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鳳凰國標版)_第1頁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鳳凰國標版)_第2頁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鳳凰國標版)_第3頁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鳳凰國標版)_第4頁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鳳凰國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7第一單元我們都是科學家單元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涉及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有: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理解科學是什么。3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2.能夠想辦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茖W知識: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2知道科學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學。3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4知道有很多辦法能使物體(紙鸚鵡、三角形和拱形紙片、鉛筆)保持平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2想知道,愛提問。3體驗初步的合作與交流。4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本單元的內容:1、科學是2、做一位小科學家單元教學概念圖科學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提出問題科學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提出問題本單元試驗科學內容實驗內容材料備注1科學是......1視覺暫留1紙條2鉛筆2做一位小科學家1“站立”實驗2介紹科學家1一張對折的紙條、鉛筆、彩色筆等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紙片,曬衣夾子若干,鉛筆(削好帶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屬絲還可以自行選擇其它材料做“站立”實驗課題:1科學是......課程標準: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理解科學是什么。3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教學目的:科學知識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2知道科學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2想知道,愛提問。3體驗初步的合作與交流。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說出科學探究的步驟。喜歡上科學課。知道什么是“科學”。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能說出什么是科學。層次2:學生能夠說出科學探究的步驟。層次3:學生能將我們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工作聯系在一起。探究能力:層次1:對周圍的事物不感興趣。層次2: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會積極尋找原因。層次3: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初步的交流與合作。教學材料:一張對折的紙條、鉛筆、彩色筆等材料。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老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當聽到‘科學’這個詞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了解兒童對“科學”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續活動的開展。探索和調查1讓孩子們翻開教科書,看一看第2頁上面的插圖,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大家在一起邊看邊說,把自己對科學的理解在小組內、班級內交流。2問一問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科學的問題,要求舉例。3“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引出學生更多的親身經歷。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科學家的工作相似”。5動手做“暫時記憶能力”小實驗?;顒忧耙探o學生怎么制作活動道具,還要講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6讓學生讀讀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復述琴納的故事。7引導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領會科學是什么與兒童自身的經驗銜接,為理解“科學是什么”做好鋪墊。激發學科學的興趣,培養探究精神。借助科學家的故事,認識科學是什么?;仡櫤徒忉?什么是科學?2科學探究的步驟是什么?知道“科學”是什么做一位小科學家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2.能夠想辦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茖W知識1.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2.知道有很多辦法能使物體(紙鸚鵡、三角形和拱形紙片、鉛筆)保持平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初步體驗探究。進一步認識科學是什么。學習用多種形式交流收集的資料。體驗活動有效開展,樹立起做科學家的信心。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不知道科學是什么。層次2知道科學是什么,但不能將科學家的發明創造相聯系。層次3: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探究能力:明確科學是什么,體會做科學家的滿足感。層次1:學生不能從找平衡活動中體驗探究。層次2:學生能從平衡活動中體驗探究,但不能與發明創造相系。層次3: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教學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紙片,曬衣夾子若干,鉛筆(削好帶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屬絲(要柔軟一點的,用手就能纏繞的)圓規、曲別針、各種顏色的卡紙(硬紙板)、剪刀。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指導學生進行找平衡的活動。①分步發放器材,進行提示。②讓學生去試③提醒學生把曲別針的位置畫下來,可以用一個圓點符號代替曲別針使學生經歷一次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索和調查1你還能想出哪些辦法使物體保持平衡?(組織學生動手嘗試)2引導學生回憶經歷的過程。3組織學生交流科學家的資料。4組織學生做“視覺暫留”實驗。(做之前教師講清要求。)進一步尋找物體平衡的方法。通過收集科學家資料,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體驗科學結論來之不易,體會視覺暫留現象。回顧和解釋1你喜歡哪些科學家?2你過去做過哪些與科學家工作相似的活動?3你想做哪些和科學有關的研究?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第二單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單元分析本單元教學內容涉及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有:過程與方法:*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知道常見動物的名稱。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能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認識幾個大類動物的特征,如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并能根據這些特征,對常見的動物進行歸類。*認識昆蟲身體的基本結構。*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和生存空間。*靠吃其他生物獲取營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本單元的內容: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4、植物動物人單元教學概念圖物體非生物物體非生物生物植物動物本單元試驗科學內容試驗內容材料備注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1尋找生物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1認識開花植物的主要器官2找出兩種植物的共同特征3給植物分類幾種典型的植物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1動物的共同特征2給動物分類3認識多種動物典型動物的圖片4植物﹒動物﹒人1生物的共同特征2類人猿的資料課題: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課程標準:1科學探究:·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ぁ澳軐κ占降淖C據進行比較、分類。2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2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3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2.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茖W知識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兩大類。2.知道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的基本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到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2.意識到要珍愛生命。3.愿意合作與交流。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澳軐κ占降淖C據進行比較、分類。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不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兩大分類。層次2: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兩大分類,不能說出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的基本特征。層次3: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兩大分類,能說出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的基本特征。探究能力:能夠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層次1:不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層次2: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層次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教學材料:供學生尋找的某環境(校園、田野、花園或苗圃);記錄紙。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我們去校園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好嗎?教師事先考察尋找地點。提醒學生注意:不要遺忘一些隱蔽的地方。尋找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講清注意事項。講清如何記錄,強調可以寫,也可以畫。規定尋找時間為1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劃定一個活動范圍,提醒學生不要跑出去很遠。通過尋找,積累大量感性認識,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據。探索和調查1組織學生交流匯報。2把匯報結果列在黑板上。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體的特征嗎?”要求學生在回答時說出理由概括出有生命物體的基本特征。通過辨析,進一步明確有生命物體具有的特征?;仡櫤徒忉?生物具有哪些特征?進一步明確有生命物體具有的特征。植物的不同與相同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2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3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2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3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4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2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2.能夠盡可能多地找出兩株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3.能夠自定標準給身邊的常見植物分類??茖W知識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2.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植物的美,愛護植物。2.體驗到要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不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層次2: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但不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層次3: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探究能力:層次1:不能夠找出兩株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層次2:能夠找出兩株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層次3: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教學材料:一株常見的、易找的綠色開花植物﹑植物的圖片。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植物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馬上來研究。探索和調查1組織學生觀察植物。描述要陳述事實,可以使用數字,但不要有修飾語。2問學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你看到的嗎?”3任選兩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顯的不同與相同,再找出本質上的不同與相同。要求學生邊比較,邊記錄比較的結果。3教師幫助學生歸納。4補充一些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都有哪些,展學生視野。(教科書上的植物分別是:絲瓜、樺樹、椰子樹、蘋果樹、菊花、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背景圖是水稻。)5按照自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提醒學生:每次的分類標準是什么?每個標準只能分一次。培養觀察技能,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器官。了解植物的共同特征。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引起學生對植物世界的關注。回顧和解釋1植物都有哪些相同?2植物有哪些不同?能說出植物具有的基本特征。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2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動物的名稱。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能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認識幾個大類動物的特征,如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并能根據這些特征,對常見的動物進行歸類。.認識昆蟲身體的基本結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2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動物進行細致觀察,盡可能多地找出兩個動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2.能夠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3.能夠按照自定的標準給身邊的常見動物分類??茖W知識1.知道動物的共同特征。2.認識到動物的多樣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喜歡小動物,與動物有親近感。2.體驗到通過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找出兩個動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能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能夠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不能對動物進行細致觀察。層次2:能對動物進行細致觀察,但不能發現動物之間的不同與相同。層次3:能對動物進行細致觀察,發現動物之間的不同與相同。探究能力:能夠按照自定的標準給身邊的常見動物分類。層次1:學生不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層次2:學生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但不善于辯護自己的觀點。層次3: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教學材料:任選一種魚,課前捉來的螞蟻、各種動物的圖片、兩個不同類的動物。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動物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馬上來研究。探索和調查1仔細觀察一條魚和螞蟻,并把它畫下來。要求學生標出小動物身體上的各部分。2比較魚和螞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較結果記錄下來。3觀察小動物喜歡吃什么。要求觀察的前一段時間不喂食。4任選兩種有代表性的動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顯的不同與相同,再找出本質上的不同與相同。要求學生邊比較,邊記錄比較的結果。5補充一些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動物都有哪些,展學生視野。6按照自定的標準給動物分類,提醒學生:每次的分類標準是什么?每個標準只能分一次。(如:天上飛的,水里游的,陸上走的、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乳類、兩棲類”等,要加以肯定,。)7做“猜一猜”的游戲培養學生的觀察技能,了解動物的共同特征。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培養學生的描述能力,養成在研討中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回顧和調查組織學生讀科學家的故事通過讀科學家的故事,了解觀察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植物.動物.人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意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3“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3“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4“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知識與技能: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和生存空間。2靠吃其他生物獲取營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2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科學知識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2.知道生命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2.意識到人也是動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間的事情。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衲軌蛴谜Z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層次2:學生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但不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層次3: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探究能力:層次1:不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層次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說不出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層次3: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學材料:一組蘿卜和兔子生長情況的圖片、視頻資料、有關黑猩猩或其他類人猿的錄像資料、相應的放映設備。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找出兔子和蘿卜的不同之處,看誰找得多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探索和調查2組織學生把比較的結果用集合圖記錄下來3找其他動植物作比較,盡量找身邊熟悉的動植物。4人和黑猩猩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5利用畫面上類似的動作,引發學生討論人與其它動物的關系。隨即進行善待動物、善待自然的教育。6引導學生把人歸為動物一類,讓學生說出人與動物的相同點和自身的獨特性。7動物植物人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將前面的比較結果再進一步進行比較,得出有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共同特征。8讓學生談談人與動物、植物應如何相處。9引導學生說出圖內各部分應該填什么,填圓圈圖。(可以先看“筆”的圓圈圖,說說幾種筆之間的關系。)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與其它生物要和諧相處。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確生物、植物、動物、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回顧和解釋動植物有什么區別?請你把它們的區別寫出來或畫出來。(理由越多越好)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1. 生命離不開水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從“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根據需要,從更多的渠道查閱有關資料。3.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想知道,愛提問。2.愿意合作與交流。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茖W知識:1.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2.會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體中的含量??茖W知識1.知道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2.知道家庭、農業、工業、交通、娛樂等領域離不開水。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水就像母親的乳汁,哺育著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知道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知道家庭、農業、工業、交通、娛樂等領域離不開水。??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會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體中的含量。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知道動植物生長、繁殖以及家庭、農業、工業、等領域離不開水。層次2:學生能簡單了解水的作用。層次3:學生能深刻認識到水的作用。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無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層次2:學生能用一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層次3: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并會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體中的含量。五、教學材料:搜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各種食物含水量的數據,分組實驗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紗布、榨汁機、水果刀、燒杯、記錄紙、試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發達的植物、水、小尺。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一、交流彼此的知識和經驗,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認識。1、教師提出討論內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說得越多越好,每組把討論的結果及時的寫或畫在白紙上。2、每組代表把紙張貼在黑板上,并作介紹。學生評比哪一組水的作用說得多,說得好。3、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查找的資料補充水的作用。4、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動物、植物、人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離不開水。1.學生在上本課之前對水的作用已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但都是瑣碎的,這部分內的教學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用看、說、寫、畫等方法將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較完整的體系中,使學生領悟“生命離不開水”的真正內涵。探索和調查二、啟發學生動腦想辦法,發現植物體內的含水量。1、教師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擠”出植物體內的水,想的辦法越多越好。2、學生討論:如何比較植物體內水的含量。3、每組選擇幾種方法“擠”出植物體內的水,并進行比較。4、學生活動后的匯報:哪些植物含水較多?哪些植物含水較少?1.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真實地感受植物體內的水,活動時所用的植物應選擇含水量較多的蔬菜和水果,這樣學生容易“擠”出水來,也便于比較。2.“擠”水的方法很多,教師可在課前提供給學生“擠”水的工具,如紗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機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工具,但這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關于水量的比較,如果能將水“擠”在燒杯里進行比較最好,但要注意進行比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顯地將水“擠”在燒杯里的話,可以以餐巾紙的潮濕程度來比較。4.在教學時,教師還可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還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讓學生明白除了植物體內有水外,動物體內也有水,例如雞蛋里有水,人體內也有水等?;仡櫤徒忉屓?、在涂色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人體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1、教師提問:有誰知道我們人體里含有多少水嗎?我們喝的牛奶,吃的魚、雞蛋等含有多少水嗎?2、學生猜測。3、學生用淡藍色的水彩筆表示各種物體中水的含量。1.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涂色的過程中了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學時,2.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數據,使學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4、討論:你看了各種物體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說些什么嗎?3.教師應說明百分數所表達的含義??梢杂靡粋€圓來解釋,但不能耗時太多,目的只是讓學生看懂,而不是會算百分數。四、通過親自觀察,發現植物每天要“喝水”,進一步感受生命離不開水。教師出示小草,提問: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學生討論: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證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設計實驗裝置?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4、分組安裝實驗裝置,并討論:怎樣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呢?5、布置課后觀察作業,并將每天的觀察結果記錄在書后的活動記錄上。1.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連續觀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從而使學生在對小草的呵護中,進一步感受生命離不開水,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2.由于三年級學生還小,所以平時教師要加強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學生明白裝置原理的基礎上,在教室里安放裝置。然后,將其擺放在向陽的窗臺上,這樣便于學生天天觀察和記錄,獲得第一手資料。2. 觀察水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從“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3.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想知道,愛提問。2.愿意合作與交流。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二、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并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出水。2.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水的發現。知識與技能1.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2.知道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知道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并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出水。?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記錄觀察結果,用較具體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四、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層次2:學生能夠基本了解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層次3:學生能清楚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無法表述清楚自己的觀察結果。層次2:學生只能用一種方式記錄觀察結果,無法用具體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層次3:學生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記錄觀察結果,用較具體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五、教學材料: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裝在無色透明的容器里,準備幾根筷子用于品嘗。形狀各異的容器、塑料袋、水。三年級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氈紙),滴管,加一點紅色顏料的水。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一、導入新課,交流對水的認識1.談話: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生命離不開水,它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教師適時地出示一杯水)關于水,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學生交流對水的已有認識,教師將學生的發言記錄在黑板的左側“我知道的水”一欄里。引入新課,揭題: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于水的秘密,說明平時大家對水都很感興趣,觀察得非常仔細。其實這普普通通的水還有許多的奧妙呢!下面我們就讓我們繼續來觀察和研究水吧。1.在研究水之前,讓學生說說對水的已有認識可以使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將教學活動引向對方法的探究和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達到資源的共享,引導學生與同伴分享他們已有的經驗。2.將學生的發言板書出來,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又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引導他們認真傾聽同伴的意見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同時也將學生的思維留下了痕跡。探索和調查二、通過找水的過程來學習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談話:既然同學們對水都很熟悉了,那么我們就來做個游戲,請你從桌上的4杯液體中將水找出來,并且把辨認水的過程、方法和理由寫下來或者用圖畫出來。我們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組的方法最科學、最合理,比哪組的發現多?所以在活動前請各小組先討論一下,不要到時手忙腳亂的。2、學生分組活動:辨認哪一杯是水。教師巡視并參與其中。3、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辨認水的過程、方法和理由,并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較為合理和科學、哪一組記錄的好1.此活動的目的不光是認識水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對觀察方法的探究,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此項活動。交流時請學生先出示記錄紙,然后按記錄的過程邊演示做法邊說明這么做的理由。這樣的交流需要小組的合作。學生品嘗液體味道時,不要共用一根筷子,這樣不衛生。在恰當的時機教師要強調不認識的物體不能隨便嘗,以防中毒。2.學生容易將氣味和味道混淆,把嗅氣味當作聞味道。老師要提醒學生:聞的是物體的氣味,嘗的才是物體的味道。強調不了解的物體,千萬不能隨便聞,也不能隨便嘗?;仡櫤徒忉屓⒁龑W生發現水沒有固定形狀、易流動的特點。1..(出示裝在不同形狀容器里的水)講述:請仔細觀察這些容器里的水,它們有什么相同點?2.小組進行觀察,并把觀察到的水的特點記錄下來。3.小組匯報、討論,得出結論。1.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發現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易流動的特點。這項內容看似簡單,卻有利于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2.教師可以多提供幾種形狀不同的容器,便于學生發現水沒有固定形狀和易流動的特點。四、體會水滴流動的快慢與水滴的大小有關。1。講述:我們已經知道水容易流動,那水流動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關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2.學生進行預測、設計試驗。3.分組試驗,得出結論。1.試驗時可以分別將1滴、2滴、3滴、4滴、5滴水的水滴滴在流速板凹槽里或油氈紙上的水平位置上,慢慢傾斜一定角度,以此體現比賽的公平性。3.神奇的水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從“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3.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想知道,愛提問。2.愿意合作與交流。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茖W知識: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2.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現象。二、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其他性質。2.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描述水的其他性質。知識與技能1.知道水能夠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領。2.了解毛細現象、溶解現象、表面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2.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事情,愿意與同學分享交流。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知道水能夠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領。?了解毛細現象、溶解現象、表面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夠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其他性質。?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描述水的其他性質。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知道水能夠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層次2:學生僅能簡單了解水可以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層次3:學生能夠非常清楚地知道水可以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并能了解水的其他本領。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無法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其他性質。層次2:學生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一些性質,但不能很好的描述出來。層次3:學生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其他性質并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描述出來。五、教學材料:燒杯、紅色的水、薄紙巾或棉布條、一元硬幣或曲別針、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釘子或錐子、托盤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種材料構成的)、方糖、一兩粒高錳酸鉀、水、攪拌棒、玻璃棒。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領,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水。1.簡單的引入新課的學習。探索和調查一、發現水的神奇之一——往高處“爬”。1、師提問:把窄紙巾插入紅色的水中,紙巾上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預測并發表。)2、分組實驗。3、匯報實驗結果。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現象?5.魔術表演:變色花。1.讓學生在實驗前進行預測,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還可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使觀察的效率大大增強。學生的預測各不相同,這正是教學的最佳資源。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與預測的差距,就會不斷思考,久而久之,預測能力會逐漸提高,探究的欲望更會越來越濃。2.實驗中注意捏紙巾的手盡量不要晃動。還可以將薄紙巾用夾子固定在鐵絲上,用雙手托住細鐵絲,觀察水往上“爬”的現象。3.變色花實驗是一項有趣的活動,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選做。4.教師要指出只要是水通過材料的毛孔或細縫隙穿行的現象都屬于毛細現象。二、發現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張力。1.談話:水還有一些有趣的現象,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幣、滴管。猜一猜:硬幣面上能容納多少滴水?2.學生猜測,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記錄自己的猜測結果。3.小組領取硬幣,驗證猜測。1.先教會學生使用滴管,并讓學生練習取水和滴水。2.學生的猜想會是一滴、兩滴等較少的數量,能猜滿十滴以上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因為他們一致認為:水要流動。3.引導學生從上面、側面觀察水表面的形狀,最好把它畫出來。4.活動注意點:?杯中的水一定要滿。?曲別針要從杯子邊緣慢慢放下。第二課時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集中話題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水。1.簡單的引入新課。探索和調查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壓力,壓力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流水有力量。1.(演示實驗)提問:為什么水會從小孔噴射出去?為什么下面的水1.使學生懂得水有壓力,壓力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2.引導學生懂得水有力量。流噴得遠?2.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3.提問:如果用靜止的水可以嗎?為什么說不行?4.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1.(出示一塊泡沫)提問: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會怎樣?(浮起來)為什么會這樣?(水有浮力)2.學生討論、回答。3.讓學生做不同物體放在水中表現出沉浮差異的實驗,1.學生對水有浮力早已有所知,此處不必深究,只需讓學生知道浮力是向上的即可。2.這樣不但讓學生直接感受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況,而且還能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欲望。三、認識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質的性質。(教師把方糖放入水中)提問:方糖發生了什么變化?(糖塊不見了)嘗一嘗水的味道呢?(變甜了)講述:同學們說的方糖在水中不見了,“溶化了”,在科學上叫做溶解。3.學生仔細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4.除了這些,還有哪些物質也能溶解在水里?5.學生預測后試驗驗證。1.引出“溶解”概念。2.學生品嘗水的味道時,不要共用一根筷子,這樣不衛生。3.高錳酸鉀用量一定要控制在1~2粒,如果用量過多,學生不容易觀察到溶解的全過程。4.剛開始放入高錳酸鉀顆粒時,一定不要攪拌,讓學生靜靜地觀察溶解過程。5.可以用菠蘿晶或橘子粉等固體飲料代替高錳酸鉀,通過看顏色、聞氣味、嘗味道證明物質溶解在水里了。6.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培養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活動預見性的重要渠道?;仡櫤徒忉屗?、延伸活動:提出問題,繼續探究水的秘密。1、提問:通過兩節課對水的觀察和研究,你們對水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大家還想研究水的什么問題?2、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記錄在黑板的“我還想研究的問題”一欄中。3、請學生自由選擇1—2個自己最感興趣又有能力研究的問題,并討論自己的研究方法。4、鼓勵學生回家后自己去探究,也可以和同學、家長共同來研究。1.學生通過進行總結,可以進一步理清脈絡,對水的性質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實驗后讓學生談談感受和體會,可以使學生體驗正確認識是怎樣產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學是怎么一回事。這是學生經歷了一次典型的認識過程之后發自內心的感受和體驗,是震撼心靈的一次認識上的升華。2.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不放棄任何一次激勵孩子的機會,把學生提的問題寫出來是對他思考的肯定,哪怕這個問題沒有什么價值,但至少對這個孩子是有價值的。教師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呵護了一棵科學學習園地里的幼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敢于提問題。只有經常提問題,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把問題記錄下來,可以使他們在課后研究時主題更明確,不至于偏離研究方向或下課就忘了。4.地球上的水一、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能從“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根據需要,從更多的渠道查閱有關資料。3.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想知道,愛提問。2.愿意合作與交流??茖W知識:1.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飲用,淡水只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資源是有限的。2.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3.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二、教學目的:過程與方法1.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能夠向大家表達從圖示中獲得的發現和感受。知識與技能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2.了解水污染的現象及危害。3.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水創造了美麗的大自然奇觀,懂得愛護水資源,提高節水意識。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現象及危害。?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向大家表達從圖示中獲得的發現和感受。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層次2:學生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現象及危害。層次3:學生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現象及危害,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不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能表達出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層次2:學生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層次3:學生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向大家表達從圖示中獲得的發現和感受。。五、教學材料:多媒體課件、杯子、湯匙、滴管、水、洋蔥頭實驗裝置(洋蔥頭、燒杯、洗發水、清水)、凈化水的裝置(舊的空飲料瓶、剪刀、濾紙、泥水、木炭粉、濕沙、水槽或小盆、碗、石塊、咸水、淡水、保鮮膜)。凈化水的裝置、洋蔥頭實驗裝置。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通過研究水,你有什么收獲或啟發?2.播放VCD,觀看地球的美景。3.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還知道哪兒有美麗的水景?講給大家聽一聽,好嗎?板書揭題。1.通過回憶、反思,引導學生從宏觀上了解水,知道水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的研究體會和研究方法的獲得,并通過觀察地球上美麗的水體,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并能從適當的情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引出要研究的話題。探索和調查一、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等許多地方。提問:地球上哪里有水?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出示光盤或課件簡要小結。1.積極引導學生描繪美麗的水環境,增強學生對水的親近之情,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情感上的鋪墊。二、了解地球是個水球,但可用淡水資源卻極少。1.講述:把書上地圖中的空白處涂上淡藍色,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比一比,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2.提問:關于地球上的水,你已經了解了什么?3.學生分組討論、提問。4.學生分組匯報已經知道的水資源情況,相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5.你從大家的匯報中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發現的?誰還有不同的發現?6.播放課件,`講解:地球表面雖然70%是被水覆蓋,但是它們97.5%是海水,2.5%是淡水。全世界的淡水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極的冰山上,其次是地下水。由于開發困難和技術限制,到目前為止,海水、深層地下淡水、冰雪固態淡水很少被直接利用。因此,阿根廷有位專家打了個比方……請自學課本34頁。7.學生自學、用儀器實驗,感知淡水資源的匱乏,進行討論。8.匯報:你有什么感想?為什1.學生在地圖上涂色后,教師可告訴學生:水覆蓋了地球上3/4的面積,所以,地球又被人們稱作是一個水球。這樣做,可以為后面的一系列數據表達奠定基礎。2.為便于學生領會可用淡水資源的匱乏,教師可引導學生比對數據,如:地球表面的3/4;淡水占總水量的3%;地表水占淡水的0.34%。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計算或自己計算一下地表淡水所占水的多少,即3%×0.34%。3.討論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原有的對地球上的水的認識,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原有基礎的一個契機。4.學生可能對于“地球上所有的水”、“淡水”、“可開發利用的淡水”之間的比差感到驚訝,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親身感受水資源的匱乏,在“僅有的這滴淡水還受到哪些污染”時,學生可能從生活、農業、工業、環境等領域對水的污染展開討論,并舉出自己見到的周圍的情況進行補充,聯系生活,聯系上一節課中對水資源調查的情況,進一步感受人類的污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而產生“要保護水資源”的意識。5.用文字或圖畫展示各組的觀點、感受,張貼在黑板上,由小組代表匯報發言,培養學生敢于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學會交流。么?9.淡水的用途有哪些?看誰說得多。小組討論,準備匯報。10.你發現了什么矛盾?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水,你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情景?6.引導學生認識水資源如此少,而用途卻很廣大,二者十分矛盾,通過想象,感知人類離不開水,進一步體驗缺水的痛苦,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增強“我們要節約用水”的意識。三、認識水污染現象,了解污染原因和危害。1.提問:你知道哪些水被污染的事情?2.介紹洋蔥頭的實驗。3.提問:剛才談了那么多,你現在有什么想法?1.盡量讓學生例舉水污染的現象和被污染的后果,越多越能說明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和必要性。2.注重引導學生把視線聚焦到家鄉,結合當地水資源的狀況,說污染現狀、找污染原因,提保護辦法。如有必要,也可鼓勵學生寫信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反映。3.該實驗可以提前幾天當著學生面做,然后放在全班學生都能看到的地方,上課時再來進行集體觀察,從而真實、形象地說明受污染的水對生物的危害。四、了解最簡單的凈化水和淡化水的方法。1.講述:水資源危機,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要獲得更多干凈的淡水,人們想了很多辦法,我們也來試試這些辦法。現場做一個過濾器,直接展示凈化裝置。還可以用這個裝置凈化一點兒水,以說明此裝置的有效性。2.說明“咸水變淡水”裝置的工作原理。1.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其它的辦法。五、增加節約用水、反對浪費的意識。1.講述:這么珍貴的水,可是生活中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你能舉例說說嗎?2.分組討論、尋找。然后匯報:你平時看到了哪些浪費水的現象?你覺得應該怎么做?我們又能做哪些節水的事情?3.交流、匯報。4.小結: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節水是全社會的大事情,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人人樹立“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觀念,養成節約用水的好1.讓學生多舉一些浪費水的現象,充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浪費水的種種現象,激發“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情感。老師補充一些學生不知道的事情。如: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1~6立方米水,刷牙不間斷放水一分鐘,浪費6升水……2.教師補充一些節水新措施。如:家庭節水、工業節水、農業節水,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習慣。讓我們從今天起做節水的小標兵。5.那么,你會怎么做呢?制定節水方案。6.分組匯報、交流節水方案。7.通過剛才的討論,你有什么感受?8.補充農業、工業高科技節水技術和以色列的節水措施。如:滴灌、水的多次利用、污水回用……3.補充有關水法、世界水日的信息。回顧和解釋1.展示:一個大號雪碧瓶裝水大約2升,比較自己生活中的用水量,統計自己家每天的用水量和節水后的用水量。2.廣告語:“當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你的眼淚?!蹦阋材軐懽跃幰粋€廣告語嗎?做成宣傳單或告示牌,貼在適當的位置。1.通過實踐活動,調查生活中的用水量和節水量,比較、評選節水標兵,激活“節水意識”,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節水措施,身體力行地節約每一滴水,保護每一個水資源,達到教育目的。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一、教材分析:本單元的內容由《生命離不開水》、《觀察水》、《神奇的水》、《地球上的水》四課組成,第一課,多角度地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第二、三課的內容并列,主要研究水的物理性質。第四課,以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為話題,說明人類面臨的嚴重問題——水資源危機,深化學生對水的全面認識。單元課時分配建議課序課題課時備注1生命離不開水1本單元的課序可以根據實際調整,也可以根據需要重組。2觀察水13神奇的水24地球上的水1—25單元總結課1總課時6—7二、教學目的:科學探究:2.1能從“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根據需要,從更多的渠道查閱有關資料。2.3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1想知道,愛提問。1.5愿意合作與交流。1.6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2.2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茖W知識:3.1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飲用,淡水只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資源是有限的。3.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3.3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現象。3.4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3.5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三、單元主要概念關系圖及教學活動框架圖:四、研究水的試驗科學內容試驗內容材料備注1生命離不開水認識水的重要性。感受植物體內的水。3.比較人體及各種食物中的含水量。4.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搜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紗布、榨汁機、水果刀、燒杯。各種食物含水量的數據,藍色彩筆。試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發達的植物、水、小尺。2觀察水從4杯液體中將水找出來。發現水沒有固定形狀、易流動的特點。3.水滴流動的快慢與水滴的大小有關的試驗。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裝在無色透明的容器里,準備幾根筷子用于品嘗。形狀各異的容器、塑料袋、水3.三年級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氈紙),滴管,加一點紅色顏料的水。3神奇的水1.水往高處“爬”。2.水的表面張力。3.水有壓力,壓力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流水有力量。4.水有浮力。5.水溶解物質的性質。燒杯、紅色的水、薄紙巾或棉布條。一元硬幣或曲別針、滴管、水。大的空塑料瓶、釘子或錐子、托盤或盆。水、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種材料構成的)。方糖、一兩粒高錳酸鉀、水、燒杯、攪拌棒、玻璃棒。4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等許多地方。地球是個水球,但可用淡水資源卻極少。污染水的危害(洋蔥頭實驗)。最簡單的凈化水和淡化水的方法。多媒體課件。杯子、湯匙、滴管、水。洋蔥頭、燒杯、洗發水、清水。舊的空飲料瓶、剪刀、濾紙、泥水、木炭粉、濕沙、水槽或小盆、碗、石塊、咸水、淡水、保鮮膜。五、前概念調查問卷:你能寫出一些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嗎?你覺得水是什么樣的?它有哪些本領?你認為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你認為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多不多?5.你知道哪些水被污染的事情?六、單元檢測題及參考答案(一)、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水是白色透明的液體。(×)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對我們生活沒有影響。(×)3.固體、液體、氣體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4.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用不完。(×)5.不了解的物體,我們不能隨便聞或嘗。(√)(二)、選擇題(將所選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里。)1.能夠溶解在水里的物體是(B)A木屑B洗衣粉C沙子D面粉2.在水中能夠發生毛細現象的物體是(C)A塑料B鐵絲C紙巾D卵石3.裝滿水的杯中加入曲別針不溢出來的原因是水有(D)A浮力B溶解性C壓力D表面張力4.我們家鄉的水資源是(酌情)A豐富B缺乏C一般D不關我的事5.人體內含有的水分約是(A)A65%B85%C95%D100%(三)、看教材第35頁,從四幅圖中任選一幅,回答下列問題:1.水污染造成的后果是:酌情。2.兇手是:人類。3.為了避免污染發生,我們能夠做到:酌情:如給工廠寫信;報告環保部門等。(四)、編寫兩條保護水資源的廣告詞。酌情1. 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一、課程標準:科學探究: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解答問題,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6知道對其他探究結果提出質疑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7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2.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3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1想知道,愛提問。1.2喜歡大膽想象。1.5愿意合作與交流。1.6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2.2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二、教學目的:科學知識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過程與方法1.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制作情境,提出問題。2.能對某些結論提出疑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愛提問是一種好品質。2.意識到有些結論是不對的,可以大膽懷疑。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制作情境,提出問題?!衲軐δ承┙Y論提出疑問。四、學習成果評價:概念發展層次1:學生不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層次2:學生簡單了解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層次3:學生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無法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制作情境,提出問題。層次2:學生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制作情境,提出問題。層次3:學生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制作情境,提出問題,并能五、學習材料:栽種的小草或蝸牛、螞蟻等、長方形的紙、做好的紙飛機、搜集一些科學家對已有結論提出懷疑的故事、洗潔凈、洗潔精、甘油、肥皂、洗衣粉、水、吸管、量筒、鐵絲。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1.講述:想一想,你從幼兒園到現在,都提過哪些問題?學生踴躍發言。講述:愛提問,是人類好奇天性心的表現,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我們要不斷地從愛提問發展為會提問,1.讓學生意識到提問題并不是很困難的事,其實他們經常在提問。探索和調查一、讓兒童理解怎樣“在仔細觀察各種現象的過程中,提出問題”。1`。(出示栽種的小草)講述:這棵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已經有半年了,你感到驚奇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積極提問。簡單小結。二、幫助兒童理解怎樣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提出問題。1.提問:你們會折紙飛機嗎?講解紙飛機制作方法。學生每人做一架紙飛機。提問:你們在做紙飛機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5,學生提問。6.簡單小結。三、讓學生意識到權威也會出錯。講述:伽利略做實驗推翻亞里士多德理論的故事。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小結。1。讓兒童意識到“玩”中處處有學問。2.讓學生在已提供的問題樣例基礎上提更多的問題。但不必解答,學生有興趣的話,可鼓勵課后研究。3.做紙飛機中,學生會發現:兩邊不平衡的飛機會拐彎;機頭稍重,瘦長機身的紙飛機飛得遠;機翼寬大的紙飛機空中停留時間長。4.老師可以補充更多科學家對已有結論的懷疑故事,如地心說、蛆是從肉里生出來的等?;仡櫤徒忉屗?、幫助學生理解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問:你對哪些結論產生過懷疑?學生把自己提出的問題記下來,與同學們交流。講述: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1.學生開始時理解不到位沒關系,要盡可能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師再介紹解釋愛因斯坦本人的說明。2.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一、科學探究: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解答問題,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2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4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7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2.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2.2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2.3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1想知道,愛提問。1.2喜歡大膽想象。1.5愿意合作與交流。1.6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2.2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二、教學目標過程方法1.能區分什么是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什么不是。2.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3.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區分什么是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什么不是?!衲車L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衲芨鶕坝袃r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四、學習成果評價:探究能力層次1:學生無法區分什么是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什么不是。層次2:學生能區分什么是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什么不是。層次3:學生能區分什么是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什么不是,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五、學習材料:洗潔凈、洗潔精、甘油、肥皂、洗衣粉、水、吸管、量筒、鐵絲。六、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集中話題一、教師演示吹泡泡。1、談話:老師今天要帶大家在課堂上進行一項有趣的活動。(演示吹泡泡)看看這里面有沒有科學。2、提問:關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合并同類項。同學們關于吹泡泡提出了這么多問題,這些問題當中哪幾個適合我們這節課研究呢?(根據問題的可行性選擇出要研究的問題)里面有沒有科學?1.教師吹的泡泡引起了學生們的驚奇,引發了學生們的興趣,也引出了學生們一連串的問題。這就是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吹泡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吹泡泡激發學生們的提問題意識。在孩子們提出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提煉出一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相同的問題還要注意合并。對其他問題也要進行處理,不要扔下不管。探索和調查二、吹泡泡活動的延伸。1、談話:現在我也想像你們一樣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把泡泡玩出或吹出新的花樣?”我這里有一些材料(介紹材料)用這些材料你們能玩出哪些新花樣,想玩出什么新花樣呢?2、學生匯報后進行活動。3、教師出示吹泡泡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各種粗細不同的吸管,一小瓶洗滌劑和一小瓶甘油。對甘油的作用教師要作介紹。4、學生進行吹泡泡活動。 5、提問:同學們在吹泡泡過程中解決了自己關于吹泡泡的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在吹泡泡過程中還有哪些新的發現?6、教師引導學生對吹泡泡活動進行反思。7.談話: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吹泡泡活動我們經歷了那些過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思考回顧,總結出吹泡泡所經歷的過程:先提出問題——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總結匯報。)1.此活動既是上一個活動的延伸,又是一次新的“動手做”活動。利用新的活動,學生們帶著一個解決新的問題的希望,再一次的提高了他們的探究熱情。并且加深了對“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理解。2.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去進行吹泡泡活動。學生玩泡泡玩得很高興可能忘記了保持周圍的環境,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保持桌面的衛生,對學生進行淺移默化的環保教育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3.吹泡泡的注意事項:①可讓兒童用他們想用的物質配。②提醒學生注意衛生,不要把放在嘴里的一頭弄上溶液,更不能把溶液吸到嘴里。③告訴學生吸氣時不能過分用力。吹氣時氣流出口要均勻,要慢??捎么旨毑灰婚L短不一的管子。④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如四面體。用框拉肥皂泡的速度有講究。拉本頁第1幅圖示的肥皂泡,動作要稍慢一些;拉第2幅圖的肥皂泡時,動作要快。4.有趣的吹泡泡活動結束了,不要讓活動僅停留在好玩的層面上,讓學生靜下來,回過頭來看吹泡泡活動“都經歷了那些過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活動一步一步梳理出來,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科學是什么;另一方面讓他們感悟到科學并不神秘,就連吹泡泡里面都有科學,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明確對科學的認識: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仡櫤徒忉屓⑼卣箤W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并想辦法去解決。1.談話: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同學們一定對身邊的很多有趣的事物感興趣,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又想怎樣解決這些問題?2.學生積極談自己的想法。3.提問: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4.學生結合書上的插圖討論、交流。5.教師小結。1.橫向排列的兩個問題,左邊的是正例,右邊的是反例。2.右邊的問題不是不能問,而是兒童不能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3.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正例的問題可以研究,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因。4.如果學生認為這個問題他們可以研究的話,可以展開討論:怎么研究。5.鼓勵兒童對不能探究但又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查找資料的方式解決。6.鼓勵兒童把不能通過實證研究的問題轉變為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找到答案的問題。如“為什么土壤是棕色的”問題可以轉變為“所有的土壤都是棕色的嗎”?7.可以讓學生盡量多地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共同來討論,鞏固本課的學習成果,并擴大學生的研究興趣范疇。基于C8051F單片機直流電動機反饋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基于單片機的嵌入式Web服務器的研究MOTOROLA單片機MC68HC(8)05PV8/A內嵌EEPROM的工藝和制程方法及對良率的影響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電阻釬焊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單片機的通用控制模塊的研究基于單片機實現的供暖系統最佳啟停自校正(STR)調節器單片機控制的二級倒立擺系統的研究基于增強型51系列單片機的TCP/IP協議棧的實現基于單片機的蓄電池自動監測系統基于32位嵌入式單片機系統的圖像采集與處理技術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作物營養診斷專家系統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交流伺服電機運動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基于單片機的泵管內壁硬度測試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自動找平控制系統研究基于C8051F040單片機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基于單片機的液壓動力系統狀態監測儀開發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單片機實現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軸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雙單片機沖床數控系統的研究基于CYGNAL單片機的在線間歇式濁度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噴油泵試驗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軟起動器的研究和設計基于單片機控制的高速快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短循環走絲方式研究基于單片機的機電產品控制系統開發基于PIC單片機的智能手機充電器基于單片機的實時內核設計及其應用研究基于單片機的遠程抄表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基于單片機的煙氣二氧化硫濃度檢測儀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譜儀的單片機系統單片機系統軟件構件開發的技術研究基于單片機的液體點滴速度自動檢測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系統的多功能溫度測量儀的研制基于PIC單片機的電能采集終端的設計和應用基于單片機的光纖光柵解調儀的研制氣壓式線性摩擦焊機單片機控制系統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數字磁通門傳感器基于單片機的旋轉變壓器-數字轉換器的研究HY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