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聚酯漿料的制備及其在短纖維上漿中的應用_第1頁
水溶性聚酯漿料的制備及其在短纖維上漿中的應用_第2頁
水溶性聚酯漿料的制備及其在短纖維上漿中的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溶性聚酯漿料的制備及其在短纖維上漿中的應用

性粉末、pva和丙烯酸(鹽)漿料在漿料技術中的應用非常成熟。它們的優缺點在以前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中討論也很廣泛。PVA漿料的應用推動了織造技術的飛速發展,但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主要矛盾。丙烯類漿料的開發和應用,為替代PVA打開了方便之門,但只是取長補短,也不能高比例地替代PVA。因而,人們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新的合成高聚物用于紡織上漿,而這樣的高聚物應該更好地適應滌綸短纖維紗的織造,對疏水性纖維具有良好的親和性。從高聚物的“相似相容”出發,水溶性聚酯漿料的開發很自然地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注意。從20世紀70年代初,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一代聚酯漿料(30%左右的水分散性聚酯)就應用于作為滌綸短纖維紗的粘著劑,1988年美國EASTMAN公司就已經商業化應用聚酯漿料,1992年MORTON國際公司在美國紡織化學和染整協會(AATCC)會議上介紹了聚酯漿料用于滌棉紗上漿,可減少干分絞毛羽的數量。法國RHODIA公司的聚酯漿料用于長絲織物的漿絲也很有經驗。國內也有關于聚酯漿料的研究。聚酯漿料易于退漿,且退漿后容易降解,這也是成為研究熱點之一的原因。聚酯漿料比丙烯類漿料的生產條件苛刻,在初步的嘗試和應用中,只能作為助劑使用,不能完全取代PVA。如果沒有規模效益,生產成本難以下降,這也許是聚酯漿料推向市場的主要困難。隨著我國加入WTO,紡織品大量出口,不允許使用PVA上漿的貿易壁壘一直存在。因此,研制開發聚酯漿料對實際應用很有意義。1試樣的溶解與粘度性能試驗樣品主要用制造滌綸的單體(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為原料,先在反應罐中,加熱熔融,加壓反應使單體發生酯交換,然后再減壓蒸餾去除水等小分子,縮聚提高分子量。水溶性聚酯漿料的外觀呈透明固體,比較脆,輕敲可成粉末狀。出料時干式或水下切粒可呈規則的固體顆粒。含固量為99.0%以上,pH值為7±0.5。水溶性聚酯漿料的溶解性能測試時,取樣品聚酯25.0g,加入75ml蒸餾水,放于磁力攪拌器上,邊加熱邊攪拌,樣品漿料不斷溶解,90℃左右就可以全部溶解。溶液呈淺白色,其水溶液靜置48h不分層。溶液有輕微芳香味,可能與未反應的單體有關。試樣的粘度性能試驗,取少許樣品聚酯溶解后,檢測在不同濃度條件下漿液的粘度。在室溫20℃條件下,用NDJ-79型粘度計測定其粘度,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試樣濃度在10%~15%時,粘度很低,對滌綸的浸潤性較好。較低的漿液粘度為適應“兩高一低”的漿紗工藝路線提供了可能。試樣在低濃度(小于20%)時,粘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而在濃度較高(大于20%)時,粘度隨溫度的變化依賴性強。圖1是濃度分別為15%和20%時,粘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22.1繪制熱量溫度圖譜取4.5000mg的樣品制成試樣,用METERLERTOLEDO公司的DSC分析儀繪制熱量溫度圖譜。從0℃開始升溫,升溫速度為10℃/min,升溫到140℃,熱量溫度曲線如圖2所示。在38.63℃時發生玻璃化轉變,兩個熔融峰可以推斷為鏈段的伸直鏈與折疊鏈的結晶與熔融。2.2特征吸收峰的繪制取試樣9.1000mg,在PerkinElmer紅外光譜儀上繪制其特征吸收峰的光譜圖見圖3。芳烴的C=C伸展振動吸收峰出現在1500cm33.1制備混合漿的方法采取醋酸酯淀粉、PVA、聚酯漿料分別煮漿后再按比例混合的方法制取聚酯與淀粉、PVA與淀粉的混合漿。參照文獻3.2紗線拉伸性能取試樣約40g左右,配制成1%濃度的漿液3000ml~3500ml,置于4000ml的容器中,加蓋后磁力攪拌,加熱升溫至95℃,保溫30min,倒入恒溫的搪瓷盆中。將粗紗預先繞在試樣架上,把試樣架上的粗紗浸入漿料中,浸漬5min后將紗框提出,剪開框架上的試樣紗,掛起自然晾干。在恒溫恒濕條件下放置24h,然后在織物強力儀上測試粗紗條的斷裂強力。測試條件:溫度18℃,相對濕度75%,XL-1B型強力儀,夾距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子樣數為30根。合成樣品與市場上某公司的聚酯漿料、丙烯酸類漿料、醋酸酯淀粉、PVA-1799作比較。粘附力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制備聚酯漿料比市場上某公司的聚酯漿料、丙烯酸類漿料粘附力高,但與PVA-1799的粘附力還相差較多。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在保證水溶性的條件下,提高其分子量。3.3溫度對漿紗品質的影響調制4000ml濃度為10%的漿液,升溫到95℃,繼續加熱回流并保溫1.0h,倒入預熱過的漿槽中。TSSJ-83型漿紗機,品種為T/C13.1tex,漿槽溫度95℃,車速為5m/min,烘干溫度110℃,漿紗幅寬45mm,總經根數180根,浸壓形式為雙浸雙壓,漿料配方見表3。兩種配方漿液的含固率都為10%。漿紗在室溫條件下平衡3天后檢測漿紗的耐磨性、斷裂伸長等指標,檢測結果見表4。顯然,方案2的漿紗強力和耐磨次數都略有下降,由于分絞阻力下降,其單位長度內3mm毛羽數下降了60%,這對漿紗綜合指標的提高是有利的。3.4縱向結構上漿后織物上漿的發展各取幾根漿紗制成試樣在德國LEICA公司的BLMP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漿紗縱向結構,放大倍數100倍。每個方案漿紗樣品拍照數量為50只。通過統計計數,方案2上漿的毛羽數比方案1確實少很多。隨機選取兩漿紗樣照作對比(見圖5),方案2漿紗紗體比較光滑,毛羽數少。44.1加入封端劑后作為水解劑的性能在濕熱條件下,聚酯材料易降解成低分子。作為纖維材料的聚酯為了防止降解,惡化材料機械性能,在聚合結束時常加入封端劑。而作為漿料用的水溶性聚酯,不加任何封端劑,使聚酯漿料在退漿后能夠盡快分解。聚酯的水解是酯化反應的逆反應,一般以酸或堿作水解催化劑:在酸性介質中的水解方程:這是一種自動催化反應。這種性能有利于聚酯漿料退漿廢液的生化降解。4.2幾種樣品的氧傳質分析重鉻酸鉀在強酸性溶液中是強氧化劑,加熱煮沸時能較完全地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及其他還原物質,過量的重鉻酸鉀,以試亞鐵靈作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滴定,由消耗的重鉻酸鉀量即可計算出水樣所耗的氧的數量(mg/l)。將水樣用稀釋水適當稀釋,使其中含有足夠的溶解氧,能滿足培養五天微生物需氧量的要求。將經稀釋的水樣分別置于兩個測氧瓶中。一瓶測定其當天的溶解氧,另一瓶水封后于20℃條件下培養5天后測定其溶解氧,二者之差即為生化過程所消耗的氧。幾種樣品對比測定的數據見表5,BOD/COD反映了該物質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由表5可知,聚酯漿料的BOD/COD值僅次于醋酸酯淀粉,而比PVA-1799幾乎高一個數量級,說明它對環境的影響要小得多。5生產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