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骨折后并發癥評估與護理進展_第1頁
創傷骨折后并發癥評估與護理進展_第2頁
創傷骨折后并發癥評估與護理進展_第3頁
創傷骨折后并發癥評估與護理進展_第4頁
創傷骨折后并發癥評估與護理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傷骨折并發癥

評估與護理進展前言生命健康的三大殺手:

創傷、腫瘤、心血管疾病。現代化建設、交通高速化、運動興趣

—交通事故、墜落、塌方、地震、暴力激戰正前言全世界死亡創傷350萬人每年我國因創傷致死10萬余人,傷者百萬人,創傷占死亡第五位;占1——34歲居民死亡率第一位我國常見創傷原因1.交通事故傷(40.2%)

2008年我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數據)2.治安事件傷(26.7%)3.工業外傷(20.3%)4.其它傷因(12.8%)

跌倒、燒傷、爆震和電擊等

——據我國10428例調查驗證

國際創傷急救模式

英美模式:

—把傷員送給醫生,注重院前急救法德模式:

—把醫生送給病人,注重現場急救我國模式:

—多樣性,缺乏循證依據我國創傷急救的現狀

1.各地建立了創傷急救中心;2.模式不規范,管理機制不健全;3.缺乏法律保障;4.裝備相對落后,技術力量不足;5.大多數醫院急診仍是分診形式,如內急診、急診外科。急診人員以內科為主,創傷急救仍依靠個專科會診。創傷急救各自為政:911=120+110+119+122+999

創傷后并發癥創傷并發癥概念1創傷并發癥的監護32骨科常見創傷并發癥重度創傷重度創傷的概念1重度創傷的并發癥及監護32骨科常見重度創傷

工農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交通傷呈上升趨勢,不安全隱患的工傷事故也屢有發生。

創傷性骨折、多發傷患者日益增多,來勢兇、發展快,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及時準確的給予急救和監護,是我們做好護理工作的關鍵。重度創傷是在不可抗拒和不可預料的突然外力作用下,對人體造成的多發甚至致命的臟器和系統的損傷。以骨折為主體的多發性損傷,往往導致創傷性休克、脂肪栓塞綜合癥、擠壓綜合癥、應激性潰瘍、骨筋膜氏綜合征等,嚴重的甚至可威脅病人的生命。處理原則

應先搶救生命,然后搶救肢體;

先重后輕,先急后緩。

由于嚴重創傷后,傷情復雜,護理以安全需要、生理及病理反應需要、依賴需要為主,這些需要互相制約并互相影響。重度創傷重度創傷的概念1重度創傷的并發癥及監護32骨科常見重度創傷常見重度創傷脊髓損傷伴高位截癱;旋轉和垂直不穩定的骨盆環損傷伴失血性休克;多根多處肋骨骨折伴臟器損傷;常見重度創傷以骨折為主體的多發性損傷;嚴重的擠壓傷;關節離斷傷;重物打擊、火器傷等等常見重度創傷

一、脊髓損傷重度創傷—脊髓損傷脊髓損傷指脊髓由于外傷、腫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內出血、水腫、炎癥反應,導致脊髓細胞壞死、軸突崩解,并出現肢體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臨床上稱為“截癱”。

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多見于地震塌方等事故中的重物壓砸、高空墜落和車禍等情況。傷情較嚴重復雜,低位脊髓損傷常致截癱,高位脊髓的損傷常可導致傷員當即死亡。重度創傷—脊髓損傷急救措施救助人員在搶救因地震、塌方、車禍等事故中的傷員時,若懷疑有脊柱骨折的,均應按脊柱骨折處理。不要對傷員任意翻身、扭曲。嚴禁使用:一人托抱式的般運;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抬腿的搬運方法。

急救措施正確的方法:將傷員的雙下肢伸直,雙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傷員一側,注意:搬運脊柱損傷的傷員必須用硬木板。在急救現場可用門板、黑板、或工地的跳板。至少要有三人同時水平將傷員托起,輕輕放在木板上,整個過程動作要協調統一、輕柔穩妥、保護傷員軀體平起平落防止軀干扭轉。急救措施嚴重的合并癥(一)呼吸功能不全

患者因脊髓損傷并截癱而導致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形態改變、咳痰無力。

嚴重者:明顯呼吸困難、發紺,聽診有廣泛羅音、呼吸音減弱至消失。動脈血氣分析有低血氧癥;胸片尚未能顯示之前具有參考價值。嚴重的合并癥(二)惡性高熱

患者因截癱平面高而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同時,神經功能受損,使患者損傷平面以下排汗功能減退或喪失,導致患者體溫持續在38°~39.5°之間,有時可持續在40°以上水平,且對藥物降溫效果差。

治療:以物理降溫為主,保持體液平衡。嚴重的合并癥(三)頑固性低鈉

嚴重急性脊髓損傷的病人常于傷后一周內伴發低滲性低鈉血癥。尿鈉的排出明顯增多。檢測尿鈉的濃度甚至超過血鈉水平,此種情況與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較為一致。尤其是頸髓段的損傷,由于交感神經系統遭到破壞,腎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也會減少,導致鈉的異常丟失,引發低鈉血癥。靜脈輸注過量液體也可以引發低滲性低鈉血癥。治療:監控血鈉(130~150mmol/l),

按原則補鈉。

低鈉血癥尤其是急性嚴重的低鈉血癥可以引起腦水腫和腦缺血,嚴重者可致腦疝,甚至死亡,應引起足夠重視。頸髓損傷導致高位完全性截癱病人常出現頑固性的難以糾正的低血鈉現象。嚴重的合并癥補鈉原則:根據血鈉值,當日補給1/2和日需要量4.5g,后視血鈉值進一步補充。需補充的鈉量(mmol/l)

=[血鈉正常值(142)-血鈉測得值]×體重(kg)×0.6(女性0.5)。

按17mmol/lNa=1g鈉鹽計算補給氯化鈉。嚴重的合并癥重度創傷—重度創傷

二、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

外固定重度創傷—骨盆骨折骨盆骨折

是指骨盆壁的一處或多處連續性中斷。年齡呈兩個高峰期:20~40歲;65歲以上。發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常見的病因:外傷(壓砸、撞擠和高處墜落)由于骨盆具有負重、保護盆腔內臟和傳遞人體力線的作用,因此嚴重的骨盆骨折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必須及時搶救治療。重度創傷—骨盆骨折Tile根據骨折穩定性分類:A型:穩定的骨盆環損傷,骨折輕度移位B型:旋轉不穩、垂直穩定的骨盆環損傷,損傷的骨盆后側張力帶和骨盆底仍保持完整無損傷,髖骨可發生旋轉不穩定。C型:旋轉及垂直均不穩定骨折。重度創傷—骨盆骨折A型:穩定骨折輕度移位,為累及骨盆環的骨折

無需外科介入重度創傷—骨盆骨折B型:骨折相對穩定或部分旋轉不穩、垂直穩定的骨盆環損傷,損傷的骨盆后側張力帶和骨盆底仍保持完整無損傷,髖骨可發生旋轉不穩定。視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手術。重度創傷—骨盆骨折C型:旋轉及垂直均不穩定骨折,病人身體條件允許時基本需要外科介入。重度創傷—骨盆骨折C型前方骨盆環損傷,恥骨聯合單或雙支骨折。嚴重的合并癥1、腹膜后血腫

骨盆腔內血管豐富,骨盆骨折易引起嚴重出血,短時間內可形成腹膜后巨大血腫,病人出現失血性休克,休克發生率高達30—58%,是最常見、最緊急、最嚴重的并發癥。此類病人入院時立即安置入外科重癥監護病房,迅速給予妥善的體位和固定,同時及時搶救,否則可喪失生命或造成終身殘疾。嚴重的合并癥2、腹腔內臟損傷

分為實質性和空腔臟器損傷。表現為腹痛、腹肌緊張、腹膜刺激征陽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等。實質性臟器損傷為肝腎與脾破裂,表現為腹痛與失血性休克;空腔臟器損傷可見腸爆破穿孔或斷裂,表現為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嚴重的合并癥3、膀胱、后尿道損傷

出現血尿,不能自解小便及下腹部疼痛;導尿時,導尿管難以進入膀胱,并引出血尿;向尿管中注入生理鹽水后抽液體量顯著減少。4、直腸損傷

大便帶血,排便困難及腹膜刺激征陽性等。直腸損傷較少見,是會陰部撕裂傷的后果。直腸損傷時肛門指套有血跡,有時可觸及剌傷直腸的骨折端或直腸破裂。表現為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或肛門出血5、腰骶神經和坐骨神經損傷

主要是腰骶神經叢損傷和坐骨神經損傷,較少見。表現為會陰部、臀部、股部感覺消失,需經CT或MIR檢查可確診。重度創傷—多發傷

三、以骨折為主體的多發性損傷重度創傷—多發傷多發傷是指在同一傷因打擊下,人體同時或相繼有兩處或兩處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臟器受到嚴重損傷,即使這些損傷單獨存在也可以危及生命。多發傷不是各種創傷單獨的相加,而是一種對全身影響較大、病理生理變化較嚴重的損傷,多因嚴重休克、大出血、呼吸障礙等而死亡。

重度創傷—多發傷多發傷的特點:損傷部位多;開放傷和閉合傷同時存在;明顯外傷、隱蔽傷同時存在;不同系統傷的癥狀和體征互相影響;多半傷員不能自訴傷情;醫護人員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開放傷。漏診、誤診機會多。重度創傷—多發傷搶救重點:

維持呼吸道通暢;抗休克、止血,活動性的大出血;呼吸驟停的搶救;做好傷肢的外固定。重度創傷—多發傷傷口處理原則異物——不去除膨出物——不回納骨折——要固定重度創傷重度創傷的概念1重度創傷的并發癥及監護32骨科常見重度創傷重度創傷的并發癥脂肪栓塞綜合征創傷性休克應激性潰瘍骨筋膜室綜合征擠壓綜合征重度創傷并發癥氣性壞疽重度創傷的并發癥

一、創傷性休克重度創傷的并發癥創傷性休克是指機體由于遭受嚴重創傷刺激,通過血管-神經反射引起的一系列變化,是嚴重創傷的常見并發癥。

主要表現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淺昏迷、呼吸急促或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脈細速、血壓下降、脈壓差小或血壓幾乎測不到,表淺靜脈萎陷,尿少或無尿。創傷性休克臨床表現與程度中度休克重度休克輕度休克估計失血量800ml以下,占全身20%;收縮壓正常或稍升高,舒張壓增高,脈壓減小;脈搏100次/分以下,尚有力;尿量正常;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精神緊張,口渴,惡心估計失血量800~1750ml,占全身20%~40%;收縮壓90~70mmHg,脈壓明顯縮小,脈搏100~120次/分;尿少;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呼吸淺快,膚色蒼白,肢端厥冷,淺表靜脈明顯萎縮,毛細血管回流遲緩估計失血量1750ml以上,占全身45%以上;收縮壓70mmHg以下或測不到;脈搏>120次/分,細弱或摸不清;尿少或無尿;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膚色灰紫或紫斑,四肢濕冷,淺表靜脈塌陷,毛細血管回流明顯遲緩重度創傷的并發癥休克的早期診斷對護理人員來講,休克的早期征象對病情判斷十分重要,此時是搶救休克的良好時機。出現以下征象時提醒我們患者已進入休克狀態:1、一看:煩躁不安,唇色蒼白2、二摸:皮膚發涼,脈搏增快3、三測:血壓正常,脈壓減小4、尿量減少失血量的估計嚴重創傷患者失血量的多少與傷后時間長短、受傷部位及傷情的嚴重程度均有關,因此粗略的估計,作為在搶救過程中治療、護理時的參考。以下是成人骨折失血量的大概估計:失血量的估計

四肢損傷(一側)失血量

肱骨干骨折:200-400ml尺橈骨雙骨折:200-400ml股骨干骨折:600-1000ml脛腓骨雙骨折:500-800ml

失血量的估計其他損傷失血量骨盆骨折:800-1200ml多發肋骨骨折,血氣胸:500-1500ml大面積軟組織挫傷及剝脫1000-2000ml四肢動脈損傷:達1000ml以上腹腔臟器損傷:400-1000ml嚴重開放顱腦損傷:達1000ml左右早期診斷血壓下降不是休克的診斷標準 !!!休克代償期血容量丟失:<20%(<800ml)神志:清楚,但緊張、煩躁口渴:明顯皮膚粘膜:色澤蒼白、溫度正常或發涼脈搏:<100bpm,有力血壓:SBP正常或升高,DBP升高,脈壓差減低周圍循環:毛細血管充盈正常或延緩尿量:正常或減少護理要點病情觀察

一看,二摸,三測,四尿量護理要點一看1、意識、表情:

意識和表情的變化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的血液灌注量和缺氧程度。

休克早期:全身血液重新分配,腦供血得到相對保證,呈輕度缺氧狀態,表現為煩躁不安或興奮;

隨著休克的加重,缺氧程度加深,神經細胞反應性降低,由興奮轉為抑制,患者反應遲鈍,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護理要點2、皮膚色澤

皮膚的顏色及肢端溫、濕度顯示了外周微循環的血流狀態。

休克早期:外周血管收縮,皮膚蒼白,尤其是面頰、口唇及甲床;休克中期,血流緩慢,甲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明顯延長;

如胸、腹壁出現散在的出血點及瘀斑,則提示病情變化,進入了DIC期。膚色的改變往往先于脈搏、血壓的改變,恢復時則遲。護理要點二摸肢端溫、濕度膚色蒼白、溫度減低,同時出冷汗是交感神經極度興奮趨向衰竭的體征。

休克早期,只有手足發涼;

到了休克中晚期,患者肢端厥冷,并且溫度降低范圍逐漸擴大。護理要點

三測脈搏、血壓脈搏及血壓反應了心搏量,脈搏的改變出現在血壓變化之前。

休克早期:脈搏加快,收縮壓往往還在正常范圍內,但是舒張壓升高,致使脈壓減小(≤30mmHg)。現常用休克指數來判斷急性血容量減少的程度:

休克指數

=

脈率動脈收縮壓(mmHg)護理要點休克指數:正常值為0.5左右。指數=1,表示血容量喪失20%~30%;指數>1~2,表示血容量喪失30%~50%.“血壓脈率差法”:收縮壓(mmHg)—脈率(次/分)=正數或>1為正常,若等于0則為休克的臨界點,若為負數或<1即為休克。休克評估觸及橈動脈搏動,收縮壓≥80mmHg觸及股動脈搏動,收縮壓≥70mmHg觸及頸動脈搏動,收縮壓≥60mmHg護理要點護理要點四尿量

尿量是觀察休克的重要指標,也是判斷腎功能狀態的依據。應給患者留置尿管,便于觀察尿量、尿色及尿比重。正常人尿量約50ml/h,尿比重1.015~1.025。當收縮壓在80mmHg左右時,如腎功能正常,每小時的尿量應為20~30ml;當收縮壓≤70mmHg,則會出現少尿或無尿;當血壓已正常,仍有少尿和尿比重降低,則要警惕腎功能衰竭的可能。護理要點急救護理1、保持呼吸道通暢2、給氧3、補充血容量4、止血、包扎、固定常規在接診此類病人時,第一時間建立2條

靜脈通道。重度創傷的并發癥二、脂肪栓塞綜合征重度創傷的并發癥

脂肪栓塞綜合征是發生在嚴重創傷,特別是多發性骨折后,以進行性低氧血癥、呼吸窘迫、意識障礙、皮膚黏膜出血點或是瘀斑等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

其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3:1。本征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情嚴重,若診斷治療不及時,死亡率可高達10%~15%.重度創傷的并發癥脂肪栓塞綜合征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發紺,胸部X線片顯示有廣泛性肺實變,因缺氧可導致煩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和死亡。在各類骨折中多見于下肢骨折,其中脛腓骨多處骨折占20%,股骨骨折9%,脛骨骨折3.4%。由于骨折處髓內腔血腫張力過大,骨髓被破壞,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而引起肺、腦組織栓塞。因此,在外傷骨折急救、處理和手術時,對上述病人應予以警惕。脂肪栓塞臨床表現1.發生時間:一般在創傷后1~6天發生,尤以傷后12~48h多見。2.肺功能不全:具有典型的臨床過程,經過復蘇治療,傷員全身情況好轉,但在第二天或第三天突然出現:

面色蒼白、心動過速(可至120~140次/分)、呼吸急促(30~40次/分)、體溫升高(多在38°以上),肺部聽診可聞及濕羅音,呼吸困難癥狀逐漸加重,可演變成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表現3.神經癥狀呈現多樣化:約有1/3的肺栓塞者可發生腦脂肪栓塞,輕者可有頭痛、煩躁;重者譫語、嗜睡、偏癱,甚至昏迷。4.皮膚、黏膜出血點或瘀斑:大約50%的栓塞者可發生皮膚出血點,一般傷后2~3天出現,多分布于前胸、腋窩、頸部等,結膜和眼底也可出現出血點。5.輔助檢查:典型者胸部X片示“暴風雪”樣彌漫性大片侵潤陰影;化驗檢查示血紅蛋白下降,無明顯原因的急性、進行性貧血。典型者胸部X片護理要點三項主要標準:點狀出血:傷后2~3天在頸部、前胸、腋窩、雙肩或眼瞼結膜處有出血點。呼吸系統癥狀:進行性呼吸困難,肺片顯示“暴風雪”樣改變。無顱腦外傷但出現腦癥狀兩項次要標準:1.動脈血氧分壓低下:低于60mmHg以下有診斷意義。2.紅色素下降:一般要低于10克以下。治療原則本病關鍵在于預防,強調及早防止休克、骨折局部制動以及避免對骨髓腔的突然擠壓。治療原則:早期有效固定、改善微循環、糾正低氧血癥、保護腦組織等,在藥物治療上,常用大劑量激素療法、白蛋白治療以及抑肽酶等。護理要點肺功能監測

觀察患者呼吸頻率、深淺是否正常,有無胸悶、發紺等呼吸困難的表現;傾聽患者主訴。當呼吸頻率大于25次/分,PaO2小于60mmHg提示脂肪栓塞可能性大。持續吸氧:

流量為5~8L/min,濃度為40%~50%,最好采取面罩吸氧。對爆發型及典型FES予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行機械通氣。護理要點高熱護理:(體溫38.5~39.5℃)要采取物理降溫,避免加重機體缺氧。(1)用冰帽、冰袋進行頭部降溫,保護腦組織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冰毯機全身降溫。(2)每日早、晚行溫水擦浴,增加機體的散熱能力。(3)調節室溫,控制在20~22℃。重度創傷的并發癥三、應激性潰瘍重度創傷的并發癥應激性潰瘍

是指機體由于嚴重的應激狀態或藥物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多發、淺表性糜爛和潰瘍。此病多見于青壯年,嚴重創傷后的發病率為6%~10%.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嘔血和排柏油樣便,大出血可導致休克,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應激性潰瘍通常在嚴重創傷、出血、休克等應激狀態下發生,呼吸系統、肝、腎衰竭及某些藥物可誘發本病。內鏡下顯示胃粘膜可見多發淺表性糜爛出血,病變表淺,不侵犯黏膜肌層,常發生在胃體、胃底泌酸區。護理要點出血量評估: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每日出血量75ml出現柏油樣便提示出血量50~70ml以上嘔血:胃內積血量達250~300ml一次出血量不超過400ml,一般不引起全身癥狀,如超過1000ml,臨床即出現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護理要點1、體位護理:病人嘔血時,可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增加病死率。昏迷病人可抬高床頭15°~30°,頭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因嘔血而引起窒息。2、口腔護理:每次嘔血后按常規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重度創傷的并發癥四、骨筋膜室綜合征重度創傷的并發癥骨筋膜室綜合征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致使骨與筋膜封閉的區域內壓力增高,阻礙或阻斷了間室內的血液循環,導致間室內容物(主要是肌肉和神經)進行性地缺血變性的一組臨床綜合癥。發病機制當骨筋膜室內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可使供應肌肉的小動脈關閉,形成缺血-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神經組織缺血30分鐘即發生感覺異常或過敏,完全缺血12-24h發生不可逆損害。肌肉組織缺血2-4h即可發生功能障礙,完全缺血8-12h發生不可逆損害。臨床表現局部癥狀①疼痛:早期主要為傷處麻木,深部廣泛劇烈地進行性灼痛并有深壓痛;手指或足趾不能自覺伸屈,被動牽拉時出現劇烈疼痛;后期因神經缺血變性,痛覺消失。②腫脹:早期肢體腫脹不明顯,但肢體變硬,明顯感到患處壓力增高,后期腫脹明顯并可出現張力性水皰。③血液循環障礙:患肢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溫變涼,膚色蒼白或紫紺或出現大理石樣花斑。

筋膜間隙綜合征5Ps1.Pain痛2.Paresthesia感覺異常3.Paralysis麻痹4.Pallor蒼白5.Pulseless無脈搏護理要點1、患肢的處理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并盡量減少患肢活動。將患肢放平,嚴禁抬高,避免動脈壓降低、肢體血液灌注量減少,加重組織缺血缺氧。患肢禁止按摩、熱敷及烘烤,必要時可給予冷敷,降低組織氧耗。護理要點2、患肢局部情況觀察①疼痛情況:疼痛與損傷程度不成比例,疼痛隨著病程減輕,并非病情有所緩解。早期:肢體持續性燒灼狀劇烈疼痛,并傳向遠端,進行性加重;晚期:神經變性、壞死,肢體疼痛消失。患肢廣泛性壓痛是本綜合征的重要特點;被動牽扯患肢的指(趾)時,患者出現十分敏感和劇烈的疼痛,此現象不僅是本綜合征的早期征象,也是其典型的臨床表現。護理要點②腫脹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肢體堅硬、腫脹、無彈性,并可伴有張力性水皰,嚴重者肌肉呈圓筒狀堅硬。③感覺情況:肢體皮膚感覺異常是本綜合征的另一早期癥狀,患肢常有麻木感或蟻走感。④血液循環情況:早期:微血管充盈基本正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后期:肢端蒼白或紫紺,或可見大理石樣花紋改變,微血管充盈時間延長,動脈搏動消失。⑤患肢功能:早期肌力減退,運動功能障礙;晚期肌肉壞死肌張力喪失,出現手足畸形。護理要點3、全身情況的觀察骨筋膜室綜合征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疾病,初期全身癥狀可能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如不及時處理,出現肌肉廣泛壞死時,可引起全身反應,如體溫升高、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白細胞增多、血沉增速、尿中出現肌紅蛋白尿等,患者可發生休克、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重度創傷的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