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_第1頁
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_第2頁
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_第3頁
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_第4頁
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第一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小學兒童的學習遷移第二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教學要求;1、掌握遷移的概念,明確遷移的分類2、領會學習遷移的確定指標,能作出評述3、把握幾個學習遷移理論的基本內涵4、明確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第三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000年全國高考卷20題]

2000年1月26日我國發射了一顆同步衛星,其定點位置與東經980的經線在同一平面內。若把甘肅省嘉峪關的經度和緯度近似取為東經980和北緯α=400,已知地球半徑R、地球自轉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視為常量)和光速C。試求該同步衛星發射的微波信號傳到嘉峪關處的接收站所需的時間(要求用題給的已知量的符號表示)。分析:此題要求學生把數學中的幾何知識、地理中的經緯度知識,遷移到同步衛星的問題中去,是對學生多學科知識的考查。第五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一、學習遷移的概念內涵: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所產生的影響。

理解:影響:先前對后繼——后繼對先前

影響:積極——消極“為遷移而教”——教育口號第六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遷移的種類1、從遷移結果上看:正遷移vs.負遷移正遷移(助長性)

:一種學習能促進另一種學習負遷移(抑制性)

:一種學習干擾了另一種學習2、從產生情景上看:橫向遷移vs.縱向遷移橫向遷移是指在內容和水平上相似的兩種學習之間的遷移。

(并列學習的遷移)縱向遷移是指不同難度、不同概括性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上下位學習的遷移)

第七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從產生的方向看:順向遷移vs.逆向遷移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逆向遷移是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

4、從作用范圍看:特殊性遷移vs.一般性遷移只對某些相似的學習材料產生遷移作用。(動作技能)

對差異比較大的學習產生遷移。(概念、原理、原則、態度)5、從作用方式來看:自遷移vs.近遷移vs.遠遷移

所學習的經驗影響著相同情境中的任務操作(自遷移)經驗遷移到與原初的學習情境比較相近的情境中(近遷移)經驗遷移到與原初學習情境極不相似的情境中(遠遷移)第八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節學習遷移的理論

一、形式訓練說

最早

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官能心理學

各種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練習來增強能力

強調所學材料對官能訓練的價值要經歷“痛苦的”過程——難記的古典語言、數學和自然科學中的難題,被視為訓練心的最好材料該理論在國外和我國仍有一定的影響(苦讀),該學說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第九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

相同要素說

桑代克

——1901年“形狀知覺”實驗以大學生為被試,訓練他們判斷不同大小和形狀的圖形面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W.James)在1890年首先通過記憶實驗,表示了對形式訓練、遷移理論的懷疑。他的結論是:記憶能力不受訓練的影響;記憶的改善不在于記憶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善。

預測充分訓練檢測127個不同形狀圖形面積,使其具有一定的估計能力估計90個10cm2——100cm2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估計13個長方形面積估計27個三角形、圓形、不規則圖形面積(預測中也有)通過某種活動加以訓練而可以普遍遷移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是不存在的

第十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說桑代克:“只有當兩種心理機能具有共同成分作為因素時,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才能引起另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

桑代克在1924年和1927年作了兩次規模很大的實驗。受試的學生13000多人。學生選修的科目分別包括幾何、拉丁語、公民課、戲劇、化學、簿記和法語。學習時間為一年。實驗者測驗了學生學習這些科目前后的智商(IQ)變化,結果并未發現某些學科對改善學生智力特別有效。觀點:學習遷移是非常具體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共同要素的一些領域

共同要素說的評價:1、揭露了形式訓練理論的謬誤2、縮小了遷移研究范圍,令人悲觀3、難以揭示復雜的學習遷移的實質第十一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概括化理論賈德(C.H.Judd):在先期學習A中所獲得的東西,之所以能遷移到后期的學習B,是因為在學習A時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運用于A、B之中。遷移關鍵:能否通過概括這種思維機制,以提取出學習活動的共同原理(概括化理論)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賈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擊靶”實驗A組被試B組被試解釋折射原理不學習原理先期練習12英寸處效果相同將靶移至4英寸處成績進步明顯錯誤持續發生第十二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941年赫德里克森(G.Hedrickson)和施羅德(W.H.Schroeder),1967年奧弗林(R.L.R.Overing)和特拉韋斯,都作了類似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賈德的概括化理論,同時還指出,概括不是一個自動過程,它與教學方法有密切的關系。第十三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四、關系轉換說

代表:苛勒強調“頓悟”是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

關系轉換說強調個體的作用,認為學習者必須發現兩個事件之間的關系,遷移才能產生經典實驗是苛勒在1919年做的“小雞和一個3歲兒童覓食”實驗第十四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有食物經400-600次嘗試,掌握去深灰色紙盒取食經45次嘗試,掌握去深灰色紙盒取食第十五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對深色盒的反應是70%對淺色盒的反應是30%對深色盒的反應是100%苛勒認為:雖然較深灰色的紙盒在所有實驗情境中存在相同要素,但被試是對對象關系的理解(頓悟)上作出的反應第十六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節學習遷移的影響因素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第十七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主觀因素一、學生的認知結構二、學生的心智狀況三、學生的學習態度四、學生的心理定勢返回第十八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認知結構: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知識體系)原有認知結構通過三變量影響新的學習:1、可利用性:能否同化新知識2、可辨別性:新舊知識異同點是否清晰3、穩定性:原有知識鞏固程度教學中應注意:1、加強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的教學2、注意新舊知識異同的比較3、注意鞏固先前習得的知識返回第十九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沃森試驗K74E規則:

“如果在卡片的一面有一個元音,那么在它的背面便有一個偶數數字”。要求被試在確認是否遵循這一規則時僅翻看必須的卡片。1、學習者的智力水平(年齡因素)2、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程度3、學習者的分析、概括水平返回第二十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態度包含三個成分:認知—情感*—行為學習態度:學生對學習的看法、情緒情感及相應的行為傾向。對學習活動具有積極的態度時,便會形成有利于學習遷移的心境返回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心理定勢也稱心向,是一種先于活動而指向活動對象的動力準備狀態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盧欽斯的取水問題問題編號容器大小所取水量可以采用的公式ABC1211273100214163259931843105494262152059431623493207153931882876325B—2C—AB—2C—AB—2C—AB—2C—AB—2C—AB—2C—AB—2C—AB—2C—AA—CA—CA+C返回第二十三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客觀因素一、學習情形:學習情境相似性學習材料的性質——組織特點、結構特點、應用價值二、教師指導:有無指導/指導量多少/指導的方式第二十四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為什么——白撿了野兔怎樣——坐、等結果怎樣——沒有野兔來、莊稼全完了不能把偶然當必然,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勞動所得待為什么——畫得快怎樣——添足結果怎樣——沒酒喝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添指導學生把學習《守株待兔》的方法遷移到《畫蛇添足》的學習中

第二十五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為遷移而教(一)改革教材內容(二)設計教材呈現順序1、從一般到特殊,不斷分化—(縱)2、從已知到未知,促進知識系列化3、融會貫通,促進知識橫向聯系(三)改進教學方法1、加強“雙基”教學2、強化實際應用3、培養學習習慣返回第二十六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1.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遷移稱為()

A.正遷移B.負遷移C.橫向遷移D.縱向遷移

2.兩種學習之間發生相互干擾、阻礙的遷移稱為()

A.正遷移B.負遷移C.橫向遷移D.縱向遷移

3.由于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遷移稱為(

A順向遷移B.逆向遷移C.橫向遷移D.縱向遷移

4.由于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遷移稱為(

A.順向遷移B.逆向遷移C.橫向遷移D.縱向遷移

5.由于先前活動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種特殊準備狀態稱為(

A.遷移B.變式C.定勢D.原型啟發第二十七頁,共二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主要的遷移理論及其內容如下:

(一)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

(二)共同要素說,代表人物為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主張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才能產生學習遷移。

(三)

概括化遷移說,代表人物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