠用,可作為課下作業。)(四)集體反應,反思總結先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假如有必要老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以補充。(五)拓展作業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容,請同學們留心身邊有關質量的信息,假如發現了,請認真觀察,把它記在數學日記上。〖教學反思〗關于質量單位噸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擬生疏。通過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經歷聯絡起來,并且產生了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去探究身邊以往不太關注的事物,把“噸”與生活聯絡起來;通過詳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考慮、探究、交流,構建自己關于噸的新知。在教學中,噸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空間想像不是很詳細,假如在教學中能通過多種手段來盡可能地感知質量單位噸會更好一些。〖案例點評〗本節課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1.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探究。老師首先創設情境,利用故事導入,猜測大象的體重;然后計算周圍熟悉物體的質量;最后來稱大象體重。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學得有興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2.重視學生獨立考慮與合作交流才能的培養。獨立考慮、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老師在關注獨立考慮的根底上,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時機去觀察、考慮、分析^p、討論,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才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無不與生活實際相聯絡,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每個人都離不開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并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4.教學設計有一定的彈性。本節課在教學環節和教學用具上,老師可以根據詳細條件和詳細情況去選擇。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七一、說教材《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噸的認識這局部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擬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教材先通過猜測大象大約三噸重的場景,導入課題并突出本課重難點,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3頭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體的重量,幫助學生學習并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接著,結合實際中的例子進一步學習噸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基于以上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材設計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的及其重難點:〔一〕教學目的1、借助生活中的詳細事物,感知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展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3、進步對物體質量的估計才能,培養學生比擬、歸納才能,穩固千克、克、噸質量概念之間的關系4、在理論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二〕教學重點難點在詳細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進展換算初步形成噸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二、說教法和學法〔一〕說教法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理解1噸的實際質量,理解數學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點,打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表達以下幾點:1、數學來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噸又是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2、啟發式教學由老師創設生動情景故事,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活動中去感知、發現,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聯絡實際才能。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仍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化的認識,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3、情景教學法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開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識經歷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場,通過現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究中。課堂接近尾聲,考慮到比擬難調動學生情緒,因此又設計了《小“糊涂”日記》一情景,學習和運用“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并且能很好的對本堂課進展總結,又突出重難點。學生情緒激昂。〔二〕說學法學生已經可以準確地進展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較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構造,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與環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究的強大內動力。老師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考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同時,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使情節更生動,并突出重點,進步效率。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一噸有多重教案篇八《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比擬大的重量單位。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老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絡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復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著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理論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化的認識,進步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才能。在上述“噸的認識”教學片斷中,當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絕大局部學生均答復“不可能搬得動”。但有一個男孩說:“我想我能”,面對這件預先沒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讓那個“固執已見”的學生來背班上最重的同學并說感受,進一步引導,假如20個這樣身材的同學大約重1噸,讓你去背,你覺得怎樣?這男孩的答復是:“肯定把我壓扁”。并難為情地說:“老師,1噸的大米我想我應該是搬不動的,太重了”。這男孩在體驗中被說服了。課堂是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老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噸的認識”是蘇教國標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擬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擬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假如我們按照這樣的形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基于課前的反思,我設計了拎一拎、背一背兩個體驗環節。環節一:我從食堂借來了2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著拎一拎、說一說。弱小的女同學幾乎拎不起來,她們直喊太沉了;力氣大些的男生們雖然拎離了地面,但也堅持不了20秒。他們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還紅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順勢利導,“才小小的一桶2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這樣,要是50桶這樣的色拉油,你估計我們班誰能拎的動?你們知道多重嗎?”學生紛紛表示,50桶這樣的色拉油1個人不可能拎的動。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板書著:一桶20千克50桶〔〕千克。在學生答復的根底上,總結出1000千克就是1噸。環節二:在學生中找幾個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互相背一背,估計多少個重量是一噸。……教學完后,我注意到這兩個環節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擬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節,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節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節一的20千克與環節二的25千克差異不大,有重復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節一假如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后,再引入多少瓶這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