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醫學免疫學)_第1頁
概論(醫學免疫學)_第2頁
概論(醫學免疫學)_第3頁
概論(醫學免疫學)_第4頁
概論(醫學免疫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免疫學

MedicalImmunology當前第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學不僅是醫學學科,而且是一門生物學科,研究自身防御機制。醫學免疫學是研究人體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免疫現象,并且用免疫學理論診斷、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門學科。當前第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學科的形成現代免疫學的特點免疫學在醫學中的地位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免疫系統的特點免疫學概論當前第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

1免疫學的開創期16~18世紀。我們祖先開始應用人痘“種苗”預防烈性傳染性疾病天花。18世紀后葉,Jenner發明牛痘。

2抗傳染免疫興隆期19~20世紀初。在這個時期抗傳染免疫(anti-infectiousimmunity)得到充分的發展。

3現代免疫學的逐漸形成(20世紀中葉至今)免疫系統的確立及對免疫應答認識的逐漸完善。一、免疫學科的形成當前第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經驗免疫學時期我國16世紀開始接種人痘苗18世紀后葉,Jenner發明牛痘,種痘(vaccination)預防天花。當前第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EdwardJennerDiscoveryofsmallpoxvaccine(天花)當前第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抗感染免疫興隆期免疫學的鼻祖:法國免疫學家Pastur—

炭疽減毒活疫苗及狂犬病減毒活疫苗,開創了被動免疫的先河。德國Bering日本北里柴三郎—抗體,確立了體液免疫,將人類戰勝疾病的制勝武器交給了內科醫生。俄國Metchnikoff—發現巨噬細胞,提出了細胞免疫的概念。當前第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化學的研究:1910年奧地利Landsteiner利用偶氮蛋白的人工結合抗原揭示了抗原抗體反應特異性的化學本質。1930年因血型抗原的發現或諾貝爾獎。抗體生成理論的提出:1900年德國Ehrlich提出抗體生成的側鏈學說。1908年獲諾貝爾獎。20世紀初就以發現了一些免疫現象與病原無關:過敏反應,輸血反應等。從此免疫沖出了抗感染的范疇,成為獨立學科。當前第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現代免疫學逐漸形成德國Koch,Chase等證明了細胞免疫機制。免疫系統、免疫應答的完善。免疫耐受現象的發現。克隆選折學說—澳大利亞Burnet,首次提出“自己”和“非自”。合理地解釋了許多免疫現象(抗體產生的機制、免疫記憶、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的發生、移植排斥),1960年獲得諾貝爾獎。當前第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二、現代免疫學的特點多交叉學科:多層次:整體-細胞-分子-基因高速發展;細胞因子從1994年的15種達到20多種。CD從98年51種,達到了200多種。當前第1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三、免疫學在醫學中的地位預防傳染病:治療疾病:移植排斥、腫瘤、自身免病。診斷:放射免疫、ELISA人類的遺傳標志:MHC諾貝爾獎:18項,大約占獲獎數的19%。當前第1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推動現代生命科學前進的三架馬車神經生物學(Nurobiology)細胞分子生物學(MolecularCellularBiology)免疫學(Immunology)當前第1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四、免疫系統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統組成免疫應答的類型當前第1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是機體識別并清除抗原異物的能力

免疫(Immune)的定義當前第1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自穩:清除衰老的細胞和損傷的細胞免疫監視:抗腫瘤免疫的三大功能當前第1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1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系統組成天然免疫系統(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獲得性免疫系統(特異性免疫系統)當前第1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

天然免疫系統(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物理性屏障:皮膚、粘膜天然免疫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免疫分子:補體、細胞因子、酶類物質當前第1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巨噬細胞:非特異性吞噬NK細胞:非特異性殺傷補體:抗感染細胞因子:引起炎癥酶類物質:非特異性酶解作用當前第1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獲得性免疫系統(特異性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當前第2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2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中樞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免疫器官當前第2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細胞B淋巴細胞

T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當前第2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2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thymocyte當前第2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2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中樞免疫器:骨髓組成:存在造血干細胞和基質細胞。造血干細胞是一群原始細胞,最終可分化成包括免疫細胞在內的各種血液細胞成分。微環境:基質細胞及其分泌的IL-3、IL-4、IL-6、IL-7、GM-CSF等多種細胞因子為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和發育提供重要的微環境。功能:是造血組織,是各類免疫細胞的發生場所。

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場所。當前第2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

組成:主要由胸腺細胞組成,此外還有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微環境: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為T細胞的發育提供重要的微環境。功能:T淋巴細胞分化發育的場所中樞免疫器:胸腺(Thymus)當前第2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Figure7-8part1of2當前第2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結淋巴結內T細胞約占75%,B

細胞占25%。脾臟T:35%、B:55%、Mφ:10%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成熟免疫細胞定居及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當前第3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3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32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當前第33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分子

抗體細胞因子MHC(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TCR:T細胞抗原受體

BCR:B細胞抗原受體黏附分子當前第34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應答的類型固有免疫應答(innateimmuneresponse)又稱非特異性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又稱特異性免疫應答:T、B細胞當前第35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固有免疫應答

天然免疫系統(innateimmunesystem)或稱非特異性免疫系統(non-specificimmunesystem)擔負機體的固有免疫應答。它們是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線,是天生具有的,一生中很少有變化。

當前第36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Immunitytomicrobes:InnateHostCellBacteriumIntactbarriersPrevententryBacteriumComplementBacteriumBacteriumPhagocyte(macrophage,neutrophil)VirusNKVirusHostcellIFNsTNF-a當前第37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適應性免疫應答

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immunesystem)又稱獲得性免疫系統(acquiredimmunity)或稱特異性免疫系統(specificimmunesystem)主要由T、B淋巴細胞介導,是免疫防御的第二道防線,是后天生獲得的,一生都在變化。當前第38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適應性免疫應答體液免疫應答細胞免疫應答B細胞抗體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及細胞因子當前第39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Immunitytoviruses

VirusInnateImmunityAcquiredImmunity當前第40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抗原Ag免疫系統天然免疫系統獲得性免疫系統皮膚、粘膜天然免疫細胞:NK、M天然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中樞,外周免疫細胞:T,B,APC免疫分子:Ab,MHC,CK當前第41頁\共有46頁\編于星期五\10點免疫細胞抗原抗體效應T細胞體液免疫應答細胞免疫應答免疫防御、自身穩定、免疫監視補體MHC細胞因子免疫應答生理應答病理應答超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