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學基礎知識課件_第1頁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課件_第2頁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課件_第3頁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課件_第4頁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第一節康復的基本概念3一、康復(一)康復的定義(二)康復的內涵(三)康復服務的方式康復概念的演變:WHO詞源及演變源于中世紀的拉丁語re:重新,恢復habilis:與人相稱,為人所期望英語最早出現在1533年WHO康復專家委員會(1969)

綜合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職業以及其他措施,對病、傷、殘者進行訓練或再訓練,以提高其活動能力。WHO康復專家委員會(1981)采取一切措施,減輕病、傷、殘的影響,提高病傷殘者的功能,重返社會。康復概念的演變:WHO90年代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復和重建病、傷、殘者的能力體格、精神、社會、經濟目的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

醫學全在線6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疾)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康復的定義7(二)康復的內涵

康復不僅針對疾病,而且著眼于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及經濟能力上進行全面康復。最終目標是提高殘疾人的生活素質,恢復其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使殘疾人能在家庭和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8康復內涵的五個要素五個要素領域措施目的提供對象

醫學全在線91.康復的對象主要是損傷、疾病和先天性發育缺陷而致身心功能障礙的人們。10康復的領域醫學康復教育康復康復工程職業康復職業評定職業咨詢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社會康復2.康復的領域11(1)醫學康復:即應用各種醫學和護理手段盡可能地保存、改善、恢復和發展殘疾者殘存的功能,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力,以減輕因殘疾而造成的功能障礙,使殘疾者功能和能力獲得最大限度的恢復,為就學、就業、重歸社會,實現自立打下基礎。

醫學全在線12(2)教育康復:是指通過教育與訓練的手段,提高殘疾者素質和能力,包括智力、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必要的職業技能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能力等。13(3)康復工程:主要是借助醫學工程手段,補償、矯正和增強殘疾人殘存的功能,發揮其潛在的能力,是康復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14(4)職業康復:職業康復不能簡單理解為僅僅是一個工作安置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他們能否體現人的價值和自尊,能否重返社會,實現人的權利。職業康復體系包含職業評定、職業咨詢、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4個方面的內容。

醫學全在線15(5)社會康復: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推進醫學、教育、職業康復的進行,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讓殘疾人能和健全人一樣充分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16社會康復大體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建立無障礙環境促進殘疾者的職業自立、改善殘疾者的經濟環境和生活質量制定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保障殘疾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建立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社會環境173.康復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除或減輕身心功能障礙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的措施,不但可使用醫學科學的技術,而且也可使用社會學、心理學、工程學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

醫學全在線184.康復的目的

實現全面康復,著重在提高生活素質,恢復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會上過有意義的生活,重返社會。195.康復的提供

提供康復護理、醫療、訓練和服務的不僅有專業的康復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區的力量。殘疾人及其家屬也參與康復工作的計劃和實施。20三、康復醫學的服務機構機構內康復(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IBR)在醫院和中心內實施的康復上門康復服務(out-reachingrehabilitationservice,ORS)介于機構內康復和社區康復之間的一種過渡形式,由具有一定水平的康復人員,走出機構到病、傷、殘者的家庭或居住的社區中開展康復服務。社區康復(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CBR)在社區的層次上采取的康復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區的人力資源而進行的WHO提出的方式:21二、康復醫學定義內容

醫學全在線22(一)定義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medicine)是為了康復的目的而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價、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醫學學科。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由于損傷、疾病、先天發育缺陷、營養不良和老化而導致功能障礙者。康復醫學著眼于整體康復,因而具有多學科性、廣泛性、社會性,并充分體現了“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23康復醫學康復預防學康復醫學基礎學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學康復臨床學包括運動學基礎、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醫學工程學基礎等。包括運動學測定、電生理學測定、心肺功能評定、代謝及有氧活動能力測定、心理學測定、語言交流能力測定、日常生活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評定等突出以功能訓練為核心的運動醫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康復護理、康復醫學工程等24康復治療學康復護理物理治療(physicaltherapy,PT)作業治療(occupationaltherapy,OT)言語治療(speechtherapy,ST)康復工程(rehabilitationengineering,RE)心理治療(psychologicaltherapy)文娛療法康復療養養生25康復臨床學骨科康復學神經康復學心臟病康復學兒科康復學老年康復學腫瘤康復學精神病康復學

醫學全在線26(三)傳統中醫康復學與現代康復醫學1.中醫康復學的特點和優勢2.中醫康復醫學與現代康復醫學的區別與結合271.中醫康復學的特點和優勢中醫康復學是中醫醫學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康復學具有中醫學的一切特點,但也有自己作為康復醫學而具有的獨特內容和任務。

醫學全在線28(1)中醫康復醫學研究的范圍:是以殘疾者、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功能障礙者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采取綜合性的中醫康復措施,對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和病后調養,以達到“全面康復、重返社會”的目標。29(2)中醫康復醫學的主要著眼點:是在于形神的功能保存及其障礙的治療訓練、代償和適應,講求自然恢復和整體功能(形神功能)恢復的觀點;

醫學全在線30(3)在診斷方面:圍繞著康復醫學之功能觀,以中醫整體辨證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康復評估。31(4)采用的方法如藥物、針灸、推拿、氣功、食療、娛樂等,都是旨在通過調養精神和形體,以增強身體健康,提高防病及正氣自療的能力。這些方法都兼有“養”和“治”的作用。因此,中醫康復醫學所采用的康復措施,不僅能用于養生防病,也可用之于已病治病和病后養生,具有能防、能治、能養的特點。

醫學全在線32(5)傳統中醫康復醫學還有“內外相扶”、“藥食并舉”的特點。中醫康復內治法,重在培補元氣,調整臟腑功能。但對于殘疾、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功能障礙者的康復治療和病后調養,單靠藥物內治法是不夠的。傳統中醫康復外治法,是調動人體自然療疾的康復能力、健全形神功能,強身治病和益壽延年的重要措施。此外,中醫康復醫學在內治方面,還提倡:“食藥并舉”、“重在食治”的康復方法。食療包括食養與食療兩方面的內容。332.中醫康復醫學與現代康復醫學的區別與結合:中醫康復醫學與現代康復醫學在性質、內容和任務等方面,都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存在著區別,各有特點。

醫學全在線34(1)現代康復醫學的特點:在運用醫學物理學和康復工程學的先進技術方面,其占有明顯的優勢。吸收了不少傳統中醫康復醫學的思想和方法現代康復醫學逐漸轉變為以非藥物治療的形式,如手術矯治、功能訓練、心理治療、作業治療等,以彌補其不足之處。35(2)中醫康復醫學的特點:1)是以中醫學的基礎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傳統的康復方法。傳統的中醫康復方法具有能防能治能養的特點。2)傳統中醫康復方法,主要是調動人體自然康復能力,它所采用的藥物多來自自然植物。3)中醫康復的其他方法,也多取材于自然、存在于社會之中和人體自身,如飲食、氣功、傳統體育、娛樂、傳統心理康復法等。因此,傳統中醫康復方法簡便而易行,既適于建立正規的康復機構,也適用于可因地制宜,開展社區康復工作。36總而言之中醫康復醫學與西方現代康復醫學的結合,是我國現代康復醫學發展的特有模式。在康復醫療的工作中,只有融合中醫和康復醫學的優點,吸收現代醫學的先進技術,發揮傳統醫學的康復優勢,才能提高臨床康復的水平,推動我國現代康復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37三、殘疾康復治療的目的是使殘疾者殘存的功能和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康復醫學的工作是建立在殘疾學基礎上的。

醫學全在線38(一)定義【殘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從事個人或社會生活能力的人。【殘疾】是指因外傷、疾病、發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顯的身心功能障礙,以致不同程度地喪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能力的一種狀態。【殘疾學】是康復醫學的基礎學,主要研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后果、流行病學特征、預后判斷、康復評定、預防與治療,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39(二)殘疾的流行病學特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全世界目前共有殘疾人的總數約為6億,占總人口的10%左右,其中1/3是兒童,8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根據我國1987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有各類殘疾人約5164萬人,其中聽力語言殘疾者約1770萬人,智力殘疾約1017萬人,肢體殘疾約755萬人,視力殘疾約755萬人,精神缺陷殘疾人約194萬人,綜合殘疾者為673萬人。40殘疾的原因殘疾的原因、構成與分布因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人群而存在明顯的差異。1.遺傳因素與孕期疾病2.傳染性疾病3.營養不良4.慢性病和老年病5.社會和心理因素6.外傷7.物理、化學因素

醫學全在線41(三)分類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我國五類殘疾分類42(1)國際殘疾分類: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委員會1980年公布了“WHO國際障礙分類草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Impairments,Disabilities&Handicaps,ICIDH)431)Impairment(殘損、缺陷)是指解剖形態結構和生理、心理功能上不同程度的異常或任何程度的喪失。特征:是生物器官系統水平的障礙,不一定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分為:①智力殘損(缺陷);②其他心理殘損;③言語殘損;④聽力殘損;⑤視力殘損;⑥內臟(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殘損;⑦骨骼(姿勢、體格、運動)殘損;⑧畸形;⑨多種綜合的殘損。

醫學全在線442)Disability(殘疾)是指由于殘損或殘疾導致病患者在正常范圍內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缺乏或受到限制。特征:是個體水平上的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自立。分為:①行為殘疾;②交流殘疾;③生活自理殘疾;④運動殘疾;⑤身體姿勢和活動殘疾;⑥技能活動殘疾;⑦環境適應殘疾;⑧特殊技能殘疾;⑨其他活動方面的殘疾。453)Handicap(殘障、殘廢)由于殘損和殘障,限制或阻礙了患者在正常范圍內履行社會職責、完成社會工作。特征:是社會水平的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自立,還造成患者經濟、職業和社會方面的不利。可分為:①定向識別(時、地、人)殘障;②身體自主殘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動殘障(廢);④就業殘障;⑤社會活動的殘障;⑥經濟自立殘障;⑦其他殘障。46(2)國際功能分類:世界衛生組織對ICIDH作了進一步的改進,最終于2001年12月定名為“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

醫學全在線47ICF強調以功能為基礎,強調了環境與內因的重要性。以三個方面獲取與殘疾有關的資料,即身體的功能與結構,個體水平上的活動和參與,將原來的殘疾改用為“活動受限”,殘障改用為“參與限制”代替。48ICF的成分:ICF分為兩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兩個成份,第一部分:功能和殘疾(a)身體功能和結構(b)活動和參與第二部分:背景性因素(a)環境因素(b)個人因素49ICF的應用領域統計工具研究工具臨床工具社會政策工具教育工具

醫學全在線50ICF的特點廣泛性平等性準確定義類目使用中性詞語結構與功能分離用活動替代殘疾用參與代替殘障51ICF的臨床應用ICF檢查表作為一種綜合性的以及包括環境因素的檢查表,有著不同于其他檢查表的特點。與以往的檢查表相比,ICF檢查表可以確定功能問題程度(殘損、能力和/或參與受限)以及環境因素的促進或阻礙范圍。ICF檢查表不同于其他臨床專業領域所應用的量表或檢查表。

醫學全在線522.我國殘疾分類

我國1987年全國殘疾人抽樣普查中,對殘疾是這樣分類的:(1)視力殘疾(2)聽力語言殘疾(3)智力殘疾(4)肢體殘疾(5)精神殘疾532.我國殘疾分類我國1995年修訂的《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試用)》有六類殘疾標準:視力殘疾標準

聽力殘疾標準言語殘疾標準智力殘疾標準肢體殘疾標準精神殘疾標準

醫學全在線54(四)殘疾的康復程度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第二節康復工作的組織

醫學全在線56一、康復醫學的工作方式康復醫學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組成康復治療組(teamwork)組成康復醫師(physiatrist)物理治療師(physiotherapist,PT)

作業治療師(occupationaltherapist,OT)言語治療師(speechtherapist,ST)心理治療師(psychologist)假肢與矯形器治療師(prosthetistandorthotist,P&O)文娛治療師(recreationtherapist,RT)社會工作者(socialworker,SW)康復護士(rehabilitationnurse)57基本工作模式:采用“多專業聯合協作”式的治療組工作模式,是康復醫療的基本工作形式,包括:治療組會議、查房和會診。58康復醫學工作流程59思考題1、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2、未設立康復醫學科醫院如何開展康復工作?

醫學全在線病案1:患者李某,男,56歲,高血壓病史。以“突發右側肢體無力2小時”為主訴急診入院神經內科,在診斷為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后即予脫水降顱壓、營養神經及防治內科并發癥等處理。此時科內有人建議及時介入康復治療,但因主管醫師認為康復是在中風后遺癥期介入的保健性措施而未被采納。1個月后,患者癥狀穩定出院。出院后患者因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有明顯的障礙而求助于康復醫學科。在詢問病史、查體后,康復醫師發現患者右側肢體肌肉萎縮、活動不利并伴有明顯肩痛,上肢呈挎籃狀,下肢行走時呈劃圈步態;綜合功能評定結果,康復醫師認定:患者因存在著肢體、語言功能障礙,其個人活動能力已嚴重受限,其中手功能錯過了康復時期,已無法恢復到正常手。針對患者所存在功能和能力障礙的性質和部位,康復醫師擬定了治療方案:以OT、PT、ST為主的功能訓練以保存患者殘存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復其潛在的能力。61這一病案讓我們思考:什么是康復?臨床中何時介入康復?康復醫學的工作內容有哪些?病案2:

某患者,男,53歲,高血壓,冠心病史。13天前因突發心前區疼痛而急診入院。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內科即予對癥治療,同時囑患者絕對臥床制動,直到與本病相關的實驗室指標穩定。

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