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雜說進學解精練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_第1頁
高中語文雜說進學解精練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_第2頁
高中語文雜說進學解精練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_第3頁
高中語文雜說進學解精練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_第4頁
高中語文雜說進學解精練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進學解eq\a\vs4\al([基礎鞏固層])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其間不能容發 發:頭發B.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 見:看見C.卒然臨之而不驚 卒:同“猝”,突然D.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 鮮:少【解析】B項,見:同“現”,表現。【答案】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卓犖為杰,校短量長B.拔去兇邪,登崇畯良C.計班資之崇庳D.跋前躓后,動輒得咎【解析】A項,“校”同“較”;B項,“畯”同“俊”;C項,“庳”同“卑”。【答案】D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無患有司之不公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B.然而公不見信于人業精于勤荒于嬉C.《詩》正而葩乘馬從徒,安坐而食D.吐辭為經,舉足為法大木為杗,細木為桷【解析】A項,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結構助詞,的。B項,于:介詞,表被動/介詞,由于。C項,而: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D項,為:都是動詞,作為。【答案】D4.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補苴罅漏 B.登明選公,雜進巧拙C.名一藝者無不庸 D.踵常途之促促【解析】B項,形容詞用作名詞。其余三項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答案】B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春秋》謹嚴,《左氏》浮夸B.三年博士,冗不見治C.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D.作為文章,其書滿家【解析】A項,古義:指文章多有夸張和形象性描寫,文辭華美。今義:虛夸;不切實際。B項,古義:古代學官名。今義:學位中最高的一級。D項,古義:寫作。今義:①行為,所作所為;②建樹,成就。【答案】C6.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A.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D.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解析】A項,被動句。B項和例句都是定語后置句。C項,狀語后置句。D項,省略句。【答案】Beq\a\vs4\al([閱讀提升層])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諸葛亮論蘇軾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恥之,欲信大義于天下。當此時,曹公威震四海,東據許、兗、南牧荊、豫,孔明之恃以勝之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節概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如此則雖無措足之地而天下固為之用矣。且夫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為,而后天下忠臣義士樂為之死。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劉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孔明遷劉璋,既已失天下義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東向長驅,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何者?操之臨終,召丕而屬之植,未嘗不以譚、尚為戒也。而丕與植,終于相殘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為寇仇,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后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故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此仁人君子大患也。呂溫以為孔明承桓、靈之后,不可強民以思漢,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茍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選自《蘇軾集》)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B.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C.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D.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解析】結合語境,理解斷句大意,注意句式和虛詞。根據“言兵”“言地”“言戰”引起的句式一致,且構成排比句,可排除B、C、D三項。【答案】A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海,一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也有人認為“四海”是圍繞“九州”四面的海,泛指四方,即全國各地。B.先主,指劉備。陳壽是蜀國的舊臣,蜀滅,陳壽降晉。蜀國又是劉備建立的,陳壽出仕時是劉禪在位,所以陳壽在《三國志》中稱劉備為先主。C.兵、旅,泛指軍隊。我國古代軍隊里“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軍隊就是按伍、兩、卒、旅、師、軍編制的。D.荊、豫是指荊州和豫州,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泉州、荊州、豫州、梁州和曹州。【解析】泉州和曹州不是古代的地域區劃,不屬于九州。九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答案】D9.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的這篇文章獨辟蹊徑,其獨特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思。第1段開宗明義地指出孔明失敗的原因是“仁義詐力雜用”。B.在第2段中,蘇軾認為孔明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卻是使用詐力,而且他認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沒有多大的差別。C.第3段是說孔明既不能全信義,就應該用智謀,而且提到只有湯、武才能用“大義”,其他的人都不能用。D.第4段總結全文,指出說空話是毫無實際價值的,而且舉了兩件事來說明孔明的想法和說法都是脫離實際的。【解析】C項,相關文句: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意思是說“敵人有可乘之機卻不去利用,商湯、周武王做這樣的事情那是施行大義,不是商湯、周武王做這樣的事就是喪失時機”,而不是說其他的人不能用仁義。不符合文意。【答案】C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宜其屢戰而屢卻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只是因為被威勢脅迫才勉強向曹操稱臣,(他們)聽說了孔明的品格,應該在千里之外也有響應的人。(2)他當然就屢戰屢敗了!(3)那么天下人怎么會因為一句空話而對他肅然起敬呢?【參考譯文】用仁義取得天下,用仁義守衛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詐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詐的手段守衛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奪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衛天下的,是漢朝。仁義欺詐的手段都使用來奪取天下,這是孔明失敗的原因啊。曹操乘東漢末年衰微的局勢,用狡詐的手段實現了他的邪惡的目的,孔明以此為恥辱,想在天下伸張正義。在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威震四海,向東占據了許州、兗州,向南統治了荊州、豫州,孔明用來依靠的且勝過別人的地方,只是那一點點的忠誠信義,還想用它來激勵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夠慷慨赴死的有節操氣概的人,本來不是發自內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為被威勢脅迫才勉強向曹操稱臣,(他們)聽說了孔明的品格,應該在千里之外也有響應的人。像這樣,(孔明)即使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為他所用。何況殺了一個無辜的人來得到天下,這樣的事情不會去做,然后天下的忠義之士才會樂意為他效全力而死。劉表死的時候,先主劉備在荊州,孔明想偷襲殺掉劉表的孩子,先主劉備不忍心。這以后劉璋以交好的態度迎接先主來到了蜀地,沒過幾個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擊打他的背,奪取了他的土地。這種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區別呢!曹軍和劉軍軍力不相當,天下人都知道。就軍隊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廣闊,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戰斗力強,但是有一點可以勝過他,那就是忠誠信義。孔明放逐了劉璋,已經辜負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這時才開始治理軍隊振奮士氣,成為仁義之師,向東長驅直入,再想著讓天下人響應,大概也很難了。曹操死后,他的兒子曹丕立為君主,這個時候,完全可以使用計謀攻破曹軍。為什么呢?曹操臨終的時候,召見曹丕、曹植并囑咐他們,還以譚、尚的事情作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終相互殘殺到如此的地步。他們兄弟之間尚且成為仇人,更何況能夠得到那些天下英雄的心呢!這時有了可乘之機,只不過需要拿出幾十萬錢,讓那些大臣和兄弟內部都互相殘殺,然后派兵討伐曹丕,這正是漢高祖劉邦滅掉項羽的辦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義讓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來斷絕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當然就屢戰屢敗了!所以敵人有可乘之機卻不去利用,商湯、周武王做這樣的事情那是施行大義,不是商湯、周武王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就是喪失時機。這是仁人君子最擔心的。呂溫認為孔明承襲桓公、靈公,不愿強迫百姓去懷念漢朝,并且想讓他的思想讓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說:“曹操要是對你們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們,我就殺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間,果真有那么大的過節!如果沒有那么大的過節,又一定不能去為魏國辦事,那么天下人怎么會因為一句空話而對他肅然起敬呢?唉!這是我作為一個書生所說的話,只能說說而沒什么用。eq\a\vs4\al([語言運用層])11.中國古代流傳下來許多名言警句、俗語,請另選兩句,仿照示例,造一組句子。示例:古人說:“三思而后行。”確實如此,深思熟慮能夠使人做出準確的判斷。但在機遇稍縱即逝的現代社會,事事三思只能使你成為競爭中落后的烏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仿寫時注意要有引用,語意要有轉折,最后一句要用比喻。【答案】(示例一)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確實如此,謙虛是一種美德。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過分的謙虛只能使你成為深谷中無人賞識的幽蘭。(示例二)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確實如此,人才需要靠具有慧眼的人賞識。但在展示機會眾多的現代社會,苦苦等待“伯樂”的出現只能使你成為老死于馬廄的駿馬。12.下面是一位作者發給圖書編輯的一則短信,其中有五處不得體,請找出并作修改。親愛的編輯老師:您好,您今天專程來拜訪我,我萬分感激。但是我今天日理萬機,實在是沒有時間與您會面。明天我會抽時間光臨您的寒舍,并帶上我的拙作請您拜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拜訪”,敬辭,看望并談話;短時間看望。所以要把“拜訪”改成“看望”;“日理萬機”: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使用對象錯誤,所以要把“日理萬機”改成“事務繁忙”;“光臨”:敬稱,他人的來訪。所以要把“光臨”改成“前往”;“寒舍”: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家。所以要把“寒舍”改成“家中”或“宅邸”;“拜讀”:是讀別人作品或書信的敬辭。“指教”:多用于主動請教別人求教或者請求別人對已經完成的事情提出意見或看法。所以要把“拜讀”改成“指教”或“指導”。【答案】①“拜訪”應為“看望”;②“日理萬機”應為“事務繁忙”;③“光臨”應為“前往”;④“寒舍”應為“家中”或“宅邸”;⑤“拜讀”應為“指教”或“指導”。13.(2018·全國卷Ⅰ)下面是某校為教師編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而提供的流程圖,請把這個圖轉寫成一段文字介紹,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9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