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犯罪主觀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包括罪過、犯罪目的、犯罪動機。罪過包括故意和過失,既無故意,又無過失的,為意外事件。
刑法規定第14條(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15條(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我國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處罰過失犯罪為例外。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處罰,任何過失行為必須導致法定的結果才能成立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罪過必須表現在一定的危害行為中。罪過的有無以及形式、內容都應以行為時為標準,只有在確定行為后,再確定行為人的罪過。罪過是對特定危害行為與特定危害結果的故意或過失,也即行為人認識或應當認識的內容是客觀構成要件事實。住在19樓的居民不慎將花瓶打碎,順手把玻璃碎片扔出窗外,不料將樓下的行人砸死。如果行為人看到樓下有仇人經過,往仇人身上砸去。如果行為人扔花瓶時想到“會不會砸到人?不管他”,卻砸死了行人。如果行為人扔花瓶時想到“會不會砸到人?夜深人靜,扔在后面草叢中不會有事”,卻砸死了行人。住在19樓的居民在打掃陽臺衛生時,不慎將放在陽臺上的花瓶碰倒,將樓下的行人砸死。
罪過的區別
(在對待結果是否發生的態度上)直接故意——贊同票間接故意——棄權票過失——反對票犯罪主觀方面的特征是支配危害行為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主要體現為對行為危害社會結果的心理狀態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心理狀態罪過、目的、動機的地位罪過是一切犯罪構成所必備的主觀要件,包括認識方面和意志方面兩類因素。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組合,構成罪過的兩種表現形式——故意和過失。犯罪目的只是某些犯罪構成所必備的主觀要件,即選擇要件(例如構成走私淫穢物品罪必須具備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犯罪動機不是犯罪構成必備的主觀要件,它一般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罪過的構成認識因素實施犯罪行為前對危害社會結果的認識,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性質、對象、結果和意義。意志因素行為人在明知的狀態下,對自己的行為導致的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犯罪主觀方面的意義區分罪與非罪的重要標準區分此罪與彼罪界限的重要標準影響量刑輕重的重要根據犯罪故意的概念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態度。必然發生+希望——直接故意可能發生+希望——直接故意可能發生+放任——間接故意必然發生+放任?
直接故意的認識因素1、對行為性質的認識。明知自己行為的內容、作用及其危害性質。在特定犯罪中,還需要認識行為的時間、地點、方法。不包括對行為違法性的認識,但在特殊情況下(不知道法律的存在;誤解法律),行為人由于不知法而不能認識行為的社會意義和危害結果時,不成立故意。2、對行為對象的認識。3、對危害結果(侵害結果與危險結果)的認識,包括必然發生和可能發生兩種情形。4、對特定構成身份的認識。5、對不存在違法性阻卻事實的認識。只有當行為人認識到客觀構成要件事實,同時認識到并無違法性阻卻事由時,才能確定行為人具有犯罪的故意,否則不能認定故意(假想防衛、假象避險不成立故意犯罪的原因即在于行為人認為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對規范構成要件的認識1、社會評價要素:不要求行為人了解規范概念的法律定義,只要行為人的認識內容與規范概念的實質相當即可?!糌溬u淫穢物品罪中,不要求行為人認識到“淫穢物品”這一概念,只要行為人認識到自己所販賣的是“黃色物品”、“下流物品”等社會公眾認可的概念即可。◆如果行為人不認為其販賣的是淫穢物品,也不認為其販賣的是黃色物品,但認為一般人可能將其販賣的物品評價為淫穢物品,客觀上販賣的也是淫穢物品的。2、經驗法則的評價要素和法律的評價要素:只要行為人認識到作為評價基礎的事實(不需要認識到結論),就應當認定行為人認識到了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只要行為人認識到自己所破壞的是正在使用中的公共汽車的關鍵部位,就可以肯定其認識了自己的行為“足以使汽車發生傾覆、毀壞危險”?!艏酌髦约旱呢斘锾幱趪覚C關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時的個人財物應以公共財產論而竊回。甲缺乏成立盜竊罪所必須的對客觀事實的認識,故不成立盜竊罪(08單選2)3、不真正不作為犯中的作為義務,屬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不需要認識的內容1、因果關系。2、結果加重犯中的加重結果(不需要行為人認識,但要求具有認識的可能性)。
3、客觀構成要件中的“客觀的超過要素”(該客觀要素超過了故意的認識內容與意志內容的范圍)。盜竊罪中“多次盜竊”;丟失槍支不報罪中的“造成嚴重后果”。關于故意的認識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8單選2)A.甲明知自己的財物處于國家機關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時的個人財物應以公共財產論而竊回。甲缺乏成立盜竊罪所必須的對客觀事實的認識,故不成立盜竊罪B.乙以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竊取軍人的手提包時,明知手提包內可能有槍支仍然竊取,該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槍。乙沒有非法占有槍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盜竊槍支罪C.成立猥褻兒童罪,要求行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D.成立販賣毒品罪,不僅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販賣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為人認識到所販賣的毒品種類5.關于故意的認識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11單選5)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B.成立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要求行為人認識到物品的淫穢性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賣淫的是幼女D.成立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對方是境外的機構、組織或者個人,沒有認識到而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積極追求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的概念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放任:聽之任之,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發生不發生均沒有超過行為人的認識。間接故意的表現形式1、行為人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2、為追求某一合法利益,放任另一種危害結果的發生3、突發性事件中實施危害行為,不計后果地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對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程度上有所不同(必然和可能)。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對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顯然不同(希望或放任)。特定危害結果的發生與否,對這兩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黃某意圖殺死張某,當其得知張某當晚在單位值班室值班時,即放火將值班室燒毀,其結果卻是將頂替張某值班的李某燒死。下列哪些判斷不符合黃某對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態度?(02多選50)A.間接故意B.過于自信的過失C.疏忽大意的過失D.意外事件(一)甲、乙預謀修車后以假幣騙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廠修車后應付款4,850元,按照預謀甲將4,900元假幣遞給乙清點后交給修理廠職工丙,乙說:“修得不錯,零錢不用找了”,甲、乙隨即上車。丙發現貨幣有假大叫“別走”,甲迅即啟動駛向廠門,丙撲向甲車前風檔,抓住雨刮器。乙對甲說:“太危險,快停車”,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傷。請回答91—94題。92.對于丙的重傷,甲的罪過形式是:(10不定項92)A.故意B.有目的的故意C.過失D.無認識的過失養花專業戶李某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圍私拉電網。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觸電,經送醫院搶救,不治身亡。李某對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是什么?(03單選1)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C.過于自信的過失D.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故意的學理分類之一確定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事實和后果有明確預見,作出決意,并在實施行為中希望結果的發生。不確定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構成犯罪的事實沒有具體確定的認識,即在實施犯罪行為或某種非犯罪行為時,不具有侵犯特定客體或希望犯罪行為發生的心理狀態。又可分為三種情況:概括的故意、擇一的故意、未必的故意。
概括的故意行為人明知或者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但又不確知這種結果會發生在什么對象上的犯罪心理。如:甲向聚集在一起的眾人開槍,打死多人。甲明知向人群開槍會剝奪他人生命,但又不確知究竟會死幾人、死者是何人,即客體具有不確定性。
擇一的故意行為人不確知自己的行為會對數個客體中哪一個客體發生危害結果,但明知或者預見必有其中之一會發生此種結果,并且在實施行為時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犯罪心理。如:甲欲殺其仇人乙,見乙與其妻女同行散步。甲持槍射擊,其主觀上認為射中乙當然好,即使不射中乙,而射中其妻或其女,亦足以報仇(其與概括故意的區別在于程度不同)
未必的故意行為人明知或者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犯罪心理?!喈斢陂g接故意。
犯罪故意的學理分類之二
預謀的故意是指行為人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思考之后著手實施犯罪的犯罪心理。突發的故意是指行為非經預謀而出于一時起意實施危害行為的犯罪心理。犯罪過失的概念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疏忽大意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
過于自信的過失
(有認識的過失)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認識因素:已經預見到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意志因素:否定危害結果發生
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
的相似點在認識因素上,兩者都預見到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意志因素上都并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
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
的不同點1、認識因素上有所不同明知可能;已經預見2、意志因素上有所不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雖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但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聽之任之的態度,不采取什么措施和憑借什么條件防止結果的發生;而過于自信過失的行為人不僅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也不放任危害結果發生,而是排斥、否定危害結果的發生,憑借一定的自認為能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因素,以及客觀條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疏忽大意的過失
(無認識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認識因素:應當預見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意志因素:否定危害結果發生
對預見能力判斷標準的不同觀點客觀說:以共性為標準,即按人們普遍的一般的認識能力為標準。主觀說:以個性為標準,即按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不同而區別對待。折衷說:以行為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但在實際判斷時,則應當綜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能力和行為當時的具體條件,不能脫離客觀條件地以行為人平時的預見能力為標準,要把通常狀況與特殊條件結合起來進行實事求是的判斷。預見的內容自己的行為危害社會的結果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第16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相同點在于對危害結果都沒有預見不同點在于對于危害結果能不能預見意外事件的行為人不但在事實上沒有預見,而且在法律上也不負有應當預見的義務,更主要的是在行為當時,根據具體的客觀環境條件和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能力,行為人根本不具有可以預見的能力。疏忽大意的過失的行為人對客觀損害結果在事實上是沒有預見,但根據行為時的客觀環境條件和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能力,行為人除了在法律上負有應當預見的義務外,在事實上也具有能夠預見的能力。犯罪過失的學理分類之一無認識過失:以行為人缺乏對自己行為所造成危害結果的認識為前提。有認識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行為產生危害結果的可能性的基礎上才構成的。
犯罪過失的學理分類之二普通過失:行為人在日常生活或者社會交往中,違反一般注意義務,沒有預見到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業務過失:具有特殊業務職能的人在從事某項特定業務活動中,違反業務職責上特別注意事項,沒有預見到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6.關于過失犯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11單選6)A.只有實際發生危害結果時,才成立過失犯B.認識到可能發生危害結果,但結果的發生違背行為人意志的,成立過失犯C.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D.過失犯的刑事責任一般輕于與之對應的故意犯的刑事責任卡車司機甲在行車途中,被一吉普車超過,甲頓生不快,便加速超過該車。不一會兒,該車又超過了甲,甲又加速超過該車。當該車再一次試圖超車行至甲車左側時,甲對坐在副座的乙說,“我要嚇他一下,看他還敢超我?!彪S即將方向盤向左邊一打,吉普車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機重傷,另有一人死亡。甲駕車逃離。甲的行為構成:(04單選3)A.故意殺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壞交通工具罪D.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的想象競合犯10.甲到本村乙家買柴油時,因屋內光線昏暗,甲欲點燃打火機看油量。乙擔心引起火災,上前阻止。但甲堅持說柴油見火不會燃燒,仍然點燃了打火機,結果引起油桶燃燒,造成火災,導致甲、乙及一旁觀看的丙被火燒傷,乙、丙經搶救無效死亡。后經檢測,乙儲存的柴油閃點不符合標準。甲的行為構成何罪?(08單選10)A.危險物品肇事罪B.失火罪C.放火罪D.重大責任事故罪
案例一甲想槍殺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擊。由于光線不好,距離較遠,甲的射擊技術又不甚好,因而他對能否射殺乙沒有把握,但也不愿放過這個機會,并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實施了射殺行為。
案例二孫某,汽車司機,1998年5月,孫某開著解放牌卡車拉木材,因手續不符合規定,該木材倉庫的管理員吳某責令其將裝上車的木材卸下,孫某不肯卸車,強行開車,在吳某一再制止下,孫某仍一意孤行,將卡車開出倉庫大門,并將車前的吳某擠到墻根處。吳某跳上汽車翼子板處,用手電晃照孫某,責令其停車,但孫某不僅不停車,反而加速行駛,中途兩次急剎車,將吳某摔下。孫某發現吳被摔下后,并不停車實施搶救,繼續開車。后孫某被公安人員截獲歸案。吳某因被摔成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而死亡。案例三1982年廣州中級人民法院處理了一起案件,男青年杜某與女友戀愛不成,用滾燙的濃硫酸從女友頭上澆下,造成女青年嚴重毀容,在當時的情況下,故意傷害罪的最高刑為無期徒刑,為平民憤,廣州中院將此案定性為故意殺人未遂,并在判決書的主文中寫到:“被告人明知自己行為可能會導致被害人死亡,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后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p>
案例四某礦區工人經常把空的雷管盒當飯盒用,一天在工房里,有人把雷管盒遺忘在桌上,其他員工進來問這飯盒是誰的?另一員工說,這肯定是哪個人忘在這里的,你順便把它捎帶過去蒸吧,結果這個員工就把這雷管盒當成飯盒,放在鍋爐上蒸飯,不想一聲巨響,死傷了很多人。
案例五某國有礦山發生坑道滑坡,礦長首先指揮工人采取加固措施,然后又下令讓工人進坑道搶救國家財產,不料坑道繼續滑坡,將許多工人壓死在坑道內。
案例六被告人某甲在其承包的石坑里爆破采石。因飛石落到劉某家的責任田里,雙方爭吵起來。劉某說:“如果你再放炮,我就坐在炮口上,看你還敢不敢點。”被告人甲說:“你敢坐,我就敢點。”于是被告人甲將約2公斤的炸藥扔在地上說:“你有膽子就坐?!眲⒛尘妥谡ㄋ幇赃?。甲拿起一根約60厘米長的導火索,用剪刀剪去約20厘米,當著劉某的面接上雷管插入炸藥包內,點燃導火索后,被告人甲朝劉某喊了一聲:“點著了,快跑?!彪S即跑離了現場。此時,劉某向外挪動了一下身體,尚未起身,炸藥包便炸開了,劉某被當場炸死。案例七佛山小悅悅事件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法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時,甲突然發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度屬于下列哪一選項?(06單選3)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C.過于自信的過失D.疏忽大意的過失張某和趙某長期一起賭博。某日兩人在工地發生爭執,張某推了趙某一把,趙某倒地后,后腦勺正好碰到石頭上,導致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關于張某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7單選14)A.構成故意殺人罪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C.構成故意傷害罪D.屬于意外事件12.朱某因婚外戀產生殺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給李某炸油餅時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強”。朱某為防止其6歲的兒子吃餅中毒,將其子送到幼兒園,并囑咐其子等他來接。不料李某當日提前下班后將其子接回,并與其子一起吃油餅。朱某得知后,趕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04單選12)A.朱某對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間接故意C.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過失D.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屬于意外事件犯罪的目的和動機
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結果的心理態度。犯罪動機是指刺激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沖動或者起因。只有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犯罪目的和動機,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則沒有。
犯罪目的與動機的聯系與區別在一些犯罪中,兩者在內容上是重合的,或者基本相同(財產犯罪)同一種犯罪的犯罪目的相同,但犯罪動機多種多樣。(如仇殺與情殺)出于同一個動機,可以有幾個或不同的犯罪目的。(報復殺人與報復傷人)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的構成要件,犯罪動機則不影響定罪。(刑法第363條規定制作、復制、出版、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其犯罪目的被明定為以牟利為目的)認識錯誤
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的意義或者對有關客觀事實存在不正確的理解。錯誤是指行為人的認識與實際情況不一致,并不一定意味著行為人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法律上的認識錯誤;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或者應當受到什么樣的處罰的不正確的理解——不影響定罪量刑。假想的犯罪假想的不犯罪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罪名上和刑罰輕重上的誤解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歲,誤以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與乙女發生了性交。甲的行為屬于下列何種情形?(02單選4)A.幻覺犯,不構成奸淫幼女罪B.法律認識錯誤,構成奸淫幼女罪C.對象認識錯誤,構成奸淫幼女罪D.客體認識錯誤,不構成奸淫幼女罪4.甲在從事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知道某種行為是否違法,于是以書面形式向法院咨詢,法院正式書面答復該行為合法。于是,甲實施該行為,但該行為實際上違反刑法。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8單選4)A.由于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內容,所以,甲仍然構成故意犯罪B.甲沒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C.甲雖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過失犯罪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過失犯罪
事實上的認識錯誤1、具體認識錯誤(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沒有超出同一犯罪構成的范圍)對象錯誤打擊錯誤因果關系錯誤2、抽象認識錯誤(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分部屬于不同的構成要件)對象錯誤打擊錯誤具體事實認識錯誤——對象錯誤本欲殺甲,誤將乙當作甲進行殺害。故意殺人罪的既遂。54.甲與乙因情生仇。一日黃昏,甲持鋤頭路過乙家院子,見甲妻正在院內與一男子說話,以為是乙舉鋤就打,對方重傷倒地后遂發現是乙哥哥。甲心想,打傷乙哥哥也算解恨。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10多選54)A.甲的行為屬于對象錯誤,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B.甲的行為屬于方法錯誤,成立故意傷害罪C.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傷害(未遂)罪,對乙哥哥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D.甲的行為不存在任何認識錯誤,理所當然成立故意傷害罪50.黃某意圖殺死張某,當其得知張某當晚在單位值班室值班時,即放火將值班室燒毀,其結果卻是將頂替張某值班的李某燒死。下列哪些判斷不符合黃某對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態度?(02多選50)A.間接故意B.過于自信的過失C.疏忽大意的過失
D.意外事件具體事實認識錯誤——打擊錯誤行為人射擊甲,沒有瞄準而擊中了乙,導致乙死亡。具體符合說——成立某罪故意(既遂或者未遂)與過失犯罪的想象競合犯。法定符合說認為該錯誤不影響犯罪故意的成立,認定為一罪既遂。
52.甲舉槍射擊乙,但因沒有瞄準而擊中丙,致丙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06多選52)A.甲的行為屬于打擊錯誤B.甲的行為屬于同一犯罪構成內的事實認識錯誤C.甲構成故意殺人(既遂)罪D.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54.甲欲殺乙,便向乙開槍,但開槍的結果是將乙和丙都打死。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08多選54)A.根據具體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B.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C.不管是根據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與丙均成立故意殺人既遂D.不管是根據具體符合說,還是根據法定符合說,甲對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對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具體事實認識錯誤——因果關系錯誤1、狹義的因果關系錯誤,是指結果的發生不是按照行為人對因果關系的發展所預見的進程來實現的情況。——故意犯罪既遂。2、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誤認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于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的情況?!室夥缸锛人?。3、結果的提前發生(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要認定這種行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關鍵在于行為人在實施第一個行為時,是否已經著手實行,如是,則為故意犯罪既遂;如否,則為犯罪預備與過失行為的競合。4.甲意圖勒死乙,將乙勒昏后,誤以為乙已經死亡。為毀滅證據,又用利刃將所謂的“尸體”分尸。事實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殺行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為。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8延考單選4)A.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B.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過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體罪C.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既遂)罪和侮辱尸體罪D.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既遂)罪3.甲想殺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藥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藥較多,乙吞服安眠藥后死亡。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8單選3)A.甲的預備行為導致了乙死亡,僅成立故意殺人預備B.甲雖已著手實行殺人行為,但所預定的實行行為(勒乙的脖子)并未實施完畢,故只能認定為未實行終了的未遂C.甲已著手實行殺人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D.甲的行為是故意殺人預備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論處抽象事實認識錯誤——對象錯誤行為人本欲盜竊一般財物,卻誤將槍支當作一般財物進行盜竊61.丁某盜竊了農民程某的一個手提包,發現包里有大量現金和一把手槍。丁某將真情告訴崔某,并將手槍交給崔某保管,崔某將手槍藏在家里。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07多選61)A.丁某構成盜竊罪B.丁某構成盜竊槍支罪C.崔某構成窩藏罪D.崔某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
張某在火車站候車室竊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靜處打開一看,里面沒有錢財,卻有手槍一支,子彈若干發,張某便將槍支、子彈放回包內,然后藏于家中。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03單選3)A.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B.盜竊槍支、彈藥罪C.非法儲存槍支、彈藥罪D.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罪
抽象事實認識錯誤——打擊錯誤行為人本欲射擊乙,但因沒有瞄準,而將乙身邊價值近萬元的寵物打死。18.甲、乙共謀殺害在博物館工作的丙,兩人潛入博物館同時向丙各開一槍,甲擊中丙身邊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文物,造成文物毀損的嚴重后果;乙未擊中任何對象。關于甲、乙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4單選18)A.甲成立故意毀損文物罪,因為毀損文物的結果是甲故意開槍的行為造成的B.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C.對甲應以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損毀文物罪實行數罪并罰D.甲的行為屬于一行為觸犯數罪名,成立牽連犯甲為殺害仇人林某在偏僻處埋伏,見一黑影過來,以為是林某,便開槍射擊。黑影倒地后,甲發現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親。事后查明,甲的子彈并未擊中父親,其父親患有嚴重心臟病,因聽到槍聲后過度驚嚇死亡。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07單選5)A.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B.甲構成故意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浦高三語文一模作文
- 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注射成型技術考核試卷
- 紙漿改性技術對紙張性能的影響分析考核試卷
- 磷肥產業環保責任與綠色生產考核試卷
- 小學三年級上冊口算練習500題
- 液體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2
-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Excel統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巴中學市平昌縣市級名校2025屆初三下-開學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JJG(交通) 178-2022 拉脫式涂層黏結力測試儀檢定規程
- 礦山托管經營合同范本
- GB/T 13305-2024不銹鋼中α-相含量測定法
- 2024年高中英語衡水體書法練字字帖
- 工程項目質量風險源識別及管控措施
- 應用文之通知-2024年高考英語寫作??嘉捏w講練提分 (原卷版)
- 詩詞研究與創作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昌大學
- 傷寒論全398條全文-順序
- 超市投資預算表
- 2024年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南昌市面向社會政府專職消防文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