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_第1頁
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_第2頁
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_第3頁
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_第4頁
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翻譯活動會遇到什么矛盾第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形”與“神”的矛盾一、“形”與“神”概觀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三、“形”與“神”的辯證關系“形”和“神”哪個更重要?第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一對重要范疇人的精神“神”言人的形體“形”意第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形,翻譯界又稱形式。首先是指語言符號系統及其組成部分。在這個意義上,翻譯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克服不同的語言符號系統所造成的理解障礙,通過變語言之形,給持不同語言的人提供溝通的可能性。“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人言哉!”——《莊子·外物》第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文心雕龍·神思》:“方其搦(nuo)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學觀念都是相同的,都要虛中見實。”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六畫法》:“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第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崔永祿:形與神關系的研究是翻譯理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傳神是重要的,但不注意形,神就會架空。形神之間有一種辯證關系。“神”,拿當代語言學的術語來說,指“語言活動”的產物。從目前翻譯界比較認可的觀點看,“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意義”第6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形與神的關系:老子的啟發: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shan)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神即語言要表達的功能。第7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一是“形”與“神”的關系,直接反映了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的關系,它與翻譯的手段與目的緊密相聯。所謂手段,即“形”的轉換,而目的,則為“神”的再生。·二是“形變”與“神現”的根本障礙,構成了翻譯最主要的困難。·三是“形”與“神”和“異”與“同”、“直譯”與“意譯”等問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后者的討論有助于認識與處理“神”與“形”的關系,而“形”與“神”的探討,則可幫助解決其他一些矛盾。(《“形”與“神”辯》許鈞)第8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得意”一定要“忘形”嗎?古人云:“得意忘言”,往往指對文章的理解。然而在翻譯中,還有一個表達問題,就是說還要從內容還原到形式。這時原文的形式,不僅對理解有參考價值,而且對于在另一種語言里的再現,也就具有了參考意義。第9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傅雷:“我并不是說原文的句法絕對可以不管,在最大的限度內我們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尤金·奈達(Eugene.A.nida):“如果不引起誤會,如果譯文讀者能明白理解,如果不是意義含糊不清,則應保留原文的形式。”魯迅:如果原文是“山背后太陽落下去了”,他決不將它譯成“日落山陰”。第10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形”與“神”概觀Ifyouthinkitain’tdismalandlonesomeoutinafogthatway,byyourself,inthenight,youtryitonce—you’llsee.(MarkTwain: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譯文1假如你以為半夜里下著大霧,一個人在水上這么漂著,并不算是一件又凄慘、又悶人的事,那么請你試一試,你就會明白了。(張萬里譯)譯文2你要是以為一個人孤孤零零的在霧里,并不那么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那你來試上一試-你就知道啦。(成時譯)試譯為:在霧里那么漂著,又只你自己一個人,還是在夜里,誰要是以為不那么凄慘孤單,那么叫他來試一試就明白了。第1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形”,在翻譯活動中,最主要的是指“語言”。而“形變”,則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的轉換”;從出發語到目的語,“形變”,即“語言的轉換”是不可避免的,音的變化,形的改變,音形義結合的方式也要改變。“神”,拿當代語言學的術語來說,指“語言活動”的產物。從目前翻譯界比較認可的觀點看,“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意義”。第1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

1929年8月的《新月》雜志第二卷第四期上,陳西瀅發表了《論翻譯》一文,文中針對嚴復的“信達雅”說,提出了“形似”“意似”與“神似”三分法。陳西瀅認為,“這樣的翻譯的最高理想,也不過是我們所說的傳形的譯文;因為直譯注重內容,忽視文筆及風格”,而“因為忽略了原文的風格,而連它的內容都不能真實的傳達,便是形似的翻譯的弱點。”陳西瀅認為,“摹擬者無論如何的技巧,他斷不能得到作者的神韻。”“神韻是個性的結晶”,是不能摹擬的。”第1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喬治·穆爾(GeorgeMoore)說:“如要一本書從新產生一次,只有一本書遇到了一個與原作者有同樣心智的人,才會有這幸運的來臨。”這也就是說,“神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翻譯,原作只有遇到了穆爾所說的與原作者有同樣心智的譯者,才可能“不斤斤于字字確切而自能得原著的神髓。”第1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

1929年11月《真善美》第五卷第一期上撰文,題為《翻譯中的神韻與達——西瀅先生〈論翻譯〉的補充》。曾虛白沒有對陳西瀅的“形似”與“意似”說提出特別的批評,但對“神似”說中的“神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所謂‘神韻’者,并不是怎樣了不得的東西,只不過是作品給予讀者的一種感應。”第1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

2000年《中國翻譯》第3期上,許淵沖發表了《新世紀的新譯論》一文。他開門見山,在文章一開始就明確寫道:“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翻譯的主要矛盾,在我看來,是直譯與意譯、形似與神似、信達雅(或信達優)與信達切的矛盾。”在《文學翻譯談》的前言里,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翻譯的方法,也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直譯或形似,一種是意譯或神似。”第16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傅雷的“神似說”(spiritualresemblance)·Intermsofeffect,translatingissupposedtobelikepainting,whatissoughtforisnotformalresemblancebutspiritualresemblance.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是神似。·Recreatetheoriginalworkandmakesitbethetranslators'work.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化為我有。·thetraslationshouldconveythespiritofthesourcetextandatthesametimekeepinfluencyinChinese.原作的神味和中國的流利。第17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他在《〈高老頭〉重譯本序》中,三次提到“意義”,兩次提及“精神”,兩次論及“韻味”。·在《致林以亮論翻譯書》中,傅雷談到“神氣”、“語氣”、“情調”、“氣氛”等等,在他看來,這些都可以歸結為“神韻”。·傅雷在論及“神似”時,基本都包括著兩個方面,即“意”與“神”,如“傳神達意”,但兩者又是有一定區別的,“意”是一部作品的基礎,而“神”則是一種境界。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傅雷的“神似論”,是主張“傳神達意”的一種高標準的翻譯。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第18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Themostdifficultthingtodealwithistherenderingofthesimplest,clearestandshortestsentences.itisalmostimpossibletorepresentthetone,sentimentandambienceoftheoringinal.Andthistypeofsentencesiscloselyrelatedtothecontext.iftheaboveelementscannotbetransfersuccessfully,thecontextualeuraandspiritwouldbelost.第19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Ellepueleservice,i'office,i'hospice.Afterdinnerscentsseemtobemingledinitwithsmellsfromthekitchenandsculleryandthereekofahospital.“它叫你想起杯盤狼藉收拾飯桌的氣息,醫院的氣息。“”那是剛吃過飯的飯廳味道,救濟院味道。“”那是剛吃過飯的飯廳的氣味,酒菜和碗盞的氣味,救濟院的氣味。“第20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Againstthetongandplanetrees,thewindriseshigh.Thedrizzlebecomestrickles,asevendrawsnigh.(徐中杰)Andthedrizzleonthekolanut.Keepsondroning:Pit-a-pat,pit-a-pat!(林語堂)Thedrizzlefallsonthewutongtrees,Raindropsdripdownatdusk.(楊憲益夫婦)Onplane'sbroadleavesafineraindrizzlesAstwilightgrizzles.(許淵沖)人曾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為裨,女又何妨成奴。ABuddhistcannotbudintoaBuddhaAmaidenmaybemadeahousemaid(許淵沖譯)第2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UnseveredThoughsunderedInchaosyetInordersetThisstrangecommotionIntheheartIsbutthewanderer'woeCutItyetunseveredOrderItthemoretangledSuchIspaftingsorrow,Whichdwellsinmyhearttoosustleafeelingtotell第2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翻譯研究中對“形”與“神”的界說按照翻譯界流行的說法,“神似”中的“神”不僅包括神韻、情調、氣勢、風格等,還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意義”、“精神”和“內容”。翻譯在方法上的“直譯”與“意譯”的二分法,將“意譯”中的“意”又擴大化,其“意”中又是包含著“神”的。在這個意義上,“意”與“神”,都可納入現代語言學界目前所界定的“意義”范疇。第2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形”與“神”的辯證關系陳西瀅借用塑像或畫像來作比,區分了“肖像的信,可以分形似、意似、神似三種的不同.傅雷則從效果和實踐工作兩個方面將翻譯與臨畫作了對比:“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實踐工作論,翻譯比臨畫更難。臨畫與原畫,素材相同(顏色、畫布、或紙或絹),法則相同(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譯本與原作,文字既不侔,規則又大異。各種文字各有特色,各有無可模仿的優點,各有無法補救的缺陷,同時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第2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形”與“神”的辯證關系巴赫金(MikhailBakhtim)也曾以雕刻藝術與文學藝術作比,區分了文學藝術作品的三個基本的因素(內容、材料、形式)。在他看來,作為藝術活動的文學創造,作者是整個“藝術觀照中起組織作用的形式與內容的中心”。“作品獲得生命與意義,是發生在同樣活生生的、具有意義的世界里,也是在認識的、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宗教的諸方面之中。”第2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形”與“神”的辯證關系所謂“內容”,是“審美客體的必不可少的結構因素”,包括“認識因素”和“倫理因素”,“與之相對的是藝術形式。離開這一相關性,藝術形式就根本沒有任何涵義。”所謂“材料”,巴赫金指的是語言學所界定的純粹意義上的“語言”,亦即我們翻譯研究中所說的由詞語、語法、句法等組成的語言符號系統。所謂“形式”,巴赫金認為“是內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