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_第1頁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_第2頁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_第3頁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_第4頁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第1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庫恩簡介托馬斯·塞繆爾·庫恩(1922—1996)1922年7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一個殷實的實業家家里。庫恩于194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物理系,并獲物理學學士學位。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庫恩在哈佛大學研究生班學習,戰爭后期作為文職人員服兵役,并受科學研究與開發署委派赴歐洲。他分別于1946年和1949年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學位論文是關于理論物理學的。從1948年到1956年,他在哈佛大學從事各種職位的工作,直到提升為普通教育學和科學史專業的助理教授。他于1956年受聘于貝克萊加州大學,并于1961年成為該校科學史專業的正教授。第2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1964年,他被任命為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的派恩講座教授,在此教席上一干便是十五年。1979年他回到波士頓,受聘于麻省理工學院。自1982年起至1991年退休,他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洛克菲勒講座的哲學教授,庫恩是這個教席的第一任教授。退休后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1982年曾獲薩頓科學史獎章。他還獲得各大學和機構授予的榮譽學位,其中包括圣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帕多瓦大學等。庫恩因患支氣管和喉癌于1996年6月17日卒于麻省康橋家中,享年73歲。第3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庫恩一生共出版過五部學術專著和許多論文。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發展中的行星天文學》(1957)、《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必要的張力》(1977),《黑體理論和量子的不連續性》(1978)。第4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哥白尼革命》強調指出這場革命是科學與思想史相結合的代表。哥白尼在其日心說中表明的觀點與西方文藝復興的人文傳統密不可分。庫恩在該書的序言中說:“革命集中在天文學內,不堅實地把握行星天文學工具的資料和概念,革命的本質、時機和原因就難以理解。”因而,庫恩特別注重天文學的觀察與概念之間的關系。此外,他還關注哥白尼時代對天文學產生影響的其他因素,包括哲學體系、宗教體系和世俗政治的影響。天文學革命正是在這種內外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才得以爆發。因此,天文學革命的多元結構和革命的多元性以及那些非天文學的信念均具有重要意義。實際上,庫恩的《哥白尼革命》一書已經孕育了他的核心概念——范式——的思想。第5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經過十五年的潛心研究,庫恩于1962年出版了一本僅10萬言的小書《科學革命的結構》(以下簡稱《結構》),就是這么一本小部頭的學術專著卻成就了一部劃時代的名篇。該書以范式概念為中心,系統論述了科學知識增長的模式。《結構》出版之后,轟動了整個學術界,形成一陣庫恩“沖擊波”,成為科學哲學的轉折點。在科學哲學史開辟了一個既不同于邏輯實證主義,又不同于否證主義的“歷史學派”時期。它無疑已導致了科學觀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同時還對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語言學等諸多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產生廣泛的影響,同時引起了哲學上的諸多爭論。第6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潘朵拉之盒希臘神話有這么一則故事:宙斯企圖毀滅人類而創造了美麗少女潘朵拉,她被諸神送到人間,贈與埃波米修斯為妻,并給她一寶盒隨身攜帶,囑勿打開。潘朵拉好奇啟蓋,從中飛出各種災害、禍患和疾病的小妖,散布大地,從此人類生活陷入無窮慘境。英國科學哲學家拉維茨稱庫恩的科學觀無異于“踢開了潘朵拉之盒的蓋子。”第7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作為結構的理論

1.導言

庫恩認為傳統的科學觀,不論是歸納主義的還是證偽主義的,都經不起歷史證據的比較。庫恩認為應該使科學理論和他所理解的歷史情況更加符合一致,他的科學理論后來就是作為這樣一種努力而發展起來的。他的理論的一個關鍵性的特點是,強調科學進步的革命性質,這里的革命意味著放棄一種理論結構并代之以另一種不相容的理論結構。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科學社會團體的社會學特征在庫恩的理論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庫恩為一方,波普爾和拉卡托斯為另一方的這兩者之間,主要的分歧在于前者強調社會學因素。第8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庫恩關于一門科學如何進步的圖景可以概括為下列開放的圖式:前科學——常規科學——危機——革命——新的常規科學——新的危機。在一門科學形成以前的雜亂無章和五花八門的活動,在某一規范得到某一科學團體的堅持時,終于變成為結構、有方向的事業。構成一種規范的是:某一特定科學團體所采納的、一般性的理論假定和應用這些假定的定律和技術。在一種規范內工作的人們,不論這種規范是牛頓的力學、波動光學、分析化學或是別的什么,都是在從事庫恩所說的常規科學。常現科學家將在他們為了解釋和適應實驗結果所揭示的實在世界某些有關方面的情況而進行的努力中,闡明和發展規范。在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會不可避免地經歷困難。遇到明顯的證偽。如果對這一類困難失去了控制,危機狀態就發展起來。危機的解決,發生在全新的規范出現并吸引越來越多科學家的忠誠直到原先那個破綻百出的規范終于被放棄的時候。不連續的變化構成一次科學革命。新的規范,充滿了希望而不是被顯然無法克服的困難所困擾的規范,現在指引著新的常規科學活動的進行,直到它陷入嚴重的麻煩,導致一場帶來新的革命的新的危機。第9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2.規范和常規科學一門成熟的科學是由單一的一種規范所支配的。規范為在它所支配的科學內合理的工作規定標準。它協調并且指導在這規范內工作的一群常規科學家“解決難題”活動。根據庫恩的觀點,有一個能夠維持常規科學傳統的規范的存在,是區別科學與非科學的特征。牛頓的力學、波動光學和經典電磁學全都曾經構成為也許仍然構成為規范,因而有資格被稱為科學。大部分現代社會學缺乏規范,因而也就沒有資格被認為是科學。第10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規范1、規范包括基本定律、和把基本定律應用到各種不同類型情況中去的標準方法。例如牛頓的運動定律形成了牛頓規范的一部分,而麥克斯韋的方程式則形成了經典電磁理論規范的一部分。規范也包括把基本定律應用到各種不同類型情況中去的標準方法。例如,牛頓的規范將包括把牛頓的各種定律應用到行星運行、鐘擺、臺球沖撞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現象上去的方法。2、儀器的制造、使用及其使用技術。牛頓的規范應用于天文學,包括各種合格的望遠鏡的使用,以及使用望遠鏡的技術,和對用望遠鏡收集到的資料加以校正的各種技術。第11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規范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由一些非常一般的形而上學原則所組成,這些原則對規范內的工作起指導作用。在整個十九世紀,支配著牛頓規范的,大致是象這樣的一種假定:“應該把整個物理世界解釋為按照牛頓運動定律在各種力的影響下運轉著的機械系統,”而十七世紀笛卡兒的綱領則包括這個原則:“虛空是沒有的,物質的宇宙是一臺大鐘,其中所有的力都表現為推力。”4、所有的規范都包含一些非常一般的方法論規定如:“認真努力使你們的規范與自然匹配,”或是“把使規范與自然匹配的努力的失敗看成是嚴重的問題。”第12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常規科學庫恩把常規科學描繪成按照某一規范的規則進行的解決難題的活動。而難題具有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性質。例如,在牛頓規范內,典型的理論難題包括為處理處于一個以上引力影響下的行星運動問題設計數學技術,以及為把牛頓定律應用于流體而發展適當的假定。實驗難題包括改進望遠鏡觀測的精確度,以及發展能夠可靠測量引力常數的實驗技術。常規科學家必須預先假定,規范為在規范內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手段。解決某一難題的失敗,被看成是科學家的失敗而不是規范的缺陷。無法解決的難題,被看成是反常而不是規范的證偽。第13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危機和革命

危機:大量的反常出現時危機就到來了,常規科學家滿懷信心地在某一規范所規定的界限明確的領域內工作。規范向他提出一系列明確的問題以及他相信對于解決那些問題是恰當的方法。如果他為了任何一次未能解決某個問題的失敗而抱怨規范,他將會象木匠抱怨自己的工具一樣受到指責。盡管如此,失敗還是會遇到的,這樣一次次的失敗終于達到了如此嚴重的程度,以致對規范構成了一次嚴重危機并使這一規范被完全不相容的另一規范所代替。危機的嚴重性將由于對立的規范的出現而深化。新的規范將和舊的非常不同而且互不相容。根本的分歧是各種各樣的。革命:新(規范)范式代替舊(規范)范式。第14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規范的不可通約性每一種規范都會把世界看成是由不同種類的東西構成的。亞里士多德的規范認為,宇宙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不可敗壞、永不變化的月上區和容易破壞的、不斷變化的地區。后來的規范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由相同的幾種物質構成的。拉瓦錫以前的化學包含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世界上有一種叫做燃素的東西會在物質燃燒時被釋放出來。拉瓦錫的新的規范卻認為并沒有燃索這樣的東西,而氧這種氣體卻是存在的,并且在燃燒中起著十分不同的作用。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包含一種占據著所有空間的以太,而愛因斯坦對電磁理論的根本改造都消除了以太。第15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互相對立的規范會把不同種類的問題看成是合理或有意義的。關于燃素的重量的問題對于主張燃索理論的科學家是重要的,對于拉瓦錫卻毫無意義。不同的規范也包含著各不相同、互不相容的標準。沒有原因的運動在亞里土多德看來是荒誕不經的,在牛頓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現代微觀物理學中有不少可描述的現象包含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牛頓綱領中是沒有立足地的。第16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科學家對世界某一特定方面的看法,是受他在其中工作的那種規范指導的。庫恩論證說,在某種意義上,互相對立的規范的支持者,“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第17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對于個別科學家由忠于某一規范轉為忠于不相容的另一規范這種變化,庫恩比之為“格式塔轉換”,也就是“宗教信仰的轉變”。沒有任何純邏輯的論據可以證明一種規范就比另一種規范優越,并因而可以迫使一個有理性的科學家作出這種改變。這種證明之所以不可能的理由之一是,一個科學家對某一科學理論價值的判斷所牽涉到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個別科學家的決定將取決于他給予不同的因素以優先地位。這些因素包括諸如簡單性、和某一迫切的社會需要的聯系、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能力之類等等。第18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所以,當某一規范和另一規范競爭的時候之所以沒有任何邏輯上令人非信不可的論據,能夠使有理性的科學家不得不放棄一種而選擇另一種,是有著不少彼此密切相關的原因的。沒有科學家必須用來評判規范的價值或前途的單一準則,而且,彼此競爭的綱領的支持者各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甚至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用不同的語言描述世界。對立規范的支持者之間的論證和討論的目的應該是說服而不是強迫。引起一場科學革命的,不是個別科學家,而是作為整體的有關科學團體,放棄某一規范和采納另一新規范。第19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新科學觀的影響作為科學史家,庫恩在《結構》中,描繪出一種大異其趣的科學觀。庫恩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他創造性地引入了“范式”這一概念,把它作為開展科學活動的基礎,作為科學研究的思想工具和實用工具。他運用這個新概念,比較恰當地描繪了科學發展的動態圖景,使他的科學發展模式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生動的直觀性,并且充分體現了動靜結合的規律,強調了科學革命在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科學哲學領域完成了一場“革命”,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庫恩所樹立的科學形象,不僅使科學史榮登思想史殿堂,而且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洞察科學的真正本質,把握科學發展的趨勢,有效地開展科學研究。第20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對庫恩科學觀的眾多批評認為庫恩引進了理論選擇和理論接受中的非理性和相對主義,批評的根源主要來自“不可通約性”的論點。庫恩在討論科學革命的結果時說過.“‘科學進步’甚至‘科學客觀性’這類空話也許看來在某種程度上是多余的。”他還說過;“科學家并沒有發現自然界的真理,他們沒有愈來愈接近真理。”在范式選擇中就象在政治革命中的一樣,沒有比團體的贊助更高的標準了”這顯然是不承認科學真理,不承認理論選樣的實踐標準。批評者指責他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使科學成為一種非理性的事業,甚至使科學進步也失去了客觀標準。第21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結構》這部著作自出版以來,在國際學術界獲得了廣泛的注意,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或褒或貶,毀譽不一。一位科學史家說:“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和對其他一些書的看法一樣。它被專家們詳加駁斥而生存下來了,在這樣的意義上也就成了經典著作。我認為經典著作的定義就是這樣。”另一位哲學史家則提出意見說:“這是一本令人迷惑的書。因為它至少是近二十年來科學史中最有才華、最有影響的論著,而它的錯誤觀念也是赫赫有名的。”第22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結構》銷售近一百萬部,被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大英百科全書》對《結構》一書作了蓋棺論定式的評價,“《科學革命的結構》是20世紀歷史與哲學領域中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該書除了為科學史和科學哲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之外,書中的思想,尤其是關于范式轉移的概念,已經拓展到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甚至工商管理諸領域。”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把《結構》視為最喜愛的著作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發布的訃告中引用了戈爾對庫恩的評價,“更準確地講,他揭示了確立的理論在新的事實和觀察得不到解釋的壓力下,是如何崩潰的。”這一概括,就庫恩對學術界的實質性貢獻而言,也算公允吧。第23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后現代主義對庫恩的青睞

1、后現代主義的興起。“后現代”(postmodern)這個語詞,根據《韋氏大學辭典第十版》(1995)的詞源學考證,在英語中產生于1949年。而后現代主義作為西方戰后的一種思潮或運動,最初產生于上個世紀40—50年代的建筑學和詩歌等領域,其主旨在于表示這個世界還有不同于傳統的風格、個性化的風格。到了60年代,這種運動則發展成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此后,又上升為一種哲學的概念。第24頁,課件共28頁,創作于2023年2月后現代主義有兩個特征,一方面是它的歷史性、時代性、分期性和相對性,這說明它在時間上“后”于現代主義。英語“post-”這個前綴除了表示在時間上的相繼之外,還蘊含著一層未完成的意境。在這個意境中,可以看出后現代主義本身決非完整的理論,因此具有相當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作為社會思潮的后現代主義是對當今社會的哲學反思,希望對一系列新的社會現象做出新的概括。由于現代主義在解決某些現實問題的無能為力,后現代主義從而抨擊之,以求建立新的思想體系。在此基礎上,不同學派紛紛表達了各自的見解。因此,后現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