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控制技術-吸聲教學課件_第1頁
噪聲控制技術-吸聲教學課件_第2頁
噪聲控制技術-吸聲教學課件_第3頁
噪聲控制技術-吸聲教學課件_第4頁
噪聲控制技術-吸聲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降噪是控制室內噪聲常用的技術措施。通過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來降低噪聲的技術稱為吸聲。一般情況下,吸聲控制能使室內噪聲降低約3~5dBA,使噪聲嚴重的車間降噪6~10dBA。

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降噪是控制室內噪聲常用的技1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

吸聲結構二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吸聲結構二第七章噪聲控制技2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二)多孔吸聲材料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二)3吸聲材料:能吸收消耗一定聲能的材料。吸聲系數:材料吸收的聲能〔〕與入射到材料上的總聲能()之比,即

(一)吸聲系數【討論】:表示材料吸聲能力的大小,值在0~1之間,值愈大,材料的吸聲性能愈好;=0,聲波完全反射,材料不吸聲;=1,聲能全部被吸收。吸聲材料:能吸收消耗一定聲能的材料。(一)吸聲系數【4

吸聲系數的影響因素

材料的構造使用條件聲波頻率吸聲系數影響因素25341材料的性質聲波入射角度吸聲系數的影響因素材料的構造使用條件聲波頻率吸聲系數255【聲波頻率】同種吸聲材料對不同頻率的聲波具有不同的吸聲系數。平均吸聲系數: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個頻率的吸聲系數的算術平均值表示某種材料的平均吸聲系數。通常,吸聲材料在0.2以上,理想吸聲材料在0.5以上。【聲波頻率】6【入射吸聲系數】工程設計中常用的吸聲系數有

混響室法吸聲系數(無規入射吸聲系數)

駐波管法吸聲系數(垂直入射吸聲系數)

應用:測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聲系數,按表,將換算為無規入射吸聲系數。的換算關系0.10.20.30.40.50.60.70.80.90.250.400.500.600.750.850.900.981表與的換算關系【入射吸聲系數】工程設計中常用的吸聲系數有的換算關系0.107混響室:聲學實驗室混響室法吸聲系數(無規入射吸聲系數):在混響室中,使不同頻率的聲波以相等幾率從各個角度入射到材料外表,測得的吸聲系數。測試較復雜,對儀器設備要求高,且數值往往偏差較大,但比較接近實際情況。在吸聲減噪設計中采用。混響室:聲學實驗室混響室法吸聲系數(無規入射吸聲系數):在8駐波管法簡便、準確,但與一般實際聲場不符。用于測試材料的聲學性質和鑒定。設計消聲器。駐波管法吸聲系數(垂直入射吸聲系數)駐波管法吸聲系數測試儀駐波管法簡便、準確,但與一般實際聲場不符。駐波管法吸聲系9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二)多孔吸聲材料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二)10

定義:吸聲系數與吸聲面積的乘積

式中——吸聲量,m2;——某頻率聲波的吸聲系數;——吸聲面積,m2。(二)吸聲量〔等效吸聲面積〕【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聲量評價吸聲材料的實際吸聲效果。定義:吸聲系數與吸聲面積的乘積(二)吸聲量〔等效吸聲面11總吸聲量:假設組成室內各壁面的材料不同,那么壁面在某頻率下的總吸聲量為

式中——第i種材料組成的壁面的吸聲量,m2;——第i種材料組成的壁面的面積,m2;——第i種材料在某頻率下的吸聲系數。(二)吸聲量〔等效吸聲面積〕總吸聲量:假設組成室內各壁面的材料不同,那么壁面在某頻率下的12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三)多孔吸聲材料吸聲材料一(一)吸聲系數(二)吸聲量(三)13多孔吸聲材料多孔吸聲材料是應用最廣泛的吸聲材料。最初的多孔吸聲材料以麻、棉、棕絲、毛發、甘蔗渣等天然動植物纖維為主;目前則以玻璃棉、礦渣棉等無機纖維為主。吸聲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絮狀或粘結成氈狀或板狀。

多孔吸聲材料多孔吸聲材料是應用最廣泛的吸聲材料。14(二)多孔吸聲材料KTV軟包阻燃吸聲材料多孔槽型木質吸聲材料木絲板吸聲材料(二)多孔吸聲材料KTV軟包阻燃吸聲材料多孔槽型木質15木質穿孔吸聲板木質穿孔吸聲板16絲質吸聲材料絲質吸聲材料17混凝土復合吸聲型聲屏障混凝土復合吸聲型聲屏障18輕質復合吸聲型聲屏障輕質復合吸聲型聲屏障19吸聲門吸聲門20吸聲體吸聲體21吸聲材料構造特性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多數到達90%左右;孔隙應該盡可能細小,且均勻分布;微孔應該是相互貫穿,而不是封閉的;微孔要向外敞開,使聲波易于進入微孔內部。吸聲材料構造特性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多數到達221吸聲原理

聲波入射到多孔吸聲材料的表面時,部分聲波反射,部分聲波透入材料內部微孔內,激發孔內空氣與筋絡發生振動,空氣與筋絡之間的摩擦阻力使聲能不斷轉化為熱能而消耗;空氣與筋絡之間的熱交換也消耗部分聲能,從而達到吸聲的目的。

1吸聲原理聲波入射到多孔吸聲材料的表面時,部分聲波反射232.吸聲特性及影響因素

特性:高頻聲吸收效果好,低頻聲吸收效果差。原因:低頻聲波激發微孔內空氣與筋絡的相對運動少,摩擦損小,因而聲能損失少,而高頻聲容易使振動加快,從而消耗聲能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頻噪聲的吸收。

2.吸聲特性及影響因素特性:高頻聲吸收效果好,低頻聲吸收24

吸聲性能的影響因素

厚度吸聲性能影響因素25341孔隙率與密度空腔使用環境護面層吸聲性能的影響因素厚度吸聲性能2534251

厚度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圖2-15不同厚度的超細玻璃棉的吸聲系數理論證明,假設吸聲材料層背后為剛性壁面,最正確吸聲頻率出現在材料的厚度等于該頻率聲波波長的1/4處。使用中,考慮經濟及制作的方便,對于中、高頻噪聲,一般可采用2~5cm厚的成形吸聲板;對低頻吸聲要求較高時,那么采用厚度為5~10cm的吸聲板。同種材料,厚度增加一倍,吸聲最正確頻率向低頻方向近似移動一個倍頻程由實驗測試可知:厚度越大,低頻時吸聲系數越大;>2000Hz,吸聲系數與材料厚度無關;增加厚度,可提上下頻聲的吸收效果,對高頻聲效果不大。1厚度對吸聲性能的影響圖2-15不同厚度的超細玻璃26孔隙率:材料內部的孔洞體積占材料總體積的百分比。一般多孔吸聲材料的孔隙率>70%;孔隙率增大,密度減小,反之密度增大;孔隙尺寸越大,孔隙越通暢,流阻越小。2孔隙率與密度

在穩定氣流狀態下,吸聲材料中的壓力梯度與氣流線速度之比。過高空氣穿透力降低過低因摩擦力、粘滯力引起的聲能損耗降低吸聲性能下降孔隙率:材料內部的孔洞體積占材料總體積的百分比。2孔隙率與密27【討論】密度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材料的吸聲性能。假設厚度不變,增大多孔吸聲材料密度,可提上下中頻的吸聲系數,但比增大厚度所引起的變化小,且高頻吸收會有所下降。一種多孔吸聲材料對應存在一個最正確吸聲性能的密度范圍。【討論】密度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材料的吸聲性能。假設厚度不變,28空腔:材料層與剛性壁之間一定距離的空氣層;吸聲系數隨腔深D〔空氣層〕增加而增加;空腔構造節省材料,比單純增加材料厚度更經濟。3空腔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圖背后空氣層厚度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空腔:材料層與剛性壁之間一定距離的空氣層;3空腔對吸聲性能的29多孔材料的吸聲系數隨空氣層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繼續明顯增加。當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聲波的1/4波長或其奇數倍時,吸聲系數最大。當腔深為1/2波長或其整倍數時,吸聲系數最小。一般推薦取腔深為5~10cm。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視實際需要及空間大小選取較大的距離。3空腔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多孔材料的吸聲系數隨空氣層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30實際使用中,為便于固定和美觀,往往要對疏松材質的多孔材料作護面處理。護面層的要求:良好的透氣性;微穿孔護面板穿孔率應大于20%,否那么會影響高頻吸聲效果;透氣性較好的紡織品對吸聲特性幾乎沒有影響。對成型多孔材料板外表粉飾時,應采用水質涂料噴涂,不宜用油漆涂刷,以防止涂料封閉孔隙。4護面層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實際使用中,為便于固定和美觀,往往要對疏松材質的多孔材料作護31溫度濕度氣流

5

使用環境對吸聲性能的影響

溫度引起聲速、波長及空氣粘滯性變化,影響材料吸聲性能。溫度升高,吸聲性能向高頻方向移動;溫度降低那么向低頻方向移動。通風管道和消聲器內氣流易吹散多孔材料,吸聲效果下降;飛散的材料會堵塞管道,損壞風機葉片;應根據氣流速度大小選擇一層或多層不同的護面層。空氣濕度引起多孔材料含水率變化。濕度增大,孔隙吸水量增加,堵塞細孔,吸聲系數下降,先從高頻開場。濕度較大環境應選用耐潮吸聲材料。溫度濕度氣流5使用環境對吸聲性能的影響溫度引起聲速32外墻保溫吸聲層

保溫吸聲層

阻燃吸聲板

羊毛阻燃吸聲板

注意特殊的使用條件,如腐蝕、高溫或火焰等情況對多孔材料的影響。外墻保溫吸聲層保溫吸聲層阻燃吸聲板羊毛阻燃吸聲板注意33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

吸聲結構二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34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

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聲構造(二)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三)微穿孔板吸聲構造吸聲構造機理:共振吸聲原理常用的吸聲構造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35圖薄板共振吸聲構造示意圖(一)薄板共振吸聲構造空氣層龍骨龍骨3—阻尼材料4—薄板1-剛性壁面機理:聲波入射引起薄板振動,薄板振動抑制自身阻尼和板-框架間的摩擦力,使局部聲能轉化為熱能而耗損。當入射聲波的頻率與振動系統的固有頻率一樣時,發生共振,薄板彎曲變形最大,振動最劇烈,聲能消耗最多。構造入射聲波薄金屬板、膠合板、硬質纖維板、石膏板等圖薄板共振吸聲構造示意圖(一)薄板共振吸聲構造36薄板共振吸聲構造的共振頻率式中——板的面密度,kg/m2,,其中m為板密度,kg/m3,t為板厚,m;——板后空氣層厚度,㎝。【討論】

增大或增加,共振頻率下降。通常取薄板厚度3~6mm,空氣層厚度3~10mm,共振頻率多在80~300Hz之間,故一般用于低頻吸聲;吸聲頻率范圍窄,吸聲系數不高,約為0.2~0.5。薄板共振吸聲構造的共振頻率【討論】增大或增加,37空氣層龍骨龍骨3—阻尼材料4—薄板1-剛性壁面改善薄板共振吸聲性能的措施:在薄板構造邊緣〔板-龍骨交接處〕填置能增加構造阻尼的軟材料,如泡沫塑料條、軟橡皮、海綿條、毛氈等,增大吸聲系數。在空腔中,沿框架四周放置多孔吸聲材料,如礦棉、玻璃棉等。采用組合不同單元或不同腔深的薄板構造,或直接采用木絲板、草紙板等可吸收中、高頻聲的板材,拓寬吸聲頻帶。空氣層龍骨龍骨3—阻尼材料4—薄板1-剛性壁面改善薄板共振吸38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吸聲構造機理:赫姆霍茲共振吸聲原理。常用的吸聲構造

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聲構造(二)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三)微穿孔板吸聲構造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39分類:按薄板穿孔數分為單腔共振吸聲構造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材料:輕質薄合金板、膠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

穿孔吸聲板(二)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特征:穿孔薄板與剛性壁面間留一定深度的空腔所組成的吸聲構造。分類:按薄板穿孔數分為穿孔吸聲板(二)穿孔板共振吸40又稱“亥姆霍茲〞共振吸聲器或單孔共振吸聲器入射聲波≈構造:1.單腔共振吸聲構造封閉空腔壁上開一個小孔與外部空氣相通;腔體中空氣具有彈性,相當于彈簧;孔頸中空氣柱具有一定質量,相當于質量塊。圖單腔共振吸聲構造示意圖原理:入射聲波激發孔頸中空氣柱往復運動,與頸壁摩擦,局部聲能轉化為熱能而耗損,到達吸聲目的。當入射聲波的頻率與共振器的固有頻率一樣時,發生共振,空氣柱運動加劇,振幅和振速達最大,阻尼也最大,消耗聲能最多,吸聲性能最好。又稱“亥姆霍茲〞共振吸聲器或單孔共振吸聲器入射聲波≈構造:141單腔共振體的共振頻率式中——聲波速度,m/s;——小孔截面積,m2;——空腔體積,m3;——小孔有效頸長,m,假設小孔為圓形那么有式中——頸的實際長度(即板厚度),m;——頸口的直徑,m。空腔內壁貼多孔材料時,有【討論】單腔共振吸聲構造使用很少,是其它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的根底。改變孔頸尺寸或空腔體積,可得不同共振頻率的共振器,而與小孔和空腔的形狀無關。單腔共振體的共振頻率【討論】單腔共振吸聲構造使用很少,改變孔42簡稱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構造:薄板上按一定排列鉆很多小孔或狹縫,將穿孔板固定在框架上,框架安裝在剛性壁上,板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氣層。實際是由多個單腔〔孔〕共振器并聯而成。圖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小孔或狹縫空氣層剛性壁框架2.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簡稱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圖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小孔或狹43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的共振頻率式中——聲波速度,m/s;——小孔截面積,m2;——每一共振單元所分占薄板的面積,m2;——空腔深度,m;——小孔有效頸長,m;——穿孔率,=/。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的共振頻率44穿孔率正方形排列:

三角形排列:

平行狹縫:

以上各式中,為孔間距,為孔徑。穿孔率45【討論】穿孔面積越大,吸聲的頻率越高;空腔越深或板越厚,吸聲的頻率越低。工程設計中,穿孔率控制為1%~10%,最高不超過20%,否那么穿孔板就只起護面作用,吸聲性能變差。一般板厚2~13mm,孔徑為2~10mm,孔間距為10~100mm,板后空氣層厚度為6~100mm時,那么共振頻率為100~400Hz,吸聲系數為0.2~0.5。當產生共振時,吸聲系數可達0.7以上。【討論】46吸聲帶寬:設在共振頻率處的最大吸聲系數為,那么在左右能保持吸聲系數為/2的頻帶寬度。穿孔板吸聲構造的吸聲帶寬較窄,通常僅幾十Hz到200、300Hz。吸聲系數>0.5的頻帶寬度可按式估算

式中——共振頻率,Hz;——共振頻率對應的波長,cm;——空腔深度,m。【討論】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的吸聲帶寬和腔深有很大關系,而腔深又影響共振頻率的大小,故需合理選擇腔深。吸聲帶寬:設在共振頻率處的最大吸聲系數為,那么在左47改善多孔穿孔板板共振吸聲性能的措施:為增大吸聲系數與提高吸聲帶寬,可采取的方法:①組合幾種不同尺寸的共振吸聲構造,分別吸收一小段頻帶,使總的吸聲頻帶變寬;②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層多孔吸聲材料,材料距板的距離視空腔深度而定;③穿孔板孔徑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內阻尼;④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層穿孔板構造,以改善頻譜特性;⑤在穿孔板后蒙一薄層玻璃絲布等透聲紡織品,以增加大孔頸摩擦。改善多孔穿孔板板共振吸聲性能的措施:為增大吸聲系數48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吸聲構造機理:赫姆霍茲共振吸聲原理。介紹常用的吸聲構造

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聲構造(二)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三)微穿孔板吸聲構造吸聲處理中常采用吸聲構造。吸聲結構二(一)薄板共振吸49構造特征:厚度小于1mm的金屬薄板上穿孔,孔徑小于1mm、穿孔率1%~5%,安裝方法同薄板共振吸聲構造,后部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氣層,起到共振薄板的作用。空氣層內不填任何吸聲材料。常用的是單層或雙層微穿孔板。(三)微穿孔板吸聲構造薄板常用鋁板或鋼板制作,因板特別薄、孔特別小,為與一般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相區別,故稱作微穿孔板吸聲構造。圖2-20單層、雙層微穿孔板吸聲構造示意圖

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聲學專家馬大猷教授研制的。構造特征:厚度小于1mm的金屬薄板上穿孔,孔徑小于1mm、穿50優點:抑制了穿孔板共振吸聲構造吸聲頻帶較窄的缺點。吸聲系數大;吸聲頻帶寬;本錢低、構造簡單;設計理論成熟。耐高溫、耐腐蝕,不怕潮濕和沖擊,甚至可承受短暫的火焰,適用環境廣泛,包括一般高速氣流管道中。缺點:孔徑太小,易堵塞,宜用于清潔場所。特點優點:特點51小結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單腔共振吸聲結構、多孔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微穿孔板吸聲結構吸聲材料:吸聲系數、吸聲量、多孔吸聲材料(吸聲原理、吸聲特性及影響因素)小結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穿孔板共振吸聲結吸聲材料:吸52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

吸聲結構二第七章噪聲控制技術——吸聲吸聲材料一室內吸聲降噪三53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

(二)室內聲壓級

(三)吸聲降噪量計算

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二)室內聲壓級54主要在室內的天花板和四周墻壁上飾以某種吸聲性能好的材料,或懸掛適當的空間吸聲體,就可以吸收房間內的一局部反射聲波,減弱室內總的噪聲。室內吸聲處理主要在室內的天花板和四周墻壁上飾以某種吸聲性能好的材料,或懸55室內聲場按聲場性質分為:直達聲場:由聲源直接到達聽者,是自由聲場;混響聲場:經過壁面一次或屢次反射。擴散聲場:聲能密度處處相等,聲波在任一受聲點上各個傳播方向作無規分布的聲場。是一種理想聲場,為簡化討論,以下的根本概念和公式都建立在室內擴散聲場的根底上。(一)室內聲場

1.室內聲場的衰減2.混響時間室內聲場按聲場性質分為:(一)室內聲場1.室內聲場561.室內聲場的衰減平均自由程單位時間內,室內聲波經相鄰兩次反射間的路程的平均值

式中——平均自由程,m;——房間容積,m3;——室內總外表積,m2聲音在空氣中的聲速為c,那么聲波每秒平均反射次數n=c/d,即

平均吸聲系數

設室內各反射面面積分別為S1、S2、…Sn,吸聲系數為α1、α2、…αn,那么室內外表的平均吸聲系數為

1.室內聲場的衰減平均自由程單位時間內,室內聲波經相鄰兩次57圖室內聲場的衰減增長穩態衰減(混響過程)a-吸聲差b-吸聲中等c-吸聲好室內聲場經1~2s即接近穩態〔左側曲線〕假設聲源停頓,聲音消失需要一個過程:首先直達聲消失,混響聲逐漸減弱,直到完全消失〔右側曲線〕。圖室內聲場的衰減增長穩態衰減(混響過程)a-吸聲差b-吸58假設只考慮室內壁面與空氣的吸收,那么經t秒后,室內聲能密度為

式中——初始聲能密度,(w·s)/m3;——吸聲系數——房間容積,m3;——室內總外表積,m2——空氣衰減系數,m-1;,為聲波在空氣中每傳播100m衰減的分貝數。假設只考慮室內壁面與空氣的吸收,那么經t秒后,室內聲能密度59定義:室內聲場到達穩態后,聲源立即停頓發聲,室內聲能密度衰減到原來的百萬分之一,即聲壓級衰減60dB所需要的時間,記作,單位秒〔s〕計算公式——賽賓〔W.C.Sabine〕公式意義:表示由于室內混響現象,室內聲場的聲能在聲源停頓發聲后衰減的快慢。2.混響時間房間一定,∵吸聲量,∴愈大,愈小。通過調整各頻率的平均吸聲系數,獲得各主要頻率的“最正確〞,使室內音質到達良好。【討論】定義:室內聲場到達穩態后,聲源立即停頓發聲,室內聲能密度衰減60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

(二)室內聲壓級

(三)吸聲降噪量計算

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二)室內聲壓級61(二)室內聲壓級

1.直達聲場在室內,當聲源的聲功率恒定時,單位時間內在某接收點處獲得的直達聲能是恒定的。一個各向發射均勻的點聲源,聲強I=W/4πr2,聲能密度與聲強的關系為所以對于指向性因數為的聲源,在距聲源中心r米處的直達聲聲能密度為

(二)室內聲壓級1.直達聲場在室內,當聲源的聲功率恒62(二)室內聲壓級

2.混響聲場聲源輻射的聲能經第一次吸收后,剩者為混響聲,單位時間內聲源向室內提供的混響聲能為。因聲功率恒定,故混響聲能也恒定。壁面吸聲僅吸收混響聲,設室內聲場達穩態時,平均混響聲能密度為,聲波每碰撞壁面一次,吸收的混響聲能那么為,每秒鐘內碰撞次n,吸收的那么為。因室內聲場達穩態時,每秒鐘由聲源提供的混響聲能等于被吸收的混響聲能,所以即令平均聲能密度——房間常數,m2。室內吸聲狀況愈好,值愈大。

(二)室內聲壓級2.混響聲場聲源輻射的聲能經第一次吸63(二)室內聲壓級

3.室內總聲場室內某點的聲壓級為

指向性因數取決于聲源的指向性和在室內的位置Q=1,點聲源放置在房間中心;Q=2,聲源放在地面或墻面中間;Q=4,聲源放在兩墻面或墻面與地面的交線上;Q=8,在三面墻的交點上。(二)室內聲壓級3.室內總聲場室內某點的聲壓級為指64(二)室內聲壓級

3.室內總聲場室內某點的聲壓級為

括號內第一項來自直達聲。表達了直達聲場對該點聲壓級的影響,r愈大,該項值愈小,即距聲源愈遠,直達聲愈小;第二項來自混響聲。當r較小,即承受點離聲源很近時,,室內聲場以直達聲為主,混響聲可忽略;反之,那么以混響聲為主,直達聲忽略不計,此時聲壓與r無關。當時,直達聲與混響聲聲能密度相等,r稱為臨界半徑(Q=1時的臨界半徑又稱為混響半徑),記為。【討論】(二)室內聲壓級3.室內總聲場室內某點的聲壓級為括65(二)室內聲壓級

3.室內總聲場臨界半徑為

臨界半徑與房間常數和聲源指向性因數有關。房間內吸聲狀況愈好,聲源指向性愈強,臨界半徑那么愈大,在聲源周圍較大范圍內可近似地視為自由聲場;反之房間內大局部范圍可視為混響聲場。【討論】(二)室內聲壓級3.室內總聲場臨界半徑為臨界半徑與66【例】設在室內地面中心處有一聲源,500Hz的聲功率級為90dB,同頻帶下的房間常數為50m2,求距聲源10m處之聲壓級。

解:

(1)由聲源位置可得其室內指向性因數Q=2。

【例】設在室內地面中心處有一聲源,500Hz解:(1)由67

將式中各參量繪制成圖,可以簡便地確定出室內距聲源r處的某點穩態聲壓級Lp。圖室內聲壓級計算圖AB-11圖室內聲壓級計算圖AB-1168【例】設在室內地面中心處有一聲源,500Hz的聲功率級為90dB,同頻帶下的房間常數為50m2,求距聲源10m處之聲壓級。

解:

(1)由聲源位置可得其室內指向性因數Q=2。(2)由圖Q=2與r=10m兩線的交點A做垂線(虛線),與=50m2的曲線交于B點,由B向左方做水平線與縱軸相交,從而確定相對聲壓級,即≈-11dB。(3)計算距聲源10m處之聲壓級為(dB)【例】設在室內地面中心處有一聲源,500Hz解:(1)由69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

(二)室內聲壓級

(三)吸聲降噪量計算

室內吸聲降噪三(一)室內聲場(二)室內聲壓級70設吸聲降噪前后室內平均吸聲系數分別為和;吸聲量分別為和;混響時間分別為和,那么吸聲降噪效果為或(三)吸聲降噪量計算

混響時間可測,計算吸聲降噪量,免除了計算吸聲系數的麻煩和不準確

(2-142)

越大,噪聲級降低越多;但大到一定程度,不再變化,因此應取適當值設吸聲降噪前后室內平均吸聲系數分別為和;吸聲量分別71【例】尺寸為14m×10m×3m,體積為420m3,面積為424m2的控制室內有一臺空調,安裝在10m×3m墻壁的中心部位,試通過設計計算使距噪聲源7m處符合NR-50曲線。①記錄控制室尺寸、體積、總外表積、噪聲源的種類和位置等;②記錄噪聲的倍頻程聲壓級測量值;③記錄NR-50的各個倍頻程聲壓級;④計算需要降噪量;⑤處理前混響時間的測量值,并計算出處理前平均吸聲系數;⑥計算出處理后平均吸聲系數;⑦參考各種材料的吸聲系數,然后選材確定控制室各局部的裝修。【例】尺寸為14m×10m×3m,體積為420m3,面積為472【例】尺寸為14m×10m×3m,體積為420m3,面積為424m2的控制室內有一臺空調,安裝在10m×3m墻壁的中心部位,試通過設計計算使距噪聲源7m處符合NR-50曲線。次序項目倍頻程中心頻率/Hz說明125250500100020004000①距噪聲源7m處倍頻程聲壓級/dB606263595754測量②噪聲容許值/dBNR-50675854504745設計目標值③需要減噪量ΔLp

0499109①-②④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