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規劃體系城市規劃體系詳細規劃的內容詳細規劃的內容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第四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1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2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3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4我國居住區規劃設計發展動態第四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1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1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1.1中國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1、原始社會居住方式主要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其中穴居及巢居的時間最漫長。在原始社會后期,就已產生了簡單的分區,一般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陶窯區等。村落有統一規劃,十分注重防御,以壕溝和柵欄維護。如半坡遺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住區之外,居民區與墓葬區有意識分離,成為后來區分陰宅和陽宅的前兆(圖2-1)。4.1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1.1中國古代居住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2、奴隸社會《考工記》中的《匠人營國》,反映我國古代城市規劃體系的基本內容。“擇國之中而立官”而王室、卿、大夫府第所在的“國宅區”則近官布置。一般居民的閭里,則分處于城之四隅。這樣按職業、分階級組織聚居的居住分區結構,是建立在禮治基礎上按分區、方位、尊卑的禮治基礎上,圍繞官廷區依次安排的,表現出嚴謹的社會等級秩序。2、奴隸社會《考工記》中的《匠人營國》,反映我國古代城3、封建社會3、封建社會漢長安城位于秦咸陽以南,今渭水河的南岸,居住模式稱為閭里。漢長安城位于秦咸陽以南,今渭水河的南岸,居住模式稱為閭里。唐宋時期:一種稱為“里坊制”,一種稱為“街巷制”。①里坊制以里坊制組織城市聚居地,
·封閉形制是出于政治需要,對坊內居民進行統治的方式。
·里坊制相對應的城市商業組織體制是集中市制。
·里、坊的規模、形式是同經緯路網有關的。
唐宋時期:一種稱為“里坊制”,一種稱為“街巷制”。②街巷制:大體從北宋開始沿襲下來。整個開封里城分為8廂121坊,外城分為9廂14坊,道路系統大致呈方格網狀,街巷問距較密。住宅、商鋪和作坊臨街混雜而建。②街巷制:大體從北宋開始沿襲下來。典型城市分析-------隋唐長安隋唐時期城市類型豐富,數量較多,規模較大,城市居住嚴格采用里坊制:全城分為109個坊里,規模較大。典型城市分析-------隋唐長安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北宋東京汴梁——北宋中期以后,東京已經取消用圍墻包繞的里坊和市場,但為了便于統治,在坊巷之上設有“廂”一級,即把若干街巷組作為一廂。北宋東京汴梁——北宋中期以后,東京已經取消用圍墻包繞的里坊和明清時期:居住區組織形式為“大街一胡同式”。居住單位也有坊,但只是城市道路分隔出的一塊地段名稱;原來的巷改稱胡同,胡同內院落式住宅并聯建造,組織形式為以胡同劃分長條形居住地段聚落。以北京城為例:居住區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劃分為長條形的居住地帶.一般并列設置三進的四合院。明清時期: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4.1.2歐美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
古代西方城市大多以教堂、市政廳和市場為核心展開,市民的聚居空間并沒有出現系統規劃。整齊的街道體系(矩形或輻射狀的),市中心的突出地位(包括宮殿、教堂),堅固的城防設施,完善的給排水設施。居住區規劃布局的基本形式:棋盤式路網對應的矩形院落和放射環行路網對應的不規則式院落。4.1.2歐美古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古代西方1、理想城市方案1、理想城市方案
2.希波丹姆規劃形式與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臘哲理,探求幾何和數的和諧,以取得秩序和美。希渡丹姆根據古希臘社會體制、宗教與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為3個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區、私宅地段。希渡丹姆的規劃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設工作中完整地得到體現。米利都城三面臨海,四周筑城墻,城市路網采用棋盤式。兩條主要垂直大街從城市中心通過。中心敞式空間呈“L”形,有多個廣場。市場及城市中心位于三個港灣附近,將城市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部街坊面積較小,南部街坊面積較大。2.希波丹姆規劃形式與米利都城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臘4.2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2.1申國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近代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英法等列強的入侵.火炮等先進武器在戰爭中被廣泛運用,使得自古用來抵御外來侵略的城墻受到重創,日漸失去其防御功能,這也標志著中國封建城墻的崩塌。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東西風格交融的里弄式居住區為代表的殖民城市。4.2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4.2.1申國近代居住區上海城市印象-里弄里弄住宅:是指我國近代部分口岸城市較普遍建造的一種多棟聯排式住宅建筑類型。里弄式住宅把中國傳統民居的“院落式”環境內核與西方近代住區的“聯排式”環境規劃相融合,演變成具有“中西合璧”近代建筑風貌的獨特居住環境。是中國近代住宅建筑史中的寶貴遺產。上海形成萬國建筑形式:英國式、德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挪威式、日本式、俄式等;文藝復興建筑、古典主義建筑、芝加哥學派建筑。上海城市印象-里弄里弄住宅:是指我國近代部分口岸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4.2.2歐美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鄰里單位1920-1930年,鄰里單位規劃思想在美圍誕生,并逐步成為戰后美國郊區社區規劃的主導模式。這種規劃模式實際上是為了適應美國1920年后,汽車時代來臨及城市大規模郊區化,它是中產階級夢想的產物。目的是使人們居住生話在一個花園式的住宅區內,試圖以鄰里單位作為組織居住區的基本形式和構成城市的“細胞”。4.2.2歐美近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鄰里單位基本原則:①城市主干道和過境交通不得穿越鄰里,而應是鄰里的邊界。②鄰里內部道路的布置應設計和建設成盡端式和曲線形,并采用輕荷載路面,使內郁保持安靜、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氣氛。③以小學的合理規模為基礎控制鄰里單位的人口規模,使小學生不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鄰里單位的規模為5000人左右,小的3000-4000人。
基本原則:④鄰里單位建筑的中心是小學,與其他服務設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廣場或綠地上。⑤鄰里單位占地約160英畝(約6475公頃),密度每英畝10戶。形狀應該考慮孩子步行上學不超過半英里(0.8千米)。⑥鄰里單位的小學附近設有商店、教堂、圖書館和公共活動中心。④鄰里單位建筑的中心是小學,與其他服務設施一起布置在中心4.3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
現代居住區規劃理論在東西方學者的努力下,經歷了從“花園城市”、“鄰里單位”到“居住小區”規劃理論的探索。4.3.1中國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住宅建設出現生機。居住區規劃出現了以下幾種模式:傳統的大街--胡同(里弄)規劃方式、居住街坊、鄰里單位、居住小區等。4.3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現代居住區規
1、小區的規劃原則:①被城市道路所包圍的居住地段。②有一套完整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福利文化設施,包括學校、托幼、飯館和商店等。③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創造便于生活的宅間。1、小區的規劃原則:特點:①結合地形自由布置。②住宅成組成團,1--2000個居民構成一個組團,3--5個組團構成一個小區,人口規模在數千人至萬余人。③公共建筑分級布置,一般在住宅組團內部配置托幼機構和基層商店,在小區內部配置學校、|商業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
④道路分車行和人行兩個系統,互不干擾。⑤擴大公共綠地,點、線、面相結合,相互溝通。特點:第4章-城市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ppt課件
2、居住區將四五個或更多的小區組織起來,小區仍保持其獨立性,另外增設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包括商業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這種住宅區稱為居住區。一些離城市較遠的居住區,常常被稱為新城。2、居住區3、社區
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現。社區指一定地域內人們相互間的一種親密的社會關系。“社區”的基本性質表現為形體空間環境與社會生活的一致性,其空間領域的限定體現為空間的界域、規模及整體性要符合居住社會生活組織秩序;其人群規模與居住生活社會層次結構的“自然規模”要達到一致。3、社區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現。社區指一定地域內人們4.3.2歐美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鄰里單位、光明城市、功能城市-“城市病”1、新城市主義
20世紀80年代,一種被稱為新城市豐義(newurbanism)的創造與復興城鎮社區的理論與實踐在美國興起。力圖使現代生活的各個部分重新成為一個整體,即居住、工作、商業和娛樂設施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緊湊的、適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新型社區。重建鄰里空間和創造更良好和有活力的社區是新城市主義的基本出發點。4.3.2歐美現代居住區的演變與實踐鄰里單位、光明城市、功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設計方法
①TOD模式卡爾索爾普提出了“公共變通導向的鄰里開發”簡稱(TOD)模式。該模式由“步行街區”發展而來,是以區域性公共變通站點為中心,以適宜的步行距離(一般不超過600米)為半徑的范圍內,包含著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業、商業和服務等內容的復臺功能社區。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設計方法①TOD模式
①TOD模式
卡爾索爾普提出了“公共變通導向的鄰里開發”簡稱(TOD)模式。該模式由“步行街區”發展而來,是以區域性公共變通站點為中心,以適宜的步行距離(一般不超過600米)為半徑的范圍內,包含著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業、商業和服務等內容的復臺功能社區。①TOD模式卡爾索爾普提出了“公共變通導向的鄰里開發②TND模式
杜安伊與普拉特--茲伊貝克提出了“傳統鄰里開發”簡稱(TND)模式。該模式則試圖從傳統的城市規劃設計概念中吸取靈感,實踐中與房地產市場相結合。其基本單元是鄰里,鄰里之以間以綠化帶分隔。每個鄰里規模為16-81公頃,半徑不超過400米。可保證大部分家庭到鄰里公園距離都在3分鐘步行范圍之內,劍中心廣場或公共空間僅5分鐘的行走路程,內部街道間距為70-100米。②TND模式杜安伊與普拉特--茲伊貝克提出了“傳統鄰里開共同的原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以行人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統對外開放,構成住區基本的網絡結構·以商業、住宅等明確的住區邊界是創造領域感和歸屬感必不可少的條件。
·尺度適宜的住區規模和具有明顯特征的住區中心(商業、郵局、杜區活動中心)是創造可識別的場所的關鍵。共同的原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以行人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統對居住、就業和商業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種類型的住宅是創造豐富多彩的住區生活的基礎。多樣化和對外開放的社區公共空間可以提升整個社區的品質。公眾參與應成為居住區設計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尊重歷史的模式和當地的文化。對于不同的建筑應對應不同的建筑處理,風格和景觀設計,建筑多樣性成為社區環境的關鍵。居住、就業和商業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種類型的住宅是創造豐富多新城市主義的規劃實踐——里斯頓
里斯頓位于華盛頓市以西35公里,杜斯勒機場收費公路旁,開車至杜斯勒機場15分鐘,屬于弗吉尼亞州費爾菲克斯縣,占地約45平方公里,是美國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新城之一。新城市主義的規劃實踐——里斯頓里斯頓位于華盛頓市以西3
里斯頓采用多種住宅形式相結合的先鋒概念,即一個家庭從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各個階段都無需從社區中搬走。社區中有5個村:安妮湖村、獵人森林村、高橡樹村、南湖村、北點村。每個村都圍繞一個多功能的村中心而建。每個村都具備復合功能,是一個生活、工作、休閑的場所;同時具備多種社區設施,如學校、圖書館、教堂、日托中心、醫療護理設施、消防隊、警察局、文化娛樂活動設施、公共交通網和公共開放空間。
4.4我國居住區規劃設計發展動態4.4.1我國居住區規劃設計思想轉變-------生態建筑和生態城市理論1、建筑哲學觀的轉變:從以人為中心轉向人與環境并重2、建筑設計觀的轉變:從單一建筑設計轉向環境整體設計4.4我國居住區規劃設計發展動態4.4.1我國居住區規劃設3、建筑審美觀:從空間形式美轉向生態和諧美中國傳統民居中藏族的碉樓,傣、苗族的欄桿式建筑,閩南的騎樓。客家族的土舊子,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32122:2025 EN Transaction assurance in E-commerce - Guidance for offering 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services
- 【正版授權】 ISO 10924-1:2025 EN Road vehicles - Circuit breakers - Part 1: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test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2037-3:2025 EN-FR Passive RF and microwave devices,intermodulation level measurement - Part 3: Measurement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 coaxial connectors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81: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8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oot warmers and heating mats
- 建筑行業節能減排
- 海外護理職業規劃
- 2025年學科工作方案
- 2025年幼兒中班教學工作方案
-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三章 電視新聞故事化
- 大班班本課程《管你好玩》
- 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初中語文九年級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水滸傳》整本書閱讀精讀研討課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TCECA-G 0310-2024 離網制氫靈活消納與柔性化工系統開發規范
- GB/T 23132-2024電動剃須刀
- DL∕T 5767-2018 電網技術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 DL∕T 2553-2022 電力接地系統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電位測量技術導則
- 03D201-4 10kV及以下變壓器室布置及變配電所常用設備構件安裝
- 01J925-1壓型鋼板、夾芯板屋面及墻體建筑構造
- 公司搬遷方案(3篇)
- 飛控系統講解
- 基于plc的步進電機控制系統設計
- 五年級勞動課件收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