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_第1頁
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_第2頁
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_第3頁
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_第4頁
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基本知識點歸納

詩歌鑒賞基礎知識歸納:詩歌的結構技巧包括層層渲染、鋪墊、伏筆照應、小中見大、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起承轉合和對比結構。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分為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例如,陸游的《書憤》通過敘述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經歷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杜甫的《漫成一首》通過描寫江上月夜的美景來展現詩人的情感;元稹的《菊花》則通過議論的方式表達對菊花的贊美。修辭手法包括比喻和借代。比喻是將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本質不同的事物,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例如,賀知章的《詠柳》中使用比喻來描寫新葉萌發的場景。借代則是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以使語言簡練、含蓄。例如,劉禹錫的《望洞庭》中使用借代來描繪山水的美景。總之,詩歌的結構技巧和表達技巧都是詩歌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共同構成了詩歌的藝術魅力。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李清照的詩句中,她用“綠”和“紅”兩種顏色來分別代表葉子的茂盛和花兒的凋零。夸張是指故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以此來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比如李白的《秋浦歌》中,他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對偶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杜甫的《登高》中,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比擬是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林逋的《山園小梅》中,他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白鶴和粉蝶,把它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排比是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他純用名詞組合,構成了典型的環境描寫。設問是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阿魯威的元曲小令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中,他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描寫手法分為白描和烘托。白描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抑揚手法是一種修辭手法,它可以通過同時突出強調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來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例如,王昌齡的《閨怨》就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是描寫對象的手法。正面描寫是直接描寫對象的特點和形態,以此來表現對象的美麗或者丑陋。例如,白居易的《楊柳枝詞》就通過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側面描寫則是通過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來突出對象的特點和形態,使其更加鮮明突出。例如,王昌齡的《從軍行》就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戰爭的緊張狀態,將戰爭的殘酷和緊張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動靜手法是一種描寫手法,它可以通過化動為靜或者化靜為動來表現事物的形態和神態。化動為靜是指把運動的事物當作靜止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動態事物在靜止時的形態和神態。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通過化動為靜的手法,將流動的水當作靜止的布,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瀑布的景象。化靜為動則是指把靜止的事物當作運動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靜態事物在運動時的形態和神態。例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中的“兩山排闊送青來”,通過一個“送”字,將靜止的山寫活了。動靜結合則是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例如,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兩句,就是視覺之靜與聽覺之動的巧妙結合。抒情手法是詩歌中常用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其中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是兩種常見的手法。④動襯靜:這種手法通過描寫動態的場景來反襯靜態,突出靜態的特點。例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描繪的景致非常幽靜,其中“僧敲月下門”這一句用了動詞“敲”,讓讀者感受到門被敲的聲音和動作,從而更加突出了環境的靜謐。⑤靜襯動:這種手法則是通過描寫靜態的場景來反襯動態,突出動態的特點。例如,李頎的《琴歌》中,描述了聽琴時的感受,用“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來表達,通過靜態的描寫來突出音樂的動態美。⑥動襯動:這種手法則是用動態的事物來襯托其他動態的事物,甚至包括將靜止的事物視作動態的事物。例如,蘇軾的《江上看山》中,描述了山水的景象,通過將山視作動態的事物來突出其美麗的律動。⑦動靜互襯:這種手法則是通過描寫動態和靜態的場景來相互襯托。例如,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中,通過描寫月亮、鵲鳥、風、蟬聲等靜態和動態的元素,來表達江南鄉村夜色清幽、充滿歡樂的氛圍。2.間接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其中,直接抒情是指詩人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間接抒情則是通過景物、人物等元素來表達情感。(1)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在詩歌中,常常運用不同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其中,借景抒情是一種常見的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象來抒發內心情感。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他以孟浩然的身影逐漸消失,長江滔滔不絕的景象,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是另一種常見的手法,通過描繪事物來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如,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中,他以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的景象,抒發了人才被埋沒的感慨。借古諷今是一種常見的手法,通過借用歷史材料與事實,來影射現實,闡明主張或觀點。例如,劉禹錫的《石頭城》中,他通過描繪荒廢的故國和空城寂寞的景象,來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以樂景寫哀情是一種反襯手法,通過表現歡樂的場景來反襯內心的悲哀、凄楚情緒。例如,歐陽修的《踏莎行》中,他以草薰風暖、春風和暖的景象,來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最后,用典也是一種常見的手法,通過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增加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種手法使詩歌語言更加精煉,增加了內容的豐富性,同時也增強了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通過描寫微小的事物或細節,來表達更深層次的含義。如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詩人通過描寫一個溪亭日落的場景,表達了自己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4)借景抒情,用自然景物來表達人的情感和思想。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通過描寫登高所見的自然景物,表達了自己對時局動蕩和人生短暫的感慨和思考。(5)寓意,通過一個故事或形象來表達深層次的哲理或道理。如王勃的《滕王閣序》:“臣既已承明命,奉行箴規,以先帝之明達,治國之良規,汲汲瞻望,效顰效容,不敢怠慢,以守先德,皇圖震怒,乃至降罪,自新罪己,以謝罪過。”王勃通過描寫自己的履職表現,寓意著治國者應該以先帝之明達和治國之良規為準繩,不敢怠慢,自新罪己,以謝罪過。意象與意境意象是詩歌中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例如草的意象,往往暗示時間流逝、空間阻隔或者離愁別緒。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離別的傷感。王維的《送別》中,“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則表達了思鄉之情。常見的意象包括表達羈旅愁緒的倦鳥、孤雁、秋雁、孤舟、浮云等,表達思鄉情切的月亮、落日、杜鵑等,表達送別惜別的楊柳、芳草、長亭、短亭等,以及表達哀怨凄悲的梧桐、芭蕉、斜陽、夕陽、鷓鴣、啼猿、孤舟、浮云等。此外,還有表達堅貞氣節的松、梅、竹、菊、蘭花等,以及表達報效國家的請纓、吳鉤、擊楫中流、樓蘭、碧血、萇弘化碧等。這些意象不僅僅是描繪詩歌中的事物,更是通過這些事物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傳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反思。通過這些意象所營造的意境,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意義。因此,意象和意境是詩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共同構成了詩歌的藝術魅力和意義深度。邊塞詩的特有意象包括投筆、長城、樓蘭、羌笛、蘆管、琵琶、千嶂、孤城、邊聲、角起、角聲、黍離、烽火、空城、冷舟、胡馬、廢弛、喬木等。這些意象呈現出邊塞之地的荒涼和軍中生活的嚴峻,以及對亡國之恨的表達。意境是作家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詩人通過景和情的統一,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對客觀世界的理解。例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意象和情感色彩結合,構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信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度。語言風格是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詩歌的個人風格類也很多,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評價詩歌語言的常用術語有深刻、生動、含蓄、簡練、優美等。樸實無華,淡雅含蓄,字句精巧,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暢。這種風格表現在詩人屈原、陶淵明、李白等人的作品中,展現了他們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詩歌中,有一些表現沉郁頓挫的風格,如杜甫的作品。這種風格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刻反思和感慨,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這種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曲折跌宕,音調起伏變化,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情感沖擊。還有一些詩歌表現出蒼涼雄健的風格,如范仲淹的作品。這種風格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和關注,以及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同時,這種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雄渾有力,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氣勢和震撼力。除此之外,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