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_第1頁
202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_第2頁
202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_第3頁
202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_第4頁
202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第一單元

1.1了解我們的住房..................................................5

1.2認識工程......................................................10

1.3建造塔臺......................................................15

1.4設計塔臺模型..................................................19

1.5制作塔臺模型..................................................23

1.6測試塔臺模型..................................................27

1.7評估改進塔臺模型..............................................32

第二單元

2.1校園生物搜索..................................................37

2.2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42

2.3形形色色的植物................................................47

2.4多種多樣的動物................................................51

2.5相貌各異的我們................................................56

2.6古代生物的多樣性..............................................60

2.7保護生物的多樣性..............................................65

第三單元

3.1太陽系大家庭..................................................70

3.2八顆行星......................................................75

3.3日食...........................................................79

3.4認識星座......................................................83

3.5夏季星空......................................................87

3.6浩瀚的宇宙....................................................91

3.7探索宇宙......................................................95

第四單元

4.1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100

4.2產生氣體的變化...............................................105

4.3發現變化中的新物質...........................................109

4.4變化中伴隨著現象.............................................114

4.5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118

4.6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122

4.7美麗的的化學變化.............................................126

2

1小小工程師

第1課了解我們的住房

(教材P2-3)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了解我們的住房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住房都是有一定結構的,根據需求不同,結構也會存在差異。

2知.道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電路等多個系統組成。

3知.道住房需要經歷一定的建造過程,每一個過程都非常重要,需協同發揮作用。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結合自己家的住房,說出住房的基本結構(功能分區),以及供水、采光、供暖

等主要系統。

教學

2.能通過查閱資料及相互交流,簡述住房的基本建造過程。

目標

科學態度目標原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

1.對了解住房有極強的學習興趣。

2感.受同伴溝通交流的重要,樂于分享。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初步認識到人類的需求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滿足了人

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2.初步感受房屋建造的復雜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教學重點:住房的基本結構和必需系統。

重難點難點:住房的重要建造過程。

教學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有關住房建造的文字資料。

準備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住房結構、給排水系統、電路系統等圖紙,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導入:(教學提示:出示具有本地風情的住宅或建筑圖片。)看完這些圖片,同學

們都不禁感嘆建筑設計的巧妙和工程的宏偉。建筑工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幫助。本單元,我們將一起體驗工程師的工作。大家先來

聚焦說說,生活中,你們接觸最多的建筑工程是什么?(預設:住房、樓房……)

2.揭題:住房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必需的系統?需要經歷怎樣的一個建造

過程呢?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我們的住房。(板書:了解我們的住房)原創:蒙蒙

de雨科學課堂

3

探索一:住房的基本結構

L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各種不同類型的住房圖片。)這些圖片中有和

你們家住房類似的嗎?(預設:有;沒有。)你們家的住房有哪些基本

結構?

(預設:我家的房子是水泥、鋼筋的結構;我家的房子有客廳、廚房、

臥室、衛生間、陽臺等結構。)

2.追問:不同的住房有不同的房屋布局,是什么將這些房間分隔開的?

(預設:墻、門、窗、樓板等。)

3.活動:出示房屋結構明顯的住房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并分組討

論,總結不同的住房都具有哪些相同的結構,記錄下來并簡要說明。原

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

4.小結:住房的基本結構包括門、窗、承重梁、墻體、樓板等。

探索二:住房的必需系統

1.提問:房屋除具有基本結構外,還有哪些為我們生活服務的設施呢?

舉例說說它們的位置和作用。(預設:衛生間和廚房有水龍頭,為我們

提供水;客廳和各個房間的天花板上有電燈,為我們照明;還有電冰

箱、電視機、燃氣灶等。)

探索2.追問:這些水、電或氣是怎么到達各個位置的?(預設:通過水管、

與研討電線、燃氣管道到達。)

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觀察住房圖片,在圖中標出房屋的主要系統。

課件出示

活動幫助卡

任務:探究住房的必需系統第(1)組

活動|(1)觀察圖片,找出房屋的基本結構,進行標記并簡要說明。

內容(2)觀察圖片,在圖中標出房屋的主要系統。

活動

記錄

(1)不同的住房都具有這些結構嗎?哪些是住房本身具備

的,哪些是我們后期購置服務生活的?

門、窗、豕童梁、培本和捶板是住用本身具備的.不同的住房都具

思考有這些結構:電初機、沙?發、米『I?'樂等是后期購置服力生洽的

(2)住房系統內部是怎樣的?它們有哪些特點?

住房系統內部錯綜復雜,通過電洛、管通等相互連擦.冬部分

相互作用、相互影蜘

4

4.小結:住房的必需系統有供水系統、供電系統、排水系統、

電路系統、燃氣系統、供暖系統、網絡系統等。

【設計意圖】通過在住房圖中標注幫助學生尋找、梳理住房的

結構與系統,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結構與系統的概念,體會其復

雜性。

探索三:住房的建造過程

1.提問:大家認為一套住房的建成需要經歷哪些過程?(預

設:先選址,再設計,最后建造。)

2.活動:出示住房建造的相關資料,指導學生閱讀并將搜集到

的信息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3.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前后的認識,交流自己搜集到

的住房建造的相關信息、,并從不同的信息中交流匯總出房屋建

造的主要過程,填寫在班級記錄表中。

課件出示

("........................................................................................................................................................................■1>

住房建造的主要過程

(班級記錄表)_

探索日期:X月X日

1.選址

與研討

2.設計

3.建造

4.除收

研討匯報

集體匯報幫助卡

主持人: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結構和系統?

小組1:我們通過觀察不同的住房,發現它們都具有門、窗、

承重梁、培?上、臻板等基本結構,且都具有供■水、供暖、采

尢、電路等系統“

主持人:在住房建造過程中,哪些工作階段最重要?為什么?

小組2:在住房建造過程中,選址、詼計、建造、驗收等工作

階段都很重要,因為住房亶造過程是一項復雜■、格體、怖調

的有機體,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有其重要作用與儕值,丈須知依

公工程質量嚴格把關。

主持人:感謝大家的發言,匯報活動結束

1.拓展:除了我們居住的房屋,工程還包括很多其他類型,你

拓展們知道我國哪些著名的工程?(預設:“中國天眼”“神舟”飛

與小結船、高鐵、橋梁、“鳥巢”等。)

2.布置任務:請同學們通過網絡、書刊等途徑搜集這些工程建

5

造過程的相關資料,下節課可通過展示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

式一起分享!

第2課認識工程

(教材P4-7)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認識工程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許多發明創造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2.知道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

3.知道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完成任務,要經歷相類似的建設過程。

科學探究目標原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

1.能通過閱讀資料知道工程建設需要面臨的限制條件有哪些,又是怎樣解決難題

的。

教學

2.能根據工程案例歸納出工程建設過程的相似步驟。

目標

3.能了解工程建設所需的科學技術支持,分析工程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工程建設的艱難,從而產生對建設者的敬仰之情。

2.進一步喚起學習工程的興趣,激發做一名小小工程師的愿望。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與工程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2.進一步認識到人類的好奇及社會的需求對科學技術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教學重點:港珠澳大橋相關資料、學生活動手冊。

重難點難點:根據具體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與技術的關系。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有關住房建造的文字資料。

教學

教師準備:港珠澳大橋文字與視頻等資料,“鳥巢”體育場、“中國天眼”射電望遠

準備

鏡、高鐵施工過程、“天宮”空間站的圖片及資料,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引入: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過程,大家課后了解的其他工程的

建設過程又是怎樣的呢?(教學提示:請1~2名同學展示課后搜集的其他工程及建

設過程的資料。)

2.提問:從住宅工程到其他各式工程,它們在建設過程中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預

聚焦

設:都有選址、設計、建造、驗收的過程;建造時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一些難

題。)

3.揭題: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來認識工程吧!(板書:認識工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展示、討論,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引發對工程共同特點的

6

思考,暴露學生對不同工程實施過程的前概念,順勢揭示課題。

探索一:了解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1.過渡:出示港珠澳大橋圖片,請學生說說感受。(預設:宏偉、震撼……)

2.活動:播放港珠澳大橋介紹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及以下資料,歸納、整理并思考教材問題。

4.研討交流。

探索二:梳理工程建設過程的相似步驟

1.過渡:通過觀看視頻和閱讀資料,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建

造的復雜與困難。

2.布置任務:對比住房建造工程與港珠澳大橋建造工程,討論并歸納工程建

設的相似步驟,填寫在流程圖中。

課件出示.....

工程建設的相似步驟

明確問題

I;

解決問題并及計?~

制作模型

測試模型,評拈并改進」

3.提問:一個工程的建造往往會遇到哪些困難?(預設:周邊地理環境特點、

建設施工標準、現有技術發展等。)限制條件包括哪些?(預設:時間、費用、

可用材料、環境、抵抗自然界破壞的能力等。)遇到這些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預設: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與改進,解決問題。)

4.追問:對比住房和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工程,我們整理了工程建設的相似步

驟。(教學提示:出示工程建設的相似步驟流程圖。)流程圖中藍色箭頭說明

了什么?(預設:說明工程往往會經歷“設計一建立模型一測試一改進一再建

立模型一再測試一再改進完善……”的循環過程,也說明了設計是工程建設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T一

(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

(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

(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而支)一

(實施建設)

5.小結:在整個建設工程中,施工階段所占用的時間并不是最長的,最關鍵、

7

最耗時的是前期在限制條件下解決問題、設計與改進的階段。

探索三:了解工程與科技進步的關系

1.過渡:工程離不開技術,住房和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工程都用到了運輸、制

造、冶煉、力學、建筑、電子、燃料、機械、通信等技術。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中國天眼”、高鐵、“鳥巢”體育場、“天宮”空間

站的圖片及資料。)“中國天眼”、高鐵、“鳥巢”體育場和“天宮”空間站分

別采用了哪些技術?(預設:以鳥巢為例,其使用了運輸、制造、冶煉、力

學、建筑、機械等技術,還利用了仿生學的原理。)這說明了什么?(預設:說

明每一項工程的建設過程都應用了大量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技術。)

3.小結:通過這些例子,我們能感受到科學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

用,每一項工程的建設過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學原理,應用了大量的科學

技術。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如此浩大的工程就不可能完成。

研討匯報

1.小結:港珠澳大橋等尖端工程需要通過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突破重大難

關來實現工程目標,同時也體現了工程是科學和技術的有機結合體。

拓展2.拓展:(教學提示:展示不同的鐵塔圖片。)世界上著名的埃菲爾鐵塔于

與小結1889年建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埃菲爾鐵塔的相關資

料并思考:經歷了風吹雨打的埃菲爾鐵塔為什么仍如此牢固穩定?它的結構

有什么特點?下次課我們將一起探究。

1.2認識工程

住宅----------------->港珠澳大橋

工程建設的相似步驟:

(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板書

,i一、

(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

設計

1

(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

(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A

,i、

(實施建設)

第3課建造塔臺

(教材P8-9)

授課時間:累計一±__課時

課題建造塔臺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教學

知道對一項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

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8

1.能夠考慮到建造塔臺所涉及的各個因素。

2.能夠根據教科書中的“標書”樣本制訂出建造塔臺標書。

3能.夠利用文字、繪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想。

科學態度目標

1積.極參加設計活動,對工程學習充滿興趣。

2.樂于表達與交流,并能夠綜合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到科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綜合能力對工程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結合建造塔臺所涉及的各個因素和“標書”樣本制訂出塔臺競標標書。

重難點難點:通過表達與交流形成集體的觀點并利用競標的方式展示。

教學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準備教師準備:塔臺競標標書、操場照片、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引入:前兩節課大家初步了解了住房,認識了工程,可以稱作小小準工程師了。學

校最近要在操場上建一座塔臺,以供足球教練站在塔臺上指揮隊員訓練,請各位準工

程師一起來幫助完成此工程任務。

2.揭題:(教學提示:展示操場照片和情境。)現在學校公開征集塔臺的設計方案,最

終通過競標的方式確定建塔資格。今天,我們就要像工程師那樣來完成“建造塔臺”

的工程任務。(板書:建造塔臺)

【設計意圖】通過照片和情境設置,讓學生對工程任務產生興趣。明確本課是單元連

續任務的起始,為順利開展本課甚至本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聚焦

探索一: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

1.提問: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呢?(預設:塔臺的大小、材料、成本、結構

是否堅固等。)

2.追問:除了與塔臺本身的用途、特點有直接聯系的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整個

工程的建造?

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思考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更多因素,并在組內討論、交流。(教

學提示:塔臺要設計成什么樣子?人員怎么分工?用什么材料?塔臺建在什么位置比

較合適?設計多高的塔臺才方便觀看?如何做到既穩固又節省成本?)

探索二:制訂標書

1.過渡:(教學提示:出示“塔臺競標標書”,引導學生觀察競標標書并分析其特點。)

探索工程項目的哪些方面可能會更受重視?(預設:項目成本和項目安全性。)

與研討2.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活動,合作制訂標書。提醒學生注意工程中的競標要點是項

目成本和項目安全性。

探索討探索三:投標發布會

與研討1.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互評,梳理各組標書的優勢,描述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9

2.活動:組織各小組進行投標發布會。(教學提示:各小組進行投標講解時,教師提前

將對應組的標書投影展示。)

探索3.小結:在評價項目方案時,項目成本和項目安全性是工程設計的重點,二者的協調

與研討統一是工程設計的關鍵。

小結:建設工程是一項復雜的任務,既要考慮各項因素之間相互牽制、難以取舍的關

拓展

系,也要明確各項因素權衡的側重,達成二者最大的平衡與優化需依靠工程項目的設

與小結

計、技術難關的突破以及科學原理與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

1.3建造塔臺

工程:建造塔臺

板書

標書:選址、選材、塔的設計、成本預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

設計

競標要點:項目成本、項目安全性

工程的關健是設計

第4課設計塔臺模型

(教材P10—12)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設計塔臺模型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工程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及之間的關聯。

2.知道工程設計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建造塔臺的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建造方案。

2.能根據限制條件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塔臺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繪圖的方式表達創意。

教學3能.深入思考,發現并解決設計中的難點問題。

目標4能.反思自己的設計,不斷改進。

科學態度目標

1對.工程設計抱有極強的興趣。

2愿.意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3.具有反思意識,能聽取同學的意見并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到科學知識對設計好塔臺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根據建造塔臺的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建造方案。

重難點難點:根據限制條件設計符合要求的塔臺模型,并用文字和繪圖的方式表達創意。

10

教學為學生準備:塔臺競標書、學生活動手冊。

準備教師準備: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三角形與正方形的框架實物、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導入:(教學提示:出示課首塔臺圖片,回顧工程建設的基本步驟。)建立模型是工程

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建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設計。

聚焦

2.揭題: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也要像工程師一樣,設計、制作、測試、評估、改進塔臺

模型,經歷建造塔臺的過程。讓我們從設計塔臺模型開始吧!(板書:設計塔臺模型)

任務一:明確工程要求

任務1.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學校給定的要求,明確要做一個怎樣的塔臺。

制訂方案

2?鰭^耨蹣躺糠豳球交流分析,找出并整理關鍵要求。

二甲tX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幫助卡

任務:根據評價表思考問題第(1)組

思考以下問題:

(1)為了盡可能達到60厘米的塔高,你們的設計是如何考慮

材料使用的?

上小下太,但尾屋不能犬犬,以免材料浪費;中一里發售從中

間和則面進行.并幫助延及高度

任務(2)哪些設計是為了穩固塔臺模型?

利用了框架.相互無錯?.在用了一些料扛如圄.緣身修體上小

活動

下火,

內容

制定方(3)什么因素會導致塔臺產生傾斜角?

斜■面交架與嬴座旌頭的雨度不準確.糅作過程中合力”的發.含

案與研重量、祖度不同

討(4)如何保證塔臺不倒下且能抵御大風或一定級別的地震?

為y犬量三雨形;力b犬底部重上;底部如海珠"

(5)如何保證塔臺的傾斜角最小?

同一層的發誓及度相同.斜邊連接的銜度相同

小組中處于最高水平

2.小結:應該孑小蛆中最差水平不能太大,避

材料成本在所有材料成本在所有小組中處于中

材料成本在所有小組中最低

免材料浪費。統計小組中最高等水平

3.談話:對于暫時想不到答案的問題不用為難,大家可以在接下來的設計環節中繼續

思考、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

4.引導:出示教科書中的學生交流圖,引導學生閱讀對話框中的提示內容,交流設計

關鍵點。

5.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展開設計活動。可以在設計圖上用數字和單位標注

塔臺模型各項尺寸大小,并對關鍵結構進行文字和圖畫的補充或原理的解釋。

拓展小結: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而對模型的設計也需要全面而細致地考

11

與小結慮各種因素,再經過多維度的思考與權衡,才能整合出最為合適的設計。

第5課制作塔臺模型

(教材P13—14)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制作塔臺模型課型新授課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制作模型是工程設計的重要環節。

科學探究目標

1能.依照設計方案,制作出塔臺模型。

2能.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引發新思考。

教學3.能根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優劣。

目標科學態度目標

1.體驗堅持完全按照設計圖進行模型制作。

2意.識并感受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能通過溝通交流形成集體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認識到科學知識和技能對制作優質模型的重要性,進而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科學技

術做支撐。

教學重點:依照設計方案,制作出塔臺模型。

重難點難點: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引發新思考,反思所制作模型的優劣。

為學生準備:設計方案、膠帶、吸管、剪刀、紅筆、滾珠、彈簧、鉤碼、學生活動手

教學

11n

/J/J0

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提問:制作塔臺模型有哪些要求?(預設:塔臺模型的高度需要達到60厘米,塔臺

模型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還要有一定的抗風抗震能力。)

2.揭題:(教學提示:出示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展示各組的設計方案。)這節課將帶

聚焦

領大家按照各自小組的塔臺設計方案來制作塔臺模型。(板書:制作塔臺模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制作塔臺的要求,出示設計方案,讓學生回憶起上節課設計塔

臺模型的過程,進而自然地了解本節課的任務,明確制作塔臺模型的要求。

制作

制作與1.過渡:模型制作屬于工程建設中的設計環節,模型成品是將設計方案上的設計思想

研討呈現為具象的實物,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制作模型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預

設:模型要完全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制作。)

12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吸管、膠帶、剪刀、紅筆、滾珠、彈簧、鉤碼等制作塔臺模

型的材料。)這些材料各用來做什么?(預設:吸管是塔臺模型的主要支架,膠帶用于

加固,剪刀用于裁剪、挖孔,滾珠和鉤碼可以用來增加塔臺底部重量,以增強抗風抗震

能力。)它們分別有哪些連接技巧和操作要點?(預設:接口處可以用膠帶進行加固,

同時也可以利用穿插的方法連接吸管,既節約成本,又增強了塔臺的抗彎曲能力。)

3.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制作塔臺模型,并將塔臺模型的優點與不足或新的想法記錄

在活動幫助卡中。

模型展示

L活動:指導各小組輪流上臺展示制作的塔臺模型,結合評價表對模型進行介紹,分享

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法。

2.布置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評價表進行自評,并在小組間進行互評。

小結:在本課的制作塔臺模型活動中,同學們逐漸形成了邊制作邊思考、樂于接受他

拓展人意見、樂于交流合作的好習慣。在制作過程中,許多小組根據塔臺模型的實際情

與小結況,在設計圖紙上進行了修改,課后還能繼續梳理、改進、調整、完善工程設計,體

現了良好的團隊合作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1.5制作塔臺模型

板書動手制作:制作的塔臺模型要與設計方案一致

設計成本節約、模型性能(穩定性等)、制作細節、模型特點

模型展示:優缺點一新想法一改進

第6課測試塔臺模型

(教材P15—16)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測試塔臺模型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知道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科學探究目標

教學

1.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目標

2.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

3.能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

科學態度目標

1.對測試活動充滿好奇與熱情,認識到測試的重要意義。

13

2.能基于觀察事實做出合理判斷。

3.能虛心接納同學意見,通過反思交流,調整原有設計,從而達成集體共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檢測工具對測試工作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一項工

程建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

重難點難點:通過分析、對比測試結果,歸因問題所在并進行梳理、歸納。

為學生準備:塔臺模型、塔臺模型測試記錄單、問題梳理記錄單、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

教師準備:米尺、多本教科書、電風扇、抗震檢測儀、塔臺模型測試記錄表、教學

準備

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引入:上節課,同學們通過對照評價表,對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做了簡單的組內

自評與小組互評。若要更客觀地評價工程設計是否合理、科學、符合要求,還需要

進行什么環節?(預設:測試、檢測。)

聚焦2.揭題:測試模型環節決定著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工程設計中的又一重

要環節。各個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設計方

案的實施過程是否合理?這些疑問就讓我們通過今天的測試來解答。(板書:測試

塔臺模型)

14

明確測試標準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引導學生觀察評價表,討論、交流

各個方面的評價標準。)對照評價表,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對塔臺模型進行測

試?具體評分標準如何?(預設:可以從塔高、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

成本等方面進行測試,不同表現情況對應不同的分值。)“分工合作”和“美觀”是

無法量化的項目,需要全班評議、共同商討。

2.追問:我們可以用哪些工具協助不同項目的測試?(預設:用米尺測量高度、用重

物測試頂端承重能力、用電風扇測試抗風能力、用拍動桌子模擬地震測試抗震能力。)

3.活動:指導學生從測量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討論,經過交流全班達成共識。

:課件出示

活動幫助卡

:(1)測量塔高的方法:得以臺橫:里汲豆干平卷的桌:面上.得樂工量宜放在;

i填合根型,分邊.測量墩臺的高度.平在木工讀出

:(2)測試頂端承重能力的方法:使用一樣的重物測試綜合模:型,疥厚度相;

測試與:同的教科書均勻也會放在壕臺頂端,忠星3秒后.姓筱僉如計較

研討“3)測試抗風能力的方法:用同一電文扇的三擋亂力吹落石,受到該風力;

:吹梅布波有明顯幀倒冢移動貝”說明達到該級.別抗蟲。:

;(4)測試抗震能力的方法:用抗震捺測儀的三擋強度測試塔臺把震能力j

;或,用課桌人工模擬不同等級也震來測試.

4.交流:塔高、頂端承重能力、抗風能力、抗震能力的性能標準是必須達到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成本越低設計越好。評價表中的圖文設計、分工合作、美觀、成本應如

何進行評分?(教學提示:師生共同探討,細化標準。設計圖及文字說明依照是否有

繪圖、文字、標注,是否表述清晰打分;材料成本統計可以通過制訂材料費用進行測

算,例如吸管一根0.1元、鉤碼一個1元、滾珠一個0.2元、膠帶一米0.1元、彈簧

一個0.2元,進行各組成本統計,通過排名打分;分工合作情況由各組自行介紹;模型

美觀方面通過塔臺結構是否合理、外形美觀程度進行打分。)

展示與測試

1.過渡:看來,我們測試的方法、標準、工具都需要統一,這樣才能保證測試公平且

方便對比。(教學提示:出示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分發塔臺模型測試記錄單并介紹

填寫方法一一以塔高為例,利用米尺進行測量,記錄到測試結果一欄,再根據細化標

準打分,填上對應的星數。測試完成后將各小組結果匯總到塔臺模型測試記錄表中。)

2.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活動,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測試與研討

自我評估

發放問題梳理記錄單,課件出示教材上問題梳理記錄單,引導學生梳理各自

測試與研討

小組在建造塔臺模型時遇到的問題,填寫自己的問題梳理記錄單。

研討匯報

15

拓展:課后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組內塔臺的測試結果進行反思,并整合其他小

拓展

組的塔臺模型給你們帶來的啟示,梳理歸納,為下節課的評估與改進做好準

與小結

備。

第7課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教材P17—18)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評估改進塔臺模型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

科學探究目標

1能.依據評估標準,針對每一組模型開展小組自我評估與組際評估。

2能.根據評估結果,梳理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

教學3.根據已梳理的問題,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再次改進設計。

目標科學態度目標

1進.一步增強對工程建設的興趣與認識。

2能.夠學會傾聽,樂于交流,不斷改進設計。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加深對工程的認識與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系。

2.理解工程的關鍵是設計。

重點:依據評估標準,開展自評與互評,梳理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再次改進

教學設計。

重難點難點:建立“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的認

識。

為學生準備: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塔臺模型設計方案、塔臺模型、塔臺模型測試

教學

記錄單、問題梳理記錄單、設計方案修改記錄單、學生活動手冊。

準備

教師準備:班級評分統計表、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L引入:(教學提示:出示上節課的塔臺模型測試記錄單。)根據上一課對塔臺模型

的測試與自我評估,我們找出了各自模型的問題。那么,怎樣改進才能把它設計得

更好呢?(預設:適當降低塔臺模型的高度,以增強抗風能力;在保證塔臺穩固性

聚焦

的前提下,簡化其結構,以減少吸管的使用量;……)

2.揭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評估改進塔臺模型,體驗工程設計中的又一重要環

節。(板書: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16

【設計意圖】從上節課的測試記錄單自然過渡到對塔臺模型的改進,聚焦本課主

題,引導學生思考改進方法,尋求技術突破。

小組交流評估

1.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根據活動幫助卡分組活動。

2.研討交流。

明確問題

指導各組學生根據小組交流評估的情況,明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將問題記錄下來。

改進設計

1.過渡:在經歷了關于塔臺模型的設計一制作一測試一評估這個較為完整的工程環節

后,相信大家也發現了一次設計往往難以滿足所有的限制條件,達到設計要求。所以,

我們需要進入到第二輪的修改設計一制作一測試一評估的閉環中。

2.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對照之前的學生活動手冊和塔臺模型設計圖紙,結合設計方案

修改記錄單,有針對性地探討修改方案,改進各自小組的塔臺模型設計方案,完成改

進設計圖,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

評估與

改進

3.提問:我們改進后的設計方案更加符合設計要求,但這就是最終的方案嗎?(預

設:不是,改進后的方案還需要再次進行制作模型、測試、評估等環節。)如果又遇

到問題了呢?(預設:繼續探討改進,直至達到設計要求。)

4.小結:當我們完成第二輪的修改設計一制作一測試一評估的環節,并不代表設計環

節就此結束,更不代表建造工程的結束。設計環節需要如此不斷地反復,直到達到

設計要求為止,才能進入實施建設的環節。

研討匯報

學完本課,各位小小工程師順利體驗了建造工程中設計環節的一個小循環。課后,

拓展

請同學們繼續按照改進后的設計方案,繼續加工塔臺模型,使它更符合設計要求。屆

與小結

時將舉行班際招標會,面向全校師生,展示你們的設計,大家加油!

1.7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板書

設計11

發現問題——?修改設計——?測試評估——?實施建設

17

2生物的多樣性

第1課校園生物大搜索

(教材P20—22)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校園生物大搜索課型新授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運用分區域調查的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

2.能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可行的調查活動方案。

教學3.能根據調查記錄校園生物的種類及分布情況。

目標科學態度目標

1.表現出對調查校園生物多樣性的濃厚興趣。

2.能夠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

3.在調查過程中能夠珍愛生命,尊重事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校園環境與生存的生物相互影響。

教學重點:運用分區域調查的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

重難點難點: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可行的調查活動方案。

教學為學生準備:放大鏡、照相設備、小鏟子、記錄本、筆等觀察記錄材料和工具。

準備教師準備:有關校園生物的資料、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本課教材上各種生物的圖片。)大家認識這些生物嗎?(預

設:喜鵲、蝗蟲、蚊子、麻雀、蜻蜓、蝴蝶、狗尾草、瓢蟲、蟋蟀、蚯蚓、蒼蠅、燕

子、蠅蟲、螞蟻、梧桐樹。)看完了這些圖片,大家有什么感受?(預設:地球上的

生物種類繁多。)

2.談話:生物種類繁多說明生物具有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豐富性,

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作為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生物的

聚焦

多樣性有哪些表現?與我們有哪些聯系?對它的研究有何意義?本單元“生物的多

樣性”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3.過渡: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種類繁多,我們不可能進行全方位的探究。而我們所處

的校園也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從校園里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以小見大。大

家知道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多少種動物嗎?(預設:不知道。)想要了解校園內的生

物種類,我們應該怎么做?(預設:做一些觀察和記錄來統計生物種類。)

18

4.揭題:為了更詳盡地了解校園生物的種類,我們今天就要進行一次校園生物

大搜索。(板書:校園生物大搜索)

聚焦【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校園(或田野)中常見的不同生物的圖片,激發學生探

索校園生物的興趣,同時將問題聚焦到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校園,引發學生對

校園生物多樣性的關注,順勢揭示了本課研究的主題。

探索一:我們知道的校園生物

L過渡:剛才我們看到的圖片中的生物在校園里都有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