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面包工藝優化研究_第1頁
猴頭菇面包工藝優化研究_第2頁
猴頭菇面包工藝優化研究_第3頁
猴頭菇面包工藝優化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猴頭菇面包工藝優化研究

蘑菇是一種重要的食用菌,具有兩種藥物和食用功能。面包因香甜軟糯、口感細膩、內部均勻、造型多變、口味繁多而深受消費者喜愛。本研究以猴頭菇粉和高筋小麥粉為主要原料,添加黃油、雞蛋、白砂糖、食鹽、酵母等主要輔料進行對猴頭菇面包工藝的優化,開發出一種具有高品質、口感獨特、營養豐富的面包。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和試劑猴頭菇粉、高筋面粉、酵母、食鹽、黃油、白砂糖,市售。1.2儀器、試箱和家具SS-0.5A型和面機,廣州三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JS-D型電子計數秤,上海信衡電子有限公司;YH-LS型醒發箱,廣州圣恒商用廚具有限公司;CHV型烤箱,東莞市長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1.3猴頭蘑菇面包法1.3.1工藝1.3.2操作要點1.3.2.改良劑用量基礎配方為以高筋小麥粉質量為基準,猴頭菇粉用量3%~11%,白砂糖用量10%~18%,黃油用量6%~14%,酵母用量0.9%~1.7%,鹽用量1%,改良劑用量2%,水用量48%、雞蛋用量8%。1.3.2.微生物將高筋粉、酵母、面包改良劑和猴頭菇粉充分攪拌均勻混合;溫水與白砂糖混合,待白砂糖完全溶化在溫水中以后,向其中加入攪拌均勻的雞蛋液,再加入優質黃油繼續攪拌,直至攪拌均勻;將混合好的輔料混合物倒入高筋面粉,最后加入食鹽1.3.2.面團的拉伸和攪拌面團隨著被和面機繼續攪拌,面筋大量產生,面團趨于成熟,面團逐漸柔軟,韌性變強,不易斷裂,繼續攪拌會發現面團表面慢慢變得干燥,黏性降低,逐漸有良好的彈性和面團延展性,面團表面具有光澤,用手拉扯成熟的面團至薄膜狀態,不易斷裂且顏色均勻,即代表攪拌完成。1.3.2.觸烤盤底部分布揉制后的面團太大,需要做出形狀,體積變小,上部要為圓形,下面接觸烤盤底部的位置要為平態,底部中空,有益于烘烤過程中進入氣體,使面包體積膨脹,面團與面團之間保留合適的距離,防止體積膨脹后發生黏連影響焙烤,面包表面盡量不使用面粉,防止烤出來的面包表面有硬塊1.3.2.面團延展性、彈性和韌性增加醒發是面包制備過程中的關鍵。面團在醒發過程中被氧化,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使面團延展性、彈性和韌性進一步加強。在40~45℃條件下,把定型好的面團放入醒發箱,當面團膨脹到原來體積的200%左右時送入烤箱烘烤1.3.2.干燥、焙烤焙烤是將面團變成成品的過程。把醒發好的面團平整放置在烤箱中,烤箱上層溫度150℃下層溫度170℃焙烤約20min,當面包有金黃色或淡褐色光澤,表面硬內部柔軟狀態即為成品。1.3.2.面包水分變化冷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當焙烤剛剛結束時,面包內部溫度高,如果用風箱迅速降溫,會導致面包表面迅速干燥,內部水分無法繼續排出,內部含水量過高會導致面包保存期很短,影響貨架期。待冷卻完畢時要立即包裝,避免受到有毒有害物質及微生物的污染,還可以延長貨架期,防止水分流失。1.3.3微生物指標的測定猴頭菇面包微生物指標依據GB7099—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糕點、面包》執行;猴頭菇面包菌落總數依據GB4789.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檢測;大腸菌群依據GB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檢測;霉菌依據GB4789.1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計數》檢測。1.4猴頭蘑菇面部感覺評價標準此試驗由10名有經驗的評定者根據猴頭菇面包的形態、色澤、氣味、口感和組織狀態對其進行感官評分,具體感官評價依據見表1。1.5猴子表面處理技術參數的優化和單因素的試驗1.5.1猴頭菇面包單因素試驗以高筋小麥粉質量為基準,在黃油用量10%、白砂糖用量14%、酵母用量1.3%、猴頭菇粉用量5%的基礎上,以感官評價為評分依據,進行單因素試驗,研究黃油用量、白砂糖用量、酵母用量、猴頭菇粉用量這4個因素對面包感官評分的影響。1.6不同因素的正交試驗結果以單因素試驗結果為參照,在剩余所有條件相同的條件下,選擇酵母用量、黃油用量、白糖用量、猴頭菇粉用量4個因素,根據表2的數據進行正交試驗。2結果與分析2.1山羊素分析的單因素試驗結果2.1.1猴頭菇粉添加量對面包品質的影響由圖1可知:當猴頭菇粉用量由3%~5%逐漸增多時,面包的感官評分呈上升趨勢,越來越有猴頭菇的香甜味道,表面有金黃色澤,無雜色,當猴頭菇粉用量為5%時,面包的膨脹系數最優,口感松軟,富有咀嚼感,但當猴頭菇粉用量超過5%,面包變硬,出現微微的酸味,香氣變差,咀嚼感降低。因此,選擇猴頭菇粉用量3%、5%、7%為正交試驗的3個水平。2.1.2白砂糖用量對面包品質的影響由圖2可知:隨著糖的用量逐漸升高,未到臨界點之前時,面包表面成金黃色澤,疏松多孔,逐漸變甜,具有烘焙面包香氣,但當糖的量超過14%時,面包變硬,咀嚼感降低,顏色不再金黃,變成微棕色,外觀系數降低,口感發酸發苦,由此可見,白砂糖用量14%時為最優指標。因此,選擇白砂糖用量12%、14%、16%為正交試驗的3個水平。2.1.3原料面包老化黃油添加到面包中會使面團的延展性更好,可塑性更強,在烘烤過程中能給面包帶來口味,香氣和顏色上的變化,還可以延緩成品面包的老化過程。由圖3可知:當制作面包過程中持續加入黃油,面包由表皮干燥粗糙逐漸變得手感軟滑,富有香氣,有彈性,有韌性,表面有光澤,但當黃油用量超過10%以后時,面包口感變得特別松軟,口感發黏,無彈性,形態不再飽滿。因此,選擇黃油用量8%、10%、12%為正交試驗的3個水平。2.1.4酵母用量對發酵速度的影響酵母經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面筋包住,使面團膨脹,產生的酒精和其他副產物賦予面包豐富的香氣和風味。由圖4可知:酵母用量0.9%~1.3%,面包發酵速度遲緩,猴頭菇面包口感很差,酵母用量為1.3%時,面包的發酵速度達到最快,且感官鑒定狀態良好,內部組織細膩,疏松多孔,有濃郁的面包香氣,當酵母用量大于1.3%時,面包變扁,內部孔隙大小不均,味道發酸,內部變黏,咀嚼感很差。因此,選擇酵母用量1.1%、1.3%、1.5%為正交試驗的3個水平。2.2正交試驗根據單因素試驗得出的結論,并根據優化的水平因素進行正交試驗。按L由表3可知:根據R值,各單因素主次順序為C>B>A>D,即黃油用量>白砂糖用量>猴頭菇粉用量>酵母用量,根據優化方案,最佳配方為A2.3結果表明,猴子表面微生物指數的測定結果表明,菌落總數未檢出,大腸菌群未檢出,霉菌未檢出。3小麥粉質量單因素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優化猴頭菇面包配方,結果表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