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外回譯對比法的思考_第1頁
關于中外回譯對比法的思考_第2頁
關于中外回譯對比法的思考_第3頁
關于中外回譯對比法的思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外回譯對比法的思考

英語語言教育的最大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在英國的思維中進行轉變,并進行不同的文化交流。英語語言的地道性就是英漢思維轉換的外顯特征。但對于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英文的地道性是普遍欠缺的,這一點在口頭交際和書面表達上尤其明顯。所謂“地道的英語”,是指行文造句應該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不留“譯痕”,即可簡單理解一、“回譯”的內涵關于英語地道性的研究,國內學者只有王樂平《英語思維是這樣煉成的》及連淑能的著作《英漢對比研究》。他們認為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可以反映不同語言者的思維差異,如英語客觀性強,漢語主觀性強;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強調局部,漢語則重視整體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差異學習英語的常用動詞、介詞、名詞和形容詞及被動句進行兩種思維的轉換?!盎刈g”(backtranslation)是翻譯學術語。1988年,Newmark在其專著ATextbookofTranslation,提出“backtranslation”(還原翻譯)的翻譯方法;Brislin認為“回譯”是acheekonthesemanticcontent—檢驗語義內容的手段雖然“回譯”研究已逐漸擴展到多個領域(如翻譯策略、翻譯研究、翻譯教學和文化傳播及語言對比研究等),但更多是被用來研究和解決翻譯領域的問題,很少跟語言學習者和語言學習方法產生聯系。而通過“回譯”法克服母語負遷移和“錨定效應”,培養英文思維的相關研究卻鮮有探討。二、詞匯語法基礎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導致語言不夠地道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一,英語學習習慣的影響。長期將英語學習視角聚焦在背單詞、學語法,造成了許多英語學習者習慣用中文思維來組織英語,這就影響了英語的地道性。掌握一定詞匯語法基礎的英語學習者能憑借已有的語法和詞匯知識,輕松地造出符合語法的英語句子,但很難達到地道的境界。其二,漢語的錨定效應中英文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的結構以及思維的差異,很難用一句“西方崇尚理性、客觀、個體,注重細分精確的思維,而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偏向感性,習慣從大到小,從概括到具體,注重歸納分析,形成從整體到部分的思維方式”三、以漢字語系進行重構,實現中英文回譯對比法中的“回譯”是對翻譯學“回譯”理論的揚棄,保留了其直譯和對比分析的步驟。同時,通過增加重構中文、思維反轉、發散拓展、科學復習等具體可操作步驟,并將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的“語言輸入假說(comprehensibleinput)”,即“i+1”理論及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Ebbinghaus)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融入“中英文回譯對比法”,形成了一套系統且簡單易行的提升語言地道性的方法,見圖1。簡而言之,是從A(英文原文)→B(直譯中文)→C(重構中文)→D(對比分析)→A(英文原文)。例如,在開會的場景下,發言者突然被打斷,他接下來繼續發言時通常會這么講:“Allowmetocontinuetalkingaboutthispoint.”直譯就是“請讓我繼續說明這個問題”。這就是第一步:A(英文原文)→B(中文直譯文)。但通常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在這種情況之下會這么講:“那我接著這個點往下講?!边@才是中文母語者生活當中常用的語言。也就是第二步:B(直譯中文)→C(重構中文)的過程。不難發現,A(英文原文)代表的是地道英文思維,而C(重構中文)體現的則是地道中文思維。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A(英文原文)和C(重構中文)之間的區別,找出它們之間的關聯。并且,通過一些記憶技巧的運用讓自己能夠從C(重構中文)反向推回A(英文原文)。這個逆回的過程,就是第四步。如果完成了這基本的四步,就基本走完了從中文思維轉換到英文思維的基本步驟。與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和英漢互譯法相比,前者重視B的作用:第一輪中,B充當英文思維向中文思維轉換的中介;第二輪中,B則是中文思維向英文思維反推的有效記憶鉤。而后者并不重視B的作用。語法翻譯法和英漢互譯法就像是在走單向通道:要么從A端走到C端,要么從C端走到A端,就結束了。但中英文回譯對比法則是雙向回環通道:要求學習者不但要從A→B→C還要從C端反推A端,形成英漢思維回環,打通英漢思維轉換的通道。將學習者的英文思維牢牢地連接在已擁有的中文思維上,從而實現英語語言的地道性。同時,中英文回譯對比法對B的重視,也許會引起讀者對B、C的區別產生困惑,其實二者差別是相當明顯的,因為B作為直譯譯文來說,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語語言思維的影響。而C重構之后的中文譯文,則是完全用中文思維來重新建構后的句子。雖說二者在使用場景和表示目的上非常接近,但它們在語序和用詞再搭配上都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一)cc到漢詞的轉換第一步,英文直譯中文:從A(英文原文)→B(直譯中文)。理解英文原文:查生詞或者不熟悉的語言點,接著直譯中文。若選擇的素材本身有中文譯文,可直接使用。本步驟中需要注意的是,盡量直譯,保持基本通順即可。如果直譯的中文給人一種別扭的感覺,那么其中就有值得挖掘的點。例如,以下場景,一位商務人士因電腦問題無法上網,沒能及時回復重要郵件。在電腦連網之后,他趕緊給對方發郵件解釋:Iamsorryaboutnotgettingbacktoyousooner.IcouldnotaccessInternetfrommylaptopforsomereasons.這句話直譯就是:“我很抱歉我沒能更早地回復你。出于某些原因,我用筆記本電腦無法連上網。”因為這句話意思并不難懂,所以普通的學習者通常學到這一步幾乎就結束了。從思維的角度上講,本步驟實現的是從純英文思維到中英混合思維的轉換。第二步,中文重構:B(直譯中文)→C(重構中文)。在這一步,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引入中文思維,所以要對B(中文直譯文)進行本地化。本地化中文時需要展開想像,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此場景當中,在真實的中文語境下,中文母語人士一般會怎么表達呢?他們很可能會這么說:“哎呀,不好意思啊,這么晚才回復你。我的本子一直連不上網,不知道怎么搞的?!睂Ρ菳、C兩種譯文,不難發現,C已經完全拋棄了英文原文的影響,在表達順序和結構上產生了變化。從思維角度講,本步驟實現了從中英混合思維到中文思維的完全轉換。第三步,對比分析:仔細觀察,找出A(英文原文)和C(重構中文)之間的關聯,埋下記憶之鉤。建議把這兩句話分別并列寫在一張紙上,方便進行詳細對比。接著,從三方面觀察兩句話:一看多了什么?二看少了什么?三看改了什么?比如,句子結構改變了么?哪些詞被舍棄了?哪些表達被徹底的替換掉了?為什么有些信息直接省略了,而有些本來沒有的詞反而還要加上去呢?這些問題就像一只只記憶的小鉤子,將兩種思維掛上,并讓自己以后能夠回憶起來。這是建立連接通道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學習者都會在這一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甚至還會有恍然大悟的瞬間。在這一步具體操作時,學習者個體差異得到明顯的體現:不同的學習者關注點不盡相同,有的看單詞,有的摳語法,還有的會關注表達習慣。這正是中英文回譯對比法的精髓——把兩種語言的區別掰開揉碎展露在學習者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從中挑出自己的興趣點,而某些點很有可能恰恰屬于其知識盲區:Iamsorryaboutnotgettingbacktoyousooner.IcouldnotaccessInternetfrommylaptopforsomereason.這句,學習者都會注意到什么呢?我們通常說“這么晚才回復你”,英文表達不一定要用“solate”可以用“notsooner”?!盎貜汀保覀兊谝粫r間想的是“reply”,但這里用“getbackto”;“連上網”這里用“access”,而不是我們更熟悉的“connectto”?!癮ccess”這個詞,主要意思是“接觸和進入”,我們發現,原來還可以用來表示“連上網”。再回頭看整個句子,句子的主語也變了。一般來說,中文會講:“哎,我的筆記本連不上網了。”筆記本作主語??墒窃谟⑽闹校篒couldnotaccessInternetfrommylaptopforsomereason.主語成了“I”,是“我”沒有辦法通過本子來聯網,而不是“本子”連不上網。還有“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文沒有用“don’tknowwhy”或者是“fornoreason”,而是用“forsomereason”這與地道中文的表達思路也不一樣。第四步,思維反轉:就是把C(重構中文)反推回A(英文原文)的過程。步驟中,我們需要看著C(重構中文)去回想A(英文原文)。如果能夠成功地實現反推,那就說明已經初步地建立思維通道,可以從中文思維跳到英文思維。回想的時候提供一個小技巧:看著C(重構中文)問自己,若自己受中文思維的影響,可能會下意識地想出哪些對應的英文?再如“筆記本連不上網”:我們可能會想到“MylaptopcouldconnecttotheInternet.”那就要開始糾正了,必須切換表達思路,可以說:“IcouldnotaccessInternetfrommylaptop.”在不斷的糾正過程中形成更牢固的記憶。當完成以上這四個完整的步驟時,中英文思維的初步建設就完成了,真正把這句話吃透了。第五步,舉一反三,發散拓展:把已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其他的場景中,將學習的效果最大化。比如說“我手機上不了微信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當然是“IcouldnotaccessWeChatfrommyphoneforsomereason.”又如:“對不起,拖了這么久才跟你說。”按英文思維應該是:“I’msorryaboutnottellingyousooner.”若口語一點:“I’msorryIdidn’ttellyousooner.”當學習者習慣運用這種方法時,會發現自己從中文思維跳躍到英文思維的過程會越來越快,需要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第六步,科學復習:學習成果需要科學復習來鞏固,定期復習不可缺少??梢圆扇 拔宕螐土暦ā保ó斕臁⒏籼?、隔三天、隔七天、隔十五天),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就會牢固了。(二)語料與難度論母語者創作。選擇的素材必須是英語母語者創作的,以上保障語言質量和地道性。(2)內容有針對性,優選語料。選擇最適合自己興趣愛好及與專業相關的語料。(3)“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