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秋實中學高二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不同區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區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結合中國政區圖
丁省與丙省相比A.勞動力資源豐富
B.陸地交通便捷C.第一產業比重小
D.第三產業比重小
參考答案:D2.復種指數是指一個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的百分此。下圖示意1980—2006年中國耕地面積、復種指數與糧食產量的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圖中①、②、③分別表示A.糧食產量、復種指數、耕地面積 B.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復種指數C.耕地面積、復種指數、糧食產量 D.復種指數、耕地面積、糧食產量11.造成①曲線1994年數值較1993年低的原因最可能是A.農業投入不足 B.遭受自然災害 C.種植結構調整 D.市場需求減少參考答案:10.A
11.B考查我國糧食生產相關問題,農業區位因素。【10題詳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建設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導致耕地數量不斷減少,故③代表耕地面積;我國糧食產量受到科技、耕地、自然災害等不同因素影響,波動較大,故①為糧食產量;我國各地耕作制度相對穩定,隨著科技進步有所上升,故②表示復種指數。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題詳解】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視農業發展,農業投入不斷增加,A錯誤;1994年可能發生自然災害,遭受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產量下降,B最可能;讀圖可知,1993年至1994年種植結構調整有變化,復種指數提高,該變化會導致糧食產量增加,C錯誤;隨著人口增長,我國糧食需求在逐年增加,D錯誤。故選B。3.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出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9~10題。
9、“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濫伐森林
B.過度放牧
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
10、根據江西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特點,對“紅色荒漠”進行治理工作應當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
B.農業生產加強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
D.徹底退耕還林參考答案:A
B4.下圖是某地區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和地形剖面圖(單位:m),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1.左圖中剖面線AB和MN的交點在右側兩剖面圖上所對應的位置分別是()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12.若該區位位于一個擬建水庫的庫區內,當最高蓄水位達海拔150米時,圖示范圍內將出現(
)A.無島 B.一個島 C.兩個島 D.三個島參考答案:11.B
12.A【分析】等高線是地圖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鄰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等高線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從高程基準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又稱基本等高線山谷,指兩山間低凹而狹窄處,其間多有澗溪流過。11.從等高線示意圖分析,沿AB線,兩條線的交點兩側等高線凸向高值,說明其兩側地勢較低,應為山谷,則交點處地勢較高,所以對應右圖中的②點;沿MN線,該點兩側較高,均在250m以上,則交點處地勢較低,對應右圖中的④點,故選B。12.當最高蓄水位達海拔150米時,水面不會淹沒圖中三個山地中的任何一個的四周,而小島是指四面被水淹沒,中間高出水面的地形,從等高線上應看150m等高線沒有形成閉合等高線,所以圖示范圍內沒有小島,故選A。21.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飛船經過9年多的太空飛行,到達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獲取“新視野號”飛船傳輸的數據并輸出專題圖像,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①地理信息系統
②衛星遙感技術
③全球定位系統
④航空遙感技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與亞寒帶針葉林帶相比,熱帶雨林帶發育的土壤A.微生物活動弱
B.生物風化強
C.有機質含量高
D.化學風化弱參考答案:21.A
22.B6.圖2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0~12題。10.圖中①②③④洋流為寒流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1.圖中甲處有世界著名的漁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暖流流經海域,海水溫暖
B.寒流流經海域,人跡罕至C.寒暖流交匯區,餌料豐富
D.不受洋流影響,風平浪靜12.洋流對乙地沿岸氣候的影響是A.降溫增濕
B.增溫減濕
C.降溫減濕
D.增溫增濕參考答案:D
C
D7.2018年10月23日10時,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下圖為當日早晨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日出照片。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8.照片拍攝時,相機鏡頭的朝向是A.正東 B.正南 C.東南 D.東北9.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舉行時,全球晝夜面積之比約為A.1:1 B.1:2 C.5:7 D.7:5參考答案:8.C
9.A【8題詳解】10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日出東南。圖中照片拍攝時間為早晨,故C正確。【9題詳解】地球是個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陽,向陽的半球形成白天,為晝半球;背陽的半球形成黑夜,為夜半球,因此任何時候晝夜面積之比都約為1:1,故A正確。8.下圖所示區域內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約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區年降水量僅50mm左右。據此完成24~26題。24、圖中甲地區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
B.150mmC.200mm
D.250mm25、解決該區域農業用水緊缺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③改進灌溉技術
④建水庫調節徑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6、甲地區農業發達,其成功之處在于A.提高了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調節了降水的季節分配C.調節了降水的年際變化
D.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參考答案:24.A
25.B
26.D9.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質的是
()A.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B.防治水污染C.保護水源涵養林
D.改善庫區生態環境參考答案:A10.上海世博會是一個多元文化交流的盛會我國各地區展館展示了各自鮮明的自然與人文特色:八百里秦川的如畫風光;母親河源頭——二源風光;海岱交融的場館外形及魯班鎖標志;絲綢古連與歌舞、瓜果之鄉風光。根據以上描述,各展館依次對應的省區是A.陜西
西藏山東新疆
B.山西西藏江蘇青海C.陜西青海山東新疆
D.山西青海江蘇甘肅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自然環境分析。“八百里秦川的如畫風光”反映秦嶺,主要位于陜西省;“母親河源頭——二源風光”形容長江、黃河的源頭,位于青海省;“海岱交融的場館外形及魯班鎖標志”形容山東;“絲綢古連與歌舞、瓜果之鄉風光”形容新疆。11.圖10為世界某區域略圖。完成22~23題。22.圖中標示的某種農作物與實際分布明顯不符,該農作物是A.茶葉
B.甘蔗
C.棉花
D.黃麻23.①②③④四城市中,紡織工業比重較大的兩個城市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22.A
23.C12.圖中三條以運輸煤炭為主的鐵路干線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線、神黃線、膠濟線B.神黃線、焦(作)日(照)線,膠濟線C.大秦線、神黃線、焦(作)日(照)線D.神黃線、大秦線、焦(作)日(照)線參考答案:C13.我國“十二五”規劃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考慮未來我國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
以上劃分是按A.
單一指標劃分的
B.
自然指標劃分的
C.
綜合指標劃分的
D.
地理位置劃分的2.
關于所劃分功能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A.
各區域都有一定的面積和范圍
B.
各區域內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區域間都有十分明確的界線
D.
各區域開發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樣3.
這種劃分主要體現了區域的特點是參考答案:1.C
2.A
3.B【1題詳解】四類主體功能區是結合了未來我國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等因素劃分,不是單一指標,是綜合指標;是人為劃定的,不是自然形成;沒有考慮地理位置差異。選C正確。【2題詳解】區域是地理的空間單位,各區域都有一定的面積和范圍,A正確;各區域內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一致,B錯;各區域間不一定有十分明確的界線,C錯;各區域開發政策和措施因地制宜,不完全一樣,D錯。選A正確。【3題詳解】利用綜合指標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是考慮了各個地區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性,各地應因地制宜發展,不能以一概全;整體性是區域內各要素的相互關聯;開放性是區域間的聯系;階段性是區域發展過程的體現。選B正確。【點睛】區域用某項指標或某幾個特定指標的結合,在地球表面劃分出具有一定范圍的連續而不分離的單位。區域特點:(1)有界性:邊界有明確的,也的過渡性;(2)層次性:區域內等級有高低;(3)差異性:區域間有差異;(4)整體性:區域內的各要素之間有內在聯系,有相對的一致性。14.下圖為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1998年能源探明儲量、生產量和消費量占全國的比重圖。讀圖,回答9~10題。9.當時的情況是A.東部的消費量占全國3/4
B.中部和西部的生產量相當C.西部探明儲量超過全國1/2
D.西部的生產量和消費量相當10.為緩解能源問題,保障能源供應,近年來采取的措施是A.引導產業大規模向中西部轉移 B.東部加大開發,實現能源自給C.中部穩定生產量,提高消費量 D.西部提高生產量,加大輸出量參考答案:CD15.讀亞洲某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16-18題。16.該國①位于中國與俄羅斯之間
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
③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④居民以哈薩克族為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該國自然環境比較惡劣A.只有荒漠和草原,沒有森林
B.有森林,主要分布在領土的北部C.只有森林和草原,沒有荒漠
D.有森林,主要分布在領土的南部18.該國河流A.含沙量大,結冰期長
B.均屬太平洋水系C.水量豐富,源遠流長
D.均屬印度洋水系參考答案:16.C
17.B
18.A16.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年份森林覆蓋率(%)耕地面積(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氣溫年較差(℃)河流含沙量(%)糧食平均畝產(千克)糧食總產量(億千克)1985年1933352038102051.0251995年1047845042351350.97511.上述資料表明,導致該地區十年內糧食平均畝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還牧”的面積增大
B.毀林開荒現象嚴重C.氣候發生異常,出現水旱災害
D.人口增長過快12.目前,該地區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是()A.風沙危害嚴重
B.水土流失加劇
C.大陸性氣候減弱
D.光照條件變差參考答案:11.B
12.B11.分析表中數據信息可知:該地10年來森林覆蓋率下降、耕地面積上升、年降水量減少、氣溫年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加大,以上表明由于毀林開荒當地生態環境惡化,所以其糧食平均畝產量下降的(根源)主要原因應該是毀林開荒導致,選B。12.毀林開荒導致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劇和荒漠化加劇,而該地位于我國北方半干旱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大,多暴雨,從河流含沙量大幅增長分析,其影響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加劇,B項正確。
17.PQMN為四個不同的區域,讀圖回答3~4題。3.立足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適合發展牧業的地區是
A.M
B.N
C.P
D.Q4.下列描述可能符合PQMN四地當地實際的是
A.P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B.Q地區土壤鹽堿化嚴重,合理灌溉
C.M地區水資源短缺,跨流域調水
D.N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退耕還牧
參考答案:C
C18.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參考答案:錯誤19.讀下圖,據此回答從減少工程投資和施工難度的角度考慮,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的修建不需經過A.越南
B.老撾
C.泰國
D.馬來西亞參考答案:B20.下圖是一位驢友在別德馬(64°W,40°30′S)拍攝的景觀圖片,據此完成下列各題。24.圖片拍攝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 B.4月1日C.7月1日 D.10月1日25.這一天,北京的晝長大約是A.10小時 B.11小時C.13小時 D.14小時參考答案:24.C
25.D【24題詳解】別德馬(64°W,40°30′S)是南半球,位于西四區,緯度與北京相當。別德馬與北京時間差大約是12小時,所以當時別德馬日出的時間是7點左右,當地為冬季,因此北京是夏季,且北京此時的晝長大約為14小時左右,應該是接近夏至的時間,結合選項最可能是7月1日,據此選C。【25題詳解】北京時間就是120°E的地方時,北京緯度約為40°N;別德馬位于南半球、西四區,緯度與北京相當,與北京時間差大約是12小時,此時北京時間為19點多,則別德馬是7點左右,正值日出,據此可知別德馬晝長約為10小時,夜長為14小時。北京與其緯度相當,則北京的晝長與別德馬的夜長相當,約為14小時,選D。【點睛】北京時間就是120°E的地方時,北京緯度約為40°N;40°S的最大晝長約為14小時,最短夜長約為10小時;同一日期,南北緯度數相同的兩地晝長(夜長)之和等于24小時。21.青藏地區的城市和村鎮多分布在(
)A.鐵路和公路沿線的經濟發達地區
B.山麓和湖畔水草較為肥美的地區C.盆地邊緣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綠洲上
D.海拔比較低的河谷兩岸參考答案:D22.下圖為我國部分省區分布圖,讀圖并結合表格,回答下面小題。我國四省(區)人口及部分自然資源統計數據
省(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耕地面積(萬公頃)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木材總蓄積量(億立方米)①34.3532.51865.815.8②53.51539.1727.915.0③51.9542.4404.40.4④31.1361.0184.62.0
22.圖中地形類型相對單一的省(區)是A.甲
B.乙
C.丙
D.丁23.有關四省(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省(區)西部是該省種植業集中地區
B.乙省(區)是我國著名的糧食產區C.丙省(區)南部農業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丁省(區)以灌溉農業和牧業為主24.表中序號與圖中甲、乙、丙、丁各省(區)排序一致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25.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圖丙地區農業發展方向是A.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糧棉生產的區域化B.發展農機技術,促進糧油生產規模化和集約化C.積極發展高效農業和外向型農業D.推進特色農業發展,著力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業區域參考答案:22.D
23.B
24.B
25.D22.根據圖示:甲為四川省;乙為黑龍江省;丙為甘肅省;丁為江蘇省。江蘇省位于東部平原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類型較為單一。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23.四川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成都平原;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甘肅省農作物不能一年三熟;江蘇省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24.耕地面積最大的為黑龍江省,所以②為黑龍江;東部沿海地區城市化水平高,所以③為江蘇省;四川省西部多山,木材蓄積量高,所以①為四川省,④為甘肅省。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25.圖示丙地區位于我國的甘肅,屬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該地區降水稀少,光熱充足,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發展特色農業。故答案選D。23.下圖為某風景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25.若圖中急流段高差為55m,則甲地與丙地的高差可能為A.355m B.400m C.445m D.490m26.某日一登山者到達甲地,他可看到A.山頂懸崖峭壁林立 B.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C.湖畔乙地游人戲水 D.丁地地勢最低參考答案:25.D
26.B【25題詳解】讀圖可知:甲地海拔高度在800~900m之間,丙地海拔范圍在300~400m之間。根據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判斷,丙地位于急流段下游。若圖中急流段相對高差為55m,則丙地海拔高度不超過345米。進一步判定丙地海拔高度的范圍應在300~345m之間,因此甲與丙地高差范圍在455~600m之間,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6題詳解】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向相反,結合指向標可以判斷河流急流段流向為自東向西,故B正確。讀圖可知,甲地為山頂,當地山頂附近沒有懸崖,故A錯誤。甲乙之間的等高線上疏下密,說明上部坡度緩、下部坡度陡,且甲乙之間有陡崖,無法通視,故C錯誤。根據等高線分布可知:乙地位于河流與湖泊沿岸,丁地位于山坡上,因此乙地地勢低于丁地,故D錯誤。故選B。【點睛】第一小題易錯選成C答案,解答時注意題干“若圖中急流段高差為55m”的要求。第二小題解答時應注意:①有關河流流向、風向等類型題目,解答時應注意圖中有無指向標,若有,一定要根據指向標定向;②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斷兩點之間能否通視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看兩點間有無山脊阻擋,無山脊阻擋則可以通視;二是看兩點間是凸坡還是凹坡。若等高線上密下疏,則坡度上陡下緩,為一凹坡,可以通視。若等高線上疏下密,則坡度上緩下陡,為一凸坡,不能通視。24.讀甲、乙兩河流域圖,完成下列小題。14.與乙河流域相比,甲河流域水庫、大壩使用壽命短得多的原因可能是A.工程質量差B.設計能力不足C.泥沙淤積嚴重D.徑流季節變化大15.目前,乙河流域有計劃地拆除部分水壩的原因可能是A.已找到了比水電更好的能源B.水電運營成本不斷增加C.水壩防洪功能喪失D.恢復原始生態環境16.監測甲、乙兩河流域生態環境變化,最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RS B.GPSC.GIS D.數字地球參考答案:14.C
15.D
16.A【14題詳解】甲為我國黃河,世界輸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此庫區泥沙淤積嚴重,影響水庫、大壩使用壽命,故C正確。工程質量差、設計能力不足不符合事實;水庫、大壩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到河流的徑流變化,因此徑流季節變化大對水庫、大壩使用壽命影響不大。故A、B、D錯誤。【15題詳解】建設大壩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對河流生態環境構成破壞,因此拆除大壩的原因是為了恢復原始生態環境,故D正確。乙為塞納河,位于法國境內,其電力構成以核電為主。相對于水電,核電建設和運營成本以及對技術的要求更高,故A、B錯誤。塞納河流經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不易發生水患,而且沒有信息顯示水壩防洪功能喪失,故C錯誤。【16題詳解】RS(遙感)主要應用與環境監測和資源勘查,故A正確。GPS(全球定位系統)主要應用于導航、定位、測量,此外由于GPS系統的空間衛星上載有的精確時鐘,因此可以發布時間和頻率信息。GIS地理信息系統簡稱,是一種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它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它是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將地球及其上的活動和環境的時空變化數據,按地球的坐標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計算機中,構成一個全球的數字模型,在高速網絡上進行快速流通,這樣就可以使人們快速、直觀完整地了解我們所在的這顆星球。故B、C、D錯誤。25.下圖示意某地理要素等值線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6.該地理要素為(
)A.海拔高度(m)
B.年蒸發量(mm)C.海平面氣壓(hPa)
D.年降水量(mm)37.影響西部沿海該要素南北差異的直接因素是(
)A.大氣環流
B.緯度位置
C.地殼運動
D.植被狀況參考答案:36.D
37.A試題分析:36.該等值線大致與海岸線走向一致,且數值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故可判斷是年降水量,D項正確;該區域沿海地區以平原為主,故A項錯誤;蒸發量應該與緯線大致平行,故B項錯誤;海洋表面沒有該等值線,可知C項錯誤。37.據上題,該要素是年降水量。北部受盛行西風的影響,降水較多,南部受副高控制,降水較少,故大氣環流直接影響了降水的差異,A項正確;緯度位置、地殼運動、植被狀況等要素均不直接影響降水,故B、C、D項錯誤。26.讀下面世界主要滑雪場分布圖,回答15~16題。15.世界滑雪場主要分布于
①人口密度大的地區②發達國家③城市密集地區④滑雪運動開展早的地區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16.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滑雪場集中,下列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積雪厚度小②緯度高,積雪時間長③森林茂密,風景優美④河流少,土地開發程度低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5.B
16.C
二、填空題(共10分)27.圖23為某鋼鐵工業區生產流程模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23(1)圖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各環節中,可生成的產品有
、
等(2)說出鋼鐵工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污染有
、
、
。
(3)如按圖中生產流程模式組織生產,該生產模式的優點有
、
、
。
(4)根據該生產流程的啟示,列舉兩項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參與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行為
、
。參考答案:(1)化工產品
建筑材料(2)大氣污染
固體廢棄物污染
噪聲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3分)(3)提高資源利用率、廢棄物資源化(廢棄物回收利用)、保護環境、降低生產成本(3分)(4)垃圾分類處理 回收廢舊電池(合理即可得2分)
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關于黃土高原形成的學說有多種。目前,“風成說”得到科學界最為廣泛的支持。“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的沙漠和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被稱為“風神捏就的土地”。材料二黃土高原景觀圖。(1)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到烏鞘嶺,北起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請你說出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兩點)人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兩點)。(3)如何解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西部大開發中,黃土高原地區必須堅持(
)A.跨流域調水
B.修建水庫
C.退耕還林還草
D.大力發展交通參考答案:(1)長城
秦嶺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2)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開發歷史悠久人口增長過快(3)把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4)C解析:本題以黃土高原景觀圖為背景,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解讀與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1)考查黃土高原的位置。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到烏鞘嶺,北起長城,南至秦嶺,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請你說出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特征千溝萬壑,支離破碎。(2)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有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為原因有開發歷史悠久和人口增長過快。(3)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治理黃土高原的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具體來說把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4)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故A項錯誤;修建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的問題,故B項錯誤;退耕還林還草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緩解水土流失的問題,故C項正確。【點睛】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退耕還林、還草: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營造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用材林;2.調整土地利用結構;3.加強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壩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樹種草農業技術措施—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4.開礦時要有計劃的存放表土,大力開發復墾工作。29.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1)循環經濟①手段:
。②核心:提高生態效益。③資源利用方式:環境友好方式。④目的:經濟活動的生態化。⑤意義:是新世紀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實踐模式,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工業經濟結構調整:
,即從
—生產制造—
—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評價。(3)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即用生態系統的觀點,將農業生產和
納入協調一致的軌道。參考答案:(1)環境無害化技術(2)清潔生產
原料開采
消費使用(3)生態農業
生態平衡3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A、B兩處比較,
處氣溫較高,
處氣壓較高;B、D兩處相比,
處白天氣溫較高,
處夜間氣溫較高。(2)圖中表示的是
鋒天氣過程,該鋒活動能形成我國北方地區春季發生的
災害。(3)寫出下列代號表示的含義:①
③
。(4)受該天氣系統影響,B處鋒面過境時的天氣是
;C處的氣溫將要變高還是變低?
。參考答案:(1)B
A
DB
(2)冷
沙塵暴(3)①反射作用
③地面輻射(4)陰雨、刮風、降溫天氣
變低解析:本題考查常見的天氣系統的主要特征。常見的天氣系統包括高壓系統、低壓系統、冷鋒系統、暖鋒系統。鋒面系統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特征是常考內容。(1)A、B兩處比較,B位于暖鋒一側,溫度較高,氣壓較低;A位于冷鋒一側,溫度較低,氣壓較高。B、D兩處相比,D處為晴天,白天溫度較高;B處為陰雨天氣,夜間大氣逆輻射較強,溫度較高。(2)圖中表示的是冷空氣主動向暖空氣移動,是冷鋒天氣過程;該鋒活動能形成我國北方地區春季發生的沙塵暴災害。(3)據圖可知,①表示的是云層的反射作用;③表示的是地面輻射。(4)該天氣系統為冷鋒天氣,受其影響,B處鋒面過境時的天氣是陰雨、刮風、降溫天氣;C處將要受到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會變低。三、綜合題(共38分)31.【環境保護】讀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環境問題分布圖,回答問題。(10分)(1)圖中甲、乙、丙、丁表示酸雨危害、森林銳減、水土流失、水體污染四類環境問題。其中甲環境問題是
▲
,丙環境問題是
▲
。(2分)(2)我國乙環境問題最為嚴重的地區是
▲
,其形成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
。(2分)(3)丙環境問題在我國南方分布廣泛,其主要的原因是
▲
。(2分)(4)長三角地區丁環境問題突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解決的主要措施是
▲
。(4分)參考答案:(1)森林銳減酸雨危害(2分)(2)黃土高原破壞地表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2分)(3)南方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