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章渡(云二)110kV 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1頁
宣城章渡(云二)110kV 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2頁
宣城章渡(云二)110kV 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3頁
宣城章渡(云二)110kV 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4頁
宣城章渡(云二)110kV 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示稿)kV程建設單位(蓋章):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宣城供電公司湖北君邦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編制日期:二〇二二年八月 二、建設內容 7 七、結論 73(一)專題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生態環境影響專題評價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宣城章渡(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項目代碼2111-341800-04-01-429063建設單位聯系人馮**聯系方式建設地點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地理坐標站址坐標經度(118度13分47.237秒,緯度31度36分4.162秒);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線路起點經度(118度14分9.972秒,緯度31度36分11.09秒)線路終點經度(118度19分45.572秒,緯度31度35分58.581秒)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線路起點經度(118度13分47.013秒,緯度31度36分3.842秒)線路終點經度(118度14分9.972秒,緯度31度36分11.09秒)建設項目行業類別161輸變電工程(12.58km)建設性質團新建(遷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報情形團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宣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發改核準〔2021〕132號總投資(萬元)****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比(%)施工工期**個月是否開工建設□是: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附錄B”要求,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和生態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本項目已納入在編的宣城市“十四五”電網規劃中。符合電網發展規劃?!?——2—其他符合性分析1.項目與宣城市“三線一單”的符合性(1)與生態保護紅線的符合性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宣城章渡(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不可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的論證意見》(見附件5),本項目線路以架空輸電線路方式穿越2018年已發布和2021年評估調整建議方案中的東貴青等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長度均為232米。不涉及自然保護區。未在生態紅線內立塔。桿塔與生態保護紅線最近距離約60m。本項目在選址選線期間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單位多次開展專題研究、反復論證、優化線路方案,盡最大可能避讓沿線生態保護紅線。由于項目屬線性能源基礎設施,具有不可分割性,項目段生態保護紅線呈連續塊狀分布,與項目相交,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位于云嶺鎮,在建水西220kV變電站位于黃村鎮,分別位于青弋江南北側,云嶺鎮和黃村鎮之間的青弋江流域均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受制于以上因素,該項目選址路徑確實無法避讓生態保護紅線,因此線路不可避免的需要跨越生態保護紅線,具體為東貴青等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承接國務院建設用地審批權委托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20)25號)規定“市級以下投資項目,由市人民政府就本項目建設必要性、選址唯一性和減緩生態影響的主要措施等提出論證建議,經省政府辦公廳協調有關部門審查,由省政府出具論證意見”,本項目已取得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項目不可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的論證意見。(2)與環境質量底線的符合性根據涇縣生態環境分局發布的《2021年涇縣環境質量狀況》,2021年青弋江(涇縣段)(陳村大橋、城關上游)、徽水河(平垣村)、汀溪河(琴溪橋)、孤峰河(昌橋)、濂溪河(溪口村)、運河(百園新村)、口橋)10條河流11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涇南交界(青弋江)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旌涇交界(徽水河)斷面7個月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其余月份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求2021年涇縣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和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指標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標準限值要求,水質達標率100%。水質狀況持續穩定達標。2021年涇縣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自動監測364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4.5%,其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4天,空氣質量指數(AQI)最大值為149,最小值為19。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均值為52微克每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為27微克每立方米。根據現狀監測數據,本項目所有監測點位處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及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所有監測點位處噪聲監測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相應標準要求,本項目運營期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因此,本項目建設不會突破區域環境質量底線,符合環境質量底線的要求。(3)與資源利用上線的符合性本項目會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資源,涇縣土地利用規劃已預留電力用地;項目施工及運營期用水量很小,項目所在地水資源量可以承載。(4)與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符合性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通知》(皖政秘〔2020〕124號)、《安徽省宣城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本項目位于宣城涇縣,包括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以從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等方面,重點提出建設項目禁入清單、污染物排放管控、土壤風險防控、資源能源利用控制要求等;一般管控單元按照現有環境管理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進行管控。根據管控總體要求,本項目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屬于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行業,本項目符合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以及資源利用效率的管控要求。綜上,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安徽省“三線一單”管控要求。2.項目與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符合性2.1項目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符合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3——4—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本項目線路距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最近距離約310m,距取水口最近距離約1350m,不涉及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相關要求。2.2項目與《安徽省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的符合性根據《安徽省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第十四條:1、新建擴建制藥、化工、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2、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設項目;3、設置易溶性、有毒有害廢棄物暫存和轉運站;4;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5、毀林開荒;6、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本項目為輸變電項目,不設置排污口,項目運行后,無污染物排放。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安徽省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相關要求。2.3項目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的符合性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第十二條:二、二級水源保護區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水排放量,保證保護區內水質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本項目線路距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最近距離約310m,距取水口最近距離約1350m,不涉及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本項目僅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有5基鐵塔在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占地面積約500m2,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處最大水面寬度為35m,塔基距水體最近水平距離約138m,項目不設置排污口,項目運行后,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相關要求。2.4項目與宣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符合性本項目站址及輸電線路位于宣城市涇縣。根據《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本項目未進入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需要特別保護的生態敏感區域,施工期的主要環境影響為施工揚塵、地表水、噪—5—聲、固體廢物,運營期主要的環境影響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產生的環境影響及環境風險均相對較小,不屬于資源開發類以及污染重、風險高、對生態環境具有較大的現實和潛在影響的項目,符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基本原則。因此項目符合《宣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3.項目與沿線城鄉規劃等的符合性本項目在選址選線階段,已經向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征詢意見,并根據回復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具體見附件4所示。本項目新建輸電線路協議情況具體詳見表1-1。表1-1本項目路徑協議一覽表征求意見單位主要意見協議處理情況1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①我局原則同意安徽宣城涇縣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路徑。②新建安徽宣城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該項目擬選站址位于云嶺鎮章渡村,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占用已劃定和評估調整后上報自然資源部的生態紅線保護范。③新建安徽宣城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路徑經過涇縣云嶺鎮、丁家橋鎮和黃村鎮,穿越永久基本農田,一檔高跨已劃定和評估調整后上報自然資源部的生態紅線保護范圍。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省關于生態紅線保護有關規定,采取無害化穿 (跨)越方式,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同時做好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監測工作,盡量降低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同時線路盡量避讓永久基本農田。④安徽宣城涇縣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路徑途經我縣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前,應按照相關規定做好相應地災防治工作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該項目未見壓覆現有探礦權和采礦權。塔塔①、經與設計單位核實,本項目線路采取無害化跨越方式,一檔跨越青弋江,不在生態紅線內立。②、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按照意見要求執行。③、經與設計單位、建設單位核實,后續線路盡量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線路塔基臨時用地恢復其原有利用功能。2宣城市涇縣生態環境分局①根據貴公司提供的安徽宣城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站址和線路用地的勘測定界圖,經套合我縣生態保護紅線,該項目用地未占用涇縣生態保護紅線區域。②目前縣自然資源規劃部門正在對涇縣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優化評估,該項目用地是否占用調整后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請與縣自然資源規劃局聯系。線經與建設單位核線實,已征詢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意見,本項涉及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3涇縣文化和旅游局①原則同意安徽宣城云二110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路徑方案。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按照意見要—6—②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有地下文物埋藏,應立即停工并報告我局,待文物工作人員完成保護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求執行。4涇縣水利局①原則同意所選宣城云二110kV輸變電站站址和線路路徑方案。②鑒于擬定的輸電線路跨青弋江總干渠和青弋江,根據《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條規定,你公司應同時征求青弋江灌區管理處的意見,若在青弋江管理范圍內建設工程設施,應編制防洪評價報告報我局,經審查批準后方可實施。核實,已編制防洪評價報告。5宣城市青弋江灌區管理處①根據《宣城市青弋江灌區管理條例》及工程運行管理要求,該線路架空高度必須超過灌區渠道渠頂高程15m以上(含15m)。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該段J3-J4段路徑總km此,跨灌區總干渠渠段的架空線路鐵塔不應設置在灌區管理范圍內。該段架空線路鐵塔設置地點必須距離渠道左右兩側外堤腳23m以外。經與設計單位核實,本項目跨越青弋江處高度滿足15m高度,桿塔離青弋江最近的距離約60m。6涇縣林業局經查閱林業相關數據,項目占用林地,不占用現有自然保護地及整合優化后自然保護地。項目臨時用地不得占用公益林、天然林。項目占用林地的,請用地單位按照規定辦理使用林地手續。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正在辦理使用林地手續。7涇縣黃村鎮人民政府①原則同意所選電力線路路徑方案及站址位置,所選方案符合鎮整體規劃;②黃村鎮政府全力支持,請供電公司加快工程建設進度。③請后期工程建設過程中就相關事宜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盡早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按照意見要求執行。8涇縣云嶺鎮人民政府①原則同意所選電力線路路徑方案及站址位置,所選方案符合鎮整體規劃;②由于云嶺區域負荷緊張,云嶺鎮政府全力支持,請供電公司加快工程建設進度。③站址地塊及周邊道路上的堆積垃圾由鎮政府負責清運,并在變電站開工建設前清理完畢。④請后期工程建設過程中就相關事宜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盡早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按照意見要求執行。根據表1-1,本項目在選址選線階段,已經向相應地方政府和規劃等部門征詢意見,并根據回復作出了相應的調整,項目與城鄉總體規劃無沖—7—二、建設內容本項目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境內。(1)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站址位于宣城市涇縣云嶺經濟開發區東南側。(2)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本項目新建架空線路起于涇縣黃村鎮,止于涇縣云嶺鎮;全線位于宣城市涇縣內,線路路徑途徑云嶺鎮、丁家橋鎮和黃村鎮。(3)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本項目新建電纜線路起于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電纜終端鋼管桿,止于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全線位于涇縣云嶺鎮境內。1.項目組成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①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②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③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項目組成及建設規模見表2-1。表2-1項目組成及建設規模一覽表項目項目組成及規模主體工程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戶內布置,本期主變1×50MVA,110kV出線2回,無功補償裝置1× (3.6+4.8)Mvar;終期主變3×50MVA,110kV出線4回,無功補償裝置3×(3.6+4.8)Mvar。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新建雙回架空線路路徑長度約12.5km。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新建雙回電纜線路路徑長度約0.08km。輔助工程配電裝置室、輔助用房、進站道路環保工程生態恢復設置排水溝、擋土墻、護坡、植被恢復措施等污水處理站內設置化糞池一座,容積為5m3事故油池站內新建事故油池一座,容積為30m3生活垃圾站內設置垃圾桶臨時工程施工辦公、生活區、施工生產臨建、牽張場、施工便道、塔基施工場地2.建設內容及規模2.1.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2.1.1主體工程(1)布置型式:戶內布置。(2)主變容量:終期3×50MVA;本期1×50MVA,采用三相雙繞組有載調壓變壓—8—器。器(3)110kV出線:終期4回;本期2回,采用戶外全封閉GIS配電裝置。(4)無功補償裝置:終期3×(3.6+4.5)Mvar;本期1×(3.6+4.5)Mvar。章渡110kV變電站站址處為建設用地,總占地面積為4506m2,圍墻內占地面積為3560m2,進站道路面積為60m2,其它占地面積886m2。根據設計資料,本項目站址挖方mmmm土應集中堆放,交由有運輸處置資質的單位外運。2.1.2輔助工程(1)配電裝置室:為裝配式建筑,采用單層鋼框架結構。配電裝置室布置有安全工具間、蓄電池室、資料室、二次設備室、10kV開關室(含接地變及消弧線圈)、110kVGIS室、主變室、散熱器室、電容器室,總建筑面積為972.77m2;配電裝置室110kVGIS室及主變室層高7.65m,其他房間層高均為4.65m;建筑總高度為8.22m。(2)輔助用房:輔助用房為單層建筑為地上1層建筑,為鋼結構,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輔助用房建筑面積為44.2m2,采用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3)進站道路:站址進站道路長度為15m,寬度為4.0m,采用公路型混凝土道路,與園區已建成道路直接相連。2.1.3環保工程(1)污水處理裝置站內新建化糞池一座,有效容積5m3。排水采用自然排水和有組織排水相結合的排水方式,雨水管道經站內雨水提升泵房提升后排入站外南待建園區道路市政雨水管網內。站區內生活污水通過化糞池沉清后,定期清理,不外排。(2)事故油池站內新建埋地式事故油池一座,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的抗滲等級為P6,有效容積為30m3。(3)生活垃圾站內設置垃圾收集箱,運維檢修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定點收集后統一清運處理。2.1.4臨時工程在站區東側預留空地處設置施工營地,占地面積約600m2。2.2新建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9—2.2.1建設規模線路路徑長度約12.5km,采用雙回路架設。2.2.2導線、地線型號根據可研報告,本項目架空線路導線采用JL/GIA-300/25鋼芯鋁絞線。地線采用2根OPGW-48芯光纜。2.2.3桿塔及基礎(1)桿塔根據可研報告,本項目線路共使用桿塔45基。本項目桿塔型號見表2-2。表2-2桿塔使用情況一覽表序號桿塔型式呼高(m)基數備注1110-DC31S-Z227.0雙回直線角鋼塔2110-DC31S-Z330.063110-DC31S-ZK33.024110-DC31S-ZR39.015110-DC31S-ZYT42.016110-DC31S-J148.027110-DC31S-J22雙回鉆越角鋼塔8110-DC31S-J31雙回耐張角鋼塔9110-DC31S-J424.01110-DC31S-DJ24.02110-DC21GS-Z224.08110-DC21GS-J11雙回路電纜終端塔110-DC21GS-J224.04雙回直線鋼管桿110-DC21GS-DL24.01雙回耐張鋼管桿總計45/(2)基礎根據可研報告,本項目架空線路基礎采用剛性臺階基礎、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挖孔樁基礎、全掏挖基礎和鉆孔灌注樁基礎。表2-3基礎使用情況一覽表基礎型式數量(基)剛性臺階基礎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挖孔樁基礎4全掏挖基礎3鉆孔灌注樁基礎5共計452.2.4線路主要交叉跨越情況線路沿線主要交叉跨越情況見表2-4。表2-4輸電線路主要跨越情況一覽表序號跨越物名稱數量單位備注1±1100kV吉泉接地極線1次鉆越2110kV陳琴493云嶺支線1次跨越335kV2處跨越4處跨越5低壓、弱電線22處跨越6公路處跨越7跨越河流4處次、青弋江干渠1次2.3新建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2.3.1建設規模新建110kV雙回電纜路徑長度約0.08km。2.3.2導線、地線型號根據可研報告,電纜線路型號為ZC-YJLW03-Z64/110kV-1×630mm2單芯銅導體交聯聚乙烯絕緣皺紋鋁護套縱向阻水阻燃電力電纜,電纜線路敷設2根48芯ADSS光纜,光纜路由長度為2×0.08km。3.建設項目占地本項目總占地面積32885m2,其中永久占地8156m2,臨時占地24729m2。永久占地為變電站站區及進站道路用地、輸電線路塔基用地;臨時占地為變電站施工場地、塔基處施工臨時用地、牽張場及施工道路等。表2-5建設項目占地面積及類型工程名稱占地性質及面積(m2)占地類型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合計變電站工程新建章渡110kV變電站工程45066005106建設用地輸電線路工程電纜及其施工區440456建設用地塔基、及其施工區363462899923耕地、林地、建設用地牽張場/36003600耕地施工道路/1380013800耕地總計81562472932885/1.章渡110kV變電站平面布置110kV配電裝置布置在站區東側,110kVGIS布置在站區南側;主變壓器布置在西側;隔直裝置布置在東北側。110kV主變及線路均采用電纜進出線,10kV線路、電容器、接地變均采用電纜出線。10kV主變進線在10kV開關室內采用封閉母線橋,在主變室內采用敞開式母線橋。—10——11—圖2-1本項目變電站平面布置示意圖—12—2.輸電線路路徑架空線路:線路自擬建水西220kV變電站北側起,采用雙回路角鋼塔架空向東北方向出線,至變電站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至天落村西側,向西北方向走線,跨越青弋江干渠,經過灣灘村、殷村,至殷村北側,向西走線,跨越青弋江,至河沿村東側,向西南方向走線,經董家墈南側,綿遠村北側,至洄水湯村東北側,向西北方向走線,鉆越±1100kV吉泉線接地極線,至郭家村南側,向西北走線,至肖村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至肖村西側,改用雙回路鋼管桿繼續向西南方向走線,至云嶺經濟開發區東南側,向西走線,至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新建1基雙回路電纜終端桿止。電纜線路:線路自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新建1基雙回路電纜終端桿起,采用雙回路電纜向北走線,至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止。新建110kV電纜線路路徑長約0.08km,雙回路。本項目線路路徑示意圖見圖2-2。圖2-2本項目線路接線示意圖—13—3.施工現場布置情況3.1變電站擬建變電站土建施工活動主要在變電站用地范圍內,站外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材料臨時堆放場地和施工人員生活辦公場地;或者施工人員租用當地居民房屋,不另設施工生產生活營地。本項目擬在變電站北側設置一處施工營地,包含施工辦公、生活區和施工生產臨建區,用于變電站施工人員日常辦公、生活及施工建材物料的堆放,總占地面積約600m2。3.2輸電線路(1)施工道路布置為施工道路主要包括施工便道和人抬道路;根據現場踏勘,新建線路部分塔基無道路直達,需從附近鄉村道路引接施工便道,共需設置施工便道長約4600m,寬約3m,總占地面積約13800m2。(2)塔基施工場地布置塔基基礎施工臨時場地以單個塔基為單位分散布置。在塔基施工過程中每處塔基都有一處施工臨時占地作為施工場地,用作塔基基礎施工和鐵塔組立,兼做材料堆放場地。由于施工工藝需要,場地選擇需緊鄰塔基處,盡量選擇塔基四周平坦、植被稀疏一側,盡量利用草地或植被稀疏的灌木林地,以減少土地平整導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傉嫉孛娣e約9923m2,永久占地約3634m2,臨時占地面積約6289m2。(3)牽張場布置牽張場一般選擇地形平緩的場地進行施工,盡量避免占用林地及耕地,施工過程中不破壞原始地貌,牽張場均采取直接鋪設鋼板或苫布鋪墊的方式,使用完畢后恢復原始功能。本項目輸電線路施工期間設置牽張場6處,單個牽張場占地面積約600m2,牽張場總占地面積約3600m2。(4)電纜施工臨時場地①電纜通道根據可研資料,本項目采用拉管施工工藝,采用8根內徑175(b=16mm)的MPP拉管+4根內徑110(b=10mm)的MPP管。開挖斷面為寬×深=2m×2.1m;管溝開挖的土方堆放在溝槽一側,考慮臨時堆土等施工占地,排管線路施工作業帶寬為5.5m,臨時占地面積為440m2。②工作井根據可研資料,本工程需新建電纜大盤井1座,小盤井1座,蛇形盤井2座,工作井施工完畢后,工作井上方回填土方并恢復原地貌。工作井區永久占地面積為人孔蓋板占地面積,人孔蓋板直徑按2m考慮,工作井區永久占地面積約為16m2。(5)其他臨建設施線路主要的材料站和相關辦公場地均租用當地房屋,不進行臨時建設。材料站主要堆放塔材、導線、地線、絕緣子、金具和水泥等,其中水泥堆放在室內,當各塔位基礎施工時由汽車分別運至各塔位附近公路旁,然后由人力沿施工便道運至塔位。1.施工工藝1.1變電站新建變電站施工階段主要分為站區場地平整、建(構)筑物施工、電氣設備及屋外配電網架安裝、給排水管線施工、站內外道路施工等。變電站主要施工工序見圖2-3。圖2-3變電站施工工序流程圖(1)站區場地平整本項目施工過程中擬采用機械施工與人工施工相結合的方法,統籌、合理、科學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重復施工和土方亂流。場地平整工藝流程:將場地有機物和表層耕植土清除至指定的地方,將填方區的填土分層夯實填平,整個場地按設計進行填方平整。挖方區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開挖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做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4——15—(2)建(構)筑物施工采用機械與人工結合開挖基槽,鋼模板澆制鋼筋混凝土。磚混、混凝土、預制構件等建材采用塔吊垂直提升,水平運輸采用人力推車搬運。基礎挖填施工工藝流程為:測量定位、放線→土方開挖→清理一墊層施工→基礎模板安裝→基礎鋼筋綁扎→澆搗基礎砼→模板拆除→人工養護→回填土夯實→成品保護。(3)電氣設備及屋外配電網架安裝采用人工開挖基槽,鋼模板澆制基礎,鋼管人字柱及螺栓角鋼梁構架均在現場組裝,采用吊車吊裝,設備支架和預制構件在現場組立。(4)給排水管線施工采用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開挖溝槽,管道敷設順序為:測量定線-清除障礙物-平整工作帶-管溝開挖-鋼管運輸、布管-組裝焊接-下溝-回填-竣工驗收。開挖前先剝離表層土,臨時堆土一側鋪設防塵網,防止堆土擾動地表,剝離的表層土置于最底層,開挖的土方置于頂層,堆土外側采用填土編織袋進行攔擋,土方頂部采用防塵網進行苫蓋。土方回填時按照后挖先填、先挖后填的原則進行施工。(5)站內外道路施工站內外道路可永臨結合,土建施工期間宜暫鋪泥結礫石面層,待土建施工、構支架吊裝施工基本結束,大型施工機具退場后,再鋪筑永久路面層。1.2新建架空線路線路施工主要分為桿塔基礎、桿塔組立和導線架設幾個步驟,施工在線路路徑方向上分段推進,即在一個工段上完成基礎、立塔和架線后再進行下一個工段的施工。各工安排見圖2-4?!?6—圖2-4線路施工工序流程圖(1)基礎施工本項目采用剛性臺階基礎、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挖孔樁基礎、全掏挖基礎和鉆孔灌注樁基礎,土石方開挖采用機械與人工開挖結合方式。以灌注樁為例,采用泥漿護壁的配套工藝,泥漿循環由泥漿池、泥漿循環槽、泥漿泵組成,鉆機采用筒式旋挖取土?;A澆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直接澆筑方式。(2)鐵塔組立施工采用內拉線懸浮抱桿或外拉線懸浮抱桿分段分片吊裝。鐵塔組立采用分片分段吊裝的方法,按吊端在地面分片組裝,吊至塔上合攏,地線支架與最上段塔身同時吊裝。吊裝或大件吊裝時,吊點位置要有可靠的保護措施,防止塔材出現硬彎變形。(3)架線施工本項目采用無人機放線工藝。用無人機牽著迪尼碼繩在空中展放牽引繩,再配合牽引機用牽引繩帶動導線,可不用開辟放線通道,減少對地面植被的損傷。1.3電纜線路施工期工藝流程—17—本項目電纜采用排管敷設,施工流程如下:定位放線→電纜溝槽開挖→人工清槽→墊層施工→電纜排管敷設→回填土→恢復原路面→竣工清理。2.施工時序及建設周期本項目擬定于2022年12月底開始建設,至2024年4月底建成,項目建設周期約16個月。若項目未按原計劃取得開工許可,則實際開工日期相應順延。1.線路路徑方案比選在線路設計選線階段,針對線路穿越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選取了兩種不同的路徑方案。并分別定義為方案一(可研設計推薦方案)、方案二(比選方案)、方案三(比選方案)。(1)方案一:線路自擬建水西220kV變電站北側起,采用雙回路角鋼塔架空向東北方向出線,至變電站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至天落村西側,向西北方向走線,跨越青弋江干渠,經過灣灘村、殷村,至殷村北側,向西走線,跨越青弋江,至河沿村東側,向西南方向走線,經董家墈南側,綿遠村北側,至洄水湯村東北側,向西北方向走線,鉆越±1100kV吉泉線接地極線,至郭家村南側,向西北走線,至肖村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至肖村西側,改用雙回路鋼管桿繼續向西南方向走線,至云嶺經濟開發區東南側,向西走線,至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2)方案二:線路自擬建水西220kV變電站北側起,采用雙回路角鋼塔架空向東北方向出線,至變電站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至村洪村南側,向西南方向走線,經過蔡家組、魯家組,至十甲里南側,向西北方向走線,經過朱村組、跨越青弋江干渠,繼續向西北方向走線,經過塘灣組、跨越青弋江,至綿遠組北側接入方案一線路。(3)方案三:線路自擬建水西220kV變電站北側起,采用雙回路角鋼塔架空向東北方向出線,至變電站北側,向西北方向走線,經過洪村、黃村鎮、至黃村鎮北側側,向西方向走線,經過洪塘組、邵家組,至綿遠組北側接入方案一線路。線路比選方案路徑示意圖見圖2-5。路徑方案比較詳見第四章?!?8—圖2-5線路比選方案路徑示意圖2施工布置方案比選本項目處于初設階段,尚未完成施工圖設計,無施工布置比選方案。新建線路施工活動應集中在晝間進行;鐵塔施工臨時場地選擇需緊鄰塔基處;施工臨時道路分布于塔基附近,盡可能利用既有小道進行修整;牽張場設置于塔基附近便于放緊線施工、臨近既有道路便于材料運輸;鐵塔施工場地、施工臨時道路、牽張場應盡可能避讓植被密集區,以占用植被較低矮、稀疏處,以減少對當地植被和農作物的破壞;劃定最小的施工作業區域,劃定永久占地、臨時占地范圍紅線,嚴禁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超出作業區域施工。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環境現狀物1.生態環境物1.1主體功能區劃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皖政〔2013〕82號),項目所在地宣城涇縣為省重點生態功能區。1.2生態功能區劃根據《安徽省生態功能區劃》,本項目所在地涇縣為皖東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1.3生態環境現狀1.3.1土地利用現狀本項目總占地面積32885m2,其中永久占地面積8156m2,臨時占地面積24729m2。章渡110kV變電站土地利用現狀類型為建設用地。輸電線路沿線主要土地利用現狀類型為農田、林地。1.3.2植被根據現場勘查,章渡110kV變電站站址區域主要為建設用地,植被為雜草為主。新建線路沿線區域植被主要為楊樹、松樹、雜樹等植被以及水稻、蔬菜等農作。1.3.3動物根據現場勘查,本項目區域常見的野生動物主要為田鼠、野兔等嚙齒類動物以及以麻雀等為代表的鳥類。1.3.4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情況經查閱相關資料和現場踏勘,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現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分布。1.3.5生態敏感區本項目涉及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號)。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的主導生態功能分類,其生態保護紅線類型為東貴青等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本項目線路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約232m,未在生態紅線內立塔。最近—19——20—桿塔與生態保護紅線最近距離約60m。詳見生態環境影響專題評價。2.地表水環境根據涇縣生態環境分局發布的《2021年涇縣環境質量狀況》,2021年青弋江(涇縣段)(陳村大橋、城關上游)、徽水河(平垣村)、汀溪河(琴溪橋)、孤峰河 (昌橋)、濂溪河(溪口村)、運河(百園新村)、幕溪河(幕山沖)、漕溪河(琴高山下)、合溪河(滾水壩)、渣溪河(水口橋)10條河流11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涇南交界(青弋江)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旌涇交界 (徽水河)斷面7個月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其余月份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架空線路工程涉及跨越云嶺河2次、青弋江1次和青弋云嶺河和青弋江干渠均為青弋江支流,本項目線路跨越云嶺河處均位于章渡村附近,跨越河段水環境目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水域標準,主要功能為灌溉和發電;線路跨越青弋江位于壩埂村附近,跨越河段水環境目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水域標準,主要功能為通航、灌溉和發電,跨越處均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珍稀魚類保護區等敏感區,也無取水口等水利設施。根據設計資料,本項目線路利用兩岸地勢高處立塔,采取一檔跨越,不在水中立塔,跨越處導線至水面垂直距離滿足《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中導線至百年一遇洪水位垂直距離不低于3m的要求。本項目線路在官莊村跨越青弋江干渠1次,根據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人民政府關于涇縣鄉鎮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方案的批復》(宣政秘[2016]55號),跨越處青弋江干渠屬于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其取水口坐標為東經118°13′53.96″,北緯30°36′33.70″,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一級水域保護區: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二級水域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上游邊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下游側外邊界距一級保護區邊界200米的河道水域。一級路域保護區: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青弋江總干渠西側堤岸至東側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50米的陸域。二級路域保護—21—區:取水口上游3000米至下游300米的青弋江總干渠西側堤岸至東側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1000米的陸域(除去一級保護區陸域)。本項目線路穿越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長度約1830m,不涉及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不在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二級保護區的水域范圍內立塔。線路距取水口最近距離約1350m,距一級保護區邊界最近約310m。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陸域,有5基鐵塔在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占地面積約500m2。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處最大水面寬度為35m,塔基距水面水平最近距離約138m,塔基距水面垂直最近距離滿足《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要求。3.大氣環境現狀根據涇縣生態環境分局發布的《2021年涇縣環境質量狀況》,2021年涇縣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自動監測364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4.5%,其中空氣質量優良M濃度均值為52微克每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為27微克每立方米。4.聲環境質量現狀4.1監測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4.2監測點位及布點方法(1)章渡110kV變電站變電站聲環境監測選擇在章渡110kV變電站四周、距地面1.2m高處各設置1處監測點位。(2)110kV輸電線路在新建線路架空段、電纜段距地面1.2m高處各設置1處背景監測點位。(3)環境敏感目標在新建章渡110kV變電站周邊的聲環境敏感目標的圍墻外1m處、距地面1.2m高處布設3處監測點位,新建線路沿線周邊的聲環境敏感目標的圍墻外1m處、距地面1.2m高處布設3處監測點位。4.3監測頻次晝、夜間各監測一次。4.4監測時間及監測條件監測單位:湖北君邦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監測時間及監測環境條件見表3-1。表3-1監測時間及監測環境條件檢測日期天氣溫度(℃)濕度(%)風速(m/s)2022.2.28云19~2960~731.5~3.04.5監測方法及儀器(1)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監測儀器噪聲監測儀器見表3-2。表3-2本項目噪聲監測儀器一覽表儀器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檢定證書編號檢測量程檢定單位有效期1聲級計AWA6228+聲字20200601-07070~132dB(A)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282聲校準器AWA6021A20201102-0394dB0dB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4.6監測結果本項目環境噪聲監測結果見表3-3。表3-3本項目所在地環境噪聲現狀單位:dB(A)監測點位晝間監測值夜間監測值晝間修約值夜間修約值執行標準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N1站址東側53.85443晝間≤65夜間≤55N2站址南側49.341.34941N3站址西側51.240.45140N4站址北側47.74841N5涇縣云嶺經濟開發區涇縣**物流有限公司辦公室南側45.840.94641N6安徽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門衛室南側53.543.45443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兩側較空曠,無聲環境敏感目標N7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空地)49.541.25041晝間≤65夜間≤55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N8涇縣云嶺經濟涇縣**礦粉有限公司餐46.241.24641晝間達—22——23—開發區廳東南側≤65夜間≤55標N9涇縣云嶺鎮章渡村肖村組肖**家東側48.743.24943晝間≤55夜間≤45N10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章渡村肖村組北側空地)42.253424.7聲環境現狀評價(1)變電站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晝間噪聲修約值在48dB(A)~54dB(A)之間,夜間噪聲修約值在40dB(A)~43dB(A)之間,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標準限值要求。(2)輸電線路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晝間噪聲修約值為53dB(A),夜間噪聲修約值為42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限值要求;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晝間噪聲修約值為50dB(A),夜間噪聲修約值為41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標準限值要求。(3)聲環境敏感目標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四周環境敏感目標的晝間噪聲修約值為(46~54)dB(A)之間,夜間噪聲修約值為(41~43)dB(A)之間,聲環境質量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限值要求;線路沿線位于工業園區的環境敏感目標處的晝間噪聲修約值46dB(A),夜間噪聲修約值41dB(A),聲環境質量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限值要求;線路沿線位農村地區的環境敏感目標處的晝間噪聲修約值49dB(A),夜間噪聲修約值53dB(A),聲環境質量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限值要求。5.電磁環境質量現狀根據《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中的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本項目所在區域電磁環境質量監測結果如下:本項目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監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在(0.58~0.74)V/m之間,工頻磁感應強度在(0.005~0.007)μT之間,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及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擬建章渡110kV變電站南側南側—24—空地)處工頻電場強度為0.8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32μT,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背景監測點(章渡村肖村組北側空地)處工頻電場強度為Vm5μT,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 (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監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在(0.72~0.85)V/m之間,工頻磁感應強度在(0.015~0.044)μT之間,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及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詳見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專題。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1.相關工程環境管理情況本項目線路接入到水西220kV變電站,水西220kV變電站正在建設中,環評已在宣城市生態環境局官網上公示。2.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2.1原有環境污染狀況及問題本項目為新建輸變電工程,不涉及已建變電站工程的改擴建,無原有污染情況及遺留環境問題。2.2主要生態破壞問題根據現場調查,本項目變電站站址及線路沿線植被主要為當地常見植被及城市綠化植被;沿線主要動物以常見鳥、獸為主,線路沿線生態環境狀況良好,不存在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生態破壞問題。生態環境敏感1.評價因子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確定本次評價因子。表3-4本項目主要評價因子一覽表階段評價項目現狀評價因子單位預測評價因子單位施工期聲環境效聲級,LeqdB(A)效聲級,LeqdB(A)生態環境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__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__地表水環境石油類mg/L石油類mg/L運行期電磁環境工頻電場kV/m工頻電場kV/m工頻磁場T工頻磁場—25—聲環境效聲級,LeqdB(A)效聲級,LeqdB(A)地表水環境石油類mg/L石油類mg/L備注:pH值無量綱。2.評價范圍(1)電磁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本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見表3-5。表3-5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一覽表項目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聲環境生態環境110kV變電站站界外30m范圍內站界外200m范圍內站界外500m范圍內110kV架空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范圍內的帶狀區域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40m范圍內的帶狀區域線路穿越生態敏感區時,以線路穿越段向兩端外延1000m、線路中心線向兩側外延1000m為參考評價范圍;穿越非生態敏感區時,以線路中心線向兩側外延300m為參考評價范圍110kV電纜線路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外各外延5m范圍內的帶狀區域/電纜管廊中心線向兩側外延外延300m范圍內的帶狀區域(2)地表水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本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應符合以下要求:①應滿足其依托污水處理設施環境可行性分析的要求;②涉及地表水環境風險的,應覆蓋環境風險影響范圍所及的環境敏感目標水域。本項目運行期新建變電站的臨時檢修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站內化糞池處理,定期清理,不外排;線路運行期不產生生活污水。2.環境敏感目標2.1生態敏感區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版)》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本項目涉及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敏感區情況見表3-6。表3-6本項目生態敏感區一覽表生態敏感區名稱所屬行政區域級別主管部門審批情況敏感區概況(分布、規模、保護范圍、具體保護對象)與本項目位置關系1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安徽省宣城市省級安徽省源和規劃局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政秘該區包括東至縣南部與中部、池州市貴池區中部地帶、石臺縣西北部、青陽縣中北部、銅陵市義安區南部、繁昌縣西南部、南陵縣中西部、涇縣中北部、宣城市宣州區中部,以及寧國市北部的小部分地區。紅線m紅線總面積7.28%。保護重點:以控制水土流失為主線,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適當發展生態旅游業。建設以茶葉、稻米為特色的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毛竹、中藥材等生態經濟,以生態經濟模式逐步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本項目線路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約在生態紅線內立塔。桿塔與生態保護紅線最近距2.2水環境敏感區通過現場踏勘和資料分析,本項目變電站及輸電線路沿線評價范圍內涉及在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二級陸域保護區內立塔,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中,涉水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等漁業水體,以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水環境敏感區。水環境敏感區情表3-7本項目水環境敏感區一覽表水環境敏感區名稱所屬行政區域審批情況敏感區概況(分布、規模、保護范圍、具體保護對象)與本項目位置關系1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保護區涇縣《宣城市人民政府關于涇縣鄉鎮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方案的批政秘[2016]55一級水域保護區: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二級水域保護區:一級保護區上游邊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下游側外邊界距一級保護區邊界200米的河道水域。一級路域至下游100米的青弋江總干渠西側堤岸至東側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50米的陸域。二級路域保護區:取水口上游3000米至下游300米的青弋江總干渠西側堤岸至東側沿岸縱深與河岸的水平距離1000米的陸域(除去一級保護區陸域)保護對象為:丁家橋鎮飲用水水質。本項目線路穿越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長度約1.83km,不涉及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不在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二級保護區的水域范圍內立塔。線路距取水口最近距離約1350m,距一級保護區邊0m。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水域、陸域,有5基鐵塔在二級保護區陸500m2。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處最大水面寬度為35m,塔基距水體最近水平138m。2.3電磁及聲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的電磁環境敏感目標和聲環境敏感目標主要為住宅等?!?6——27—本項目電磁及聲環境敏感目標見表3-8所示。表3-8本項目電磁及聲環境敏感保護目標一覽表環境敏感目標名稱方位及最近距離①評價范圍內戶數(棟數)/功能建筑特征及高度導線最低高度②環境保護要求③宣城章渡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1涇縣云嶺經濟開發區涇縣蘇皖物流有限公司變電站西北2棟/辦公/N32安徽云嶺德縱新材料有限公司變電站東北1棟/辦公水西-章渡110kV架空線路工程3涇縣云嶺經濟開發區涇縣華億礦粉有限公司線路西北側1棟/餐廳N34涇縣云嶺鎮章渡村肖村組線路北側約30m1戶/居住N1水西-章渡110kV電纜線路工程新建電纜線路四周較空曠沒有環境敏感目標—28—評價標準1.環境質量標準本項目周邊環境質量執行標準如下:(1)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0Hz頻率下,環境中工頻電場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100μT;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工頻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2)聲環境本項目變電站站址四周聲環境質量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標準。輸電線路沿線環境敏感目標位于工業園區、農村區域,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1類”標準。項目執行的聲環境質量標表3-9項目執行的聲環境質量標準明細表要素分類標準名稱適用類別標準值適用范圍參數名稱等效連續聲級Leq晝間55dB(A)夜間45dB(A)線路沿線位于農村區域環境敏感目標3類等效連續聲級Leq晝間60dB(A)夜間50dB(A)變電站站址周圍環境敏感目標和線路沿線位于工業園區的環境敏感目標2.污染物排放標準項目污染物排放標準詳細見表3-10。表3-10項目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細表要素分類標準名稱適用類別標準值評價對象參數名稱施工噪聲《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施工場界聲晝間70dB(A)夜間55dB(A)施工期場界聲廠界噪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聲60dB(A)dBA)運營期章渡變電站其他無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期產污環節本項目為輸變電建設項目,即將高壓電流通過輸電線路的導線送入另一變電站。項目施工期產污環節示意圖見圖4-1。圖4-1施工期產污環節示意圖2.生態環境2.1影響途徑本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項目臨時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動帶來的影響。變電站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變電站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改變站址原有土地利用現狀,從而使站址周邊的植被及動物分布產生一定擾動。線路塔基、電纜等永久占地處的開挖活動和牽張場地等臨時占地將破壞地表植被,干擾野生動物的棲息。2.2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土地利用影響本項目占地分為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為變電站站址用地和架空線路塔基占地,臨時占地包括變電站施工營地、牽張場地、施工臨時占地、施工臨時道路等占地等。項目永久占地將改變現有土地的性質和功能,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破壞地表植被,干擾野生動物的棲息。由于本項目擬建站址及輸電線路具有占地面積小、且較為分散的特點,工程建設不會引起區域土地利用的結構性變化,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現場,盡可能恢復原—29——30—狀地貌,不會帶來明顯的土地利用結構與功能變化。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約為32685m2,其中變電站永久占地約4506m2,變電站臨時設用地、耕地等。(2)對植被的影響①變電站根據現場調查,擬建變電站站址處現為建設用地,主要植被為雜草等。變電站的建設將破壞其占地區域內一定的植被,對其影響表現為生物量的減少。待施工結束后,通過加強站內及站址周邊綠化,站址周邊及站內的局部生態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經1~2年的自然演替,站址周邊的生態系統也逐步恢復穩定,因此,變電站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擾動是可逆的。②輸電線路本項目沿線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項目建設區域人類活動頻繁,植被主要為楊樹、松樹、雜樹等植被以及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經現場踏勘、走訪相關部門及線路沿線附近的居民,沿線尚未發現珍稀及受保護的野生植物資源及名木古樹分布。新建輸電線路塔基以及電纜工作井施工破壞的植被僅限塔基和工作井范圍之內,占地面積小,對當地常見植被的破壞也較少;臨時占地對植被的破壞主要為施工人員對農田的踐踏,但由于為點狀作業,單塔施工時間短,故臨時占地對植被的破壞是短暫的,并隨施工期的結束而逐步恢復。(3)對動物的影響根據現場調查以及收資情況,項目建設區域人類活動頻繁。變電站站址及線路沿線野生動物除農作物棲息的昆蟲類和少量覓食的麻雀、鼠類外,無其它野生動物分布。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現珍稀及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施工期對動物的擾動是短暫的,并隨施工期的結束而逐步恢復。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對動物的影響很小。3.聲環境影響分析3.1章渡110kV變電站本次新建變電站施工場界噪聲影響分析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中的模式開展。(1)施工噪聲污染源變電站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土石方開挖、土建及設備安裝等幾個階段。噪聲源主—31—要包括工地運輸車輛的交通噪聲以及樁基、土建、設備安裝施工中各種機具的設備聲。施工機械設備一般露天作業,噪聲經幾何擴散衰減后到達預測點。主要施工設備與施工場界、周邊聲環境敏感目標之間的距離一般都大于2Hmax(Hmax為聲源的最大幾何尺寸)。因此,變電站工程施工期的施工設備可等效為點聲源。根據《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2034-2013),并結合工程特點,變電站施工常見施工設備噪聲源聲壓級見表4-1。表4-1變電站施工設備噪聲源聲壓級(單位:dB(A))序號施工階段①主要施工設備聲壓級(距聲源5m)②1施工場地四通一平液壓挖掘機重型運輸機推土機2地基處理、建構筑物土石方開挖液壓挖掘機重型運輸機3土建施工靜力壓樁機73重型運輸車混凝土振搗器4設備進場運輸重型運輸車注:①設備及網架安裝階段施工噪聲明顯小于其他階段,在此不單獨預測;②根據設計單位的意見,變電站施工所采用設備為中等規模,因此參考HJ2034-2013,選用適中的噪聲源源強值。(2)噪聲影響預測戶外聲傳播衰減包括幾何發散(Adiv)、大氣吸收(Aatm)、地面效應(Agr)、屏障屏蔽(Abar)、其他多方面效應(Amisc)引起的衰減。在只考慮幾何發散衰減時,預測點r處的A聲級為:點聲源幾何發散衰減為:依據上述公式,可計算得到單臺施工設備的聲環境影響預測結果(見圖4-2)。為考慮多種設備同時施工時的聲環境影響,圖4-3給出了每個施工階段的施工設備的聲環境綜合影響預測結果,例如施工場地四通一平階段就是考慮液壓挖掘機、重型運輸機和推土機的疊加影響。圖4-2本項目單臺施工設備的聲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圖4-3本項目各階段施工設備的聲環境綜合影響預測結果表4-2本項目各階段施工設備的聲環境綜合影響預測結果(單位:dB(A))203040556080四通一平階段78.875.372.87069.366.8地基處理、建構筑物土石方開挖階段7773.57168.267.565土建施工762727702674667642設備進場運輸7470.56865.264.562施工場界噪聲標準晝間70dB(A),夜間55dB(A)變電站施工一般僅在晝間(6:00~22:00)進行,對周圍環境影響也主要分布在這個時段。由圖4-2可看出,液壓挖掘機、重型運輸機和推土機的聲源最大,當變電站內單臺聲源設備影響聲壓級為70dB(A)時,最大影響范圍半徑不超過32m;由圖4-3可看出,考慮各施工階段的施工設備的聲環境綜合影響情況下,施工場地四通一平階段的影響最大,當聲壓級為70dB(A)時,最大影響范圍半徑不超過55m。表4-3施工期聲環境敏感目標處噪聲預測值(單位:dB(A))敏感點名稱距站界距噪聲貢獻現狀監測值疊加值—32——33—值晝間夜間晝間夜間安徽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9065.745.840.965.765.7涇縣**物流有限公司56.445.840.956.556.5備注:噪聲貢獻值按多臺設備施工計算根據現場調查,距離變電站最近的聲環境敏感目標為蘇安徽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距離變電站圍墻約為90m,在無圍墻阻擋條件下,施工期間晝間噪聲預測值為65.7dB(A),夜間噪聲預測值為65.7dB(A),晝間、夜間噪聲均不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標準限值。因此,本環評要求變電站施工時應先采取圍墻等圍擋措施,并優化施工布局,在靠近安徽云嶺德縱新材料有限公司施工時應采用低噪聲設備施工;同時要求變電站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只在晝間進行,如因混凝土澆灌不宜留施工縫的作業,確實需要在夜間(22:00至次日凌晨6:00)連續施工時,則應取得相關部門證明并公告附近居民。3.2輸電線路新建輸電線路主要施工活動包括建材料運輸、桿塔基礎、電纜溝施工、桿塔組立及導線架設等幾個方面。本項目沿線交通條件良好,材料運輸采用汽車運輸。根據輸電線路塔基施工特點,各施工點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新建桿塔單塔累計施工時間一般在2個月以內,線路塔基距離居民住房較遠,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設備選型時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噪聲施工設備,避免施工作業對居民日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4.施工揚塵4.1施工揚塵污染源章渡110kV變電站基礎工程、塔基基礎和電纜溝的開挖、將破壞原施工作業面的土壤結構容易造成揚塵,場平階段砂石料運輸過程中漏撒及車輛行駛所造成的揚塵會對當地的大氣環境造成影響。4.2施工揚塵影響分析(1)變電站新建工程章渡110kV變電站場平階段砂石料運輸過程中漏撒及車輛行駛所造成的揚塵會對當地的大氣環境造成影響;變電站基礎工程開挖、回填將破壞原施工作業面的土壤結構,容易造成揚塵,由于揚塵源多且分散,屬無組織排放,可能對周圍的局部地區產生暫時影響,但施工揚塵的影響是短時間的,在土建工程結束后即可恢復。(2)輸電線路工程線路工程材料進場、電纜溝、桿塔基礎開挖、土石方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對線路周圍及途經道路局部空氣質量造成影響,但由于線路施工時間較短,塔基施工點較為分散且土石方開挖量小,離居民區較遠,通過攔擋、苫蓋、灑水等施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小線路施工產生的揚塵影響,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不大。5.1固廢污染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變電站基礎開挖和線路塔基、電纜施工產生的棄土棄渣、施工廢物料,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5.2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施工產生的棄土棄渣、建筑垃圾若不妥善處置則會產生水土流失等環境影響,產生的生活垃圾等若不妥善處置則不僅污染環境而且破壞景觀。6.地表水環境6.1污染源施工廢污水包括施工生產廢水及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1)生產廢水變電站施工廢水包括場地平整廢水、機械設備沖洗廢水、混凝土攪拌系統沖洗廢水和雨水沖刷施工場地形成的廢水等,線路施工廢水主要是灌注樁基礎施工時的泥漿廢水。(2)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產生量與施工人數有關,包括糞便污水、洗滌廢水等,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氨氮、pH等。本項目施工期平均施工人員約30人,施工人員用水量約5m3/d,生活污水產生量按總用水量的80%計,則生活污水的產生量約4m3/d。6.2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新建工程施工廢水量與施工設備的數量、混凝土工程量有直接關系,施工廢水中SS污染物含量較高,施工單位應設置簡易排水系統,設置簡易沉砂池,使產生的廢水經收集、沉砂、澄清處理后回用,不外排。章渡110kV變電站施工人員主要住在臨時搭建的施工營地中,在臨時生活區修—34——35—建化糞池。化糞池參照《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的規定設計,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的時間宜為12-24h,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應不小于5m3,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沉淀后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不排入環境水體。(2)輸電線路工程新建線路塔基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除灌注樁基礎施工時的泥漿廢水外基本上無其它生產廢水產生。灌注樁基礎施工時,優先設置泥漿澄清池,泥漿澄清后上清液用作周邊灑水降塵,不直接外排。線路施工人員可租賃周邊居民空閑房屋,其生活污水可利用租賃戶家中的旱廁或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堆肥或納入當地污水處理系統,且廢水隨著施工的結束而結束,對周邊水體影響較小且較為短暫。本項目架空線路跨越青弋江1次、云嶺河2次和青弋江干渠1次,跨越云嶺河段水域主要功能為灌溉和發電,跨越處河段屬于地表水III類水域,跨越青弋江處水域主要功能為灌溉和發電,跨越處河段屬于地表水III類水域;跨越青弋江干渠段水域主要功能為灌溉和飲用水;施工期間禁止施工廢污水和固體廢物排入水體,通過加強施工管理,嚴禁在水域內清洗機具、捕魚、渣土下河等破壞水資源的行為,不在水邊設置取棄土場、施工營地、牽張場等設施,采取一檔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本項目建設不會影響青弋江被跨越處的水體功能。7.對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的環境影響分析(1)生態保護紅線概況2018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號)。根據現場調查,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在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本項目涉及一檔跨越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桿塔距生態保護紅線最近處約100m。(2)工程建設對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的影響本項目主要涉及東貴青等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功能為水土保持。輸電線路工程對生態保護紅線的影響主要有:施工活動會擾動地表,形成再塑地貌,地表植被和土壤結構都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植被防護能力和土壤抗蝕能力降低或喪失,易引發水土流失。本項目占地面積不大,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積較小。通過現場調查,塔基占地區內人為活動頻繁,占地區植被多以林地、草地、農業植被等為主,區域內動植物組成貧乏,植被類型及群系單一,因此,本項目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積較小。且隨著施工結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實施會將本項目建設對區域的影響減小到最低。8.對丁家橋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析經現場調查,本項目線路穿越丁家橋鎮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長度約1830m,不涉及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不在一級保護區陸域和水域范圍、二級保護區的水域范圍內立塔。線路距取水口最近距離約1350m,距一級保護區邊界最近約310m。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陸域,有5基鐵塔在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占地面積約500m2。本項目跨越二級保護區水域處最大水面寬度為35m,塔基距水面水平最近距離約138m。(1)對水體的影響塔基處土方開挖,棄土的回填可能會造成水源保護區內水土流失,進而導致匯入青弋江干渠的水質SS濃度變大,影響水庫的水質。項目建設時應切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確保飲用水源和水環境安全。環評建議施工避開雨天,塔基裸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