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基礎知識課件_第1頁
腫瘤基礎知識課件_第2頁
腫瘤基礎知識課件_第3頁
腫瘤基礎知識課件_第4頁
腫瘤基礎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類和命名:

分類的目的在于明確腫瘤性質、組織來源,有助于選擇治療方案度能提示預后。根據腫瘤的形態及腫瘤對機體的影響即腫瘤的生物學行為,腫瘤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大類。7/21/20231、良性腫瘤一般稱為瘤。2、惡性腫瘤來自上皮組織者——癌(carcinoma)來源于間葉組織者——肉癌(sarcoma胚胎性腫瘤——母細胞瘤某些惡性腫瘤沿用傳統名稱“瘤”或“病”,如惡性淋巴瘤、精原細胞瘤、白血病、霍奇金病等。7/21/20233、交界性或臨界性腫瘤:該類腫瘤形態上屬良性,但常浸潤性生長,切除后易復發,多次復發有的可出現轉移,從生物行為上顯示良性與惡性之間的類型。7/21/2023命名各種良性或惡性腫瘤,根據其組織及器官來源部位而冠以不同的名稱,如乳癌、胃癌、結腸癌等。

7/21/2023病因

(一)外界因素:1、化學因素:①烷化劑;②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③氨基偶氮類化合物;④亞硝胺類;⑤真菌毒素和植物毒類;⑥其他:全屬一砷。氯乙烯能誘發人肝血管肉瘤;DDT和苯可致肝癌。2、物理因素:①電離輻射;②紫外線;③其他:燒傷深瘢痕長期存在易癌變;皮膚慢性潰瘍可能致皮膚鱗癌;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滑石粉與胃癌有關。7/21/2023病因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相關,單純瘡疹病反復感染與宮頸癌有關。C型RNA病毒主要與白血病、霍奇金病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4、寄生蟲與腫瘤的關系:埃及血吸蟲可致膀胱癌,華枝睪吸蟲與肝癌有關;日本血吸蟲病對大腸癌有促癌作用。7/21/2023(二)內在因素:1、遺傳因素:癌癥有遺傳傾向性,即遺傳易感性(hereditarysusceptibility)腫瘤的發生是由于體細胞中基因改變積累的結果。癌癥是多基因、多步驟發展的疾病,包括:①癌基因(oncogene)的激活、過度表達;②抑癌基因的突變、丟失;③微衛星不穩定,出現核甘酸異常的串聯得利分布于基因組;④錯配修復基因(mismatchrepcnrgene)突變,該組修復DNA損傷基因,一旦發生突變,導致細胞遺傳不穩定或致腫瘤易感性。7/21/20232、內分泌因素:與腫瘤發生有關的激素,較明確的為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癌有關;子宮內膜癌與雌激素有關。生長激素可刺激癌的發展。7/21/20233、免疫因素: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發生惡性腫瘤,如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病人易患惡性腫瘤。丙種球蛋白缺乏病病人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后生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腫瘤發生率較高。7/21/2023病理及分子事件1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2腫瘤細胞增殖周期3腫瘤細胞的分化4轉移5腫瘤機體的免疫學特征7/21/2023預防

惡性腫瘤的預防概念與其他疾病預防概念不同,它不僅著眼于減少惡性腫瘤的發生,而且著眼于降低惡性腫瘤死亡率。國際抗癌聯盟認為1/3癌癥是可以預防的;1/3癌癥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愈的;1/3癌癥可以減輕痛苦、延長壽命。7/21/2023惡性腫瘤的預防可分為:一級預防: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癥的發生。二級預防:是指癌癥一旦發生,如何在早期價段發現它并予及時治療。三級預防:對癥治療及康復治療,以改善生存質量或延長生存。7/21/2023對癌癥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癌癥三級止痛價梯治療方案,基本原則為:(1)最初用非嗎啡類藥,效果不明顯時追用嗎啡類藥,仍不明顯換為強嗎啡類藥,或考慮藥物以外的治療。②從小劑量開始,視止痛效果漸增量;③口服為主,無效時直腸給藥,最后注射給藥;④定期給藥。7/21/2023第二節腫瘤的診斷

腫瘤的正確診斷是腫瘤治療的先決條件,它不僅應該包括腫瘤的部位和病變的性質,對惡性腫瘤還應該包括病變的惡性程度以及分期,以指導醫生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7/21/2023臨床表現:腫瘤的臨床表現決定于腫瘤性質、發生組織、所在部位以及發展程度。腫瘤早期多無癥狀,即使有癥狀也常無特征性,待病人有特征性癥狀時病變常已屬晚期。7/21/2023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

1身體任何部位發現腫塊逐漸增大;2身體任何部位發現經久不愈的潰瘍;3中年以上婦女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或白帶增多;4進食時胸骨后不適、灼痛、異物感或進行性吞咽困難;5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帶血;6長期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欲減退,不明原因的消瘦;7/21/2023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7大便習慣改變或便血;8鼻塞、鼻血;9黑痣增大或破潰出血;10無痛性血尿;11來自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可有明顯的癥狀,如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瘤早期可出現高血壓,胰島細胞腫瘤伴低糖血壓。7/21/2023一、局部表現:腫塊、疼痛、潰瘍、出血、梗阻、轉移癥狀。7/21/2023二、全身癥狀:

貧血、低熱、消瘦、乏力、惡液質;某些部位的腫瘤可呈現相應的功能亢進或低下。7/21/2023病史和體格檢查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年齡:2、病程:3、其他病史:1有些腫瘤有家族多發或遺傳傾向;2有的癌有明顯的癌前期病變或相關疾患的病史;3在個人史中,行為與環境相關的情況。4、局部檢查:7/21/2023實驗室診斷:

1、常規化驗2、血清學檢查3、流式細胞分析術4、基因或基因產物檢查7/21/2023影像學和內鏡診斷1、X線檢查2、B超顯像3、CT4、放射性核素顯像5、MRI6、PET7、內鏡檢查7/21/2023病理學診斷:

1、臨床細胞學檢查:1體液自然脫落細胞;2粘膜細胞;3細針吸取。2、病理組織學檢查:1穿刺活檢;2鉗取活檢;3經手術切除的標本。7/21/2023腫瘤的分期診斷:

在明確病變性質以后,惡性腫瘤的分期能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正確地評價治療效果,判斷預后,應在決定性治療開始前盡量完成臨床分期診斷。7/21/2023國際抗癌聯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大多數腫瘤采用的分期法。T是指原發腫瘤(tumor)、N為淋巴結(lymphnode)、M為遠處轉移(metastasis)。再根據腫塊程度在字母以后標以0至4的數字,表示腫瘤的發展程度。1代表小,4代表大,0為無。以此三項決定其分期,不同的TNM的組合,診斷為不同的期別。在臨床無法判斷腫瘤體程時則以TX表達。腫瘤分期有臨床分期(CTNM)及術后的臨床病理分期(PTNM)。各種腫瘤的TNM分類具體標準,是由各專業會議協定的。7/21/2023第三節實體腫瘤的常用治療方法

1、良性腫瘤及臨界性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臨界性腫瘤必須徹底切除,否則極易復發或惡變。7/21/20232、治療惡性腫瘤主要有手術、放射線、抗癌藥三種手段。Ⅰ期者以手術治療為主。Ⅱ期以局部治療為主,原發腫瘤切除或放療,包括可能轉移灶的治療,輔以有效的全身化療。Ⅲ期者采取綜合治療,手術前、后及術中放療或化療。Ⅳ期以全身治療為主,輔以局部對癥治療。7/21/2023外科治療腫瘤外科按其應用目的可分為預防性手術、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和減瘤手術等。7/21/2023(一)預防性手術:可用于治療癌前病變,防止其發生惡變或發展或進展期癌。通過外科手術早期切除下述癌前病變可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如隱睪癥、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內分泌瘤MEN-2型病人有發生甲狀腺髓樣的危險。粘膜白斑病、易受摩擦部位、外陰和足底的黑痣,尤其是交界痣應作預防性切除。7/21/2023(二)根治性手術:是指手術切除了全部腫瘤組織及腫瘤可能累及的周圍組織和區域淋巴結,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體表惡性腫瘤及軟組織肉瘤的廣切術:7/21/2023皮膚惡性腫瘤則應切除腫瘤的邊緣3~5cm,深達肌膜一并切除。腫瘤來自肌肉,則將涉主的肌肉自起點至止點全部肌群切除,惡性程度高的則需行截肢或關節離斷術。惡性程度較低的皮膚基底細胞癌,只需切除癌緣外1~2cm的正常組織已足夠。7/21/2023(三)姑息性手術(四)減瘤手術7/21/2023(五)腫瘤外科的手術原則:1、不切割原則:手術中不直接切割癌腫組織,由四周向中央解剖,一切操作均應在遠離癌腫的正常組織中進行。2、整塊切除原則:將原發病灶和所屬區域淋巴結作連續性的整塊切除,而不應將其分別切除。7/21/20233、無瘤技術原則:無瘤技術的目的是防止手術過程中腫瘤的種植和轉移。其主要內容為手術中的任何操作均不接觸腫瘤本身,包括局部的轉移病灶。7/21/2023化學療法抗癌藥種類繁多,有細胞毒素類(CTX等)、抗代謝類(5-Fu等)。抗生素類(ADM等),生物堿類(VCR等)、激素類(三笨氧胺等)、金屬類(順鉑等)。給藥途徑有口服,靜注或靜滴、腔內化療、介入化療等。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1白細胞、血小板減少。2惡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等消化道反應。3毛發脫落。4免疫功能降低。7/21/2023放射療法

1光子類,如深部X射線,各種同位素。2粒子類,如直線加速器,中子加速器等。對放療高度敏感的腫瘤有:性腺腫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等低分化腫瘤。中度敏感: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低度敏感:胃腸道腺癌、軟組織及骨肉瘤等。7/21/2023生物治療:包括免疫治療及基因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應用祛邪、扶正、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化痰祛濕及通經活絡,以毒攻毒等原理,以中藥補益氣血、調理臟腑。7/21/2023第四節淺表軟組織腫塊

一、皮膚乳頭狀瘤皮膚乳頭狀瘤(skinpapilloma)為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由于原因不明的鱗狀上皮增生,在皮膚表面形成乳頭狀突起。單發或多發,表面常有角化,易惡變為皮膚癌。陰莖乳頭狀瘤極易癌變為乳頭狀鱗狀細胞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連同基底部完全切除,亦可行冷凍或電切。切除標本應送病理檢查。7/21/2023二、皮膚癌皮膚基底細胞癌:來源于皮膚或附件基底細胞,多見于老年人,以局部形成潰瘍為主要表現,呈浸潤性生長,發展緩慢,很少有血液或淋巴道轉移。色素性基底細胞癌易誤診為惡性黑色素瘤。對放射線治療敏感,也可行手術切除或術后輔以放療。7/21/2023皮膚鱗狀細胞癌:主要表現為具有感染征象的局部腫物,多見于成年男性,常發生于頭頸、陰莖及四膚的裸露部位。早期即可形成潰瘍。由慢性潰瘍經久不愈或竇道癌變而來。可有局部浸潤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治療以手術為主,切除時至少包括腫瘤周圍2cm以上的正常組織,并需切除足夠的深度。有區域淋巴結轉移時,應同時行區域淋巴結清掃;對放療敏感,但不易根治。伴下肢骨髓浸潤者,常需截肢。7/21/2023三、痣與黑色素瘤

黑痣又稱色素痣,是由含有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色素斑塊。1皮內痣:痣細胞位于真皮層,表皮與真皮交界處沒有活躍的痣細胞。常有毛發生長,很少惡變。2交界痣:痣細胞位于基底細胞層,向表皮下延伸。在真皮與表皮交界處,有活躍和痣細胞,受感染,外傷等激惹后惡變,故應及早作預防性切除。7/21/20233混合痣:皮內痣與交界痣同時存在,易作手術預防性切除。黑色素瘤為源于黑色素細胞或其母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多由色素痣惡變而來,亦可自然發生,色素多少常與惡性程度無關。如色素沉著處出現刺痛或癢感時應高度懷疑為黑色素瘤。一旦確診,目前最好的治療是手術切除,包括擴大范圍切除及區域淋巴結清掃。7/21/2023四、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為最常見的體表良性腫瘤,來源于脂肪組織,由成熟的脂肪細胞集積而成。深部脂肪瘤可能惡變,宜及時切除。多發者瘤體常較小,直徑約1-2cm,多呈對稱性,有家族史,可伴疼痛(稱痛性脂肪瘤),常需切除。7/21/2023五、纖維瘤及瘤樣纖維病變

1纖維黃色瘤:腫塊質硬,邊界不清呈浸潤感,易誤為惡性。直徑一般在1cm以內,如增大應疑惡變為纖維肉瘤,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法。7/21/20232隆突性皮纖維肉瘤:來源于皮膚真皮層,似菲薄的瘢痕疙瘩樣隆突于表面,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后局部極易復發,多次復發惡性度增高,并可出現血道轉移,故手術時應包括足夠的正常皮膚及足夠的深部筋膜組織。7/21/20233帶狀纖維瘤:位于腹壁,為腹肌外傷后或產后修復性纖維瘤,常夾有增生的橫紋肌纖維。雖非真性腫瘤,但無明顯包膜,應完整切除。7/21/2023六、神經纖維瘤:包括神經鞘瘤與神經纖維瘤7/21/2023七、血管瘤

1毛細血管瘤:多見嬰兒,女性;大多數為錯構瘤,1年內停止生長或消退,若增大迅速,應及時治療。可手術切除、激光、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