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濱州市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頻繁舉行朝聘、盟會、享宴、祭祀等活動,各諸侯未必都嫻于禮儀,但又不能鬧笑話,這就得有一個熟悉禮儀的人在旁邊幫助指點,這個人就叫“相禮”。春秋時,“相禮”演變為“上層人物的高級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來“丞相”的雛形。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B.丞相的主要職責是防止諸侯失儀C.西周時期的禮儀制度已相對完善D.丞相自出現就可能擁有較高權力【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丞相制度出現在秦朝,與材料時間不符,A項排除。材料提及丞相是“上層人物的高級助手”,其職責不是主要防止諸侯失儀,B項排除。材料提及西周時期的“相禮”,不能體現禮儀制度的完善,C項排除。材料出現的丞相雛形是“上層人物的高級助手”,可見它一開始就擁有較高的權力,D項正確。故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丞相制度。2.西周初,為了在各地部署監察力量,由王族帶領歸順的外族進駐各地,與土著長期混居。此舉A.加強了對新拓版圖的控制 B.改變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實現了從諸侯爭霸到皇權的統一 D.延續了選舉部落賢人為王的傳統【答案】A【解析】【詳解】西周通過由王族帶領歸順的外族進駐各地,與土著長期混居來實現對各地的監察,這樣有助于鞏固對新版圖的控制,A正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在材料中涉及的是對地方的管理,與宗法制無關,排除B;西周并不是皇權政治,排除C;D描述的是禪讓制,這一制度在夏朝建立之時就已經被廢除,排除。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丞相呂不韋自殺;漢武帝執政53年,先后更換12位丞相,丞相任職的平均時間為4年,被殺的概率約三分之二。這表明A.秦漢丞相位高權重 B.秦漢相權無足輕重C.相權不能制約皇權 D.皇帝權力至高無上【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秦漢時期,丞相統領百官,相權極重,能夠與皇帝的君權相爭,因此相權與君權的矛盾是中國古代改革制度中的一對重要的予盾,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終,說明皇帝權力至高無上,D正確;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終,說明皇帝權力至高無上,非丞相位高權重,排除A;秦漢時期,丞相統領百官,相權極重,B錯誤;秦漢時明,相權極重對皇帝的權力具有制約的作用,C錯誤。故選D。4.唐朝沿用隋制,國家每一政令的下達,都經由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行的程序。后來“中書門下兩省,或論難往來,各逞意氣。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長官合署辦公,是謂政事堂”。這說明政事堂的設立A.緩解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B.擴大了三省長官的權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旨在終結三省六部制度【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所說,政事堂的由來是因為要克服“中書門下兩省,或論難往來,各逞意氣”的弊端,唐太宗“令三省長官合署辦公”,可知政事堂的設立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項正確;材料中設立政事堂無關皇權與相權的矛盾,A項錯誤;政事堂的設立并沒有擴大三省長官的權力,B項錯誤;設立政事堂為的是解決三省議政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不是要終結三省六部制,D項錯誤。5.“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朝廷有大政事,臺諫可以否決;君主有過失,臺諫可加制止;百官犯錯誤,臺諫可以給予批評彈劾?!边@項制度A.強化了官員參政議政職能 B.體現了權力的相對制約C.導致了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制約了皇帝最終決策權【答案】B【解析】【詳解】題干強調了宋代臺諫制度對于宋代政治體制產生的積極作用,其“朝廷有大政事,臺諫可以否決;君主有過失,臺諫可加制止;百官犯錯誤,臺諫可以給予批評彈劾”,說明臺諫制度有效的實現了對權力的制約,對宋代政治的長治久安大有裨益,B正確;臺諫制度和官員的參政議政職能無關,排除A;臺諫制度本身屬于監察制度,其不能直接導致宰相權力下降,排除C;臺諫制度是建立在君主專制基礎之上的,服務于皇權,其不能制約皇帝的決策權,排除D。6.《明夷待訪錄》載:“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后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边@一論述表明該書作者A.主張廢除宰相制 B.倡導無為而治C傾向于限制君權 D.反對王位世襲【答案】C【解析】【詳解】皇權專制下,繼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導致統治危機,因此黃宗羲認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夠補救這一漏洞,說明黃宗羲認為宰相的存在具有合理性,換而言之,其主張通過宰相制度來限制君權,C正確;A與黃宗羲的主張相反,排除;黃宗羲是儒家學者,不主張無為而治,排除B;黃宗羲認為皇帝的繼承者一旦能力不足,依賴宰相補救,說明其不反對王位世襲,排除D。7.公元前5世紀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時讓行使警察職能的公共奴隸,用染成紅色的繩子驅使公民去參加大會。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紅色痕跡,他將被處以罰款。這反映出當時的雅典A.公民大會形同虛設 B.民眾失去政治熱情C.參政是公民的義務 D.政府喪失民眾信任【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敘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經成為一種強制的行為,公民必須要去參加大會,否則會受到處罰。這就說明在雅典,參政是公民的一種義務了,因此選擇C選項。A選項說法錯誤,公民大會是雅典決策的主要途徑;B選項說法錯誤,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積極參政議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態度;D選項不能從材料中分析出來?!究键c定位】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特點【名師點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實質與弊端,看到材料寫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問題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實也有很多進步性的,本題中介紹的一種強制性的參政議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體現出這種民主制度的“先進性”。8.有學者指出,在演說家們的鼓動或煽動下,雅典公民往往會突然間集體喪失理智,忘記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責任和義務。西西里遠征失敗以后,面對慘痛的失敗,雅典人開始攻擊那些贊成遠征的演說家,好像他們自己沒有表決贊成似的。該學者旨在強調A.雅典人民享有民主政治權利 B.間接民主缺乏對集體決策的約束C.民主制度保障了決策的合理 D.議政方式助長了公民非理性狀態【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反映受演說家們的鼓動或煽動,雅典公民往往會突然間集體喪失理智,做出非理性表決,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選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雅典實行直接民主,排除B;材料反映受演說家們的鼓動或煽動,雅典公民往往做出非理性表決,決策不合理,排除C。9.下表是美國制憲會議中出現的幾種意見及最終方案,這些意見及最終方案體現了意見一意見二最終方案反對一人執掌大權,認為一人掌權,總統形同英國國王。總統應該有足夠大的權力來鉗制國會可能出現的獨斷和多數暴政。總統實行任期制??偨y有對國會議案的否決權,有權任命官員、與外國簽約,但必須得到參議院的同意。A.國會是聯邦政府權力中心B.民主與妥協是美國憲法的特征C.美國總統應該對憲法負責D.聯邦政府的權力高于各州權力【答案】B【解析】美國中央政府實行分權制衡,國會不是聯邦政府權力中心,排除A;材料中經過意見的調和而形成1787年憲法的定稿,故選B;材料體現不出CD,均排除。10.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一條修正條文宣布:“凡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這一修正條文宣布的目的是A.消滅法國的家族勢力 B.為了恢復等級制度C.保障平民掌握政權 D.防止復辟,鞏固共和【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政體,材料“凡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復辟,保證了共和派的執政,有利于鞏固共和制,故D正確;憲法這一條條文并非消滅法國的家族勢力,而是防止專制勢力的復辟,故A錯誤;材料只是說限制了原來統治過法國的家族當選為總統,不是為了恢復等級制度,故B錯誤;材料未體現保障平民掌握政權,故C錯誤。【點睛】本題考查法國民主共和制的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主要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1.“《臨時約法》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承擔責任,導致一國之內同時具有兩個行政中樞的政體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規定是通過立法來限制行政首腦的職權發揮,但對與之對應的行政如何反過來制約立法沒有任何具體規定?!边@強調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規劃的政體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國三權分立體制C.確立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凱復辟帝制【答案】A【解析】從材料“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承擔責任”“行政如何反過來制約立法沒有任何具體規定”中可以看出,《臨時約法》針對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關系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所規劃的政體存在比較大的缺陷,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三權分立、議會的地位,故BC項錯誤;D項說法錯誤,錯在“有效防范”。點睛:對材料“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承擔責任”“行政如何反過來制約立法沒有任何具體規定”分析;從中可以分析出答案。12.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部分代表認為毛澤東的路線是錯誤的,號召開展正規戰爭以替代游擊戰爭。但是,毛澤東在大會上獲得完全勝利,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這說明A.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得到認可C.黨內的錯誤被完全糾正D.五次反圍剿軍事策略完全正確【答案】B【解析】【詳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使中國革命得面貌煥然一新,故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部分代表認為毛澤東的路線是錯誤的,……但毛澤東在大會上獲得完全勝利”說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得到認可,故B項正確。1934年“左傾”思想導致反圍剿失敗,說明此時黨內的錯誤沒有被完全糾正,故CD兩項錯誤。13.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一再聲稱實行“憲政”,但與各黨派平等協商有先決條件,即“國民政府法統不致紊亂,根本大法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容動搖,軍令政令必須統一”。其條件的實質是()A.欺騙民主黨派和廣大人民 B.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憲政C.維護國民黨專制獨裁 D.誘迫共產黨交出軍隊和政權【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對材料的解讀能力。文中的“法統”“大法”“政府基礎”“軍令、政令”不變更,其實質顯然是要維護其獨裁、專制的反動統治,所以C正確??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黨統治的實質14.《商君書·說民》:故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從至矣,此謂“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輕其輕者,輕者不止,則重者無從止矣,此謂“治之于其亂”也。故重輕,則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則刑至而事生,國削。據此可以看出商鞅變法A.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有進步意義 B.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C.激化階級矛盾,導致政局動蕩 D.其法治理念值得我們今天沿襲【答案】B【解析】【詳解】從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主張嚴刑峻法,使人人畏懼法律,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故B正確;商鞅提出“刑無等級”的主張,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有進步意義,而材料沒有體現這一點,排除A;在商鞅所處的時代刑罰過于嚴酷,會引發新的社會矛盾,但政局動蕩無法體現,排除C;“沿襲”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15.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采取各種措施解決統治難題,如前秦統治者整頓吏治、打擊豪強、尊儒重教、移民十萬戶入關中地區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祿制、均田制、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A.順應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B.促使漢族門閥制度逐漸產生C.削弱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基礎D.強化了關中地區的戰略地位【答案】A【解析】【詳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魏晉南北朝戰亂紛爭的年代里,有利于北方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故選A項;在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這種選官方式促使漢族門閥制度逐漸產生,而不是孝文帝改革,排除B項;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促使各民族的交融,促使其統治基礎得到加強,而不是削弱,排除C項;在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由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遷到了洛陽,使得洛陽的戰略地位得到了加強,而洛陽不屬于關中地區,排除D項?!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孝文帝推行俸祿制、均田制、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等改革”,聯系孝文帝改革的意義分析解答。16.漢武帝命地方長官每年選舉孝子廉吏,以為進仕之路,后來改為規定每郡滿二十萬戶的舉一個,孝廉不分;由于出現了請托舞弊的情況,之后朝廷于察舉外再加上一番考試,同樣分區定額。這些做法A.有利于推動地區協調發展B.保障了君主集權高效運轉C.充分擴大了王朝統治基礎D.標志科舉選官維形的出現【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規定每郡滿二十萬戶的舉一個”“朝廷于察舉外再加上一番考試,同樣分區定額”可知,該選舉制度給予經濟落后地區的人和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平等的參加國家官僚選舉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選舉公平,有利于落后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從而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促進地區協調。故答案為A項。BC項,保障了君主集權高效運轉、充分擴大了王朝統治基礎的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根據所學可知,科舉制興起于隋朝,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军c睛】表明類選擇題是高考中相對穩定的題型,該類選擇題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說明”、“反映”、“旨在”、“體現”一詞“相當肯定地顯示”的含義。它要求考生獲取材料中比較確切的信息,重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試題的題干部分一般描述歷史現象,考生需要根據所學知識,用簡潔的語言準確、清楚地概括現象背后的歷史結論。一般解題步驟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體信息;第二步:聯系選項,進行“等價轉換”?!暗葍r轉換”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體信息要與選項完全匹配;第三步:檢驗其他選項的正確性。17.宋代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比前朝擴大了很多,唐代每次進土及第的人數不過二三十人,宋朝時錄取名額擴大了十余倍,一般總有二三百人,最多時達到五六百人。這一變化A.使考試人數逐年增加B.客觀上加劇了社會矛盾C.表明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D.導致官員素質明顯降低【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宋朝時錄取名額護大了十余情,一般總有二三百人,最多時達到五六百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宋朝錄取人數大量增加會導致封建官僚數量龐大,造成冗官、冗費的狀況,從而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客觀上加劇了社會危機,故答案為B項。A項錄取人數增加不代表會促進參與考試人數的增加,排除;C項錄取人數增加與科舉制度的完善沒有關聯,排除;D項錄取人數的增加與官員素質的降低沒有直接關系,排除?!军c睛】科舉制創立、完善過程:創立:1.隋文帝即位后,廢除魏晉以來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2.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發展:3.貞觀時(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4.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18.梁啟超在論述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發展時說:“專制權稍薄弱,則有分裂,有分裂則有力征,有力征則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睆闹袊糯鷼v史整體來看,這一論述中可以確認的是A.君主專制是維系統一的主要條件B.分裂動蕩是專制權力產生的前提C.專制程度隨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D.武力奪取政權是專制制度的基礎【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材料“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說明專制權力的不斷加強,在中國古代,伴隨著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統一(兼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就為完善。所以C項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君主專制·君主專制的演進與強化19.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現代文官制度的國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內閣成員,而僅指“事務官”,他們構成了政府中所謂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參與黨派之爭的人。其職責是執行當時政府的政策,而非對政黨活動的參與。這種文官制度A.改變了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 B.強化了英國的責任內閣制C.削弱了政黨對國家政治的控制 D.推動了政府管理的科學化【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不參與黨派之爭的人。其職責是執行當時政府的政策,而非對政黨活動的參與”結合所學可知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運作的穩定性,不受政黨政治輪替所帶來的沖擊。因此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動政府管理的科學化。故D項正確;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是在《權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礎之上,材料中并未體現法制的變革,故A項錯誤;材料明確提出“文官不包括內閣成員”,所以并不能強化責任內閣制,所以B項錯誤;與政黨政治也沒有關系,所以C項錯誤。20.1905年開始,清政府每年一次舉行游學(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畢業生考試,合格者分別“賞給”進士、舉人。新學堂畢業生也得到相應的榮銜。1906清政府頒布《舉貢生員出路章程》六條,廣開門路,原有舉貢生員盡量安排,穩定了數以萬計很難再進學堂的那部分士人。這些舉措A.徹底廢除了科舉取士制度 B.關注了新舊體制的銜接C.使近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 D.利于民族資產階級參政【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中清政府既照顧到新學堂畢業生,又對原有舉貢生員盡量安排,關注了新舊體制的銜接,有利于社會穩定,故選B;A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清政府盡量安排原有舉貢生員,不能體現利于民族資產階級參政,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新學堂畢業生也得到相應的榮銜”“原有舉貢生員盡量安排”,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1.英國1855年文官改革,以擇優入取的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1870年,樞密院規定,多數重要官員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與中國古代科舉制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不同點是A.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B.擴大了政府官員的來源C.推進了社會公平公正 D.打破特權階層對官場的壟斷【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只有中國的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A符合題意;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與中國古代科舉制都擴大了政府行政官員的來源,B排除;兩種制度都推進了社會公平公正,C排除;兩種制度都打破了特權階層對官場的壟斷,D排除。故選A。22.英國“在1855年至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間,……最大膽的舉措是借鑒和采用了中國科舉制度原則,對英國文官錄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變革”,孫中山因此認為“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背执擞^點的理由是中國科舉制度。A.公開考試,公正、擇優錄取體現了自由競爭原則B.以儒家經典為考試內容,光大了儒學C.統一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便于鞏固中央集權D.創立于中國古代的隋唐時期【答案】A【解析】【詳解】英國只是借鑒和采用了中國科舉制度的原則,其理由是利用這種考試方法選拔官員的制度體現了一定的公正和自由競爭的原則,故選A;以儒家經典為考試內容是基于維護封建專制統治,不符合資產階級的治國理念,排除B;“統一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符合思想自由原則,排除C;高度評價科舉制不是基于出現于隋唐時代,排除D。2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頭的形象,象征軍事首領的征伐權力,戰國時期,孟子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觀點A.與甲骨文“王”字的本義一致B.是“無為而治”的理論依據C.體現出儒家強調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礎【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義象征軍事首領的征伐權力,而孟子強調的是仁義而非征伐,排除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無為而治”是道家的觀點,與儒家孟子的觀點不符,排除B?!耙粤偃收甙浴缘滦腥收咄酢钡拇笠馐侵赣梦淞Χ俳枞柿x的人可以稱霸,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可見孟子的觀點重在強調仁義、道德教化,故選C。宗法制度強調的是血緣關系,與題干中孟子的觀點不符,排除D?!军c睛】儒家代表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到戰國時期的孟子、荀子,雖然觀點不盡相同,但是都強調加強道德修養進行教化,正如本題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觀點,緊扣孟子所說的“德”“仁”,就不難得出正確答案。24.宋代,由理學家撰寫的鄉約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鄉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時期,地方官廣泛推行鄉約制度,宣講皇帝的“圣諭”成為鄉約的重要內容。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皇權借助儒學進一步擴張B.國家權力全面深入了基層社會C.理學逐漸成為了官方哲學D儒學喪失了社會道德教化功能【答案】A【解析】【詳解】鄉約是利用理學思想教化鄉民的工具,到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講皇帝圣諭作為主要內容,這一變化是皇權借助鄉約向基層社會擴張夠正確選項為A;官方推行鄉約,宣講圣諭雖然反映了國家對基層社會管控能力的加強,但據此認為,國家權力全面深入到基層社會,則屬于對歷史現象的過度解釋,排除B;南宋后期,確立了理學官方哲學的地位,排除C;材料所示變化實際上是儒學士人自發的社會教化被官方化,成為宣揚國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學本身也是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所以這一變化實際上有利于促進儒學的傳播,排除D。25.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潛入水下的一只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更飽滿地重新出現”,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范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展方向【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法的內容。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羅馬法的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故選A。考點:古代希臘羅馬·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26.14世紀,在法國興起了一個獨立的法學派,即“羅馬法學派”,16世紀時,法國的羅馬法研究居全歐洲最前列。在荷蘭則以格老秀斯為代表的“理性法學派”從人類理性出發研究羅馬法。在德國以薩維尼為代表的“歷史法學派”"研究羅馬法。材料表明A.羅馬法對歐洲近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B.學者的研究帶動了羅馬法的復興與繁榮C.羅馬法推動了歐洲近代社會的轉型發展D.羅馬法為近代歐洲法制建設莫定了基礎【答案】A【解析】【詳解】據材料可知,在14---16世紀的歐洲,法國、荷蘭、德國各國學者都對羅馬法進行了研究,這說明羅馬法對歐洲近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正確;各國學者對羅馬法的研究,只能羅馬法對歐洲近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不是羅馬法的復興與繁榮,B錯誤;歐洲近代社會的轉型發展是生產力發展和思想解放推動的,不是由羅馬法推動的,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法國、荷蘭、德國各國學者都對羅馬法進行了研究,沒有強調羅馬法對歐洲近代法制建設的影響,D錯誤。【點睛】羅馬法對后世法律制度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羅馬法中蘊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恒價值。尤其是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更為直接。27.下面兩張圖片是1475-1600年間德國大學學生修讀專業統計圖。(左圖為新教大學,右圖為天主教大學。實線為世俗專業,虛線為神學專業),據此可以推知A.德國宗教改革成效最為顯著B.天主教的壟斷地位受到沖擊C.世俗文化引導社會發展潮流D.宗教改革影響學生專業選擇【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的統計表時間“1475—1600年”的變化,可以看出左圖的新教大學1519年宗教改革后實線的世俗專業修讀迅速增加,而虛線的神學專業則迅速降低;右圖的天主教大學從整體上世俗專業修讀也遠高于虛線的神學專業,由此可知宗教改革影響學生專業選擇,故D項正確;材料只有德國變化,無法體現是否最顯著,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與學生的專業選擇之間的關系,故B項排除;材料只涉及學生選擇專業,無法得出世俗文化引導社會發展潮流,故C項排除?!军c睛】“1475—1600年”是關鍵時間信息。28.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任務,一方面是徹底廢除國民黨時期的舊法,另一方面進行了新法的創建,如制定了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起草了《刑法大綱》《訴訟程序通則》《公司法》等。這些法制工作的開展A.形成了日趨完備法律體系B.增強了人民的法律意識C.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D.有利于實現黨的新任務【答案】D【解析】【詳解】20世紀90年代我國才逐漸形成了日趨完備的法律體系,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人民法律意識的變化情況,故B項錯誤。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故C項錯誤。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政權和恢復發展經濟,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有利于鞏固政權,恢復發展經濟,實現黨當時的任務,故D項正確。29.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1999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是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該成果的核心內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確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B.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D.設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答案】A【解析】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惫蔬xA。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故排除B;鄧小平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故排除C;設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是在197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決定,故與題意不符,所以排除D。點睛:新課程的課標要求中,關于歷史史實是最需要學生通過記憶來掌握的,其他的諸如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意義、影響和經驗教訓、啟示之類的東西都離不開史實,而這些東西都是史實推論或者概括總結得出的,所以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識記的任務只有史實,結論性的東西都不用死記硬背了,等于減輕了考生的記憶負擔,但是該記憶的東西要記準記牢。30.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和有關法律文件的決定情況(單位:件)這反映了我國時間法律有關法律文件的決定合計第五屆人大(1978年3月—1983年6月)411960第六屆人大(1983年6月—1988年4月)471663第七屆人大(1988年4月—1993年3月)602787第八屆人大1993年3月—1908年3月)8532117第九屆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201232總計253106359A.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還不到位 B.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還不完整C.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地健全完善 D.將依法治國方略正式寫進完法【答案】C【解析】【分析】
【詳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關法律文件越來越多,體現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完善,C正確;法律法規貫徹已經落實到位,A錯誤;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較為完善,B錯誤;D是1999年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31題14分,32題16分,33題15分,34題10分,共55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為中華帝國的數千年延續提供了穩定的組織基礎。中國式官僚制度以皇權為中心,皇權與官僚權力共存并用,當代學術界稱之為“君主官僚制”。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體制是依附于皇權統治基礎之上的,皇權與官僚權力有著等次分明的主從關系。由于國家治理的規模,皇權的統轄權只能以官僚體制代為行使;官僚體制為皇權提供組織基礎和治理工具的同時,也發展出一套等級有序、穩定運行的組織機制。這些官僚組織機制常常與皇權利益分離,正是在君主與官僚互為依賴又互為鉗制的矛盾中,君主專制體制產生了活力。——摘編自周雪光《國家治理邏輯與中國官僚體制》材料二鑒于政黨分贓制帶來行政動蕩、效率低下、腐敗盛行,1883年美國國會頒布《彭德爾頓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績制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該法規定:通過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文官在政治上須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黨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員會負責文官的考核。經過多年探索,美國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確立了職責一致、獎懲結合、公平對待的考核原則,強化對執職知識、工作速度、創造力、協調力等進行全面的考核,推進考核實施主體多元化等?!幫蹂\瑭《美國文官制的改革》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官僚體制與專制皇權的關系。(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文官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關系:官僚體制依附于皇權(以皇權為中心),為皇權提供組織基礎和工具;官僚體制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組織機制,與皇權利益也有分離的一面;總之,皇權與官僚權力之間是等次分明的主從關系,互為依賴又互為鉗制。(2)特點:實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權益;明確規定文官必須保持政治中立;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推進考核實施主體多元化;考核內容全面,突出對文官工作能力和效率、協調合作等能力的考察。原因:工業革命深入開展,民主進程加快;政府主管社會事務增加,對文官素質要求提高;兩黨輪流執政導致行政動蕩、政府效率低下、腐敗盛行問題?!窘馕觥俊驹斀狻浚?)關系:根據材料“中國式官僚制度以皇權為中心,皇權與官僚權力共存并用”“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體制是依附于皇權統治基礎之上的,皇權與官僚權力有著等次分明的主從關系”可知,官僚體制依附于皇權(以皇權為中心),為皇權提供組織基礎和工具;根據材料“官僚體制為皇權提供組織基礎和治理工具的同時,也發展出一套等級有序、穩定運行的組織機制”可知,官僚體制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組織機制,與皇權利益也有分離的一面;根據材料“皇權與官僚權力有著等次分明的主從關系”“君主與官僚互為依賴又互為鉗制的矛盾中,君主專制體制產生了活力”可知,皇權與官僚權力之間是等次分明的主從關系,互為依賴又互為鉗制。(2)特點:根據材料“通過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可知,實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權益;根據材料“文官在政治上須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可知,明確規定文官必須保持政治中立;根據材料“確立了職責一致、獎懲結合、公平對待的考核原則……推進考核實施主體多元化等”可知,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推進考核實施主體多元化;根據材料“強化對執職知識、工作速度、創造力、協調力等進行全面的考核”可知,考核內容全面,突出對文官工作能力和效率、協調合作等能力的考察。原因:根據材料時間1883年可知,當時美國工業革命深入開展,民主進程加快;從行政需求來看,政府主管社會事務增加,對文官素質要求提高;根據材料“鑒于政黨分贓制帶來行政動蕩、效率低下、腐敗盛行”可知,兩黨輪流執政導致行政動蕩、政府效率低下、腐敗盛行問題。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79~1988年中國公立醫院改革進程(摘要)時間名稱備注1979年《關于加強醫院經濟管理管理試點工作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第一份明確提出醫院經濟的文件。該《意見》提出,醫院試點方案與國企改革“放權讓利”有一定相似性。1981年《關于解決醫院賠本問題的報告》建議實行價格改革,對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按不包括工資的成本收費,增加的開支由地方財政和企業單位負擔;對城鎮居民和農民的收費標準可以保持不變?!夺t院經濟管理暫行辦法(修改稿)》進一步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調動醫院職工積極性。1984年《關于貫徹財政部“關于控制行政事業經費和企業管理費開支的通知”的意見》衛生部從官方層面認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將“打破大鍋飯”的改革意向寫入了正式文件,特別指出“獎金發放要克服平均主義”。1988年《關于部屬醫院試行承包責任制的意見(試行)》在堅持全民所有制基礎上參照兩權分離原則,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確定國家、醫院的責權利關系?!幾躁密啊稓v史的往復:1978~1992年的中國公立醫院改革》(1)根據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舉措和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79~1988年中國公立醫院改革的背景?!敬鸢浮浚?)舉措:實行價格改革;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實行兩權分離,推行承包責任制。特點:政府主導;漸進性改革;以簡政放權,調動醫院自主性為主;堅持公有制為基礎。(2)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放了思想;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公立醫院存在賠本、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窘馕觥俊驹斀狻浚?)舉措:根據材料“建議實行價格改革,對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按不包括工資的成本收費,增加的開支由地方財政和企業單位負擔”可知,實行價格改革;根據材料“進一步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調動醫院職工積極性”可知,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根據材料“在堅持全民所有制基礎上參照兩權分離原則,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確定國家、醫院的責權利關系”可知,實行兩權分離,推行承包責任制。特點:從改革的主體來看,公立醫院的改革是政府主導進行的;從改革的進程看,改革從1979年開始,不斷修正,呈現出漸進性改革特征;根據材料“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按不包括工資的成本收費,增加的開支由地方財政和企業單位負擔”“進一步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調動醫院職工積極性”可知,以減輕醫院負擔,調動醫院自主性為主;根據材料“對城鎮居民和農民的收費標準可以保持不變”可知,改革目的是保障民生;根據材料“在堅持全民所有制基礎上參照兩權分離原則”可知,堅持公有制為基礎。(2)背景:根據改革開始的時間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放了思想;根據材料“醫院試點方案與國企改革‘放權讓利’有一定相似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根據材料“《關于解決醫院賠本問題的報告》”“進一步擴大醫院財務管理自主權,調動醫院職工積極性”可知,公立醫院存在賠本、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33.法律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時期,貴族認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貴族隨意處置百姓,增加專制的恐怖和神秘。鄭國子產根據已有刑法重新編訂了三種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鑄刑鼎”,把懲治犯罪的刑律鑄在金屬鼎上,向社會公布;讓百姓明白法與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會得到怎樣的處罰。結果,社會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減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強烈要求下,古羅馬先后編訂出十二個法表,鐫刻在青銅牌上,公布于羅馬廣場,即《十二銅表法》。該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過去未成文的習慣法的匯編。在后世的歲月中,它雖經多次修訂,但始終是古羅馬的基本法。材料二近代以來,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法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啟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國家權力結構層面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議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在法律內容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天賦人權”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護個人的各種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等。在司法實踐中,為了保證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判決的每個程序的公開公正,建立了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獨立、專業的律師為被審判者提供辯護,可以減少法官對法律的誤讀;從普通民眾中產生陪審團,參與案件審理和判決,使民眾能夠直接參與法律事務。西方法律制度強調保護私有財產,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材料三1954年憲法既確認了社會主義原則和人民民主原則,又在原則實現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上,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它記載了我國人民一百多年來英勇奮斗的勝利成果,又總結了建國五年來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豐富和發展了《共同綱領》。1982年憲法體現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立的路線、方針、政策,成為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芙瘛吨袊厣鐣髁x法治問題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鄭國子產“鑄刑鼎”與古代羅馬編訂《十二銅表法》相似的社會背景與共同的歷史價值(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結合所學分析其時代背景。(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1954年憲法”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82年憲法頒布以來,中國民主法制建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答案】(1)背景:社會制度轉型,沖擊傳統秩序;貴族曲解法律,社會矛盾尖銳。歷史價值:成文法按律量刑體現了法律的公開透明;它們的法治觀念及實踐對后世的法制產生深遠影響,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2)基本特征:繼承傳統法律思想,融合啟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護個人權利,堅持程序公正,實行律師辯護制度;保護私有財產,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確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促進了公民權利觀念的發展。(3)特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成就: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并將其寫入憲法;積極發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各種形式的基層民主,不斷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能力和水平?!窘馕觥俊驹斀狻浚?)背景:根據材料“春秋時期,貴族認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貴族隨意處置百姓,增加專制的恐怖和神秘”、“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強烈要求下,古羅馬先后編訂出十二個法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國子產“鑄刑鼎”與古代羅馬編訂《十二銅表法》相似的社會背景主要和社會轉型、貴族曲解法律有關。歷史價值:關于國子產“鑄刑鼎”與古代羅馬編訂《十二銅表法》制定的歷史價值需要從法律的公開透明、后世的法制產生深遠影響、思想史上的遺產等方面進行思考。(2)特征:根據材料“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法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啟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可知體現的是繼承傳統法律思想,融合啟蒙思想;根據材料“在司法實踐中,為了保證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判決的每個程序的公開公正,建立了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可知體現的是三權分立和注重保護個人權利;根據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制版控制條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內絲口塑桶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全液壓制磚成型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以用戶為中心看辦公場景下如何利用區塊鏈優化供管鏈管理
- 利用區塊鏈推動辦公室安全與透明度的發展
- 國外旅游公司合同協議
- 堅果買賣合同協議
- 工程供應材料合同協議
- 工礦產品代理協議合同
- 國有院子買賣合同協議
- 2025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47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旅行社企業章程范本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測試網課答案
- 2024屆新高考物理沖刺復習:“正則動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 2024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研究進展文獻綜述6000字】
- 部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道德與法治》集體備課全部教案
- 地下儲氣庫天然氣損耗及控制
- LED顯示屏售后服務、質量保證承諾教程文件
- 日文履歷書(wordテンプレート)
- 犁煤器、刮水器技術文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