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課綜合拔高練_第1頁
-第6~7課綜合拔高練_第2頁
-第6~7課綜合拔高練_第3頁
-第6~7課綜合拔高練_第4頁
-第6~7課綜合拔高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7課綜合拔高練五年選考練考點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1500—1800年美洲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歐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量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造成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民大量死亡2.(2019江蘇單科,23,14分,)新航路開辟之后,出現了物種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其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過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殺和折磨。更悲慘的是,新大陸沒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對這些疾病毫無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疾病造成他們死亡的數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個滅絕。據估計原來有1000萬到2500萬人口的新西班牙(阿茲特克帝國),到17世紀初只剩下不到200萬人,同時期印加人從約700萬減少到只有約50萬……隨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勞動力來源日趨緊張,于是殖民者又從非洲運來黑人,迫使他們在種植園里勞動。——摘編自王加豐《世界文化史導論》材料二(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這個大交換的結果——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摘編自[美]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指出歐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歐洲征服美洲的經濟動因。(2)據材料二,概括“哥倫布大交換”的特點。(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哥倫布大交換”的積極影響。考點2殖民擴張3.(2018海南單科,16,2分,)有關歐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兩岸是他們的葡萄園,愛爾蘭是他們的牧場,普魯士、波蘭是他們的谷倉,印度和阿拉伯是他們的果園。這段描述可以用來說明()4.(2018課標Ⅰ,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國作家笛福創作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于1719年,其中許多情節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歷史現象。小說梗概如下:魯濱遜出生于英國一個生活優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險。他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種植谷物,馴養動物,經過十多年,生活居然“過得很富?!?。宗教信仰是支撐魯濱遜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教導下,通過自己閱讀《圣經》無師自通的”。后來,魯濱遜救出一個瀕臨被殺的“野人”,島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個小島都是他的個人財產。魯濱遜獲救回國后,還去“視察”過他的領地。結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三年模擬練一、選擇題1.(2020廣東汕頭高三檢測,)15世紀前后,歐洲約消費了10000公擔的胡椒和10000公擔的其他香料,這需要用65000公斤白銀才能換取,其價值約合30萬噸黑麥,能養活150萬人。這一狀況促使歐洲()2.(2019吉林實驗中學模擬,)據統計,1503—1660年,來自秘魯等地的18.5萬公斤黃金和1600萬公斤白銀被運到西班牙,使其白銀數量超過了當時整個歐洲白銀儲備總量的三倍,其中還不包括走私的。這樣,“財富歷史性地集中于西班牙一邊”。這一現象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是()3.(2020北京豐臺高三期末,)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亞歐大陸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產流入世界各地。同時,歐洲人也將疾病病原體帶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現象說明() 4.(2020北京海淀高三期末,)17世紀荷蘭風俗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創作的油畫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內斂的地方風情,但如果你仔細觀察畫中的物品——用加拿大河貍皮制作的奢華皮帽、中國的瓷盤、秘魯白銀鑄造的銀幣、印第安人用胭脂蟲染制的紅色布料——就會向你展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夠()5.(2019閩、粵、贛三省十校高三聯考,)王加豐在《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辟》中列出了1600年運入歐洲的部分商品的統計表(單位:萬磅)。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是()商品路線經好望角經地中海胡椒100~200300~400丁香、靛藍、肉豆蔻、藥品35~6570~100A.歐洲與亞、非、美洲聯系更加緊密商路仍發揮重要的作用6.(2020江蘇如皋高二期末,)據記載,1498年威尼斯商人到東地中海港口裝載香料時,多會出現因貨太多而資金不夠的現象,而到1504年,到東地中海港口的貨船幾乎已無貨可裝了。這一現象反映出()二、非選擇題7.(2019湖北武漢部分市級示范高中10月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29年,廣州重開市舶貿易,澳門成為中國朝廷允許外國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為16世紀中期以來形成的以澳門為中心的三條國際貿易航線。航線航線上主要商業活動備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門葡萄牙人將經廣州轉運到澳門的中國貨物運返歐洲,如絲、絹、細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歐洲運來毛織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銀為最大宗,1585—1591年,經果阿運到澳門的白銀約90萬兩澳門—日本長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東渡日本,將生絲、綢緞等中國貨物運往長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門,運回日本的白銀、土特產等明政府鑒于“倭寇禍烈”,嚴禁中日通商澳門—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以及華商,將生絲、綢緞等運到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將這些貨物和少量菲律賓貨物運到拉美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將拉美白銀運回歐洲,然后再運回澳門,再購買中國的絲貨和其他貨物中國與美洲貿易的最早航線,構成了以中國絲貨和世界各地的白銀為大宗交易的國際海上絲路大循環——“絲銀之路”材料二澳門曾是西學東漸和中學西漸的重要橋梁和通道。16世紀中葉以后,西方傳教士紛紛東來。傳教士在澳門開創的遠東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學——圣保羅學院,成為遠東漢學家和西學人才的搖籃。利瑪竇等傳教士經過澳門進入中國內地進行傳教活動,把西方國家的科學文化傳入中國,同時又將中國的儒家經典思想、文學、醫學、工藝和美術等傳到歐洲?!幾在w艷珍《珠澳關系史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絲銀之路”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絲銀之路”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答案全解全析五年選考練1.B材料中“歐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量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是歐洲長期不斷征服美洲的結果,故B項正確。A、C兩項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項是表現不是原因,故排除。2.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販賣;種植園經濟出現。動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對黃金等財富的渴求。(2)特點:歐洲具有主導性;內容具有豐富性;范圍具有全球性;結果具有兩重性(積極和消極);時間具有長期性。(3)積極影響:促進了全球動植物(物種)的多樣化,豐富了人類經濟生活;密切了世界經濟的聯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與融合。解析(1)第一小問,提取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注意要點一定要全面。第二小問,主要從經濟動力這一角度分析,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對黃金等財富的渴求。(2)可從“哥倫布大交換”的主導者、內容、范圍、影響、持續時間等角度總結特點,語言一定要高度概括。(3)作答時注意設問要求“積極影響”,主要從全球的角度進行分析,如促進物種多樣化、密切世界經濟聯系、促進文明交流等。3.B西班牙的殖民擴張范圍是美洲,與材料愛爾蘭、普魯士等地區無關,故A項錯誤。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發達,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故B項正確。拿破侖帝國企圖軍事征服英國的計劃失敗,因此在其興盛時期也沒有控制愛爾蘭,故C項錯誤。普魯士等不是英國的殖民地,故D項錯誤。4.答案示例情節:魯濱遜遇險漂流到海島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領地。歷史現象:近代早期的西歐殖民擴張。概述和評價:近代西方殖民擴張始于新航路開辟。西歐國家在亞非拉地區依靠武力等方式強占殖民地,掠奪財富,進行移民,開展貿易。殖民擴張掠奪的大量財富流入西歐,為資本主義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給遭受侵略的地區和人民造成極大災難,但客觀上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示例”只作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解析本題涉及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宗教改革等知識。可以從材料中的某一情節入手,如“航海冒險”“販賣黑奴”“自己閱讀《圣經》”等,聯系所學知識,概述并評價該事件,要注意史實正確,邏輯嚴密,史論結合。三年模擬練一、選擇題1.C由材料“這需要用65000公斤白銀才能換取,其價值約合30萬噸黑麥,能養活150萬人”可知歐洲對金銀的需求大大增加,這一現象推動其開始對外掠奪,故選C項。新航路開辟之后,歐洲的價格革命使黃金白銀貶值,物價上漲,故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貧困人口,故排除B項。歐洲消費的是香料,與糧食危機無關,故排除D項。2.C材料反映的是拉丁美洲為西班牙帶去大量的財富,不是南歐地區殖民地化,故A項錯誤。雖然西班牙獲得大量財富,但世界經濟中心位于大西洋沿岸,不是只有西班牙一國,故B項錯誤。西班牙是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在殖民掠奪中獲利的國家之一,西班牙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獲得大量財富,刺激了歐洲其他國家進行殖民活動,故C項正確?!凹铀偻呓饬藖喼薜姆饨ㄖ贫取痹诓牧现袩o法體現,故D項錯誤。3.C開辟新航路使世界走向整體發展,與材料內容相符,故選C項。材料“亞歐大陸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促進了物種交流,不屬于殖民掠奪,故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先進思想觀念,故排除B項。材料也未涉及制度擴張,故排除D項。4.B“用加拿大河貍皮制作的奢華皮帽、中國的瓷盤、秘魯白銀鑄造的銀幣、印第安人用胭脂蟲染制的紅色布料”,這些物品是荷蘭殖民擴張和掠奪的結果,故選B項。材料中的物品是畫家對當地風情的真實描繪,故排除A項。印象派繪畫出現于19世紀中葉,故排除C項。17世紀,工業革命尚未開始,故排除D項。5.D材料只列出了1600年的部分統計數據,無法反映出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故A項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項錯誤。從材料“胡椒”“丁香、靛藍、肉豆蔻、藥品”可以看出當時貿易內容沒有發生變化,故C項錯誤。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17世紀初“經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經地中?!焙铰返纳唐?這說明以“經地中?!睘榇淼膫鹘y航路在中西方貿易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6.C“而到1504年,到東地中海港口的貨船幾乎已無貨可裝了”表明貿易中心的轉移,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選C項。材料表明貿易中心發生轉移,這是商業革命的表現,不是商業危機,故排除A項。貿易中心的轉移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故排除B項。葡萄牙人主導商路是商業革命的表現,并不是缺乏貨幣,故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7.答案(1)特點:葡萄牙商人主導商路;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產品為主;中國在當時世界貿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國澳門為中心,連接歐、亞、美三大洲。形成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全球性海上運輸業的發展,使東西方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中國開放市舶貿易;中國傳統手工業繁榮,西歐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大。(2)對中國產生的影響:促進了傳統封建經濟的繁榮;客觀上推動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沒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革命性影響,沒有帶來像歐洲那樣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對世界產生的影響:為新航路開辟后的全球貿易提供了豐富的商品,成為16—17世紀全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