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棄母案”中的倫理問題分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棄母案”中的倫理問題分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棄母案”中的倫理問題分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棄母案”中的倫理問題分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視域下“棄母案”中的倫理問題分析獲獎科研報告摘要: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理論基石,也是建設我國當代家庭道德倫理,構建和諧家庭倫理關系的行動指南。基于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分析我國存在的道德滑坡和倫理缺失現象,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價值觀,抵制和批判腐朽的家庭倫理觀念,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倫理思想的價值自信。本文將以“棄母案”為例,分析其中的家庭倫理問題及我國家庭倫理現狀,力求能夠為構建當代中國和諧的家庭倫理關系提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道德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在國家富強,社會的進步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社會道德滑坡或倫理缺失問題的出現,其中家庭倫理問題尤為突出,家庭倫理問題早已經不再是個人或家庭的私事,而是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大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大精深,包含著很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論,其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對愛情、婚姻、家庭等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關于家庭、婚姻的倫理思想。雖然馬克思和恩格斯恩沒有撰寫過關于家庭倫理的專著,但在他們的諸多著作中卻包含著豐富的家庭倫理思想,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為例,就可在此文中看到恩格斯對家庭及家庭倫理的精辟論述。基于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思想分析我國存在的道德滑坡和倫理缺失現象,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樹立正確價值觀,抵制和批判剝削階級尖銳腐朽的家庭倫理觀念,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倫理思想的價值自信。

“棄母案”是發生在重慶萬州一個山村的家庭倫理缺失案件。85歲的老母親有四個兒子,老伴去世,四個兒子輪流照顧老人,除夕的第二天,在萬家團圓之時,老人孤獨的坐在樹下,身體是冰冷,已經沒了呼吸。四個兒子因為輪流照顧母親的問題發生了分歧,都認為母親對別的兒子好而自己吃虧了,無人看管老人,導致她凍死在自己兒子家門外,母親死了,四個兒子依然不愿管老人,尸體靜靜的在門外躺了一天。直到警察介入,調查之下才還原了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天的情景:深夜,寒冬,寂靜的山村里,摔倒在山路上的老人顫顫巍巍的來到兒子家門口,疼痛難忍的老人苦苦哀求,請求兒子救她的命,凄慘的求救聲連耳朵不太好的鄰居都聽到了,兒子卻無動于衷,寒冷和疼痛讓老人慘死在兒子家門外。四個兒子仿佛殺手一般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是一個讓人心寒的事件,四個兒子扭曲的道德觀和缺失的家庭倫理觀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反省。據老人的弟弟回憶,老人不止一次遭到兒子們的虐待,甚至嚴重到被大兒子打傷住院,在如今濃郁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氛圍的熏陶之下,在孝道這一作為中華民族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的約束之下,還會發生這樣家庭道德淪喪的事件,讓我們不禁要去思考其背后的家庭倫理觀念及社會倫理思想的原因。

一、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的本質內涵

家庭倫理作為一種道德哲學,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它的本質內涵是以一定經濟關系為基礎的家庭道德關系,家庭道德關系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受經濟基礎的控制,隨著社會經濟基礎而變化。在馬克思主義還沒創立之前,歷史唯心主義長期處于統治地位,所以人們對于家庭倫理的認識被禁錮在唯心主義的牢籠中,不能揭示其家庭倫理的本質內涵。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分析并探討了家庭倫理問題,認為家庭倫理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道德關系,被一定的經濟關系所決定。人的勞動創造了社會的關系,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經濟關系也就是人們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生產關系,實質上也就是一種物質利益關系;物質利益是構成任何一種社會形態的現實基礎,是造成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所在。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關系基礎之上的是傳統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道德關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關系基礎之上的是當代社會主義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道德關系,所有制經濟關系的變革導致了家庭形式和家庭道德關系的變化。

責任與傳承是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的本質要求。家庭是人們物質生活的港灣和情感精神的寄托之地,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由家庭延伸到社會,人們因“愛”組建家庭,相應的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責任和義務是家庭倫理關系得以維持的核心,而思想和文化的傳承則是家庭倫理關系的內在動力。恩格斯認為,人們的道德倫理觀念是人們在意識領域對現實社會關系的抽象反映,由婚姻關系組成的家庭,彼此之間有特殊責任和義務。父母撫養子女,子女贍養父母,這既是家庭倫理的需要,也是社會道德秩序的要求。權利和義務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1]只有履行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有資格享受因此帶來的幸福感。家庭中的家庭成員都積極履行這種責任和義務,相互依靠和扶持,就會將各種愛融入到家庭中去,構建成和諧的家庭倫理關系。而思想和文化的傳承作為家庭倫理關系的內在動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中思想和文化的傳承是家庭得以發展的不竭動力,后一代的發展必然在繼承前一代人的基礎之上進行,所以傳承好的思想文化對于家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翻閱馬克思的家書就會發現其中流露著濃濃的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會發現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感和責任的表達。馬克思與父母的通信有這樣一句話“每日每時不斷表現出的犧牲,他出自好人的純潔的心,出自慈愛的父親、溫存的母親、恩愛的夫妻、感恩的兒子的純潔的心,這種犧牲賦予生命以無與倫比的魅力,使生命不論遭受多少苦難都變得更加美麗。”[2]可以看出,馬克思和他的父母認為人類最高的美德就是能自我犧牲,在家庭關系中同樣如此。所以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以唯物史觀為理論依據,科學的揭示了家庭倫理的本質內涵是以一定經濟關系為基礎的家庭道德關系,責任與傳承是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的本質要求,能夠自我犧牲是人類最高的美德。

二、“棄母案”中的家庭倫理問題及其原因

基于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的本質內涵來分析“棄母案”中存在的家庭倫理問題,大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第一,“棄母案”中的四個兒子違背了以一定經濟關系為基礎的家庭道德關系。母親用勞動換取經濟收入來撫養四個兒子,幫助他們成家立業,在母親沒有勞動能力和經濟收入的時候,四個兒子卻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去贍養老人,在經濟上為老人提供生活必備的物品和費用,這是一種失衡的經濟關系和家庭道德關系。第二,“棄母案”中的四個兒子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的本質要求即責任與傳承。四個兒子贍養自己的母親是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他們相互推卸責任,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從道德層面來說這都是一種令人發指的行為,是一種違背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觀的行為。就傳承而言,在家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