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春外國語學校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語文試卷出題人:劉明娜審題人:蔣黎茉一、現代文閱讀(30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許多人喜歡從道德的觀點來談文藝,從韓昌黎的“文以載道”說起,一直到現代“革命文學”以文學為宣傳的工具止,都是把藝術硬拉回到實用的世界里去。一個鄉下人看戲,看見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樣子惟妙惟肖,不覺義憤填膺,提刀跳上舞臺,把他殺了。從道德的觀點評藝術的人們都有些類似這位殺曹操的鄉下佬,義氣雖然是義氣,無奈是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他們不知道道德是實際人生的規范,而藝術是與實際人生有距離的。藝術上有許多地方,乍看起來,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臘和中國舊戲的角色往往帶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時用歌唱的聲調,不像平常說話。埃及雕刻對于人體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圖案畫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紀“哥特式”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延長。中國和西方古代的畫都不用遠近陰影。這種藝術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淺薄之人唾罵,它固然時有流弊,其實也含有至理。這些風格的創始者都未嘗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們的目的正在使藝術和自然之中有一種距離。說話不押韻,不論平仄,做詩卻要押韻,要論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藝術本來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藝術的最高目的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們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藝術呢?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藝術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經過反省的。蔡文姬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響,幼子饑已卒”時決寫不出《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盡管深刻,經驗盡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摘編自朱光潛《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材料二:藝術就是“人類的一種創造的技能,創造出一種具體的客觀的感覺中的對象,這個對象能引起我們精神界的快樂,并且有悠久的價值”。這是就客觀方面而言。若就主觀方面——藝術家的方面來說,藝術就是藝術家的理想情感的具體化、客觀化,所謂自己的表現。所以藝術的目的并不是在實用,乃是在純潔的精神的快樂,藝術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識的構造,乃是一個民族精神或一個天才的自然沖動的創作,它處處表現民族性或個性。藝術創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雖能受理性學識的指導與擴充,但不是專由學術所能造成或完滿的。藝術的源泉是一種極強烈深濃的,不可遏止的情緒,挾著超越尋常的想象能力。這種由人性最深處發生的情感,刺激著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議的強度,引導著他直覺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這一剎那間產生的許多復雜的感想情緒的聯絡組織,便成了一個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的性質,古來說者不一,亞里士多德提出“藝術是模仿自然”,這話現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藝術雖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現,或者取自然的現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體做描寫的對象,但它決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體是一種自由的創造。它從那藝術家的理想情感里發展進化到一個完滿的藝術品,也就同一個生物細胞發展進化到一個完全的生物一樣。所以我向來的觀察,以為藝術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實現。藝術家創造一個藝術品的過程,就是一段自然創造的過程,并且是一種最高級的、最完滿的自然創造的過程。因為藝術是選擇自然間最適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類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現。其實各種藝術與自然的關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藝術,在建造方面就純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隨著幾何學比例的法則;音樂也不取象于自然;抒情詩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純粹是抒寫主觀的情緒。(摘編自宗白華《美學與藝術略談》)材料三:藝術家中的古典派,理論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義。他們承認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兩只燕子,飛得最快而姿態最輕盈的一只是美的;許多耕牛中,最強壯耐勞的是美的;一個少女和一個老婦,前者是美的;兩個青年,一個氣色紅潤,一個貧血早衰,壯健的是美的。總之,在生物中間,正常的和典型的為美,完滿表現種族特征的為美,發展和諧健全的為美,機能旺盛、精神飽滿的為美。在無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間,予人以偉大、強烈、繁榮之感的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種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怯懦、強暴、欺詐、淫亂。藝術既是自然的再現,凡是自然的美丑,當然就是藝術的美丑了。(摘編自傅雷《藝術與自然的關系》)1.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蔡文姬之所以能寫出《悲憤詩》,是因為她能把切身的悲憤之情放在一定距離之外,對自身的經歷加以反省。B.從客觀上講,藝術會給人們帶來豐厚的精神財富和悠久的價值,藝術也離不開創作者的創作自覺和想象能力。C.在古代中國與西方的藝術實踐中,許多藝術形式表明人們都能在適當的距離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不是取象自然,抒情詩不是模仿自然,這都表明藝術并非一味地模仿自然。藝術本是一種自由的創造,一段自然的實現。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A.藝術上的做法要不近情理,其目的正是使藝術和實際人生產生距離,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B.只有藝術上出現的諸如波斯畫中人物肢體不自然的扭曲等形式,才能彌補實際人生與自然的缺陷。C.在談及藝術與自然的關系時,材料三介紹的“理想的自然主義者”的美學理念,與材料二的觀點基本一致。D.藝術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論家中的理想派,都認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這種觀點也對其藝術主張產生了影響。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義”審美的一項是(2分)A.斷橋殘雪,雪殘未消,似有些殘山剩水的荒澀感,成為西湖勝景。B.徐悲鴻畫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結實的壯年男子,奮力揮鋤掘石。C.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D.在梵高的油畫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渦狀的,星云呈現出流動感。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反駁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時的論證思路。(4分)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兩句千古傳誦。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對其蘊含的藝術理論的理解。(4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香市茅盾“清明”過后,我們鎮是照例有所謂“香市”,首尾大約半月。趕“香市”的群眾,主要是農民。“香市”的地點,在社廟。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面上就是農村的“狂歡節”。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風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并且又是“蠶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來的農民一半是折神賜福(蠶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預酬蠶節的辛苦勞作。所謂“借佛游春”是也。于是“香市”中主要的節目無非是“吃”和“玩”。臨時的茶棚,戲法場,弄缸弄甏、走繩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線戲,髦兒戲,西洋鏡、將社座前的五六十畝地的大廣場擠得滿滿的。簡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資糖、花紙、各式各樣泥的紙的金屬的玩具,燦如繁星的“燭山”,焦得眼睛流淚的檀香煙,木拜墊上成排的殖頭者,廟里廟外,人聲和鑼鼓聲,還有孩子們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騷音,三里路外也聽得見。我幼時所見的“香市”,就是這樣熱鬧的。在這“香市”中,我不但鑒賞了所謂“國技”,我還認識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兒童們的狂歡節。“革命”以后,據說為的要“破除迷信”,接連有兩年不準舉行“香市”。社廟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門,而廟前廣場的一角也筑了籬笆,據說將造公園。社廟的左偏殿工又有什么“蠶種改良所”的招牌。然而從去年起,這"迷信"的香市忽又準許舉行了。于是我又得機會重溫兒時的舊夢,我很高興地同三位堂妹子(她們運氣不好,出世以來沒有見過像樣的熱鬧的香市)趕那香市去。天氣雖然很好,“市面”卻很不好。社廟前雖然化平日里多了許多人,但那空氣里似乎很陰慘。居然有鑼鼓的聲音。可是那聲音單調。廟前的烏龍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的那座戲臺卻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兒時所見的香市了!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鑼鼓響的地方去看一看罷。我以為這鑼鼓響的是什么變把戲的,一定也是癟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這是“南洋武術班”,上海的《良友畫報》六十二期揭載的“臥釘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一員,那不是無名的“江湖班”。然而他們只售票價十六枚銅元。看客卻也很少,不滿二百(我進去的時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術班的人們好像有點失望,但仍認真表演了預告中的五六套:馬戲,穿劍門,穿火門,走鉛絲,大力士……他們說:“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馬虎,……”他們三條船上的男女老小總共有到三十個!在我看來,這所謂“南洋武術班”的兒套把式比起從前“香市”里的打拳賣膏藥的玩意來,委實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擠得滿場沒有個空隙兒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來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農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見。后來我知道,鎮上的小商人是重興這“香市”的主動者;他們想借此吸引游客“振興”市面,可是他們也失望了。1933年7月文本二:成功地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來鋪排事實表現主題,是《香市》顯著的藝術特色。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對比,不僅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且從來就是藝術創作中作家們所常常用到的一種極有力的表現手段。同一鄉鎮的“香市”昔盛今衰,前后迥異,孤立地看,難見深意,但兩相對比,就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并能啟人深思。農民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尚且如此凄涼,使人失望,終年歲月的辛酸悲苦就可想而知了。讀了這篇散文,在讀者的心海里激起的只能是對上世紀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憎惡和詛咒。《香市》的另一藝術特色,是在散文創作中成動地創造和運用了窺斑見豹、大題小做的藝術手段,表現了30年代初舊中國的歷史巨變。作者在《茅盾散文集·自序》講過一段名言:“從來有‘小題大做’之一說。現在我們也常常看見近乎‘小題大做’的文章。不過我以為隨筆之類光景是倒過來‘大題小做’的。”“我的意思是:大題不許大做,就只好小做了。”“特殊的時代常常會產生特殊的文體。”揭露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下舊中國江南農村殖民地化的過程,這是個“大題”,但在白色恐怖下不能直言“大做”,只好“小做”。通過舊中國農村社會生活的一個小側面“香市”昔盛今衰的變化來表現。這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創造能力和選取、挖掘題材的藝術匠心。濃郁的鄉土氣息,是《香市》的第三個藝術特色。茅盾生長在農村,但在都市里長大。而他的血液里還保留著鄉村的“混寶氣愿”。他曾說:“我愛的,是鄉村的濃郁的‘泥土氣息’。”他在《關于“鄉土文學”》一文中指出:“鄉土文學在描寫特殊的風土人情而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于運命的掙扎”。《香市》從題材、內容上看是屬于“鄉土文學”一類,完滿地達到了上述要求,它通過對“香市”今昔巨變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樸素的色彩鮮明、有聲有色、時代性很強的江南農村的風土人情畫、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氣息。(節選自陸維天《“香市”昔盛今衰因何在》)【注釋】①蠶花廿四分:浙江一帶方言,稱蠶繭的收成為蠶花。這里的“蠶花廿四分”是希望蠶繭能有廿四分的好收成。②革命: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即1924—1927年間的北伐戰爭。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革命’以后……不準舉行‘香市’。”不僅表明重興香市的時代背景,并且說明“革命”以后的時代環境、社會文化對香市具有直接影響。B.“香市”的場地被瓜分、暗示了“香市”衰敗的緣由:國內的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是導致江南農村經濟調敝、破產的根本原因。C.作為反映現代文明技藝水平的“南洋武術班”的表演,技藝高了,但是看客反倒少了,更加有力地深化了農民生活“今不如昔”的悲劇。D.“香市”的主角由農民變為現在的小商人,表明只是采用“所謂南洋武術班的幾套把式”的商業手段無法重興“香市”,還得需要其他商業手段。7.下列對文本一、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2分)A.文本一中“公安分局”和“蠶種改良所”具有象征意義,“公安分局”象征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蠶種改良所”象征著反動的軍閥勢力。B.文本一的主要意圖并不在于介紹故鄉習俗和追憶兒時生活,而是以“香市”的今昔變化,揭示“舊中國江南農村殖民地化的過程”。“窺斑見豹、大題小做”的藝術手段,生動傳神、淺白直露地描寫了“香市”今昔的歷史變化及其原因。D.文本二中“對比”的藝術手法,表現在文本一中則是通篇“今不如昔”的整體對比,但其他對比似乎沒有,這不能不說是本文的一大遺憾。一中畫橫線部分是怎樣描寫“香市”的?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6分)9.文本二說,《香市》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其“鄉土氣息”在文本一中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51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范雎至秦,王庭迎,敬執賓主之禮。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三》)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寡人也/寡人也/寡人也/寡人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蹶,跌倒、絆倒,也指竭盡,文中指跌倒,與成語“一蹶不振”的“蹶”意思相同。B.保傅,是保官和傅官的統稱,古代負責輔導太子等貴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的官員。C.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也代指朝廷和國家政權,在文中指后者。D.跽,雙膝著地,把上身挺直。文中秦王跽曰中的“跽”與《鴻門宴》中“按劍而跽”的“跽”皆表示警備。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秦王到庭院去迎接范雎,執行的是賓主的禮儀,屏退左右的人后長跪反復請教,這些都表現出對范雎的重視。B.范雎認為自己客居秦國,又認識到解決秦國問題會涉及秦國君臣和秦王的骨肉至親,所以不想參與秦國政事。C.范雎認為只要自己的主張對秦王有益,即使像箕子、接輿那樣油漆涂身,也覺得是莫大的榮耀,不覺得羞恥。D.秦王被范雎的忠誠之言和對自己處境的分析打動,認為是上天派范雎來幫助自己保全宗廟的,再次悉心求教。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愿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也。(5分)(2)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5分)范雎舉“呂尚遇文王”事例的用意是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品鑒張說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和杜甫的《登岳陽樓》兩首詩,完成15-16題。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唐·張說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注】①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梁知微,時途經岳州入朝,遂有與詩人的相遇。當時作者被貶為岳州刺史,在為梁知微舉行的送別宴會上創作此詩。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日見孤峰水上浮”的“浮”有動態感,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物,與杜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浮”有異曲同工之妙。B.張詩第三句由虛轉實,由寫景轉抒情,以神仙“不可接”暗指入朝如登九重天,流露出一種難以追攀的莫名惆悵。“今”“昔”是時間上的對舉,呼應了尾聯“關山北”與“憑軒”在空間上的對應,都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引發聯想。D.杜詩將江山的壯闊與個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襯,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16.同為描繪洞庭山水的佳作,兩首詩在抒情的處理上各有千秋。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兩首詩的不同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5小題,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侍坐》中,孔子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平等的環境。他說:,。(2)《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說六朝歷史一去不返,此時只剩凄涼秋色,反映詞人吊古傷今的情緒的詩句是:,。(3)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里用:,表明自己如同冰雪般光明磊落、襟懷坦蕩。
(4)《登岳陽樓》中描寫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承載萬物的句子是:,。(5)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泰山作比,說明要廣納人才方能成就大業的句子是:,。(四)課內基礎知識(本題共5小題,10分)18.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吳楚東南坼(分裂)B.盡挹西江(舀)C.功施資敵國(資助,供給)
19.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2分)A.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B.民以殷盛,國以富強。C.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D.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2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A.對此,謾嗟榮辱。B.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C.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D.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
21.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西取由余于戎B.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C.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D.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22.下列文學文化常識闡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湯顯祖,明代戲曲作家。代表作有《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B.卡夫卡,德國小說家。代表作有《變形記》《訴訟》《城堡》等。C.“一人飛升,仙及雞犬”是出自晉代葛洪《神仙傳》的相關記載。D.五帝三王中的五帝:指《史記·五帝本紀》中的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9分)我國的古建筑多為磚木結構,由于磚木材料易受寒暑風雨侵蝕,再加之修建時間久遠及天災人禍,古建筑會不可避免地受損,加固、修復已成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各種修復方法中,①,因而得到廣泛運用。首先,碳纖維材料性能優越。相比于傳統的混凝土結構修復材料,碳纖維材料的抗拉強度更高,能夠有效提高建筑物結構的承載力、剛度與抗震性能。鋼材材料容易銹蝕,但碳纖維材料不會。另外,②,能避免因修復材料自重而增加的額外重量壓力。其次,碳纖維修復能更好地保證古建筑的原始風貌。對于古建筑的修復,要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③。碳纖維修復很少對建筑原結構進行鉆孔、打釘等物理性破壞,符合原建筑修繕的特性。例如,木料上的那些“歲月裂紋”,大都會被不著痕跡地“縫合”。第三,碳纖維修復施工難度低,工期短,對于追求時間效益的項目工程,碳纖維修復法更是省時利器。23.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歲月裂紋”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B.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C.如謝莊《月賦》中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D.1967年,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來抗擊瘧疾。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四、25.作文(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到臨危受命勇擔道義的燭之武,從公而忘私的“最美奮斗者”雷鋒到堅守初心的戰斗英雄陳祥榕,從攻堅克難的諾獎獲得者屠呦呦到始終行走在探索發現之路上的加來道雄……一個又一個“好故事”展現著時代潮流的變遷,也銘記著個人的奮斗和奉獻。在“好故事”周圍有聆聽者,欣賞其意義和價值;有傳播者,弘揚其傳統與精神;有創作者,踐行奮斗,書寫序章……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你會在“好故事”中承擔怎樣的角色?請結合自己的體驗、感受或經歷,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語文必修下語文試卷期中考試答案1.C。“人們都能在適當的距離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中的“人們都”以全概偏。2.D。A.“要不近情理”錯誤,無中生有。B.這些形式化的手法確實彌補了實際人生與自然的缺陷,但不是必要條件。C.“材料三介紹的‘理想的自然主義者’的美學理念,與材料二的觀點基本一致”比較有誤,在談及藝術與自然的關系時,兩則材料話題方向不一致,且材料三認同“藝術是自然的再現”,而材料二認為藝術“就是一段自然的實現”。3.B。從材料三“在生物中間,正常的和典型的為美,完滿表現種族特征的為美,發展和諧健全的為美,機能旺盛、精神飽滿的為美”可知:AC項只談了對自然的審美,未涉及藝術;D項強調藝術創作與自然有距離,符合材料一的觀點,而不符合材料三的觀點。只有B項“徐悲鴻畫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結實的壯年男子,奮力揮鋤掘石”機能旺盛、精神飽滿,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義”審美。4.①首先,提出“亞里士多德‘藝術是模仿自然’,這話現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在承認亞里士多德“模仿說”具有合理性的基礎上,再對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駁。②然后提出藝術的本質是一段“自然的實現”,藝術家創造的過程是一段“自然創造”的過程。③最后用建筑、音樂、抒情詩等例子論證了“模仿說”觀點存在漏洞。(評分參考:第一點第1分,第二點2分,第三點1分)5.①“燕山雪花大如席”,運用夸張,使藝術和自然之間產生了一種距離;②詩人以自身的創作情緒和想象力將理想情感具體化、客觀化;③李白選取雪花這一自然現象進行了自由的創造和豐富的想象,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具有李白的浪漫主義的個性特色;④詩句呈現出了雪花這一自然景觀旺盛、強烈的美感,彰顯了自然之美,是對自然的再現。(評分參考:答出兩點即可滿分)6.D。【解析】:D選項,往常“香”的主角——農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見。“香市”的主角轉變為鎮的小商人。這說明了什么?因為國內的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使得農村經濟凋敝、破產,他們己經沒有經濟能方來消受這“香市”了。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什么商業手段,都無法挽回農村破產、鄉村凋敝的趨勢了。7.B。【解析】A選項,“公安分局”象征著反動的軍閥勢力。"蠶種改良所'象征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C選項,“淺白直露”錯誤。文本二,第二段開頭說“運用了窺斑見豹、大題小做的藝術手段”。由此可見“淺白直露”不正確,應為“含蓄蘊藉”。D選項,“但其他對比似乎沒有,這不能不說是本文的一大遺憾”錯誤。“對比”的藝術手法,表現在文本一中不僅有通篇“今不如昔”的整體對比,也有“今勝于昔”的局部對比:由此可見,茅盾是深諳藝術描寫辯證法的,其藝術描寫十分成功,沒有什么遺憾。B選項可知:文本一固然有“香市”為記憶,但是作者的主要意圖還是在于表現“香“”的今昔劇變,用以勾畫農村衰敗貧困的趨向,揭示“舊中國江南農村殖民地化的過程”!在這看似平靜的話語背后是農民的辛酸和不幸,是作者對農民深切的關注和同情!所以選B。8.(1)采用了場面描寫(場景描寫)的方法。先說明“香市”的主要節目是“吃”和“玩”。(2)然后,從視覺角度描寫廟前場面之大。(3)由多種感官出發,描繪屆里的品物之盛與香火之旺。(4)最后,從聽覺角度表現廟里廟外的聲音之嘈雜。評分參考:一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就滿分。9.(1)記敘的內容是江南農村特殊的風土人情:對故鄉風俗的介紹(農村的“狂歡節”),對“香市”的描寫(“香市”中主要的節目無非是“吃”和“玩”,等等。(2)反映的主題與鄉村(農民)有關:通過“香市的今變化,揭示了上世紀30年代初江南農村經濟破產,鄉鎮日益凋敝的衰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農民深切的關注和同情。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其他答案參考:①描寫的人物多是農民(小商人):趕“香市”的群眾,主要是農民:小商人是鄉鎮上的,不是城市里的。②語言具有“鄉土”化:質樸通俗,親切自然,并夾有一些方言詞匯(蠶花世四分)。文言文參考譯文: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到庭院迎接,恭敬地執行采用了賓主的禮儀。看到的人無不改變臉色容顏。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哦,哦。”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哦,哦。”像這樣多次。秦王直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我嗎?”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敢這樣啊。我聽說當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份)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像這種情況,交情是生疏的。結果一談就任他做太師,用車載著和他一起回去,他們的交談是深入的。所以文王果真在呂尚的輔佐下取得了成功,終于占有天下而成為帝王。現在我是個客處他鄉的人,與大王交情疏遠,可是所想要陳述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又處在您的骨肉至親之間。我愿意獻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多次問我而不回答。大王真能按我說的去做,死亡不足成為我的擔憂,流亡不足成為我的憂慮,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發狂,不足成為我的恥辱。死亡,是人無法逃避的。處在必須一死的形勢下,可以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畜牧業生產與疫情防控責任合同
- 固定支架租賃合同
- 石油化工行業生產安全規范指南
- 藥物治療基礎復習測試卷含答案
- 新能源汽車租憑合同協議書
- 3 《自己之歌》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課件-3
- 上海店鋪合租合同范本
- 辦公集裝購買合同范本
- 房車大白轉讓合同范本
- 初中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
- 呵護地球家園點亮綠色希望-2025年4月22日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班會 高中主題班會優 質課件
- 政務人員禮儀培訓課件
- (一模)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南資本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十萬個為什么》整本書閱讀-課件-四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 走近湖湘紅色人物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學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