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_第1頁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_第2頁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_第3頁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_第4頁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第一課時對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改革的理解:

探索1:工業革命從英國向歐、北美擴展,法、美、德、俄日等先后進行工業革命,導致資產階級革命、改革。這些國家資產階級運動有何共性?。

共性:①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快速開展,資產階級要求掃除障礙,加快資本主義開展步伐。②都要去除國內的割據或相對割據狀態,開辟統一的國內市場,開展資本主義經濟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1、背景: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出現的,這些國家的改革和革命都打上了工業革命的烙印。2、革命和改革的對象:推翻封建專制制度;改變工場手工業時期落后的上層建筑;反殖民壓迫。3、革命任務:為工業資本主義開展掃清障礙。4、領導者:大多為工業資產階級。

5、途徑: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王朝統一戰爭。

6、影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②按方式分:

自上而下的改革〔代表:俄日〕;

內戰〔代表:美國〕;

王朝統一戰爭〔代表:德意)。

7.分類:①按背景分:

歐美國家為一類,它們都是在工業革命直接推動下而產生的;而亞洲地區的日本那么屬另一類,是受前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推動而出現的。

⑴第一類是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或統一。如俄1861年改革,德、意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是因為本國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原來的統治者或其統治階級中的一局部人認識到變革能夠維護或擴大自己的統治。但采取自上而下方式,由原來的統治者推行,因而都保存大量封建剩余。

③按革命任務分:⑵第二類是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的革命。美國內戰是典型代表。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結果使工業資產階級獨占或分享了政權,促進了工業資本主義的迅速開展。

材料一19世紀上半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一定開展。1860年,俄國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已過一萬多家,鐵路里程1500千米。但俄國仍遠遠落后于西歐諸國,如生鐵產量只有英國的1/15,鐵路里程只及英國1/10。材料二在俄國工人中,38%的工人是農奴。大批的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貧困生活,無人身自由,農奴主可隨時打罵、虐待他們,甚至把他們轉讓給他人。材料三1853年,俄借口奧斯曼帝國迫害東正教徒,大舉進攻土耳其。為了遏制俄國向地中海擴張,1854年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發生。1855年,俄向英法求和,簽訂?巴黎和約?。材料四克里米亞戰爭后,俄國農民運動風起云涌。據統計,1858-1860年,俄共發生了近300次農民起義。探索2:閱讀材料結合教材認識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一、俄國1861年改革

1、改革的歷史背景:〔1〕農奴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開展(根本原因);A、大批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缺乏足夠的勞動力;B、農奴生活極端貧困——國內市場狹小;C、農奴主將大批原料、糧食出口——缺乏原料;〔2〕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1854年—1856年〕〔直接原因〕A、失敗原因:B、失敗結果:農奴制造成經濟軍事力量不夠強大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改革。2.改革目的:挽救統治危機4.改革的內容: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奴法令:①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和干預他們的生活;②土地方面:農奴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以高出當時實際地價許多的價格出錢來贖買。3.方式:自上而下。探索3閱讀材料結合教材評價俄國1861年改革:材料一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存原來三天勞役的方法…——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材料二農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價計算,僅值五億多盧布,但到1905年,農民共付了20億盧布贖金。 ——?世界近代現代史?資料匯編材料三1863年一年內共有386處領地發生了嚴重的農民對抗事件。其中有1/3的領地動用了軍隊;30處領地上的農民起來暴動;11處領地上的農民襲擊士兵;39處領地上的農民抵抗對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釋放被捕人員。——沙皇政府第三廳1863年的報告書節錄5.改革的性質及評價:〔1〕性質:

〔2〕積極性:

〔3〕局限性: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重要轉折點。有利于資本主義開展〔勞動力、資金、市場〕不徹底,保存大量封建剩余。俄國用犧牲農民的利益來開展資本主義的方式,給開展的資本主義帶來不良影響。二、美國內戰1、美國領土擴張:閱讀以下圖分析美國領土擴張圖概括并填表格〔1〕手段:〔2〕概況:〔3〕意義:贖買、武裝顛覆、入侵大西洋——太平洋擴大領土、原料、市場和勞動力〔一〕背景:1783年前1803年從法國購置1818年從英國購置1810年從西班牙購置1842年取自英國從墨西哥奪得時間從哪個國家或地區具體名稱手段1803法國路易斯安那購買1819西班牙佛羅里達戰爭、購買

~1853墨西哥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戰爭1846英國俄勒岡購買1867俄國阿拉斯加購買1898西班牙夏威夷群島戰爭用表格概括美國領土擴張情況:材料二一批批的東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區,一望無際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開發。……西進運動推動美國農業較早地實現了機械化。隨著西部工業的興起,西進移民的開拓能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把工業革命的浪潮進一步引向西部遙遠地區,直到太平洋沿岸……20世紀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產的工業品約占全國的80%,到1890年降為58%……中西部各州開展成為新的工業中心。受西進運動的影響,美國的交通運輸業開展特別迅速……從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勵和資助下,全國掀起修筑鐵路的熱潮,在幾十年內便建成了橫貫大陸的五條鐵路干線。

探索4閱讀材料歸納美國西進運動的歷史意義:材料一〔美國西進運動是〕向北美大陸西部移民拓植、掠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運動,也是美國資本主義向寬廣方面開展的過程。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歷史?實質正是在西進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美國先于法國、德國迅速完成了工業革命,一躍成為僅次于英國的世界工業強國。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三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幸存者被強行趕到更為荒涼的“保存地〞,他們的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歸納歷史意義:①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殺,②西部廣闊地區得到開發,客觀上促進了美國經濟的開展,〔主要的〕③錘煉出美國人民堅韌而開放的民族精神。〔4〕你能評價“西進運動〞?既是美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也是美國經濟創業開展的過程,它促進了西部地區的開發和美國經濟的開展;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擴張;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醒屠殺。西部開發思考:美國的“西進運動〞與中國的“西部開發〞相比二者本質的區別是什么?根本利益不同。美國的“西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資本家獲得巨額利潤的愿望。中國的西部開發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

南方

奴隸制種植園經濟輸出棉花、工業原料缺工業原料輸入工業品缺銷售市場占有大量勞動力缺自由勞動力奴隸制存廢問題矛盾焦點2、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根本原因〕〔1〕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①原料②關稅③勞動力④在新土地上推行什么制度⑤爭奪國家控制權。〔2〕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3〕廢奴運動:加劇了南北矛盾;〔4〕導火線:1860年11月,林肯中選為總統〔二〕美國內戰的經過〔1〕美國內戰:①爆發:②初期北方失利:

③扭轉戰局:④掌握戰場主動權:⑤勝利:1861年,“美利堅諸州同盟〞不發動群眾〔不提出廢除黑奴制、不解決人民土地〕不作戰爭準備原因:林肯既害怕國家分裂,又想廢除奴隸制?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1865年,攻占里士滿第三,開拓西部土地和在政治上、經濟上把東部同西部各洲聯結起來的需要,使鐵路建設得到迅速開展。而大規模的鐵路修建又促進了西部的開發和工農業的開展,它直接帶動了鋼鐵、煤炭、機械制造等重工業的開展。探索5對?宅地法?的理解:首先,它吸引了美國東部地區和歐亞移民大批涌入美國西部地區。第二,由于西進運動的開展,人口的移動,荒地的開墾,地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農業機械化成為當務之急,因而推動農業機械制造業的開展。〔三〕美國內戰的意義〔1〕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2〕意義:①維護國家統一〔統一市場〕;②廢除奴隸制度〔提供勞動力〕;③農民獲得土地,農業資本主義開展;〔3〕局限:沒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黑人仍受到不公平待遇。就在這舉國歡慶勝利的時刻,1865年4月14日(耶穌殉難日)晚,在華盛頓福特劇院里,林肯被亡命之徒約翰.布斯所暗殺。4月15日早晨7時逝世,終年56歲。你如何評價林肯?“他是一位到達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難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馬克思

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國黑人律師,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同:①根本目的: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開展②性質:都帶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③結果:都是代表正義的一方取得了勝利④影響:都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開展比較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①起因:Ⅰ是由于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北美經濟的開展與英國宗主國的殖民壓迫之間的矛盾引起的;Ⅱ是因為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農奴制種植園經濟這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的矛盾引起的。異:②性質:Ⅰ具有民族解放戰爭性質;Ⅱ那么帶有內戰性質⑥影響:Ⅰ使美國擺脫英國殖民枷鎖,為開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Ⅱ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清資本主義開展的道路。③階段特征:Ⅰ屬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Ⅱ那么處在工業資本主義開展時期,處在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確立其統治的時期。④領導階級:

Ⅰ由北部資產階級和南部種植園奴隸主階級聯合領導;Ⅱ由北方工業資產階級領導。⑤目的:

Ⅰ是為了贏得美利堅民族的獨立;Ⅱ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課時演練:1.直接刺激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的是〔〕A資本主義經濟開展極其困難B農奴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C克里木戰敗使經濟更加惡化D農民運動風起云涌、此起彼伏2.以下有關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A農奴可以得到一塊份地B是在農民運動風起云涌的情況下被迫實施的C份地必須出錢贖買D由于贖金太高,農奴沒有得到份地CD3.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是〔〕A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B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矛盾

D廣闊人民與沙皇專制政權的矛盾4.從生產力開展的角度看,農奴制危機主要表現在〔〕A新思潮涌動B農奴起義不斷C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D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展5.?宅地法?的實施,對當時美國資本主義開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使美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了西部B.加速了西部開發,擴大了國內市場C.種植園經濟被小農經濟所代替D.加速了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CDB6.閱讀答復:材料一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地主領地上現存的秩序應維持到應有的準備工作完成,新方法開始實行時為止。——?解放農奴宣言?材料二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存原來三天的勞役的方法。——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1〕據材料一,改革后俄國農民的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6分〕〔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2分〕〔3〕據上述材料分析這場改革的意義和實質。〔2分〕

農民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能買賣和干預他們的生活;農民通過贖買獲得一些份地改革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十分不滿。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開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徹底,保存了大量封建剩余;它是對農民的一場掠奪。7.閱讀答復:材料一我們認為奴隸制是道德上一個極大的錯誤,……需要我們在我們的選票所能及的地方糾正這個錯誤。……總之,我們認為奴隸制是道德上、社會上和政治上的一個禍害,之所以還要忍耐,僅僅因為它的實際存在使我們必須對它忍耐,越出這個范圍就必須把它當作錯誤對待。——摘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說材料二對于奴隸制的擴展決不能主張妥協。你一妥協,他們就又爬到我們頭上來了,我們的一切努力就會付諸流水,早晚還得從頭做起。……我認為憲法關于逃亡奴隸的條款必須實行——用最溫和的方式實行,決不可以加以抵抗。——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給威廉.凱洛的復信 材料三我在這場斗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而不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隸,我愿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局部奴隸而保存另一局部,我也愿意這樣做。

——引自林肯1862年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