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50—70年代臺港詩歌、戲劇、散文第五章50—70年代臺港詩歌、戲劇、散文1.
第一節
新詩余光中等.2.臺灣詩壇詩人眾多,流派紛呈,詩社林立,詩刊廣布。有鄉土派,也有現代派;有擁抱民族的,也有反抗傳統的;有大眾化的,也有前衛的。余光中、洛夫、痖弦、鄭愁予、葉維廉、楊牧等則是成就突出,深具代表性的詩人。.臺灣詩壇詩人眾多,流派紛呈,詩社林立,詩刊廣布。3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生于南京。)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8年赴美留學。他著述豐富,自稱“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1952年出版處女詩集《舟子的悲歌》。其后陸續出版了《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天狼星》、《蓮的聯想》、《五陵少年》、《白玉苦瓜》、《與永恒拔河》、《余光中詩選》等近20本詩集。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生于南京。)1952年畢業于4.余光中的詩歌創作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最初受到中國古詩、五四新詩及英美古典詩歌傳統的影響。《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等詩集標志著詩人與歷史和傳統的密切聯系。從《鐘乳石》開始,詩風丕變,詩中出現了一些奇特的意象、歐化的句子,從靈視感覺到藝術表達,都趨近“現代”。以1974年出版的《白玉苦瓜》為標志,余光中詩歌的思想內涵更加豐富,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步入人生中途的詩人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有著深刻的歷史感悟。.余光中的詩歌創作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5.余光中一向被視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的詩歌題材豐沛,形式靈活,風格多樣。從現代、古典到民歌,從政治抒情詩、新古典詩、詠史詩到鄉愁詩,余光中不斷開拓創新,在現代和傳統、中國和西方之間走出一條富有獨創性的藝術道路。他廣泛吸收藝術營養,熔古今于一爐,將中國傳統詩歌精神與西方現代詩歌藝術相融合.余光中一向被視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的詩歌題材豐沛,6.余光中也是頗具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視野開闊,想象豐富,文字變幻莫測,風格豪放雄健,是臺灣散文園地里的一枝奇葩。他喜歡將狂風、大漠、巨石、高山、古戰場、一望無垠的原野、萬頃碧波的海洋、奔馳的汽車等充滿陽剛之氣的事物納入藝術視野,進行濃墨重彩的描繪,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呈現出氣吞山河、包羅四海、睥睨萬物的胸襟。代表作有《逍遙游》、《咦呵西部》等。.余光中也是頗具特色的散文家7鄭愁予(1933─),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生于山東。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50年代中期開始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作,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主要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集》、《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等。鄭愁予在臺灣詩壇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鄭愁予(1933─),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生于山東。198.鄭愁予詩歌的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而在作品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其婉約的抒情氣質與溫庭筠相近,而其蒼涼悲慨的一面,又隱現著辛棄疾的影子。鄭愁予把中國的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的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之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鄭愁予詩歌的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而在作品的感情深9.《夢土上》是鄭愁予影響最大的一部詩集。詩人將在大陸漂泊的記憶,在臺灣無法回歸的哀痛,和海上流浪生活的體驗融合在一起,在詩中傳達出一種恍如置身于“夢土上”的落寞情緒。《錯誤》、《水手》、《如霧起時》等詩則為人們廣為傳誦。《夢土上》.《夢土上》《夢土上》10.
第二節
戲劇.11.60年代初,臺灣戲劇出現轉機:一是,1960年戲劇家李曼瑰(1907—1975)女士赴歐亞考察戲劇回臺灣后,大力倡導小劇場運動二是,創刊于1960年的《現代文學》和1965年的《歐洲雜志》與《劇場》,對西方現代戲劇的廣泛介紹構成了臺灣當代戲劇、也是中國現代戲劇“第二度西潮”的初始浪頭。三是,姚一葦自1962年在《現代文學》上發表《來自鳳凰鎮的人》起,步入臺灣劇場,并標志臺灣“繼以反共為主題及擬寫實為形式的戲劇”之后一種新戲劇的誕生.60年代初,臺灣戲劇出現轉機:12姚一葦(1922—1997,江西南昌人),任職于臺灣銀行,在大學主講戲劇理論,是一位學者型劇作家。一生共發表戲劇14部。代表劇目《來自鳳凰鎮的人》、《碾玉觀音》、《紅鼻子》、《重新開始》姚一葦(1922—1997,江西南昌人),任職于臺灣銀行,在13.政治環境的壓抑和存在主義的牽引,使他戲劇創造——無論是古事新編還是取材現代——的目光聚焦于“人”,以對人的困境的思考和藝術表現表達對政治環境的“不讓”。前期戲劇注重吸取和表現傳統戲曲的敘述性、表演性和寫意性后期戲劇從繁華走向簡練。他中期的戲劇《一口箱子》和后期戲劇《訪客》更多的吸收西方現代主義戲劇的藝術,但荒誕劇的形式感并沒有消解民族性的內核《一口箱子》劇照.政治環境的壓抑和存在主義的牽引,使他戲劇創造——無論是古事14馬森(1932—,山東齊河人),長期任教于歐美各國與臺灣,是在寫實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和荒謬劇的多種影響下進行戲劇創作的。1967年寫作戲劇《蒼蠅與蚊子》和《一碗涼粥》,70年代在臺灣報刊上陸續發表劇作《獅子》、《弱者》、《蛙戲》、《野鵓鴿》、《朝圣者》和《在大蟒的肚子里》,1978年與《花與劍》一并結集為《馬森獨幕劇集》。馬森(1932—,山東齊河人),長期任教于歐美各國與臺灣,是15.其“戲劇表現方式并不相同,但都與五四以來的中國話劇傳統大異其趣”。這主要體現在對現實主義和他所謂的“擬寫實主義”的超越,體現在以現代主義的戲劇美學取代現實主義的戲劇美學,將現實的社會生活抽象、變形、荒誕化,在更高更普遍的層次和更本質更抽象的意義上演繹人生,思考和揭示人的生存方式,生命價值和人的現代孤絕,并構建出獨具一格的“腳色”范式。.其“戲劇表現方式并不相同,但都與五四以來的中國話劇傳統大異16.《花與劍》馬森戲劇中富哲理意味的劇作花象征著愛,劍象征著恨。父親一手拿花,一手執劍,象征愛與恨與生命同在,同為一體的兩面。以尋父表現馬森戲劇現代孤絕的母題不同于荒謬劇的劇作家企圖通過“符號”式的人物把人“抽象化”’,馬森意在“把抽象的人再賦予具體的腳色的特征”。《花與劍》劇照.《花與劍》《花與劍》劇照17.
第三節散文.18.1950年代臺灣散文界活躍著的大多是在大陸業已成名或開始創作的作家,如臺靜農、梁實秋、謝冰瑩、胡適、張秀亞、吳魯芹、琦君、林海音等,他們大大提升了臺灣散文的藝術水準。1960年代臺灣散文走向繁榮。王鼎鈞、余光中、子敏、莊因、言曦、羅蘭、蕭白、郭楓、許達然、張曉風、楊牧等一大批散文家崛起于文壇。他們既承繼了古代散文的傳統,又深受現代文學的熏陶,或耽于感性,注重情的開掘,或長于知性,理趣充沛,或感性、知性并重,為散文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1950年代臺灣散文界活躍著的大多是在大陸業已成名或開始創19梁實秋(1902─1987,祖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名治華,筆名秋郎),早年就讀于清華學校。1949年赴臺,長期在臺灣師范大學任教。散文創作結集出版了《談徐志摩》、《雅舍小品續集》、《看云集》、《槐園夢憶》、《梁實秋雜記》、《雅舍小品》(4集)等20余種,涉及小品、雜感、游記、回憶錄、讀書札記諸文體。梁實秋(1902─1987,祖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名治華,20.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后,他的心態從浮厲、躁動趨于寧靜平和。他說古道今,談人論物,取材于平凡的日常人生,不為時尚所左右,節制情感,發掘理趣,體現出一種清雅通脫的藝術品格。《雅舍小品》的這一精神特征貫穿于他后來一系列的作品之中。.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后,他的心態從浮厲、躁動趨于寧靜平和21.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它描摹了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態,表現了清雅恬淡的人生情趣。憶舊懷鄉類文字感情深摯,文筆質樸。他寫聞一多、胡適、周作人、冰心、徐志摩、沈從文、老舍、梁啟超等昔日的師友知己,再現他們的音容笑貌。追求一種充分享受人生的藝術。.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22張曉風(1941─,江蘇銅山人),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處女作《地毯的那一端》1967年獲中山文藝獎散文獎。后相繼出版了《愁鄉石》、《步下紅毯之后》、《你還沒有愛過》、《再生緣》、《我在》、《從你美麗的流域》、《玉想》等10余部散文集張曉風(1941─,江蘇銅山人),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處23.早期作品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純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大自然的美,在清風明月、山松野草之間馳騁想象,營造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意境。(《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從《步下紅毯之后》開始,表現出對人世的深切關注和對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注重營造意境,向往生命的深沉和嚴肅,筆墨老辣,風格明暢雋永。80年代以后,張曉風的關懷面越來越廣,她在創作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內部管理的透明度提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信息安全文化建設
- 2024年濰坊護理職業學院招聘控制總量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2024年寶雞方塘高級中學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內鏡專用高頻電刀項目合作計劃書
- 軟件技術保密協議
- 疫情期間職業培訓機構運營計劃
- 公司股權并購協議書
- 線上物理教學資源開發計劃
- 2025年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計劃
- 《油井參數遠程監控》課件
- 中國百日咳診療與預防指南(2024版)
- 衛星通信網絡仿真-洞察分析
- 鋼結構防火施工方案
- JJF 2160-2024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校準規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知識培訓
- 腫瘤中醫治療及調養
- 量子圖像處理
- 政府采購代理服務方案
- 云計算數據備份與恢復預案
-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生物的特征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