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_第1頁
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_第2頁
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_第3頁
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_第4頁
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小學高年段經典誦讀的導讀策略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可讓我們的孩子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它像春雨一樣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得以自然形成,同時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何引導小學生有效地開展經典誦讀是擺在我們教育工面前的重要課題。五柳先生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陶淵明所追求的讀書境界。愚以為“好讀書”是前提,小學生有了讀書的習慣,經典誦讀才能有效落實。鑒于小學生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有限,為了保護孩子閱讀經典的興趣,在經典內容理解上切不可強求,以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每有會意,大可贊許有加。這就是小學生經典誦讀的導讀要旨。

一、精選文,以點帶面

當下,經典誦讀可謂炙手可熱,書籍版本讓人眼花繚亂。這時,教師需要定力,需要智慧與經驗。低年段的《古詩80首》、《三字經》、《弟子規》,中年段的《大學》《中庸》、《論語》,高年段的《古文觀止》、《笠翁對韻》,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出選擇:或篇目,或文段,或經典句子。總之應選擇孩子能接受、能夠喜歡閱讀、能夠激發興趣的內容。例如五年級讓學生誦讀《笠翁對韻》你會發現孩子們對“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興趣盎然,但是對“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難免理解困難,這時就需要選擇。前面的可以讓孩子稍作討論,對押韻、對偶規則有個初步了解。至于“參商兩曜斗西東”之類也可囫圇吞棗,讀過就行。經過一個學期的《笠翁對韻》誦讀,孩子們對“對仗、用韻、語音、詞匯、修辭”有了獨特領悟。當然程度好的學生挑戰難度深的文段何樂而不為?

到了六年級《古文觀止》成為經典誦讀的主要內容。但是上下冊,兩大本成年人都有點發怵,教師需要做出選擇,可以制定班級閱讀目錄。選文的原則有:偏短篇、少長篇;易誦讀,少古奧;中學將會學習的篇目可提前讓學生誦讀、感受。如:《曹劌論戰》、《岳陽樓記》、《愛蓮說》、《賣柑者言》、《蘭亭集序》、《前出師表》、《師說》、《馬說》、《捕蛇者說》、《陋室銘》、《醉翁亭記》……大多是可以推薦閱讀的,《蘭亭集序》第一段,《岳陽樓記》最后一段,《陋室銘》、《馬說》都可以推薦背誦。諸如此類,每個班級興趣點可能不同,古文閱讀能力不同,誦讀的內容也可以不同,閱讀能力稍強的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這樣通過背誦點、閱讀點帶動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二、好讀書,不求甚解

小學生經典誦讀關鍵點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好”可以理解為“喜歡”,也就是激發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古文的意思“可解,也可不解”。不要強求學生全部理解,對照解釋理解一下,囫圇吞棗誦讀一番皆無不可。小學高年級初步學習文言文,讀一讀經典可以大大拓展孩子的視野,提升他們閱讀古文的興趣。其實許多古文片段學生已經耳熟能詳了,如《陋室銘》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愛蓮說》中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馬說》中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只要喜歡,無須品詞品句,字斟句酌。

經典誦讀可分四個層次:一是通讀經典,運用譯文,略知大概;二是熟讀經典,通過交流,知其大意;三是誦讀經典,偶會其意,略有體悟;四是背誦經典,知行合一,修身養性。四個層次因人而異,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底線,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追求。只要堅持經典誦讀,孩子們今天不懂,明天會懂;明天不會,還有后天。長此以往,在經典浸潤下,遲早會有懂的一天。

三、廣覆蓋,潤物無聲

經典誦讀講究多層次,多途徑,廣覆蓋。校園、教室營造一個經典誦讀的環境,課前準備、課外活動經典滲透,親子經典閱讀都可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經典不是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的問題,而是通過各種形式、多渠道讓孩子接受經典的浸潤,讓孩子在經典熏陶中成長。為此教師在班級布置幾句經典名言也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如:《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進學解》中“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都在默默給學生以經典的熏陶,人格的培養。

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我們堅持經典誦讀,從《三字經》、《古詩80首》起步,螺旋上升,到六年級許多孩子已經能背誦大段古文,經典也能出口成誦。學生課堂發言時還不時能蹦出幾句古文來,這就是誦讀經典的力量。

五(四)班文理慧同學在經典誦讀課中的一點感悟很能給我們啟示:“從上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三字經》、《論語》、《中庸》等的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一個個短小而又簡單易懂的故事,讓我們受到了優秀文化的傳統的教育。“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九歲時就懂得了夏天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就為父親暖被子,這告訴了我們孝順父母是做人的原則;孔融讓梨讓我學會了要孝順長輩,敬愛手足;孫敬懸發讓我們明白了學習要靠勤奮……”

四、多交流,激發熱情

時代不同了,死讀書、讀死書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讓孩子伴隨經典成長,活動、交流、展示必不可少。經典誦讀課決不能變成教師的講解與分析,而應該是學生間交流與分享。學生讀經典時的感悟可以獲得同學的共鳴,更能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生把自己喜歡的經典篇目、句段推薦給其他人,這種推薦閱讀有著獨特魅力。

經典誦讀課中,教師有推薦閱讀的文段,學生也有推薦閱讀的文段。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交流,喜歡的文段可以分享。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之時可以全班一起誦讀,一起欣賞,那也是一種誦讀的美好境界。

在誦讀《賣柑者言》時,學生對“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埠醺沙侵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徑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一段興趣盎然。通過解釋、譯文大家了解到真可謂“大憤青”也。他不僅引經據典抨擊當權者,還運用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氣勢磅礴,一發而不可收。最后的反問,畫龍點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由得聯想到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讓讀者欲罷不能。

讀進去,有熱情,在交流互動中,在似懂非懂中,孩子們感受著經典的魅力。

五、長周期,養成習慣

經典誦讀不可一陣風,需要的是堅持,教師的堅持,學生的堅持。只有堅持,日積月累,才能顯效果。從以往的經驗可知,小學五、六年級就可以看出經典誦讀的效果了。有了《三字經》、《弟子規》、《古詩80首》奠定的韻文基礎,加上《笠翁對韻》、《大學中庸論語》慢慢感悟,到《古文觀止》的點滴感受,孩子在經典熏陶中,養成了讀經典的習慣。文言文不再是攔路虎,而成為快樂源泉。可以想象他們到中學學習文言文不再困難,許多文章已經是“老熟人”了。

習慣的養成需要規劃與落實,需要堅持長周期。為了將這種經典誦讀變成自覺行為,到六年級我們設計了從每天一句經典,每周一篇文章,每月一次匯報,到每學期一個主題。通過不斷地浸潤,使經典誦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每周三無作業日成為經典誦讀日,給孩子安心閱讀的時間,能懂則懂,不懂讀通讀順也行。周五的經典誦讀課再分享學生的誦讀感悟,一句話、一段文、一篇文章、一首詩都可以談談,不強求深刻,鸚鵡學舌也可。每月一匯報,學生通過制作ppt、手抄報進行展示交流,分享經典誦讀的收獲。學期一主題經典誦讀,循環往復,讓孩子伴隨經典成長。這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人格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