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3100字(論文)】_第1頁
【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3100字(論文)】_第2頁
【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3100字(論文)】_第3頁
【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3100字(論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目錄TOC\o"1-2"\h\u13864一、借助體態律動,激發學習音樂積極性 131015二、創設感官游戲,提升學生音樂感知力 29280三、豐富學唱方式,啟發學生音樂審美力 325252四、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音樂創造力 421665五、強化以學定教,優化音樂表現力 529345六、結語 6摘要: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更注重德育與美育的雙重滲透。所以,為了突出素質教育的必要性。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尊重個體差異,立足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創設多元化、趣味性和實用性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幫助挖掘學生的多元思維潛能,推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健康發展。對此,本文對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常以歌唱學習效果作為檢驗課堂實效的主要標準,而忽視對學生審美意識和能力,創新思維和方法以及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培養。尤其是沒有突出“讓學引思”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審美、感知并創造音樂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本課堂,才能夠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音樂學習體驗,進而為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借助體態律動,激發學習音樂積極性傳統音樂課堂多以教唱為主,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以先學習后模仿的方式學習。這樣的音樂課堂略顯沉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激發。同時也違背了新課程理念中課堂要突出學生主體性的要求來。而借助體態律動既可以充分帶動課堂氛圍,也能夠讓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知音樂魅力,體會學習音樂的快樂,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人音版四年級上冊中《柳樹姑娘》一課教學中,歌曲旋律優美,內容簡練,并用擬人的手法生動描述了萬物一新的春天景象。歌曲為3/4拍,比較適合作為舞曲。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就利用歌詞的韻律和歡快地節奏感,引導學生們隨著音樂舞動,可以拍拍手、拍拍肩、扭扭腰、跺跺腳等。隨著“強弱弱”的節奏形式,學生們從一開始的雜亂不整,逐漸找到音樂節奏并統一動作起來。在這樣歡快的課堂氣氛影響下,學生們感受到了學習音樂的快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二、創設感官游戲,提升學生音樂感知力識記音符對于初步學習音樂知識的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是音樂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就需要融入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游戲,引導學生在玩樂中豐富感官體驗,進而有效培養聆聽能力,為其他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在對學生節奏感進行訓練時,首先可引導學生利用聽、讀、唱、演等方式感知音樂特點。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的音樂節奏較為舒緩。而《小放牛》《剪羊毛》等歌曲的節奏卻截然不同。教師針對不同歌曲的節奏進行對比教學,從而豐富學生音樂感知力。再如:在《春天舉行音樂會》這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用語言和動作表示春雨、春風、春雷、春水,學生們非常感興趣。通過不同規律的拍手、跺腳或者借助物體發聲的方法,培養了孩子們對音樂靈敏的感受能力,以及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同時,在這一環節,學生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感知能力。每個學生在進行體態律動時都感受到了不同樂曲的感染力。進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節奏感。三、豐富學唱方式,啟發學生音樂審美力審美能力源于在音樂學習中對音準的把握,所以,音準練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既是難點,也是重點。通過豐富學唱方式,可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如柯達伊教學法,可通過分聲部唱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個性審美能力。在《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播放歌曲視頻,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后,引導學生展開視唱學習和誦讀,當學生初步掌握基礎旋律后,引導學生分部演唱歌曲。如男生唱低聲部,女生唱高聲部,以此逐步完善歌唱訓練形式。雖然剛開始時學生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但在不斷磨合中,課堂氛圍不僅熱鬧起來,學生對節奏的掌握也逐漸熟練。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再將組織環節進行靈活調整后,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升。可見,分聲部唱法雖然具有一定難度,但和誦讀結合在一起,學唱方式豐富了,學習積極性也自然提高了。學生立足豐富的學唱體驗,對音樂逐漸產生了獨特的審美思維。所以,柯達伊教學法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有一定幫助。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豐富,也是對柯達伊教學法的一種傳承培養學生自主感受和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四、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音樂創造力音樂創造能力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大部分教師認為小學階段不必要培養學生音樂創造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多教授音樂基礎知識和節奏訓練,進而忽視音樂創造力的培養。音樂創造力不僅僅需要音樂潛能,更需要后天的挖掘與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個性特點,創設生活化情境,進而借助學生生活體驗挖掘其音樂創造力。藝術源于生活,音樂創造力同樣立足生活體驗。對于小學生而言,在音樂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勢必激發其自主學習熱情。所以,首先教師可搭建生活化情境。如“雷劇生活中有哪些美妙的“音符”?”學生回答“海浪的聲音,雷電的聲音,鳥兒叫聲,翻書的聲音……”這些聲音不僅是生活元素,也是能夠讓學生感受美的音樂元素。筆者有意識地讓學生將大自然中聲音的長短、高低和強弱進行區分,并舉例。然后創設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這樣有趣的生活化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拉進了生活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獲得了學習自信心。其次,開展“發現生活中的樂器”的探究活動。部分學生拿來鉛筆在課桌上有節奏的敲打,還有的同學拿出一張紙卷成筒狀吹出“嗡嗡”的號角聲。通過搜集生活中的音樂節奏,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接下來,教師播放一首特殊的歌曲表演視頻“視頻中幾排學生整齊坐在教室里,每人手中有幾個空紙杯,有節奏的敲打著桌子。桌子和紙杯在規律的敲打下形成了動人的旋律。同學們用手打出節拍輕聲唱著《稻香》。”這樣的情境感染了同學們,他們紛紛躍躍欲試。最后,師生合作練習簡單的《柳樹姑娘》第一段的節奏。通過師生合作創編,結合節奏訓練,充分滲透奧爾夫教學理念,放開學生手腦,充分鍛煉其音樂創造力。五、強化以學定教,優化音樂表現力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成效不盡相同。如果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引導方式,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更不利于挖掘學生隱藏的潛能。所以,因勢利導,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也適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態度、學習效率等進行個性化引導,從而充分挖掘小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在三年級下冊《嘀哩嘀哩》這一課教學時,可立足三年級學生個性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探究活動。以春季景色為背景,首先討論春天的美景。以此引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接下來,播放《嘀哩嘀哩》,學生跟隨音樂律動,運用體驗感知自主模仿黃鸝鳥的叫聲,為節奏練習奠定基礎。教師引導學生以有彈性的聲音學唱這首歌。最后,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小組內學生合作進行創編,可以是舞蹈、合唱或者情景劇等形式。在各小組音樂活動中更加入了樂器伴奏。這些聲情并茂的實踐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感官思維和表現欲望。可見,尊重學生落實以學定教理念能夠進一步優化音樂表現力。為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六、結語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應立足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本質。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個性特點,從多元方面挖掘小學生的多元音樂潛能。引導學生感知美、想象美、創造美和表現美,進而幫助學生形成音樂審美思維和審美氣質,最終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參考文獻[1]李楨,徐玉蓮.音樂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J].戲劇之家,2020(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