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題_第1頁
2023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題_第2頁
2023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題_第3頁
2023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題_第4頁
2023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啟用前

山西省運城市202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

歷史試題

2022.11

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

的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題時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史記?五帝本紀》中將部落首領黃帝、顓頊、轡、堯、舜合列為五帝。顓頊為黃帝之

孫,轡為黃帝之曾孫,堯為黃帝之玄孫,而舜也與黃帝有血緣關系。司馬遷意在

A.強調中華文化同源共祖B.為宗法制度提供理論依據

C.反映血緣政治源遠流長D.適應集權政治的現實需要

2.春秋戰國時期,“士”已經不再局限于貴族階層,而成為“四民”之首,其成員既有沒

落的貴族子弟,也有掌握了文化知識的平民甚至奴隸。其中的佼佼者如子產、李悝等在

當時大放異彩。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重要政治人物主張或舉措簡表(部分)

政治人物輔佐的諸侯國主張或舉措

子產鄭國作封油1、鑄刑書、擇能吏、立謗政

李悝魏國盡地力、食有功、祿有勞、賞有能

封君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罷無能、

吳起楚國

廢無庸,捐不急之官

商鞅秦國行縣制、獎勵耕戰、廢除世卿世祿制

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促成了思想領域的百家爭鳴現象B.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更加激烈

C.土地所有權由公有變為私有D.社會階層流動性漸趨增強

3.魏晉之際,玄學成為封建文人的一種思潮。玄學家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主張虛無

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他們認為政治上應當“無為”,生活作風上

要任其“自然”,社會風氣中崇尚“清談”。這種思潮的出現

A.從根本上動搖了儒學的正統地位B.導致國家走向分裂和動蕩不安

C.是江南經濟不斷得到開發的結果D.是傳統文化多維度融合的產物

4.大詩人杜甫不僅有“詩圣”之名,其作品還被譽為“史詩”。他的作品真實而細致的反

映了安史之亂爆發前后的社會狀況,描繪了唐朝由盛轉衰過程中的許多歷史細節,下面

對其作品說法正確的是

A.杜詩的史料價值大于文學價值

B.杜詩情感色彩濃厚,無法作為史料使用

C.杜詩作為文學史料可以證史、補史

D.杜詩作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詩文證史的作用

5.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后鼓勵武將“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多數武

將照做。后來宋真宗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

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自有馬多如簇。”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國理念B.社會價值取向的變化

C.門第觀念的逐漸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6.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年)仍規定“銀之用非十兩以上,禁不許以交易”。嘉靖

(1522~1566年)以后,各種銅錢都同白銀發生聯系,規定比價。在有些地方,白銀

是唯一的貨幣,銅錢幾乎被廢棄。當時,白銀地位發生變化的客觀條件是

A.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B.政府海禁政策的放松

C.市場白銀數量的增多D.農產品商品化的加強

7.清初,八旗中的兩黃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稱為上三旗;其余五旗由諸王、貝勒

直接統轄,稱為下五旗。雍正時,下詔將下五旗首領固山額真(意為旗主)之名改為固

山昂邦(意為旗的大臣)。此舉

A.加大了下五旗離心傾向B.破壞八旗兵民合一機制

C.減少了君主集權的障礙D.降低了下五旗工作效率

8.“即便是主張廢科舉的人士,到后來才發現科舉制的廢止,等于將維系傳統社會秩序和

支撐官僚系統以及促使儒家文化傳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鏟除。”據此判斷下列說法合理的

A.科舉制的廢除意味著儒家文化的滅亡B.科舉制的廢除為辛亥革命開辟了道路

C.廢除科舉制在當時導致極大社會混亂D.科舉制的廢除導致了傳統社會的消亡

9.某學者認為,清末十年,新政、立憲與革命三種社會運動,分別體現出“變事”“變法”

和“舊邦新造”的三級定位層次。終清之際革命運動的最后收功,對于新政和立憲運動

來說,是“三國歸晉”;對于清末所有社會政治運動來說,是“萬流歸宗”。該學者強

調辛亥革命

A.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B.徹底推翻了中國封建專制制度

C.使社會面貌發生了質的轉變D.調和了資產階級各派別的矛盾

10.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中國農副產品的出口貿易遭受重創:上海日常積壓的貨物約三

萬噸;杭州的出口貨物如生絲、茶葉、羊毛、雜糧等農副產品被迫停止交易;漢口市場

的牛皮、芝麻、油類、布匹等商品“皆因出口稀少,頓減其值”。這表明

A.近代民族工業迎來短暫春天B.傳統家庭手工業瀕臨破產

C.近代經濟深受世界市場影響D.戰爭阻斷中西方貿易交通

11.1938年,陜甘寧邊區要求“一切課程內容都應與抗戰聯系,不適應戰時需要的課程,

應取消或減少”,并要求加強軍事體育學習與訓練,“中等以上的學校應實行軍事教育,

小學應實行半軍事化的組織”。這些要求

A.體現了邊區教育的時代特色B.說明蘇聯的教育思想影響力巨大

C.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D.表明邊區建立起完備的教育體系

12.下圖為中國近代某一歷史時期的形勢示意圖。該圖所承載的歷史信息是

A.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B.堅持人民游擊戰爭,保存和發展自己

C.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舉行全國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線

13.下圖所示為畫家朱鳴岡于1954年創作的水彩宣傳畫,圖片中為一位拖拉機手與老農的

對話:“咱們要共同努力來建設社會主義。”該作

A.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B.加入人民公社的喜悅

C.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憧憬D.支援工業建設的愿望

14.近年來,中國學者編寫出版了“社會變遷與百年轉折叢書”,共七冊:《1840年被轟出

中世紀》《I860年巨痛與自強》《1895年大夢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

年顛沛的共和》《1937年大災難與大牽手》《1949年百年瞬間》。從書名中可見,編者認

為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遷

A.從局部地區擴散到全國B.與政治的改革密切相關

C.與戰爭的影響緊密關聯D.突變和漸變交錯地進行

15.20世紀80年代初中央出臺文件規定家庭專業戶、個體經營戶,雇工不能超過8個,超

過8個就是對工人的剝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發布了文件,去掉對雇工數量的限

制,提出“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這一變化反映了

A.私營經濟的發展受限B.國家鼓勵發展市場經濟

C.經濟發展理念的進步D.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

16.下圖所示我國節假日變化趨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法前火J數

1950199520002008

節假日

元旦1111

春節3333

勞動節1131

國慶節2233

星期日1111

星期六—111

清明節———1

端午節———1

中秋節—一—1

A.實行撥亂反正,民主法治建設走上正軌

B.實行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C.國家節假日政策的不斷調整

D.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人們出行更加方便

17.在蘇格拉底看來,城邦最需要的是織工、農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這些人仍不能使城

邦自給自足的時候,還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販,這種設想蘊含著

A.專制主義理念B.自由主義精神C.法律至上原則D.小國寡民情結

18.中世紀的歐洲。確實有諸多讓后人覺得“黑暗”與“蒙昧”的地方,但同時,中世紀歐

洲不僅僅只有“黑暗”。“蒙昧”這些關鍵詞。其黑暗中也有自己的“光亮點”,其蒙

昧無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覺醒”,以下選項能夠佐證上述觀點的是

A.中古后期王權強化,推動民族國家形成

B.自治城市的興起加劇了歐洲的分裂

C.資產階級革命推動民主制度建立

D.新航路開辟加強了世界聯系

19.亞歷山大東征時,沿途興建了許多希臘式的新城。為了擴大帝國統治的社會基礎,亞歷

山大竭力推行馬其頓人與東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導馬其頓人與東方女子通婚。隨著東征,

巴比倫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了希臘。上述材料說明亞歷山大東征

A.是一次掠奪性戰爭B.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D.是一次正義性戰爭

20.市場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大因素。當時,資本主義差不多在歐洲萌芽,人們急需擴大市

場。而新航路的開辟尤其是美洲大陸的發現滿足了人們的這一大愿望。……使得世界逐

漸形成一個經濟單位。句中省略處最準確的表達是

A.東方的原料+美洲的奢侈品+非洲的勞動力+西歐的貿易指揮

B.美洲的原料+東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勞動力+西歐的貿易指揮

C.美洲的原料+東方的奢侈品+西歐的勞動力+非洲的貿易指揮

D.西歐的原料?+東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勞動力+美洲的貿易指揮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中國三千年來的都城變遷,用兩條線就能劃出個大概。第一條,從周朝至北宋時期,……

第二條,從北宋至今,……。開封作為北宋都城,是中國都城變遷的重要過渡。下圖為周朝

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時期主要都城的空間分布格局與遷移軌跡。

——摘編自《都城的分布變迂研究》等

材料二

核心區作為一種政治地理學概念,是指國家內最重要的政治區或經濟區所在,是在國家

政治事務中發揮著支配作用的中心區位。中國古代的核心區在空間上經歷了一個大尺度的運

移過程,從早期的長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區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

一定與經濟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盡力向經濟區靠攏,并不一定與經濟區相吻合一樣。封建

時代的核心區是借助于強大的中央集權制,維系政治區與經濟區之間的聯系的。

——摘編自劉沛林《中國歷代核心區的遷移及發展趨勢》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都城開封在圖中的位置(填寫代號),概述西周

至清朝三千年間主要王朝都城的遷移軌跡。(8分)

(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材料二的觀點。(6分)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26年6月,中共廣東區委在《廣東農民運動報告》中寫道: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廣

東省委農民部、省農民協會和農民運動特派員等,實際均受中共廣東區委農民運動委員會

(1924年8月成立)的指揮。“我們實際做了農民運動,把名譽送給國民黨,可以說是我們

成功不居。”“國民黨的幫助使農民運動收到了許多效果;在國民黨統治之下,農民得到了相

當的自由。”

——摘編自王奇生《中國近代通史: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

材料二

1929年4月,毛澤東主持制定江西興國《土地法》,根據中共六大的決議,將井岡山《土

地法》中“沒收一切土地”的規定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同年7月,

毛澤東指導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

區別對待大地主、小地主與富農,的“集中攻擊目標地主”,并提出“抽多補少”土地分配

原則。1930年2月,毛澤東在江西吉安主持召開地方黨和軍隊聯席會議,推動土地革命深

入發展。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共領導廣東農民運動和開展贛閩地區土地革

命的背景的異同。(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開展廣東農民運動和贛閩地區土地革命的

意義。(8分)

23.(15分)“她”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發明的女性新代詞,中國首份婦女畫報《解放

畫報》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啟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圖1圖2圖3

圖1《解放畫報》第12期(1921年),描繪了一女子被大稈坨壓住,動彈不得,桿無上

寫著四個字“男統主義

圖2《解放畫報》第15期(1921年),描繪了一女子被鎖鏈捆綁在刻有“經濟”二字的

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寫有“實學”和“職業”的斧頭。其題詞為:“打器在她旁邊,一味

地不用,難道不要解脫這束縛嗎?”

圖3《解放畫報》第17期(1921年),其題詞為:“她受過四千多年束縛,已經半身麻

木。現在有人扶著她走,總該起來活動了。”不僅以女性指代祖國,且以女性來攙扶她醒來

活動。

——摘編自黃興濤《“她”字的文化史》

結合時代背景,對三幅漫畫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加以解讀。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廈門之戰,清軍被打死9名士兵,檔案中留下了他們個人情

況的資料:

士兵年齡身份家庭情況

中營守兵林喜成年三十五歲鳥槍手母陳氏,妻李氏,子注

左營守兵吳燦生年二十五歲鳥槍手妻傅氏,男順意

左營戰兵吳觀賞年四十三歲鳥槍手妻孫氏

左營守兵王大猷年二十九歲鳥槍手母吳氏

右營戰兵邱明禧年三十九歲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劉氏,妻陳氏

右營戰兵張世澤年五十九歲鳥槍手母余氏,妻黃氏,男光燦

前營戰兵胡滿才年四十七歲鳥槍手男印藍

后營戰兵周瑞安年二十二歲鳥槍手繼父廠,母徐氏,弟舉

后營戰兵吳振勝年二十四歲藤牌手父俊,母林氏,兄詞,弟賢

材料二

清軍綠營、駐防八旗的士兵,分馬兵、戰兵、守兵三種,每月領取糧餉,其標準分別為

0.3石、2兩,0.3石、1.5兩,0.3石、1兩。

材料三

1838年,湖廣總督林則徐稱:“竊思人生日用飲食所需,在富侈者,固不能定其準數,

若以食貧之人,當中熟之歲,大約每人有錢四五分,即可過一日,若一日有銀一錢,則諸凡

寬裕矣。”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清代歷史檔案

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鴉片戰爭時期的清朝歷史有哪些史料價值。

山西省運城市202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測試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

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ADDCAACCA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DCCCBDAC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

21.(14分)

(1)位置:③(2分)遷移軌跡:從西周至北宋,都城遷移軌跡沿著西安一洛陽一開封

一線,呈東西向波動遷移;(2分)南宋至清朝,都城遷移軌跡沿著杭州一

南京一北京一線,呈南北向波動遷移。(2分)開封是都城變遷由東西向轉

向南北向的重要過渡。(2分)

(2)說明:北京發展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政治核心區),元明清三朝以北京為都城共六

百余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的經濟重心(經濟核心區);政治、經濟核

心區不相吻合(空間分離),中央政府以強大的中央集權,通過運河漕運等

形式,維系政治、經濟核心區之間的聯系。(每點2分,共6分。無具體史

實的,最多給4分)

22.(16分)

相同:中國是農業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無地、少地現象嚴重,且受多種剝

削和壓迫;民主革命需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4分)

不同:前者是國共合作,國民黨實行扶助農工政策,國民革命的開展;后者是國共合作

破裂,農村革命根堅持!據地的創建。(共4分)

意義:改善了農民的處境,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廢除

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據地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民生產和革命的積極性高漲,有

利于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8分)

23.(15分)

圖1揭露封建社會綱常禮教對婦女的壓制,主張婦女沖破封建專制、封建禮教,追

求男女平等、人權、民主.圖2倡導婦女要謀求經濟獨立、接受教育、走向社會。圖

3主張婦女應擔負起救亡革命、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6分)

北洋軍閥時期,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救亡與啟蒙成為時代主題。中國民族資本

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為婦女解放提供了經濟條件。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革命推動

思想解放,女性日益覺醒。(6分)

總之,《解放畫報》將婦女問題與社會進步聯系在一起,探討婦女解放,是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