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_第1頁
醫學專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_第2頁
醫學專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_第3頁
醫學專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_第4頁
醫學專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空腹(kōngf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

臨床價值探討第一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內容(nèiróng)提綱FPG、2hPPG及其兩者的關系;FPG、2hPPG對HbA1c

的貢獻;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OGTT在妊娠(rènshēn)DM診斷中的應用;OGTT在DM流行病學中的應用價值;合理應用OGTT的探討;有關FPG臨界點的探討。第二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空腹(kōngf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FPG:是指至少(zhìshǎo)8小時沒有熱量攝入的血糖。一般指過夜空腹血糖。FPG與空腹(基礎)胰島素分泌、各種拮抗激素的水平和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基礎血糖是指食物吸收、處理完畢后的血糖水平。第三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餐后2h血糖(xuètáng)

(2h-PostprandialPlasmaGlucose,2hPPG)指從進餐開始后2小時時的血糖。DM患者引起餐后高血糖的原因:營養物質的攝入:進餐的種類和數量;胃腸道吸收功能;胰島素分泌的缺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肝糖輸出(shūchū):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被抑制。第四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FPG和2hPPG的關系(guānxì)(一)非DM患者,2hPPG接近于進餐前水平,升高幅度很少超過40~60mg/dl。對于(duìyú)DM患者:1.當FPG<140mg/dl(7.8mmol/L)或HbA1c<7~8%時,餐后血糖升高且下餐前不能回落到上餐前水平,是平均血糖增高的主要部分。第五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FPG和2hPPG的關系(guānxì)(二)2.當FPG>160mg/dl時,餐后增加的血糖水平對全天平均血糖濃度的影響雖然進一步升高,但相對固定,此時基礎血糖對平均血糖的影響比餐后血糖的貢獻(gòngxiàn)更大。一般2hPPG升高幅度在100mg/dl左右,并不隨FPG的升高成比例的增高,此時,基礎血糖的曲線下面積對全天平均血糖的影響顯著增加。因此,在較重的DM中基礎高血糖的重要性更應引起重視。第六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在不同(bùtónɡ)HbA1c水平,FPG和PPG對HbA1c的貢獻不同AdaptedfromMonnierLetal.DiabetesCare.2003;26:881–885.當A1C接近控制目標時,餐后血糖(xuètáng)血糖(xuètáng)貢獻更大貢獻率%020406080100HbA1c(%)第七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葡萄糖耐量試驗(shìyàn)是糖尿病的診斷性檢查方法。目前國內多采用:1.口服(kǒufú)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2.饅頭餐試驗第八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適應癥年齡在45歲以上,合并肥胖或超重者;有DM家族史者;合并有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冠心病、中風等病史者;有分娩過巨大(jùdà)兒史者;FPG超過5.6mmol/L(合并IFG)者;有妊娠DM史的婦女。第九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的注意事項試驗前3天內不應過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禁食刺激性食物;試驗前禁食10~16小時,試驗前休息半小時;試驗前應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內分泌疾病、應激等;試驗前應禁用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水楊酸制劑、口服避孕藥等至少3~7天;試驗中氣溫炎熱時,應及時分離樣本血漿于冰箱冷藏暫時保存(bǎocún)或直接測定(2h內)。第十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方法(fāngfǎ)根據WHO規定:成人采用75g無水葡萄糖(兒童按1.75g/kg體重,總量不超過75g),抽完空腹(kōngfù)血后,與250~300ml水混合+50ml水涮杯后飲用,5分鐘之內飲完,與飲糖水開始計時,0.5、1、2、3小時分別取靜脈血測血糖,必要時可延長到4~5小時。一般每次采血同時收集尿查尿糖;也可同時抽血查胰島素(INS釋放試驗)。整個試驗過程中,不能再進飲食、吸煙,也不能做劇烈運動。第十一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結果(jiēguǒ)正常人(15~50歲)空腹血糖3.9~5.6mmol/L;血糖高峰出現于0.5~1h,一般小于9.4mmol/L,最高不超過10mmol/L;2h恢復正常范圍或小于7.8mmol/L;3h降至正常。每次尿糖定性(dìngxìng)均為陰性。第十二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的臨床意義若FPG≧7.0mmol/L,和/或服糖后2小時(xiǎoshí)血糖≧11.1mmol/L者,可確診為糖尿病;若FPG≧5.6、<7.0mmol/L,而2hPPG<7.8mmol/L者,為空腹血糖受損(IFG);2hPPG≧7.8、<11.1mmol/L,而FPG<5.6mmol/L者,為糖耐量低減(IGT);IFG和IGT統稱為糖調節受損(IGR);IFG和IGT可同時存在于同一個體,對發展成為臨床糖尿病的預測價值更大。第十三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饅頭(mántou)餐試驗用100g標準面粉的饅頭進行試驗:其中含碳水化合物約74~75g,蛋白質9.4~9.9g,脂肪1.3~1.8g。進食饅頭可適量飲水,并佐以少量咸菜(xiáncài)。其他同OGTT試驗。

第十四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診斷(zhěnduàn)糖尿病時應注意:除非有顯著高血糖伴急性代謝紊亂或明顯癥狀,否則應在另1日重復測定以確認符合診斷標準。血糖為靜脈血漿葡萄糖,測定方法為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指無熱量攝入至少8小時。隨機是指任何時候,無須考慮與進餐的關系。隨機血糖不能用于診斷IGT和IFG。診斷應在非應激狀態(感染、創傷、手術等)下進行。尿糖測定不能用于診斷。糖化血紅蛋白也不能作為(zuòwéi)糖尿病的診斷依據。第十五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在妊娠(rènshēn)DM診斷中的應用GDM在孕婦中約占1~14%。妊娠期末4~8周,若FPG>105mg/dl(5.8mmol/L)胎死宮內的危險性顯著增加。GDM的高危人群:妊娠年齡≧25歲妊娠年齡25歲<25歲但肥胖一級親屬有DM既往曾發現尿糖陽性有異常產史為自然流產(liúchǎn)、早產、胎死宮內等第十六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檢測時間與方法(fāngfǎ)首次產前檢查,若發現孕婦具有高危因素即應OGTT;孕婦不具有高危因素也應在妊娠24~28周進行篩查,必要時做OGTT,及早明確診斷;篩查:先做50g葡萄糖試驗,任意時間不需空腹,口服50g葡萄糖水,若1小時(xiǎoshí)血糖≧130mg/dl(7.2mmol/L)者,再進行OGTT。有100g和75g葡萄糖兩種OGTT方法,1999年后采用WHO推薦的75g的OGTT。OGTT前3天受試驗者應照常活動,每天攝入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空腹8~14小時后開始本項試驗。第十七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正常值

100g法50g法空腹

95mg/dl95mg/dl(5.3

mmol/L)1h180mg/dl180mg/dl(10.0

mmol/L)2h155mg/dl155mg/dl(8.6

mmol/L)3h140mg/dl(7.8

mmol/L)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血糖值≧正常值方可診斷GDM。意義:及早發現GDM,并及時、正確治療,保障胎兒和母親安全(ānquán),預防流產、早產、死胎和胎兒圍產期死亡。第十八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OGTT在DM流行病學中的應用(yìngyòng)價值診斷IGR必須依據OGTT。運用OGTT,使DM和IGR的檢出率明顯提高。單用FPG,僅可檢出約50%的DM病人(bìngrén)和20~30%的IGR。OGTT尚可用于評價糖代謝異常逆轉或發展和評價胰島B細胞功能。第十九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中國高血糖人群的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糖尿病發病隱匿且年輕化:約40~50%的DM病人無自覺癥狀,通過檢測血糖或OGTT而被確診。餐后高血糖是最常見(chánɡjiàn)的血糖表現類型:FPG正常而糖負荷后2hPPG升高;FPG升高而糖負荷后2hPPG正常;FPG和糖負荷后2hPPG均升高;在新診斷的DM人群中,分別占49%、12%及39%。而在IGR中,IGT、IFG及(IFG+IGT)分別占75%、15%和10%。

第二十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中國高血糖人群的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二)IFG和IGT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和危險標志,但IGT與心血管疾病具有更強的相關性。1.DECODE研究表明,2hPPG較FPG是總體(zǒngtǐ)死亡率更好的預測指標;2.Funagata(日本)研究發現,由2hPPG診斷的IGT患者死亡率增加,而IFG患者的死亡率與FPG正常人群類似;3.RIAD研究中,用IMT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發現2hPPG升高是IMT的重要預測指標。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中國(zhōnɡɡuó)高血糖人群的臨床特點(三)高血糖與其他代謝(dàixiè)異常合并存在:約50%的DM患者、37%的IGR患者同時合并存在高血壓及高TG/低HDL血癥,即表現為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MS);約40%的DM患者、44%的IGR患者合并存在高血壓或高TG/低HDL血癥;僅10%的DM患者及19%的IGR患者表現為單純性血糖升高。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合理(hélǐ)應用OGTT的探討目前篩查DM多采用兩步血糖檢測法:即先檢測FPG,當FPG≧6.1mmol/L時則做OGTT。2003年7月糖尿病學會推薦FPG≧5.6mmol/L的個體均應接受OGTT檢測。因為在新診斷的DM中約50%僅表現為單純2hPPG升高型DM,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huànzhě)FPG<6.1mmol/L,如不進行OGTT則易漏診。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有關FPG臨界點的探討(tàntǎo)研究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1997年ADA提出:

FPG從7.8mmol/L-7.0mmol/L基于(jīyú):1.FPG與PG2h有較好的相關性2.FPG也與DR相關,在>7.0mmol/L開始3.2h

PG>11.1mmol/L相關的FPG介于6.7-7.0mmol/L之間

1997年ADA下調糖尿病診斷標準(biāozhǔn)—采納“IFG”的概念TheExpertCommitteeo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ReportoftheExpertCommitteeo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DiabetesCare.1997,20;1183–1197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2003年ADA再次(zàicì)提出:

IFG診斷下限截點從6.1→5.6

mmol/L基于:

1.FPG與2hPG有較好的相關性

2.PG2h>7.8mmol/L的下限值

相關的FPG介于

5.6mmol/L左右

2003年-ADA提出下調(xiàdiào)IFG診斷標準GenuthS,etal.DiabetesCare.2003;26(11):3160-7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IFG/IGT22%

I-IGT46%I-IFG32%IFH/IPH47%IFH29%

IPH24%以FPG≥6.1mmol/L為切割點的IGR狀態

糖代謝(dàixiè)異常的構成比(%)新診斷(zhěnduàn)糖尿病糖調節(tiáojié)受損楊兆軍楊文英等,中華醫學雜志,2003(83)242128-2131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以OGTT2h血糖≥7.8mmol/L(≤11.1mmol/L)為IGR診斷的標準ROC曲線對應敏感性\特異性最理想的FPG分割點:國內資料:

自然(zìrán)人群:

5.2~5.3mmol/L高危人群:5.6mmol/L

FPG切割點下調(xiàdiào)的確定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國內相關(xiāngguān)研究國內賈偉平等從MS流行病學資料中,選取無DM病史的人群,共5268例,以FPG與糖負荷后2hPPG≧11.1mmol/L對DM的診斷率進行評價,旨在確定做OGTT的最佳FPG臨界點。結果:1.當FPG≧5.4mmol/L時,預測單純2hPPG升高(shēnɡɡāo)型DM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2.對FPG5.4~6.1mmol/L的人群實施OGTT,每21人即可檢出1例DM,而對FPG<5.4mmol/L人群進行OGTT,每135人才可檢出1例DM。研究結果提示:可以將FPG5.4~

<7.0mmol/L作為適合的OGTT篩查人群,這具有篩查面小、花費少及提高DM檢出率的優點。

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IFG和IGT臨床特點(tèdiǎn)主要區別I-IFGI-IGTIFG/IGT年齡25歲-達峰隨年齡增加,65歲達峰隨年齡增加,55歲達峰肥胖與IGT可比與IFG相當在IGR中最高高血壓比NGT增高比IFG/IGT稍低在IGR中最高胰島素抵抗部位肝臟為主肌肉、脂肪為主二者都有代謝綜合征頻率已經增高比IFG高在IGR中最高預測糖尿病危險有證據較弱較強最強預測心血管危險目前沒有證據有證據證據較多第三十頁,共三十四頁。編輯ppt新診斷(zhěnduàn)IFG人群的特點FPG:5.6-6.1mmol/L新診斷(zhěnduàn)IFG組與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