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一、課標要求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了解七七事變的經過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過程;體會淞滬會戰的過程和意義;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到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通過簡述中國守軍抗日史實,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史料研讀讓學生認識到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兇殘罪行為例,讓學生認識到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統編教材中“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等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研讀史實的能力,從而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系方法,形成客觀而全面的歷史認識,從而培育學生發現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達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目的。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淞滬會戰中,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團隊一致的優秀品質,學習中國軍人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南京大屠殺等日軍侵華暴行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軍國主義的危害,培養學生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遠離戰爭、面向未來的寬廣胸襟。三、重點難點重點: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難點:第二次國共合作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3分鐘):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戰。(二)講授新課1、自主學習(10分鐘):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本課的基礎知識有個大致認識。提醒學生注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在課本標記相應的知識點,并完成導學案中的真空部分。2、展示環節(5分鐘):展示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題,通過這個問題的展示,鼓勵學生思考并回答,可以讓學生了解在全面抗戰發生之前,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3、評講環節(22分鐘):精講,通過問題設計,多引導學生參與。第一塊內容:七七事變一是通過盧溝橋事變示意圖,讓學生感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是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的背景,知道這是他們蓄謀已久的。三是設計一個材料題:面對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中國社會各界的態度如何,為下一個內容第二次國共合作做鋪墊。材料一: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蔣介石7月17日廬山談話想一想,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對日政策如何?從而引出第二塊內容第二塊內容:第二次國共合作一是讓學生說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以及國共兩黨主要活動??梢宰寣W生進行補充。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意義,學生個體回答后,展示相關內容。強調這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三是設計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比較圖,引出七七事變后,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而全民族抗戰開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就是:淞滬會戰。第三塊內容:淞滬會戰一是讓學生說出具體的經過:時間,主要戰役和愛國將領、結果等。二是引導學生理解這次戰爭的影響:激起全國人民的斗志。通過視頻進入第四塊內容:第四塊:南京大屠殺一是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基本的信息:時間、傷亡及日本的罪行。二是在正確對待歷史:當年侵華日軍的暴行罄竹難書,鐵證如山,但是現在的日本政府并沒有認真深刻反省這段歷史,沒有真誠地向受害國人民,尤其是中國道歉,反而政府官員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本新修訂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竟聲稱“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三是引導學生思考:當歷史的腳步邁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與日本怎樣進行交往?

四是通過視頻,了解設立國家公祭日的目的。五是情感升華:80多年前老兵們證明了他們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對得起國家與民族,他們是最中國的中國人;80多年后再次回望這段歷史,我們是在回顧一種力量,銘記一種精神。愛國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民族精神,全民族團結是戰勝一切敵人的根本偉力。今天,讓我們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三)課堂小結:(四)當堂檢測:做導學案上的檢測題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自學能力強,自我表現欲比較高,所以對于導學案的完成沒有問題,對于展示的問題能夠積極的回答,對于設計的問題,要留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再進行概括總結。在本課的教學中,重點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升華,通過學習歷史,得到一些感悟或者啟示: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效果分析:本節課具體知識點不多,主要掌握七七事變、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淞滬會戰這三個事件的時間及其影響,學生通過自主完成導學案,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在教師的精講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計與引導,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三個事件的重要性及巨大影響。對于南京大屠殺,通過視頻和數字,學生比較直觀的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通過教師的引導與思考,如何正確看待這段歷史,如何正確認識兩國之間的關系,學生基本都能夠在課堂上完成。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對于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影響及作用,學生理解有些難度。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材分析:本課為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爭”中第二課,前承“難忘九一八”,后啟“血肉筑長城”,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和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的爆發,加速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的步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計劃。南京大屠殺更加刺激了中國人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決心。學習目標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學習重難點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一、基礎知識:知識點1七七事變爆發:________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軍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____________”。意義:標志著中國____________的開始。犧牲將領:保衛北平的戰斗中,________、________壯烈殉國。知識點2第二次國共合作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_______________的步伐。內容:根據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________,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________,葉挺任軍長。實現: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__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知識點3淞滬會戰經過:1937年8月13日,________爆發。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意義:打破了日本________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知識點4南京大屠殺背景:________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________。國民政府遷往________,將其作為戰時的陪都。暴行: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________萬人以上。合作探究: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931年蔣介石給張學良密電材料二古人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我們應當確認革命軍當前責任,第一個乃剿匪來安內,第二個才是抗日來攘外。——1933年蔣介石對各級剿共軍官的講話材料三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937年蔣介石“最后關頭”演說材料一、二、三分別是蔣介石在不同時期所發的電文和演說,三個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樣的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達標檢測:1.中國全民族的抗戰開始于()A.九一八事變B.柳條湖事件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A.西安事變B.七七事變C.八一三事變D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3.我國將南京大屠殺慘案開始的日子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肮廊铡笔牵ǎ〢.9月18日B.12月13日C.9月3日D.9月9日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側舉行軍事演習。11時左右,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蠻橫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隨即炮擊盧溝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材料二:親愛的同胞們!本黨這種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與委曲求全的態度,早已向全國同胞在言論行動上明白表示出來,并且已獲得同胞們的贊許?,F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入侵。材料三:如圖。日本軍官殺人比賽日本軍官殺人比賽(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2)根據材料二,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是如何應對的?(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聞報紙報道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難的國民,我國從2014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公祭日,請你談談這一舉措有何現實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達的愿望是什么?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影片資料的展示,講解、設疑、激趣等方法的使用,起到了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學生以導學案為主抓手,則通過閱讀,標注,合作,討論,探究,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多種學習方法,成為課堂的主體。八年級的學生,求知欲較強,對歷史事件有一定的歸納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主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然后指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學,之后教師再強調:盧溝橋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的標志性事件,中華民族的危機加深,由此引出全民族的抗戰從而使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出七七事變的影響。通過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淞滬會戰的學習,點出國民黨在抗日戰爭的作用,為最終抗日的勝利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最后是情感升華,通過向學生們展示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再現歷史畫面,通過觀看觸目驚心的歷史照片,情景烘托、營造氛圍,學生熱情高漲,主動參與,了解歷史的真相,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理性愛國,服務現實。抓住了“以史為鑒”,學史的本質作用,挖掘其潛在深層的現實意義。歷史終究是服務現實,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的。教育學生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這樣,一節課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通過檢測反饋,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了本課的內容。同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

1、新課改中強調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