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1一、任務的由來 1二、編制目的 2三、編制依據 2(一)法律法規 2(二)政策性文件 3(三)規程規范 4(四)其他技術資料 5四、方案適用年限 6(一)礦山服務年限 6(二)方案服務年限 6(三)方案適用年限 7五、編制工作概況 7(一)工作程序 7(二)工作方法 8(三)工作質量控制 10(四)真實性及科學性承諾 10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 12一、礦山簡介 12(一)地理位置與交通 12(二)礦山簡介 13二、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 14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15(一)礦山建設規模及工程布局 15(二)開采儲量及服務年限 20(三)開采方式及采礦方法的選擇 26(四)開拓運輸方案與廠址選擇 28(五)選礦、尾礦設施 31(六)礦山防治水方案 32(七)礦山廢棄物的處置情況 34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 36第二章礦區基礎信息 42一、礦區自然地理 42(一)氣象 42(二)水文 42(三)地形地貌 43(四)植被 45(五)土壤 46二、礦區地質環境背景 46(一)地層 46(二)構造 52(三)巖漿巖 52(四)水文地質 52(五)工程地質 57(六)環境地質 59(七)礦體地質特征 59三、社會經濟情況 64四、礦區土地利用現狀 65(一)土地利用現狀 65(二)土地權屬調查 66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 67六、礦山及周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 68(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情況 69(二)礦山土地復墾情況概述 73(三)案例分析 75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損毀評估 82一、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資源調查概述 82(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 82(二)土地資源現狀調查 83(三)完成工作量 84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性評估 85(一)評估范圍和評估級別 85(二)礦山地質災害現狀分析與預測 92(三)礦區含水層破壞現狀分析與預測 98(四)礦區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現狀分析與預測 102(五)礦區水土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預測 105(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分區 107三、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 109(一)土地損毀環節與時序 110(二)已損毀土地現狀 111(三)擬損毀土地預測與評估 117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與土地復墾范圍 120(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 120(二)土地復墾區與復墾責任范圍 124(三)土地類型與權屬 125第四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127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127(一)技術可行性分析 127(二)經濟可行性分析 129(三)生態環境協調性分析 129二、礦區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130(一)復墾區土地利用現狀 130(二)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131(三)水土資源平衡分析 146(四)土地復墾質量要求 150第五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 153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 153(一)目標任務 153(二)主要技術措施 155(三)主要工程量 157二、礦山地質災害治理 157(一)目標任務 157(二)工程設計 157(三)技術措施 165(四)主要工程量 165三、礦區土地復墾 166(一)目標任務 166(二)工程設計 167(三)技術措施 172(四)主要工程量 174四、含水層破壞修復 175(一)目標任務 178(二)工程設計 178(三)技術措施 178(四)主要工程量 179五、水土環境污染修復 179(一)目標任務 179(二)工程設計 179(三)技術措施 179(四)主要工程量 179六、礦山地質環境監測 179(一)目標任務 180(二)監測設計 180(三)技術措施 184(四)主要工程量 185七、礦區土地復墾監測和管護 186(一)目標任務 186(二)措施和內容 186(三)主要工程量 188第六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部署 190一、總體工作部署 190(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部署 190(二)土地復墾工作部署 190二、階段實施計劃 190(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階段計劃 191(二)土地復墾階段計劃 192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94(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94(二)土地復墾近期工作 197第七章經費估算與進度安排 199一、經費估算依據 199(一)估算依據 199(二)經費構成 199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經費估算 213(一)總工程量與投資估算 213(二)單項工程量與投資估算 216三、土地復墾工程經費估算 220(一)總工程量與投資估算 220(二)單項工程量與投資估算 223四、總費用匯總與年度安排 239(一)總費用構成與匯總 239(二)近期年度經費安排 239(三)土地復墾費用提取 246第八章保障措施與效益分析 247一、組織保障 247二、技術保障 247三、資金保障 248(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資金保障 248(二)土地復墾資金保障 249四、監管保障 251五、效益分析 252六、公眾參與 253(一)公眾參與的環節與內容 253(二)公眾參與形式 254(三)公眾參與具體方法 255(四)方案編制完成后公示 256第九章結論與建議 258一、結論 258二、建議 260錄順序號尺//標注復墾范圍的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11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圖1:500022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土地利用現狀圖1:50003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預測圖(二采區)1:20004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預測圖(三采區)1:20005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土地損毀預測圖(二采1:200064-2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土地損毀預測圖(三采1:20007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土地復墾規劃圖(二采1:200085-2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土地復墾規劃圖(三采1:20009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工程部署圖(二采區)1:20006-2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工程部署圖(三采區)1:2000錄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信息表(正文插表,目錄前);2、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表;3、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4、復墾責任范圍拐點坐標表。錄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委托書;2、礦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承諾書;3、編制單位對方案資料真實性承諾書;5、建設單位營業執照;6、開發利用方案評審意見書;7、上期恢復治理方案評審意見及備案證明;8、上期土地復墾方案意見及批復;9、治理驗收意見;10、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上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完成情況說明(或縣局驗收意見);11、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中有關土地復墾內容的意見;檢測報告;參與資料;14、唐山市工程材料信息價格資料;1前言一、任務的由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是一座生產礦山,隸屬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私營企業),礦區位于******方向約**km,行政隸屬***************管轄。現有采礦證有效期限為五年(2015年6月13日至2020年6月13日)。現采礦許可證已經到期,礦山正在辦理采礦權延續手續,為合理開發礦山資源提供依據。2016年4月,受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擔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年5月~2021年5月,生產防治期為5年。2016年4月,河北省欣航測繪院承擔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并通過評審,復墾方案服務年限為16年(2016年-2031年)。2020年8月河北蘊海礦山工程設計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開發利用方案》,2020年11月份通過評審并備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保護耕地,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減少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改善礦山生態環境,實現礦區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冀自然資字〔2019〕103號)的要求:“礦山企業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其中一個超過適用期的或方案剩余服務期少于采礦權延續時間的,應重新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以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和《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2令第592號)等相關文件的要求,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河北中瑞地質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擔《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是在根據礦方實際開采進度及現場調查情況的基礎上,按照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2016年12月)(以下簡稱《編制指南》)、《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冀自然資字〔2019〕103號)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準的要求進行編制的。根據《編制指南》第三部分編寫技術要求中5.1的規定,本方案是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和監測及土地復墾的技術依據之一,不代替相關工程勘查、治理設計。計二、編制目的1、落實“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政策,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目標、任務、措施和投資費用等,最大限度地減少采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并進行恢復治理;2、根據《土地復墾條例》“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用地單位和個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復墾”的規定和有關土地復墾的政策,確保土地復墾義務落實、合理用地、保護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3、通過本方案的編制,保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的任務、措施、計劃和資金落到實處,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實施監管和礦山業主辦理采礦許可證提供依據。三、編制依據(一)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主席令第74號)(2009年8月修正);3(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號)(2019年8月修正);(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256號)(2014);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發布,2014年4日主席令第9號修訂);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發布,2010年12月25日主席令第39號修訂);(6)《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主席令第57號發布,2018年10月26日修訂);(7)《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發年11月7日修訂);(8)《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令第592號)(2011年3月5日實施););例》(國務院令第257號)(2017年5月修正);(1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2019年7月修正);(12)《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2004年3月1日實施);(13)《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2014年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修訂);(14)《河北省土地復墾管理辦法》(1998年12月26日)。(1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正);(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號,2019-01-01實施);(17)《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0年7月1日起施行)(二)政策性文件4(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2)《國土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6〕63號);(3)《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4)《國土資源部關于貫徹實施<土地復墾條例>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50號);(5)《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2017年3月22日聯合發布);(6)《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冀自然資字〔2019〕103號);(7)《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冀財規〔2019〕1號)。(6)《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國土資發[2017]2號)。(三)規程規范(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GB/T32864-2016);(4)《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設計規范》(DZ/T0219-2006);(5)《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20-2006);(6)《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DZ/T0221-2006);(7)《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DZ/T0287-2015);(8)《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第1部分:通則》(TD/T1031.1-2011);(9)《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10)《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11)《生產項目土地復墾驗收規程》(TD/T1044-2014);(12)《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TD/T1007-2003);(13)《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NY/T1634-2008);5(14)《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2012年2月);(15)《河北省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保護項目預算定額標準》(2019年12月);(16)《土地整治項目設計報告編制規程》(TD/T1038—2013);(17)《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1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19)《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2008);(20)《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2016年12月);(21)《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22)《河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士地復墾方案編寫技術細則》(試行)(2021年5月)。(四)其他技術資料(1)《河北省遷西縣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河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2020年2月);(2)《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河北蘊海礦山工程設計服務有限公司)(2020年11月);(3)《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6月);(4)《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河北省欣航測繪院)(2016年4月);(5)《遷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6)《唐山市遷西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2003年4月)(7)《遷西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8)土地利用現狀圖(圖幅號:*********、************)2018年變更6調查數據庫,遷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四、方案適用年限(一)礦山服務年限根據2020年11月河北蘊海礦山工程設計服務有限公司編制的《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開發利用方案》,礦區范圍內設計利用儲量為****萬噸,考慮10%的礦石貧化率。可采出礦石量=設計開采儲量÷(1-礦石貧化率)=****÷ (1-0.1)=****萬噸。按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生產規模***萬噸/年計算服務年限,計算得出礦山服務年限約**年。該礦開采的礦種為鐵礦,允許開發利用,礦山剩余服務年限約為**年。(二)方案服務年限本礦山目前持有采礦許可證由唐山市國土資源局續發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號:************),有效期限為伍年,自2015年6月13日至2020年6月13日,現采礦許可證已經到期,礦山開采規模由原來的8萬噸/年,擴大到10萬噸/年,同時由于淺層資源已經采空,開采方式由露天/地下混合開采變更為地下開采,礦山正在辦理采礦許可證延續手續。本礦山有露天/地下混合開采,變更為地下開采,需要0.5年的基建期。考慮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根據遷西縣的氣候植被條件,設計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施工期為生產期滿后1年,撫育管護期3年。因此,本方案服務年限共11年,即2021年9月至2032年8月,礦山基礎建設期為0.5年(2021年9月—2022年2月),包括礦山生產防治期6.5年(2022年3月—2028年8月)、治理復墾施工期1年(2028年9月—2029年8月)和監測管護期3年(2029年9月—2032年8月)。表0-1方案服務年限規劃0.56.513合計合計117(三)方案適用年限本礦山擬延續采礦許可證的年限為5年,根據《編制指南》的規定“生產礦山的方案適用年限原則上根據采礦許可證的有效期確定,生產礦山的方案基準期以相關部門批準該方案之日算起”,確定本方案的適用年限為5年(自2021年9月至2026年8月),方案基準期以河北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審查結果向社會公告之日算起。在辦理采礦權變更時,涉及擴大開采規模、擴大礦區范圍、變更生產方式的,須重新編制本方案;在辦理采礦證延續時,本方案超過適用期或方案剩余服務期少于采礦權延續時間時,須重新編制本方案。五、編制工作概況(一)工作程序接受項目委托后,項目組按照分工的不同著手搜集方案涉及區域的地質環境背景條件、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山開采規劃及礦山開采技術條件等相關資料,分析研究區域資料,進行現場踏勘,編寫方案大綱,開展野外現場調查工作,之后對所收集調查的資料進行室內綜合分析整理和信息數據處理,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評估范圍和復墾區,并進行了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和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分區,最終提交了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報告。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寫,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規定的程序(見圖0.5-1)進行。8圖0.5-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程序圖(二)工作方法及完成主要工作量本方案的編制以《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2016年12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 (TD/T1031-2011)等為主要依據,通過收集資料掌握礦山基本概況,并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確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區范圍、土地復墾區和復墾責任范圍,提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復墾工程,估算工程量和投資費用,最終完成《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工作。(1)資料收集階段:收集礦山企業名稱位置、開采歷史與現狀、采區布置與開采工藝、相鄰礦山分布等基礎資料,收集礦區及周邊自然地理、地質環境、9社會經濟、人類工程活動、土地利用現狀和權屬問題等相關文字圖件資料;(2)現場調查階段:以實地調查和現場走訪為主,重點調查區域為采坑、礦渣堆、工業場地、礦區道路、取土場等地段,查明礦區內地質災害發育情況、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損毀、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問題,并對土地復墾義務人、土地使用權人、政府相關部門等進行公眾調查,充分聽取相關人員的意見;(3)綜合研究:擬定初步方案,通過對收集資料的整理,確定方案的服務年限,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土地損毀預測與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確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土地復墾標準及措施,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的目標,確定主要治理工程措施,測算工程量,估算治理費用,初步確定土地復墾方案。(4)公眾參與:方案協調論證,對初步擬定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廣泛征詢礦山、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意愿,從組織、經濟、技術、費用保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目標以及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5)編制方案:根據方案協調論證結果,確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標準、優化工程設計、估算工程量以及投資,細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實施計劃安排以及費用、技術和組織管理保障措施,編制詳細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本次工作充分收集和利用區內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和土地資源調查工作。野外調查工作以礦山提供的1:5000地形圖為底圖,采用點線結合,以點上觀察、測量和訪問為主,利用手持GPS定點,配合路線調查追索,基本查明了區內存在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本次方案編制期間對礦區周邊河流及井水進行了取樣分析。對采場周邊土壤進行了取樣分析。從資料的收集,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和土地資源調查,室內資料綜合整理分析,到提交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報告,完成主要工作量見下表。表0-2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覽表序號工作內容單位工作量1資料收集套62野外調查調查線路kmk3.2調查面積km2kGPS定點個32拍攝照片張訪問人數人取水樣處1取土樣處13提交成果文字報告份1張7(三)工作質量控制結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和《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2011),本次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工作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進行,并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區內已有的前人研究成果和各類資料的基礎上,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工作。野外調查工作從一開始就做到統一方法、統一要求,通過以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提供的1:5000地形地質圖和GoogleEarth最新遙感影像圖為底圖,采用點線結合,以點上觀察、測量和訪問為主,利用GPS定點,配合路線調查追索,查明了區內存在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為了確保方案編制報告的質量,項目組負責人對方案編制工作進行全程質量監控,對野外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室內綜合研究和報告編制等工作及時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并組織有關專家對礦山地質環境條件、評估級別、礦山地質災害、礦區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地質遺跡、人文景觀)、水土環境污染、土地占用與損毀等關鍵問題進行了重點把關。報告編制完成后,項目組又征詢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方案涉及自然資源局、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村委的意見,并對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總之,本次工作中收集的資料比較全面,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報告編制工作按國家和河北省現行有關技術規程、規范進行,工作精度符合相關規程、規范要求,質量可靠,達到了預期目的。(四)真實性及科學性承諾我司在本次工作中收集的資料比較全面,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提供基礎數據和現場調查數據真實可靠,礦山地質環境和土地資源調查及報告編制工作按國家和河北省現行有關技術規程規范進行,工作精度符合規程規范要求。我公司承諾方案中所引數據的真實性及產生結論的科學性。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一、礦山簡介(一)地理位置與交通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位于*******方向約**km,行政隸屬********************管轄。礦區北距邦(均)~寬(城)公路約**km,有簡易公路與之相通,大(同)~秦(皇島)鐵路在礦區南側約**km處通過,交通較為便利;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東經*******,北緯*******。詳見交通位置圖1.1-1交通位置圖(二)礦山簡介(1)采礦權人: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2)礦山名稱: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3)采礦許可證號:**********************(4)經濟類型;有限責任公司(5)礦山位置:河北省****(6)開采礦種:鐵礦(7)開采方式:原采礦證為露天/地下開采,擬變更為地下開采。(8)生產規模:原***萬噸/年,擬變更為***萬噸/年(9)礦區面積:******平方公里(10)采礦證有效期限:伍年,自2015年06月13日至2020年06月13日,現有采礦許可證已經到期,礦山正在辦理采礦許可證延續。二、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現持有采礦許可證為2016年由唐山市國土資源局頒發的,礦區面積*****km2,礦區范圍由四個采區組成,共有16個拐點圈定。采礦許可證坐標為1980西安坐標系,本次設計所依據的儲量核實報告將礦區范圍拐點坐標由1980西安坐標系轉換成了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其礦區表1.2-1礦區拐點坐標一覽表拐點西安80坐標系(采礦證)2000國家坐標系(核實轉換)開采標高采區面積備注XYXY1*******************************************米至**米**km2一采區2****************************************3***************************************4***************************************5****************************************米至**米kkm2二采區6***************************************7***************************************8***************************************9*****************************************米至**米**km2三采區**************************************************************************************************************************************************************米至**kkm2區***************************************拐點西安80坐標系(采礦證)2000國家坐標系(核實轉換)開采標高采區面積備注XYXY************************************米*************************************開采深度:由***米至***米標高`圖1.2-1礦區各采區位置分布圖三、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2020年7月,河北蘊海礦山工程設計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了《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水峪鐵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該方案于2020年11月通過河北省地質礦產研究中心組織的專家評審,并取得評審意見書。(一)礦山建設規模及工程布局采礦許可證批準的礦山生產規模**萬噸/年,不滿足《河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鐵礦最低生產規模不小于**萬噸的要求,根據礦區內保有資源儲量及礦山技術裝備情況,經生產能力驗證,本次設計將生產規模調整為**萬噸/年。本礦山為單一采礦礦山,最終產品為鐵礦石原礦,采出礦石塊度:≤350mm,采出礦石平均品位:TFe23.80%;mFe18.19%。礦山采出的礦石供應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仁和鐵選廠進行選礦加工,銷路穩定。根據現場調查和資料分析,本礦山二、三采區現有地面建設工程布置主要有露天采坑5處、平硐場地1處、礦山道路2處;未來新設1處豎井場地、2處平硐場地、3處風井場地;一、四采區現已治理完畢,恢復良好,且已通過驗收,因本次開發利用未設計,本次將不再對其進行后續評價及工程部署。礦區地面工圖圖1.3-1二采區地面工程布置圖圖1.3-2三采區地面工程布置圖圖圖1.3-3一采區地面工程布置圖圖1.3-4四采區地面工程布置圖圖1.3-5礦區平面布局總圖(1)現有露天采坑CK1:位于二采區南部,采掘規模較大,分東西兩個平行的露天采坑,中部中坑底面積約0.4113hm2、坡面面積0.4739hm2)。CK2:位于三采區東南部,成扇狀,邊坡傾向北西,南北向長90m、東西向CK3:位于三采區東南部,成扇狀,邊坡傾向南西,長、寬150m,邊坡高mm面積約0.4001hm2(其中坑面積約0.6972hm2(其中坑底面積約0.2902hm2、坡面面積0.4070hm2)。CK5:位于三采區M12-M14礦體附近,成扇狀,邊坡傾向南西-北西,長約表1.3-1露天采坑現狀一覽表位置名稱面積(hm2)備注二采區CK10.8852未治理三采區CK2未治理三采區CK30.4001未治理三采區CK40.6972未治理三采區CK50.4615未治理合計3.5692(2)現有平硐平硐原PD17硐口中心坐標:X=*******,Y=*******,硐口標高324.28m,表1.3-2平硐現狀一覽表位置名稱面積(hm2)備注三采區PD1(原PD17)0.2348未治理合計0.2348(3)現有礦區道路hm2;用于新建豎井外運礦石。沿線新建平硐系統,用于運輸平硐內輸送的礦石。20表1.3-3礦區道路現狀一覽表位置名稱面積(hm2)備注二采區現有礦區道路DL1未治理三采區現有礦區道路DL20.2318未治理合計0.3341(4)新建豎井、平硐、風井根據開發利用方案,礦山未來設置兩處開拓系統。二采區設置1處豎井,2處風井;三采區設置2處平硐,1處風井;其中豎井及平硐處周邊均設置工業場地。豎井SJ1位于二采區,占地面積0.2081hm2,土地損毀類型為壓占,周邊建有相應的工業設施。平硐PD2位于三采區,占地面積0.2009hm2,土地損毀類型為壓占,周邊建有相應的工業設施。平硐PD3位于三采區,占地面積0.1849hm2,土地損毀類型為壓占,周邊建有相應的工業設施。表1.3-4新建豎井、平硐、風井一覽表位置名稱面積(hm2)二采區新建主豎井SJ10.2081三采區新建平硐PD20.2009三采區新建平硐PD3二采區新建風井FJ10.0815二采區新建風井FJ20.0881三采區新建風井FJ3合計0.8748(二)開采儲量及服務年限(1)開采范圍本次設計開采范圍是采礦許可證批準的礦區范圍,平面范圍由16個拐點坐標21圈定,礦區面積:****km2,開采深度:由**m至**m標高。(2)礦區內保有資源儲量截止2020年1月31日,礦區范圍內工業礦保有資源儲量(332+333)****萬噸,平均品位:TFe27.45%,mFe22.72%。其中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萬噸,平均品位TFe27.26%,mFe22.43%;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萬噸,平均品位TFe27.54%,mFe22.86%。低品礦保有資源儲量(332+333)****萬噸,平均品位:TFe23.20%,mFe17.29%。其中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萬噸,平均品位TFe24.31%,mFe18.08%;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萬噸,平均品位TFe23.15%,mFe17.25%。設計資源儲量利用率76.80%。(3)設計利用資源儲量設計利用資源儲量共計(332+333)****萬噸,礦石平均品位:TFe25.26%,mFe19.83%,其中:利用工業礦(332+333)****萬噸,平均品位:TFe26.89%,mFe21.96%,其中:(332)****萬噸,(333)****萬噸。利用低品位礦(332+333)****萬噸。(4)設計開采儲量依據《礦業權評估收益途徑評估方法修改方案》,(332)類資源量可信度系數為1,(333)類資源量可信度系數在0.5~0.8范圍中取值。本礦床地質工作程度為普查,礦體控制工程較少,(333)類資源量基本沒有巷道控制,因此確定本礦山(333)類資源量可信度系數為0.6。考慮87%開采回采率。設計開采儲量=回采率×設計利用資源儲量×可信度系數=0.87×(****+1+****×0.6+****×0.6)=****萬噸。(5)采出礦石量及品位考慮10%的礦石貧化率。可采出礦石量=設計開采儲量÷(1-礦石貧化率)=****÷(1-0.1)=****萬噸。根據儲量核實報告圍巖取樣點品位分析結果,加權平均求得圍巖平均品位TFe10.65%,mFe3.38%。TFe品位:設計利用礦石平均品位×(1-礦石貧化率)+22圍巖平均品位×礦石貧化率=25.26%×(1-10%)+10.65%×10%=23.80%;mFe品位:設計利用礦石平均品位×(1-礦石貧化率)+圍巖平均品位×礦石貧化率=19.83%×(1-10%)+3.38%×10%=18.19%。礦區范圍內共布置2個開拓系統,二采區開拓系統設計利用資源儲量多,服務年限較長,故首先開采,三采區開拓系統接續開采。各系統礦體回采順序為:在垂直方向上各中段由下往上開采;水平方向上后退式回采。對于平行礦體應先采上盤礦體,后采下盤礦體。首采區段:二采區開拓系統220m中段。表1.3-5各開拓系統開采順序及服務年限表開采順序開拓系統開采礦體預可采儲量(萬噸)所能達到的生產規模(萬噸/年)服務年首采區段1二采區開拓系統220m中段2三采區開拓系統326m中段23圖1.3-6開拓系統剖面圖圖1.3-7開拓系統平面圖24圖1.3-8開拓系統平面圖3.1礦山生產能力驗證1)按中段可布置的礦塊數驗證礦山生產能力:式中:A——礦山生產能力,t/年;q1、q2——分別為中段礦房生產能力和礦柱生產能力,t/d;n1、n2——分別為中段可布置的礦房數和礦柱數,個;25φ——礦塊利用系數,%;t——年工作天數,d;E——地質影響系數0.9;Z——副產礦石率%。礦山各中段生產能力驗證結果見表1.3.2-2。表1.3-6各中段生產能力計算結果表開拓系統q1(t/d)q2(t/d)N1(個)N2(個)φEtZ(%)A(t/年)二采區300m0430.30.930646876260m00.30.9306187506220m0210.30.9306246102三采區420m080.30.9306117191370m00.30.9306210944326m0640.30.930670314規模。按年下降速度驗證A--設計生產規模,t/年;r----礦石平均體重,3.35t/m3;E影響系數,0.9;K26表1.3-7按年下降速度驗證生產能力計算結果表開拓系統A(萬噸/年)β(%)S(m2)r(t/m3)α(%)EK1K2V(m/a)中段高二采區300m3873.350.91.167.6948260m9813.350.91.126.5040220m21003.350.91.12.3840三采區420m6843.350.91.138.0040370m8743.350.91.129.7450326m3193.350.91.181.4844從計算結果看出,二采區開拓系統除300m中段、三采區開拓系統除326m中段外,其余各主采中段年下降速度小于中段高度,說明礦山地下開采但中段生產能力可達到10萬噸/年。綜合以上兩種驗證方法計算結果,兩個采區開拓系統均可以達到1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3.2礦山服務年限T=Q/[A(1-p)]式中:T—礦山服務年限,年;Q—預可采儲量,****萬噸;A—礦山年產量,萬噸/年;p—礦石貧化率,10%。經計算礦山地下開采服務年限為***年。(三)開采方式及采礦方法的選擇礦山采礦許可證批準的開采方式為露天/地下開采,礦山淺部礦體已經采空,礦區內保有礦體埋藏較深,適宜采用下開采方式開采,因此本方案將開采方式由露天/地下開采變更為地下開采方式。礦區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環境地質條件中等,開采技術條件對采礦方法的選擇無特殊要求。主要開采礦體傾角為52°~75°,平均厚度在271.65m~2.62m,礦體頂、底板圍巖穩固,適宜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為了提高礦石的回采率、防止地面陷落、消除采空區塌陷對井下生產的危害,設計采用淺孔留礦嗣后廢石充填采礦法。采用自下而上的開采順序,可以回采傳統淺孔留礦法自上而下開采留設頂柱的礦量,解決廢石充填接頂不好的問題,更能保證充填質量。鑒于本礦體厚度較薄,為降低礦石貧化率,礦山應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切割工作指導,發現多切割圍巖時應及時制止;2)加強回采工作面的檢測,合理確定回采界限;3)合理布置炮孔位置;必要時,采場的頂板和上盤邊界可采用預裂爆破,減少炮孔裝藥量減輕爆破對上盤圍巖的震動,保持上盤圍巖穩定不塌落;4)為降低廢石的混入率,應增加采下礦石的手選工序,應分別在爆破后、裝載前和卸載后進行手選;5)控制放礦:包括及時出礦、均勻放礦、粉礦回收。圖1.3-3淺孔留礦嗣后廢石充填采礦法標準圖根據礦山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能以及礦體的賦存狀態,參照類似礦山的經驗,巖石移動角為上盤65°,下盤為70°(礦體傾角小于70°時按礦體傾角),端部按75°,第四系表土按45°,據此確定地下開采地表巖石移動范圍。28(四)開拓運輸方案與廠址選擇該礦山分為四個采區,根據礦區內礦體的分布情況及賦存條件,本次設計共布置2個開拓系統進行開采,一采區和四采區的零星礦體資源儲量較少,單獨開采不經濟,本次設計暫未開發利用。礦山今后應投入地質勘查工作,增加地質儲量后再予以利用。礦山現有的工程大多已廢棄或填埋,除本次設計利用的已有工程(原PD17)外,其他平硐、豎井等均不予利用,進行廢棄處理,廢棄豎井應回填封蓋,并設立警示標志。各開拓系統分述如下:(1)二采區開拓系統該系統開采二采區內的M1、M2、M2-1、M2-2礦體,設計采用豎井開拓方圖1.3-4二采區開拓系統縱投影圖設計在M2礦體中部下盤地下開采地表巖石移動范圍之外約20m處新布置一主井(1號主井),井筒中心坐標:X=******,Y=******,井口標高334m,標高220m,井筒凈直徑4.0m,井深126m(含10m井底水窩)。主要用于提升礦石及廢石、人員、材料等,井筒內設梯子間,兼做人行安全出口。設計在M2礦體南翼下盤地下開采地表巖石移動范圍之外約20m處新布置一回風井(1號風井),井筒中心坐標:X=*******,Y=********,井口標高29人行安全出口。設計在M2礦體北翼下盤地下開采地表巖石移動范圍之外約20m處新布置出口。由1號主井入風,1號和3號風井回風,構成兩翼對角式通風系統。中段運輸采用3t電機車牽引0.5m3翻轉式礦車運輸。井下布置220m、260m、300m三個開采中段,中段高度40m。(2)三采區開拓系統該系統開采三采區內M12、M13、M14礦體,設計采用平硐開拓方案。圖1.3-5三采區開拓系統縱投影圖設計利用巖石移動范圍之外的原PD17作為運輸平硐(1號平硐),硐口中計利用該平硐擔負326m開采中段的礦、巖石及材料設備運輸,同時作為安全出口。設計在M13礦體西側巖石移動范圍之外新布置一平硐(2號平硐),硐口計利用該平硐擔負370m開采中段的礦、巖石及材料設備運輸,同時作為安全出口。設計在M12礦體下盤巖石移動范圍之外新布置一平硐(3號平硐),硐口30XY420m,平硐凈斷面4.21㎡。設計利用該平硐擔負420m開采中段的礦、巖石及材料設備運輸,同時作為安全出口。設計在M12礦體東翼下盤地下開采地表巖石移動范圍之外新布置一回風井 (3號風井),井筒中心坐標:X=*******,Y=*******,井口標高460m,井底mmm口。由平硐入風,風井回風,構成側翼對角式通風系統。中段運輸采用3t電機車牽引0.5m3翻轉式礦車運輸。井下布置326m、370m、420m三個開采中段,中段高度44~50m。本礦山是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該公司設有完善的辦公場地和選礦廠區,距礦區約**km,在礦區內只設采礦工業場地。采礦工業場地位置一般選擇在礦體的下盤位置,巖石移動范圍之外,不受地下開采的影響,場地以主井井口為主體,并滿足布置各項建、構筑物及堆場的要求,地形平緩、巖石穩定、礦石和巖石運輸方便,供電、供水條件便利,排水條件良好,不受上游洪水的威脅。礦山以往開拓系統在豎井井口均設置有簡易的工業場地,多在巖石移動范圍內,存在安全隱患,不能繼續利用。本次設計了2個開拓系統,設計在兩個開拓系統主井和主運輸平硐分別新布置工業場地。本次新建的工業場地均位于礦山現有運輸道路附近,交通便利,供水及供電等生產條件優越,符合采礦工業場地位置一般選址要求。(1)提升方案及設施配置本次設計二采區開拓系統主井采用礦山已有的2JK-2×1/20型單層纏繞式雙380V。提升容器采用2#鋁合金雙層單罐籠配平衡錘提升,型號YJGGL-1.8-2型。罐道采用型鋼罐道,提升鋼絲繩直徑24mm。31主井提升最大高度114m,按每天3班,班提升時間為6.0小時(其中提升礦石4.5小時,其他1.5小時),計算的主井年提升量為21.85萬噸。因此主井采用雙層單罐籠配平衡錘提升能夠滿足****萬噸/年的礦石量、****萬噸/年的充填料及日常人員、材料等的提升任務。為了提高主井提升效率,礦山在生產時主井提升礦石至地表時,下放時可提升充填料至井下充填中段。礦車采用YFC0.5-6型翻轉式礦車,鋼軌采用18kg/m,砼軌枕。電機車采用3t架線式電機車,型號ZK3-6/250-1型。(2)通風方案及設施配置設計二采區開拓系統采用兩翼對角式通風系統,機械抽出式通風方式。新鮮風流由主井進入井下,經石門、階段運輸巷道,沖洗采場工作面,經采場回風天井、上階段回風道,最后污風由回風井排至地表。設計三采區開拓系統采用側翼對角式通風系統,機械抽出式通風方式。新鮮風流由平硐進入井下,經石門、階段運輸巷道,沖洗采場工作面,經采場回風天井、上階段回風道,最后污風由回風井排至地表。根據井下所需風量和通風最困難時的風阻值,設計兩個系統均選用K40-4-No.12型軸流式節能風機裝于各回風井井口,風量范圍14.7~32.1m3/s,全壓為了節省投資,主扇風機按各系統開采順序接續使用。要求風機備有相同型號的電機1臺,作為備用電機。該型風機具有反轉反風功能,主扇通過電機反轉實現礦井反風,符合《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第8.3.3條“主扇應有使礦井風流10min內反風的措施”的規定,反風量為供風量的60%以上。井下巷道掘進及穿孔鑿巖等工作面為獨頭作業,設計選用局扇通風。井下水泵房、中央(采區)變電所等亦采用局扇通風。局扇型號JK58-1No.3.5,風量風距離150m,局扇使用風筒應為阻燃風筒。(五)選礦、尾礦設施32本礦山不涉及選礦廠和尾礦庫,無選礦設備和設施,無尾礦尾砂堆積。礦山開采出礦石運往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仁和鐵選廠進行選冶加工。加工流程包括破碎、磨礦、磁選。遷西福珍全礦業有限公司仁和鐵選廠選礦廠尾砂采用濃縮+脫水工藝進行處理,不設尾礦庫。尾礦濃縮脫水與輸送系統由尾礦提升泵池、尾礦輸送管線和尾礦濃縮壓濾車間組成。尾礦首先進入尾礦旋流器分級處理,底流礦漿進入高頻篩脫水,篩上部分經皮帶輸送至尾砂堆場。尾礦旋流器溢流部分進入斜板濃密機處理,其底流進入板框式壓濾機脫水處理,脫水后的濾餅用鏟運機運至尾砂堆場。尾砂堆場為臨時儲存尾砂設施,應設有防止揚塵設施。該選廠為本礦山礦提供尾砂用于充填材料,由汽車運至礦山工業場地附近進行采空區充填。(六)礦山防治水方案在上期閉坑治理中,利用毛石在在露天采場的基巖裸露的臺階外邊緣砌筑漿砌石擋墻,在1采區露天采坑1東西兩側、露天采坑2北部槽子口處、2采區中邊坡下修筑漿砌石擋墻,用于防止人員進入。在排土場4、排土場6、排土場7m33圖1.3-6已修筑擋墻排水溝為了保證開采安全,礦山應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摸清礦區及其附近地表水系的匯水、滲漏情況、排泄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等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礦山布置永久建構筑物的最高洪水位資料,及建立的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情況。(2)主動與氣象、水利、防汛等部門聯系,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和預防機制。及時掌握可能危及礦山安全生產的暴雨洪水災害和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信息,主動采取措施。(3)雨季前全面檢查防范暴雨洪水引發事故災難措施的落實情況,對排查出的隱患,要落實責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根據儲量核實報告,由于礦山已停產多年,廢棄井下工程存在一定量的老硐積水,估算四個采區老硐積水量約11000m3。井下采空區可能積水,老窿水的存在容易引發井下透水事故,對下部開采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下部開采前必須先疏干老窿水,然后對采空區進行膠結充填,以消除老窿水的安全隱患。設計井下涌水采用水泵排水,設計選擇了3臺離心水泵,所選水泵1臺同時工作時能在20h內排出一晝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檢修泵外,其他水泵能在20h34內排出一晝夜的最大涌水量。建議礦山在生產過程中,詳細記錄礦坑涌水量,收集整理水文地質資料,并根據涌水量調整排水設備。在通過斷層和破碎帶地段,要先打超前鉆,以防地下突水事故發生。在出現極端天氣降雨時,井下要停止生產,提前撤出井下作業人員,以確保安全。三采區開拓系統采用平硐開拓,井下涌水可自流排出。二采區開拓系統采用豎井開拓,在主井最低中段井底車場附近設水泵房和水倉,中段涌水通過天井排泄至最低中段水倉中,然后由水泵集中排出地表。本次設計依據礦山以往實際生產排水情況采用水文地質比擬法對礦區涌水量做出預測:M2礦體220m水平正常涌水量為147.1m3/d(6.13m3/h),最大涌水量276.35m3/d(11.51m3/h)。估算排水高度140m。設計水泵房規格:15m×4.5m×3.5m;水倉由兩條獨立的巷道組成,水倉容積300m3,能容納6~8小時的正常涌水量。設計選擇3臺MD12-25×8型水泵。1臺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所選水泵1臺同時工作時能在20h內排出一晝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檢修泵外,其他水泵能在20h內排出一晝夜的最大涌水量。各系統主井內敷設2條54×3mm水管,正常排水時使用1條;排放最大涌水時,2條水管同時工作。水泵技術參數:級數:8;流量:12.5m3/h;揚程:200m;轉數:2950r/min;電機功率:18.5kW;效率:54%;電壓:380V。(七)礦山廢棄物的處置情況35礦山固體廢棄物以廢石為主,井下掘進和生產所產生廢石量大約10000t/a左右,產生的廢石量較小,無放射性,不含有毒物質。對地下采場廢石要盡量充填到采空區中。本礦山不設置生活區,生活區位于公司與附近礦山的生活區共用,不涉及生活垃圾。(1)采場生產廢水礦山在生產過程中,有少量生產廢水和坑內涌水排出,其中生產廢水主要為機修車間的維修清洗廢水產生量0.08m3/d,主要污染物為SS、COD、石油類和氨氮,由于排放量很小,就地潑灑、蒸發即可,量小濃度低,直接潑灑地面抑塵,不外排。地下采場排出的涌水主要含巖(礦)粉,區內沒有常年地表水體,第四系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單位涌水量不大。礦坑涌水量11m3/d左右,雨季涌水量增加,可達13m3/d左右。一般不會對礦區環境造成影響,唯其中懸浮物可能超標。因此,在各坑口處設置有沉淀池、匯集本中段排出的坑內涌水和生產廢水,進行沉淀,檢測達到標準后循環使用,富余部分沿山坡自流排放。(2)生活污水本礦山不設置生活區,生活區位于公司與附近礦山的生活區共用,不涉及生活污水。礦山廢氣主要來自井下鑿巖、采礦作業等產生的廢氣,主要污染物為粉塵。井下爆破煙氣中含煙粉塵及少量游離的SiO2、CO、NOx等污染物。礦石與廢石裝卸及充填、公路運輸等工段有粉塵無組織排放。防塵、防有害氣體措施:1)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要求加強通風,并一律采用濕式鑿巖。工作面爆破后必須進行灑水降塵。濕式鑿巖時,鑿巖機的最小供水量,應滿足鑿巖除塵的要2)井下運輸巷道巖壁、水溝,應經常或定期進行沖洗與清理。363)凡產生廢氣、廢水及粉塵的各作業場所,均應采取通風除塵及凈化處理,確保達到國家規定標準。4)對無貫穿風流的獨頭工作面,全部采用局扇柔性風筒通風。5)接觸粉塵的作業人員,應配帶防塵口罩,阻塵率達到Ⅰ級以上標準。6)空壓機對坑道系統及其內的空氣進行空氣降塵,隨著開采深度的下降空氣對流通行將更差,對井下防塵及有害氣體的防護應有保護措施。總之,礦山應引起注意。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一)礦山開采歷史1989年礦山開始進行露天和平硐開采,后轉為井下開采。2009年整合為水峪鐵礦(18號整合區),范圍包括小塔里撥欏洼鐵礦、水峪里鐵礦、受益鐵選廠門子溝采區,2010年6月13日辦理了新的采礦證,有效期至2015年6月13日,目前處于停產狀態。礦山自建礦至2009年3月底水峪鐵礦范圍內共動用資源儲量****萬t,自2009年4月2016年共動用工業礦+低品位礦資源儲量****萬t,礦山實際生產能力約為****萬t/a。上期方案,水峪鐵礦礦區范圍較大,共有19條礦體且較為分散,四個采區共設計7個開拓系統,開采18條礦體(撥欏洼礦體已采空)。其中:一采區布置1個開拓系統,開采2條礦體(M4、M5),二采區布置1個四采區布置3個開拓系統,分別開采4條礦體(M6、M7、M8、M9)。2015年6月至今,由于市場形勢及各種原因,水峪鐵礦全面停產,本次核實動用資源儲量為****。可證號:*******************,采礦證有效期限: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門店進貨采購管理制度
- 驛站快遞管理制度規范
- 軟件外包規范管理制度
- 銷售汽車訂單管理制度
- 街道信息宣傳管理制度
- 公司研發組管理制度
- 銷售團隊提成管理制度
- 軟件企業會計管理制度
- 集團特種設備管理制度
- 超市肉品安全管理制度
- 高中語文課件:成語
- 學校職稱評審工作自查報告
- 中醫適宜技術-中藥熱奄包
- 部編版 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下 第四單元 自然選擇的證明課件
- 陽光體育與我同行
- 共享農田合作合同協議書
- 風電基礎合同
- GB/T 4706.32-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32部分:熱泵、空調器和除濕機的特殊要求
- 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原文)
- DB51-T 3176-2024 四川省中心鄉鎮消防救援站建設規范
- 養生理療館門店管理手冊0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