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語與文化課件_第1頁
晉語與文化課件_第2頁
晉語與文化課件_第3頁
晉語與文化課件_第4頁
晉語與文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方言與文化——生動的語言,多彩的文化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崔啟明

方言是什么方言:就是人們常說的“地方話”,它是通行于某一地點或某一地區的交際工具。

現代漢語方言分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晉語的分立1986年中國社科院和澳大利亞共同主編的《漢語方言地圖集》里首次把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提出的中國第十大漢語方言“晉語”列入,從此晉語脫離了“官話”(俗稱“北方話”),成為與官話、吳語、粵語、閩語、湘語、贛語、徽語、客家話、平話相并列的一大漢語方言。歷史溯源晉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揚雄《方言》中所述的“趙、魏之西北方言”。漢語方言學學者喬全生認為晉語為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直系遺傳,如《切韻序》中說:秦隴則去聲為入,而現代晉語中仍有遺存,塑,作,婦,賂,咳,赦,廁,都,秘,做,措這些字在中古韻書《廣韻中都是為去聲的,而晉語至今讀入聲。語言學上說的“山西方言”和“晉語”所指的不是一個概念。山西方言著眼于地理,指山西省境內的方言;晉語著重在語言,指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有入聲的方言。晉方言的主要特點是有入聲。據學者研究,我國古代的聲調中有一個很短促的調子,叫入聲,是個喉塞音,現在的北京話、運城話中都沒有這個調子了,而晉語區的方言中還保留著這個調子,如“日、夜、黑”,都是人聲字。晉語十大特征1.晉語區發音特點2.崇母平聲字的擦音化3.古濁聲母今讀塞音、賽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表現為陽平均不送氣。如盤廚田臺……4.蟹、止兩攝部分合口字今白讀y如喂文讀uei白讀y脆文讀uei白讀y5.鼻音韻尾的合流與消失。6.入聲收喉塞尾及入舒同調型7.文白異讀

7.1晉語的文白異讀現象主要集中在山西的中部及與北部鄰近中部的地區。

7.2變讀。改變一個字的聲母、韻母或者聲調的讀法來表示另外一種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如平遙

文讀

n。iang

大娘

大伯父之妻

白讀

n。ye

寺廟里供奉的娘娘

變讀

n。ia

祖母8表音詞綴圪

8.1分布廣泛在晉語區8.2沒有具體詞匯意義,但是有時有語法意義。

8.3也可作為語氣助詞表停頓或某種感情色彩。9指示代詞三分

9.1多分布在中部9.2近指

(這)中指

(那)

遠指

(兀)10分音詞

10.1類似福州話切腳詞。口語中把一個字分成兩個音節來說。絆作“不爛”

10.2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及北部臨近中部的少數地區。

10.3構詞方式為嵌l晉語的分區1、并州片分布于山西中部十六個市縣:太原市、古交市、清徐、婁煩、晉中市(原榆次市)、太谷、祁縣、平遙、介休市、靈石、交城、文水、孝義市、壽陽、榆社、孟縣。2、呂梁片分布于山西西部、西南部及陜西北部,共十九個市縣。又分為兩個小片:

(1)汾州小片。其中山西西部十一個市縣:呂梁市(原離石縣)、汾陽市、方山、柳林、臨縣、中陽、興縣、嵐縣、靜樂、交口、石樓。陜西北部三個縣:佳縣、吳堡、清澗。(2)隰縣小片。山西西南部五個縣:隰縣、大寧、永和、汾西、蒲縣。3、上黨片分布于山西東南部,共十九個市縣。又分為兩個小片:(1)長治小片。山西東部偏南十四個市縣:長治市、長治縣、長子、潞城市、屯留、黎城、壺關、平順、沁縣、武鄉、沁源、襄垣、安澤、沁水城關以東。(2)晉城小片。山西東南部五個市縣:晉城市、陽城、陵川、澤州、高平市。4、五臺片分布于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后套地區和陜西北部,共二十九個市縣旗。其中山西北部十八個市縣:忻州市、原平市、定襄、五臺、岢嵐、神池、五寨、寧武、代縣、繁峙、應縣、河曲、保德、偏關、靈丘、朔州市(原朔縣、平魯)、渾源、陽曲。內蒙古西部后套地區四個市縣旗:杭錦后旗、磴口、烏海市、巴彥淖爾市(原臨河)。陜西北部七個市縣:府谷、神木、靖邊、米脂、綏德、子長、子洲。晉語的分區5、大包片分布于山西東北部,內蒙古西部黃河以東和陜西北部,共三十七個市縣旗。其中山西東北部、東部十三個市縣:大同市、大同縣、陽高、天鎮、左云、右玉、山陰、懷仁;陽泉市、平定、昔陽、左權、和順。內蒙古西部黃河以東二十二個市縣旗:包頭市、固陽、武川、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和林格爾、托克托、清水河、達拉特旗、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五原、杭錦旗、烏審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四子王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鄂爾多斯市(原東勝)。陜西北部兩個市縣:榆林市、橫山。6、張呼片分布于內蒙古中部和河北省西北部,共三十個市縣旗。其中內蒙古中部十三個市縣旗:呼和浩特市、卓資、涼城、商都、太仆寺旗、興和、化德、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后旗、烏蘭察布市(原集寧)、豐鎮市、二連浩特市。河北西北部十七個市縣:張家口市、張北、康保、沽源、尚義、陽原、懷安、萬全、崇禮、懷來、琢鹿、赤城、靈壽、平山、鹿泉市(原獲鹿)、元氏、贊皇。7、邯新片分布于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共三十四個市縣。又分兩個小片:

(1)磁漳小片。河北西南部十五個市縣:邯鄲市、邯鄲縣、涉縣、成安、臨漳、武安市、磁縣、永年、肥鄉、雞澤、曲周(東里町以西)、廣平(城關以西)、邢臺縣(城關以西)、沙河市、南和。(2)獲濟小片。河南北部十九個市縣:新鄉市、新鄉縣、衛輝市(原汲縣)、輝縣市、獲嘉、延津、鶴壁市、淇縣、安陽市、安陽縣、林州市(原林縣)、湯陰、焦作市、沁陽市、修武、博愛、武陟、溫縣、濟源市。8、志延片陜西北部七個市縣:延安市、志丹、延川、吳旗、安塞、延長、甘泉。山西方言與文化在中華方言大花園中,山西方言是最有價值、最為珍貴的一個品種。可以說,沒有山西方言也就沒有山西文化。

放之歷史長河,山西方言與山西文化密不可分,山西方言與山西文化的關系確實源遠流長。而以發展的眼光看,山西文化既靠文字傳承,也靠語言(即方言)傳承。可以肯定,沒有語言的傳承,山西文化是流傳不到現在的。山西方言與文化山西方言中的古音

對照許多北方方言看,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溝通現代人和古代人的橋梁和紐帶,是高雅的語言!可以說,現在太原人、晉中人說的方言,就是當時唐朝人甚至是更久遠的祖先說的話。咥(dié),吃的意思。這個字,可能除了山西人在用,別的地方人已經不用了。晉中、太原方言中常用這個字。如,今天咥了一碗拉面,咥了個過油肉。山西方言與古詩詞

山西歷史上出過許多大詩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之渙、王維等。當時這些唐代詩人肯定不會說當今的普通話,用普通話去朗讀唐代山西詩人的作品,許多韻味出不來。有時心里不免嘀咕,白居易的詩不押韻呀!但又不敢說,怕人家笑話自己沒文化,白居易是歷代公認的大詩人嘛!

實際上,這些唐代大詩人當時都是說的山西話,山西方言。目前漢語各方言區中,只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聲字,尤其是晉中、太原一帶方言中含入聲字較多,詩詞中許多是用入聲字作韻腳的,儲存了許多遠古的文化信息。如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用普通話讀和用太原話讀,韻味是完全不同的。山西方言與文化山西方言與戲曲

山西是戲曲大省,劇種繁多,劇目豐富多彩,各劇種名家輩出。各劇種之所以深受群眾歡迎,與濃郁的地方特色分不開。首先,劇情大多與山西有關,如“打金枝”“下河東”等等;其次,音樂曲牌是當地的音調;第三,道白用的是方言。尤其是方言的運用,使得地方戲劇妙趣橫生,大受歡迎。

山西的地方戲曲大都是用方言區來命名的劇種,如、、、,正是體現了方言與地方戲之間的密切關系。山西方言與文化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州梆子山西方言與文化山西方言與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

《走西口》《桃花紅杏花白》

《夸土產》《繡花燈》《打酸棗想親親》《難活不過人想人》《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繡荷包》《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汾河流水嘩啦啦》《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櫻桃好吃樹難栽》《掙不下銀錢過不了年》《梳妝臺》《交城的山交城的水》《大紅公雞毛毛腿》唱響山西名歌

民歌是方言的夸張、方言土語、野嗓子、環境聲加旋律才是真正的民歌。根不深則葉難茂,歷史悠久的山西民歌深深扎根在山西方言的沃土中,質樸而鮮活,言淺而意深;既是新鮮活潑的民俗生活事象,又有古老深沉的文化內蘊,散發出濃烈的鄉土氣息。品味山西民歌,咀嚼山西民歌歌詞,感受滲透在其中的山西方言特色,從而更深刻地體會這種古老方言的古樸的韻味與豐富的表現力。一、疊詞的大量運用.棗花花那個香喲,沙果果那個甜(河曲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二、即興性“親呀圪親,呆呀圪呆”(左權民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圪”是晉語方言中很有特色的襯詞,其本身沒有詞匯意義,只起表音或舒緩語氣作用,能增加節奏感。三、辭淺意深的方言土語例如情人們互相表達愛慕之情的傳統民歌《有了心思慢慢來》:櫻桃(那)好吃樹難栽,有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難開。山丹丹開花背洼洼開,有了(那)心思哥哥呀慢慢來。山西方言與文化山西方言與山西面食山西面食品種多樣,名字大多具有鄉土氣息,樸實而厚重,光聽名字就會讓人垂涎欲滴:栲栳栳、莜面魚魚、碗托、灌腸、揪片兒、剔尖、撥刀面、刀削面、剪刀面、扯面、鹵面等。吃一年都不帶重樣兒的喲~山西方言與文化

山西晉方言與醋文化崔啟明(2008年04月21日11:21)

一位專家曾經說過:“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樣,是無窮無盡的寶藏,亟待開發。”道出了晉方言的豐富。而我們要說:“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老陳醋一樣,歷經千百年歲月的酵釀,更加綿香醇厚。”老陳醋得名的由來與晉方言是分不開的。據說,大清順治年間,介休醋仙王來福到了梗陽(清徐),對以前的釀醋工藝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冬撈冰,夏伏曬”,使釀出的醋“綿酸醇厚、陳香悠久、甜洌鮮美、回味無窮”,人們食后紛紛稱贊,四處傳頌,說王來福“釀了神醋”,而被別人誤聽為是“釀老陳醋”,后來,人們干脆把這種香如老酒的醋叫作“老陳醋”。因為“了”與“老”在晉方言中是同音的。與醋有關的詞匯在晉方言中占有很大比例,單從醋的名稱就可見一斑。山西在歷史上的名醋有平陽熏醋、太平米醋、南六堡曲醋、運城柿子醋、壺關新寨醋等。如今山西醋的品種更是多樣。從牌號分,有老陳醋、普醋、雙醋、特醋;從生產工藝上分,有熏醋、黃醋、淋醋、回流醋、封缸醋等;從原料上看,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麥醋、糖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從用曲的類別分,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發酵醋等;從醋的功能又可分為“餃子醋”、“涼拌醋”、“海鮮醋”、“吃面醋”等等。

晉方言中的許多詞匯也反映出人們的文化心態。比如,其他方言區的人是忌諱說“吃醋”一詞的,因為“吃醋”代表著嫉妒,尤其多用于男女感情,含有貶義的色彩,像“爭風吃醋”等詞,就連無辜的醋壇子、醋簍子也受到牽連。而在晉方言區你聽到人們說“你吃醋不?吃多少?”那是很正常的,絲毫不影響主人的熱情及客人的情致。醋在古時叫醯,釀醋的醴叫“老醯”。由于山西人嗜醋如命,再加上山西人對釀醋的特殊貢獻,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稱山西人為“老醯兒”。有專家認為,山西人被稱為“老醯兒”,是一種產品與一個地域緊密契合,并作為一種有趣的文化廣為流傳的結果。老陳醋還被人們作為創作素材廣泛使用于山西的曲藝作品。小時候聽過一段潞安鼓書《醋為媒》,至今仍記得開頭的一句唱詞:“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另外,晉語中還有一些體現醋文化的諺語俗語:“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醋是隨飯吃的藥,更是頓頓吃的飯”,“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釀醋行業中還常說:“能做醋的工人就能做酒,但做酒的不一定能做醋。”晉方言中的醋文化詞匯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好好地發掘、研究和整理,讓這些獨特的晉方言詞匯大放異彩,讓古老的陳醋及醋文化現象繼續豐富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來源:太原日報;喬全生崔啟明)1.“球迷性眼”的意思是:

A.球迷的視力很好

B.球迷的視力很差

C.德性樣兒

D.形容人很可愛

2.“猴雞割梭”的意思是:

A.猴和雞狼狽為奸

B.形容事物或人猥瑣

C.形容人聰明靈巧

D.猴雞不合

3.“喝糙五爛”的意思是:

A.是一種山西面食

B.事情進展慢

C.遇到困難應該堅持

D.骯臟,不整潔

4.“求毛鬼胎”的意思是:

A.形容人吝嗇,小氣

B.人心懷鬼胎

C.乞求神靈保佑

D.齷齪

5.“圪撈撈”是房屋的哪個位置:

A.書房

B.屋頂

C.角落

D.客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