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夕節吃什么七夕節吃什么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最具浪漫顏色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非常好玩: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奇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設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潮濕。七天后,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搟面,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后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4、云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終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6、巧酥
還有很多民間糕點鋪,喜愛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7、瓜果
在七夕這個特別的節日,瓜果當然必不行少!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愛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8、雞
為了表達人們盼望牛郎織女能每天過上美妙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見,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久不分開。
9、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奇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悄悄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10、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就要到了,這些七夕的美食,你可要預備好哦!
古時“七夕”的飲食習俗
西方情人節的傳統食物是巧克力,那么,中國情人節的傳統食物呢?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節日,通常都會有富有寓意的食物與之相對,中秋配月餅共祝團聚、端午配粽子共念屈原。那么“七夕”呢?
“七夕”的傳統食物與“七夕節”的另外一個名稱相關。傳奇在“七夕”的夜晚,抬頭仰視天空,便可以看到牛郎織女銀河相見。在瓜果架下,或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見時的脈脈情話。織女心靈手巧,因此每到“七夕”,姑娘們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懇求織女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活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懇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因而,“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
看來,古時“七夕節”的含義并非完全等同于情人節,婦女向織女乞巧才是“七夕”的主題。既然主題是乞巧,那么“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自然首推乞巧果子。據龐元英《文昌雜錄》卷3載,唐代“七夕”的節食為“乞巧果子”,又名巧果、巧悖悖、巧花等,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唐代時,副食菜肴比起主食更講究造型的美麗。菜肴的造型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利用食物原料的自然外形造型,二是將食物原料依據需要加工成塊、片、條、絲、丁、粒、末等一般外形與花式外形,并以此為單位再組成菜肴整體,三是通過對食物原料進行雕刻造型。第三種造型方法在唐代還不太普遍,人們一般只在“七夕節”才一露身手。
到了宋代,“七夕節”則成了人們展現自己雕刻才華的時機,據孟元老:《東京2023七夕養生:古時“七夕”的飲食習俗夢華錄》卷8《七夕》載:“又以瓜雕刻成花樣,謂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為笑眉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花瓜”是宋代新消失的“七夕”節食,王仁興先生認為:“今日冬瓜盅、西瓜盅和瓜燈等名菜,皆可于此找到淵源。”
“笑庸兒”即花色面果,“花樣奇巧百端”說明品種繁多精致,以精致的面果作為“乞巧節”的食品,正含有乞巧之意。南宋時,“笑膺兒”等果食照舊流行。后來,漸漸演化為茶食店的品種了。
不僅如此,宋朝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
巧果及花瓜是最一般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湯餅。唐代“七夕”的節食,除巧果外,還有祈餅、明星酒和同心膾,并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七夕”同時也是相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奇妙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協作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有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罷。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也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山東曹縣、平原等地吃巧飯乞巧的風俗卻非常好玩: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奇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山東臨沂習慣用儲蓄的露水做面條,堂邑縣把“七夕”做的面條叫云面,意為巧云,昌邑用七種野菜包包子。還有很多民間糕點鋪,喜愛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兒童特殊重視吃巧芽。
七夕起源于什么時候
七夕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熟悉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還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由于喜字在草書中的外形好像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習俗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喜蛛應巧
捉蜘蛛放入盒子內,其次天看看,假如結的的圓網,說明得巧了多,反之則認為得巧少。
投針驗巧
將針投到水中,看針在水底的影子,假如形成鞋、鳥獸之類的就乞巧勝利,假如影子粗的像錘子、細的如發絲就失敗了。
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由于傳奇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二氯甲烷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個人防護裝備面罩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三色燈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PE保護膜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書籍及文獻采購協議
- 房地產市場調研造價咨詢合同
- 記賬軟件代理使用協議
- 瑜伽講座活動協議
- 鄉鎮衛生院承包合同模板
- 2025-2030飲用水行業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馬鞍山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中國協同辦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70周歲以上駕駛員駕照年審換本三力測試題庫答案
- 2024年貴州省中考滿分作文《關鍵時刻我在這樣做》4
- 2024年社區工作者考試必考1000題含完整答案(全優)
- 手衛生知識考核試題題庫及答案
- 專項突破03四則運算實際問題(應用題)(8大考點)(學生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
- 加油站的法規法律合規管理
- 2025年孝感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
- 學生急救演練
- 學生禮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