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第一章常識判斷第一節國情一、考點精講(一)我國地理位置1.位置我國地處東半球、北半球,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東南面臨海洋,西北深入亞歐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2.疆域(1)陸地領土面積陸地領土面積大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2)領土四端表1-1中國領土的四端東西橫跨62個經度,約5000千米。南北縱跨49個緯度,約5500千米。3.鄰國我國的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千米。有14個陸上鄰國,東鄰朝鮮,南鄰越南、老撾、緬甸,西南和西部與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東北和北部與俄羅斯、蒙古為鄰,西北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4.領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文萊等國隔海相望。(二)我國的島嶼1.三大島嶼我國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大島有3個: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按其成因可分3類:基巖島、沖積島、珊瑚礁島。臺灣島和海南島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基巖島。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沖積島。2.釣魚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統稱釣魚島)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即由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早在1403年(明永樂元年)出版的《順風相送》中就明確記載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國的島嶼“釣魚嶼”和“赤坎嶼”,即今天的釣魚島、赤尾嶼。明朝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的《籌海圖編》標明了明朝海防管轄的沿海島嶼,其中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表明這些島嶼至少在明朝就已在中國海防管轄范圍之內。3.黃巖島黃巖島,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是中國南海中沙群島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島礁。黃巖島自古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黃巖島,并將其列入中國版圖,實施主權管轄。早在1279年,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時在南海的測量點就是黃巖島。黃巖島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實施行政管轄,2012年設立三沙市后,歸三沙市管轄。【例】釣魚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島嶼的成因分類,它屬于()。A.大陸島B.沖積島C.珊瑚島D.火山島【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按島嶼的成因分類,島嶼可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類。大陸島是一種由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島嶼。海洋島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島嶼,又稱大洋島,是指分布于廣闊而又深邃的海洋上的島,在地質構造上與大陸無關的島嶼。釣魚島是釣魚島列島的主島,釣魚島列島是臺灣大屯山的延伸,屬于大陸島。因此答案選A。(三)我國地形地貌1.地形特點(1)地形多種多樣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地、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山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基本類型,我國均有分布,這為我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2)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我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征。2.地形種類(1)四大高原表1-2我國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表1-3我國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表1-4我國三大平原【例】下列有關地理知識的表述,正確的是()。A.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其內部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B.我國四大高原中,石灰巖廣布的是青藏高原C.“地上河”一般出現在黃河的上游河段D.閩江流域面積廣、徑流年際變化穩定,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A項,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西北部的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B項,我國四大高原中,云貴高原是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巖分布非常廣泛。C項,黃河中上游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土被沖刷到中下游,致使中下游河床變高,出現“地上河”。D項,長江是中國水能最豐富的河流,通航里程長達兩千八百多公里,流經我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素有“黃金水道”之稱。3.地勢分布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臺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地勢大致呈三級階梯狀。表1-5中國地勢三級階梯4.主要山脈表1-6主要山脈(四)我國氣候特點1.季風氣候我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原山地氣候。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征。由于我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此季風氣候顯著,加之我國幅員遼闊、跨緯度大、地形復雜,故有多樣氣候類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我國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的地區廣,是世界上季風最典型、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2.我國氣候的特點(1)氣候復雜多樣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2)季風氣候顯著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征。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又在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其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3)氣溫夏季均勻冬季懸殊在冬季,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冬季陽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國大部處于北溫帶,由太陽輻射獲得的熱量少,同時中國南北緯度相差達50℃,北方與南方太陽高度差別顯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區氣溫低,且南北氣溫差別大。又冬季風的影響冬季,從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風吹來,北方地區首當其沖,因此更加劇了北方嚴寒并使南北氣溫的差別增大。(4)降水沿海多于內陸,南方多于北方我國降水在空間分布與時間變化,主要受季風活動影響。發源于西太平洋熱帶海面的東南季風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把溫暖濕潤的空氣吹送到中國大陸上,成為中國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3.主要氣象災害表1-7主要氣象災害與各地干旱情況4.主要氣候分界線(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在氣候方面:一月份零度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域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2)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3)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4)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大致通過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五)我國主要河流湖泊1.我國主要河流(1)河流的基本特點河流眾多、水量豐富、水能蘊藏量極大。河流年徑流量達27000億立方米,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2)主要大河①流入太平洋長江(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②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③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2.湖泊表1-8我國主要湖泊情況【例】在我國境內有幾大淡水湖泊,下列將這幾大湖泊面積從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B.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C.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D.洞庭湖、太湖、鄱陽湖、洪澤湖【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鄱陽湖面積3960平方公里,洞庭湖面積2740平方公里;太湖面積2338平方公里;洪澤湖面積2069平方公里。因此答案選A。(六)我國資源與能源概況1.資源概況(1)土地資源①概述我國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耕地數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土地資源人均量小,按農林牧合計,我國平均每人土地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我國人均土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世界排名第120位。②基本特點a.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少。b.山地多(含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平原少(占三分之一),耕地與林地所占的比例小。c.較難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以及永久積雪地的面積較廣,約占土地總面積的18%。d.在可供農用的土地中,草地比重最大(占土地面積的41.58%,約60億畝),林地次之(占17.95%,約26億畝),耕地最少(僅占14.21%,約20億畝)。e.耕地質量不高(高產田不及三分之一),退化嚴重,可耕地的后備資源少。f.各類土地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林地多集中在東北、西南的邊遠山區,草地多分布在內陸高原、山區。(2)森林資源構成土地資源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森林資源。①主要特點人均占有量少,植被覆蓋率低,分布不均勻,但樹種較多。②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南方的丘陵地帶的三大林區。表1-9我國三大林區分布(3)水資源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①總量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陸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永久積雪所蘊藏的水資源共5億立方米,可被利用的水資源約2.8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②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我國是世界上缺水嚴重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總量多,但我國的人口眾多,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③空間分布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④時間變化我國水資源季節變化大,夏秋多、冬春少。(4)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世界上已知的礦產在我國均能找到,且儲量豐富。目前,全國已發現171種礦產,已探明儲量的礦產總儲量居世界第三位。①礦產資源的特點a.礦產資源總量大,種類多。b.分布廣泛,相對集中。c.伴生礦多,某些重要礦種(例如鐵礦)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采運輸和分選冶煉的難度。d.礦產資源形勢嚴峻:第一,人均占有量少。第二,采富棄貧,濫采濫挖,破壞環境、破壞礦山,浪費嚴重,利用率低。②礦產資源的分布我國能源的儲量和產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為石油、天然氣。表1-10主要礦產的分布狀況【例】下列關于我國礦產資源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為集中B.我國是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稀土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C.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南、華南和西南地區D.石油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和東部沿海的淺海大陸架【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C項,我國鐵礦主要分布于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即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5)海洋資源海洋資源是蘊藏在海洋中人類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質和能量的統稱。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礦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和海洋空間等自然資源。①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②我國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舟山漁場(舟山群島附近、全國最大的漁場)、南部沿海漁場(分布在廣東沿海)、北部灣漁場(北部灣,海域)。③我國四大鹽場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海鹽生產國。四大鹽場分別是長蘆鹽區、遼東灣鹽區、萊州灣鹽區、淮鹽產區。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④我國近海石油豐富,目前已在渤海、東海、南海等部分海域開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國際招標是海底油氣開發的可行性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資源開發、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廣闊。2.能源概況(1)地熱能①地熱資源地熱資源,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時間內能夠經濟開發和利用的地球內部熱能資源。我國的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已發現的溫泉有2000多處。我國東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帶,有許多溫泉和熱泉,是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②地熱資源分布地殼中地熱資源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從已發現的高溫地熱區判斷,絕大多數分布在板塊構造的邊緣地帶——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東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帶,有許多溫泉和熱泉,是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2)水能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綠色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相當于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為俄羅斯、巴西、美國、加拿大、剛果(金)。地區分布很不平衡,70%分布在西南地區。按河流統計,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占全國的近40%,其次是雅魯藏布江水系。(3)太陽輻射能太陽輻射能是地球外部的全球性能源。青藏高原日照時間及輻射量均居全國之冠。大西北的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一帶因氣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多,是我國第二個輻射能量高值區。長江流域雖然緯度低,但降水多,雨日多,云霧、陰天多,反而成為相對低值區,其中云霧、陰天特多的四川盆地和有“天無三日晴”之稱的貴州高原是我國輻射能低值中心。(4)風能風能是因空氣流做功而提供給人類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空氣流具有的動能稱風能。空氣流速越高,動能越大。我國風能的分布,一般來說,北方多于南方,從海邊向內地迅速減弱,內陸又增強。從時間來說,冬春兩季風力普遍大于夏秋兩季。3.生態平衡與我國生態環境(1)生態平衡指一定的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等過程達到一個相對的穩定和平衡的階段。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過了這一限度,自動調節能力就會降低甚至喪失,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2)我國生態環境①我國生態環境: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造成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大壓力:人口壓力工業化壓力和市場壓力。②生態環境治理戰略框架:《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于1994年8月,由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全國綱領性文件,是中國走向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是制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的指導性文件,也是中國政府認真履行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文件的原則立場的實際行動,具有劃時代意義。(七)我國行政區劃1.行政區劃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1)23個省級行政區遼(遼寧)、吉(吉林)、黑(黑龍江)、冀(河北)、晉(山西)、陜(陜西)、魯(山東)、皖(安徽)、蘇(江蘇)、浙(浙江)、豫(河南)、鄂(湖北)、湘(湖南)、贛(江西)、閩(福建)、滇(云南)、瓊(海南)、川(四川)、黔(貴州)、粵(廣東)、甘(甘肅)、青(青海)、臺(臺灣)。(2)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新疆、西藏、廣西、寧夏和內蒙古。(3)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2.名勝古跡(1)中華五岳①中岳嵩山(河南);特點:“俊秀”。②南岳衡山(湖南);特點:“秀麗”。③北岳恒山(山西);特點:“幽靜”。④西岳華山(陜西);特點:“險峻”。⑤東岳泰山(山東);特點:“雄偉”。(2)四大佛教圣地①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②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③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④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陜西)、南京(江蘇)、杭州(浙江)、洛陽(河南)、開封(河南)和安陽(河南)。(4)三大石窟①甘肅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②山西大同云岡石窟。③河南洛陽龍門石窟。3.四大區域根據秦嶺-淮河線、400mm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4.東、中、西部地區的劃分我國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地區的時間始于1986年,由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七五”計劃正式公布。表1-11東、中、西部地區的劃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西部”為政策概念,非地理概念,除了包括以上西部10個省市、自治區,另把中部的內蒙古、廣西也劃入西部大開發戰略之中。(八)我國人口概況1.人口的數量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我國人口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達到1370536875人(含港、澳、臺地區),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數據相比,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漢族人口占91.51%;少數民族人口占8.49%。2.人口的年齡結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別上升了2.93和1.91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人口的年齡結構也快速向老年型轉變。老齡化是一個國際性的大趨勢。通常認為,一個國家是否進入老齡化,主要看60歲以上的老人是否超過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是否達7%。人口的老齡化,將對經濟增長、就業與勞動力資源供應、儲蓄與投資、社會保險機制、代際關系、家庭構成等方面帶來廣泛而嚴重的負面影響。3.人口的區域分布我國人口眾多,分布不平衡。以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一線為界的東南地區,面積約411.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占全國的94.4%;西北一側,面積548.3萬平方千米,人口占全國的5.6%。我國人口的空間分布呈現是東南多,西北少的特征。4.人口城鄉結構的變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國的農村人口在人口總數中占絕大多數,但在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大批農村人口會逐步變成城鎮人口,城鄉人口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是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人口變動的一種客觀必然性。1995年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一步加速,農村經濟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城鎮人口比重已由1995年的29.04%上升為2010年的49.68%。根據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截止到2011年年末,我國的城鎮化率已超過50%。(九)我國的民族與宗教1.民族(1)民族狀況①概述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占總人口的92%,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②民族分布從居住情況看,全國形成以漢族為主的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的局面。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云南省居住著25個少數民族,是我國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③民族風俗各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如漢族的端午節、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苗族的蘆笙節、彝族的火把節、朝鮮族的長鼓舞、維吾爾族的開齋節等。④民族自治截至目前,全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2)民族關系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我國實行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的政策。2.宗教(1)宗教信仰我國是一個有多種宗教的國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區性的民間信仰,情況比較復雜。道教為漢族固有的宗教。漢族宗教信仰的特點:①兼容并蓄的態度。②外來宗教的民族化。③明顯的務實性。(2)宗教政策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求他們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把愛教與愛國結合起來,做到宗教活動有利于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從而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十)我國的文化遺產1.文化自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雙重遺產(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與文化景觀四類。自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截至2017年7月9日,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2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里排名第二,僅次于意大利(53項)表1-12中國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2.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中國列入名錄共34處,典型的有:昆曲、中國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京劇、粵劇、針灸、剪紙、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蠶桑絲織技藝、書法、端午節、南京云錦、安徽宣紙、皮影戲等。(十一)基本國策我國的主要基本國策包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外開放、男女平等。(十二)重大工程建設1.三峽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1924年,孫中山首倡三峽工程;1992年,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建設三峽工程的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農資培訓課件
- 初中音樂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6篇)
- 園長資格培訓總結(6篇)
- 福建東方茶韻水云天境展示區景觀方案
- 社區物業管理工作總結范文(8篇)
- 河北市個人房屋出租合同(20篇)
- 物業公司供暖工作總結范文(19篇)
- 2025年工程技術員述職報告范文(11篇)
- 軟件工程師辭職報告(16篇)
-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1 角第1課時教學設計
- 基于ADAMS的單缸內燃機曲柄滑塊機構建模與仿真課件
- 文心雕龍-神思教學課件
- 寧波市建設工程資料統一用表(2022版)
- 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師教師用書
- 認識平面圖上的方向
- 液氮安全培訓資料課件
- (完整word)拆除合同范本
- 鐵路工務巡道工崗位作業標準(崗位職責、崗位風險)
- 陜西省建筑施工質量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
- 漁用配合飼料原料課件
- 夾層鋼結構施工方案鋼結構夾層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