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斯抗菌藥物使用_第1頁
圍手術斯抗菌藥物使用_第2頁
圍手術斯抗菌藥物使用_第3頁
圍手術斯抗菌藥物使用_第4頁
圍手術斯抗菌藥物使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抗菌素發(fā)展歷程與耐藥菌斗爭史圍手術期濫用抗菌藥物問題預防SSI主要措施;圍術期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各類手術預防用藥選擇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管理措施。1945年

Fleming,Florey及Chain獲諾貝爾醫(yī)學獎他們使青霉素G正式進入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階段,并應用于臨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挽救了95%傷口感染患者的生命世紀之吻抗菌藥物的不斷研發(fā)和應用,治愈并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但是,細菌耐藥已經成為全球的公共衛(wèi)生學問題。我國細菌耐藥的嚴重程度已位居世界前列!國內每年有20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其中的40%死于抗菌藥物濫用。

男性54歲,膽囊摘除術后一直發(fā)熱伴低血壓,血與尿培養(yǎng)示:大腸埃希菌(ESBL),MRI示胸腰椎骨髓炎,活檢示大腸埃希菌(ESBL),經手術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反復發(fā)作。我院耐藥菌大腸埃希菌(ESBL)檢測占首位。

國內200多篇文獻顯示

●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90-100%,以普外明顯;其中有報道無指征給藥高達57.8%。

I類切口預防用藥率高于70%。

肖永紅報道

●我國外科手術患者無論手術切口狀態(tài),抗菌藥物應用的比例>95%圍手術期濫用抗菌藥物問題突出圍手術期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聯(lián)合用藥不當

藥物頻繁更換無適應證給藥

藥物療程過長

不按藥代給藥

用藥級別過高

病原送檢率低

品種選擇不當

常見圍手術期濫用抗菌藥物的表現圍術期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手術部位感染SSI指發(fā)生在手術切口或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腦膿腫等,約占全部醫(yī)院感染的15%,占外科病人醫(yī)院感染的35-40%。概念圍手術期指以手術治療為中心,包含術前、術中及術后的一段時間,即從確定手術時起,直到與本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長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術方式有所不同。一般術前3-7天至術后7-14天。總原則:safety安全;efficacy有效;

economic價廉;Convenience方便。安全:用藥基本前提;有效:用藥首要目標;經濟:盡可能低成本獲最大治療效益;方便:口服、肌注、靜脈提高依從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原則圍術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三要素熟悉常見手術部位可能的病原菌分布;對抗菌藥物的了解;對機體生理﹑病理﹑免疫狀態(tài)的了解;現代研究證實:人體各部位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皮膚、口、咽、腸道等),這些微生物在人體細胞上定居、生長和繁殖的現象稱“定植”,定植的細菌稱“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對保持人體微生態(tài)平衡和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微生態(tài)失調引起:菌群失調、定位轉移和內源性感染微生物的致病性是相對的★常見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球菌)。★其次是腸道桿菌科細菌(大腸桿菌、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等)。★在任何部位,手術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SSI細菌學★SSI病原菌多來自病人本身的皮膚、粘膜及空腔臟器內的細菌。皮膚攜帶多為革蘭陽性球菌;會陰及腹股溝區(qū),可被糞便污染而帶有革蘭陰性桿菌及厭氧菌;胃腸道、膽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時,以革蘭陰性腸道桿菌為主,結直腸和陰道合并有厭氧菌(主要是脆弱類桿菌)分布。糖肽類抗菌藥物分類-內酰胺類氨基糖甙類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喹諾酮類抗結核藥抗真菌藥作用于細菌細胞壁繁殖期殺菌劑時間依賴抗菌藥物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碳氫酶烯,頭霉素類及其他β-內酰胺類一、二代以及個別三代頭孢菌素推薦作為圍術期預防用藥優(yōu)點

對敏感菌高效殺菌、毒性作用小缺點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窄譜抗菌劑對腸道陰性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無效口服不吸收,對酸不穩(wěn)定對-內酰胺酶不穩(wěn)定

過敏反應,重者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抗菌活性:窄譜抗陰性桿菌代表品種:

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抗菌活性:治療陰性桿菌,銅綠假單孢菌(氨基青霉素除外)感染代表品種:氨芐西林,阿莫西林,

羧芐西林,哌拉西林抗菌活性:用于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代表品種:甲氧西林,苯唑類青霉素抗菌活性:

用于輕度呼吸道感染代表品種:青霉素V口服不耐酶青霉素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廣譜青霉素抗陰性桿菌青霉素頭孢菌素類

抗G+球菌抗G-桿菌酶穩(wěn)定性第一代頭孢菌素(Ⅰ~Ⅷ)

第二代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

第四代頭孢菌素

作用于需氧G+球菌,極少數G-桿菌有作用。注射劑包括頭孢唑林、頭孢硫咪、頭孢拉定等;口服包括頭孢拉定、頭孢氨芐和頭孢羥氨芐等一代對G+球菌活性≤一代,部分G-桿菌有抗菌活性。注射劑:頭孢呋辛、頭孢替安等,口服劑:頭孢克洛、頭孢呋辛酯和頭孢丙烯等.頭孢美唑、頭孢西丁為頭霉素類,其抗菌譜類二代頭孢,但有良好的抗厭氧菌活性。

二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三代四代對腸桿菌科作用相似于三代,其中對陰溝腸桿菌、產氣腸桿菌、檸檬酸菌屬等部分菌株作用優(yōu)于三代,銅綠假單胞菌作用與頭孢他啶相仿,金葡菌等的作用較三代略強.厭氧菌作用↑

。品種:頭孢吡肟.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中、重度感染。對G-桿菌具強大抗菌活性.注射劑: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等,口服:頭孢克肟和頭孢泊肟酯等常用品種名稱藥效學特點頭霉素類頭孢西丁抗厭氧菌,對脆弱類桿菌效差氧頭孢烯類拉氧頭孢抗厭氧菌,對脆弱類桿菌有效單環(huán)類氨曲南(君刻單)抗銅綠假單胞菌等G-桿菌,窄譜,耐酶碳青霉素烯類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超廣譜抗菌(但對MRSA、(泰能)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效差)美羅培南(美平)其他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作用于細菌核糖體,抑制蛋白質合成,靜止期殺菌劑堿性環(huán)境中作用較強,濃度依賴性抗生素包括: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異帕米星對腸桿菌科細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具強大抗菌活性,對葡萄球菌屬亦有良好作用血漿蛋白結合率低(<10%),治療窗窄,不推薦作為手術預防用藥化學合成抗菌藥物,主要作用于細菌DNA旋轉酶而抑制蛋白質合成為廣譜殺菌劑,主要用于泌尿道及腸道感染某些品種對結核桿菌、支原體、衣原體及厭氧菌有效腦脊液中可達有效濃度孕婦和小兒骨骼發(fā)育不良者不宜應用大劑量快速靜注可引起抽搐除泌尿系統(tǒng)手術外,不推薦手術預防用藥;但對β–內酰胺類過敏者可適當選用適應癥用于耐藥G+菌所致的嚴重感染,尤其MRSA或MRCNS及腸球菌屬及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所致感染;青霉素類過敏者的嚴重G+菌感染;粒細胞缺乏癥高度懷疑G+菌感染的患者;口服甲硝唑治療無效的艱難梭菌所致假膜性腸炎不宜用于:(1)預防用藥;(2)MRSA帶菌者;(3)粒細胞缺乏伴發(fā)熱患者的常規(guī)經驗用藥;(4)局部用藥。常用品種名稱藥效學特點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譜窄,與青霉素相似紅霉素治療軍團菌肺炎的首選藥物羅紅霉素抗菌活性與紅霉素相似,胃腸道反應少克拉霉素對金葡菌、鏈球菌的抗菌活性優(yōu)于紅霉素地紅霉素抗菌活性與紅霉素相似,半衰期>30h

阿齊霉素抗菌譜較廣,組織中濃度高(肺、扁桃體、前列腺、中性粒細胞)泰利霉素消除了誘導耐藥性

喹紅霉素抗PRP、金葡菌優(yōu)于紅霉素、阿齊霉素常用品種名稱藥效學特點四環(huán)素類僅用于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等特殊感染氯霉素類用于細菌性腦膜炎、厭氧菌感染及眼科感染林可霉素類金葡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及抗厭氧菌感染糖肽類抗生素萬古霉素抗MRSA、MRSE及耐藥腸球菌首選藥物去甲萬古霉素,壁霉素(teicoplanin)活性強于萬古磷霉素抗菌譜廣、安全性好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抗真菌藥二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特殊生理狀態(tài)

老年人新生兒兒童孕婦授乳婦特殊病理狀態(tài)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免疫功能缺陷

是否需要預防用藥?預防用藥的目的?預防哪些感染?何時開始用藥?要用多長時間?如何選擇抗菌藥物?HostFactorsOlderageObesityMalnutritionDiabetesmellitusImmunocompromisingdiseasesortherapiesPresenceofotherinfectionsSkindiseasesPreoperativeFactorsProlongedpre-opstayShavingtheskinInadequateantibioticprophylaxisSurgicalFactors?Inadequateskinantisepsis?Emergencyprocedure?Prostheticimplants?Prolongedprocedure?Useofdrains?Poortechnique?UnexpectedcontaminationEnvironmentalFactors?Staph.orStrep.carrier?ExcessiveactivityinOR?Contaminatedantiseptics?Inadequateventilation?Inadequatelysterilized

equipment手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維持正常血糖水平手術部位供氧充分維持正常體溫手術前用電剪去毛洗手良好的外科技巧病人因素縮短術前住院時間

病人術前已有≥3種危險因素。★

污染或嚴重污染的手術切口。★手術持續(xù)時間超過該類手術的特定時間(T)(或一般手術>2h)。

II、III類切口,有易感因素、手術創(chuàng)傷大及時間長的I類切口。

Ⅳ類切口及嚴重污染的Ⅲ類切口,應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不屬于預防外科預防用藥指征

根據SSI病原學特點應針對金葡菌選用藥物。除泌尿系統(tǒng)手術外,其余手術避免選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作為預防用藥。

手術名稱抗菌藥物選擇顱腦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頸部外科(含甲狀腺)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經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周圍血管外科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胸外科手術(食管、肺)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心臟大血管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一般骨科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應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術(骨折內固定術、脊柱融合術、關節(jié)置換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肝膽系統(tǒng)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有反復感染史者可選頭孢曲松或頭孢哌酮或頭孢哌酮/舒巴坦手術名稱抗菌藥物選擇胃十二指腸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腹外疝手術第一代頭孢菌素闌尾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結、直腸手術第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婦科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或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涉及陰道時可加用甲硝唑剖宮產第一代頭孢菌素(結扎臍帶后給藥)泌尿外科手術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環(huán)丙沙星術前0.5~1小時給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1500ml,術中給予第2劑。應靜脈給藥,30min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體內慢慢滴入,否則達不到有效濃度。肌注、口服存在吸收上的個體差異,不能保證血和組織的藥物濃度,不宜采用。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48小時。手術時間<2小時的清潔手術,術前用藥一次可。器官移植病人,術后需用藥數天(3~5d)。如特殊情況(例:污染手術、留置管道等)需延長用藥時間需在病程記錄上寫出充分理由。●局部抗菌藥物沖洗創(chuàng)腔或傷口無確切預防效果,不予提倡。●不應將日常全身性應用的抗菌藥物用于傷口局部(誘導高耐藥)。●抗菌藥物緩釋系統(tǒng)(PMMA-慶大霉素骨水泥或膠原海棉)局部應用可能有一定益處。局部用藥預防用藥易犯的錯誤選藥不當(如缺乏針對性等)時間太長(如擇期術后用藥多日等)時機不當(如手術結束后再用藥等)易犯的錯誤病人女,40歲。診斷: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肝內外膽管結石,慢性膽囊炎;膽管擴張,膽總管結石。手術: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擴張、T管引流、術中膽道鏡、肝左外葉切除術、右后肝葉部分切除術。手術順利。病程中無任何急性感染的征象記錄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先鋒必、哌斯欣(帕珠沙星)、創(chuàng)成(依替米星)三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持續(xù)用藥11天(至出院)。

問題:?品種選擇錯誤(預防用藥檔次過高)圍術期預防用藥方法錯誤不合理聯(lián)用療程過長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用法錯誤(帕珠沙星每日用藥三次)主要問題●縮短術前住院時間,減少院內固有致病菌的定植。●充分術前準備,使病人處于最佳狀態(tài),如控制糖尿病、改善營養(yǎng)不良狀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等。●嚴格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細致操作,愛護組織,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