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派第一章概論西方經濟學第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一節經濟學流派及主要類型一、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及其分類1、“當代西方經濟學”
當代西方經濟學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以后產生并流行于當今西歐、北美和受其直接影響的國家及地區的經濟學說,它是以往西方經濟學說的進一步發展。第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
依據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微觀經濟理論的態度,我們可以在當代西方的主流經濟學中區分出兩大流派——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還可以再區分出不占主流地位的兩大流派——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其階級結構進行制度性批判的左翼經濟理論,和論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合理性的保守主義經濟學,以及其它的一些較小的思想流派。第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當代西方的主流經濟學所謂當代西方的主流經濟學,就是大多數在當代西方的大學、研究機構以至政府部門從事經濟學教學、經濟研究以至具體經濟工作的人所共同承認和接受的經濟理論。當代西方的主流經濟學基本上可以分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叫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兩大流派。第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所謂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是指在理論觀點、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張三方面基本一致時,我們就把這一類的經濟學家稱作是某一流派,如果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保持一致則不能成為某一派別。第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與現代西方經濟學思潮的劃分標準是有所不同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思潮的劃分標準是以對經濟活動的基本指導原則為標準的。而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則要具體一些。一般說來,能夠成為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是:理論觀點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張上基本一致的經濟學派別。第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流行的兩種劃分流派的標準按主張自由主義還是干預主義,把其劃分為兩大流派按理論觀點、分析方法、政策主張基本一致劃分流派第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的成因和發展趨勢1、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成因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的形成與發展既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說來,這些經濟學流派的形成與發展與下面三種情況密切相關:(1)由于凱恩斯的追隨者對凱恩斯經濟學說進行了不同的解釋和補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劍橋學派,非均衡學派(新凱恩斯學派),希克斯的經濟學體系,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第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經濟“滯漲”的挑戰,這時,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相對立的各種學說,在批評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的情況下,出現了恢復古典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傾向,其中也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主要有: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奧地利學派,倫敦學派,弗萊堡學派,芝加哥學派,公共選擇學派,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3)不同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流派的非主流經濟學派。這包括:瑞典學派,熊彼特的經濟理論體系,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新制度學派,激進經濟學派。第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發展的趨勢與意義(1)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發展的趨勢:主要經濟思潮由輪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多相互滲透發展,經濟思潮間的差異逐漸縮小但不會消失,而各種流派則變化較大。流派的時期特點和區域特點較為明顯。(2)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發展的意義:第一,反映了現實經濟問題的要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經濟發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經濟理論和認識的進步。第1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1、凱恩斯主義主要流派(國家干預主義)(1)新古典綜合派(美國凱恩斯主義)(2)新劍橋學派(英國凱恩斯主義)(3)新凱恩斯主義(1960’):凱恩斯主義非均衡學派(4)新凱恩斯主義(1980’中期以來):凱恩斯主義主流經濟學(5)新興的新古典綜合(20世紀末提出)第1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新自由主義主要流派(6)貨幣主義(7)理性預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8)供給學派(9)新奧地利學派(10)公共選擇學派(11)倫敦學派(12)新制度經濟學第1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其他流派(13)新制度學派(14)德國學派(15)瑞典學派(16)希克斯的經濟思想(17)羅斯托的經濟思想(18)熊彼特的經濟思想(19)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20)激進經濟學派第1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二節西方經濟學流派的歷史淵源和發展一、西方經濟學流派產生的歷史淵源
1、古代和中世紀的西方經濟學說(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5世紀)
經濟學最早產生于古希臘。在公元前4-11世紀時,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奴隸制莊園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偶爾也有一些簡單的、少量的商品交換。一些學者出于奴隸主階級利益的需要,對當時的一些經濟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經濟學概念和思想,比如說,關于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看法、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看法、關于貨幣的看法等等。第1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在12-15世紀,歐洲處于封建社會的中世紀時代。在中世紀,經濟上是封建的莊園經濟和領地經濟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與封建王權的等級統治結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學。在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世俗解釋時,神學家(例如托馬斯?阿奎納)在過去的經濟思想和觀念基礎上,以基督教的觀點解釋了封建經濟和少量商品交換中的問題(如高利貸問題)。盡管中世紀的經濟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經濟思想有所進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則進展不大,在個別的方面(如價值理論)甚至還有退步。早期經濟思想的特點:只有經濟思想,而無經濟學理論體系零星經濟思想依附于其他科學,幾乎無獨立的經濟學文獻第1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近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變化
(16世紀至19世紀60年代)
近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變化主要是指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變化。不過,在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形成之前,曾經有過一個重商主義經濟學說的形成和發展時期。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學說的主要特點是圍繞如何發財致富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注重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積極主張國家對經濟活動進行保護和干預。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實踐為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仍然顯得比較膚淺、比較粗糙和比較片面。這些缺點和不足,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顯然是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改進的。這一任務只能留待以后來完成。第1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主要產生和發展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期,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取得完全勝利的時期。具體說來,這一時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紀中期期間。該時期內,西方國家的經濟在資產階級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克服重商主義經濟理論和觀念的缺陷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所代表的經濟思想和學說與重商主義的理論學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主要特點是主張實行經濟自由主義。這意味著個人可以在擺脫封建經濟制度殘余和重商主義那樣的國家干預情況下,實行自由經營;政府應當在保證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對經濟采取自由放任的態度,讓市場機制自動地調節經濟,配置資源。古典經濟學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第1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古典經濟學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勞動價值論為主要理論的一整套經濟理論體系。這包括:以勞動價值論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其他相應觀點的價值論;在價值論基礎上建立的生產理論、資本理論、分配理論和交換理論;與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貨幣理論;對外貿易理論等。在政策傾向上,古典經濟學家基本上都主張國家應當對經濟活動采取自由放任的態度,盡量少干預社會的經濟活動,或者說,基本不干預經濟活動。第1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的產生和發展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
這一時期的經濟學叫做新古典經濟學。它以1871-1874年經濟學界所發生的一個重要事件為起點。這個重要事件就是后來經濟學界所說的“邊際革命”。這是指1871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同時各自獨立地分別出版了他們啟動“邊際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經濟學家萊昂?瓦爾拉斯也獨立出版了從不同角度論述相同理論體系和觀點的重要著作。從這三本著作開始,直至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艾爾弗雷德?馬歇爾的代表作《經濟學原理》,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完成。第1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新古典經濟學對于古典經濟學的主要變化是將以勞動價值論為主體的價值理論改變為邊際效用價值論,引進了數學中的邊際分析方法,由強調供給和生產轉變為強調需求和消費。這種理論體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國的馬歇爾和皮古。直到20世紀30年代之前,新古典經濟學一直是西方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經濟思想和學說,被認為是比古典經濟學更為合理、也更為精致的理論體系。但是,新古典經濟學在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中,卻顯得一籌莫展、無能為力。第2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和流派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經濟學開始出現了大的變化,即發生了“凱恩斯主義的革命”。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傾向,開創了一個新的經濟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既恢復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國家干預主義的經濟思潮,使之在經濟生活中重新占據了主流地位,也同時存在著原先曾經占據過主流地位但在凱恩斯主義出現后暫時退居次要地位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沿著國家干預主義經濟思潮和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道路,西方經濟學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斷發展變化,又衍生出許多具體的流派。我們在本課程中將要著重討論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就是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來,直到當前所先后出現和存在的各種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與學說。第2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近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發展歷史上的六次革命
綜觀近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歷史,可以說,從近代重商主義學說以來,大約一共經歷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變化。第2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他的經典性傳世之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在這部劃時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當時居于統治地位的重商主義的思想和政策主張,力主實行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第一次創立了比較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國富論》為古典政治經濟學從多方面奠定了理論基礎,開辟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這部巨著開創了經濟學說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所以,亞當?斯密《國富論》的正式出版標志著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2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19世紀70年代以后出現的邊際主義革命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萊昂?瓦爾拉斯和奧地利的卡爾?門格爾,幾乎同時在不同的國家、各自獨立地提出了主觀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方法,從而對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和費用價值論提出了質疑和否定。這就是西方經濟學說史上所說的“邊際主義革命”。“邊際革命”的影響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期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體系,最終形成了“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事實上,從“邊際革命”起,直到20世紀初,新古典經濟學一直居于支配地位,這也為現代微觀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邊際革命”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第2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3、20世紀30年代的凱恩斯革命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引發了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經濟學家所說的“凱恩斯革命”。“凱恩斯革命”在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對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變革。理論上,凱恩斯反對代表基本傳統理論觀念的“薩伊定律”,強調總需求對決定國民收入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規律(消費傾向規律、流動偏好規律和資本邊際效率規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將導致大規模失業和生產過剩,而市場自動調節的機制將無法發揮有效作用,糾正這種失調。方法上,凱恩斯復活了重商主義曾經使用過的宏觀總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傳統的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分開的“二分法”,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合為一體。這一做法開辟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新時代。第2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政策上,凱恩斯反對“自由放任”和“無為而治”的傳統做法,主張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進行積極干預和調節。特別是,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財政預算政策,主張以赤字財政政策來解決大的經濟蕭條和危機問題。凱恩斯經濟理論體系的出現確實使西方經濟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導致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這也正是“凱恩斯革命”的主要影響所在。第2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20世紀50年代貨幣學派的產生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0世紀50–60年代以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發起了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這就是西方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經濟學說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弗里德曼的理論體系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不穩定,主要是因為貨幣因素的擾動造成的。貨幣是支配資本主義經濟中產量、就業和物價變動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經濟學理論中最重要的就是貨幣問題。從政策方面來說,弗里德曼認為,財政政策對經濟只能起到負面作用,只有適當的貨幣政策才能穩定經濟,讓市場自動調節的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實現充分就業。弗里德曼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時所提出了兩大思想:其一,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根源;其二,短期內,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對產量具有更大的效應。這些觀點后來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現代貨幣主義的革命使凱恩斯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正統地位發生了動搖。第2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5、20世紀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1960年英國經濟學家皮羅?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產商品》一書,在理論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震動。該書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復興古典政治經濟學思想路線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產價格理論,對新古典經濟理論體系進行了批判。斯拉法的這本書被認為是一部劃時代的理論著作。它造成的影響不亞于一場“革命”。所以,斯拉法這本書的出版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第2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6、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理性預期學派的挑戰是近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在20世紀70年代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過程中,產生了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第六次革命。這就是所謂“理性預期革命”。理性預期學派在批評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中,著重強調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問題。他們認為,人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為和理性預期。因此,對于任何宏觀經濟政策,他們都會有相應的對策來避免或化解對自己的不利,從而會造成宏觀經濟政策的無效。據此,理性預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各種國家干預的政策,主張由市場機制對經濟自行加以調節,最終使經濟達到自然率的水準。理性預期的概念已經為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并對以往的宏觀經濟理論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理性預期學派的出現被認為是對西方經濟理論界的又一次革命。第2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凱恩斯主義的全盛時期(50年代—70年代初)理論背景:新古典綜合理論體系形成(1948年)經濟社會背景:戰后恢復時期經濟高速增長表現:凱恩斯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共同作用下,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生活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市場失靈”問題,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德日的“經濟奇跡”西方“福利國家”的形成三、戰后國家干預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對立第3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經濟自由主義復興時期(70年代初—80年代)理論背景:1930’以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調整和發展經濟社會背景:20世紀發達國家第二次大危機—“滯脹”表現:經濟自由化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過度干預造成的“政府失靈”(3)國家干預主義的重新抬頭(90年代以來)理論背景:新凱恩斯主義的崛起經濟背景:經濟自由化的負面效應顯露出來表現:市場調節與政府干預的協調新動向:新興的新古典綜合派嶄露頭角第3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4)經濟學新研究領域不斷開辟,非價格體系研究領域出現復興新制度經濟學博弈論信息經濟學演化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與行為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法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等第3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三節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流派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流派是指以凱恩斯經濟理論為基礎,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各種經濟學流派的統稱。第3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的演變過程1、20世紀三十年代,凱恩斯《通論》的發表終結了古典經濟學的統治地位,但卻沒突破西方經濟學的傳統研究范式。2、在隨后的三十年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傳統的研究范式內發展到了歷史的巔峰。3、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滯脹”問題使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陷入了空前的危機,并孕育了西方宏觀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轉變。4、20世紀八十年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當代范式內得到復興,發展成為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終于實現了研究范式的徹底轉變。第3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現代國家干預主義經濟學的主要流派1、凱恩斯經濟學2、新古典綜合派3、新劍橋學派4、凱恩斯經濟學非均衡派5、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第3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就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采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第3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古典綜合派新古典綜合派(NeoclassicalSynthescs),又稱后凱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Mainstream),是產生于美國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學派。新古典綜合派試圖在凱恩斯的總量經濟范疇基礎上,用新古典的個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去構造一個所謂和諧統一的新經濟學殿堂。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二次大戰后新的經濟歷史條件下,在詮釋、擴展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融合新古典經濟學而形成的。新古典綜合派的代表人物有阿爾文.漢森、理查德.希克斯、保羅.A.薩繆爾森、詹姆士.托賓、羅伯特.M.索洛、弗蘭科.莫迪利安尼、阿瑟.奧肯等等。第3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劍橋學派“新劍橋學派”又叫“后凱恩斯派”是在與新古典綜合派的爭論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凱恩斯的《通論》問世后,凱恩斯的追隨者們對《通論》中若干論點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看法發生分歧,足見形成兩個對立的學派:新古典綜合派和新劍橋學派。前者以美國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后者以英國劍橋大學為中心。因此,兩派之爭又稱為“兩個劍橋之爭”。新劍橋學派反對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堅持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力圖使兩種理論進一步分裂。后凱恩斯學派在批判新古典綜合派的同時,積極闡明自己的論點。新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瓊.羅賓遜、尼古拉.卡爾多、皮羅.斯拉法、盧伊季.帕西內蒂等人。第3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凱恩斯經濟學非均衡派
凱恩斯經濟學非均衡派是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由克羅沃和萊榮霍夫德有關宏觀經濟學的微觀經濟學基礎的研究開創了現代非均衡理論的新時期,并產生了以帕廷金、克羅沃、萊榮霍夫德、巴羅和格羅斯曼等人為先驅的非均衡學派,此后的經濟學家更是把非均衡理論從單一的市場經濟領域擴大到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領域,貝納西的非瓦爾拉均衡模型和波茨的計劃經濟非均衡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研究有深遠的影響。非均衡派認為凱恩斯學派對凱恩斯經濟學作了錯誤的解釋,曲解了凱恩斯經濟學,凱恩斯學派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根本不是一回事,凱恩斯學派的理論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庸俗化的凱恩斯主義”。因此認為必須對凱恩斯著作加以重新解釋,還凱恩斯經濟學的真實面目。第3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凱恩斯主義學派
新凱恩斯主義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原凱恩斯主義受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打擊后,汲取凱恩斯主義與其對立的學派的斗爭中的經驗教訓而形成,并在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斗爭中不斷發展,是原凱恩斯主義的復興。
新凱恩斯主義學派堅持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取向,其主要貢獻在于力圖為原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政策補充微觀理論基礎。他們除了運用大量模型論證工資、價格具有粘性外,又從不完全競爭和信息不完全兩方面論證了市場機制的失靈,闡明了貨幣的非中性,從而在有微觀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堅持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的思想。新凱恩斯主義,是西方主流宏觀經濟學中較新起且較有影響的學派,其成員在一些問題和模型技術上并沒有取得一致。但,他們在最基本的凱恩斯主義世界觀方面,在努力再生凱恩斯主義方面,有著共識。主要代表人物有薩默斯、曼昆、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哈伯德、伯南克等第4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新發展:新興新古典綜合派自凱恩斯革命以來,西方主流經濟學經歷了分裂綜合再分裂再綜合幾個階段。1936年《通論》的出版,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統治地位,經濟思想分裂成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在學術上表現為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經濟學的對立。1948年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出版,標志著西方經濟學的一次大綜合,在漢森、薩繆爾森等人的努力下,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綜合派。這個學派曾經在戰后西方經濟學界占據了似乎不可動搖的主流地位。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動搖了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地位。新古典主義的理性預期理論和實際經濟周期模型強有力地支持了經濟自由主義;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凱恩斯學派則通過為凱恩斯的宏觀理論構建微觀基礎,希冀恢復凱恩斯主義往日的輝煌。經濟思想再次呈現自由主義和干預主義分立局面。20世紀末,西方主流經濟學再度出現大融合趨勢:即新興新古典綜合學派的產生。
第4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興新古典綜合學派這個術語最早見于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的宏觀經濟年會(1997)上提交的論文《新興新古典綜合學派與貨幣政策的作用》(TheNewNeoclassicalSynthesisandtheRoleofMonetaryPolicy)中。除論文作者波士頓大學的羅伯特.金(RobertKing)和美聯儲里士滿分行的馬文.古德弗蘭德(MarvinGoodfriend)外,哥倫比亞大學的邁克爾.伍德福德(MichaelWoodford)也為學派的創立做出過重要貢獻。此外,索洛、曼昆、布蘭查德、麥卡勒姆、瓦什等經濟學家是該學派的積極倡導者。一些經濟學家雖然沒有著力宣傳這個新學派,但他們的研究工作卻有助于新古典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的融合,如阿克洛夫、伯南克和戈里等。第4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綜合學派將新古典主義的實際經濟周期理論與新凱恩斯主義的基本概念融合在一起。運用包含了壟斷競爭、有成本的價格調整以及動態價格設定因素的跨時期一般均衡分析建立宏觀經濟的動態模型,試圖在分裂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搭建起新的橋梁。他們不僅吸收了凱恩斯主義的重要概念,而且還體現了凱恩斯的思想中所蘊含的來自劍橋的新古典傳統(Woodford,1999)。這不僅體現在他們強調經濟變量在短期的效率不足上,而且體現在將工資和價格粘性視為這些效率不足的根源上。該學派承襲了戰后凱恩斯主義倡導的經濟時間序列模型分析和選擇經濟政策的方法。不僅如此,它還強調在個人決策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前瞻變量,優化模型結構。同時,該學派還包含了一項獨特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定標(Goodfriend&King,1997)。第4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四節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流派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斗爭,貫穿整個西方經濟學說史,了解這兩大經濟流派的此消彼長的歷史,是把握西方經濟學整個發展過程,并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的一把鑰匙。在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歷來存在各種流派的斗爭。這種流派之爭分兩類,一類是資產階級正統學派同小資產階級異端學派之間的斗爭,另一類是資產階級正統派營壘中國家干預主義學派同自由主義學派的斗爭。資產階級正統學派營壘中兩大流派斗爭的焦點是爭奪主流派寶座。主流派是當政派,其理論左右西方國家政府經濟政策的方向;非主流派是在野派,其理論對政府經濟政策影響不大。第4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起源自由主義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學派,其開山鼻祖是亞當·斯密,代表作為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但是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哲學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其作于公元前3世紀的《理想國》是2千年來極權主義的精神根源。正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地向極權主義發起的挑戰,發展了自由主義的精神寶庫。第4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一個時代是商業壟斷資本與封建王權相結合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居統治地位的重商主義時代,其主流派經濟學是原始國家干預主義的重商主義經濟學,而經濟自由主義學派尚在襁褓之中。當時,西方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是對經濟生活進行嚴密的控制和管理。第二個時代是產業資本居統治地位的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代,其主流派經濟學是由亞當·斯密開其端而由馬歇爾總其成的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國家干預主義學派則退居非主流派地位,西方國家政府特別是號稱“世界工廠”的英國政府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這是第一次轉換。第4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三個時代是資本主義壟斷財團居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其主流派經濟學是現代國家干預主義學派即凱恩斯主義學派,經濟自由主義學派退居非主流派地位。從20世紀30年代起,特別是戰后時期,西方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普遍推行國家干預主義經濟政策。這是第二次轉換。第4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四個時代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退居非主流派地位的自由主義學派對陷入困境的凱恩斯主義發起挑戰,形成一股國際性經濟思潮。這股思潮在理論政策主張上與舊自由主義學派一脈相承,大同小異,通常稱為新自由主義學派,以區別于從亞當·斯密到馬歇爾的舊自由主義學派。第4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定義:所謂經濟自由主義指一種主張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市場機制,由私人來協調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國家只管市場自發機制所無能為力的極少量的經濟活動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國家干預主義則相反,是一種主張縮小私人經濟活動的范圍,由國家干預社會經濟活動,國家具有多種生產、交換、分配經濟職能的思想和政策。二、新自由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第4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形成的歷史背景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興起的歷史背景是從60年代末期起,西方經濟由戰后初期的繁榮階段步入停滯膨脹階段,后來,停滯膨脹階段變為以低速增長為基調、夾以停滯和危機的歷史階段。當時,凱恩斯主義因無法對停滯膨脹現象做出理論解釋而陷入困境。第5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在上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間的幾十年間,雖然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主義在西方國家居于主流派地位,但退居非主流派地位的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想并沒有消滅;其代表人物,例如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和哈耶克,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弗里德曼,依然在著書立說,鼓吹自由放任學說。這類新自由主義學派不僅反對凱恩斯主義學派,而且將矛頭指向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攻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走向奴役之路”。第5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不過,對西方國家的政策影響不大。其原因,一是在戰前的經濟大危機時期和二次大戰時期,西方國家需要進行經濟干預。戰后時期,為了防止經濟衰退,避免大規模失業,西方國家奉行凱恩斯主義,延續和發展戰前和戰時的國家干預。戰后時期,特別是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經歷了長達20余年的經濟繁榮,年均實際經濟增長率達4-5%。其原因,除了戰后西方經濟重建和第三世界國家廉價石油原材料的供給以外,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的普遍推行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到了60年代后期,西方經濟增長出現頹勢。70年代初,以石油危機為導火線,西方經濟增長速度陡降,進入以經濟發展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失業和通貨膨脹并發為特征的滯脹時期。凱恩斯主義學派在理論上陷入困境。第5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在這種局勢下,西方新自由主義學派乘機抬頭,迅速形成為一股國際性經濟思潮。其主要流派,除了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學派,和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以外,還有以艾哈德為代表的德國弗萊堡學派,以拉弗為代表的供給學派,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第5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自由主義是指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革命以后特別是60、70年代后出現的一股企圖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潮。其基本理論觀點是:極力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主張自由經營,反對國家干預;提出“自然失業”理論,反對工會組織;堅持健全財政原則,反對通貨膨脹;宣揚自由貿易,鼓吹經濟全球化。對新自由主義不能采取簡單的做法,而應進行具體的分析第5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自由主義并非是一個統一的團體,20世紀30年代后形成的新自由主義大體有3種情況:在大危機和凱恩斯主義沖擊下,認識到傳統的自由主義教條不能適應新情況,主動對傳統的“自由放任”原則進行修正(如德國弗萊堡學派、倫敦學派尤其是代表人物羅賓斯)。在大危機和凱恩斯主義興起后,為了維護經濟自由主義基本教條,不得不對傳統理論進行改造。在大危機和凱恩斯革命后,仍堅持傳統自由主義信條,并致力修補舊自由主義教條。這種新自由主義在西方經濟學界也常常被稱為“舊”自由主義。這樣,新舊自由主義的分界線就不再是時間,而是理論觀點上的基本立場(如哈耶克)。(三)說明第5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小結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都是近代西方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這兩種思潮以表面上對立的形式,成為不同歷史時期西方社會的統治經濟思想。這兩個思潮的對立是表面的,其階級性的同一是本質的。它們者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反對工人階級,反對社會主義制度。所不同的是在經濟政策方面,國家干預主義學派主張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管理,新自由主義學派主張自由放任。第5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發展過程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1、早期新自由主義
2、第二代新自由主義第5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早期的新自由主義
早期的新自由主義主要特征是,在大危機背景下和凱恩斯主義的挑戰面前,完成從舊自由主義向新自由主義的轉變,為自由主義在新的條件下提供了符合歷史潮流的基本信條。屬于這一派別的主要有4個學派:1、美國最著名新自由主義是芝加哥學派。其創始人是經濟學家和社會哲學家奈特(1885-1972),成員還有西蒙斯(1899-1946)、斯蒂格勒(1911-1991)、弗里德曼(1912-)等。第5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英國最有名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大多集中在倫敦經濟學院(LSE),也稱倫敦學派。其創始人是坎南(1861-1935),成員還有羅賓斯(1898-1984)等人。3、奧地利新自由主義集團(新奧地利學派)的創始人是米塞斯(1881-1973),成員還有馬克盧普(1902-)和伯勒等人。4、德國新自由主義被統稱為奧爾多自由主義,因1948年創立著名的經濟學年鑒《奧爾多》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歐肯、貝姆、羅佩克、呂斯托、米勒-阿爾馬克和艾哈德等。第5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馮·哈耶克(1899-1992)的身份很特殊由于極端的自由主義立場,他被譽為自由主義的“精神領袖”,并時常被稱為“舊”自由主義者。上述各派都把他視為自己的代表人物:1、奧裔英籍,在維也納大學師從米塞斯,是奧地利學派的中堅人物;2、在倫敦經濟學院工作近20年,是該學派重要成員;3、戰后長期在芝加哥大學任教;4、德語經濟學家而與德國自由主義者關系密切,從芝加哥大學退休后,晚年在德國弗萊堡生活和工作。第6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第二代新自由主義
二戰后各國新自由主義的創始人先后去世。新一代自由主義者繼承了前輩的理論,并在不同的領域中有所發展。除年齡差別外,他們與前人的差別還在于:前者注重在變化了的條件下重新闡發自由主義經濟哲學,后者不滿足于研究自由主義教條。他們在兩個方面發展了經濟自由主義經濟學:
第6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貨幣主義對貨幣數量論的重新表述,使貨幣數量論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之上。理性預期學派在理性預期假設基礎上,發展出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相抗衡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供應學派通過“薩伊定理”現代化,在“需求決定論”盛行時期,在經濟學中重新為“供給決定論”爭得一席之地。1、注重重大的理論問題研究,針對凱恩斯主義的責難,發展和完善了傳統理論。第6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2、重視將自由主義原則的具體化、實用化,使自由主義可以在政策領域與凱恩斯主義相抗衡。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提出并堅持以“簡單規則”為核心的貨幣政策主張。供應學派提出的減稅和削減社會福利的財政政策。這些政策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走出“滯脹”困境,也改變自由主義者只尚空談、脫離實際的傳統形象。第6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特征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建立在完全競爭神話基礎之上,其經濟理論信條有四:第一根理論支柱是公私利益協調論,即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論。斯密認為,人性既有利已的一面,又有利他的一面。利已是經濟行為的主要動力,但為了利已,人們不得不利他,于是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得到協調。第二根理論支柱是市場自動調節論,認為完全競爭市場會自行調節,無需政府的干預,即可自動地達到理想的經濟均衡。這一信條實際上就是否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的所謂薩伊定律。薩伊定律的依據有二,一是認為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商品都有銷路。二是認為投資和儲蓄恒相等。第6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三根理論支柱是生產的合理性,認為完全競爭市場能實現生產因素的最適度分配
和天然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從而達到社會生產效益的最大化。第四根理論支柱是分配的公平性,其理論依據是薩伊的三要素價值論和分配論。這一理論反對勞動價值論,將工資、地租、利潤說成為勞動、土地、資本三種生產要素的貢獻的合理報酬,而不是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分解。第6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五、當代新自由主義主要流派的異同新自由主義經濟各個流派在理論上一脈相承地繼承了舊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即亞當·斯密宣揚的市場機制和價值法則的自發作用能導致個人經濟福利和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的“看不見的手”論;李嘉圖鼓吹的自由貿易的比較利益理論;薩伊提出的所謂商品生產能自動創造需求從而否認產品實現因難、否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的“薩伊法則”;馬歇爾提出的所謂建立在自動穩定器(彈性價格、彈性工資和彈性利息率)作用的基礎之上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自動實現宏觀資源的最優配置,無需國家進行干預的市場自動均衡論。總之是強調自由競爭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作用,主張經濟政策的自由化。這是各流派在理論上的相同點。第66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各個流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貨幣主義學派認為貨幣是國民經濟運行中唯一的重要的因素,視控制貨幣增長率為宏觀經濟管理的不二法門,反對任何其他的國家干預,其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供給學派主張用減稅和廢止各種法律章程以刺激生產,增加供給,強調供給即生產的作用,其理論基礎是薩伊法則。理性預期學派強調預期之類的心理因素在宏觀經濟體系中的作用,認為企業、消費者等市場經濟主體消息靈通,能預測到政府將采取的任何經濟政策措施,因而政府一切干預措施均歸于無效,其理論基礎是一般均衡論。第67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奧地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耶克是最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者,其《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一書抨擊一切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鼓吹“個人的自由高于一切”的價值判斷準則,反對一切權威和權勢。鼓吹經濟學家應當成為捍衛個人自由的理想主義者;認為私有制的社會雖然是“富人得勢的世界”,若廢除私有制,社會將變為“只有得勢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而他認為一個“富人得勢的世界”比“只有得勢者致富的世界”要好得多;對計劃經濟持極端否定態度,認為經濟計劃化所固有的經濟集權必然引起政治上的極權,從而導致個人自由的喪失和社會的奴役化。第68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德國弗萊堡學派的特點是對德國戰后經濟政策影響很大,它提出“社會市場經濟”理論,以‘經濟人道主義’相標榜,一方面主張私有財產權,崇尚自由競爭,一方面主張由國家維持幣制的穩定,發展交通、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實行某種程度的收入再分配,規劃長期的經濟發展政策等等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總之,新經濟自由主義各派別都以舊自由放任學說為其理論淵源,或明或暗地以凱恩斯經濟干預主義為批判對象,以恢復自由競爭市場體制為已任。第69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六、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對西方經濟的影響西方經濟在70年代的滯脹困境和與之相聯系的凱恩斯的理論困境,給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興起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而新自由主義志在必得的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派地位。在西方國家內部,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的主要試驗地是英國和美國。70年代末撒切爾政府上臺后,主要推行貨幣主義學派的經濟政策,目標首先是向工黨政府的企業國有化、國民經濟計劃和福利國家政策宣戰,同時反對前任保守黨政府的反危機政策。1980年上臺的里根政府宣稱推行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實際上與撒切爾政府的政策大同小異。第70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自由主義在美、英兩國實施的結果,非但沒有帶來貨幣主義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80年代初所預言的西方經濟的復興,反而使西方經濟包括美國經濟的增長率低于70年代滯脹時期的經濟增長率。里根政府的新經濟政策雖然勉強維持了80年代中后期美國經濟的低速經濟增長,但使美國經濟出現高預算赤字、高國際貿易逆差、低儲蓄率、高債務的嚴重局面,從而為90年代乃至更長時期美國經濟的發展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低儲蓄率和高財政赤字兩大頑癥造成美國的高利率,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延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危機,并造成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到了1984年,里根政府實際上放棄了供給學派的政策,不僅加強對國內經濟生活的干預,而且同其他工業國家一道對國際經濟生活進行聯合干預,從而在實際上回到了凱恩斯主義的軌道。第71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自由主義在英國的實驗也遭到慘重的失敗。在80年代初期,撒切爾政府采取休克療法式的強硬的新自由主義措施,導致17萬家企業破產,10%的生產設備被毀壞,300萬人失業,因而在80年代中期被迫采用凱恩斯主義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但又造成消費熱和投資熱,通貨膨脹和外貿赤字急劇上升。80年代后期轉而采用高利率政策以對付經濟過熱,結果導致更為嚴重的衰退,1/3的人處于貧困線以下。第72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七、西方新自由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因反對國家干預,公開打出“回到亞當·斯密去”的旗幟,鼓吹“看不見的手”論,不符合現代壟斷資產階級的需要,因而在西方國家四處碰壁,受到冷落。但正因為其主張私有化加自由放任,被西方國家派上了新用場,即用來對付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第73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華盛頓共識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指出,所謂“華盛頓共識”是80年代從來位于華盛頓的三大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與美國政府一起制定的政策主張。同意和接受這些政策主張,往往成為第三世界國家和任何發生危機的國家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必要條件。但是,東南亞和東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華盛頓共識"的缺陷。斯蒂格利茨明確指出,“往好里說,它是不完全的;往壞里說,它是誤導的”。第74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華盛頓共識”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對處于危機中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第二,強制發展中國家實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開放資本賬戶。第三,強制發展中國家實施國有企業私有化政策。第四,以少數政策工具(如宏觀穩定、貿易自由化和私有化)來實現較窄的目標(如GDP增長),而忽視健康與教育、可持續發展、"公平的發展"(equitabledevelopment)和“民主的發展”(democraticdevelopment)。第75頁,課件共8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實際上,這就是在某些西方大國及其控制下的某些國際經濟組織的策動下,西方新自由主義者針對發展中國家所提出所謂市場取向型“改革”模式,其要點有三,一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