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數字科技技術發展研究-阿里_第1頁
2023全球數字科技技術發展研究-阿里_第2頁
2023全球數字科技技術發展研究-阿里_第3頁
2023全球數字科技技術發展研究-阿里_第4頁
2023全球數字科技技術發展研究-阿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回里研究院智譜Al研究咨詢部科技產業研究員,生態學博士。曾經多次主持或參與“北京市十大高精尖產業研究”、"各地企業技術盡鄔克智譜Al研究咨詢部科技產業研究員、負責人,外交學院法學碩士。在核心期刊、知名媒體發表論文和評論性文章20余篇;10蘇中202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賀信中指出:"當今時代,數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設置“第五篇加快數態做出明確部署。2021年1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為推動開放、健康、安全的數2.科技人才儲備實力研究3.數字科技十大趨勢1.數字科技論文2.數字技術專利1.全球數字科技人才總體情況2.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分布3.數字科技人才流動與合作4.全球數字科技頂尖科研團隊1.研究方法2.數字科技10大技術趨勢3.2022數字科技熱點技術1.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將登頂全球第一2.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3.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824.高層次人才不足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5.人才流失嚴重需采取措施引留人才6.企業人才儲備薄弱需鼓勵企業引育人才附錄1技術趨勢研判方法說明科技實力對比(一)全球數字技術論文的“量與質”比較1.中美數字科技論文整體影響力大致相當。盡管中國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數量與美國(525,794篇)還存在4%的差距,但是平均被引量中國比美國多4次/篇,這說明中國2.中國在卓越研究成果方面明顯落后于美國。某領域全球被引量Top1%論文(以下簡稱中國Top1%“頂尖論文”數量(7,096篇)明顯少于美國(9,634篇),且平均被引量也明顯落3.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歐美國家是數字科技基礎研究創新的引領者。除中國外的亞洲家——印度、日本和韓國也躋身全球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行列,但它們的身影沒有出現在Top1%論文數量前10強行列。在Top1%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中,除中國和澳大利亞外,其他8國(美、英、德、加、法、意、荷、西)均為歐美國家,且平均被引量均在300次/篇以上,而中國僅為202次/篇。4.中國科學院2的數字科技論文發表量高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數字科技論文量前10強機構中,排名前三的機構依次是中國科學院(59,487篇)、美國加州大學(49,111篇)和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UDICE)(48,217篇);除中國科學院外,中國還有一家機構即中國科學院大學 (18,381篇)也躋身前10強;平均被引量最高的是哈佛大學和美國能源部,前者為50次/篇,后者為45次/篇,顯示兩者在數字科技領域顯示出較強的研究和創新能力。2注:中國科學院是一個龐大的科研學術機構,下設11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有正式職工6.9萬余人,在學研究生7.9萬余人。引用量Top1%的數字科技“頂尖論文”國家論文量(萬篇)(次/篇)國家論文量(篇)(次/篇)1美國1美國中國2中國3德國3英國英國4德國印度7意大利法國8法國意大利加拿大韓國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加州大學最多,為1,550篇;其次是中國科學院,為1,309篇;第三是美國哈佛大學,為1,192引量分別名列第1和第2名,這說明這兩所學術機構在全球數字科技領域生產出最具影響力或者已出現。2019年,中國在總體論文發表數量上與美國實現“黃金交叉”,而2020年中國在Top圖1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產出數量前10強機構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產出數量前10強機構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前10強機構(萬篇/被引次數)(萬篇/被引次數)(篇/被引次數)說明:1.上圖條形長度表示論文產出數量大小;2.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二)全球數字技術專利比較,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的2.9倍,是排名后9位國家總和的1.6倍,中國數字應用技術整體研發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互聯網、通信、金融等行業的科技巨頭,以及211、985、雙一流和以理工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圖2全球數字技術授權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排名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授權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授權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件)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全球數字技術授權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2.中國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市場價值100萬美元以上)數量在全球相對落后。從數量上看,中國以1,650件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4位,落后于美國的12,859件、日本的3,718件以及韓國的2,111件。3.在全球高價值專利前10強機構中,中國的華為和阿里巴巴入榜。韓國三星、微軟公司和谷歌公司是全球高價值專利前三大巨頭,數量依次為1,061件、630件和592件。其他前10強機構依次是、高通、華為、IBM、蘋果、飛利浦、阿里巴巴以及索尼。中國的華為和阿里榜。多的是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位列第2和第3位,專利數量分別為261和127件,與三星、微軟和谷歌等國際巨頭的專利儲備實力相差較大。排名數(件)簡介第1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7年創立,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第2名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創立,是一家以技術驅動,開拓數字經濟時代商業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公司第3名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中國最大互聯網綜力于企業數字化升級第4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第5名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臺積電獨資設立的子公司,生產線寬0.35微米及以說明: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5.中美數字技術專利實力差距在價值鏈高端部分。雖然中國專利總量是美國的2.9倍,但美國高價值專利是中國的8倍,特別是越往價值鏈高端,美國的優勢越明顯。可見美國占據了全球數字科技產業鏈的高端部分,而中國專利集中在價值鏈低端。從近10年中美高價值專利數量走勢看,中美之間的差距并非出現明顯的縮窄態勢。6.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儲備實力在較長時間內仍然維持“一超多強”格局。從近10年高價值專利數量變化態勢看,全球主要數字技術強國均處于下降態勢(原因之一是專利價值的顯現需要一定時長),但是美國與日本、韓國、中國、德國等數字技術強國仍保持較大優勢,很難預期后者在較短時期內能趕超前者。(三)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專利是傾向于應用技術的科研成果,其市場價值直接反映該技術應用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位置。從專利市場價值分布看,中國數字技術專利價值在30萬美元以下的占98%,因此中國數字技術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論文是傾向于基礎研究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科技創新突破的先導。未來中國數字科技的發展前景在于從日益強大的基礎研究成果中實現實際應用轉化,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科技人才儲備實力研究(一)中國人才基數大,但高層次人不足,且嚴重落20,下同)只有0.7萬人,僅占全球總量的9%,僅為位居第一的美國(2.1萬,占全球25%)的圖3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數量前10強國家(二)中國高層次人才集中在高校,而美國高科技公司人才儲備不遜色于頂尖高校從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機構分布看,中國科學院以4,722人的數量先于排名第二的美國加州大學(2,623人);進入全球前10強的中國機構還有兩家,即中國科學院大學(1,462人,第六名)、清華大學(1,305人,第八名)。表3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數量前10強機構排名(人)排名(人)1豐周解學院[中]中國科學院1美]加州大學2[美]加州大學2美]谷歌3[法]UDICE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3[美]斯坦福大學4[法]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4[美]微軟5[英]倫敦大學5求圍斜經院[中]中國科學院6中國種官院火學[中]中國科學院大學6北示大學[中]北京大學7[美]哈佛大學7[美]卡內學8消革大學[中]清華大學WASHINGTON美]華盛頓大學9[美]德克薩斯大學9消革大學[中]清華大學[俄]俄羅斯科學院[中]上海交通大學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在全球高層次人才前10強機構中,美中各占6家和4家。第一名被美國加州大學摘取,其以492人的高層次人才儲備大幅度領先于全球其他機構。4家中國機構依次為中國科學院(144人,第5名)、北京大學(135人,第6名)、清華大學(129人,第9名)、上海交通大學(119領先,但高層次人才明顯落后(占其人才總數的3%,落居全球第五)。(三)北京和上海是中國兩大人才高地,前者人才儲備為后者2倍從國內數字科技人才分布看,北京人才總數優勢明顯,共2.4萬人,占全國近2成,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2倍;北京的高層次人才數量為1,076人,占全國1.5成,仍然是排名第二的上海圖2中國數字科技人才高地(Top10)(四)中美分別為全球最大的人才凈流失國和凈流入國美國是數字科技人才流動最活躍的國家,也是人才凈流入最大的國家。過去10年,其人才凈流入835人,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意大利,凈流入504人。中國則為全球人才凈流失第一大國,流失人數達684人;其次是韓國,凈流失100人。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科技人才流失嚴重,圖42012-2021年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科技領域人才流動對比圖42012-2021年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科技領域人才流動對比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五)中美學者合作為全球最熱絡的雙邊合作,但從2018年開始出現降溫2012-2021年,在數字科技領域,中美學者共合作產出被引量Top1%的論文1,954篇,為全球科研成果產出最豐碩的雙邊合作(第二為美英學者合作,共產出1,528篇)。但從2018年開始,中美兩國學者合作論文增長率一直處于下降態勢,在2021年更是出現負增長(-0.9%)。可見,自從2018年美國推出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后,中美在數字科技最卓越研究層次的合作圖52012-2021年數字科技領域中美學者合作關系走勢說明:圖中合作論文為中美兩國學者合作產出被引量Top1%的“頂尖論文”數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科技巨頭(如谷歌、微軟、IBM等)下設的科研機構(如下表所示)。表4全球數字科技頂尖科研團隊(Top10)排名重點研究方向1[美]谷歌X實驗室人工智能、人機交互2[美]斯坦福大學自然語言處理組自然語言處理3[美]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機器學習4[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BAIR)人工智能5Research放軟亞洲研究院[中]微軟亞洲研究院人工智能、圖形學、分布式系統6人工智能7[美]IBMThomasJ.Watson研究中心基礎科學、計算機科學8[美]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數據科學9ComellBowersCISComputerScience[美]康奈爾大學計算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美]美國貝爾實驗室網絡、通信(七)我國數字科技人才工作任重道遠首先,高層次人才不足,需加大培養力度。要注重復合培養模式,重點培養有潛力的青年人尖華人青年人才是回國發展,用好并留住高層次人才。再次,企業人才儲備薄弱,需鼓勵企業引育人才。身處科研一線的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有必要鼓勵企業加強內部創新環境建設,并在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論證和實施過程中,支持企業承擔政府科研項目,為企業引育人才數字科技十大趨勢基因組等)以及生物系統層面的解讀不斷擴展,生命科學從定性描趨勢二:生成式對抗式網絡算法趨勢三:沉浸式擴展現實娛樂平臺趨勢四:量子原型樣機和專用處理器的研制當前,量子計算機的研制已從以院校、Google司還公布了約35萬種蛋白質的結構,該項成果因此入選《科學》2021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隨著趨勢六:移動邊緣計算網絡趨勢七:可解釋的Al趨勢八:基于算法模型和安全隱私的聯邦學習技術趨勢九:混合計算2.數字技術專利本篇以數字科技領域的ESI3核心論文(以下簡稱“論文”)、被引量Top1%論文(以下簡稱“Top1%論文”)數據為研究基礎,分別從論文的國家和機構分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基于AMiner科技情報系統,共檢索到數字科技領域內論文2,204,950篇,其中Top1%論文23,138(一)國家分布論文總量前10強國家從論文數量上看,美國的論文數量為525,794篇,位居全球第一,論文平均被引量為14次;中國的論文數量為506,775篇,論文平均被引量為18次。雖然中國的相關論文數量低于美國,但是被引用數量更具優勢。第三至五位的德國、英國和印度的論文數量分別是151,435篇、137,826篇和122,982篇。從論文的平均被引量上看,英國的平均被引量最高,為25次/篇。雖然加拿大的論文數量相對較少,但平均被引量高達22次/篇,位列第二。中國論文平均被被引量位列全球第三。意大利(17次/篇)和印度(15次/篇)研究成果的認可度也較高,分列第四和第五位。ESI被稱為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Database),是國際公認的評價大學、學術機構和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圖6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核心論文數量(篇)平均被引用量(次/篇)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Top1%論文前10強國家被引量進入前1%的"頂尖論文"被稱為引領相關領域最卓越的研究成果。下圖顯示了數字科技領域Top1%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狀況。從論文數量和平均被引量綜合分析看,擁有最多Top1%論文的國家是美國為9,634篇,但被引狀況表現一般;第二名為中國,數量為7,096篇,約為第三名英國(3,611篇)的兩倍,但相比于英國202次/篇的被引量,中國研究論文的國際影響力還待提升。其余七個國家Top1%論文數量明顯少于前三名,但其中六個國家的平均被引量都在高于300次/篇,其中法國(387次/篇)、荷蘭(386次/篇)、西班牙(377次/篇)和加拿大(357次/篇)的被引量Top圖7數字科技研究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前10強的國家高被引論文數量(篇)—●—高被引論文引用頻次(次/篇)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在2012-2018年間,美國的年產論文數量多于中國,但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逐年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到2019年,中國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并逐漸擴大對美優勢。2021年中國數字科技領域的論文為98,382篇,而美國為75,318篇。圖82012-2021年中美兩國論文發表數量變化態勢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文數量超過美國,并逐漸擴大優勢,2021年中國的論文數量為1,489篇,美國的論文數量為圖92012-2021年中美兩國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變化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二)機構分布論文發布量前10強機構處于中等水平(38次/篇);論文發表量排名第二的是美國加州大學,共有論文49,111篇,被引量38次/篇;第三是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UDICE),共有論文48,217篇,被引量為34次除中國科學院外,中國還有一家機構即中國科學院大學進入前10強機構行列,其論文量為18,381篇,被引量為40次/篇。核心論文數量(篇)平均被引用量(次/篇)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Top1%論文數量前10強機構從數字科技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來看,美國加州大學最多,為1,550篇;其次是中國科學院,為1,309篇;第三是美國哈佛大學,為1,192篇。進入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前10強機構還有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能源部、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其中,多倫多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分別排名第9名和第10名,但平均被引量分別名列第1和第2名,說明這兩所學術機構在全球數字科技生產出了最具影圖11全球數字科技領域Top1%論文數量前10強機構0加州大學[美]中國科哈佛大學[美]究型大學聯盟[法]學[英]美國能斯坦福大學[美]工學院[美]多倫多大學[加]普朗克學會[德]平均引用(次/篇)0平均引用(次/篇)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細分析。基于AMiner大數據平臺,共檢索到數字科技領域同族授權專利(以下簡稱“專利”)669,942件。(一)專利分布全球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在數字科技領域,全球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或地區如下圖所示。從專利數量來看,中國共387,989件,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是排名第2的美國的2.9倍,是排名后9位國家總和的1.6亞洲的韓國和日本分別以45,443件專利和32,805件專利位居第3名和第4名,其他躋身專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專利數量前10強機構與IBM差距較小;第三名是百度公司,共有5,864件。進入前10強的中國機構還有國家電網、騰訊、平安科技和華為,它們分別位居全球第4、第5、第7和第8名。中國TOP10機構包括6家企業和4所高校,前者有百度、國家電網、騰訊、平安科自于能源、互聯網、通信、金融等行業的科技巨頭,以及211、985、雙一流和以理工為特色的圖13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產出數量前10強機構說明:1.上圖條形長度表示論文產出數量大小;2.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中國一直是數字科技領域的專利研發大國。2012年中美數字科技專利數量差距較小,2013年之后中國的專利研發速度不斷加快,而美國的增長幅度較小,中美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中國的數字科技專利數量達到了102,672件,是同年美國(17,125件)專利的6倍之圖142012-2021年中美兩國專利數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二)高價值專利分析全球高價值專利前10強國家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國家如下圖所示。其中美國高居第1名,共12,859件,是排名第2的日本(3,718件)的3.4倍;第三是韓國,共2,111件;中國排名第4,共1,650件,僅為美國的12.8%;德國(1,632件)以微小差距緊隨中國而名列第五。第6-10名依次為法國、荷蘭、瑞士、英國以及加拿大。由此可見,雖然中國數字技術專利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但是高價值專利數量大幅落后于美國,也落后于日韓兩國。注: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全球高價值專利前10強機構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機構如下圖所示。其中美國企業數量共5家,中國2家,韓國、荷蘭、日本各1家。韓國三星公司的高價值專利數量最多,共1,061件;第二是美國微軟公司,共630件;第三是美國谷歌公司,共有592件。中國的華為公司和阿里巴巴分別以373件和261件專利的數量位居榜單的第五和第九位。專利的市場價值隨時間遞進而具波動性,高價值專利能夠反映當下技術創新的新風向。因此,三星、微軟、谷歌等上述高價值專利前10強公司是當下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的主要引領者。表5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數量前10強機構排名數(件)簡介第1名[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1938年創立,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第2名1975年創立,以研發、制造和提供電腦軟件服務為主,為全球最大電腦軟件供應商第3名1998年成立,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提供大量基于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第4名1985年創立,為全球領先的無線科技創新者,主營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芯片研發第5名[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第6名[美]國際商業機器公司1911年創立,計算機產業長期的務解決方案公司第7名[美]蘋果公司1976年成立,目前為全球市值最第8名[荷]飛利浦公司1891年成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醫療系統等領域。第9名[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創立,是一家以技術驅動,開拓數字經濟時代商業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公司第10名1946年成立,是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以研制電子產品為主要事業注: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國高價值專利前10強機構中國高價值專利前10強企業如下圖所示。其中,清華大學是唯一的高校機構,其余均為企的專利數量位居第二、第三。第四名是中興通訊,共有80件專利;第五名是臺積電,共有78件表6中國數字科技高價值專利數量前10強機構排名數(件)簡介第1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7年創立,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第2名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創立,是一家以技術驅動,開拓數字經濟時代商業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公司第3名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中國最大互聯網綜力于企業數字化升級第4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第5名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臺積電獨資設立的子公司,生產線寬0.35微米及以第6名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創立,是以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第7名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是一家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端口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第8名OPPO移動通信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智能終端制造商和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第9名宏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10名清革大季清華大學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美專利價值比較分析從中美兩國專利價值分布看,中國擁有的1-3萬美元的專利數量占絕對優勢,共263,569件,是美國的8倍;其次是3-30萬美元的專利,是美國的1.3倍。但是30萬美元以上的專利,美國數量開始翻轉。在30-60萬美元的專利中,美國共11,161件,是中國的3.7倍;60-300萬美元的專利是中國的5倍;300-2000萬美元的專利是中國的20倍。可見,以30萬美元為節點,該節點往下,中國優勢越明顯;該節點以上,美國的優勢越明顯。圖162012-2021年中美兩國專利價值分布示意圖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從近10年高價值專利數量變化態勢看,全球主要數字技術強國均處于下降態勢(原因之一是專利價值的顯現需要一定時長),美國與日本、韓國、中國、德國等數字技術強國仍保持較大優圖172012-2021年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前5強國家專利數量走勢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2.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分布3.數字科技人才流動與合作20以上的人才數量為83,012人。本章節從全球數字領域科技人才的國家和機構分布兩個方面進(一)全球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國家位,占全球人才總量的17%;第二名是美國,共有84,239位,占全球11%;第三名是日本,人才數量為15,364人,占全球2%。可見,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儲備優勢明顯,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1.5倍,排名第三的日本的8.3倍。其他排名前10的國家依次為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意從H-index20以上的人才國別分布看,美國排名第一,共20,724人,占全球總量的25%;中國名列第二,共有7146人,占全球9%;第三名是英國,共有3,520,占全球4%。由此可見雖然中國數字科技領域人才總量是美國的1.5倍,但美國高層次以上人才數量是中國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論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H-index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其數值越高,則表明學者論文的影響力越大,美國學者赫希提出副高職稱的H-index一般在20以上。圖18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數量前10強國家(二)全球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機構人位列第二,UDICE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協會以2,534人位列第三。其他前10強機構依次為法在H-index20以上的人才數量前10強機構中,美國和中國各占6家和4家。中國入榜機構依次是中國科學院(144人,第5名)、北京大學(135人,第6名)、清華大學(129人,第9名)、上海交通大學(119人,第10名)。值得注意的是,1)雖然中國科學院人才總數高居才數量僅占該機構人才總數的3%;2)雖然加州大學人才總數全球排名第二,但H-index20以上人才(429人)數量以較大優勢高居第一,其H-index20以上人才占比為19%;3)中國進入圖19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數量前10強機構數字科技人才總量前10強H-index20以上人才數量前10強(一)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省市人,占全國總量的19%,是位列第二的上海(12,088人)的2倍。江蘇和湖北的人才資源也較多,分別為11,641人和11,065人。仍然是排名第二的上海(527人)的2倍;廣東排名第三,共有524人。總體看,中國數字科技圖20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省市(二)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機構從中國數字科技人才機構分布看,中國科學院擁絕對領先優勢,共有4,722人;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在第二位,共計1,462人;清華大學則以1,305名的人才總數緊隨其后排在第三位。在H-index20以上的人才儲備方面,中科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依次以144人、135人和129人名列前三甲;其他躋身國內前10強的機構依次為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外,上榜的內地高校均為211和985院校。表7中國數字科技人才數量前10強機構中國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機構中國H-index≥20數字科技人才前10強機構排名機構(人)排名機構(人)1求圍解資院中國科學4,722院1中圖科學院中國科學院2中國種寫院火學中國科學1,462院大學2北京大學3消革大學3清革大要4上潛交通大學上海交通1,116大學4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5浙江法學5浙江頭學6北京火婆6南京大學957中山大學8457哈南演工常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8中國科學中國許學我成去舉技術大學8覆旦大學復旦大學9單中科技大等華中科技大學9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復旦大學763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效能。根據AMiner科技情報平臺統計,2012-2021年間,全球數字科技領域人才流動量為24.4(一)全球數字科技人才流動情況動也較為活躍,流動總量達1萬人次以上。從各國數字科技人才凈流入情況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凈流入國家是意大利,共504人;第三是印度,362人;另外,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韓國,凈流失100人。圖212012-2021年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科技領域人才流動對比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二)中國數字科技人才流動情況人次;上海第二,人才流動總量為1,443人次;武漢第三,流動總量為1,162人次。從國內各主要城市數字科技人才凈流入看,北京最多,共306人;其次是上海,共101人;另外,沈陽(17人)和杭州(5人)也是正向凈流入城市。從人才凈流失情況看,廣州凈流失最多,共43人;其次是成都,共34人;第三是武漢,共26人;另外,南京(19人)、長沙(8人)、西安(5人)也出現一定程度的流失現象。可見,我國數字科技人才呈現由內陸城市向京圖222012-2021年中國主要城市數字科技領域人才流動對比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三)全球數字科技人才合作情況兩國的合作的論文最多,共為1,954篇;第二名為英美兩國,合作數量為1,528篇;第三名為美德兩國,合作論文數量為1,286篇。其他排名靠前的合作國家還有美國和加拿大(1,096篇)、英國和德國(845篇)、美國和法國(844篇)、美國和澳大利亞(843篇)、美國和意大利(755篇)、中國和英國(688篇)、美國和瑞士(665篇)。整體而言,美國與各國都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在全球合作最熱絡的前十強雙邊國家中,有8組雙邊關系由美國與其他8個國家組成。從中美學者合作的Top1%論文數量的逐年分布來看,從2012年開始,中美兩國學者合作論文數量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到2020年達到頂峰(328篇),2021年出現小幅下降現象。實際上,兩國學者合作論文數量增長率從2018年開始就一直處于下降態勢,在2021年更是出現負增長(-0.9%)。可見,中美兩國學者在數字科技最卓越研究層次的合作熱絡度有所降溫,究其原圖232012-2021年全球數字科技人才國際合作關系熱絡度Top10說明:圖中數據為兩國學者合作產出被引量Top1%的“頂尖論文”數量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圖242012-2021年數字科技領域中美學者合作關系走勢說明:圖中合作論文為中美兩國學者合作產出被引量Top1%的“頂尖論文”數量數據來源:AMiner科技情報平臺全球數字科技頂尖科研團隊堅持全球視野和開放創新,掌握國內頂尖團隊及其學者最新概況是攻克行業關鍵技術或前瞻性技術的重要路徑。本篇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對數字科技領域機構進行挖掘分析,篩選其中"h5指數"5排名靠前的十大機構的創新研發團隊進行介紹。(一)谷歌X實驗室谷歌公司(GoogleInc.)成立于1998年,由LarryPage和SergeyMikhaylovichBrin共同創建,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旗下有數個研究實驗室,其中包括研究方向有些神秘的X實驗室、研究深度學習的GoogleBrain、研究人工智能的GoogleAl、研究機器人的RoboticsatGoogle以及研究增強現實和智能織物的先進技術和項目集團(Advanced研究成果在不同方向上推動了數字科技領域的進步。5h5指數(h5-index)指是收錄在AMiner學術系統中的期刊和會議在最近5年的論文數量及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可以體現一個機構的綜合實力,是評價一個機構影響力的重要參考。例如,如果某機構在過去5年所發表的論文中,至少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那么這個機構的h5指數就是h。httpswwwaminercnranksorg(二)斯坦福大學自然語言處理組斯坦福大學自然語言處理組是全球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實驗室之一,由斯坦福語言學系和計算理解人類語言的算法,工作范圍從計算語言學的基本研究到語言處理的關鍵應用技術均有涉獵,涵蓋句子理解、自動問答、機器翻譯、語法解析和標簽、情緒分析和模型的文本和視覺場景等。該小組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將復雜和深入的語言建模和數據分析與NLP的創新概率、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方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習)、MonicaS.Lam(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DiyiYang(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三)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成立于2006年春季,是世界上第一個機器學習系。它是從1997年創建的自動學習和發現中心(CALD)組織演變而來的。2017年6月,CMU啟動人工智能計劃(CMUAl),整合了全校人工智能的研究資源,開展跨學科的人工智能協作,組建世界上規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Al研究團隊之一,同時促進本校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養,除覆蓋計算機學科以外,還涉及生物、環境工程、哲學、藝術、公共政策等多個領域。(機器學習)、ZivBar-Joseph(機器學習)。(四)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公立學校,人工智能研究(BerkeleyArtificial(五)微軟亞洲研究院別)、郭百寧(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可視化、自然用戶界面以及統計學習)、劉鐵巖(機器學習、信息檢索)、潘天佑(智能芯片、信息系統安全)、田江森(智能芯片)、張冬梅(大數據器學習)、AbhishekKumar(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八)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據安全與隱私的能力。2)數據、媒體與社會中心(前新媒體中心)關注數據中的人,重點研究如Zheng(機器學習)、MatthiasPreindl(電力電子系統)、AlanWest(電化學)。(九)康奈爾大學計算科學系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成立于1965年,是最早成立的此類系之一。計算機科學系在理論度學習、計算機視覺)ToddSchmidWeijiaSongChristoph(十)美國貝爾實驗室驗室自成立以來,共獲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如有聲電影、晶體管動通信、無線網絡)、AlfredAho(量子計算、程式語言、編數字科技2.數字科技10大技術趨勢3.2022數字科技熱點技術前沿技術(或研究前沿)通常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研究領域或研究主題”,美國知名科研情報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將其定義為“研究前沿由一組共同引用的核心論文以及引用一篇或多篇這些核心論文的當前來源論文簇組成”6。近年來,前沿技術分析與挖掘受到學界廣泛關注,論文數量(貢獻度)和論文被引頻次(影響度)成為衡量技術前沿度的重要評估指標?。一般來說,技術趨勢是指某種技術在一定時間跨度內的水平變化方向。為了有效表現先技術在某段時間的發展趨勢,本報告引入論文數量、論文被引頻次和論文發表時間作為重要評估指標,將數字科技領域被引量Top1%ESI?核心論文作為貢獻度測算指數,文的被引用次數作為影響力測算指數,論文首次被引至最近一次被引時間間隔作為識別“學術睡美人”測算指數,論文被引用變化趨勢作為判斷技術未來發展潛力的測算指數。旨在通過論文、專利數據的被引用量、被引時間跨度、被引量變化趨勢來發現技術影響力,且近年來學術影響力處于增長狀態的技術。計算方式如下式所示:其中,Coal代表科技成果的被引用量,反映科技成果產生的學術影響力;T表示科技成果第一次被引用至最近一次被引用的時間間隔,對于被引用量相同的文獻,該值越小,表示文獻所包含的技術點在短期內的影響力越大,越具有前沿特性;Srng表示研究目標文獻年度被引用量的變化趨勢,與被引量時序數據的斜率有關,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被引用量呈現上升趨勢的文獻能夠通過計算得到更大的前沿度數值。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10大技術趨勢通過對2012年一2021年數字科技領域Top1%核心論文的持續跟蹤,聚類相關論文,挖掘(一)數字科技領域10大熱點前沿技術全球數字科技領域排名靠前的10大熱點前沿技術分別是生物大數據、生成式對抗網絡算法 成果的平均出版年均在2019年以后,均為最新的新興前沿技術。表8數字科技領域10大熱點前沿技術排名熱點前沿TOP1%論文數量(篇)高價值專利數量(件)前沿指數1生物大數據23456移動邊緣計算網絡7可解釋的Al8聯邦學習9混合計算能源區塊鏈說明:數據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國和美國是發表數字科技領域前沿技術論文最多的兩個國家,高被引論文數量占全球總量的81.52%。盤點中美創新成果,從前沿技術論文數量來看,中國更具優勢,尤其是在生成對抗網絡算法、Al解碼蛋白質結構、移動邊緣網絡、聯邦學習、混合計算和能源區塊鏈六個從論文的平均被引用量來看,中國僅在聯邦學習領域超過美國。總體而言,相對美國,近年來中國在數字科技領域的創新產出方面獲得了顯著和廣泛的進步,但是在創新產出質量方面還有待進說明:數據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具優勢,尤其是在混合計算、Al生成對抗網絡算法、移動邊緣網絡、量子計算原型機、聯邦學習五個方面。但是從高價值(專利價值五十萬美元以上)專利數量來看,中國僅在移動邊緣網絡、混合計算兩個領域超過美國。說明:數據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二)前沿技術解讀生物大數據領域TOP1%論文共計694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23篇,主要綜述了生物數據庫建設及數據挖掘技術、生物數據庫應用和生物大數據倫理問題。其余563篇研究性論文主要是在探索和發現生物大數據方面做出研究,如對OMICs數據集、致病菌毒力因子(VFDB)數據庫、TBtools分析軟件的研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133篇,美國論文379篇。生物大數據領域專利共計195件,中國專利65件,美國專利20件。專利研究方向以生物數據的測定、數據庫的設計和構建方法相關。全球高價值專利13件,中美高價值專利共計5件,中國高價值專利1件,美國高價值專利4件。總體來說,生物大數據領域論文的數量遠大于專利數量,該領域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輸出途徑是論文。假設將論文作為衡量基礎性研究生產力的指標,專利作為衡量應用性研發生產力,生物大數據領域的基礎研究生產力遠高于應用性研發生產力。已法被廣泛應用于圖像和視覺、語音和語言、信息安全等領域,并被圖靈獎得主LeCun評為為生成式對抗網絡GANs領域TOP1%論文共計141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6篇,主要綜述了生文69篇,美國論文47篇。Al生成對抗網絡算法領域專利共8209件,中國專利5341件,美國專利1283件。專利研究方向大多與圖像分析、模型計算方法相關。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150件,中美高價值專利107件,中國高價值專利22件,美國高價值專利85件。沉浸式擴展現實娛樂平臺領域TOP1%論文共計54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4篇,主要綜述了受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18篇,美國論文20篇。沉浸式擴展現實游戲平臺領域專利共6264件,中國專利1883件,美國專利2156件。專利研究方向以數據處理、圖像識別為主。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1153件,中美高價值專利680件,中國高價值專利48件,美國高價值專利632件。當前,量子計算機的研制已從以院校、研究所為主的基礎性研究階段,過渡到以Google、量子計算機領域TOP1%論文共計81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1篇,主要綜述了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發展。其余70篇論文主要在量子計算機架構、量子計算機的硅CMOS架構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7篇,美國論文53篇。量子計算原型機領域專利共8148件,中國專利2958件,美國專利2824件。專利研究方向與量子計算、網絡安全相關。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1143件,中美高價值專利583件,中國高價值專利52件,美國高價值專利531件。司還公布了約35萬種蛋白質的結構,該項成果因此入選《科學》2021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隨著之一。Al解碼蛋白質結構領域TOP1%論文共計160篇,其中綜述性論文34篇,主要綜述了各類蛋白質的結構技術方法。其余126篇研究性論文主要在蛋白質解構技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80篇,美國論文51篇。Al解碼蛋白質結構領域專利共2007件,中國專利453件,美國專利866件。專利研究方向以生物數據處理、測序方法為主。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185件,中美高價值專利118件,中國高價值專利13件,美國高價值專利105件。移動邊緣網絡領域TOP1%論文共計175篇,其中綜述性論文4篇,主要綜述了5G和物聯應用為主。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120篇,美國論文54篇。移動邊緣網絡領域專利共7848件,中國專利3723件,美國專利2081件。專利研究方向與數字信息傳輸、數據交換網絡相關。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1686件,中美兩國專利1237件,中國高價值專利668件,美國高價值專利569件。加強人機之間的理解,讓人工智能技術跳出“黑箱”,建立可解釋使沒有法律權利或監管要求,可解釋的Al也是相關的。目前,可解釋的Al已可解釋的Al領域TOP1%論文共計126篇,其中綜述性論文38篇,主要綜述了可解釋Al在釋Al原理和信任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另Al用性研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22篇,美國論文60篇。可解釋的Al領域專利共979件,中國專利440件,美國專利266件。專利研究方向以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為主。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41件,中美高價值專利32件,中國高價值專利1件,美國高價值專利31件。據共享計算的平衡,即"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模型動"的應用新范式。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40篇,美國論文26篇。混合計算領域TOP1%論文共計292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6篇,主要綜述了混合計算在物聯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199篇,美國論文91篇。混合計算領域專利共11220件,中國專利8538件,美國專利1291件。專利研究方向與通信處理、程序控制相關。全球高價值專利共計293件,中美高價值專利185件,中國高價值專利95件,美國高價值專利90件。能源區塊鏈領域TOP1%論文共計67篇,其中綜述性論文15篇,主要綜述了能源區塊鏈管交易方面的研究。從中美論文數量看,中國論文28篇,美國論文16篇。能源區塊鏈領域專利共1761件,中國專利1200件,美國專利228件。專利研究方向與支付協議、監督預測系統相關。全球專利共計33件,中國無高價值專利,美國高價值專利26件。2022數字科技當前,社會各界對AIGC(Al-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這一概念尚無規范統一的定義。從技術角度看,國內對于AIGC的理解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產方式。國際上的理解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數據或媒體進行生產、操控和修改的統稱。"高價值專利:市場價值為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德勤.《2022技術趨勢》[R].2022-4-16.阿里巴巴達摩院.達摩院2022十大科技趨勢[R].2023-1-28.2022年,在大模型和開源模式的推動下,AIGC(Al-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產內容)迅速發展,生成內容百花齊放,模擬結果接近真人傳達信息。例如:2月Deepmind推出Al編碼引擎AlphaCode;4月,OpenAl宣布推出其文本到圖像模型DALL-E的優化版本DALL-E2;5月,Google在2022年1/0大會上公布了其對話式人工智能模型LaMDA2;6月,Google推出Parti(PathwaysAutoregressiveText-to-lmage),該模型最高可擴展至200億參數,并且隨著可使用參數數量的增長,其輸出的圖像也能夠更加逼真;7月,Bloom公司正式開源具備1,760億個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BLOOM;8月,清華大學知識工程實驗室(KEG)與智譜Al共同研發的大規模中英文預訓練語言模型GLM-130B正式發布;12月,OpenAl的大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建立在GPT-3.5模型之上,該模型在上線后的短短5天里,注冊人數突破百萬。詳見下圖:圖272022年AIGC技術大事年表Deepmind使用Chinchilla(其最近發布的700億參數語言模型)訓練Flamingo,無需Google在2022年1/0大會上公布了其對話式人工智能模型LaMDA211月12月說明: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下圖顯示了AIGC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和高價值專利前10強國家。其中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共有561篇Top1%論文,623件高價值專利;中國的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第二,共有556篇Top1%論文,90件高價值專利;全球Top1%論文數量排名第三的是英國,為178篇;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第三的是日本,為57件。總體來看,雖然中國AIGC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在全球第二,但是專利數量僅為排名第一美國的14%,AIGC應用落地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圖28AIGC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和高價值專利前10強的國家Top1%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篇)高價值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件)說明: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二)云計算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技計算機網絡中的有效應用,云計算的多源信息服務系統的發展還需要各種成熟技術來支持。2022年,1月騰訊云輕量應用服務器Lighthouse推出了“輕量化”解決方案。2月,阿里云發布業界首創的SRv6端網融合服務化調度系統規模落地,為業務提供細粒度SLA服務。8月,阿里云完成業界首個基于SONiC的廣電一體化白盒光網絡設備OBX并實現規模部署,標志著數據中心光傳輸設備進一步的開放解耦。11月,AWS(亞馬遜云)實現了TWP(TornWritePrevention,撕裂寫預防)功能,使得數據庫的TPS性能提升了至少30%。12月,微軟宣布了AzureArc和AzureStackHCI可以幫助用戶無縫運行混合云的新方法。圖292022年云計算技術大事年表11月基于NitroSSD,AWS(亞馬遜云)實現了TWP(TornWritePrevention,撕裂寫預防)說明;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下圖顯示了云計算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和高價值專利前10強國家。其中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共有331篇Top1%論文,95件高價值專利;美國的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第二,共有154篇Top1%論文,90件高價值專利;全球Top1%論文數量排名第三的是英國,為69篇;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第三的是件。在Top1%論文數量方面,中國遙遙領先,是美國的2倍;在高價值專利方面,中國同樣占圖30云計算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前10強的國家Top1%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篇)高價值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件)76說明: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quantumcomputer)是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量子計算機的特點主要有運行速度較快、處置信息能力較強、應用范圍較廣等。其最新進展和各國研究實力如下:2022最新進展當前,量子技術研究已成為世界科技研究的一大熱點,世界各主要國家高度關注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紛紛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爭搶占新興信息技術制高點。主要大事有:2022年1月荷蘭量子計算公司QuTech在量子糾錯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將編碼量子信息的高保真操作與可擴展量子比特的解決方案集成在一起,從而實現重復信息穩定傳輸。3月,印度和芬蘭制定了建立印度-芬蘭量子計算虛擬網絡中心的詳細計劃,并為該項目確定了IITMadras、IISERPune和C-DACPune研究所。7月,NVIDIA宣布發布其統一計算平臺QODA(量子優化設備架構),以加速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金融和健康等領域的量子計算研究。11月,芬蘭IQM量子計算機公司、阿爾托大學和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超導量子比特——unimon,可提高量子計算的準確性。12月,中國首個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協同計算系統解決方案(簡稱“量超協同”系統解決方案)發布。詳細見下圖:印度和芬蘭制定了建立印度-芬蘭量子計算虛擬網絡中心的詳細計劃,并為該項目確定了6月谷歌量子人工智能項目團隊使用Sycamore(懸鈴木)量子處理器開展了超大規模的化學模擬實驗,并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這種技術有助于抵抗量子電路中常見的噪聲,研究成果論文已發表于Nature。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龍桂魯教授團隊和陸建華教授團隊合作設計和實現了一種處理量子信息的新方法:通過平移的方式動態改變系統中原子的布局,并在計算過程NVIDIA宣布發布其統一計算平臺QODA(量子優化設備架構),以加速人工智能、高性能計訓練一種量子神經網絡只需要少量數據集。相比Al研究成果將大大推進量子Al優越性的加速實現。10月谷歌人工智能量子團隊的研究人員使用量子計算機計算該量子算法的進一步發展將使我們能高精度地預測化學反應的過程,幫助化學家在反復試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團隊延長量子相干時間實現基準增長100倍。TCS在AWS上為企業客戶提供了量子計算和應用程序的量子計算實驗室。研究開發將由AWS為量子計算提供的全面管理服務"brket"提供支持。12月中國首個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協同計算系統解決方案(簡稱“量超協同”系統解決方說明: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論文數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依次是德國和英國,分別有52篇和46篇。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依次是日本和加拿大,分別有94件和78件。中國的Top1%論文數量為35篇,全球排名第四;高價值專利數量為52件,全球排名第三。圖32AIGC研究領域被引量Top1%論文數量和高價值專利前10強的國家Top1%論文數量前10強國家(篇)高價值專利數量前10強國家(件)說明:檢索時間范圍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1.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將登頂全球第一目前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即論文總量和Top1%論文量均處于全球“老二”的位置,但中美該兩項指標的“黃金交叉”已經出現,而且中國的增長勢頭強勁,因此中國數字科技論文總量和最卓越論文數量登頂全球第一的位置可期。2.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中國數字技術專利數量全球遙遙領先,專利數量前10強機構一半為中國公司和高校,但是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跌至全球第4,僅為美國的12%。中國數字技術專利勝在“量”上,輸在“質”上,因此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3.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專利是傾向于應用技術的科研成果,其市場價值直接反映該技術應用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位置。從專利市場價值分布看,中國數字技術專利價值在30萬美元以下的占98%,因此中國數字技術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論文是傾向于基礎研究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科技創新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